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以青海省为例.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以青海省为例.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以青海省为例.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以青海省为例.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以青海省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青海品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m y 1 m 7 帆6 悄佻0 1 6 1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 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 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 。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由青海师范大学 研究生部办理。 一 研究生签名:i 的嘧耘导师日期z 力口一 一。, 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 以青海省为例 、 中文摘要 本文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国家扩张角度展开了对近代国家与 游牧社会的关系研究,力图证明民国时期国家对长期处于“自治”状态下的藏族 游牧社会部落的扩张有积极影响。但由于以马家军阀为代表的青海省政府从自身 利益出发,采取了很多极端的措施,给国家扩张蒙上了很厚重的军阀性,给游牧 社会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简单的介绍了国家与社会的相关理论以及青海藏族的 简单历史:主要包括国家与社会的概念,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国家扩张 的概念,国家扩张的方式等;青海藏族最早由西藏迁徙而来,到唐代被纳入到吐 蕃王朝的统治之下,吐蕃王朝崩溃以后,各藏族部落朝着独立的方向发展,在广 大游牧社会形成了以部落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前国家状态。第二章主要研究了清代 青海藏族游牧社会的权力机构:弱国家一强社会的结构,其主要内容是社会自治, 国家对游牧社会进行松散的控制。社会自治包括部落头人自主产生、部落社会中 施行习惯法、经济事务自主决定等;国家对社会进行松散控制的主要措施是设置 西宁办事大臣、制定番例、册封部落头人为千百户土司、与各藏族部落进行会盟、 向各藏族部落征收贡马银等。第三章介绍了国家扩张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由国 家的制度代替社会的相关机制成为调节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其主要措施包括在 游牧社会建立县政府施政;取消部落的自治权与寺院的治民之权,包括国家任免 部落头人、废除习惯法代之以国家律令、废除寺院的政教合一统治体制;向部落 社会征收赋税:取消与重组部落;面对游牧社会的抵制,国家则采取了严厉的镇 压措施。第四章简要评析了国家扩张的主要影响:国家扩张获得了初步的胜利, 国家的法律制度代替了社会的习惯法和原有运行机制成为调节社会的主要力量, 给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但由于国家扩张的执行者是以马家军阀为代表的青海省 政府,带有很浓厚的军阀色彩,由此削弱了国家扩张的积极影响,也给游牧社会 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 关键词:国家扩张,游牧社会,青海省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m o d e r ns t a t ea n d n o m a d i cs o c i e t i e s 咱k i n gq i n g h a ia sa ne x a m p l e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es t a t ea n do n e a s p e c to f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 t h en a t i o n a le x p a n s i o n o fa n g l e so fm o d e r ns o c i e t y ,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t a t ea n dn o m a d i cs t u d i e s ,t o p r o v et h a tt h er e p u b l i c a np e r i o di nt h ec o u n t r yf o rl o n g - t e r m ”a u t o n o m y s t a t eo ft h e t i b e t a nn o m a d i ct r i b e so ft h ee x p a n s i o no ft h ec o m m u n i t yh a v eap o s i t i v ei m p a c t h o w e v e r , d u et om a sa r m yv a l v er e p r e s e n t e db yt h eq i n g h a ip r o v i n c i a lg o v e r n m e n t f r o mi t so w ni n t e r e s t s ,t ot a k eal o to fe x t r e m em e a s u r e st ot h es t a t ec a s tav e r yh e a v y e x p a n s i o nw a r l o r d sn a t u r eo f n o m a d i cs o c i e t yt oal o to f 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s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ab d e fa c c o u n to ft h e s t a t ea n ds o c i e t yr e l a t e dt oas i m p l et h e o r ya n dt h eq i n g h a it i b e t a nh i s t o r y :i n c l u d e s t h ec o n c e p to ft h es t a t ea n ds o c i e t y , t h es t a t ea n dt h em a i nt y p e so f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t h e s t a t ee x p a n d e dt h ec o n c e p to fn a t i o n a le x p a n s i o nm o d ea n ds oo n ;q i n g h a it i b e t a n s f r o mt i b e tm o v e m e n tf i r s tc a m et o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 w a si n c o r p o r a t e di n t ot h et u b o d y n a s t yu n d e rt h er u l e ,a f t e rt h ec o l l a p s eo ft h et u b ed y n a s t y , t h et i b e t a nt r i b e s m o v i n gi n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i n d e p e n d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h ev a s tn o m a d i cs o c i e t i e s f o r m e dat r i b a ls e l f - g o v e r n m e n ta st h em a i nt h ec o n t e n t so ff o r m e rn a t i o n a ls t a t e c h a p t e ri im a j o rs t u d y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i nq i n g h a it i b e t a nn o m a d i cc o m m u n i t y a u t h o r i t y :aw e a ks t a t e s t r o n gs o c i a ls t r u c t u r e ,i t sm a i nc o n t e n ti s t h es o c i a l s e l f - g o v e r n m e n t ,t h es t a t ec o n t r o lo fl o o s en o m a d i cs o c i e t y s o c i a ls e l f , i n c l u d i n g s e l f - c r e a t e dc l a ne l d e r s ,t r i b a ls o c i e t y ,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c u s t o m a r yl a w , t l l e i ro w n d e c i s i o n so ne c o n o m i cm a t t e r s ;s t a t ec o n t r o lo f s o c i e t yl o o s e l ym a i nm e a s u r e si st os e t t h i n g sx i n i n gm i n i s t e r , t od e v e l o pf a nc a s e s ,t h ec a n o n i z a t i o no ft h ef i r s tm a n m a d e u t h o u s a n d so ft r i b a lf a m i l i e st o a s t , t i b e t a nt r i b e sw i l lb e 谢t l lt h ea u ,t ot h et i b e t a n t r i b a ls i l v e rc o l l e c t i o nk u n m a t h e 恤r dc h a p t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m a i ne l e m e n t so ft h e n a t i o n a le x p a n s i o no fi t sc o r ei s r e p l a c e db yas y s t e mb yt h es t a t em e c h a n i s m so f s o c i e t yt ob e c o m et h em a i nf o r c er e g u l a t i n gt h es o c i a lo r d e r , w h o s em a i nm e a s u r e s i n c l u d et h en o m a d i cc o m m u n i t yt oe s t a b l i s h c o u n t yp o l i c y ;a b o l i t i o no ft r i b a l a u t o n o m ya n dt h em o n a s t e r i e st h er i g h tt or u l ec h i n a , i n c l u d i n gn a t i o n a la p p o i n t m e n t a n dr e m o v a lo fc l a ne l d e r s ,t h ea b o l i t i o no fc o n l l h o nl a wr e p l a c e dt h en a t i o n a l i m p e r a t i v et or e p e a lt h er u l eo ft h em o n a s t e r yo ft h et h e o c r a t i cr e g i m e ;t ol e v yt a x e s t r i b a ls o c i e t y ;c a n c e l l a t i o na n d r e s t r u c t u r i n gt r i b e s ;t h ef a c eo fr e s i s t a n c ef r o m n o m a d i cs o c i e t i e s ,t h es t a t ei st a k e nah a r s hr e p r e s s i v em e a s u r e s c h a p t e ri vab r i e f a s s e s s m e n to ft h en a t i o n a le x p a n s i o no ft h em a i ne f f e c t s :n a t i o n a le x p a n s i o nw o na p r e l i m i n a r yv i c t o r y , t h ec o u n t r y t sl e g a ls y s t e m ,i n s t e a do ft h ec u s t o m a r yl a w so f s o c i e t ya n dt h eo r i g h 砌o p e r a t i n gm e c h a n i s mt ob e c o m eam a j o rf o r c ei nr e g u l a t i n g s o c i e t y , h a dap o s i t i v ei m p a c to ns o c i e t y h o w e v e r , a st h ee n f o r c e ro ft h en a t i o n a l e x p a n s i o nv a l v eb a s e do nm a sa r m y ,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t h eq i n g h a ip r o v i n c i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w i mav e r ys t r o n gw a r l o r d sc o l o r , t h u su n d e r m i n i n gt h ep o s i t i v ei m p a c t o ft h en a t i o n a le x p a n s i o n ,b u ta l s ot on o m a d i cs o c i e t yal o to f 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s k e yw o r d s :s t a t ee x p a n d ,n o m a d i cc o m m u n | q ,q i n g h a | p r o v i n c e i i i 目录 第一章绪论j 一羔 , 第一节选题背景。:,1 , 第二节国家与社会的相关概念2 第三节历史时期的青海藏族4 第四节青海藏区的藏传佛教概况5 第二章清代以来青海藏族游牧社会权力结构7 第一节社会自治7 第二节国家对游牧社会的松散控制1 2 第三章民国时期的国家扩张1 7 第一节国家在游牧社会的建治与施政1 7 第二节取消部落自治的努力2 0 第三节取消寺院治民之权的努力2 3 第四节国家向部落社会征收高额赋税2 6 第五节重组、取消部落2 7 第六节对不服从管理的部落进行武力镇压2 9 第四章国家向民族地区扩张的简单评析3 1 第一节国家向民族地区扩张的一般模式3 1 第二节青海省向游牧藏区扩张的简单评析3 1 i v 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以青海省为例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国家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一直受到史学界、政治学界和社会学界等领域的青 睐。在历史学界,开展此项研究的主要是社会史专家,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 国内为学者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美国学者黄宗智的著作长 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中华书局1 9 9 2 ) 、施坚维的著作中华帝国晚 期的城市( 中华书局2 0 0 0 ) 和杜赞奇的著作文化、权力与国家( 江苏人民 出版社1 9 9 6 )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汉族地区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 究,我国学者刘志伟的著作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服役制度研究 ( 中山大学出版社1 9 9 7 ) ,常建华的著作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 人民出版 社2 0 0 6 ) ,刁培俊、张国勇的论文宋代国家权力渗透乡村的努力( 江苏社会科学 2 0 0 5 年第四期) ,王先明主编的论文集乡村社会文化与权力结构的变迁和朱 英的著作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等著 作描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汉族地区的国家与社会的相关关系,对本文的研究有很大 的启发。 关于近代以来民族地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的学者很多,专门以此为题 写成论文的主要有:卢梅的论文国家权力扩张下的民族地方政治秩序构建 晚清康区改流中的制度性选择( 民族研究2 0 0 8 年第5 期) ,马丽娜的论文国 家与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重组裕固族大草滩村的个案研究( 青海民族研究 2 0 0 7 年第4 期) 。而大部分此时间段内的国家与民族社会关系的相关研究内容都 包含在中国近现代史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史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许宪隆主编的 论文集传承与重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史论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7 ) ,其对各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措施及模式都进行了详细探讨。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近代国家与青海藏族游牧社会的关系,所以藏族史尤 其是青海藏族史的研究情况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基础。青海通史( 崔永红等,青 海人民出版社1 9 9 9 ) 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大篇幅的论述了民国以来青海 、 执政当局对藏族游牧区的经营与治理,青海藏族史( 陈光国,青海民族出版社 1 9 9 7 ) 以藏族史为主线论述了马氏家族对青海藏区的施政和治理。青海三马 ( 全国政协、青海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本书编写组,中国文史出版社,1 9 8 3 ) 、我所知道的马步芳家族( 文荽,中国文史出版社,2 0 0 4 ) 、马步芳家族统 治青海四十年( 陈秉渊青海人民出版社1 9 8 6 ) 等著作中保留了大量的青海省 政府对藏族游牧区的施政情况。中国藏族部落( 陈庆英,中国藏学出版社,1 9 9 0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藏族部落制度研究( 陈庆英,中国藏学出版社,2 0 0 2 ) 、中国土司制度 ( 龚荫云南民族出版社1 9 9 2 ) 用详实的史料从部落层面研究了藏族部落,其中 包括了许多国家干预部落内部事务,任免部落头人的内容。中心与边缘国 民党政权与甘宁青社会( 刘进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0 4 ) 从国家与地方社会的角 度论述了中央政府与甘宁青社会的关系,对青海藏族游牧区的情况也有所涉及。 以上学者的相关研究给了本文以非常大的启发,但相关著作都没有从国家和 社会在调节社会秩序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即国家扩张及影响的 角度来论述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核心问题 是权力问题,即在调节社会秩序方面,谁起的作用更大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国家 试图代替社会而成为调节社会秩序的唯一力量的角度,即国家扩张的角度来展开 国家与游牧社会的研究。 第二节国家与社会的相关概念 国家与社会及其关系作为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学 科的基础概念,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专业领域、研究对象、研究 思路不同,所下的定义也大相径庭,迄今也没有可以使所有学者都信服的结论, 关于国家的定义泰特斯就收集了1 4 5 种之多。由于研究内容需要,本人不对相 关概念进行过多研究和辨析,仅采用相关学者下的最一般定义作为本文国家与社 会的定义。 国家是指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垄断对潜在暴 力的使用权而对全体居民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事务,以维护有利于该阶级经 济利益的秩序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规则、机构、制度的总称。国家的意志一 般是通过其权力的执行机关政府来实现的,国家与政府并不完全相同,国家 侧重于主权,政府侧重于治权,政府权力来源于国家。虽然国家与政府有各种各 样的细微差别,但在本文中,各级政府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者,等同于国家。所 以在本文中所说的国家是政治国家,主要指国家机构,即国家在游牧社会设立的 省、县、设治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地方行政机构。社会是指在指定的地域范 围内,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共同体,它包括除国家层面的制度和 组织结构外的、一切经济的、文化的、交往的规则、组织、机制和制度。 在藏 族游牧社会中,这个“人类共同体 是指各游牧部落,各部落通常进行游牧生产, 维系其存在的机制是部落习惯法。国家扩张是指国家制度取代社会制度,成为调 。转引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7 ,第4 3 页。 。曾峻:公共秩序的制度安排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框架及其应用,学林出版社2 0 0 5 ,第3 9 页。 。曾峻:公共秩序的制度安排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框架及其应用,学林出版社2 0 0 5 ,第3 6 页。 2 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一以青海省为例 节社会成员生产生活的基本方式,社会所拥有的自我调节机制和制度、规范被国 家强制力抑制或与国家强制力结合在一起。国家扩张的内在原因是国家的阶级 性和作为独立存在主体的国家拥有自己的利益,基本条件是国家拥有的可控资源 数量和其合法性。国家扩张的最大效应是会降低社会自组织的成本,产生整体的 规模效益,扩张一旦超过一定界限,社会自组织成本又会上升。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异常复杂,类型繁多,且一直处于不 断变化之中。总结不同学者的相关论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类型主要有无政 府主义型、国家主义型、自由主义型、保守主义型等。 无政府主义型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极端,在这种类型的社会形态中,不 存在国家和政府,没有任何政治权威,社会成员间的一切关系和问题都是靠社会 自我调节来实现。完全的无政府状态只在人类社会早期的原始社会中存在过,近 代以来没有大范围的社会状态和它相适应。国家主义型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另一 个极端,它的基本特征是用国家取代社会来调节社会成员的所有关系,把个人的 一切活动和思想都列入国家的强制力范围。同无政府状态一样,国家主义也没有 具体的历史形态与之相适应。自由主义型即弱国家一强社会型,在这种社会状态 中,国家的权力受到限制,社会在调节成员关系上起着主导作用,社会的领导权 属于群众领袖而非国家。自由主义型和无政府主义型的相似之处是都重视社会自 身的能力和机制,不同之处是自由主义型的社会状态中并不完全取消国家的存 在,它们没有质的不同,只有量的不同。近代以前藏族游牧区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就是这种类型,这种状况在历史上曾大量存在。保守主义型即强国家一弱社会型, 在这种类型的社会状态中,有一个强大的政治权威( 即国家) 来调节一切事务, 国家是一个整体,社会作为局部不能脱离国家独立生存,社会的领导权属于优秀 的贤人而不是群众领袖,用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不过分依 靠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甚至轻视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保守主义是国家让渡了 一部分权力给社会的结果,在人类历史上这种类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也曾大量存 在过。 需要说明的是,这四种类型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类型,其划分的标准 是国家和社会在调节社会关系中所起的作用的强弱。由于在政治实践中这种划分 不能量化,因此弱国家一强社会与强国家一弱社会两种类型只是相对而言的,并无 可以量化的标准,并且在同一类型内部也有不同的状态。 在本文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部落。在藏族游牧社会中,部落又被 称为族。部落本来是原始社会晚期国家产生之前的社会组织形式,一般是以血缘 为组织纽带的。但在近代的藏族游牧社会中,部落并不是原始社会的部落,它是 。曾峻:公共秩序的制度安排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框架及其应用,学林出版社2 0 0 5 ,第9 3 页。 kj _ 。 3 一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种在国家管辖之下的社会行政组织,由于这种行政组织由早期的血缘部落发展 而来,因此在藏族部落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人类社会早期的历史痕迹。部落的 规模有大有小,即通常所称的大部落和小部落,大小部落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划分 界限,大部落一般是由小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 , 第三节历史时期的青海藏族 青海省的藏族主要分布在今除西宁市以外的所有藏族自治州。近代时期依然 从事游牧的部落,即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东南部。关于青海 藏族的来源,正式记载较少,而有关的传说也带有很强的神话色彩。据相关研究, 从远古到秦汉时期,生活在现在青海藏区的居民主要是羌人,魏晋南北朝时期, 外部迁来的民族和羌人都建立了政权,建立的政权主要有:苏毗、大小羊同、党 项、白兰、吐谷浑等。隋唐以来,吐著兴起,相继灭亡了吐谷浑等政权,将青海 的大部分地区纳入到其版图之内,此时有一些吐蕃居民从原居地前来,与当地居 民交错杂居。吐蕃“对境内的诸羌及吐谷浑、汉等各部、族人民采取了奴役和融 合、同化政策,回对各羌族部落和吐谷浑采取了强制同化和自然同化相结合的 政策,即在同一政权下推行吐蕃文字、语言和习俗。对于统治区内的唐人,则实 行完全强制同化的措施,据记载,“适州镇守李如暹,莲子将军之子也,常设西 蕃,及归,自云:蕃法唯正岁一日许唐人没蕃者服衣冠,如暹当此日,由是悲 不自胜,遂与蕃妻密定计归。圆经过吐著长时间的统治,青海境内的各族人民逐 渐蕃化,成为青海藏族的重要来源。 , 从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吐蕃政权开始长期内乱,吐蕃王朝对包括今青海省 在内的占领区的统治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各部落趁机摆脱了吐蕃王朝的统治,开 始独立发展。各部落之间或合作,或争斗,使这一广大的地区呈现出近似无政府 的状态。史载“种族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矣。自仪、渭、 泾、原、环、庆、及镇、戎秦州及于灵、夏皆有之,各有首领。 后虽经宋代嘣 厮哕政权的统治,但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变。元明两朝虽然把这一地区 纳入到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但其以册封土司为主要内容的羁縻统治依然没有改 变这一境况。在这种状态下,各部落既不受到吐蕃的直接控制,也不受到内地行 政机关的治理,各部落在头人的领导下,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独立处理内部纠纷, 部落内部成员之间关系密切,部落保护每个成员不受侵害。部落之间则由于争夺 资源或是经济利益而经常发生冲突。各部落或部落联盟处于独立的发展状态,中 。崔永红等:青海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 9 9 9 ,第1 9 8 页。 圆白氏长庆集缚戎人 文献通考卷3 2 4 。 4 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以青海省为例 资源或是经济利益而经常发生冲突。各部落或部落联盟处于独立的发展状态,中 央王朝虽然给各头人封授官职,但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反对国家的事件,通常国 家对其内部事务不予干涉。所以虽然中央王朝不断更迭,但青海藏区的这种状态 一直持续到近代以后国家权力的进入。 长期以来,藏族部落主要经营游牧业,在适宜农耕的地区进行很有限的农业 生产。由于本文的篇幅所限,对聚居在河湟谷地从事农业生产的部落予不予讨论, 重点研究到民国时依然从事游牧的部落,这些部落主要包括: 玉树二十五族。包括囊谦族、拉秀族、扎武族、格吉四族、杂曲诸族、娘磋 ( 年措) 二族、称多族、文布族、固查族、拉布族、玉树( 优秀) 四族、安冲族、 迭达族、隆布族、苏尔莽族、苏鲁克族、上下中坝二族等。 三果洛。果洛地区最早是三个大的部落联盟,到民国时期已经分为贡麻仓、 然洛、康干、康赛、哇塞、红科、莫巴、霍科等八个大部落。 环海八族。包括汪什代海、刚察、千卜录、达如玉、阿曲乎、都秀、阿力克、 日安等八个部落。 同仁十二族。包括加吾利吉、阿哇铁吾、多哇、黄乃亥、夏卜浪、麦秀、隆 务庄、官秀、和日、美乃亥、兰采、浪加等十二个大部落和村庄。 此外,在化隆、门源等地也有少量的游牧部落分布。在今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的西宁市湟中、大通等地,也零星的有游牧部落在活动。 第四节青海藏区的藏传佛教概况 研究青海青海藏族社会历史,必然要关注藏传佛教。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 发祥地,青海藏族社会历史与藏传佛教紧密纠集。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朗达玛 灭佛,一部分吐蕃僧人逃到青海东部和南部一带,开始在青海地区传播佛教,于 是青海开始有了藏传佛教寺院。宋代,青海藏区处于重佛的喃厮哕政权统治下, 藏传佛教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到十一世纪时,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等诸派相继形成,藏传佛教进入活 跃期,西藏各派系的僧人源源不断的来到青海传教,青海地区又建立了一大批佛 教寺院。公元1 2 4 7 年,萨班与阔端在凉州会见,商讨了西藏归顺元朝事宣。此 后,八思巴被尊为帝师,萨迦派备受尊崇,在元王朝的支持下,藏传佛教在青海 不断发展,寺院不断增加。十五世纪宗喀巴创立格鲁派后,青海地区的藏传佛教 有了更迅猛的发展,明朝中后期,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先后两次进入青海,藏传佛 教传播到蒙古族中。到明末清初藏传佛教发展到极盛,突出表现是寺院数量的急 剧增长和僧团规模的膨胀。各寺院实行活佛转世制度,形成了以章嘉、土观、松 不同时期的不同著作中对各部落的名称略有不同,本文从青海省藏族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的写法。 5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巴、阿嘉、赛赤、敏珠尔等为代表的众多的转世活佛系统。活佛转世制度的实行, 极大地加强了各寺院宗教与社会联系,推动了寺院的发展。 整个清朝和民国时期,遍布于青海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几百所。其中格鲁派寺 院4 2 3 所,寺僧5 7 6 4 7 人,活佛7 6 0 人;宁玛派寺院1 4 4 所,寺僧8 9 5 7 人,活 佛2 0 7 人;萨迦派寺院3 1 所,寺僧4 1 8 2 人,活佛4 8 人;觉囊派寺院7 所,寺 僧6 4 3 人,活佛1 5 人;噶举派寺院1 0 3 所,寺僧9 6 0 6 人,活佛1 9 3 人。清朝 以来,格鲁派在各教派中拥有了独尊的地位,格鲁派所属的六大寺院也成为藏传 佛教各寺院中最有影响力的寺院,其中位于青海藏区的有拉卜楞寺和塔尔寺。 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寺院逐步与地方政权结合起来,形成政教合一的体制。 清朝以来,寺院僧团势力迅速发展,不仅表现在寺院数量的剧增和规模的膨胀, 更重要的是寺院势力严重渗透到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成为地方社会中一股强大 的政治和经济势力。寺院拥有的权力主要有:有权处理各部落之间的纠纷案件, 并通过占b 、赌咒、捞油锅等天断方法,控制地方的刑事、民事审判权;寺院拥 有干预部落民众劳动生产的权力,如放牧、接羔、搬帐房及畜疫防治等活动由寺 院算卦决定,任何人不得随意进行放牧活动;各寺院都设有一整套统治机器,如 监狱、法庭、各种刑法和刑具及管理人员等。有的寺院与部落头人结成统一体, 直接参与部落内部的一切政治、军事、司法事务,对社会实施全面统治。 。此处的统计数字详见蒲文成:甘青藏传佛教寺院,青海人民出版社1 9 9 0 ,第3 页。 6 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以青海省为例 第二章清代以来青海藏族游牧社会权力结构 清朝初年,青海游牧藏区的实际统治者是和硕特蒙古贵族。雍正年间罗卜藏 丹津的反清叛乱被平定以后,游牧藏区“但知有蒙古,不知有厅卫营伍官员 的局面得到了改变,清廷的势力开始缓慢深入。此后,以年羹尧所奏的青海善 后事宜十三条和禁约青海十二事为基础,清廷开始了对青海游牧藏区的全 面施政,其主要措施是设立西宁办事大臣、制定游牧社会的法律、册封千百户、 与藏族部落进行会盟、征收赋税等。由于各部落从事游牧经济,活动地域非常广 阔,清廷对游牧社会的控制是很微弱的,各部落在头人和寺院的领导下,独立进 行各种活动,清廷无法建立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控制,各部落处于自治状态。终清 一代,广大游牧藏区的这种弱国家一强社会的权力格局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第一节社会自治 游牧藏区的社会自治主要指社会事务由部落自行决断,国家不予干涉。社会 自治有两类,一类是部落自治,另一类是寺院建立政教合一政权,对所属部落进 行统治;, 一、部落自治 部落自治指部落内的所有事务均由部落自行处置,国家不予干涉。总括来讲, 国家不干涉部落头人的产生,也不干涉部落的经济、军事、司法等事务,部落社 会处于自治的状态。囊谦千户扎西才旺多杰曾公开讲:“玉树二十五族,是雍正 皇帝封给我的。在玉树二十五族内,我有役使人差、征收实物、支配草山、确定 地权、统领百户、管理寺院,保护众庶、出兵打仗等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权 力。圆 部落自治最核心内容是头人自主产生,不受国家干涉。清朝以来,部落头人 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方式:民主选举,世袭,直接任命。不管哪种产生方式,国家 都很少干涉。民主选举产生头人的部落不多,现在见于记载的仅有夏卜浪千户部 落。夏卜浪千户部落位于兴海县西北部,跨大河坝河中游两岸以及大河坝河上游 支流青根河和水塔拉河流域,北接共和县切吉部落,西接都兰县沟里乡,东接阿 曲乎千户部落,南接汪什代海千户部落。道光年间,夏1 - 浪部落的牧民渡过黄河 o 清世宗实录卷2 0 。 o 玉树藏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玉树藏族自治州概况。 7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达兴海,成为“环海八族 之一。夏卜浪千户除个别人以外,都是由牧民群 众选举产生的,群众选举产生以后,还需要活佛i - 卦等必要的手续才能上任,如 果没有经过活佛卜卦,是不能成为千户的。夏卜浪最初形成部落时的千户是梦卡 顿,他之后被选举成为千户的人分别是科加阿鲁、汗子娘加、神若洛合扎、 奇加其托,末代千户奴力是1 9 3 5 年推选的。 由于部落头人肩负着组织部落的 生产生活、对外交往、保卫部落成员等重大责任,因此在选举部落头人时,特别 重视当选者的为人和工作能力。候选人“一要为人善良正直。善良者能体察属民 疾苦,正直者宽宏大量,秉公办事,因而民俗有头人善良则百姓幸福,家长慈 祥则子女幸福、治理大部落心胸要宽广,驯骑烈性马缰绳要粗长之说:二要 善于辞令,头人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调解纠纷,有的地方将调解纠纷的工作叫做说 口嘴,可见辞令在司法活动中的重要性。部落间的事务也必须由头人出面交涉, 要做到据理力争,以理服人,少不了费口舌,因此选举时特别注意候选人是否有 口才。藏族谚语有善于辞令者为部落头人,手脚灵巧者为部落奴仆、部落不 高首领高,善于辞令者更高之说;三是候选人要具有一定的财产。部落成员的 政治地位与经济条件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藏族部落中选举头人时要考虑到其财 产问题。头人候选人必须要有牛羊或土地,带兵官要有一枪一马,但不要求一定 由富人担任头人,也不会让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担任头人;第四候选人必须是成年 人。成年人具有一定的资历和经验,其智力发育成熟,能担当治理部落的重任。 民主选举产生的头人有一定的任期,任期届满后重新选举,可以连选连任,如果 选出新头人,上届头人职务就自动免除。如果头人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则由群 众罢免”。 大部分部落头人都是世袭产生的,世袭的方式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叔侄相传和传于女婿等。任命主要是指部落头人由上级任命。其主要形式是族长 由小部落头人任命,小部落头人由大部落头人任命,大部落头人由部落联盟酋长 任命。无论是选举产生的头人还是世袭产生的头人,最终要得到高一级组织或个 人认可后方能上任,这种认可本质而言也是一种任命。 司法自治也是部落自治的重要内容。藏族部落中,施行的法律一直是古老的 习惯法,各级部落头人掌握了司法权。“蒙古番子等向系罚服完结,相安已久, 一旦绳之以内地法律,恐愚昧野番群滋疑惧,转非抚边夷之忌。可否抚顺夷情, 依照旧例 藏族部落的法律制度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内容繁多,五花a f - , 地区和地区之间又有所不同,按内容大类划分,可分为经济、民事、刑事、军事 等。其主要特点有重罚服,天断法,处罚非常残酷等。罚服被应用于司法的各个 、 o 夏卜浪又记夏卜,其详情见于陈庆英:中国藏族部落,中国藏学出版社1 9 9 0 ,第1 4 4 一1 4 6 页。 青海省编写组:青海省藏族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青海人民出版社1 9 8 5 ,第3 7 页。 陈庆英:藏族部落制度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 0 0 2 ,1 8 3 页 o 番律卷首。 8 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一以青海省为例 方面,如违反部落的相关规定要缴纳罚款,损坏别人东西要赔偿,偷东西要加倍 赔偿,打死人要赔偿命价等。天断是指在没有证人而被告又拒不招认时采用的方 法,有捞油锅,捧镰刀等,这是在案件无法决断时采取的一种神断法。藏族部落 习惯法的处罚非常严酷。按照藏族部落习惯法,牧民要按期如数缴纳赋税,抗税 者在税额以外要处以必要罚款,交不起赋税要没收其部分或全部财产,有的罚长 期苦役。债务人必须偿还债务,无力偿还就会降身为奴,有的全家沦为奴婢,有 的世世代代为奴。刑罚主要有死刑、肉刑、监禁、没收财产、赔偿、没身为奴、 罚劳役、人身侮辱等。死刑有砍头、剖腹、活埋、凌迟处死等。肉刑有割耳、削 鼻、抉目、割舌、断手、刖足、剜膑、抽筋、砸踝骨等。部落社会司法制度的另 一个显著特点是寺院在很多地方拥有了司法权,这些寺院拥有刑具,拥有对民刑 案件的审判权。部落社会施行的这些习惯法,与清廷在内地施行的大清律截 然不同,且执法权也掌握在头人或寺院手中,其审判、量刑等也自主决定,不受 国家干涉。 部落的经济事务也是自主决定。部落经济事务和法律一样,内容非常复杂, 主要包括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经营方式。在所有制形式上,草场、河流等归 部落集体所有,生产工具和牲畜等归家庭所有,草场在使用过程中由部落头人负 责分配给牧民家庭使用,有的按季节分配,有的一次性分配,但无论哪种分配方 式,均由头人按照习惯决定,国家很少过问。在经营方式上,游牧经济一般是一 个部落在头人的带领下集体放牧、集体迁徙。在分配方式上,牧民取得自己的劳 动所得,同时向头人缴纳赋税,征税的方式和税额由头人决定。史载“番酋取民, 无一定制,有田地税,有牧场税。田地税有产量与土司均分者,有按地纳粮,众 寡不一者;牧场税或纳马、或纳牛羊。又有畜税,牛马一头,或纳银一二钱,三 四钱不等。或云囊谦牛十头,纳藏银一元。而扎武有一庄,岁纳糌粑六十斤,银 三两,茶二十五斤者,此又在地税,牧场税之外矣。回国家向社会征收赋税本是 对社会进行经济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国家控制地方的基本目的之一,国家 将征税权让渡给部落头人,更显示出部落的自治性。 寺院也占有大量土地,经营方式灵活,国家同样很少干预。此外,部落头人 还有向牧民征收赋税的权力,征收的赋税并非交付清廷,而是大部分都由头人自 己占有。 二、寺院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随着藏传佛教在整个藏区的传播,寺院逐步与地方政权结合起来,形成政教 。i 青代藏族部落习惯法内容庞杂,此处仅概括说明。详情见徐晓光:藏族法制史研究,法制出版社2 0 0 0 。 。周希武:玉树调查记。青海人民出版社1 9 8 6 ,第7 0 页。 9 、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一的体制。藏传佛教在青海藏族游牧区建立的政教合一体制有两种情况,一是 寺院设立各种统治机构,直接统治社会。在这种体制下的部落没有正式头人,部 落内的大小事务直接由寺院处理。二是寺院仅通过宗教影响部落头人,通过部落 头人统治部落。在这种体制下,部落的统治机构相对健全,但部落头人是寺院意 志的执行者。不管哪一种体制,都是寺院的宗教统治与世俗统治结合为- 体对社 会进行统治,并且这种统治为国家所认可。 直接建立统治机构对社会进行统治的寺院一般较大,有雄厚的政治经济实 力,这种寺院在整个藏区寺院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但统治机构健全,对社会 的控制也比较严密。在青海藏族游牧区这类寺院主要有拉卜楞寺、隆务寺、塔尔 寺等。这些寺院的政教合一统治体制又可分为三类,西纳模式、郭隆模式、隆务 模式,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拉卜楞寺建立的独特模式。西纳模式的政教合一 统治体制源于西纳寺。西纳寺又称西纳上寺,位于今湟中县,早期属于萨迦派。 元朝初期,出身于西纳家族的第一代西纳喇嘛被元廷授职为宣政院官员,其家族 成员西纳贝本被封为宗喀万户。明时,西纳寺建成,西纳家族便以该寺为中心, 行使统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也逐渐形成,清朝以后, 西纳寺改宗格鲁派,随着塔尔寺的建成,西纳寺逐渐衰落。属于这种模式的寺院 还有乐都的瞿昙寺,民和的弘化寺,囊谦的觉拉寺,称多的拉布寺。郭隆模式的 代表寺院是郭隆寺,即佑宁寺。明万历三十二年( 公元1 6 0 4 ) ,郭隆寺成为安多 地区最大的一座寺院,受到藏族、蒙古族、土族等民族信徒的供奉。属于这种模 式的寺院还有同德拉加寺、石藏寺、贵德古哇寺等。隆务模式的代表性寺院是隆 务寺。隆务寺位于同仁县,始建于明朝,早期为萨迦派寺院,万历年间格鲁派在 青海地区已经很有影响,隆务寺改宗格鲁派。崇祯三年( 1 6 3 0 ) ,第一世夏日仓 噶丹嘉措主持隆务寺,首建显宗学院。乾隆三十二年,清朝封噶丹嘉措为“隆务 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成为隆务寺主和隆务寺所属十二族政教首领,历代转 世,在同仁地区行使区域性的政教合一统治。隆务寺管辖的藏族部落是隆务十二 部族,即隆务七庄、麻巴七庄、四寨子、浪加、吉卡三庄、加吾浪仓、赛龙巴三 庄、曲库乎四部、和日六部落、隆务哈吾那、赛山川三地以及上下和日年桑等。 隆务寺的政教合一系统分两大系统,一是昂索系统,主要机构有昂索府,设在隆 务寺内,附设法庭、监狱等,其次是宗教系统。昂索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世俗事 务,凡教区内的民事纠纷及部落、民族间的纠纷等,均由昂索出面解决,遇有战 事,由昂索统领武装力量抵抗。辖区内虽有中央政府册封的各级官员,但实际上 受制于隆务昂索,地方行政组织的各种政令,只有经过隆务昂索才能贯彻实施。 此外,隆务河流域的其他农牧区也是隆务寺的势力范围,均归夏日仓管辖。隆务 。星全成先生认为模式主要有两种:拉卜楞寺模式和隆务寺模式,藏族社会制度研究,青海民族出版社 。 2 0 0 0 ,第1 4 页。本文从陈光国先生主要有三种模式的观点。 l o 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以青海省为例 寺夏日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