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燕许诗文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燕许诗文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燕许诗文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燕许诗文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燕许诗文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至l 盎盎e t 期:塑堕玺圭旦1 2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耸釜叁日 导师签名: 沙,j 、r ,jl 燕许诗文研究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颞,历经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跨越了初、盛 唐两大历史阶段,是唐前期的两位著名人物。他们是开元前期文武兼备的社稷之 臣,朝堂之外交往甚笃,友谊深厚。张说、苏颞有大量诗文流传于世,在文坛上被 称为“燕许大手笔”,其创作正好处在初唐与盛唐这两大文学阶段的交替时期,但 长期以来却没有引起学界太多的关注。本文从张说、苏颧关系考述入手,详细考察 了他们的诗歌特色、其诗歌创作与初盛唐诗坛交化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散文所体现 的新风貌、对唐代散文的革新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询燕、许在初盛唐文学 发展历程中的过渡性特征与他们在文学史上的潜在作用与影响,由此来更加清晰、 深入地认识初盛唐之际文坛的发展轨迹和唐代文学不同阶段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关键词:宫廷诗坛:开元诗潮;燕许:大手笔 作 者:邢蕊杰 指导教师:罗时进教授 燕许诗文研究 t h er e s e a r c ho fy a n x u sp o e m sa n dp r o s e s a b s t r a c t y a n g u o g o n gz h a n g y u ea n dx u g u o g o n gs u t i n gh a de x p e r i e n c e df o u rd i f f e r e n t p e r i o d so ft a n gd y n a s t y ,w h ow e r et w oi m p o r t a n tm i n i s t e r si n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k a i y n a n p e r i o d ,a n dc r o s s e do v e rt h et w om a j o rh i s t o d c a ls t a g e s c h u t 札ga n ds h e m g t a n g t h e yw c r ej u s tr i g h ti nt h ea l t e r n a t i v ep e r i o do ft h et w om a j o rl i t c r a t u r cs t a g e s t h e ya r e n o to n l yi m p o r t a n to f f i c i a l sc o m b i n e dc i v i l l yw i t hm i l i t a r i l yb u ta l s og r e a tw r i t e r se x c e l l e n t i nw r i t i n gp o e m sa n dp r o s e s ,a n dt h e ya l ec a l l e d y a n x u d a s h o u b i ”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w o r l d b u th a sn o ta m u s e df r o mp e o p l e st o om u c ha t t e n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s t a r t e df r o m t h es t u d yo f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u t i n ga n dz h a n g y u e ,t h e ni n v e s t i g a t e dt h eu n i q u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 i rp o e m sd e t a l l o d l y ,a n dm a t i e dt h e ! l e ws t y l ea n df e a t u r e sa n d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o ft h ep r o s eo ft a n gd y n a s t yw h i c ht h e i rp o e m sa n dp r o s er e f l e c t - a n dt h e nr e g a r dt h e s ea st h eb r e a 妇o u g hp o i n t , a n ds e e kf o rt h e i rt r a n s i t i o ni d e n t i t ya n d p o t e n t i a lf u n c t i o ni nt a n gl i t e r a t u r e ,f r o mw h i c he x p l o r e dt h e i rp o t e n t i a la n dt r e m e n d o u s i n f l u e n c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 b ya l lt h e s e ,w ec a nk n o wd y n a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o r b i to ft h el i t e r a r yw o r l da tt h ep e r i o do ft h ec h u t a n ga n ds h e n g t a n gm o r ec l e a r l ya n d m o r ed e e p l y k e yw o r d s :p o e t r yc i r c l e so ft h ep a l a c e ;t h ep o e mt r e n do ft h ek a i y u a n p e r i o d ; y a n x u ;d a s h o u b i i i w r i t t e n b y :x i n gr u i - j i e s u p e r v i s e db y :p r o f l u os h i - j i n 燕许诗文研究 详细摘要 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颧,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们曾以“燕许大 手笔”享誉文坛。他们所处的时期,是“神龙以还、开元初”这一段“初唐之渐 盛”之时,其诗文对唐前期的文学产生过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张说、苏颧一生的文学活动正好与初唐文风、诗风逐渐发生变化,盛唐诗歌、 散文开始展现其独特风貌的过程互相始终。他们的诗歌是初唐渐盛之前奏,他们的 文章被视为唐文三变的转折点之一,由此可见,对燕许的全面研究是深入认识初盛 唐文风、诗风转变的关键。但是,宋代以后燕许的影响逐渐微弱,其赖以成名的 “大手笔”退出了人们的研究视野,因此,燕许诗文的创作特色、对文坛的贡献及 影响远未充分挖掘出来。 本文以张说、苏颧现存诗文为基础,结合相关史料与文献,分上下两篇透视了 燕许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上篇以分析燕许诗歌与当时诗坛的关系为主, 首先概述了张说、苏颂诗歌艺术的过渡性特征,其次详细探讨了苏颈的应制诗所反 映的景龙宫廷诗坛的变化、张说的诗歌活动与开元诗歌高潮的到来之问的关系,由 此来深入认识初盛唐之际诗坛的种种变化。下篇主要讨论燕许的散文创作,探讨了 “燕许大手笔”这一称号的形成过程及其出现的时间,张说、苏颈的大手笔散文的 特色及其新变之处,同时还以燕许文集中的实用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为例讨论了燕 许其他散文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燕许整体的散文创作进行了深入探究, 从文体文风变革的角度分析了其文的历史地位的变迁。 关于张说、苏颞的诗歌成就,两唐书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定位,历来沦诗者 也只涉及只占片语。苏颤是初唐末年的文馆学士,他的诗歌以应制诗为主。苏颈的 近体诗成熟圆润,一些应制之作反映了景龙宫廷诗风的变化追求壮阔为美,对 自然景观的关注。张说,被现代学者定位为是初盛唐之际一位重要的过渡诗人。他 的诗歌艺术表现方式日臻深化,显示了一定的独特性。他在追求情景交融、营造意 境等方面均有所突破,渐显盛唐气息,开始接近格调高昂的盛唐诗风貌。燕许的骈 文,句法通俗晓畅,排比整炼,极少用典。他们把散句引入对偶工整的骈文之中, 打破了六朝至初唐骈文重藻饰而乏风骨的纤弱格局,为唐代骈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 新的道路。燕许“润色王言”的大手笔之文,将散文流畅朴素的语言与骈文精巧华 丽的对偶旬式相结合,以雄浑的格调、恢弘的气象,体现了盛唐人的精神追求。其 文以通畅的气势消除了传统骈文公文浮靡的气象,变之为开朗、凝重的风格,为盛 唐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拔弘丽之气。燕许那些趋于散化的骈文,和韩愈、柳宗元所倡 导的古文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燕、许主要致力于改造骈体的形式,而韩、柳则是要 颠覆骈体,重新确立一种新文体,但是他们都顺应了文体文风改革的历史要求。 综上所述,燕许的诗文创作,为盛唐诗人的成熟、中唐散文的勃兴起到了深厚 的过渡与奠基作用。对燕许诗文的深入探讨,可以深入认识燕许在文学史l 的地位 与价值、初盛唐之际文坛的发展轨迹以及整个唐代文学丝丝入扣、渐入佳境的演变 过程。无可回避的是,燕许最终未能靠其诗文在文学史上永久得占有席之地。无 论诗还是文,在文学史上的最终被接受取决于其独特的价值,而燕许的作品多为应 制诗歌、朝廷公文,缺乏原创性,文学生命力有限。但是,对于后世接受者而言, 无论燕许及其作品的价值判断如何,应当客观地承认,他们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 要环节之一,不应当被排除在我们的研究视野之外。 燕许诗文研究 引言 引言 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颈,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以“燕许大手 笔”享誉文坛,对唐前期的文学产生过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他们所处的时期,是“神龙以还、开元初”这一段“初唐之渐盛”之时o 。从 神龙到开元,是盛唐文学的酝酿期。以文馆学士为依托的景龙宫廷诗坛发展平稳, 较前一时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随其在开元初年的萧瑟末落,以宫廷为中心的初唐 诗坛渐渐落下了帷幕与此同时。地方出现了江南吴中四士和以张说为棱心的岳州 唱和,开元诗人中最早一批也初露头角,开始了自己的江南之行,这些都为寂寞的 京城诗坛欢来了清新的风。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应用性文体 中的抒情成分有所增加,传统骈文中严整的对偶形式被打破,散旬被大量引入阴柔 的骈文之中,为其灌注了流畅的气势。这一时期的骈文已经不再像初唐那样绮艳。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张说、苏颞的诗文呈现了过渡性的特征,很少完全具备初唐或 是盛唐任何一个时代的独特风貌。 他们的诗歌,既不及初唐诗的绵丽精巧,又没有彻底展现出现盛唐诗高华自然 的气质,但却透露了一点让人隐约可感的自信和高昂。这种过渡性特征更明显她表 现在他们与同时代诗人的联系上。张说、苏颈与初唐、盛唐这两大时期的重要诗人 均有往来,是初盛唐之际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初唐大家陈子昂,四杰之一的卢照 邻初唐文坛领袖沈俭期、宋之问,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张九龄、盂浩然,边塞诗 派的著名诗人王翰等等,都与张说关系密切。苏颞曾受到李峤“思如泉涌”。、宋之 问“铉府诞英规,公才天下知。谓乘羔雁族,继入凤凰池”。的称赞。任益州剌史 时,他发现并推荐了伟大诗人李白。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云:“又前礼部尚 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自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僚日: 此子天才英 丽,下笔不体,虽风力未成,且间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 。唐诗e 4 e 总叙,【明】高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8 年版 。新唐书苏躁传 ,新唐书 卷一百二十五。第4 4 0 0 页。 。进台宫苏明府蹑,全唐诗 尝五十三,第6 5 0 页 。t 上安州裴长史书 ,全庸文 卷三百四十八第3 5 3 2 页 燕许诗文研究引言 张说、苏颞的文,名重一时,曾经得到了同时代人的认同和赞扬,张嘉贞称张 说“文章作代英”o 。张九龄赞苏壤是“文阵之雄帅”o 张说、苏颞尤其擅长朝廷 著述之文,汨唐书文苑传序称:“燕许润色王言自是天然机绣”。他们 将骈体公牍文写得语言流畅、气势宏大,改交了其传统的阴柔华美的风格。宋初形 成的“唐文三变”说把张说、苏颈作为继陈子昂之后变革唐代文风的代表人物之 一。这观点也成为后来论文家的共识,他们都认为燕许既改造了骈文形式,使骈 体文在盛唐初期发生了一些变化:又有变革文风之功,对后来韩愈、柳宗元倡导的 古文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 虽然张说和苏鞭在当时是受人尊重的诗文大家,但是在其身最的大多数岁月 里。人们对他们的关注却越来越少最为冷落的是近现代时期,2 0 世纪以来的文学 史以及唐诗研究专著对燕许很少提及,只有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 、苏雪林的 唐诗概论中略有介绍另外,陈子展先生的 张说一千二百年忌一文成为这 一片冷漠之中的一个亮点这篇文章论述了张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为张 说“是代表一个时期的文学家”审。但这仅仅是对燕公一人的关注。燕许在唐代文学 研究界还是被“冷藏”的对象这种对燕、许二人忽略不计的态度也影响了建国后 文学史的编著,早期影响较大的游国恩本文学史、文学研究所本文学史都对张说、 苏颞一笔带过。 这种冷寂状态直到8 0 年代初才有所改观,但呈现了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最早 引起人们关注的是燕国公张说,陈祖言先生的张说年谱可谓是张说研究的奠基 之作,不但理清了张说生平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而且还详细考订了张说的大部分诗 文,为其做了可靠的编年,并指出了张说在唐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作用。他说:“张 说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意义是重大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本年谱想初步考 订、整理张说的生平事实,从而有助于阐发他在唐代文学由初入盛发展中的历史功 绩。”岣o 年代初期,葛晓音女士的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一书重点研究了张说的 山水诗,对他在唐代山水诗史上的地位和成就上作了深入的探讨,该书认为,“开 o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 i 垒唐诗卷一百一十一第l1 3 8 页 。开元天宝遗事 卷下,【五代】王仁裕撰、丁如明校点,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 第1 7 3 6 页,上海古籍 出版社2 0 0 0 年版 。陈于展: 张说一千= 百年忌) ,转弓f 自隋窟五代文学研究 杜骁勤撰著,第3 2 5 页,北京出版杜2 0 0 0 年版 o 张说年谱,陈祖育著“序亩”都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杜1 9 8 4 年敝 2 燕许诲文研究引言 元前期的山水诗虽然再度复兴了齐梁诗风,却并未重蹈其绮靡的覆辙,而且成为盛 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盛唐山水诗奠定了优美清新 的基调。除7 吴越山水诗境界开阔、生机勃勃、新鲜健康等自身原因之外张说的 正确引导也起了重要作用。”o 葛晓音另有汉唐文学的嬗变、诗国高潮与盛唐 文化两书,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张说在诗歌史上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张说在盛唐文化 精神和文化生态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专门探讨张说诗 歌艺术性和他对唐代文学的贡献的论文,扩大了学术界张说研究的空间。 与张说的逐渐受重视相比,许国公苏颈还沉睡在人们失落的记忆之中,直到最 近几年才有所改变陈钧先生详细考订了苏域的诗文,编撰了 苏颈诗文集编年考 校,并在此基础上编著了李白与苏鞭论考一书,论述了苏颞的生平事迹、苏 甄诗文集的版本源流,苏馥作品的真伪,并对苏鞭其人其文,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评论除此之外,苏蹶诗歌内在情愫与遇隐思想探折一文,着眼于分析苏颈诗 歌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肯定了处于初盛唐之交的苏颞是把丰富的思想感情与 多彩的社会风貌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大家之一。 令人可喜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张说、苏颞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比较新的文 学史中,如章培恒、骆玉明编著的中国文学史肯定了张说诗歌的精神内涵,张 说、苏颞文章变革的贡献,郭预衡的中国散文史概括性地介绍了张说、苏颞文 章的特点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将张说、苏颈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至今还是很 少有人提及。张说、苏颞赖以成名的“大手笔”,成为唐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白。 现有的论文资料中只有王台阁先生的论“燕许大手笔”一文,论述了“燕许大 手笔”这一名号指称之演变以及燕许散文的共同特征与个性特点、地位和影响等问 题。作者称撰写此文的目的就是希望“引起学界同仁对燕许大手笔应有的重 视”。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燕许问津者寥寥无几,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张 说、苏颈都曾位及人臣之极,政治地位极高,其政治家的身份掩盖了文学家的身 份。人们更多地从政治家而不是文学家地角度去认识燕许。如苏雪林论及开元文学 之先驱时,认为“苏颞、张说、姚崇、宋磉,诗名皆为功名所掩,不具论。”圆二是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杜晓勤撰著第3 2 4 页,北京出版杜2 0 0 0 年版 ot 唐诗概论 苏瞢林著第“页。商务印书馆发行 3 燕许诗文研究 引言 张说、苏颞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抒写个人真性情的作品数量较少,艺术水平参差 不齐在名家辈出的唐诗史上,他们算不上是一漉作家,在后世的接受过程中缺乏 引人注目的吸引力。三是张说、苏颞虽以文显,但其文多为润色王言之作,读者群 有限,文集中能够得到人们关注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比较少,流传过程中与大众的审 美情趣可能产生了一点距离,因此渐渐被人们冷落。由此可见,燕许诗文创作的特 色、对文坛的贡献以及影响远未充分揭示出来。 但是,张说、苏颈一生的文学活动正好与初唐文风、诗风逐渐发生变化,盛唐 诗歌、散文开始展现其独特风貌的过程相始终,对燕许的全面研究是深入认识初盛 唐诗风、文风转变的关键唐中宗景龙年间,张说、苏贩就已经成为诗坛的重要人 物张说于开元九年重登相位之后。更是被玄宗和众学士推为一代文宗。在初盛唐 诗歌流变过程中。他们处在怎样的位置? 他们的诗歌创作受到7 那些影响又产生了 怎样的新变? 虽然张说和苏颈都以文擅,但是他们以“燕许大手笔”并称文坛,最 早却是出现在中唐时期的文献中这一称号为何出现在此时? 其背后有怎样的接受 背景? 燕许的散文究竟体现了什么? 这些闯题至今还没有得到深入解决。 本文试图以张说、苏颞现存诗文为基础,结合相关史料与文献,透视燕许在唐 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分析燕许诗歌与当时诗坛的关系 为主,首先概述了张说、苏颞诗歌艺术的过渡性特征,其次详细探讨了苏颈的应制 诗所反映的景龙宫廷诗坛的变化、张说的诗歌活动与开元诗歌高潮到来之间的关 系,由此深入认识初盛唐之际诗坛的种种变化。下篇主要讨论燕许的散文创作,探 讨了“燕许大手笔”这一称号的形成过程及其出现的时间,张说、苏颈的大手笔散 文的特色及其新交之处,同时还围绕燕许集中的实用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论述了燕 许散文的主要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对燕许整体散文创作进行了深入探究,从文体文 风变革的角度分析了其文历史地位的交迁。本文认为,对这两个方面的探讨将有助 于进一步全面了解燕许的诗文创作情况以及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并由 此动态认识初盛唐之际文坛的发展轨迹以及唐代文学不同阶段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4 燕许诗文研究上篇张说、苏硕之诗 上篇张说、苏颞之诗 唐中宗景龙元年到玄宗开元十五年这二十年间,是唐代诗歌史上一个十分重要 但又相对被人们忽视了的时期 ,紧接其后的便是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歌创作高 峰。苏颞大量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景龙年间,而张说的创作收获期主要是开元前 期,他们正好可以印证这二十年间的诗坛变化。在这个继承与变革并存的过渡期 中,张说、苏颞继承了初唐以来不断成熟的诗歌形式、作诗技巧,同时又在诗歌的 表现艺术上继续深化、开拓,为以后的诗人继续艺术探索提供了一个基点 一、张说、苏颞关系考述。 张说( 6 6 7 7 3 1 ) ,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 今属河南) 人,武后载初元年 ( 6 9 0 ) 应举贤良方正科,对策为天下第一,以太子校书郎入仕,开元元年封燕国 公。他一生经历丰富,既曾三作中书令,位及人臣之极,又曾经两度被贬偏远之 地饱尝人事沧桑。他既是长期出入朝廷的社稷之臣,又是威震边庭的安边之将, 还曾掌文学之任三十年,名重于朝,声驰士林。 苏颞( 6 7 0 7 2 7 ) ,字廷硕,京兆武功( 今陕西武功) 人,出自宰相世家,其 父苏壤是景龙年间著名的贤相,父子二人曾经在中宗朝同掌枢密,时以为荣苏颞 在周武时代入仕,自乌程尉累至宰相,历武届、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开元初年 袭封许国公,开元四年入相,开元年间曾两次出蜀,官终礼部尚书,他才华出众 长期为王言代笔,撰写了大量的制诰之文。 张说和苏颞都以文学之名而登科。张说对策天下第一,武则天令“写策本于尚 书省,颁示朝集及蕃客等,以光大国得贤之美”。;苏颞“十七游太学,对策甲科” 。l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阑释) 杜晓勤著,第2 6 6 页。采方出版杜1 9 9 7 年版- 丢说,芬颞的关系,已经有学者略作考述本文在翦人的蓑础上增加了张说与苏焉父的关系舶详粤考述 大唐新语) 卷八。i 唐】刘肃撰、恒鹤校点,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第2 9 页上海古麓出版杜2 0 0 0 年 塞塑塑苎;墅塞 圭曼整亟:苎墅圭堡 。,在朝廷上有贾生之誉。张说曾经参加( - - 教珠英集的编撰,后来成为珠英学士 集团的援心人物之一苏颞担任中书含人撰写制诰,思如泉涌,手操口对。无毫厘 之差,令中书令李峤自叹不如。 全唐诗存张说诗五卷,约3 5 2 首。其数量大大超过了前期诗人,与同时代 的其他诗人相较,张说诗歌的数量也是颇为可观的。全唐文存张说文1 3 卷,约 2 7 8 篇。四部丛刊本张燕公集存其文1 3 卷,约2 4 3 篇。全唐文收苏颧文9 卷,约2 7 0 篇左右。而苏颞的诗歌,全唐诗仅收有二卷,存9 9 首,残句2 首, 联句一首,数量不及张说的三分之一。 苏蹶诗歌数量少与其诗文集散失严重有关。苏颈谢世不久,检校工部尚书韩休 为其。撰辑文诰,成一家之畜,凡四十卷,列之如左,藏于秘府”。今存苏颞文集 与其原集相比,所剩寥寥无几苏颧之后人,清代苏廷玉称“公诗文世少传本,盖 自宋已然亦。”岱南宋酆樵的通志艺文略录苏颞集三十卷,说明宋代民间可 能还有传本但已失其原集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七别集类上著 录:苏颈许公集二十卷。比其原集,已失一半。苏颞诗文的严重散失,对唐代 文学研究来说,构成了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 现存张说、苏颞的诗文中,涉及二人交往的作品共计有一篇文章和四首诗歌。 张说文集中有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一文, 送苏合宫颈、 右丞相苏公挽歌两首诗。其中最早的是中宗神龙二年所写的送苏合宫颈, 张说称苏颞为“硅璋友”,称赞他“雍容文雅多”。最晚者是开元十五年为悼念苏 颞而写的右丞相苏公挽歌二首,第二首中有“西垣紫泥缚,东岳白云篇。自惜 同声处,从今遂绝弦”之句。“西垣”是中书省的别称,“紫泥肄”代指皇帝的诏 书,借此说明了苏颞长期为朝廷知制诰的经历,“东岳白云篇”指的是苏颞从封泰 山时所作封东岳朝觐颂。有学者认为,根据“自惜同声处,从今遂绝弦”这两 旬来推测,苏颞生前,可能与张说经常在一起赋诗作文。切磋技艺,是诗文方面的 m 韩休;庸金紫光禄大夫札郝尚书上柱嗣赠尚书右承相许国公文宪公苏联文集序一 垒唐文 卷二百九 十五第2 9 8 6 页。 。韩休:磨金紫光棘大夫札鄢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公文宪公苏联文集序, 全唐文) 卷二酉九 十五,第2 9 8 6 页 【清】苏廷玉:技刻苏许公文集序) 转引自苏鳆诗文集编年考校 陈钧捉第3 0 0 页- 山蕊古籍出版 社2 0 0 0 年版 。陈耀末:唐集考浙江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舨) 1 9 9 4 年第1 期第1 6 页 6 塑塑堡苎翌! 塞圭堕堡堂:茎塑兰童 知音密友。但是,现存苏颈的诗文中,与张说诗文酬唱的作品只有送张说上集贤 学士和答张说出雀鼠谷这两首奉旨丽作的应制诗。这恐怕与苏颞诗文大多散 佚有关,一些同张说翰墨往来的诗文可能随之也散失了。 由于张说、苏颧才华出众,文笔优美,很快被物色到宫廷诗坛之中。景龙年间 二人先后成为了修文馆学士( 苏颈约为景龙二年十月,张说略晚一些) 。他们参加 了一系列的宫廷诗会,伴随中宗游览庄园别业,奉旨而作了许多应制诗,如作于景 龙三年的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与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就是张 说、苏颓在陪伴中宗皇帝的宫廷游会中奉和而作的同题诗作。他们二人又都是开元 重臣,开元前期先后任宰相,帮助玄宗处理政务,政绩卓著开元十三年以后,他 们跟随玄宗皇帝参与了一些大型的祭祀典礼,在此期问又剞作了若干应潮之作,如 卷二百五十二,第2 5 4 2 页 。李白与苏积考论,陈钧著第2 2 4 页,山西吉籍出版牡2 0 0 0 年版 3 6 燕许诗文研究 下篇张说、苏壤之文 禁。我凭柱石,尔作盐梅。正名之谓,群议斯集。可守中书令。散官勋封如 故。 这篇文章是朝廷颁布授职令的公文,是很正式、很严肃的,却写得句法整炼,明白 晓畅并不艰涩。文中根据内容需要,不时加以散行文句,散旬、对句相间,打破 了严整的四六格式,又保持了骈体文整炼的特点,对偶之中可见其文采。苏颠较少 用典故、融散入骈的手法代表了一种新文风,促使台阁之文走向了自然、昌明。 苏颞的台阁之文,作为“王言”,很难抒发己见,因此几乎篇篇相似。其内容 只关乎当时的时代,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可读性不强,关注者也比较较少。但是, 苏颞的文章在当时却得到过李峤、唐玄宗的称赞,因此探讨初盛唐之际的散文,不 可不知其文。 四、燕许大手笔之新貌 燕许的大手笔文字,展示了开元王朝的政权建设,歌颂了这个时代的空前伟 绩,让人们也切身感受到了当时的时代风气。这样的文字带有颂美的特征,完全是 盛世时代的产物。 开元年间,玄宗的励精图治使“贞观之风,一朝复振”圆,李唐王朝进入了真正 的太平盛世。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蒸蒸日上,达到了全盛状态。理想的盛 世应该是文质彬彬的,不仅仅要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且还应拥有足以反 映时代精神的文化底蕴。治国大业既成,就需要大批的文士歌颂这样的千秋功业, 让更多的人感受认同国家的强盛和时代的伟大。燕许大手笔之文应运而生,在题材 和风格上都体现了“粉饰盛时”的颂美特征。刘麟生中国骈文史称:“燕 许其文雍容华贵与其所处之时代适相称” , “迨夫文治武功,发扬光 大,为黄帝神明之胄,吐气扬辉,于是作风博大昌明,少趋典重,燕许作品最足以 征其变”。 。授张说中书令制 ,垒唐文 卷二百五十,第2 5 2 7 页 o 旧唐书文苑传序旧庸书,卷一百九十第4 9 8 2 页。 o 中禺骈文史l 刘赫生著,第6 7 页上海书店发行 o 中犀骈文史 刘精生著第7 6 页,上海书店发行 3 7 燕许诗文研究下篇张说、苏颇之文 燕许的大手笔之文,同六朝公文一样,仍为骈体。一提到骈文,人们往往容易 想起文选中那些文章,辞藻富艳,多用典故,显得深奥难懂这是因为,这种 文体偏重于追求审美效果,格外注意对旬、丽藻、用典,在本质上呈现出一种阴 柔、华靡的风格。但是,燕、许的赞、颂、诏令等大手笔之文却表现出与六朝骈体 公文迥然不同的风格。虽然它们所表现的都是关于军国、文史、功德等大气的内 容,但六朝的诏令、赞颂、碑志,过于重视形式之华美,过分讲究辞藻对偶,并没 有波澜壮阔的宏大气象,而燕许的文章,改华从实,斫雕为朴,气味深厚,以雄健 的笔力展示了时代的盛世局面,强烈表现出强壮雄健的风格气势。玄宗称张说之文 “英词鼓天下之动”。,韩休赞苏颞之文“鼓动江山之气” ,就是指其文章所充溢 的昂扬奋发、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可见,张说、苏颞并称大手笔,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专职于此或受朝廷特别指定 丽做此类文章,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文章在风格气势上与前人有所不同,言辞简 约,景象雄浑,颇有盛世之气。 他们的文章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有学者认为,是因为燕许以错落有致的 语言撰写气韵畅达的文章,让人们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具体面言之,一 是遣词造句由骈趋散,化整饬为错落形成了骈散相问的语言特色;二是运笔行文 以流畅代艰涩,以典丽革浮靡,形成了清拔宏丽的文风。张说的开元正历握乾符 颂、皇帝在潞州祥瑞颂等无不笔到意随,句法多变。苏颞集中也不乏骈散结 合、简洁明快之作。如禁断锦绣珠玉放引证圣人名言,历述奢侈世风,揭示其 害,虽仍以骈词俪句居多,但对仗不是很严整,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时用散 句,有时用四六旬,与规整板滞的四六时文迥异其趣。贾曾饯张尚书赴朔方序 称张说“文为一变之英”,萧嵩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谓张说“文章体一变”,宋 初姚铉在唐文粹序中赞美苏颈文章“丕变习俗”。他们所强调的“变”,主要 是指张说、苏颞文章在由骈趋散、以典丽革浮靡两个方面对骈俪文体的变革。9 这样的变化又是带有复古意味的新变。燕许的作品以散行之气运偶俪之词,实 际上开始逐渐恢复了汉魏和晋初骈体文起初时的状态。魏晋之时的骈文往往表现为 。李瘫基:赠张说太师诏全唐文) 卷三十,第3 3 7 面 o 韩体:唐金紫光椽大夫扎部尚弗上柱童赠尚书右丞相许蔼公文宪公苏颧文集序 , 全唐文卷二百九 十五第2 9 8 6 页 o 王台阁:论。燕许大手笔”,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年第6 期第4 3 页 3 8 燕许诗文研究下篇张说、苏颟之文 散中带骈。骈散相间虽有意多用对偶、排比句式,但并不影响散行文章的疏宕之 气,以曹植的求自试表为例:“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 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 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 谓之谬举,序受谓之尸禄, 诗之素锾所由也。”这篇文字代表了曹魏时期 的文风,文中有很多对句、排比句,同时不断用典,从整个文气来说,句式并不追 求整炼,用典也显明易懂。燕许文章的风格与这样的文风颇有几分相似,以散带 骈,不仅不影响文意的表达,反而使人觉得辞意丰厚,章节错落,有很好的艺术表 现力。 近现代的论文者有这样的认识,就文采论。燕胜于许。;就总体成就而言,许逊 于燕。那么,燕公稍胜一筹之处体现在那些方面呢? 论及者却未曾言明,笔者认为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张说的文章体式不拘一格。旬式非常自由。比如颂这种朝廷大述作,讲究 典雅大方,一般采用骈文形式,在词藻、手法、语气方面都有严格要求:“颂惟典 懿,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揄扬以 发藻,汪洋以树义,虽纤巧曲致,与情而变,其大体所至,如斯而已。”。张说的颂 也是骈体,但出入自由,不为骈体的严整所束缚。就形式而言,灵活多样。皇帝 在潞州祥瑞颂十九首奉敕撰篇篇形式短小。保持了一致的格式,统一分为两个部 分,先是序,说明祥瑞出现的时间及对祥瑞事件的描述,采用散行文旬,然后是对 祥瑞事件显示天命的赞颂,采用押韵的四字句。而开元正历握乾符颂则采用了 汉大赋中主客问答的方式,既避免了骈体的呆板,又保持了散文的流畅。就旬式而 言,张说往往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和音节的自然和谐,在骈散中自由游走。如开元 正历握乾符颂中的韵文部分: 维皇六叶,于赫启圣步玉斗,握金镜;地维续,天柱正山川授方,雷 雨施令清庙九佑,尧门百庆郊稷尊祖,择昌定命。德自我流,艺从我修。 龟易八卦,龙书九畴文含玉律,字吐金钩。 o 中囱散文史 郭预衡著第9 7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舨。 o 中盈骈文史刘生著第7 6 页,上海书店发行 o 文心难龙今译,周振甫著,第8 6 页。中华书局l 粥6 年敝 o 开元正历握乾符,全唐文) 卷二百二十二,第2 2 3 6 页 3 9 燕许诗文研究 下篇张说、苏珞| 之文 韵文一般以四字句为主,而且一韵到底,此篇颂文中却出现了两组三字句,并且三 次换韵,不仅增加了文字节奏的起伏变化,也避免了连续的四字句所导致的呆板。 其次,张说在继承骈文讲究对偶的基础上,改变了传统的语言建构方式。他打 破了传统的同义对偶,将之转化为每个对旬表达一个清晰的条理,如其叙述苏颞为 政之成效:“籍田户以衍赋彻,考资蓄以程力任,董逋逃以业浮度,诘奸匿以豫茕 婺,制事典以示好恶,敦学术以兴礼仪”,对句之间不再是对同一意义反复铺叙, 而是因其侧重点不同而有所不同,“籍田户”、“考资蓄”、“董逋逃”、“诘奸 匿”、“制事典”、“敦学术”表明了每个对句所要表达的义理。张说还将这种方 式运用到句群的排比之中,将文中的不同部分以相同的句式统贯起来,摆脱了对偶 的二元结构的窠臼,增加了语言的流动感,以其拨川郡王碑奉敕撰为例: 韩公之建三城也,公洗兵诺真之水,剧马草心之山,以为外斥,而版徒安 堵郑卿之和默啜也,公授馆李陵之台,致赛光禄之塞,以为内候,而宾至如 归,九姓之乱单于也,公四月度碛,过白柽林,收火拨部帐,纳多真种落,弥 川满野,怀惠忘亡,汉南诸军,韪其计也。 这一段叙述了拨川郡王军事方面的重大行迹,由三个语段构成分为修边、安抚、 平乱三个不同方面。各个语段开头分别由“韩公之建三城也”、“郑卿之和默啜 也”、“九姓之乱单于也”这三个相同的句式构成,每个语段之内,又是对句与散 句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语言建构方式,使得文章的气势层层积累,从而具有了雄 壮的气象。从简单对偶到四处摊比,张说增加了文章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再次,张说的文章构思精密 新唐书称他“为文属思精壮”,突出表现为 两点:一是善于提炼总结:二是善于化虚为实。 张说的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公姚文贞神道碑奉敕 传一文,是奉敕为姚崇所作的碑文。开篇以“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定;四时成 岁,亭育之功成”领起,概括力极强。碑文中称颂姚氏之业绩时,没有举出具体事 件,而是抓住关键的几点,从位、才、言、行四个方面进行了提纲式的概述: “有 唐元宰日梁文贞公者,位为帝之四辅,才为国之六翮,言为代之轨物,行为人之师 。t 拨川郡j ! 碑奉敏捷 全庸文 卷二百二十七,第2 2 9 7 页 4 0 燕许诗文研究下篇张说、苏礅之文 表,盖维岳降神,应时间出者也。”。再如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 碑颂全文不足六百字,写宋瑗之政绩,“其入宰也,君之股肱,其出守也,人之 父母”,简略得当,体现了作者长于炼意的特点。古文雅正评其日“大手笔人 方有此大文章昌黎公未出以前推燕公为巨手,擅名一代不虚也”。 歌功颂德的润色鸿业之文,历来不受重视,因为赞颂之语往往流于空洞,但张 说却善于选择独特的评论视角,并将他人所习惯作空泛虚语的地方求实、求精,给 人理正气盛之感。如他在大唐祀封禅颂中称赞玄宗的政治举措: 盖羲轩氏之造皇图也,九族敦叙,百姓昭明,万邦成和,黎人于变,立土 圭以步历,革铜浑以正天盖唐虞时之张帝道也,天地四时,六官著礼,井田 三壤,五斩成赋,广九庙以尊祖,定六律以和神盖三代之设王制也,武纬 之,文经之,圣暮之,神化之,然犹战战兢兢,日慎一日,纳规诲以进德,遂 忠良以代工。 并没有直接将玄宗比拟为三皇五帝,而是选择了继位、治民、定制这三个叙述视 角,化虚为实,将玄宗的政绩比拟为“羲轩氏之造皇图”、“唐虞时之张帝道”、 “三代之设王制”,形象说明了玄宗所创造的是一个理想的、接近于三皇五帝时代 的局面。再如开元正历握乾符颂中他以历法的推衍证明玄宗称帝的合理性后, 随之赞颂玄宗的帝王气质: 伏惟圣上,聪明文思,道德之具也;豁达大度,皇帝之体也;艺总六经, 汗光之学也;文通三变,魏祖之才也:缘情定制,五礼之本也;洞音度曲,六 乐之宗也;神于孤矢,黄轩之威也;圣于翰墨,苍颉之妙也;兄弟善友,王季 之心也;子孙众多,周文之福也。 也是从道德、艺术、文采、政治、军事等不同的方面,将赞美之语一一落实,化为 具体内容,让人感觉有理有据,生动可信。 与以上这些特点对照来看,苏颞的文章文辞更加典雅,但给人千篇一律的感 觉。虽也有一些骈散相间之作,也采用了以散入骈的手法,但不及张说运用自如。 总体而言,苏颧之文形式没有什么变化,极少创新,文中多袭用骈俪套语,对偶之 o 故开府仪间三司上柱国赠捅州刺史大都督梁国公姚文贞神道碑奉教传 ,全唐文) 卷二百三卜,第2 3 2 7 页 o 丈唐祀封禅颂 全唐文 卷二再= 十一,第2 2 3 3 页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 全唐文卷二百= 十二,第2 2 3 6 页 4 1 燕许诗文研究下篇张说、苏鞭之文 间多为同一意义的反复铺叙,很少有表达不同含义的对句,或由长句构成的复义排 比,教其文台阁之味更重更浓。 高步瀛称:“燕许以气格为主而风气一变。于是渐厌齐梁,而崇汉魏矣。然古 文之体格未成,骈俪之宗风亦坠,虽见雅饬殊乏情采。”。燕许的革新之举实际上成 为盛唐文坛复古之风的开端。同时,燕许文中这种现象的出现是“骈文内部六朝风 格的失落”。的标志,骈文从此开始逐渐走向实用化和俗化。 五、燕许的其他散文 燕许集中除了那些专为朝廷写作的大手笔之文,还有一些身为臣予写给皇帝的 公牍文,如疏、表、书等。这些文章主要用于处理朝廷事务,表达了对朝廷政事和 边事的见解和主张。一些写得言辞犀利,说理透彻的,是优秀的政论文章。 张说的谏避暑三阳富疏劝谏武后应“为百姓持重”,及时返朝,并提出了 安享三阳富的四个不利之处,一是地理位置不利,二是物资接济不足t 三是会给周 围百姓带来惊扰,四是地方各处不安定,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臣愿陛下及时旋 轸,深居上京。息人以展农,修德以来远。罢不急之役,省无用之费”。全文说理 论事,有理有据,条理分明,言辞简约。写于开元六年的请置屯田表,意在上 表朝廷,建议开屯田,“化蕉苇为杭稻,变斥卤为膏腴”,可以达到“上可以丰 国,下可以廪边”回,全文篇幅短小,简洁流畅。 苏颞的谏銮驾亲征吐蓍表也是一篇言辞恳切、简洁流畅的政论文章。开篇 首先肯定“陛下欲亲总元戎,出征秦陇”乃是“爱人活国之长策也”,接着指出北 夷之乱自古就有,“虽夏殷之强,轩农之盛,未息其患也及乎汉代,则烽火至 于甘泉,朝那丧其都慰,亦止屯兵细柳,天子但安于上京。”由此笔锋一转,以分 析汉天子安于上京之原因作为铺垫,认为“戎狄荒服,忽慌之义也。来则拒之,去 则勿逐”,况且天子乃万乘之重,“胜之不武,不足以劳也”:由此劝谏玄宗阜帝 不必亲自出征,并进一步结合现实情况深入剖析,具体提出了皇帝不必兴师动众亲 。唐束文举要乙缡,离步蠢著第1 1 3 3 页上海古籍出敝杜1 9 9 年版 。六朝骈文影式及其文化意蕴,钟涛著第2 1 5 页,东方出版社1 9 9 7 年版 。谏避暑三阳富琉 全唐文卷二百= - i 兰t 第2 5 9 1 页。 。请置屯田表) 全唐文 奄二百二十三第2 2 5 3 页 4 2 燕许诗文研究 下篇张说、苏颧之文 征战场的几点理由,一方面对国家而言是劳民伤财,另一方面就战略而言对吐蕃不 宣大规模集中作战;苏颞还在分析的基础上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择将严边,旰 食修德”。全文结构严谨,说理婉转,层层深入,感情充沛,析理精到,一气贯 注,自然流畅,很有说服力。 除了公牍文之外,燕许集中还有一种占比重较大的实用文体,那就是碑志文。 张说的碑文成就比较大,新唐书称他“长于碑志,当代无能及者”,苏颞的碑 文多为神道碑,雅而典则,薄于滋昧,成就不及张说。 碑文墓志的盛行自东汉末年,“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 铭。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昭纪鸿懿,必见嫒伟之烈:此碑之制也”母。这种文 伴发展到唐初,“文士撰碑颂,皆以徐庚为宗。气调渐劣”。张说在一定程度上打 破了这一弊端,恢复了魏晋时期以“史笔”写传的方法,写作构思,不拘一格,摆 脱了泛泛而论的套路,追求实录,“不敢假称虚善,附丽其迹。虽意简野,文朴 陋,不足媚于众眼,然敢实录,除植酿,亦无愧于达旨”锄。张说在碑志上的成 就,就在于返归质实,虽仍用骈体,浮侈华靡之风已革 ,碑志文风从此为之一变 因为重“实录”,张说特别善于根据碑主生平实际来安排碑文的内容,突出墓 主的特别之处。如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一文,作者着重要表现的是其“思若泉 涌,文若春华”的文学才华,故对其家世做了极为简略的交待,叙述其生平事迹时 也是有所选择。作者重点是要花大笔墨赞叹他的文学才能,称其为“应世翰林之 秀”、“文伯”。并认为他“擅名当时,垂声后代” ,对其文学才华作了浓墨重彩 的描绘和夸赞。张说还十分重视刻画人物形象,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来突 出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唐故赠齐州司马陆公神道碑里,张说选择了陆孝斌 不顾“路限寇阻,兵危势急”。,为友人治丧和临危受命“覆囚剑南”二事,表现陆 孝斌“舍生徇义”的人格魅力。张说还在碑志文中融入了对碑主的品评,大大丰富 了碑志的表现手法。如陆公神道碑中“存则不充其德:没则荣不遗身,命矣 西谏鸯驾亲征吐蕃表 。 全唐文卷二百零五第2 5 8 6 页 o 文心雕龙今译) 周振甫著第1 1 3 页,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 o ( i h 唐书- 文苑传,j 日唐书 卷一百九十第5 0 1 3 页 o 与奠蜜州书l 。全庸文 卷二百二十四第2 2 6 5 页 o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寨强著,第1 8 3 页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 o 齐黄门侍郎卢慝道碎垒庸文卷二百二十七第2 2 9 0 页 o 庸故赠齐州司马陆公神道碑全庸文 卷二百兰十,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