《2017 ERS肺部疾病呼气标志物技术标准》解读.ppt_第1页
《2017 ERS肺部疾病呼气标志物技术标准》解读.ppt_第2页
《2017 ERS肺部疾病呼气标志物技术标准》解读.ppt_第3页
《2017 ERS肺部疾病呼气标志物技术标准》解读.ppt_第4页
《2017 ERS肺部疾病呼气标志物技术标准》解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ERS肺部疾病呼气标志物技术标准解读,01,发展背景,Background,炎症介质,什么是NO,外源性:吸烟、汽车尾气及垃圾燃烧等释放出的NO气体。内源性:人体内由一氧化氮合酶催化L-精氨酸(Arginine)产生的NO。,NO的发现,1986年,美国药理学博士伊格纳罗和其他两位药理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震惊科学界的结论:一氧化氮(NO)作为机体产生的一种信号分子可以舒张血管平滑肌而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有益处。1991年,国外首次报道,呼出气一氧化氮(eNO)可用于评估呼吸道炎症反应。1992年,一氧化氮(NO)被著名的科学杂志评选为“年度明星分子”。1998年,NO作为信号分子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技术标准发展,1997年开始,欧美官方学会(ATS、ERS)正式制定呼出气NO的技术标准作为所有相关检测产品的生产和研发的标准,并规范产品的使用和质控评价不同方法学产品的优劣势和发展现状,ERS,ATS,ATS/ERS,1997,1999,2005,ATS/ERSrecommendationsforstandardizedproceduresfortheonlineandofflinemeasurementofexhaledlowerrespiratorynitricoxideandnasalnitricoxide,2005.AmJRespirCritCareMed.2005Apr15;171(8):912-30.AEuropeanRespiratorySocietytechnicalstandard:exhaledbiomarkersinlungdisease.EurRespirJ.2017Apr26;49(4).pii:1600965.,ERS,2017,2017ERS技术标准主要更新,ATS/ERSrecommendationsforstandardizedproceduresfortheonlineandofflinemeasurementofexhaledlowerrespiratorynitricoxideandnasalnitricoxide,2005.AmJRespirCritCareMed.2005Apr15;171(8):912-30.AEuropeanRespiratorySocietytechnicalstandard:exhaledbiomarkersinlungdisease.EurRespirJ.2017Apr26;49(4).pii:1600965.,EurRespirJ2017;49:1600965,定义和评价不同部位eNO(小气道、鼻部)和相关检测技术和应用标准化ATS/ERS2005技术标准中定义的离线和潮气采样技术,国内主要产品,均根据2005ATS/ERS技术标准或2017年ERS技术标准设计生产,*根据各品牌产品说明书,02,技术标准,Standards,2005年美国胸科学会(ATS)技术标准与2017年欧洲呼吸学会(ERS)呼气标志物测定技术标准,三项指标:大气道、小气道、上气道,ATS/ERSrecommendationsforstandardizedproceduresfortheonlineandofflinemeasurementofexhaledlowerrespiratorynitricoxideandnasalnitricoxide,2005.AmJRespirCritCareMed.2005Apr15;171(8):912-30.AEuropeanRespiratorySocietytechnicalstandard:exhaledbiomarkersinlungdisease.EurRespirJ.2017Apr26;49(4).pii:1600965.,FeNO50该高不高,低值不能排除哮喘的诊断与ICS的使用,所以要考虑小气道,CaNO或FeNO200,推荐大小气道联检。FeNO50该低不低,高值不能排除过敏性鼻炎与鼻炎的治疗,所以要考虑上气道,FnNO10,推荐上下气道联检。,三种测试:在线、离线、潮气,ATS/ERSrecommendationsforstandardizedproceduresfortheonlineandofflinemeasurementofexhaledlowerrespiratorynitricoxideandnasalnitricoxide,2005.AmJRespirCritCareMed.2005Apr15;171(8):912-30.AEuropeanRespiratorySocietytechnicalstandard:exhaledbiomarkersinlungdisease.EurRespirJ.2017Apr26;49(4).pii:1600965.,FeNO在线不适合幼儿、老人与重症患者;而这部分人更需要FeNO检测,测试前准备,在线测试FeNO50/FeNO200(CaNO)、离线潮气测试,在线:用滤嘴罩住口部吸气,以50ml/s或200ml/s的流速,通过过滤器对测试仪器内进行匀速呼气,仪器对受试者呼气质量监控(10%)。仪器自动分析测定呼气NO,电脑屏显示分析与质量监控。,在线口呼气NO测定步骤,口呼NO测试中注意事项,如何测定大小气道NO,通过线性双室模型计算出CaNO,对比非线性模型的主要优势:两次采样vs多次采样FeNO50、FeNO200为实际测得,如何测定上下气道NO,FnNO测定方法:将鼻呼头堵住一鼻孔由仪器恒速(10ml/s)抽气10s,另一鼻孔自由进气,测试时必须保持软腭关闭,防止下呼吸道气体进入上呼吸道,采用下面的一种方法防止下呼吸道气体进入上呼吸道:口含吹嘴呼气5cmH2O吹笛式口呼气,类似于吹口哨(推荐)口憋气(方便,但可靠性差),),鼻呼NO测试中注意事项,推荐离线检测;2005年ATS/ERS技术标准仅定义未标准化;2017年ERS技术标准标准化:临床研究确认在保持一致呼气流速的情况下,离线检测与在线检测的结果是一致的。,离线测试及评价,离线:先采样后分析。可多次呼气。满足同样的呼气采样要求(压力、流速与时间等),可保证离线与在线一致(尚沃与麦迪专利技术)。可用于在线测试困难者。,潮气测试及评价,2017年ERS肺部疾病呼气标志物技术标准,2005年ATS/ERS技术标准,推荐潮气检测;临床研究认为在保持稳定呼吸状态的情况下,新生儿和婴儿中,潮气检测有良好重复性。准标准化,可通过呼气阻力设计与流量监控,结合模型计算,推算不同流速的FeNO,潮气:可在线与离线。可自由呼吸。通过呼吸频率、压力、流速、时间与CO2实时监控,NO监测值的模型计算,可使潮气与在线结果接近(飞利浦与尚沃专利技术。可用于婴幼儿与重症患者),03,临床应用,Guidelines,大小气道eNO的临床应用,FeNO50临床意义已被临床上广泛认可接受,国内外几十项指南共识推荐;但有些国内专家建议将中国人正常值上限提高到30ppb;CaNO临床意义被逐步认可接受,切点值来自技术标准引用的文献综述,已在多家医院开展课题研究。,大小气道eNO联合检测,FeNO50低值不能排除哮喘的诊断与ICS的使用(GINA等)应同时考虑小气道炎症,加入CaNO、FeNO200有助于大小气道炎症病因精准检查,正常,CaNO低,CaNO高,FeNO50低,FeNO50高,大气道炎症,大+小气道炎症,小气道炎症,FeNO50与CaNO可组合成四种炎症亚型,帮助联检联治,上下气道eNO的临床应用,FnNO10临床意义正被初步认可接受,切点值来自2016与2017年发表的技术标准中引用的标准化测试文献数据,被国内已开展FnNO10项目的科室认可,但仍需大样本数据支持,对咽喉炎、扁桃体炎与腺样体肥大研究较少。,上下气道eNO联合检测,FeNO50高值不能排除过敏性鼻炎与鼻炎的治疗应同时考虑上气道炎症,加入FnNO10有助于上下气道炎症病因精准检查,正常,FnNO10低,FnNO10高,FeNO50低,FeNO50高,下气道炎症,上+下气道炎症,上气道炎症,FeNO50与FnNO10可组合成四种炎症亚型,帮助联检联治,04,总结展望,Review&Perspective,01CaNO、FeNO200、FnNO10,临床逐步接受、文献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