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i 摘摘 要要 拥有休闲,是人类不变的追求。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人只 有在休闲中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休闲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随着科技的 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渐向后工业社会过渡,自由时间增多, 休闲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成为人们生活、成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休闲也因 其精神的本质,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人们的工作中。工作与休闲不再对立,而是相 互融合, 互相促进, 共同作用以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 提升生命的境界。 我们的现代教育,虽然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依然 存在, 对于数字化的分数和升学率的追求还热情不减。 在教育中, 人们对于 “人” 的认识,更多的集中在作为主体的学生身上,而作为主导的教师的“人”的本质 却被忽略;人们关注学生是否快乐、幸福、全面发展,而忘却了教师的健康和幸 福。随着人们对于教育关注的不断加强,教师压力的不断增加,而与此同时教师 的物质待遇却没有形成正比的增长,教师的生命质量出现了反向的上升,教师状 况令人堪忧。 本研究以休闲理念为切入点,归纳了休闲和教师生命的内涵、特征及休闲与 教师生命的内在联系;结合问卷调查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透视了教师休闲的现 状,并对其进行归因以及其对于教师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最后,从休闲环境、 休闲教育、 自我修炼三个方面, 探寻在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推动者,是学生幸福的创造者,只有教师能够“幸福的教” , 才有学生“幸福的学” 。我们的教师要认清当前社会和自身的状况,静下心来, 心平气和,放松心态,以休闲的精神状态面对现实的教育,以不断创造、不断超 越的士气改变我们的教育。 关键词:关键词:休闲、教师、教师生命、和谐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ii abstractabstract having the leisure is the pursuit of human remains unchanged all the time. in ancient greek times, aristole had said, people feel happy if they are leisure, taking use of leisure is the basis for people to do freely all life.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human society have the gradual transition of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increasing free and leisure time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by people and becoming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growing life. and meanwhile because of the essence of spirit of leisure, more and more leisure integrated into peoples work. leisure and work are no longer antagonistic, mutual promotion in order to meet peoples materi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of ever-increasing demands to enhance the lives of boundary. although we raise humanism oriented banner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ystem, the influence of exam-only education still exist, pursuit of the numerical grade and the rate of enrollment is enthusiastic. in education, when it came to the recognition of “human”, we mainly focused on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but neglected the teachers human essence, who took a predominant role in education; whether or not people concerned about the students happy,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forget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teachers. as concern for educa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on teachers, while teacher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not visible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growth, quality of life of teachers is increasing in reverse. teachers situation is worried. in this study, the concept of leisur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we summed up the concept of leisure and teachers life, features and inner connection. we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scholars research to analy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leisure. furthermore, we turned it over because and analysed the impact to teachers life quality. finally, from the leisure environment, leisure education and self-cultivation, we discussed and found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teachers life quality under the concept of leisure. teachers are the promoters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the creators of the well-being of students. only have the teachers happily to teach, then the students have the possibility to learn happily. we want the teachers to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ociety and their own situation, settle down the mood, make the mentality calm and relaxed, to face the reality of education with a casual state of mind, to change our educ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ly creative and transcendent morale. key word: leisure; teacher; teacher life; harmony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iii 目目 录录 摘要摘要 abstractabstract 1 1 绪论绪论 1.1 问题提出 1 1.2 研究现状 2 1.2.1 休闲理念的研究现状2 1.2.2 教师生命质量的研究现状4 1.2.3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提升的研究现状5 1.3 研究方案 6 1.3.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6 1.3.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7 2 2 论题的主要概念论题的主要概念 2.1 休闲 9 2.1.1 休闲的界定9 2.1.2 休闲的特征 11 2.2 教师生命12 2.2.1 教师生命的界定 12 2.2.2 教师生命的特征 12 2.2.3 教师生命的存在状态 13 2.3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的本质14 2.3.1 凸现生命的存在 14 2.3.2 展现生命的自由 15 2.3.3 体现生命的和谐 15 2.3.4 实现生命的创造 16 3 3 休闲缺失休闲缺失: :教师生命面临的困境教师生命面临的困境 3.1 教师休闲缺失的现状分析17 3.1.1 休闲认识的落后 17 3.1.2 休闲时间的不足 18 3.1.3 休闲方式的贫乏 20 3.1.4 工作中休闲的忽视 20 3.1.5 休闲保障的薄弱 21 3.2 教师休闲缺失对教师生命质量的影响23 3.2.1 教师健康状况的下滑 23 3.2.2 教师职业倦怠的加剧 24 3.2.3 教师自我认同的淡化 25 3.2.4 教师创造能力的缺乏 26 4 4 休闲环境:教师生命质量提升的前提条件休闲环境:教师生命质量提升的前提条件 4.1 制度环境,保障教师权益28 4.1.1 物质保障 28 4.1.2 休息权 28 4.1.3 自主权 29 4.2 人际环境,营造良好氛围30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iv 4.2.1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30 4.2.2 家庭中的人际关系 33 4.2.3 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33 4.3 工作环境,推动教师发展34 4.3.1 改善教育管理 34 4.3.2 创建学习共同体 34 4.3.3 优化学校设施 35 5 5 休闲教育:教师生命提升的有效路径休闲教育:教师生命提升的有效路径 5.1 将休闲教育纳入教师教育之中36 5.2 端正教师的休闲观念36 5.3 培养教师的休闲能力37 5.3.1 休闲的感受能力 37 5.3.2 休闲的创造能力 37 5.3.3 休闲的选择能力 38 5.4 提升教师的休闲境界38 5.4.1 教师身心和谐之境 38 5.4.2 教师与社会和谐之境 38 5.4.3 教师与自我和谐之境 38 5.4.4 教师与工作和谐之境 39 6 6 自我修炼:教师生命质量提升的内在实现自我修炼:教师生命质量提升的内在实现 6.1 教师的自爱40 6.2 教师的自我发展41 6.2.1 反思 41 6.2.2 读书 42 6.2.3 研究 43 6.3 教师的自我超越43 6.3.1 理清愿景 44 6.3.2 认清现实 44 6.3.3 保持创造性张力 44 结语结语4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6 附录附录51 致谢致谢53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i 1 1 绪论绪论 1.11.1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 20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极大进步,发达国家逐步由工业社会向后 工业社会过渡。什么是“后工业社会”呢?明确提出和界定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 尔贝尔。他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 会不再像工业社会那样以经济增长为主, 以追求效率为主要目的, 以密集化生产为主要特征, 在后工业社会,知识信息是其主要特征,生产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计算机和机器人等高度 自动化科技的应用,使得人们逐渐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随着人们劳动时间的逐渐缩短,休闲逐渐为人们所重新关注。所谓重新关注,其实休闲 始终与人类的产生和发展相随存在的:在前工业社会,农业和狩猎采集作为社会日常行为, 体现出劳动与休闲之间的密不可分,在这个时候,人们无视休闲;工业社会,工业化和组织 化将工作与休闲分隔开来,工作被认为是首要的,而休闲成了剩下的时间,是一小部分既有 钱又有闲的“有闲阶级”享受的特权,休闲成了阶层和地位的象征;在后工业社会,也就是 我们如今的社会,休闲阶级不复存在,随着马克思所说的“自由时间”的增多,使得人们开 始关注休闲,劳动和休闲趋向融合,休闲不再只是玩、娱乐,而是人们寻求自我发展、自我 实现的途径,工作和休闲走向“弥合” 。不言而喻,休闲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是衡量一 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社会文明的标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美国时代杂志 1999 年第 12 期载文预言:2015 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 ,发展中国家紧随其后。人类的“休闲 时代”开始来临了。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迅速积聚及科学技术 的广泛进步而呈现出某些后工业社会的意味。 在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产生了大量 的休闲时间。2006 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在“东方休闲之都”杭州举办,标志着我国正逐步迈 入休闲时代。 丹尼尔贝尔在 1973 年正式提出后工业社会理论时,提出现代社会正从产品经济向服 务经济转变, 后工业社会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 而是从 事服务业,如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等。 1由此看来,教育作为服务业,是具有后 工业社会特征的职业, 在这个职业中, 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能否跟上时代的脚步又是值得我 们关注的。 教育,从其价值来看,是为了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满足人的生命 发展所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而近现代以来,理性主义至上, “知识就是力量” ,教师是为了 教知识,学生是为了学知识,教育中凸现的是知识而非“人” 。近70年来,教育界日益重视 了教育中“人”的地位,在我国提出了一些有影响的教育理念,如:素质教育、主体性教育、 1 转引自: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前言 3.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ii 全人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等等,这些教育理念开始慢慢的指向了教育的本质核心“人” 。 然而我们也看到,教育开始关注的是学生作为人的本质核心,而非教师。教师的生命在教育 过程中往往被视为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条件和工具,忽视了教师这一教育中的另一主体的 “人”的本质。 从古至今,教师套着神圣的光环,教师是蜡烛、人梯、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教师 没有自身的价值,有的只是付出和奉献;长期以来,教师职业被工具化,如同工业流程中的 生产者一样,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程序化的工作,造成教师的主体性缺失及自身发展的停滞。 在这样种种的状态下,教师“感受不到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满足” 2。 现下,随着人们对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对教师的要求和期待也随之提高,教师的压力日益 增强,生命质量令人堪忧。一项对于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寿命的调查显示, “随着参加工作 时间的延长,中小学教师的预期寿命与对照居民的比较,差别增大,特别是四十岁年龄段以 后,中小学教师的预期寿命显著低于对照人群,男性教师低于男性居民大约 1 岁多,女性教 师低于女性居民大约 0.5 岁, 这显然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因素有关。 另外恶性肿瘤对中小学 教师预期寿命的损耗明显大于居民(男性相差 0.46 岁,女性相差 1.46 岁) ” 3。另有调查资 料显示, “教师中患咽喉炎的比例为 80%左右,患胃肠类疾病的有 30%左右,患颈椎及腰椎类 疾病的为 22%左右” 4。 另外教师劳动虽然与其他劳动一样, 有固定的工作场地学校, 有固定的法定劳动时 间八小时, 但教师除了课堂讲课这样的在校工作外, 还要备课、 批改作业、 与学生谈话、 家访等, “没有教师会不把工作带回家来完成” 5,工作成了他们的全部。在即将到来的“休 闲时代” ,作为教师又将如何休闲呢?这也正是本论文所关注的。 1.21.2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1.2.11.2.1 休闲理念的研究现状休闲理念的研究现状 1.2.1.11.2.1.1 国外研究国外研究 随着休闲的日益发展,目前休闲已是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并 且已经开始发展成一门新兴的学科“休闲学” 。 西方最早的休闲观点可追溯到亚里斯多德。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 等 著作中,阐述了什么是幸福、快乐、休闲、美德和安宁的生活,亚里斯多德研究的中心问题 是:如何得到幸福。纵观亚里斯多德的思想,对于休闲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点:休闲与沉思 不可分割,休闲的人是沉思者、思想家;休闲是科学和产生哲学的基本条件之一;休闲 2 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3 袁重胜等.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寿命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1999(6):209. 4 曹保印.直击中国教育底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1. 5 英elizabeth holmes 著,闫慧敏译.教师的幸福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2.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iii 与幸福紧密相联,只有休闲的人才是幸福快乐的;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 。只有 音乐和沉思冥想才是具有休闲资格的活动,其中沉思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理想的休闲行为。 6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 其对休闲理论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休闲学 在美国是以 1899 年制度经济学派创始人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的发表为诞生标志,书中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和证明了休闲与消费的联系,在描述资产阶级贵族物质享受满足的同时, 也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 2000 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休闲研究译丛, 其中包括: 杰弗瑞 戈 比的你生命中的休闲 ,这是美国学术界的一本畅销书,书中作者从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 对休闲进行阐述,指出休闲是人的存在过程的一部分,休闲是对生命意义和快乐的探索;托 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的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 ,书中作者探讨了休闲在人类思想 史中的演变及其价值问题;约翰凯利的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 ,作者认为休闲 是“成为人”的过程;杰弗瑞戈比的21 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指出休闲随着社会经 济的变化,其作用不断提升;还有一本是北美四位女博士所著的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 角 ,从女性角度探讨休闲问题。 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的闲暇:文化的基础 ,被誉为西方休闲研究的经典之作。 书中论述了休闲作为文化基础的价值意义。在他的休闲观中,休闲不仅仅是心灵上的,还应 该是精神上的态度和灵魂的状态;休闲是身体、心理、灵魂的自我开发机会。他所认为的休 闲有三个特征:第一,休闲是一种精神态度;第二,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 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三,休闲是上帝给予人类的“恩赐” 。 7 另外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的研究也是休闲的宝贵财富。 马克思休闲思想也就是他的自由 时间理论, 从人的生产实践的角度出发把人类社会的时间分为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在非 劳动时间中除去必要的生理时间剩余下来的称为自由时间。 在自由时间中, 人们就获得了全 面发展的条件。 1.2.1.21.2.1.2 国内研究:国内研究: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休闲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从诗经 、 楚辞 、 汉赋到唐 诗 、 宋词 、 元曲都体现着我国文化中休闲的特点。古代的休闲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老 子,他的哲学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体现了顺其自然、清静无为、追 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孔子的入世哲学虽然与老子不同,他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也体现出休闲的精神。 随着经济的发展,休闲时间的增多,对于休闲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最早提出休闲研究 的是于光远,1983 年他指出了我国休闲研究的空缺,随后提出“玩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 ; 在 2000 年于光远、成思危、龚育之、马惠娣主编了休闲研究译丛 ,介绍了美国的休闲研 究成果;2004 年又与马惠娣、陈鲁直等编著中国学人休闲研究丛书 ,主要是将国外研究 6 章海荣、方起东.休闲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6. 7 同上:57.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iv 成果与马克思休闲理论相结合,探索研究我国的休闲问题,其中包括于光远的论普遍有闲 的社会 、马惠娣的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 、马惠娣的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 、 张景安和马惠娣著的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 、陈鲁直的民闲论 。我国的一些学者在吸 取西方休闲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概念上来看,马惠娣( “休闲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0, (1) ) 认为, 休闲本身是一种文化, 一种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尺, 一种价值观; 刘耳 ( “休 闲、信仰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10)认为,休闲不是简单的放 松、娱乐、玩,其本质意义是形成我们自己信仰的一个基础,从而跟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生 活密切联系;张广瑞、宋瑞( “关于休闲的研究” , 社会科学家 ,2001, (9) )认为休闲是 一种特定的生存状态,或曰特定的生活方式等。从这些概念来看,国内学者在对休闲概念的 定义还存在着与国外学者相似的特点,就是在休闲是时间、活动、生活方式、还是精神状态 这四个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其次,从休闲的哲学问题来看,鲍金在其硕士论文( “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 ,中央民族 大学,2006)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休闲思想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季斌在其发表的论文( “休 闲:洞察人的生存意义”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5) )中从物品与休闲的哲学关系来阐 述休闲对于人的意义; 崔伟奇认为 ( “现代休闲研究的哲学意蕴”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2003, (5) ) ,休闲既体现了人的存在的历史规定性,同时也表现了其重要的哲学价值观,其对休 闲的哲学价值观的论述是从生活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未来两个方面进行的; 胡伟希的论文 ( “中 国休闲哲学的特质及其开展” , 湖南社会科学 ,2003, (6) )是从我国传统哲学角度进行分 析的,他从儒道禅三方面阐述休闲理论及休闲方式等; 第三,从关系来看,与人的关系,邓蕊( “关于人的存在价值的理性思考从休闲的 视角看”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 (1) )认为休闲是展示人类生存价值的一种 重要舞台; 与工作的关系, 田克在其论文 ( “休闲与工作的辨证思考”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03, (3) )中对于休闲与工作关系及其历史、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考察与思考,认为休闲 与工作将走向弥合、杨正宇( “休闲理念辨析” , 浙江经济 ,2007, (5) )分析了工作与休 闲的不同阶段, 也认为休闲和工作走向融合。 另外不少论文在对休闲进行论述中也多涉及到 休闲的这些关系。 第四,对国内外休闲理论进行梳理,分别有马惠娣、刘耳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 年第 5 期中发表的“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 ;岳培宇、楼嘉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5 期中发表的“国内休闲理论研究阶段、重点及评述”等。 总的来说, 我国对于休闲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 还没进入到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 阶段。 1.2.21.2.2 教师生命质量的教师生命质量的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1.2.2.11.2.2.1 教师生命教师生命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v 对于生命的研究,国内外有很多,但对于教师生命,在笔者所查阅到的大量的有关生命 的著作和论文, 暂时还未找到国外有关教师生命的专门译著, 国内对于教师生命的研究总的 来说数量也不多。1994-2007 年,在中国期刊网上以“教师生命”为检索词进行关键词检索, 可以搜索到 6 篇期刊论文,2 篇优秀硕士论文和 1 篇博士论文。 我国对教师生命的研究,主要发端于叶澜教授在 1997 年发表的文章让课堂焕发生命 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该文从生命的高度把课堂教学看作师生共度的生命历 程,倡导师生生命活力的充分释放,开始从教师生存发展的需要角度探讨教师。教师生命的 外延很广,包括教师生命的发展(如:张向众, “教育理论与教师发展从教师的生命之 维来看” , 教师教育研究 ,2005(6) ) 、教师生命的意义(如:刘瑞芳, “论教师生命意义 的遮蔽与澄清” ,2006,硕士论文)等方面来阐述教师生命。 关于教师生命的文献,多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教师的生存状态,如,张培 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年 13 期中发表的“让教师诗意的栖居在教育中” ,着重教师的 生命现状,关注对教师生命的关怀;二是教师生命的实现路径,如王枬、王彦在教育研究 2005 年第 2 期“教师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 ,岳欣云在当代教育科学2006 年第 8 期发表的“ 迷失与回归试论教师自我意识对教师生命发展的作用” ,及其在中 国教育学刊2007 年第 3 期发表的“课堂教学变革中的教师思维方式发展”等都是通过不 同的方式探索教师生命的实现。 1.2.2.21.2.2.2 教师生命质量教师生命质量 1994-2007,在中国期刊网上以“教师生命质量”为检索词进行题名检索,共检索到 7 篇期刊论文。 在所查的文献期刊中还没有对于教师生命质量的概念界定, 多是从教师生命质 量具体的事实调查(张宝荣、李广宇等在中国学校卫生2006 年第 4 期发表的“河北省 1135 名高校教师生命质量调查” ) 、影响因素分析(黄金田在考试周刊2008 年第 23 期发 表的“体育教师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探析” 、吴永慧等在现代预防医学2008 年第 10 期 发表的“影响高校教师生命质量的环境因素分析” ) 、策略探讨(林东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 2007 年第 6 期发表的“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生命质量的健身策略探析” 、 郭继东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 年第 6 期发表的“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等)三 大方面进行论述的。 1 1.2.3.2.3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研究现状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研究现状 在所查阅的外文译著和论文中, 还未查到国外对此的专门研究, 国内学者有涉及到教师 与休闲的期刊论文,如:滑文革在教育评论2001 年第 1 期发表的“试论中小学教师的 休闲” ,王福显在教育科学论坛2007 年第 4 期中的“教师休闲策略探析” ,以及周正怀 在教书育人2005 年第 12 期的“教师休闲教育的价值取向刍议”等文章,都介绍了教师 休闲及教师休闲教育的一些情况。 但对于休闲与教师生命质量的研究, 目前还很少有学者涉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vi 及,没有相关的中文著作和论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休闲,一直以来对其研究从未中断,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的,而教师生命质量是相对较新的话题。从休闲视角探讨教师生命质量,是一个新的话题, 它是提升教师生命质量, 展示教师生命价值的新的途径, 是对教师自身生命成长的构建和教 师自我发展的推动,是对教师主体性的关照和生命的关怀,是激发教师职业热情、超越当下 职业现状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同时通过休闲推动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是对教师精神境界和 生命的升华。 1.31.3 研究方案研究方案 1.3.11.3.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11.3.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为了解教师目前的休闲状况和生命状况, 寻求教师工作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途径, 同时通过研究也给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教师生存状态及生命质量的提 升。 (1)了解目前教师生命质量及生存状态; (2)了解当前教师的休闲状况; (3)探寻教师生命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1.3.1.21.3.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理想的教师生命状态应该是, 一方面, 给予教师充分的休闲时间, 以利于教师身心调节, 提高教师生命质量,同时使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充电” ,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在工作 中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 使教师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 使课堂成为教师价值展示的平 台。 因此,教师从休闲理念下探讨教师生命质量,其意义在于: (1)提高教师自然生命质量。针对目前教师生命质量中存在的教师压力过大、身心健 康日益下降的状况, 倡导休闲, 有利于改善目前教师刻板单调的生活节奏、 紧张的情绪情感、 劳累的身心,有助于教师改善生存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2)提升教师精神生命状态。教师精神生命是教师生命的核心,只有教师精神生命自 由、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才能促进教师整体生命的成长。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是教师的 内在成长,是教师追求理想境界和实现生命质量更高程度提升的保证。 (3)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在休闲理念指导下,不仅使教师获得自我完善和精神的 提升, 而且使教师充分利用工作内外的时间充实自己, 充分发挥教师职业自主性及激发教师 创造精神,促进其在教育教学及其教育科研中展现自身的价值。 (4)完善教师社会生命的现状。休闲状态有利于缓和外界带给教师的紧张感和压力, 使得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家人、教师与社会之间平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vii 和、闲适的相处,在放松、互助、愉快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休闲理念下研究教师生命,应该以提高教师生命质量,实现教师生命价值,提升教师幸 福感为最终目的。同时,教师生命的改善和发展对于学生生命的提升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教师生命质量,我们引入了休闲理念,将休闲与教师生命 相融合,这将是理想的选择。 1.3.21.3.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2.11.3.2.1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而教师生命则是教师从事教育的根本保证。在当前经济高度发展, 社会逐步迈入休闲时代的今天, 教师的生命又将如何成长发展呢?本论文在休闲理念下对教 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展开论述。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这一研究课题的提出、研究现状、论文结构及研究目的、意义、 方法等; 第二部分:论题的主要概念。分别对休闲和教师生命质量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梳理,并对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的本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休闲与生命的关系; 第三部分:休闲缺失:教师生命面临的困境。通过笔者的问卷调查和其他学者的调查研 究,了解教师休闲缺失的现状,探明归因,明确影响,指明休闲对于教师生命的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到第六部分:是从休闲环境、休闲教育、自我修炼三大方面,为教师生命质量 在休闲理念下的提升探寻路径,通过详细的论述,提出相应的具体的实现方式。 1.3.2.21.3.2.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献资料, 把握休闲与教师生命的主要内涵, 了解国内外有关休闲与 教师生命质量的研究状况和水平。 在研究过程中, 对已有的休闲和教师生命的概念进行了梳 理和整合。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休闲、生命等相关的哲学、社会学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另外 还有一些教师的课后总结和课后反思也被笔者视为研究的重要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深入学校和教师中去,渗入到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在观察的基础上, 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索问题,分析问题。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在安徽省淮南市、合肥 市、 芜湖市三个地区五所学校发放共计 200 份问卷, 有效问卷 189 份, 调查涉及小学、 初中、 高中的各科教师,选取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科目的样本教师,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 析,了解当前教师的生命现状及休闲状态。在笔者调查的教师中,年龄在 55 岁以上的教师 最少,仅占样本的 2.94%,26-35、36-45 两个年龄段的教师占大多数,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教 师处于中青年,教龄一般在 5 到 25 年。这部分教师处于事业、家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负 担最重的时期,没有了新教师的激情,也没有老教师临退休前的闲适,较能准确的反映目前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viii 教师的休闲状况;另外在调查中初中教师最多,占到了 55%,因为初中教师所处的是相对平 缓的时期,较之小学,教学的压力大,但没有高中教师面对高考的紧迫,有利于我们对教师 生命质量及休闲状况的了解。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者的相关调查结果,对 教师休闲和生命质量的现状进行了论述, 为探寻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路径打下基 础。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ix 2 2 论题的主要概念论题的主要概念 2.12.1 休闲休闲 2.1.12.1.1 休闲的界定休闲的界定 2.1.1.12.1.1.1 概念梳理概念梳理 对于“休闲”的研究很多,但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通过归类,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对 休闲进行定义,分别是时间、活动、存在方式和精神状态。 时间角度的定义: 从时间角度来考察休闲的含义, 通常是指生活中的这样一些时候 在这些时候,我们拥有相对多的自由,可以做想要做的事。在主张休闲时间角度定义的学者 中,布莱特比尔认为,休闲最好用时间来定义,休闲是去掉生理必需时间和维持生计所必须 的时间之后,自己可以判断和选择的自由支配时间。kraus 认为,休闲是扣除用于工作、履 行与工作相关的职责以及从事其他形式的必要活动后个人所拥有那部分时间。 莫菲 (murphy) 认为,个人在自裁状态下可以随意利用的时间即为休闲;基斯特(gist)和弗瓦(feva)认 为休闲是人们从劳动或者其他义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自由的放松、转换心情,取得社会成就 并促进个人发展的可利用的时间; 帕克认为, 休闲是满足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要之后的剩余 时间。 社会活动角度的定义: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指出休闲乃人们一天当中扣除工作、 睡觉及维生所需的活动之时间外, 在剩余时间里所做的活动。 美国学者杰弗瑞 戈比认为 “休 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 它使个体能够以 自己所喜欢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挚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 础。 ” 8休闲行为不止是寻找快乐,也要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一休闲的定义被我国许多学者所 引用。约翰凯利说,休闲应被理解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 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另外,r.皮儿斯认为, 休闲是自愿性而非强制性的活动,其目的并不在于维持生计,而在于获得真正的娱乐。杜马 哲迪尔的三要素理论指出休闲包括放松、娱乐、个人发展三个部分,强调休闲属于自我实现 活动范畴。 存在状态角度的定义:休闲常被人形容为平静、不急不缓、不计时间流逝的状态。这种 观点大概源于古代雅典人。 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是一种沉思的状态, 是不需要考虑生活问题 的心无羁绊的状态。皮普尔把休闲与宗教节日联系起来,在他的休闲观里,休闲不仅仅是心 灵上的,还应该是精神上的态度和灵魂的状态;休闲是身体、心理、灵魂的自我开发机会; 他相信休闲是一种欣喜感, 这样的人能够欣然接受这个世界和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休 闲不取决于外在因素的作用, 也不是指休闲时间里的无所事事, 而是人们平和宁静的感受生 8 美杰弗瑞戈比著,康筝译.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4.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休闲理念下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x 命的快乐、幸福的存在状态。 精神状态角度的定义:从这个角度上讲,休闲是一种主观的态度,是一种建立在自己情 感、价值和生活体验上的一种更深层次的体验。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休闲是“心灵感知 上”自由,是“驾驭自我的内在力量” ,是一种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原料油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深度解析
- 医疗卫生中心项目可行性分析与未来发展潜力
- 绿色能源推动下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分析
- 隔热膜行业发展动态与未来市场机会分析
- 房地产行业未来走势与机遇分析
- 各高校辅导员考试必考知识与试题
- 2024年考生指南福建事业单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园艺师考试细分学习指导试题及答案
- 经典插花作品分析的试题及答案
- 遥感考试题库及答案
- 铁路技规(全-上传)
- 2024年海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小升初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4提高治疗前肿瘤TNM评估率工作方案(修改版)
-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讲评+课件
- 身边的昆虫世界 人教版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下册
- 外科学进展与发展史
- 【工业送料六轴机械手结构设计9400字(论文)】
- SH/T 3533-2024 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正式版)
-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后测试卷班附有答案
- 机电深化设计BIM应用工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