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周敦颐与程颢程颐关系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周敦颐与程颢程颐关系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周敦颐与程颢程颐关系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周敦颐与程颢程颐关系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周敦颐与程颢程颐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敦颐与程颢程颐关系研究 中国哲学专业 研究生:陈延菊指导老师:蔡方鹿 摘要:生活于北宋时期的周敦颐与程颢程颐兄弟在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前者被誉为“道学宗主 ,后者则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二程兄弟年少时 曾师事周敦颐是不争的事实,二程学术“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也是事 实,二程“终身不甚推濂溪 还是事实。从南宋开始,发展日益繁荣的理学界 对周敦颐与程颢程颐的关系问题即展开了争论,自此开始一直持续至今。 作为理学家的周敦颐与二程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他们的学术关系。自北宋 开始发展的理学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吸取佛道二教的思想,发展儒家哲 学的本体论和哲学思辨性;一是对汉学进行扬弃,弱化训诂的学风,更加重视 阐发儒家经典的义理,将五经学转向四书学。周敦颐与二程的哲学都体现了这 一时代特征。周敦颐吸取道家的“无极”思想,建立了本体论:继承中庸 的“诚 思想,并以“诚 沟通天人。二程主要吸取了佛教的思想,建立了心 性论哲学;将儒家伦理上升到本体论。虽然周程哲学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 二者之间的差异却占更重要的地位。也正是这种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后世学者 对二者关系的争论。 周敦颐与二程之间的关系,既具有客观性,也具有历史性。从客观性讲, 它是一个“点 性的史实;从历史性讲,它又有一个“线 性的发展过程。文 章首先根据文献资料探析其客观性,通过对二程师事周敦颐的时间、所学内容、 所受影响等方面的考察,确立周程授受的事实。继而,通过对宋、元、明主要 学者关于周程关系的见解进行分析,梳理周程关系问题的历史发展。最后,对 二程师事周敦颐却又“终身不甚推濂溪 的这一矛盾现象,进行原因上的探析。 关键词:周程授受孔颜乐处太极理 ar e s e a r c h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觚e e nz h o ud u n y i a n de rc h e n g a b s t r a c t :z l l o ud u i l y i 锄dc h e n gh a 0 ,c h e n gy i 帆ob r o t h e r s ,l i v c di nm e n o r t h c ms o n gd y n a s 哆,h a v e 眦i i i l p o r t 觚tp l a c ei 1 1n 一c o n 如c i a n i s mh i s t o 巧,m e f o 加盯k n o 、釉私“t a 肮s ml e a d e r ,w h i l et l l el a t t c ri st h e 南u n d e 幅o fs o n gm i n g n e 0 c o n 龟c i 觚i s m e rc h 髓gh a dl e a m c d 台o mz l l o ud 吼姐谢1 t h e yw e r c y 0 g ,b u t t 1 1 e i rp h i l o s o p h y 铭t a b l i s h e db ym 锄s e l v 懿s i n c cs o u t l l 锄s o n g d ”嬲t y ,廿l e r ch a v ee x i s t e dd i f f 白阻to p 洫o n s a b o u t 廿l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v e z h o u 缸d c h e i l g t i l e 阳l 枷o n s h i pb e 帆e 睨z h o ud 岫) r i 观d 铆ob r o m e r sh 弱t h en 抓鹏o f o b j e c t i 访t y 锄dh i s t o r i c f r o mt h eo b j e c t i v i t ) ru e w ,i ti sa p o i n t o fm eh j s t o r i c a l f a c t ;自o mh i s t o r i cs p e a k i n g ,i ti sa l i n e d e v e l o p m 钮tp r o c e s s f i i 葛t l y 也i sp a p e r e x p l o r e dm er c l a t i o n s h i p so b j c c t i 访哆t h r o u g hm el i t 蹦m 鹏a n a l y s i s t h r o u 曲 i n 删i o no fn l et i m et l l a t t w ob r o t l i e r sl e 锄c da n e rz m o ud u n y i ,t l l es t u d y n t 衄t s 躲dt l l ei m p a c t6 o mz h o ud u n 舛,t l l i sp 印c rh 鹪u l t i m a t e i y 豁t a b l i s h e d t i l e 融sc h gh a 0 ,c h 吼gy i 咐ob r o m e r sh a dl e 锄e d 舶mz h o ud u n 姐t h 锄, n 哟u 曲趾a l y s i so ft h es o n g ,y u 锄,m i n gl e a d i n gs c h o l a r s 0 p i n i o n s o ft l l e r e l 撕0 n s h i pb e 咐e 姐z h o ud u n 弧a r i d 铆ob r o m e r s ,t 1 1 i sp 印e rh a c k l e dt l l e h i s t o r i c a ld “e l o p m to ft l l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咖e e i lz l l o ud u n y i 锄d 似ob r o t h c r s f i n a l l y ,t h i sp 印e r l o o k e df o rn l ec 跏s eo f 廿1 ep a r a d o xt l l a tt w ob r o t l l e r sh a dl e 啪e d 舶mz t i o ud u n 妒,b u ta l lo ft l l e i r l i f c ,也e yw e r cn o tf o l l o w e r so fz l l o ud u n 姐 k e yw o r d s :c h 锄gl e a m e df b mz h o u ;c o n m c i u s 跚dh u i sc h e e r 如l n e s s ;t a i c h i ; p d n c i p l e h i 前言 (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 公元l o l 7 一1 0 7 3 年) 在理学史上被认为是理学的开端, 被誉为“道学宗主”。程颢( 公元1 0 3 2 1 0 8 5 年) 、程颐( 公元1 0 3 3 1 1 0 7 年) 兄弟( 简称二程) 被认为是理学的重要奠基者。二程少年时期曾遵从父命 跟随周敦颐学习,这一史实将三人紧密相连,而二程对周敦颐并不推崇的态度, 又给他们之间的关系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周敦颐与程颢、程颐的关系,自南 宋开始成为一个热烈讨论的问题,鉴于周敦颐与二程在理学中的突出地位,这 一问题对宋明理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周敦颐与程颢程颐的关系( 简称周程关系) 这一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常 常以“周程授受为中心而展开,在周程授受的时间,内容等方面有十分丰富 的研究成果。然而“周程授受 只是周程关系的一个方面,对“周程授受”的 研究十分重要,但是不能以此替代周程关系这一问题。周程关系既是一个“点” 性的问题,即北宋当时的周程关系,它既包括“周程授受 是否成立的历史探 讨,也包括周程学术关系的探讨;周程关系也是一个“线”性问题,鉴于周敦 颐与二程在理学中的突出地位,在他们之后的理学发展,必然涉及到对周敦颐、 二程的学术继承和创新,以及对周程关系的探讨,从而使周程关系不因当事入 自然生命的终止而完结,而是获得了后续发展的生命力,有一个发展的历史过 程。本文拟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一方面吸取关于“周程授受 的研究成果, 结合周程学术分析,呈现周程关系的“点 性一面;一方面通过分析周程之后 的理学家对周程关系的观点,尝试这一问题“线性范围的拓展性研究,力求 更全面的呈现周敦颐与程颢程颐的关系。 如前所述,周程关系自南宋开始成为一个被热烈讨论的问题,可谓众说纷 纭。但是要开展周程关系“点性一面的研究,需要暂时搁置后来的种种观点, 从周程自身的学术出发,探寻作为理学家的周敦颐与二程在学术上的异同,从 周程自身的言行出发,分析“周程授受 是否成立。这既可以达到客观呈现北 宋当时的周程关系的目的,与此同时也有助于迸一步把握北宋时期的学术特 点,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在拓展周程关系“线”性研究的时候,通过考察后世( 南宋、元、明) 重 要理学家,以胡宏( 公元1 1 0 2 一1 1 6 1 年) 、张枝( 公元1 1 3 3 一1 1 8 0 年) 、朱熹 ( 公元1 1 3 0 1 2 0 0 年) 、魏了翁( 公元1 1 7 8 一1 2 3 7 年) 、曹端( 公元1 3 7 6 1 4 3 4 年) 、王阳明( 公元1 4 7 2 一1 5 2 9 年) 、刘宗周( 公元1 5 7 8 一1 6 4 5 年) 等为代表 对周程关系的见解,展现这一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也有助于理解理学的 发展。这将与周程关系“点 性的研究相配合,一方面更全面的呈现周程关系,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对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点线结合的方法,周程关系得以更全面的呈现,然而“周程授受”的 事实与二程“终身不甚推濂溪 的事实之间存在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产生这 一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周程学术上的差异,但又不仅仅如此,以往的研究对学 术之外的原因探寻的较少,本文将力图弥补这一不足。 2 实践意义 周敦颐与程颢程颐关系的研究,必然涉及寻“孔颜乐处”。孔颜乐处是一 个人生理想,也是一个理想境界的问题。在注重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对孔颜乐处的提倡和追求,可以在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起到一定的平衡作 用,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周敦颐与程颢程颐关系的研究,必然涉及全祖望所谓的二程“终身不甚推 濂溪 的讨论。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凸显儒家重师道的传统。现今高校中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师生关系淡漠问题或者师生关系功利化的倾向,不利于正常 的教学和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从传统文化尤其是尊师重道的儒家传统中吸取 合理成分,或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本文通过考察后世( 南宋、元、明) 重要理学家,以胡宏、张拭、朱熹、 魏了翁、曹端、王阳明、刘宗周等为代表对周程关系的见解,展现后世学者对 前人学说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当今高校学子,传统文化中的创造性精神无论是 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周敦颐与程颢程颐的关系这一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围绕“周程授受 这一问题而展开。首先在“周程授受 是否成立的问题上,存在肯定和否定两 2 种截然对立的态度,但以肯定的态度为主。在“周程授受 肯定论中,冯友兰 先生明确提出“明道、伊川兄弟二人俱以濂溪为师”,认为周敦颐令二程“寻 孔颜乐处,所乐何事 的这一教导就足以奠定他在道学中的地位。朱伯岜先生 认为,周敦颐令二程寻孔颜乐处属于性命之学一派,对二程有很大的影响。圆陈 来先生认为“周敦颐提出的寻求,了解颜回何以在贫困中保持快乐的问题对于 二程及整个宋明理学确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o ,并认为他提炼的周易阴 阳变化的思想对道学的起源有重要意义,他在宋明理学中将孔颜乐处列为 周敦颐学术的首要内容。朱汉民先生认为“二程在年轻时曾师从理学开山祖周 敦颐,这对他们立志于道学、追求高远的人生境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 “周程授受”的具体时间和内容的研究上,也有丰富的成果。杨柱才先生认为 周程授受的时间为庆历六年至八年,内容除孔颜乐处之外,还包括动静阴阳、 观生物气象等。陈代湘先生批驳了全祖望之说,在朱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论据 证明周敦颐对二程的学术影响。 王兴国先生将二程从学周敦颐的时间总结为 两次:庆历六年一次,庆历八年或皇韦占元年一次。章启辉认为对长者称字在 北宋时期是一种普遍现象,二程称周敦颐为“茂叔”并非有不敬之意,并认为 周敦颐的佛学思想对二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程后来创立理学也得益于此。 在二程“终身不甚推濂溪”的原因研究方面,梁绍辉探讨了新旧党争的政治 因素,认为周敦颐与新旧两党均有密切联系的事实,使他在新旧两党之中居于 尴尬位置。 在“周程授受”否定论中,邓广铭先生认为二程学术( 理学) 与 周敦颐毫无关系。陈植鄂先生认为周程授受完全是朱熹私创之说。英国汉学 田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m 北京:中华长局,1 9 6 1 8 6 9 朱伯岜周敦颐 m 济南:齐鲁书杜,1 9 8 1 霉陈来来明理学 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5 4 3 o 朱汉民朱明理学通论一一种文化学的诠释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 0 0 0 1 8 3 哪详见:杨柱才道学宗主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4 3 5 4 3 8 4 也详见:陈代湘朱熹推尊周敦颗考论 j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6 ( 6 ) o 详见:于兴国周敦颐与程取程瞅兄弟 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 0 0 5 ( 1 ) 霉详见:章启辉程黝程颐与刷敦臣负的佛思想 j 求索。2 0 0 5 ( 1 ) 母详见:粱纲辉剧敦颐评传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4 2 2 2 7 露详见:邓广铭关于周敦颐的师承和传授邓,“铭学术论著自选集 c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杜, 1 9 9 4 2 8 9 3 1 3 “详见:陈植鄂周、程授受辨 j 文献,1 9 9 4 ( 2 ) 3 家葛瑞汉( a c g r a h a m ) 承认周敦颐对二程哲学的启蒙作用,但认为二程并 没有受到周敦颐哲学的影响。 另外,关于宋明理学的专题研究著作和综合性研究著作对研究周敦颐与程 颢程颐的关系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张立文 的宋明理学研究;陈钟凡的两宋思想述评;侯外庐主编的宋明理学 史;陈来的宋明理学:蔡方鹿的程颢程颐与中国文化、朱熹与中 国文化;卢连章的程颢程颐评传;梁绍辉的周敦颐评传;张立文的 朱熹评传等。 ( 三) 研究方法 1 点线结合的方法 周程关系既是一个“点性的问题,即北宋当时的周程关系,也是一个“线 性问题,因为后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使得它具有了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 要全面呈现周程关系,既要注意对周程关系的“点 性一面进行研究,即是探 讨周程学术之异同和探寻“周程授受 是否成立;又要拓展周程关系的“线” 性一面,也就是运用点线结合的方法。 2 比较研究的方法 学术界对周程授受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已有十分丰富的研究成 果。从古到今的学者在这一问题上提出了多种主张,罗列了各种论据,其中有 一些被多数学者所承认,成为共识被多次运用,有一些则属独辟蹊径的创见, 总体来看内容十分庞杂。本文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将尽可能多的搜集各种材料, 在此基础上进行仔细的分析比较,存留科学客观有价值的资料,也就是通过比 较研究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力求得出更客观真实的结论。 3 理论分析与历史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周敦颐与程颢程颐的关系研究,重点在于学术思想上的理论研究,但无论 是学术发展还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哲学家都无法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而存在。无 详见:【荚 葛瑞汉中国的两位哲学家:二程兄弟的新馁学【劬郑州:大象出版社,2 0 0 0 4 论是周敦颐还是二程还是后来的理学家,其学术思想都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映, 无不具有时代的烙印。而二程“终身不甚推濂溪”的原因也不只在于学术的差 异,还有政治、地域等其他因素,这就要求在研究周程关系时,不仅要运用理 论分析的方法,还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实际,将理论分析和历史考察相结合。 一、周敦颐与程颢程颐关系问题概述 ( 一) 周程授受之争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理学史上被认为是理学的开端,被誉为“道学宗主 。 程颢、程颐兄弟( 简称二程) 也被认为是理学的重要奠基者。二程年少时曾遵 从父命跟随周敦颐学习过一段时间,而这一事件在他们身后却引发了不小的争 议,有人认为他们之间是确定的授受关系,有人认为他们之间无实质的师承内 容。 最早就这个问题展开争论的是汪应辰( 公元l l l 9 一1 1 7 6 年) 和朱熹书信往 复三辩。汪应辰不同意朱熹“受学 一词,指出“濂溪先生高明纯正,然谓二 程受学,恐未能尽。 其实际是认为二程之于周敦颐只是“从游 的关系。 朱熹指出“受学 一词是出于二程之口,“从游一词于师生关系并不适用, 意思是周程之间的师生关系是二程自己所承认的。汪应辰于是用“从学 取代 “从游一,用于概括周程关系,他说:“伊川于濂溪,若止云少年尝从学,则 无害矣。一经过双方的第三次辩论。汪应辰承认了二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周 敦颐的影响,朱熹也接受了汪应辰的部分观点,强调二程的学术源于周敦颐但 远高于周敦颐。最终,双方各自改变了一些原来的观点,达成了较大程度的一 致。关于双方论辩的具体内容,将在本文的第三部分详细阐述,此不赘述。 从汪应辰与朱熹争论的过程以及结果来看,汪应辰做出了较大程度的妥 协,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之后的理学家在分析周程关系时的倾向。自此之后,理 学学者多尊崇朱熹之说,将周敦颐奉为二程之师,成为继承孟子道统之人。这 次争论也直接影响到周敦颐的历史评价和学术地位,随着朱熹学术的传播,周 敦颐的地位日渐抬高,获得越来越多的尊崇。经南宋魏了翁等的不断表彰,周 敦颐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 公元1 2 2 0 年) 获赐谥元公,又于宋理宗淳佑元年 ( 公元1 2 4 1 年) ,诏从祀孔庙,追封汝南伯。自此之后即使朝代更替,官方 对周敦颐都是褒荣有加,其官学地位持续达七百年之久。 在理学官学地位的确定,以及朱熹集理学之大成的双重影响下,后世学者 多尊朱熹之说。朱门弟子尊崇师说,自不必赘述。元、明儒者如吴澄、曹端等 也持朱熹观点。即使异于程朱一系的陆王心学一派也承认周程之间的师承关 宋】汪应辰文定集卷十五( i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6 系。这一时期,在周程关系的问题上,认为周程之间确有授受的观点成为主流。 然而争议之声也依然存在,在明代,丰道生曾引二程与胡瑗的关系作比,驳斥 “受学 之说云:“二程之称胡安定,必日胡先生,不敢日翼之。于 周,一则日茂叔,再则日茂叔,虽有吟风弄月之游,实非师事也。 丰道生的这一观点也成为后来反对周程授受关系的学者的一条重要论据。在 反对周程授受关系的众多学者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清代史学家全祖望( 公元 1 7 0 5 1 7 5 5 年) 。全祖望在濂溪学案序录中云: 濂溪之门,二程子少尝游焉。其后伊洛所得,实不由于濂溪,是在高弟 荥阳吕公已明言之,其孙紫微又申言之,汪玉山亦云然。今观二程子终身不甚 推濂溪,并未得与马、邵之列,可以见二吕之言不诬也。晦翁、南轩始确然以 为二程子所自出,自是后世宗之,而疑者亦踵相接焉。然虽疑之,而皆未尝考 及二吕之言以为证,则终无据。予谓濂溪诚入圣人之室,而二程子未尝传其学, 则必欲沟而合之,良无庸矣。雷 全祖望之言,其否定理由有三:其一,二程学术与周敦颐无关,吕希哲、吕本 中及汪应辰皆有说;其二,二程终身对司马光、邵雍等十分推崇,对濂溪则不 同:其三,以濂溪为二程之师,是朱熹、张杖所建立,而疑之者亦后先相接。 全祖望之后,清代学者出于对宋学的反对,在周敦颐与程颢程颐的关系问 题上,也不再完全遵循宋儒之说,其批驳之声较之于全祖望则更加坚决。 概言之,在周程关系这一问题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以周敦颐为二程之 师,二程不仅亲称“受学 ,且所得者不惟“孔颜乐处 ,更有道学之传。二 是以二程仅少从周敦颐游,所得非周氏之学,而是独立自得,故周敦颐非二程 之师。 持第一种意见以朱熹、张拭为代表,后世学者多尊朱张之说。现代学者中, 冯友兰先生明确提出“明道、伊j i l 兄弟二人俱以濂溪为师”,认为二程于周 敦颐所学主要内容为寻“孔颜乐处”。朱伯嵬先生认为,周敦颐令二程寻孔颜 原出丰道生易辨,今已不存转引自 清 黄宗羲耒元学案卷十一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5 2 4 吖清 黄宗羲耒元学案卷十一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4 8 0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1 8 6 9 乐处属于性命之学一派,对二程有很大的影响。锄陈来先生认为周敦颐的阴阳 变化思想以及他令二程所寻的孔颜乐处对道学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 在l :宋明理学中将孔颜乐处列为周敦颐学术的首要内容。 持第二种意见的以全祖望为代表,其先有汪应辰、丰道生等,其后有戴震 等。现代学者中,邓广铭先生通过考察周敦颐学术的师承及传授,认为二程学 术与周敦颐毫无关系。陈植鄂先生认为周程授受完全是朱熹私创之说。 综上,对周程授受争论的双方,其实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二程曾从 游或从学于周敦颐。争论的焦点在于,肯定的一方认为二程有从学周敦颐的事 实,也有学术内容上的继承,即道学之传;否定者认为二程从学周敦颐是二程 少年之事,有师事的形式但没有学术内容的传承,即学术上没有联系。由此, 要弄清楚周敦颐与程颢程颐的关系,必须先从他们的学术出发,分析其同异之 处,探寻其有无联系。 ( 二) 周程学术之比较 1 周敦颐与二程的学术相同之处 儒学发展到宋代具有两个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一是在儒学之外一面吸取佛 道二教的思想,一面反对佛道二教,尤其以反对佛教为甚;其二是在儒学之内 形成区别于重训诂的义理之学。周敦颐与二程的学术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也正是他们学术的相同之处。 周敦颐因其学说中“无极、“主静 等概念被指为佛道二教之说,然而 有佛道之思想,并不等同于佛道二教之学。自魏晋以来,儒学日渐衰微,佛道 二教,尤其是佛教哲学则日渐兴盛。佛道二教的本体论思想、佛教心性学的思 辨色彩,正是此时儒家哲学所缺失的。吸取佛道哲学思想,以发展儒家的心性 论和本体论成为一种必然。此时的儒家和佛道二教,有排斥纷争的一面,又有 着儒家吸取佛道思想,融合佛道的一面。这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学术趋势,周 d 朱伯岜周敦颐 m 济南:齐鲁书社1 9 8 1 详见:邓广铭关于周敦颐的师承和传授,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 c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l 4 2 8 9 - 3 1 3 详见陈植鄂周程授受辩 j 】文献1 4 ( 2 ) 8 敦颐也是顺势而动。虽然周敦颐吸取了佛道二教的部分思想,但其学说的本质 仍是儒学。佛教和道教都是宗教,宣扬的是出世主义思想,由此佛教不讲忠孝 仁义等伦理道德,道教主张无为、避世;与之相反,儒家则是入世主义思想, 倡导内圣外王。周敦颐说:“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正是其内圣 外王思想的体现。“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 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 霹在周敦颐看来,颜 渊是内圣的代表,而伊尹则是外王的典范。周敦颐自己的一生,虽也常有归隐 之意,但终其一生都是以一个入世者的形象而存在,虽然一生都在政治中心以 外做州县一级的小官,其治绩却声名远播,以至于从未与其谋面的吕公著甘以 自己的政治前途为注保举周敦颐。因其内圣外王的儒学本质,周敦颐对仁义等 儒家伦理的倡导自是题中之义,他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 焉。一o “人极”是对人的内在道德修养所提出的最高目标,这一目标的衡量 标准不是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是内在的道德。故周敦颐虽然吸取了佛道的思想, 但其本质上仍是一个儒者,其学术本质上仍是儒学。相较于周敦颐吸取佛道思 想,却并无明确的反佛道之声,二程则在吸取佛道思想的同时屡屡非难佛教之 空和道教之虚。 在儒学内部,宋代兴起的重义理、轻训诂的义理之学开始取代重章句训诂 的汉唐训诂义疏之学。汉学也讲义理,但治学的重点在于通过训诂之法解释经 典。到唐代时已经形成的注不驳经,疏不破注的解经原则,使得对义理的重视 更加不够。而此时,佛教哲学则闪烁着光彩夺目的思辨色彩。于是宋学学者从 五经之学转向四书之学,发掘四书之义理,构建与佛教相抗衡的新儒学。周敦 颐处在五经之学向四书之学转变的阶段,他的学说综合了五经之周易的宇 宙论思想与四书之中庸“诚 的思想。他的易学作品传世的不多,故 其易学思想之全貌我们不得而知。深知其易学思想的非傅耆莫属。周敦颐曾与 他多次书信往来探讨易学,把自己的易学单篇作品同人说、媚说寄给 宋 周敦颐撰粱绍辉,徐荪铭等点校周敦颐集 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7 7 0 。同j :注 来 i j 4 敦颐撰粱绍辉,徐荪铭等点校。周敦颐集 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7 7 9 傅耆,傅耆评价他的骺说“意远而不迁,词简而有法。 由此,周敦颐 的易学也应是重义理的。 二程认为学习儒家经典应该将重点放在对义理的追求上。读书而不明理, 等于买椟还珠。 如圣人作经,本欲明道,今人若不先明义理,不可治经。圆 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今或滞心于章句之末,则无所用也。此 学者之大患。回 经所以载道之器也,器所以适用也。学经而不知道,治器而不适用,奚益 哉? 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文与道的关系。 周敦颐在通书中有两章专论文辞。其一是第二十八章,章目就叫文 辞。其二是第三十四章。章目叫陋。周敦颐在文辞中说: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文辞,艺也;道德, 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 故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然不贤者,虽父兄临之,师保勉之,不学也; 强之,不从也。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噫! 弊也久矣! 在i :陋章中说: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 已者,陋矣! 回 周敦颐总的思想是偏重道德的,所以凡在道德与文辞比较而言的情况下,总免 不了流露出重道德而轻文辞的情绪。周敦颐认为,文是为载道而设的,正如车 所以载物一样。车不载物,就失去了车的价值,便不成其为车;文不载道,也 就失去了文的价值,便不成其为文。徒有华美的文辞,而没有圣人之道蕴含其 中,则“陋矣 。 o 此为傅耆h 复周敦颐 与傅耆伯成书之文,附于周敦颐与傅耆伯成书后详见: 宋 周敦颐撰粱 绍辉,徐荪铭等点校周敦颐集 m 长沙:岳麓节社,2 0 0 7 1 2 5 一1 2 7 霉 宋】控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上二程集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1 3 ( 宋】程颞,程颐著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粹言卷第一,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1 1 8 7 o 宋 程颞程颐著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六,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9 5 宋 周敦颐撰梁纲辉,徐荪铭等点校周敦颐集 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7 7 8 7 9 宋】岗敦颤撰粱绍辉。徐荪铭等点校周敦颐集 i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7 8 2 1 0 二程的文道观与周敦颐一脉相承。张文利在研究二程的文道观时总结到: “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二程倡导义理之学,将阐说道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 高度,于文道关系上表现出了强烈的重道轻文思想。 程颐曾与弟子讨论文道 问题,认为“作文害道 ,他说:“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若专意则志局于此, 又安能与天地同其大也? 书曰玩物丧志,为文亦玩物也。 圆程颐认为, 人的一生应志于追求“与天地同其大 的境界,作文将耗费入的心力,影响人 生追求的实现。他认为当时的学者有“三弊 锄,“溺于文章 就是其中之一。 由此可见二程重道轻文的态度。 在同为理学的前提下,周敦颐与二程的学术也有不少相同之处。周敦颐继 承中庸“诚 的思想,周敦颐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将 “诚 作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根源。可见“诚 在周敦颐的哲学中具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二程也继承了中庸“诚者,天之道也”的思想,认为“诚 是天道的属性。在人生修养方面十分重视“诚 ,如二程尝言:“明善在明, 守善在诚 固、“诚则自然无累,不诚便有累。” 在对“诚的解释上,周程 亦有相同之处,都以“无妄 释“诚 。周敦颐在通书家人睽复无妄中 说道:“无妄,则诚矣 固程颐尝言:“真近诚,诚者无妄之谓。一以“诚 为例,在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领域中,周程的思想其实是大同小异的。 在人生修养的方法上,相较于周敦颐的“主静 ,二程更重视“敬 ,但 二程并不否定“静 。程颢曾言:“静后见万物自然皆有春意 ,又言:“性 静者可以为学母。程颐在先公大中家传中提及其父程垧曾对二程的教诲: “游山之乐犹不如静坐 9 ,二程对“静 也有肯定的一面,这与周敦颐是一 致的。在人生修养的境界方面,周敦颐很重视对“孔颜乐处 的追求,这也影 叫张文利二程的文道观及其诗歌创作 j 陕两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 0 0 2 ( 4 ) 每 宋 程顾程颐著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八,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2 3 9 辱子( 伊川) 日:今之学者有三弊:一溺于文章二牵子训诂,三惑卡异端详见: 宋 程顾,程颐著王孝 鱼点校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八,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1 8 7 哪 朱 周敦颐撰梁缌辉,徐荪铭等点校周敦颐集 m 长沙:函麓l f s 杜2 0 0 7 6 5 叩 宋 程颓程颐著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节器第六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8 5 哪 朱 程颞程颐著乇孝龟点校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六,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8 7 町 来 例敦瞅撰粱绍辉,徐荪铭等点校周敦颐集 m 长沙:岳施书杜2 0 0 7 8 1 田 宋 程颠,程颐著乇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节卷第六,二程缎 m 北京:中华1 弓局1 9 8 1 8 4 娜 朱 程融程颐篝于孝鱼点校河南程氏外节卷笫一。二程集 m 北京:中华节局。1 9 8 1 3 5 1 - 朱 程取,程颐著。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文集卷第十二。二程集 m j 匕京:中华书局,1 9 8 1 6 5 2 1 1 响到二程,并成为后来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这一点,本文第二部分 将迸一步论述,此不赘言。 简而言之,周敦颐与二程的学术在儒学外部,都顺应了当时的学术发展趋 势,具有吸取佛道思想,重视阐发义理的时代特色:在儒学内部,都继承了中 庸“诚 的思想,维护儒家伦理道德,追求“孔颜乐处 的人生境界,在许 多方面具有共同之处。 2 周敦颐与二程的学术相异之处 周敦颐与二程学术的相异之处,首先表现在其本体论上的不同,继而由本 体论作为基石所构筑成的哲学体系也就不同。首先我们看周敦颐的本体论。 周敦颐的本体论是在其探讨宇宙生成论时所提出来的。他的这部分思想主 要体现在 太极图说的前一部分: 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 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 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这一段文字短小精炼言简意赅却又清晰生动的阐述了宇宙生成的过程。其逻辑 结构是: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无极 、“太极 、“阴 阳 、“动静 、“五行一、“万物 ,是其哲学逻辑结构的基本范畴。“无 极 是周敦颐宇宙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自身寂然不动,独一无二,但是它 能化生“太极 :“太极 则具有“动静 的性质,“太极 的动与静产生出 “阴 与“阳 ,也就是“二气 ,这就是“两仪 ;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便 衍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随着其运动过程的展开,二气五行便产生出具有阴阳 属性的世界。分属阴阳的世界万物随着太极、阴阳二气和五行的始终不息的运 行变化而生生不已,变化无穷。 在这个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逻辑结构中,可以看出 “无极 是周敦颐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先秦儒 西 宋 周敦颐撰粱绍辉。徐荪铭等点校周敦颐集 如长沙:岳麓书社。2 0 0 7 5 - 6 1 2 家不同,周敦颐开始关心“六合之外”,他引入道家的“无极概念与易传 相结合,构成同时具备生成论和本体论涵义的儒家宇宙论,这是对儒学的发展。 然而,周敦颐之后并没有对他的宇宙本体“无极 作进一步研究,使得“无极 这一本体沦为了为生成论所做的一个理论预设,他开启了宇宙本体论这扇辉煌 的大门却又并不走进去。和先秦儒家一样,周敦颐似乎更关心人生以及社会的 问题,因此他在通书中构建了一个以“诚 为中心的人类社会。 如前所述,周敦颐“诚的思想主要是吸取中庸中有关“诚的思想 资源。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 中,不思而得,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认为“诚 是天道的属性;将“诚 落实 到入,就是人道;“诚 是圣人的标志。中庸用“诚”来统一天道和人道, 但它对于二者何以统一以及统一的具体环节未作出说明,周敦颐则填补了这一 空白。周敦颐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一9 “五常 即儒家道德仁、 义、礼、智、信:“百行 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人伦之行,他将“诚” 作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根源。而儒家道德的典范是“圣人 。中庸说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圣人也。 周敦颐继承了这一思想,他说: “诚者,圣人之本。 “诚、神、几,日圣人。 作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 根源的“诚 又是从何而来呢? 周敦颐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 诚 是源于“乾元 ,“乾元”是本体层次的范畴。由此,周敦颐通过“诚” 实现了沟通形上本体与形下人类社会,沟通天道与人道。 然而周敦颐的“诚 思想的缺陷在于,“诚”依然是作为沟通天道和人道 的桥梁,作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根源的“诚 并没有成为本体层次的范畴, 在它之上,还有作为本体层次范畴的“乾元”存在。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 确立的本体是“无极 ,那么“乾元”也就是“无极 。而周敦颐无论是对于 “无极”还是“乾元 都没有更深入的讨论,“诚 与本体之间的关系也没有 宋 朱熹1 i j 书章句集注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3 1 o 朱 削敦颐撰梁纲辉,徐荪铭等点校周敦颐集 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7 6 5 簟同洼 霉 朱 周敦颐撰粱乡订辉,徐荪铭等点校周敦i f ;i 集 m 长沙:岳麓节社2 0 0 7 6 4 朱 周敦l l ! i l 撰粱纲辉徐荪铭等点校刷敦融集 m 长沙:岳麓节杜。2 0 0 7 6 7 簟同注 1 3 涉及到。周敦颐打开了本体论的大门,自己却没有走进去;他将儒家伦理与天 道相沟通,却没有上升为天道,他搭了梯子,也做了攀登,却没有上楼。 周敦颐没有做到了,二程做到了。二程建构了以“理 为本的本体论,其 “理”既是天理,也是伦理,从而实现了把儒家伦理上升为天理 在二程之前的儒家哲学中,理已经具备了事物的规律、条理以及伦理道德 的含义,其中尤其重视理的伦理道德意义,道德色彩浓厚,思辨水平则较低 二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创造性的提出了“天者理也”的命题,从而使 理获得了本体论的含义。 首先,二程的理依然具有物理的意义。二程说:“雷自有火。如钻木取火, 如使木中有火,岂不烧了木? 盖是动极则阳生,自然之理。打圆二程这里所说 的自然之理,也就是物理,也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程颐说:“凡眼前无非是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 二程对物理的重视不是出于 自然科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引导人们通过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到达认识事物本 身的目的,也就是格物穷理。 其次,二程的理依然具有伦理的意义。二程说:“人伦者,天理也。锄人 伦具体指什么呢? 孟子指出:“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理的伦理涵义最为儒家所重视,二程亦如此,程颢 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髓 第三,二程的理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天为万物之祖 。,即是说天是宇 宙万物的本原。“天者理也 ,从而赋予了理本体论的涵义。二程常常把天 与理合称,他们说:“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己? 不为尧存,不为桀 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穷居不损。这上头来,更怎生说得存亡加减? 是 。 来 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1 3 2 i 宋 程颥,程颐著壬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八。二程集 h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2 3 7 来 程颗,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2 4 7 。 宋 程颢,程颐著乇孝鱼点校河南程氏外书卷第七。二程集 蝴北京:中华书局,1 9 8 l 3 9 4 f 耒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m 北京:巾华书局,1 9 8 3 2 5 9 宋 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五,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7 7 。 宋 程颗,程颇著王孝鱼点校周易程氏传卷第一。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l 6 9 8 i 宋 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二程集 i 北京:中华书局t1 9 8 1 1 3 2 - 1 4 它无亏无欠,百理具备。 天理作为宇宙本体是客观的、永恒的,它包含一 切事物,“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 二程在继承传统儒学之理所具有的物理、伦理涵义的基础上,通过将天与 理等同,创造性地把儒家伦理上升为天理,这在宋明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在人生修养方面,周程也存在不同。周敦颐的修养论以“静 为主, 他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人极 之典范是圣人。 圣人的标准在于道德的完善,“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 回道德的根源是 “诚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故“诚者,圣人之本。 而“诚” 又是怎样的呢? 周敦颐说“寂然不动者,诚也。 o 由此,道德的完善也应效 法“诚 寂然不动之特性,以“主静”为要也就顺理成章。 二程也继承了中庸“诚者,天之道也”的思想,认为“诚是天道的 属性。然而二程从“诚”出发,得出与周敦颐“主静 所不同的“主敬 思想。 程颢说:“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 认为敬是根本的修养方 法,敬能达到诚。程颐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诚然后能敬,未及诚时,却 须敬而后能诚。 认为诚必然能敬,但在没有达到诚时,须通过敬的修养工 夫来达到诚。看似“诚 比“敬 更为重要,但是二程的“诚 是天道的属性, 只有天人合一的圣人才真正达到了“诚 的境界,故从修养的角度出发,“敬 才是第一性的。因此程颐说:“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只明人理,敬而已 矣,便是约处。一回 在“静 与“敬”的关系上,程颐说:“敬则自虚静,不可把虚静唤作敬。 居敬则自然行简,若居简而行简,却是不简,只是所居者已剩一个简字。1 又 问:静莫是敬否? 日:才说静,便入于释氏之说也。不用静字,只用敬字,才 【宋 程颡,程颐善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上,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3 1 o 宋 程颢,程顾善。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节卷第二上。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0 霉 束 周敦阳撰粱绍辉徐荪铭等点校周敦欧集 m 长沙:岳麓1 亏礼,2 0 0 7 7 o 宋 周敦颐撰梁乡订辉,徐荪锦等点校周敦颇集 m 长沙:医麓书社,2 0 0 7 6 8 o 宋】周敦瞅撰粱纲辉,徐荪毫f ;等点校。j i 时敦赖集 m 】长沙:岳麓节社,2 0 0 7 6 5 - 宋 j j i | 敦触撰梁绍辉,徐荪锦等点校周敦耿集 m 长沙:岳簏书社。2 0 0 7 6 4 毋 来 蒯敦臣血撰粱纲辉徐荪铭等点校周敦颐集 m 长沙:岳簏鹌社。2 0 0 7 6 7 _ 粜 程颞,程颐着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2 7 。 o 来 程颥,程颐着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节卷第六,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9 2 【宋 程顾,程颐著王孝伍点校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e 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2 0 来】程欺,程贼着王孝鱼点校河南程氏遗节搂第十五,二程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1 5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