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人们对教学的追求,长久以来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 注。由于教学行为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构成,没有有效教学行为支撑的教学不 可能是有效教学,所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最终要落实到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上 来。有效性反映的是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有效性教学是特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活动, 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过程。有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以正确的教育、教学理 念为指导,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灵活地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为达到课程与教学 目标要求,促使学生发展及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而采用的争业行为。 如果教师能够判断自身行为的有效性,那么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极大地提 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 效。文献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教育理论界对着眼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的 研究仍显不足,体系的建构还很不完善,更缺少对新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指导。 本研究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核心研究内容。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和观察等方 法,融合一线教师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确定教学行为的几个重点观察维度,采取案 例比较的方法,呈现有效教学行为与低效教学行为的差异,为广大教师在新课程中的 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论文主体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对教学行为和有效教学行为的概念进行界定,以 期澄清模糊的认识。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对课堂教学行为所作的调查结果进行 统计分析,其次筛选确定了教学行为的几个重点观察维度,并对其进行案例比较。分 析教师教学行为的特征和差别;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差别;教师如何处理课堂教学 以及师生互动;是否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高效的,而一般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低 效的? 影响课堂教学行为的主要变量等。第三章对第二章的比较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了影响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并就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出建 议。 只有扎根于具体课堂实践情境的研究才能真正对我们一线的教师及其教学起指 导作用。本研究希望进一步丰富实践领域关于教学行为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 优化及其自身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学行为,有效性,有效教学行为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sap u r s u i to nt e a c h i n g ,s c h o l a r sh a v eb e e nc o n c e r n e do nh o wt o i m p r o v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t e a c h i n ga l lt h et i m e s i n c et h e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i s af u n d a m e n t a l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s c h o o lt e a c h i n ga c t i v i t y , i ti si m p o s s i b l et o h a v et h ee f f e c t i v et e a c h i n gw i t h o u tt h es u p p o r t i n go fe f f e c t i v et e a c h i n g b e h a v i o r s ,t h e r e f o r e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o fe d u c a t i o na n di n s t r u c t i o ns h o u l d b ei m p l e m e n t e de v e n t u a l l yt oi m p r o v eu p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t e a c h i n g b e h a v i o r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r e f l e c t st h ee x t e n tt oa c h i e v et h ee x p e c t e dr e s u l t s e f f e c t i v et e a c h i n gu s u a l l ye s s e n t i a l l yr e f e r st ot h et e a c h i n gp r o c e d u r e st h a t b r i n g a b o u tt h ed e s i r e do p t i m a lt os t u d e n t st h r o u g hs o m e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 a c t i v i t i e sb yt e a c h e r e f f e c t i v e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m e a n st h a tt h et e a c h e r s l i m b e r l ya p p l yt h et a c ta n ds t r a t e g yo ft e a c h i n gu n d e rp r o p e rt e a c h i n gt h e o r y i ns p e c i f i c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t ou s et h eb e h a v i o rw h i c hc o u l dp r o m o t et h e i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g r o w t ha n d s t u d e n t s 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ft h et e a c h e r sc a nj u d g e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t h e i ro w nb e h a v i o r , t h e v a l i d i t yo ft e a c h i n gw i l li n c r e a s ei m m e n s e l y 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 ,t h ed o c u m e n tr e s e a r c hi n d i c a t e dt h a t ,t h er e s e a r c ht h a to u r e d u c a t i o n a lc i r c l e sh a v et h e i re y e so n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i sh i t h e r t oi n a d e q u a t e , a n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s y s t e mi si m p e r f e c t ,a n di ti sm o r en e c e s s a r yt h a n e v e rt or e q u i r ev a l i dg u i d a n c et o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o ft h et e a c h e r si st h ec o r ec o n t e n to ft h i s s t u d y t h r o u g hd o c u m e n t a r ym e t h o d ,i n t e r v i e w , o b s e r v a t i o na n d o t h e r m e t h o d st oc o m b i n e dw i t ht e a c h e r s t e a c h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a sw e l la st h e o r e t i c a l s t u d i e st od e t e r m i n es o m ek e yo b s e r v a t i o nd i m e n s i o n m e a n w h i l e ,t a k et h e c a s ec o m p a r i s o nm e t h o d ,s h o w i n g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t h ee f f e c t i v ea n d i n e f f i c i e n t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 ,w h i c hi no r d e rt op r o v i d es o m e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 l a r g en u m b e r o ft e a c h e r si nt h en e wc u r r i c u l u m t h e s i si sm a i n l y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f o c u s e so n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t h ec o n c e p to f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a n de f f e c t i v et e a c h i n g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 e h a v i o rt h r o u g hi no r d e rt oc l a r i f yt h ev a g u ei d e a s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o ft h e p a p e ri s t h e k e yp a r t ,t h e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l a s s r o o m t e a c h i n gh a db e e nd o n ea tt h ef i r s th a n d ,f o l l o w e db ys c r e e n i n gi d e n t i c a l 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 so b s e r v e di ns o m ek e yd i m e n s i o n s ,a n dc o m p a r et h e s e c a s e s a n a l y z i n gt h e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w h i c hh a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d i f f e r e n c e s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i n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 ;h o wd o t e a c h e r st od e a lw i t h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e a c h e r - s t u d e n ti n t e r a c t i o n ; w h e t h e ro rn o tt h ea c t so fg o o dt e a c h e r sa r eh i g h l y e f f i c i e n t ,w h i l et h e g e n e r a l a c t so ft e a c h e r sa r ei n e f f i c i e n t ? w h i c hh a so n eo ft h ec o m p l e x v a r i a b l e sa tw o r k ?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dt h em a i nf a c t o r sw h i c h i n f l u e n c e dt h ev a l i d i t yo f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 sa n dp u tf o r w a r dt h es t r a t e g i e so f i m p r o v i n gt h ev a l i d i t yo f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 sa n di t sm e a n i n go fp r o m o t i n g t e a c h e r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b e h a v i o r o n l yr o o t e di nt h es p e c i f i c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o ft h ep r a c t i c a lc l a s s r o o m r e s e a r c hc a nr e a l l yg i v eg u i d a n c ef o ro u rt e a c h e r sa n d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t h i s r e s e a r c hh o p e st of u r t h e ri n c r e a s et h o s er e s e a r c h e sa b o u t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i n p r a c t i c a lf i e l d ,a n dp r o m o t eo p t i m i z i n gt e a c h e r s 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 sa n dt h e i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g r o w t h k e yw o r d s :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 ,v a l i d i t y , e f f e c t i v e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 签名:二姚日期:二妒年 j ,月2 么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 位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 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 签名:徘钠签名:张乙 日期:2 印罗年石月j 日 | 序 论 序论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决定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因此追求 有效教学成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由于教学行为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 本构成,没有有效教学行为支撑的教学不可能是有效教学,所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最终要落实到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上来。 无论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的角度来展开研究,任何一种教学理论的产生都是为了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认为,有效性教学研究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如何高效地实现 预期的教学结果,这是一种广义的有效教学观。 文献研究表明,从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 特别是2 0 世纪8 0 年代) 的关于有效性 教学的研究,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较为系统并逐步完善的有效性教学理论,它以教师 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学生的表现作为评判教学是否有效的依据。即教 师的哪些行为和活动与预期的教育结果( 学生的任务学习行为、学生的成就、学生及 家长的满意程度等) 有密切联系,其基本落脚点是学生。然而,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来 使教师自身得到有效地发展,却并没有被纳入有效性教学理论的研究范畴。这样看来, 这种有效性教学研究是不完整的,这成为2 0 世纪8 0 年代反思性教学( r e f l e c t i v e t e a c h i n g ) 理论产生的原因之一,同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突破口。 虽然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表现作为评判教学是否有效的依据,但是由于中小学阶 段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主体性水平并不是很高,他们很难有真j f 意义上的自我 控制和自我主导学习的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 者,教师在课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是完全意义上的“主角”,教师教学行为的 有效性水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以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为核心研究内容。 文献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学界对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 的探讨,逻辑性较强但缺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可操作性。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访 谈和观察等方法,融合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首先对教学行为等相关概念进行界 定,以期澄清模糊的认识。其次,确定教学行为的几个重点观察维度,采取案例比较 的方法,对比有效教学行为与低效教学行为的差异,分析教师课常教学行为的特征和 差别;这些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差别;最后对影响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进行 肖刚,自效性教学理论之研究 d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1 年硕i :学位论文,2 1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广大教师在新课程中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本 研究希望进一步丰富教学实践领域关于教学行为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及 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 一) 个人经历 作为一名从教将近十年的教师,我一直对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关注较多,这可能 源于个人的职业敏感。读研以来,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开始将研究的目光聚焦到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方面。 由于自己有过在中学任教的经历,所以一直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中学里的 进展情况十分关注。在我任教的呼市地区,基础教育新课改已进行近五年( 2 0 0 5 年 开始) ,但教师们对新课改的反映却良莠不齐。老师们普遍感觉压力大,学生考试排 名、评职称、写科研论文等让老师们感到疲惫不堪。2 0 0 6 年在我校的一次教研组长 座谈会上,许多老师倾吐了自己的心声: 语文老师:“因为中、高考的一部分内容是老教材上的,这样新老教材必须一起 教,越教越难,新教材的使用反而更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数学老师:“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教学,学校搞的课题研究虽然想法不错,但由于 平时我们的教学工作量大,我们就是想搞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英语老师:“新教材的词汇量大,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学英语,却不会用,考试结 果也不理想。学生只能打疲劳战,这可真是我们老师们教得辛苦,学生们学得痛苦啊! 地理老师:“课改前我们只讲解知识点,学生只要记住并且考试过关就行了,可 是现在新课程的历史、地理课本知识点编排得不系统也不严密,我们不知道怎么教才 好,这对以后的高考分科很不利”。 物理老师:“新课改的理念听起来是不错,可还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我们一线教 师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 其实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们出现消极情绪是在所难免的。我个人认为教 师们与其消极抱怨不如积极应对,“虽然我们不能决定手中的牌,但我们能够决定如 何出牌。”教师虽然无法改变教育体制的问题,但是却可以在微观教学层面一课堂中 寻找突破口。 在平时的听课、评课过程中我发现:内容相同的课由不同的教师来上,教学效 序论 果却大相径庭。这里不排除学生、教材等多种变量的影响,但是我观察到教师们在课 堂情境创设、课堂提问、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步骤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的变换等 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于是,在平时的阅 读与实践过程中我加大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力度,整理并搜集了许多相关资 料。 ( - - ) 理论缘起 在国外,研究者对有效性教学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起始于2 0 世纪6 0 年代。在6 0 年代之前,有效性教学研究主要以教师的品质( 如性别、性格特征、年龄等) 作为重 点内容,研究者认为教师的品质特征决定教学的有效性。从6 0 年代起,有效性教学 的研究开始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研 究者在教学行为的分类、教学行为描述以及学生学业成绩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等方面取 得了很大的进步。从7 0 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具体的教学行为 联系在一起,将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行为作为重点研究领域。到了2 0 世纪8 0 年代,有效性教学研究进入巅峰时期,产生了一系列的有效性教学模式,标 志着有效性教学理论逐渐成型,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现代有效教学关注 的焦点。从有效性教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中可以发现:有效性教学理论以教师的教学行 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学生的表现作为评判教学是否有效的依据。即教师的哪些 行为和活动与预期的教育结果( 学生的任务学习行为、学生的成就、学生及家长的满 意程度等) 有密切联系,其基本落脚点是学生。然而,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来使教师自 身得到有效地发展,却并没有被纳入有效性教学理论的研究范畴。这样看来,这种有 效性教学研究是不完整的,这成为2 0 世纪8 0 年代反思性教学( r e f l e c t i v et e a c h i n g ) 理论产生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成为本论文研究的突破口。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研究师承于苏联凯洛夫理性主义的研究范式,遵循归 纳的逻辑规则,很少使用演绎规则对教学实践进行研究,而以构建庞大的话语体系为 目标。在这种研究取向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研究,主要是对以凯洛夫“课的类型与结构 为代表的理论框架进行精致化的建设,并不关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生了什么。鲁虽然 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对新课程 有效,但是由于长期受中央集权式的教学管理体制下的单一学科课程模式的影响,我 国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模式化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模式与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 肖m b ,自效忤教学理论之研究 d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1 年硕i :学位论文,2 4 马建仁,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d 陕两师范人学2 0 0 4 年硕l :学位论文,2 - 3 3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所倡导的人才培养观发生了冲突。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就更不容忽视。 另外,文献研究表明: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 是以吸收与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为主。虽然研究者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具有代表 性的专著有施良方、崔允沸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1 9 9 9 ) 、 陈厚德编著的有效教学( 2 0 0 0 ) 、傅道春编著的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 2 0 0 1 ) 、 教学优秀案例分析教师行为研究( 2 0 0 1 ) 、张庆林主编的高效率教学( 2 0 0 2 ) 、 高慎英主编的有效教学论( 2 0 0 4 ) ;学术论文有:王建龙等的高成效教师的典型 行为特征( 1 9 9 8 ) 、程红等的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 1 9 9 8 ) 、肖川的高 校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特征( 1 9 9 9 ) 、李涛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2 0 0 0 ) 、肖 刚的有效性教学理论之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1 年硕士学位论文) 、崔允济的有 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2 0 0 1 ) 、崔允济等有效教学的理念框架( 2 0 0 5 ) 、高慎英的 有效教学的理想( 2 0 0 5 ) 这些研究成果以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者居多,侧重专门 对新课程的教师行为的论著较少,尽管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有增多的趋势,但总体而 言,理论体系的构建还不很完善,特别是教师亲自参与对教学行为的研究还不多见, 这说明我国的教学行为及其有效性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将课堂教学行为 研究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对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十分有帮助 的,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研究内容 由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主体性水平并不是很高,他们很难 有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导学习的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是完全意义上的“主 角 ,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水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对教师 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以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为核心研究内容。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呼市地区抽取2 所中学、2 所小学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见 附录) 。采取随机整班抽样法,在每所学校抽取某些班级。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 完成问卷的能力,小学生的选取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考虑到九年级学生受中考因素的 影响,在中学罩选取的对象为七年级与八年级的学生。整个调查发出学生评教卷8 0 0 份,教师自评卷2 0 0 份,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7 6 6 份、1 7 6 份,回收率为9 6 和8 8 ( 见下表) 。 4 序论 表1被研究对象 区域( 调查学校)学生评教教师自评 任意选取以上学校中的4 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并在以上学校中对8 位教师进 行了访谈。考虑到升学因素的影响以及本人的经历、精力所限,课常观察只涉及6 8 年级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通过仔细观察与比较,将教师的课堂导入、讲授、 提问、反馈和管理行为作为本研究中的主要观察纬度。对比高效教师与低效教师教学 行为的差异,分析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主要变量。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 法等。 ( 一) 文献法: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教师课掌教学行为、新课程改 革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等书面、网络形式的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为整个研究 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 - - ) 观察法:本研究采用随堂观察的方法,在自然情境下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 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被观察对象行为出现的频率,描述被观察对象的行为,确定 本研究中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主要观察纬度。 ( 三) 访谈法:挑选调查对象( 主要是教师) ,通过与调查对象当面谈话来了解 情况、搜集资料。 ( 四)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调查问卷的编制参考申继亮等人编制的教师课堂教学 行为有效性评价量表。,进行了部分修改,同时根据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三维立体目标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来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采用s p s s l 3 0 版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邱炳武、申继亮等,中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的掌:睇状;兕调盘:j 教育理论- , g ;践,1 9 9 5 ( 6 ) ,4 8 - 5 0 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五) 比较法:根据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课程标准要求,对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 为进行比较,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的不同表现。 本研究试图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但是再科学的方法也难免存在人为 因素的影响。比如:观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不可能对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全部尽收 眼底,同时不排除由于第三方在场而对教师及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对教师的访谈 地点多数是选择在办公室中进行的,可能不利于教师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调查问卷 的设计不够严密等。 四、研究的意义: ( 一) 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教学中的主 要活动,加强教学行为的研究可以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率,生成更多的有效教学周期,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 二) 彰显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其主体意识。重视每一位教师的个体教学经验,唤醒 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主体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涵。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渐 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将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 水平,发展教师的业务能力,将教学经验细化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有助于教师专业 主体意识的觉醒,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三) 倡导教师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具体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 向。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是从课堂微观层面入手,设计、评价课堂教学。一堂课中教 师的教学行为好在哪些方而,差在哪些方面,如何改进并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等,均 以课堂教学行为的类别为起点,更加贴近了教师的课掌实际,便于教师反思。教师的 行动研究实现了理论研究、实践探究和研究主体的三位一体,有利于将教学研究落到 实处。 五、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的研究 国外对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最早可从克瑞斯( k r a t z ) 和波易斯( b o y e e s ) 于1 8 9 6 年的研究中见到。此后,研究者开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学 生的问卷调查来获取数据,并制定出优良教师人格特征的量表,以此作为改进教师行 为的依据和师资培训的参考,这一研究的假设是:教师的个人品质( 如知识、经验、 个性、态度、信念等) 决定着课常教学的效果。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课 6 序论 堂教学中教师个人特性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度几乎为零。于是,研究者开始 转向对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上来。 从2 0 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国外教师行为有效性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研 究者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归纳。这其中以瑞安斯 ( d g r y a n s ) 、罗森斯海因( b r o s e n s h i n e ) 和佛斯特( f j f u r s t ) 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 性。 瑞安斯( d g r y a n s ) 通过对教师特征的研究,来寻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 果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有效与无效教师的具体特征为:言语理解;情感的稳 定性;理解、友好、敏感或冷漠、自我中心;善于激励、富于想象、勇于创造或 枯燥无味、墨守成规;负责、有条理、有组织或逃避责任、漫无目的、涣散、松懈; 持儿童中心的开放的教育观或持学习中心的传统的教育观。 罗森斯海因( b r o s e n s h i n e ) 和佛斯特( f j f u r s t ) 通过对影响课堂教学行为的 因素分析发现,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成果密切相关,并且找出1 1 种与学生成果具 有强相关的教师教学行为:清晰明了、有变化性、热心、任务取向与认真的行为、学 生有机会去学习标准材料、运用学生的意念、批评、结构和评语的运用、问题形式、 调查、教导的难度。 从2 0 世纪7 0 年代中期开始,纯粹的教学行为研究逐渐被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所 取代,研究者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研究那些能够引 发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为克服单纯依靠课堂观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的弊端,一些教育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一些新的要 求。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 j r b r u n e r ) 依据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提出 了有效的课掌教学的四个基本原则:教学必须创设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准备的经验 和情境;教学必须提供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教学内容的呈现应符合学生 学习的心理程序;教学必须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有学者依据布鲁纳的教 学原则引申出以下有效教学的教学行为特征:唤起学习准备,包括激发学习动机,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知识的结构化,包括知识的简化,教材呈现形式的转化; 增强情感动力,包括明确知识的价值,通过反馈提供激励:强化学习结果,包括提 供学习反馈,通过探究过程强化学习;学习过程最优化,包括知识的呈现方式最优 4 刘证明,国外自| 效教学研究述评 j 现代中小学教育,2 0 0 2 ( 1 2 ) ,4 0 一4 2 4 徐下珍,论。好教师” j 课程教材教法,1 9 9 7 ( 1 1 ) ,1 6 - 1 7 4 柳夕浪,论课章教学临床指导一教学行为的分析j 指导:m 北京:人民教育;i :版社,1 9 9 8 年,1 8 - 2 0 7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以后,对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逐渐转向教师的专业行 为的研究,并且形成蓬勃之势。以美国的博里奇( g 0 b o r i c h ) 、古德( t l g o o d ) 和布罗菲( j e b r o p h y ) 等人为代表人物,研究也更加系统化,形成了一系列的有效 教学模式,标志着有效性教学理论逐渐成型,对教师能力测试、教学法、教材、教师 培训课程的改革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同期出现的新兴教学理论反思 性教学理论,把有效性教学理论的研究领域从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拓展到教师的 自身专业发展方面,即教师通过教学获得自身的提升,教师获得提高后,学生自然而 然也得到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有效性教学研究视野上的缺憾。 2 0 世纪0 0 年代以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逐渐为教师教学效能研究所 替代。研究人员更加关注的是教师职业生涯不同阶段上的教学行为表现,研究从教师 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及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行为特征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多方面的考 查,将重点放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师生互动成为研究的焦点。如加涅( e d g a g n e ) 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从教师教的策略( 管理策略、指导策略) 与学生学的策略( 选 择注意策略、学习技巧和组织编码策略) 两方面进行研究。另外,2 0 0 0 年美国地方 教育研究机构公布教师的九大有效教学策略为:确立目标,提供反馈;非语言呈现; 引导合作学习;指导作业与实践;比较异同:强化结果与不断反复;概括并检验假设; 摘要或笔记;激发先前知识。 ( 二) 国内的研究 国内教师行为的专题研究相对国外起步较晚,据笔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国 内的相关研究主要从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2 1 世纪后的研究相对集中。系统研究教 学行为的专著主要有:施良方、崔允济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 研究、傅道春编著的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等。前者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 中的行为方式及其功能,将教师的教学行为划分为三类: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 为和课堂管理行为,进而从5 个部分详细阐述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准备策略,主 要教学行为策略( 呈现行为策略、教学对话策略、指导行为策略) ,辅助教学行为策 略,课章教学评价策略和课堂管理行为策略。后者用生动的课常实录,向人们展现新 旧课堂中教师行为的现实,让人们对新旧课堂中教师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如课程 。刘要惦,教学计价皋奉问题i i ) f 究 m 兰州:”肃文化j i ;版社,1 9 9 7 年,1 5 5 1 5 9 馨陈汝l ,- ,新课程背景下的自| 效教学 d 重庆帅范人学2 0 0 5 年硕l :学位论文,5 - 6 序论 理念、教学理念等) 进行思考,提倡教师观念与新课程要求的一致,使教师在新课堂 的教师行为观摩中习得新的行为,实现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从思想到行为的完全转变。 2 0 世纪8 0 年代,有些学者借助系统论的观点对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有代表性的是李蔚,他将课堂教学分为目标、教学方法、教材、学生、教师、和课堂 管理五个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把课堂教学分为五个子系统,分别确立了各自的目标。 2 0 世纪9 0 年代开始,我国学者逐渐关注对教师的课掌教学行为的研究。戴国忠 ( 1 9 9 6 年) 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具体教学行为的步骤进行了说明。张怀梅( 1 9 9 7 年) 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影响教学效果作了较系统地阐述。秦扬、何沙( 1 9 9 9 年) 对如何调控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方法进行了阐述。陈玉琨( 1 9 9 9 年) 主张从课堂教 学目标、内容、环节、方法、效果等五个指标对教师的课举教学行为进行评价。 进入2 1 世纪后,我国学者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相对较集中。陈玲( 2 0 0 0 年) 对 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了调查与统计。魏红等( 2 0 0 2 年) 通过回归 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高校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并得出可以有效预测教师教学效 果的六项教学行为特征。齐晓东( 2 0 0 3 年) 以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 并对其具体特征作了调查分析。吴艳茹( 2 0 0 3 年) 以建构常模的方法,构建课堂秩序 为核心的课堂管理行为模型,勾勒出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基本轮廓,通过研究发现教 师制定课堂规则、监控行为和促进行为的水平都比较低。苏明强等( 2 0 0 4 年) 从教学 目标、管理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教学设计等维度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评 价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重新探讨。王冬桦( 2 0 0 5 年) 则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 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提高具有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多种功 能。敖国儒( 2 0 0 5 年) 则认为应关注课常教学文化的重建,将研究的重点向教师的教 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变,建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导向,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 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丌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 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综上所述,国外对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均有研究并且更加系统化;而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的结构、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等 问题上,并且与国外的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有着很大的重合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了提 高教师行为的效率。另外,国内涉及教学行为有效性内容的研究中,大多是从教育心 理学的角度探讨的。如对专家教师形成的认知心理进行分析,通过对教师专业成长阶 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段的划分研究教师效能感、教学监控能力对专家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圆专家 教师和新手教师的教学行为比较,具体表现为二者问题解决、注意选择性特点、教学 策略的选取、知识结构、专业特征、实践性知识等方面的比较,通过分析专家教师的 认知心理特征,这些比较对于促进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国内学者无论对有效教师特征的研究还是其教学行为所作的研究,总体来说都是 粗线条的。虽然都从师生提问、回答、言语表述技能、组织调控课堂技能以及课堂管 理等方面讨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但还是缺乏可操作性,更多的表现为理论的构想。 尽管近几年有关教学行为的研究逐渐增多,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基于新课 程标准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已经为人们所关注,但总体而言,理论体系的构建还不很 完善,特别是教师亲自参与对教学行为的研究还不多见,这说明我国的教学行为及其 有效性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将课堂教学行为研究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 情境中,对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十分有帮助的,本研究并没有对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的全部教学行为终其究竟,姑且算作笔者对有效性教学理论所作贡献的一 点欣慰。 直辛涛、中继亮、林崇德,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修订f j 心理发腱j 教育,1 9 9 5 ( 4 ) ,8 鼍中继亮、辛涛,论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j 北帅人学报( l 会科学版) ,1 9 9 5 ( 1 ) ,3 6 4 2 1 0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 一) 教学行为的定义: 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都是角色行为,人总是依据自身在特定场合中的角色来选 择行为的方式,人参与某种行为的过程也就是构筑自身从属于某一社会集团成员身份 的过程。以学校为职业活动场所的人很多,但是,只有以与学生课堂互动为其主要 生活内容的那些人才能被称其为教师,即教学活动使教师获得其教师身份,教师在课 堂教学中的行为才是教师的职业行为。在教师所有的行为之中,最能够体现教师角色 特征和职业特点,影响教师职业生存发展,并且最终决定教师之为教师,决定教师职 业活动质量、乃至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是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受其主观意识所支配的,教师的教学观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 为,而教师的教学观又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不同的教学理论影响 着教师的教学行为。理论界对教学行为的定义主要有: 所谓教学行为,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具体表现 为课堂内管理与监控、讲述与聆听、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等一系列 具体可感知的师生活动方式与操作系统。它具有“目的性、“序列性”、“个体性 等 特性。教学行为水准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上。圆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教 的行为,即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 的外显的可观察的教学活动方式。它主要包括直接指向教学内容的各种行为,以及为 保证上述行为得以顺利实施而对自己和他人进行组织管理的行为等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行为是在教师自我监控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学 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理解教师的要求,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一个教师教学效 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其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有效。因此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提 高课常教学质量的关键。固 教学行为是包括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目的性行为,是 4 宋铮,“生活世界”擎的“交往行为”一论哈贝马斯的人类学脱 j 广两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2 ( 1 ) , 4 7 2 徐芝兰,数学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的自效件研究 d 江两师范人学2 0 0 5 年硕i j 学位论文,2 6 郭成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