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考压力、应对策略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研究.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考压力、应对策略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研究.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考压力、应对策略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研究.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考压力、应对策略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研究.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考压力、应对策略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高考压力、应对策略及其与考试绩效 的关系研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廖明英 指导教师陈旭教授 摘要 高考压力既是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冈索,又是影响其考试绩效的重要变量。心理 学家们从学业压力、考试压力、考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压力应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高 考压力研究不多,对高考压力测量工具、方法和结论也不统一,系统研究高考压力、应对策 略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尤其缺乏。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收集高考压力源、应对策略的资科运_ l j 访谈法、探索性和验证 性因素分析法、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模型建构等多种方法,系统探讨高考压力源、应对策 略的结构、特点,并对高考压力、应对策略与考试绩效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探索。本研究 分三个部分:高考压力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和特点的探讨;高考压力应对策略的探索性和 验证性分析和特点的探讨;高考压力、应对策略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的探讨。综合本研究, 得出如f 结论: 1 臼编的高考压力源问卷和高考压力应对策略问卷,具有可接受睁心理测量学指标。 2 高考压力源由任务要求压力,父母压力、竞争氛嗣压力、同伴压力、老师压力、自我 目标压力6 个因素构成。 3 在赢考压力源总体得分上不存在学校类型、科目、性别、和家庭来源上的差异,但是 学校类型,科目、性别在个别因素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4 高考压力麻对策略是一个二阶- 二因素一阶七因素结构,包括建立自信、忍耐,自责、 自我调讧、宣泄、幺j 想、问题解决等七个一阶因素,积极应对策略和消极麻对策略两个二阶 因素。 5 高考压力麻对策略存在学校类型、科目、性别和家庭来源上的差异,特别是在具体因 子上存在极其显著的筹异 6 结构方程模型表明,高考压力将降低高考成绩,而学生在压力情景中若能够妥善运用 积极麻对策略则可以有效提高其高考成绩。高压力感受学生能够更敏感地察觉商考压力的存 在,并积极寻找积极应对策略使高考压力对考试成绩的影响降低。低乐力感受学生则不容易 受剑高考压力的影响。 i 两南大学硕十学 青论文 7 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超常发挥学生和发挥火常学生对环境中的商考压力都比较敏感, 但是与止常发挥学生一样,超常发挥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运 】麻对策略降低高考压力对考试 的负面影响,作到变压力为动力,从而促进考试成绩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探索并初步揭示商考压力源、高考压力应 对策略的冈索结构与特点;初步探讨了高考压力麻对策略在高考雁力源和高考绩效之间的作 用。 关键词:高考压力应对策略考试绩效 a b s t r a c t r e s e a r c h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r e s s u r ei n c o l l e g e e n t r a n c ee x a m i n a t i o n ,c o p i n g s t r a t e g i e s 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r e s u i t s s p e c i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a n d e d u c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g y r e s e a r c hd i r e c t i o n :s o c i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c h e nx u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l i a om i n g y i n g a b s t r a c t p r e s s u r ei n c o l l e g e e n t r a n c ee x a m i n a t i o nh a s g r e a t i n f l u e n c eo nm e i r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h e a l t h w h a ti s m o r e ,i t i sa ni m p o r t a n tv a r i a b l et oa f f e c tt h e i r e x a m i n a t i o nr e s u l t s s o m ep s y c h o l o g i s t sd os o m er e s e a r c h e so na c a d e m i cs t r e s s p r e s s u r ei ne x a m i n a t i o n ,t h es o u r c e so fp r e s s u r e ,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h e a l t hc o n d i t i o n so f j u n i o ra n ds e n i o rt h r e ea n dc o p i n gs t r a t e i e s b u tt h e r ea r ef e wr e s e a r c h e so nt h es e n i o r t h r e es t u d e n t s p r e s s u r e i n e x a m i n a t i o n s a n d t h e r e i s n ou n i f i e d m e a s u r e m e n t i n t h e p r e s s u r ei ne x a m i n a t i o n s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d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p r e s s u r ei nc o l l e g ee n t r a n c ee x a m i n a t i o n ,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t h i sr e s e a r c hc o l l e c t st h em a t e r i a l si ns o u r c eo ft h ep r e s s u r ea n dc o p i n g s t r a t e g i e st h r o u 曲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i t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i n t e r p r e t st h es o u r c eo fp r e s s u r e , s t r u c t u r e ,a n df e a m r e so f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yb yi n t e r v i e w ,v a r i a n c ea n a l y s i s ,r e g r e s s i o n a n a l y s i s ,m o d e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s oo n m e a n w h i l e ,i te x p l o r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p r e s s u r ei nc o l l e g ee n t r a n c ee x a m i n a t i o n ,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r e s u l t s t h i sr e s e a r c h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p a r t s o nt u r nt h e ya r e :e x p l o r i n ga n dt e s t i f y i n g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0 f p r e s s u r ei nc o l l e g ee n t r a n c ee x a m i n a t i o na n d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 ;a n a l y s i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c h a r a c t e r so fp r e s s u r ei nc o l l e g ee n t r a n c ee x a m i n a t i o na n dc o p i n g i n 两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 i 詈量曼舅詈曼量苎曼曼皇置篡曼皇寡曼量鼍曼曼吕曼皇蔓曼曼曼曼曼皇皇鲁曼曼量! 曼皇曼皇曼皇量量曼曼量曼曼曼曼鲁曼皇曼蔓曼曼曼皇曼皇曼量皇 s t r a t e g i e s ;r e s e a r c h o n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p r e s s u r e i n c o l l e g e e n t r a n c e e x a m i n a t i o n ,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r e s u l t s t h ef o l l o w i n gc o n c l u s i o n sc a n b ed r a w n : 1 t h es e l f - e d i t e d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o nt h ep r e s s u r es o u r c eo fc o l l e g ee n t r a n c e e x a m i n a t i o na n d 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b e a rt h ea c c e p t a b l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m e a s u r e m e n t 2 t h ep r e s s u r es o u r c em a i n l yi sm a d e 叩o ft h e s es i xm a i nf a c t o r s :p r e s s u r ef r o m t h et a s k s ,p a r e n t s ,c o m p e t i t i v ea t m o s p h e r e ,t h ep e e r s ,t h et e a c h e r sa n dt h es t u d e n t s t h e m s e l v e s 3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g ,t h e r ei sn od i f f e r e n c ei nt h et y p eo fs c h o o l ,b j e e t s ,g e n d e r , a n dt h es o u r c ef a m i l y , e x c e p ti ns o m ei n d i v i d u a l s 4 t h e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i n c l u d ef a c t o r si nt h ef i r s tp h a s e ,t h e ya r e :s e l f - c o n f i d e n c e , e n d u r a n c e ,s e l f - r e p r o a c h , s e l f - r e g u l a t i o n ,u n b o s o m i n g , f a n t a s y , a n df a c t o r si nt h e s e c o n dp h a s e :p o s i t i v e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a n dn e g a t i v e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 5 a s 缸a s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a l ec o n c e r n e d t h e r ea l es o m ed i f f e r e n c e si nt y p eo f s c h o o l ss u b j e c t s ,g e n d e r , a n dt h ef a m i l y , e s p e c i a l l yi ns o m ei n d i v i d u a l s 6 t h es t r u c t u r em o d e ls h o w st h a tt h ep r e s s u r ew i l ld e c r e a s et h er e s u l t s h o w e v e r , i ft h es t u d e n t sc a l lw e l lm a k eu s eo fp o s i t i v e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 t h er e s u l t sc a l lb e i m p r o v e d 7 t h es t r u c t u r em o d e ls h o w st h a tt h es u p e m o r m a ls t u d e n t sa r em o r es e n s i t i v et o t h ep r e s s u r e b u tc o m p a r e dt ot h en o r m a ls t u d e n t s ,t h es u p e r n o r m a ls t u d e n t sc a nm o r e e f f e c t i v e l ym a k eu s eo f t h e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t od e c r e a s et h e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o f p r e s s u r e t oi m p r o v et h e i rr e s u l t s i naw o r d ,t h i sr e s e a r c hi sc r e a t i v e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 :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i n p r e s s u r es o u r c e ;t h es t r u c t u r ea n df e a t u r e so f 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 ;a n de x p l o r e st h er o l ei n 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i np r e s s u r es o u r c e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r e s u l t s k e yw o r d s :p r e s s u r ei nc o l l e g ee n t r a n c ee x a m i n a t i o n ;c o p i n g s t r a t e g i e s ; e x a m i n a t i o nr e s u l t s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矗茎压左:廑盘筮喳基甚董耋达绫熬煎差歪盈蕉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r 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廖明袭 签字日期:知7 年岁月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阁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羼明定 签字e l 期:2 鲫7 年f 月9 日 锄签名:l 臂世 签字日期:2 卯7 年箩月2 。日 研究背景j 研究问题 i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 引言 1 1 问题提出 考试压力是当前中学生面临的重要生活事件,高考压力是今日的高三学生必须面临的挑 战。现在考试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生活事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学生的 考试焦虑和考试心理问题成为教育和心理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有关调查表明( 叶 明忐、吉峰、陶炯,1 9 9 9 ;孙仲礼等,2 0 0 4 ) :在高考期间,1 6 8 的考生反映头晕,2 5 4 的考生有严重的心理障碍,5 0 * 的考生在考前坐立不安。还有调查表明( 绍桂清等,1 9 9 6 ;王 敬等,1 9 9 9 ;王蕾,2 0 0 3 ;王惠丽等,2 0 0 3 ) :备考的重负使部分考生在考前开始显得烦躁、 脆弱出现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考试心理问题已经 成为中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解决这问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江琦( 2 0 0 3 ) 研究认为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考试压力。k e o g h & e d m u n d 等( 2 0 0 4 ) 认为,考试压力是使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的主要因素。冈此研究考试压力,增强学 生的考试适应性,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变得尤其重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需要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改 革考试评价制度,就必须科学的认识考试,科学地运用考试的诊断、选拔功能。全世界对人 才的需求竞争日渐激烈,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了国家人才的辈出研究高二学生的考试 压力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以往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本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多角度 地、多层面研究高三学生的考试压力、虑对策略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 11 2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2 1 探讨考试压力、压力应对策略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是要取消考试,而是要如何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考 试除评定、评比功能外,也有它i 古l 有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考试不是造成戍试 教育的根本原因,取消或忽视考试也不是实施素质教育戍持的科学态度。江琦( 2 0 0 3 ) 研究 发现考试压力是引起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源。考试压力是一个影响学生健康 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冈此,为促进素质教育持续稳定地向纵深发展,必须解决当前教育实 践中所存在的不科学地、片面地对待考试的问题。1 9 9 9 年,国务院提出“改革i ;| i 考制度是推 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只有科学地对待考试,以求实求真的态度研究考 试,建立科学有效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制度,探讨如何应对考试压力,提高考试绩效, 使考试压力变为学生的考试动力,才能确保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真正达成。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1 2 2 探讨考试压力、压力应对策略与考试绩效的关系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2 l 世纪我国已经把“学校j 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写入我国的教育纲领性文件之中, 进一步推进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深入发展。而推进心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培 养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提高其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身体发展的适应水平。学习作为 中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考试作为特定生活事件,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及其发展。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适应良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积极有效地麻对考试。于极盛 ( 2 0 0 0 ) 对5 1 名高考状元的调有显示,在影响高考成绩的2 0 个因素中,前四位依次是:考 场心态、考前心态、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因此,我们认为,研究高考压力、考试压力应对 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可以为学生积极适应高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1 2 3 深入研究考试压力、压力应对策略与考试绩效的关系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 李岚清在2 0 0 4 年明确指出目前的考试评价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的负面影响,成了扭曲 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不仅把高中教育,甚至把初中、小学教育引入了应试轨道,严重制 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共至影响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有不少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高 三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发现人多数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 学地评价考试。高考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对应试者所具 有的知识水平为土要测试内容的高考到目前还是我国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江琦( 2 0 0 3 ) 研 究得出影响考试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考试压力。所以研究高三学生考试压力、高考 压力戍对策略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是为了加强高考生的考试心理健康,提高考生的考试心 理素质,是考生考入理想的人学继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1 2 4 系统研究考试压力、压力应对策略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可以丰富压力与应对研究 当前关于一般情景的压力与应对研究较多,而关丁考试情景尤其是高考情景中的压力与 应对策略关系的研究较少。冈此,通过本研究,有助1 :建构高考压力麻对的理论模硝,探索 高考压力应对的心理机制,有助丁丰富和完善学习心理机制的研究,有助r 深化心理健康教 育理论基础的探索,有助丁丰富健康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中学生学习理论的研究。 2 文献综述 2 1 高考压力研究的现状 2 1 1 压力研究的现状 2 1 1 i 压力的界定 压力( s t r e s s ) 源丁拉j 。文的s t r i n g e r e ,原意是“扩张、延伸、抽取”等,但是从s e l y et1 9 3 6 引进社会科学领域后众多领域的研究者对这一词汇有着他hj 自己的理解方式,剑现住压力 ( s t r e s s ) 这一概念并未统一。根据研究者的视角可以从二个方面来界定压力:压力是那些 使人感剑紧张的事什或者环境。当我们把压力指向那些引起紧张的事件或环境时,压力被叫 2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做压力源( s u s o r ) 。b r a u n s t e i n ( 1 9 8 1 ) 将压力源分为四类:躯体性压力源,如外伤、疾病等; 心理性压力源,如人际矛盾、挫折等;社会性压力源,如离异、失业等;文化性乐力源。还 有的分类是根据压力事件的性质,分为积极生活事件与消极生活事件。也有研究者认为压力 源包括白然压力源,如火灾,龙卷风、污染、噪音等;社会文化压力源,如角色紧张、拥挤 等等。z a u t r a ( 1 9 9 6 ,p 6 9 8 ) 认为:“压力事件典型地定义为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一个意外地威 胁个体健康和康1 p 改变”。压力是有机体的一种状态。这种观点认为压力是压力源所引发 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即紧张的情绪状态和一系列生理反应过程。这种情绪状态一般指负性情 绪如焦虑、愤怒、困扰等,生理反应则包括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神经内分泌活动和免疫活 动。如s e l y e ( 1 9 7 4 ) 认为压力是人体对某些需要做出的非特定性的反应。压力是人与环境相 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认为一个外部事件是否是压力的,取决于事件提出的要求与个体应 对这个事件的能力之间的关系。l a z a r u s 和f o l k m a n 等人提出的压力认知交互作_ i j 理论认为, 压力既不是环境刺激,不是人的性格,也不是一个反应,而是需求以及理性地应对这些需求 之间的联系。压力是外部事件或个体内部刺激引起,通过个体的觉察( 或者无意识地) 产生一系 列心理生理反应,以应对内外刺激的过程。 2 1 1 2 压力研究的主要内容 压力的结构。m a s o n ( 1 9 7 5 ) 认为压力分为二个方面:有机体的内部状态;外部事件 ( 压力源s t r e s s o r ) ;个体与环境相且作川产生的经验。压力源的类型。t h o i t s ( 1 9 9 5 ) 认为 压力源可分为如f 三类:第一类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是要求立即行为来麻对的情境;第_ 二类 是慢性紧张,是事件需要个体k 期改变来戍对,从而产生适应;第二类是1 5 1 常烦恼,每天要 求改变小小的行为米麻对。压力的测茸。是采取客观性评定还是主观性评定? 实践表明。 这种选择要根据我们研究压力的取向来决定,如果我们研究的取向是具体压力源对个体身心 健康影响的特定压力源取向,那么我们就麻该用客观性评定。例如e v a n s 和j a c o b s ( 1 9 8 2 ) 在研 究自然压力源如空气质擎不佳与社会压力源相互作h 导致癌症病人增加时,就麻采取客观性 评定。要是我f f j 研究的取向是以个体为出发点,我 f j 最好用主观性评定。l a z a r u s 认为:主观 性评定考虑了个体差异。 2 1 2 高考压力研究 陈旭( 2 0 0 2 ) 从压力应对的角度对学生如何应对学业压力进彳亍了系统探讨。莫忠兵,旌 强华、王文英( 1 9 9 8 ) 分析了社会支持对考试应激的影响。楼玮群、齐铱( 2 0 0 0 ) 研究了考 试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关系。陈进等( 1 9 9 7 ) ,杨理荣、张宏友等( 1 9 9 9 ) 运_ f i 自编问卷对 高考生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研究。马艘祥等( 1 9 9 6 ) 、叶明志等( 1 9 9 9 ) 、王敬等( 1 9 9 9 ) , 刘铭涛等( 2 0 0 1 ) 、刘立群锋( 2 0 0 2 ) 、手蕾( 2 0 0 2 ) 、刘惠军等( 2 0 0 3 ) 、千惠丽等( 2 0 0 3 ) 、 运刚s c l 一9 0 症状自评鼙表对中考、会考以及高考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 夯研究。谭国启、杨艳玲( 2 0 0 0 ) _ l f j 身理指标对高考生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前面研究者发现中 学生在重人考试前后其心理存在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考生在考前,考试中和考试后的心理状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伸论文 态及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变化不一致。l a i n ,d j 等( 1 9 9 2 ) 考察了策略返j 、应对方式与考试 压力之间的关系。江琦、张人均( 2 0 0 5 ,2 0 0 6 ) 对考试心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研 究得山中学生的考试心理问题很突出,发展也不平衡。即高中生的心理问题高丁:初中生,高 中生内部也不平衡,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低于高二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江琦、张丈均( 2 0 0 5 ) 在对中学生的考试心理素质的研究中发现,高二学生的考试心理素质最低。为什么高三学生 的考试心理问题低而考试心理素质也低呢? 结合其他人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影响高三学生的 心理健康状况和考试心理素质的好辫、的真正闵素就是考试压力。 千眶南( 2 0 0 1 ) 分析了高三学生的高考压力与人格现状的关系,用自编的量表对高考压 力进行了测量,量表分为六个维度:离考竞争、学习负担过重、家k 希望、学校对升学率的 追求、社会的期待、个人因素。其结果显示高二学生普遍承受着一定的商考压力,且农村学生 承受的高考压力明显高于城市学生,理科班学生承受的高考压力明显高f 文科班学生,差异均 达到显著水平张向葵、张林等( 2 0 0 2 ) 对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的 关系进行了研究,在他们的研究中对高考压力的测量是运用王征宁修订的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 s c l - - 9 0 ) ,其结果也显示了高三学生普遍承受着一定的高考压力。郭召良( 2 0 0 4 ) 研究了 离考麻对干预,他把高考压力分为目标压力和时间压力两个维度。他的目标压力是用自己期 望的目标,与现在能够达到的目标著米衡鼙压力的大小,时间压力也是用自己觉得还需要多 久复习好,与现在距离高考的著来衡耸时间压力的大小。 研究者从学业压力、考试压力、考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压力应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一 不难看出当前对高三学生的考试压力研究不多,对高二学生的考试压力测量也不统一,因此 需要作出进一步探讨。 2 2 考试压力应对策略研究的现状 2 2 1 应对策略的界定 陈旭( 2 0 0 4 ) 在总结国内外诸多笑于应对的定义的基础之上,认为应对是个体为了缓解 内外乐力而作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即个体对内外环境要求引起的压力感受作出的有 意识的认知与行为反应的过程( 陈旭,2 0 0 4 ) 。同时,陈旭( 2 0 0 4 ) 根据其对应对的定义给 出了荚丁麻对策略的定义:应对策略是个体在具体的压力事件过程中,为减轻压力的影响而 有目的地采用的认知和行为策略( 陈旭,2 0 0 4 ) 。这个定义与c o m p a s ( 1 9 8 7 ) 的关于应对策略 的定义相一致。c o m p a s 将麻对策略界定为在特定的压力情境中,个体采取的认知或行为上的活 动( c o m p a s ,1 9 8 7 ) 。 本研究根据这两个定义将高考压力戍对策略界定为:高考压力戍对策略就是指高二学生 为预防,减弱、消除高考压力所做出的努力。它包括学生个体认知方面、情绪调整方面及行 为的改变等努力。 4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2 2 2 压力应对策略维度研究 c o c k b u r n ( 1 9 9 6 ) 的研究发现,8 9 的个体认为他们是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获得一些应对 策略,而且1 8 7 的个体暗示这种经验积累是他f j 获得压力戍对策略的惟一途径。 国内外的研究者对应对的维度进行了研究。ia z a n l s 和f o l l ( 1 r m n ( 1 9 8 4 ) 等人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他们根据应对功能,将应对策略分为问题取向策略0 m b l 一f & u ds t r a t c g i c s ) n i 情绪取向策略 ( e m o t i o n a l f o c u s e ds t r a t e g i e s ) 。b i l l i n g s & m o o s ( 1 9 8 4 ) 从评价、情绪和问题二个功能维度上将应 对策略分为5 种:逻辑分析、情绪调节、情绪释放、信息寻求和问题解决。d e b o r a h 和g l o r i a ( 1 9 9 8 ) 从问题一情绪两个功能维度将应对策略分为四种:问题评价,问题管理、逃避和情绪方法。 我国的研究者研究了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压力事件,所采取的应对的方式。比如, 肖计划( 1 9 9 6 ) 将1 3 2 2 周岁的青少年的应对方式确定为解决问题,白责、求助、幻想、忍 耐和合理化等6 种( 肖计划和许秀峰,1 9 9 6 ) ) 。黄希庭将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分为问题解决、 求助,退避、发泄、幻想和忍耐等6 种( 黄希庭等人,2 0 0 0 ) 。陈树林等人将中学生的应对 方式分为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忍耐、逃避、发泄情绪等七个维度( 刘宣文等人, 2 0 0 3 ) 井世沽和严芳( 2 0 0 3 ) 运用c s c a r v e r 等人编制的麻对蕈表( c o p e ) 对我国中学生的 应对进行调有研究发现,我国中学生的应对是一个二阶3 因子一阶1 2 冈子的多维结构。其中, 二二阶3 因子分别是“针对问题积极主动麻对”、“寻求外界支持并伴随情绪反应”、和“逃 避与解脱”等( 井世洁和严芳,2 0 0 3 ) 。此外,李育辉和张建新( 2 0 0 4 ) 将中学生的应对分 为4 个维度:主动解决问题、内部消极评价、外部消极评价和寻求外部支持等( 李育辉和张 建新,2 0 0 4 ) 。 陈旭( 2 0 0 4 ) 运朋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探索性的和验证性的冈子分析构建了中学 生学业压力麻对策略的三阶l 因子二阶3 因子一阶1 3 冈子模型( 陈旭,2 0 0 4 ) 。其中,构成 中学生学业压力麻对策略的3 个彼此相关的二阶因子分) j 是被动应对策略、维持性应对策略 和主动应对策略。 综合这些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发现对应对策略的维度至今尚朱有一致的看法,每个 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论、评估工具以及分类技术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主要存在 以f 分类法:一是从应对的功能来分,二是从应对的本质米分,三是从麻对的控制水平来分。 但是麻对策略的性质只能在特定的情境中所适戍的结果来判断,要考虑具体情境而论, 不能将应对策略的效果先验的区分为积极的或消极的。如怨耐被大多数研究者视为消极的应 对策略,但是在遇到人际冲突或特殊情况卜,忍耐还是人们必须要学会的积极的应对策略。 因此,我们认为作为适应环境的手段,人多数应对策略是有价值的。 借鉴上面的理论结合具体压力情境,本研究认为在高考这一具体的压力情境下,可以 用考试绩效和是否缓解压力感受来验证个体的应对策略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2 2 3 压力应对策略研究的方法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情境测评、访谈和自我报告等方法。情境测评法分为真实情境测评 5 两南大学硕十学竹论文 法和模拟情境测评法,前者是将被试置于特定的真实压力情境中,通过直接观察与评估一个 人在此情境中的言语,行为和情绪来了解其具体情境r 的戍对策略;后者是指设计一些典型 的压力情境,通过纸笔、观察或访谈的方法来测评个体的应对策略。访谈法可作为其他两种 方法的补充,进一步获得被试深层次信息,宦刚丁临床心理诲询i :作中,但对某些压力情境 不宜使用,且存在资料整理问题。自我报告法是由被试自己来报告其压力应对策略,这种方 法最常被使用。自我报告可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开放式的评定方法,即让被试描述其在具体 压力情境中的应对策略;另一种是问卷法,利用事先编制的廊对策略评定链表让被试回答。 国内外关于府对策略的测评研究,过于依赖问卷调查法,而忽略情境测评法和访谈法; 并且目前关1 二应对策略的评定量表多是“特质取向”的,所测得的是个体面对一般压力情境 时较稳定的应对策略,而非在具体压力情境f 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在本研究选择高考这一具 体情境下,高考压力戍对策略的研究也以自陈量表法为主。先通过观察,访谈一些高三学生, 再进行开放式的评定,即让被试描述其在诊断性考试前的应对策略,总结分析后用事先编制 的高考应对策略评定精表让被试回答。 2 3 考试绩效研究的现状 2 3 1 考试绩效的测量 m a r t i nm c h e m e r s ( 2 0 0 1 ) 等人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业预期等指标考察了学生的考 试绩效。或者以考试成绩与预期的考试成绩的变化值为指标( 江墒,2 0 0 3 ,2 0 0 4 ) 当前关 于考试绩效的测鬣,一般直接以学生考试成绩( 分数或等级) 作为考试绩效的指标( d e n d a t o , k m & d i e n e r ,d 1 9 8 6 :s e i p p ,b ,1 9 9 1 ;w o l f e ,r n ,j o h n s o n ,s d ,1 9 9 5 :张学民,1 9 9 7 , 2 0 0 2 :j o c h e n m u s c h , a m d tb r o d e r ,1 9 9 9 :p a u l a s c h u t za n d h e a t h e r a ,2 0 0 0 :r o l a n d oj d i a z ,c a r o lr g l a s s ,d i a n e ba m k o i f , m a r i a n t a n o f s k y - k r a f f ,2 0 0 1 ;r o s n a a w a n g h a s h i m , h a r o l df o n e i l 。j r ,d e n n i sh o c e v a r ,2 0 0 2 ;张林等,2 0 0 3 ; j a m e sp i e t s c h ,r i c h a r d w a l k e r e l a i n ec h a p m a n 。2 0 0 3 ;孟慧等,2 0 0 2 ,2 0 0 3 ;d a v i djb u m s ,2 0 0 4 :b e r n i c ea n d r e w s ,j o h n m w i l d i n g ,2 0 0 4 ;蒋京川等,2 0 0 4 ) 。 本研究也采_ i j 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试绩效的测量指标。 2 3 2 考试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者对考试绩效的影响冈素。概括起来,研究得最多的影响因素有:目 标倾向、白我效能感、归因倾向、考试的认知评价、考试心理素质、压力及压力麻对、考试 焦虑笆等( 于雁e ,2 0 0 2 ;刘霞,2 0 0 3 ;罗晓路、江琦、简福平,2 0 0 4 ) 。 2 4 高三考试压力、考试压力应对策略与考试绩效的关系研究 考试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重人的应激源,住中学生经历的生活事什中i i 有重要地位,探讨压 力及压力麻对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描述性的研究不少,但是实证性的研究不多。 6 研究背景j 研究问题 l a m ,d j 等( 1 9 9 2 ) ,李金钊( 2 0 0 4 ) 考察了策略运用、麻对方式与考试压力之间的关 系。陈旭( 2 0 0 4 ) 研究认为学业压力感受对应对策略有间接的效应,而考试成绩对压力应对 的作埘有直接的效应。陈毕毅、刘方兴( 1 9 8 9 ) ,千艳华、张莉( 1 9 9 8 ) ,季诚( 2 0 0 1 ) ,蔡 碧华( 2 0 0 3 ) ,千蕾( 2 0 0 3 ) 对考试应激、考试虑激心理反应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得山s c l - 9 0 备冈子总分及标准分越高者,考试平均成绩越低;反之,成绩越高。野晓航 ( 2 0 0 3 ) 研究了学习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得出:构成压力的七个冈子对初中生学习 成绩的影响从人剑小依次为:学业因子,自我评价冈子,家庭因子,社会因子、健康因子、学 校教师冈f 、人际关系因子。黎雪梅,况利( 2 0 0 4 ) 对高= 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进 行了研究,发现高二学生的生活应激事件主要来自学习压力,还发现高三学生的心理虽然已 较成熟,对于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大多采取积极解决问题方式,但他们仍较富于幺j 想、退避,较 少使_ j 自责。 r 于惠丽等( 2 0 0 3 ) 探讨了高考前考生心理对高考成绩的影响,其结果:重点线组其心理 问题最为突出,蒋通线纽心理问题相对少一些。落榜组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 叶明忠,古峰等( 1 9 9 9 ) 考察了高三学生心理变化对高考成绩的影响,高二前期学生心 理状况普遍较筹。高二后期,学生心理状况普遍好转,发现本科线组考生考前心理状态已达到 正常;认为本科线组的学生心理成熟较快,自我调髓能力强,使自己考前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研究者从个体内部的心理活动分析视角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有 的说s c l - - 9 0 各冈子的得分高的成绩低,而也有不同的结论。而叶明忠。占峰等( 1 9 9 9 ) 研究 得出,本科组的心理状态已达到正常。本研究认为可能是因为此部分学生运用了适合自己的 应对策略而调铮了自己的压力,减轻其心理压力感受水平,提高考试心理素质,取得了好的 考试绩效。本研究从高三学生所面l 艋的具体情境一高考事件为出发点,探讨高二考试压力、 考试压力应对策略与考试绩效的相关研究。 2 5 已有研究的不足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对学生压力源、虎对策略及压力源、应对策略与考试绩效之间的 关系进行了人鼙的研究,但是,概括起来,现有研究还存在如f 一些问题: ( 1 ) 在研究性质方面,经验总结、理论研究和描述性研究较多,实证研究少,如针对如 何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赢考压力调适等问题,人多数研究是从教师和学生的的角度进行经 验的总结或现象的描述。 ( 2 ) 在研究对象方面,研究教师的多,研究大学t 、中学生、小学生也多,但是专i 】针 对高三学生的实i 止研究很少。 ( 3 ) 在研究i :具方面,直接针对高二学生高考事r i :的测量j :具匮乏,致使人多数研究不 得不采崩s c l - - 9 0 来对学生的在高考压力情境中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测餐,而这类测错的针 对性、实效性必然较筹。 7 眄南大学硕十学竹论文 ( 4 ) 在研究视角上,单变鼙考察多,多变鼙的、综合性的考察少。 虽然现有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但是现有研究依然可以为本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 法的借鉴和启发。 3 研究构想 3 1 本研究的基本构想 高考压力是这指高二学生与高考这一事件的特殊关系。高二学生感受的高考这一事件的 要求超出了自己可以应对的能力,是个体囡完成高考所赋予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心理生理反 虑,具有主观性。高考压力源是由多种冈素构成的。既由外源性压力,又有内源性的心理压 力。本研究通过访谈、开放式调轰等。现在设想的基本冈素:由于高考这特殊事件而引起 老师、父母、同伴的言行给学生带来的压力,称为父母压力、老师压力、同伴压力:由于社 会过分关注高考而给学生带来的压力称竞争氛嗣压力;由于自己所定目标而带来的压力称自 我目标压力;由于高考必须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而带来的压力称任务要求压力。 由丁高考事件的持续性,高考压力感受是有机体的一种状态,是压力源所引发的心理和生 理状态即紧张的情绪状态和一系列生理反应过程。本研究认为可以用心理感受,消极行为 表现、生理失常三方面来体现高三考试压力感受。心理感受是指高三学生面对高考压力事件 时所表现出的紧张情绪。如感觉不安或烦闷等:消极行为表现指高二学生面对高考压力事件 时所表现出不可控制的一些行为,如喜欢发脾气、捧东西等:生理失常指高三学生面对高考 压力事件时副胶感神经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