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 伟:美育视域下的高校文学教育 1 中 文 摘 要 大学阶段, 文学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审美人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 本文试对美育视域下的高校文学教育进行专题研究。具体拟从三个部分对该课题进 行论述。 第一部分探讨高校文学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审美人生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极 致体现。列举当代大学生人格存在的不良现状,并阐述原因:社会的急剧变革给大 学生人格塑造带来了不良影响;长期以来片面强调科学技术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塑造 产生负面影响;高校文学教育的缺失与偏差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 第二部分论述了文学教育的美育价值。文学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大学生的审美人格,并最终指向人的性灵世界,影响 大学生对终极意义的探求。 文学的最终目的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构建心灵的家园, 使人步入人生最高的审美境界。 第三部分论述实施高校文学教育的途径与策略。首先应转变文学教育理念,克 服泛政治化与工具论的影响;其次应发挥学生在文学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 对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和真实体验;第三是丰厚完善文学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课堂 内, “大学语文” 、 “大学文学”是文学教育实施的基础途径;第二课堂应注重经典 阅读,还要充分利用第三课堂平台挖掘文学教育的多样化形式,如文学讲座、文学 社团、朗诵、辩论等。 关键词:美育 文学教育 审美人生 审美趣味 审美能力 审美人格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abstract in the university stage,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 is vital to mold the students sound personality and influence their aesthetic life.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research the subject of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 to three parts to elaborate on the subject.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it analyzes that the aesthetic life is the great manifes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personality, presents the bad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explains the causes.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 societys rapid transformation has brought the negative effect on mold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secondly, the long-term undue emphasis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has produced adverse effect on molding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 finally, the absence or deviation of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has caused college students loss of humanity spirit. the second part expounds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value of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 literature education can foster college students aesthetic interest, improve their aesthetic ability, mold their aesthetic personality, and finally aim at their soul world to affect their search of the ultimate significance. the ultimate goal of literature is to enrich peoples inner world, construct people s spiritual homeland, and guide people to march into lifes supreme aesthetic realm.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ways and strategies to implement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the first step is to change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 idea and overcome the impact of the pan-politicization and organon. the next step is to make students play the main role in literature education an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personaliz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literary work and their real experience.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one is to enrich the content and the form of literature education . in the classroom, “the 吴 伟:美育视域下的高校文学教育 3 university chinese” instruction and “the university literature” instruction are the fundamental way to implement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 and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importa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lassic works reading. in addtion, the third classroom platform can be made full use of to explore the diverse forms of literature education, such as the literature lecture, the literature society, recitation and debate. key 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literature education; aesthetic life; aesthetic interest; aesthetic ability;aesthetic personality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4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 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扬州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 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 众提供信息服务。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引 言 大学应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专家。片面的教育会使人的心灵丧失 和谐与平衡,从而导致学生人格的不健全。因此,必须重视审美教育,而高校审美 教育不能没有文学教育。但高校文学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下的大学教育存在 着较严重的文学教育的缺失与偏差,即使在讲授文学的课堂,有的文学教学实际上 变成了冷静客观的讲解,变成了一种知识教育,学生无法享受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 态, 体会不到人类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舒张。 文学作品丧失了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 加之前途和求职的压力,学生更多地专注于专业学习,人格的健康发展受到很大影 响。因此,文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高校文学教育 的美育价值有哪些,这些问题正愈来愈受到学界的关注。 李国春的文学审美超越论第一章“文学的审美性”指出, “审美是文学最 基本、最常规的特性” 。并阐述了文学为什么具有审美功能以及文学审美的多元性 和系统性。该书第九章“文学超越的美育归宿” ,详细论述了文艺的美育渊源和西 方文艺所具有的美育传统,指出: “文学艺术的美育价值也在于她是能感动人、打 动人,通过影响人的情感来塑造人的灵魂。 ” “文学艺术的感性特点是与美育相同 的。 ” “文学艺术的情感性特点使它在美育过程中具有感发情志的功能,所起到的作 用不是其他事物所能取代的。” 该书论述“文艺审美的自由解放性”时指出:“通 过文学艺术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别的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 “整个美育的过程就是通 过美的感性形象,特别是文学形象体系的展示,引导人们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 使审美主体的心灵充实、健全、完善。” 王旭晓所著美学原理一书第五编“审 美教育”指出,包含文学教育的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体验性、愉悦性与陶冶性四 个方面;审美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丰富人的本质 与完善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朱立元主编 李国春: 文学审美超越论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37-239 页。 李国春: 文学审美超越论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39-240 页。 王旭晓: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吴 伟:美育视域下的高校文学教育 5 的美学一书在论及各种艺术的审美特征时指出:“如果说文学语言的感性色彩 比起其他艺术媒介有所欠缺的话,那么它描述事物和表达思想上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却是无与伦比的。 ” 文学教育在文学理论专著中,通常作为文学的社会功能而论及。杨铸的文学 概论在谈及文学的价值时,指出文学的基本(也是核心)价值是审美价值,附加 价值有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娱乐价值 。他认为文学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娱 乐价值都是附加于审美价值之上, 发挥着辅助性的作用。 刘安海、 孙文宪主编的 文 学理论在论及文学的教育功能时指出,文学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广泛的、综 合性的 。文学作品可以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净化人们的 灵魂,陶冶人们的性情,增强人们克服人生苦难的信心和力量,激励和鼓舞人们为 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学对人的教育是一个细雨润物、让读者 耳濡目染的过程,它的效果比一般的理论教育更强烈,也更持久。如果不顾文学教 育功能的这一特点,急功近利,直接向读者进行说教和宣传,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杨春时等著的文学概论在论及文学的社会作用时指出,文学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和教化功能 。文学的审美教育是不可取代的,不能简单地用德育或智育等其他教 育手段代替。而且,文学的审美教育是长期的熏陶,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更 需坚持。 在美育专著中,文学是作为美育艺术类型中的语言艺术而出现的。蒋国忠编著 的大学美育 ,第十四章“艺术类型与审美”中指出: “所谓语言艺术,就是通常 所说的文学;它是以语言(或文字)符号作为传达手段,塑造想像性艺术形象的艺 术类型语言艺术要求艺术家审美地把握与再现现实生活,创造出非现实的审美 观照对象,赋予欣赏者以审美的精神性享受。 ” “较之其他艺术类型,语言艺术较少 受到物质媒介的局限与束缚,因而有可能成为最为自由、最为灵便的艺术,黑格尔 称之为普遍的艺术 。 ” “语言艺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无可比拟的广阔性。 ” 姚 朱立元: 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26 页。 杨 铸: 文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62-70 页。 刘安海、孙文宪: 文学理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82-283 页。 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 文学概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87-92 页。 蒋国忠: 大学美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04 -306 页。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军的大学美育新论第一章“关于大学美育”指出: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 时代要求实施美育,有助于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的情感净 化有助于大学生的智力开发。 ” 在邹豪生的美与美育第一章第四节“美育 的途径和方法”之“学校是美育重要阵地”中指出: “课程美育是学校实施审美教 育的主战场,既可以通过专门化的美育课程实施美育,也可以通过其他课程渗透美 育。专门化美育主要由文学艺术教育、美学理论教育、学科美育教育等三个方面的 课程来完成。其他课程渗透着美育,主要指文科课程中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 外语等课程” 近些年关注高校文学教育的论著也有一些。其中钱林晓的对大学非文学专业 的文学教育的若干问题研究关注高校非文学专业的文学教育,提出在大学阶段, 文学教育课程应保持与大学语文类课程的相对独立性。论文还分析了国内大学非文 学专业的文学教育现状及原因;对非文学专业进行文学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从两个 方面进行阐述:一是通过文学教育带动人文教育和人文学科教育,培养和塑造学生 的人文精神;二是从狭义的素质教育出发,通过文学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力。这篇文章是较早研究国内大学非文学专业 的文学教育问题的,体现一定的新意。但对高校文学教育的若干问题的分类并不是 很清晰。 喻玲的视觉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教育探析研究视觉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教育变 革和措施。该文力图在调查掌握文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视觉文化给文学教育带 来的种种影响,以及文学教育面临的种种困境,从而有针对性地为视觉文化语境中 的文学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施建议,企图寻求更好的文学教育方式。但作者认为 影像媒介比文本媒介更适合当下的文学教育。观点却失之偏颇,读图决不能替代对 原典文本的阅读。 综上所述,美育视域下的高校文学教育研究还很不深入,高校文学教育的实践 亟待加强。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系统论述这一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 姚军: 大学美育新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1-13 页。 邹豪生: 美与美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 43 页。 吴 伟:美育视域下的高校文学教育 7 题。全文分三章: 第一章阐述高校文学教育的现实意义。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审美人生是大 学生健康人格的极致体现。指出“审美人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健康人 格的极致体现,审美人生必定涵盖了健康的审美情趣,达观的审美姿态和进取的人 生立场。第二部分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造成当代大学生人格不良倾向的原 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的急剧变革给大学生人格塑造带来了不良影响;长期以来 片面强调科学技术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产生负面影响;高校文学教育的缺失与偏 差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 第二章主要论述文学教育的美育价值。文学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大学生的审美人格,并最终指向人的性灵世界,影响 大学生对人生真谛和终极意义的追求。文学的最终目的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构建 心灵的家园,使人步入人生最高的审美境界。 第三章论述高校文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与策略。首先要转变文学教育理念,应克 服泛政治化与工具论的影响。其次,要发挥学生在文学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也就是 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和真实体验。第三是要丰厚完善文学教育的内容与 形式。课堂内, “大学语文” 、 “大学文学”是文学教育实施的基础途径;第二课堂 注重经典阅读,还要充分利用第三课堂平台挖掘文学教育的多样化形式,如文学讲 座、文学社团、朗诵、辩论等。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第一章 高校文学教育的现实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大学应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专家。他说: “青年人 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 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 在高校里,学 生不光只是学好专业知识,更应注重人的整体精神素质,人的全面、自由和充分的 发展,通过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和谐发展,使生理、体能与心理、精神两方 面相协调。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指出注重培育学生“健全之人格” ,他还提到“欲养 成公民的道德” , “不可不注重美育” ,它可以“陶养吾人情感,使有高尚纯洁之习 惯”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摆脱世界各种因果利害关系的影响,而达到净化心 灵的境界,成为“完全人格”或“健全人格”教育 。丰子恺先生认为, “艺术给人 一种美的精神,这种精神支配人的全部生活”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从高校素质教育的要义来看,培养大学生审美的人 生态度以养成健康审美的人格则是美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审美人生: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极致体现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一个有着最 高人生境界即审美境界的人,必然拥有审美人生。叶朗认为“审美的人生就是诗意 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 。笔者以为“审美人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极致体现,审美人生必定涵盖了健康的审美情趣,达观的审美 姿态和进取的审美立场。 首先,有着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够审视美好的人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审美态度 的起点,也是通向人生审美理想的金桥。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人们直视绚丽多 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第一卷,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55 页。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卷,中华书局 1988 年版,第 406 页。 蔡元培: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65 页。 丰子恺: 艺术必能建国 , 宇宙风1939 年第 2 期。 叶朗: 美学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444 页。 吴 伟:美育视域下的高校文学教育 9 彩的人生,把审美直觉上升到审美联想,产生审美共鸣。有着健康审美情趣的大学 生往往都具备科学的审美人生态度,科学的审美态度是以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客观 真理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他们能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以 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人生、对待人生,以科学的审美态度去塑造人生。愿意在大学生 活中认真学习,充实自己,增长知识,性格开朗乐观。 其次,有着达观的审美姿态以对待丰富的人生。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必然 是现实的,同时又是与理想的统一。现实的生活,充满了爱、希望、事业和艺术等, 同时也处处是荆棘、坎坷、丑陋、挫折乃至悲剧,多姿多彩又五味俱全。有着健康 人格的大学生应具备达观的审美姿态,一方面,以无功利的审美态度,冷静地审视 世界。老子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 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老子提倡成功而 不自居,这是一种“不为物喜,不为己悲”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境界。非现实的功利,是一种崇高。另一方面,也要会把这种无功利的崇高升华 为对审美理想和对美好事业的追求,坚信从事的事业必胜,使自己勇于迎接和克服 困难,对待人生具有耐心、毅力和坚强的意志,不断将美的反面转化为美,在积极 的审美状态中得到满足。尼采认为,艺术(悲剧)在审美的人生中有重大作用,艺 术(悲剧)能够使“个人注定应当变成某种超越个人的东西能遇到某种神圣的 东西,足以补偿他的全部奋斗和全部苦难而绰绰有余” 。所以,大学生应该把未 来与现在紧紧联系在一起,勇敢地去正视、迎接未来。 第三,有着进取的审美立场以创造现实的人生。进取的审美立场是审美态度的 重要方面,进取的审美立场的核心,是社会实践即审美创造。马克思说过: “社会 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有着进取审美立场的学生能深刻认识到,创造性是审美 人生的主旨。人类在创造中闪烁着智慧、勇敢、灵巧等光彩。创造需要勇气和坚毅 的劳动。特别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开拓、改造社会新局面的 事业,历史地选择了新世纪的大学生。大学生应充满对生活和事业的勇气和信心, 施东昌: 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述评 ,中华书局 1979 年版,第 49 页。 周国平: 尼采美学文集 ,三联书店 1986 年版,第 27 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78 页。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逐步确立审美的人生态度,并在贡献中不断完善和塑造自己的美好人生。能积极地 投入生活,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手段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品格、知识、才能在 自己面对的实践活动中找到用武之地,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建造我们壮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大厦,实现审美的人生价值。 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审美健康的人格就应注意指引大学生努力追求审美人生, 即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拥有达观的审美姿态和进取的审美立场。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分析 我们的目标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具备健康审美的人格,但当下高校大学生的人格 现状又如何呢?造成当代大学生人格不良倾向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1、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 1、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主要出生于 80 年代中后期至 90 年代初, 统称为 “80、 90 后” 。 他们的人格现状并非一派喜人景象,虽然其主体人格倾向是积极向上的,但仍然存 在着一些不良倾向,错误的人格价值取向和不健全的人格心理。 首先,校园文化中存在的某些不良倾向。高校是社会文化信息的密集区,学术 讨论的民主气氛浓厚,学生和社会的接触面和接触机会不断增加,校园文化呈现出 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这就容易形成潮流化而不断改换着大学生们的注意力,如 曾一度出现过的 “游戏热” , “泡吧热” , “经商热” 、 “哈韩热”等等。校园文化还 反映出大学生既具有参与意识,超前意识和独立性,推崇自我奋斗,追求个性发挥, 同时又具有内心的冲突性和矛盾性,存在着依赖性和不稳定性,失落感和危机感的 强烈的逆反心理,处于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态。 其次,当代大学生人格价值的失误。当今社会要求人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然而,本应肩负历史责任的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明 显淡化,主要表现在重个人轻社会,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重功利轻道义,重物 质需要的满足,轻精神世界的升华,重索取轻奉献。对社会的责任以及社会对自我 的期望缺乏明确的认识,因此自我期望值过低或过高,盲目自负或自卑,一遇坎坷 便容易一撅不振。缺乏主人翁精神,无论对事业的选择和知识的掌握,还是与人的 交往,都带有价值观念的功利化,价值观取向实用化和价值目标的短期化。 吴 伟:美育视域下的高校文学教育 11 第三,大学生人格心理不健全的表现。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一般特征既不 同于儿童和少年,也不同于成人。他们的生理发育己基本达到成熟水平,心理发育 也十分迅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有较大发展,尤其是独立性、 逻辑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自我意识较强。己具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 的能力,自信心、好胜心、自尊心更强,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做事,用自己的观点评 价身边发生的事情。人生观、世界观已基本形成。虽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趋于成 熟,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据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 康状况进行的调查和分析表明:大约 28.29%的学生存在各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而 且有上升的趋势,这方面的数据很多,虽然数据不一,但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 题日益严重。这既有客观原因,如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也有主观原因:大学 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如思路狭窄,好钻牛角尖,办事过于执拗,非理性观 念难以排解。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或骄傲顽固刚愎自用,强调独立性,难与人 沟通;或过分内向,自卑嫉妒,自怨自艾。对外部世界冷漠退避,缺乏坚定正确的 理想和信念。因此积极健康的内动力不足,消极情绪强烈而持久,有时意志薄弱, 怕苦怕累,怨天尤人,得过且过,依赖性强。有些同学时常被孤单、恐惧、悲观、 空虚、沮丧等不良情绪困扰,最终引发神经衰弱,恐惧症,神经错乱等心理和精神 疾病,甚至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 2、当代大学生人格不良倾向的原因分析 2、当代大学生人格不良倾向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代部分大学生人格不良倾向的原因有来自于社会的急剧变革和转型,也 有来自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科学技术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而高校文学教 育的缺失和偏差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更不容忽视。 首先是社会的急剧变革给大学生人格塑造带来了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设和完善是当前我国最大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现实。它必然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产生积极或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孕育并培养人们的自主、自立、自律, 能力、竞争、理性,民主、平等、主体和责任等意识,使其人格向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积极要求方面转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由于是以“人依赖物”为本 质的, 使人容易依赖外化的物质而变为物的奴隶、 金钱的附属物。 通过不断获取 “物”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来片面发展自己,忽视和压抑积极的人的价值追求、独立的创造精神、高尚的品德 情操等主体人格素质的培育和全面发展。 其次,片面强调科学技术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受传统教 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处于一个较为片面的强调科学技术教育的误区,一定程度上出 现了削弱甚至取消人文教育的倾向,给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后 果。 第三,高校文学教育的缺失与偏差。 “缺失”源于生物学术语,指一个正常染 色体断裂后丢失了一个片段,这片段上的基因也随之失去,造成个体生活力下降以 致死,或引起不寻常的性状。而文学教育的缺失是在以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中, 丢失了文学最主要或最为本质的东西,导致文学教育的生命力逐渐衰竭。高尔基说 “文学是人学”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 。 “文学和 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 ” “文学的精神向度是文学价值的 根本体现,它超越世俗规约,充分突出了审美的精神色彩,使文学真正成为人类不 可缺少的一个精神栖居之地。 ” 文学如果说有所谓的永恒的价值,当正在于对永久 性的精神的重建。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是让精神得以栖息, 灵魂得以遨游的 “诗 的世界” ,这便是作为结果的文学,也是文学的特征和本质,也正是文学的神奇魅 力之所在。文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再现心灵家园的过程,进而在学生心灵中建构出自 己的心灵家园。文学教育本质的缺失,就是文学教育之“精神” 、之“心”的缺失, 即文学性的缺失,文学的不在场。 文学教育本质的缺失,就是文学教育之“精神” 、之“心”的缺失, 即文学性的缺失,文学的不在场。现实中的大学文学课堂上,文学千呼万唤不曾出 场。冷静客观的讲解使文学变得索然无味,单调枯燥的抽象思维和情感体验缺少美 的震撼,缺少情感的激荡,缺少想象和顿悟。学生无法享受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 体会不到人类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舒张。文学作品丧失了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学 生一旦对文学课堂失去了兴趣,加之前途和求职的压力,学生更专注于功利性的学 习,人格的健康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心灵发展将越来越不平衡。 文学教育的偏差是,文学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实施途径不 童庆柄: 文学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45 页。 许寿裳: 亡友鲁迅印象记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9 页。 董学文、张永刚: 文学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59-260 页。 吴 伟:美育视域下的高校文学教育 13 正确,导致的结果将会是离文学教育的宗旨越来越远。造成文学教育偏差的原因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文学教育教材的偏差。目前高校里受众面较大的文学 教育课程就是“大学语文”了。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转为强调高校大学语文课程 除了语文训练以外的功能。在一种比较权威的大学语文教材 2006 年版中,编 者在编写说明中指出: “学好大学语文这类基础课程,可以产生下列一些重要 作用: “一、增强人文精神的培育。二、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三、有助 于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利于创新。四、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彩描写提供了 美感、愉悦和享受,既能陶冶性情,也能提高鉴赏力与写作水平。” 并且在 教材体例、选文方面注重体现这些“巨大”的作用。但该教材中由国家教委高教司 所作的出版前言指出: “ (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 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并提出: “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在入学之 后进行大学语文水平测试,在毕业时进行大学语文合格测试,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 素质教育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 清楚地表明语文训练仍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核 心。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媒体,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教材中的问题会 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在定位上 出现了偏差,或者说找不准自身的定位,既不能脱离语言训练的基本核心,又要试 图承担起额外的“巨大”作用,这种指导思想是制约大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根本原因。 造成文学教育的偏差的第二个原因是教师教学上的偏差。 “知识化”是近年来 大学文学教育存在的最大、最根本的问题。它主要表现为:文学教育者把文学仅仅 当成一种知识进行传授,忽略了文学的艺术属性,忽略文学作为艺术的最本质的特 征形象,以及与之相生相伴的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感性存在,而完全演变成 与其它人文社科没有区别的理性和逻辑的形态。这种状况的产生,一方面与商业社 会和后现代文化的语境有关,信息化、生产化、实用化是直接诱因;另一方面也与 文学这种老学科未能及时转型和更新有关,比如当铺天盖地的文化热到来之时,文 学研究没来得及找到新的立足点便匆匆汇入文化研究的大潮,以致淹没自己的个性 徐中玉、齐森华: 大学语文编写说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 页。 徐中玉、齐森华: 大学语文出版前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和空间,而这势必也殃及到文学教育的领地。作为艺术的文学被教师知识化以后, 只能按照一般知识的传授方式进行“教育” ,也就是我们所习惯的概念、判断、推 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老掉牙的模式与套路。从大条“一二三” 到小条“123” ,虽然讲授者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可接受者接受的都是“理论” 、 “信 息”形态的东西,而且是僵死的、固化的东西,这不仅使讲授的客体文学艺术 失去原有的鲜活和灵动,也导致接受者主体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失去原有的鲜活 和灵动。对此,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感触颇深: “有些学生刚上大学时还挺有灵 气,有悟性,可是训练了几年下来,似乎占有了一些理论,但文学的想象力和悟性 反而减少了,离文学也远了。 ” 而上海师范大学的薛毅教授,则一针见血地指出: “文学教育在文学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强大的阐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 单一,它把我们与文学的联系隔开了,它取代了文学,在我们这个精神世界已经极 度匮乏的社会里发挥着使其更为匮乏的作用。 ” 第三个原因就是学生学习上的偏差。如果说“知识化”主要是就教师的教学现 状而言的,那么“功利化”则主要是就学生的学习现状而言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可 谓相辅相成。当教师把文学教育知识化以后,学生也消极地做出回应,那就是把文 学仅仅当成一种知识来接受,把文学教育完全等同于任何其它一门理论课程,习惯 于课堂上记笔记,考试前背笔记,考试后遗忘,而文学教育最重要、最不能忽视的 大量的课外文学阅读,近年来已经基本上被在校的大学生“驱逐出境” 。这种现象 普遍存在,并且四处蔓延,无法遏制,就连国内文学学科和文学教育最负盛名的两 个学府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也都不能幸免,他们的中文系主任发出的慨叹几 乎一模一样。温儒敏说: “许多学生毕业了,也没有读过多少书,顶多是读过一些 节选、梗概的书和一些时兴的理论。 ” 陈思和说: “许多考生对几本流行的文学史 著作准备得相当充分,对一些流行的学术话题和读物也相当熟悉,但是当你抽样地 选一些文学作品作为问题的话,立刻就会发现破绽,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不仅 大学的文学教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人文教育温如敏教授答纽约大学学生访谈 , 北京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1 期。 薛毅: 文学教育的悲哀 , 北京文学 ,1997 年第 11 期。 大学的文学教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人文教育温如敏教授答纽约大学学生访谈 , 北京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1 期。 吴 伟:美育视域下的高校文学教育 15 相当少,而且几乎不具备解读作品的能力。 ” 可以说,放弃文学阅读是文学教育最大的悲哀、最大的不幸、最大的失败。这 种状况在新中国、乃至民国时期的大学文学教育史上都极为罕见,即便是极其特殊 的“文革”年代,也有许多“革命小将”读文学、爱文学,把文学当成动乱环境里 难得的一块精神净土、一处心灵港湾。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天的大学生放弃文学阅 读,意味着他们对于精神理想、对于心灵追求、对于人文情怀的疏远,反之,则是 对于世俗、对于急功近利、对于爱因斯坦所嘲讽的“机器”的靠近。而尤为可怕的 是在这种群体行为和“集体无意识”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破碎和一 代人的文化信仰危机。大学历来被称作是“思想库” 、 “精神场” 、文化和文学的栖 息之处,大学校园历来被看作是远离尘世污染、有如世外桃源的清净圣洁之地。可 以说,与现实社会和物质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洁身自好的 品格,并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对现实社会和物质世界的沉沦表示轻蔑和批判, 正是现代大学存在的一个必要理由。也是大学精神的最好体现。 陈思和: 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2003 年第 1 期。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第二章 高校文学教育的美育价值 德国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 的堆积。 ” “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 分。 ” 事实上,今天的教育面临着一个任务,即如何在理智训练与感情抒发之间求 得和谐平衡。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在理智训练与感情抒发之间求得和谐平 衡,以使学生尽可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呢?赫胥黎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必须使学 生不仅受到最好的科学教育,而且也受到最好的艺术教育。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自 己的生活道路上,挑选所需要的一切智慧的果实。 而文学教育又是艺术教育中对 青年影响最大、最全面的一种。文学艺术对人格的养成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是 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人文素质的培养和 人文精神的弘扬是高校教育健康发展的内涵与动力,因此,文学教育在高校中是不 可或缺的。 一、文学教育的内涵 关于文学教育的内涵,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 有的认为文学教育就是语文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或者说语文审美教育的主体 就是文学教育 ;有的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甚至认为“文学教育”是个错 误的概念 ;还有人以对文学教育内容和任务的分析代替对文学教育概念内涵的界 定 ;也有人认为文学教育就是语文审美能力的教育,特别是文学审美能力(尤其 是文学鉴赏能力)的教育;有些论者甚至以 1986 年至今的几个大纲中的“培养学 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为论据,认定文学教育就是文学审美能力的教育。 应该说,以上人们对于“文学教育”的观念显得比较陈旧和片面。2002 年,王 保升发表在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上的试析文学教育的基本内涵中提及: 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 ,邹进译,三联书店 1991 年版,第 3、30 页。 转引自赵祥麟: 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42 页。 罗执廷、刘芙蓉: 中小学语文应加强文学教育 , 语文教学之友1999 年第 8 期。 语文还应该是语文 , 中学语文教学2001 年第 2 期。 薛川东: 试论文学教育的含义与内容 , 课程教材教法1999 年第 2 期。 吴 伟:美育视域下的高校文学教育 17 “文学教育是指语文教学中以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为基点,以文学接受为形式,以 高效、顺畅的状态系统为标志,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以学生的能 力发展和人格建构的整合为目标和归宿的一种教育思想的行为。 ” 这个定义,用系 统论的方法,把文学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效果相统一的教育过 程来界定,突出了文学教育的基本性质,避免了上述几种说法的片面模糊的缺陷, 较好地回答了文学教育的科学内涵。但是,这种说法主要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学 教育而言,没有顾及到大学的文学教育。笔者更为赞同古风教授在关于当前我国 文学教育的两个问题里表述的观点: “所谓文学教育,就是关于文学和利用文学 的教育。其中,关于文学的教育,是对于文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利用文学的教育, 则是利用文学作品对于读者的教育。前者主要凭借学校为平台进行,包括文学专业 教育和非文学专业教育(即中小学语文和大学语文教育)两个方面;后者主要在文 学接受活动中进行,利用文学作品对读者进行政治、道德、文化、生活以及情感、 人格和理想的教育。前者是硬教育 ,以教为教,具有强迫性,以文学知识和技 能的掌握为目的;后者是软教育 ,以不教为教,具有自由性,以提高人的素质 和塑造人的灵魂为目的。因此,文学教育也可以说是硬教育与软教育的统 一。文学教育可以贯穿于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者说文学教育就是终身教育。 ” 文学教育就是这样一种以文学为媒介培养人的活动。文学教育是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有规范地通过文学欣赏、品评和创作来陶冶受众对象情操、提升境界、 净化心灵、塑造人性的一种教育活动。文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 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审美人格,最终使得学生成为有理想、有精神、寻求人生 终极境界的人。 二、文学教育与审美趣味的培养 审美趣味是个体身上体现出来的,带有个人色彩。刘勰说过: “慷慨者逆声而 击节,蕴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 这是审美趣 味的个体特征。但这种个体身上体现出来的审美趣味,又必然会显示出这个个体所 王保升: 试析文学教育的基本内涵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 年第 1 期。 古风: 关于当前我国文学教育的两个问题 , 延安大学学报2008 年第 4 期。 文心雕龙知音 。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属的群体、社会集团、阶层、阶级以及时代和民族的共同的特点,这是审美趣味的 超个体性。另外,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是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受到个体 的家庭出身、阶级地位、文化教养、社会职业、生活方式、个人人生经历等多方面 的影响。由于审美趣味是一个人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带有稳定性 和保守型。当然,一个人的趣味并不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如果生活环境变了,时间 一长,一个人的趣味也可能发生变化。 美育的过程就是通过美的感性形象、特别是文学形象体系的展示,引导人们感 受美、欣赏美、理解美,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主体心灵得到充实、健全和 完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之良先生在某理工大学为学生演讲时说: “有同学老问 我,读红楼梦有什么用?我答不出来,但我可以告诉你,不读唐诗宋词的人, 文学素养特别差的人,他就脱不了俗。 ” 周先生的言下之意是通过文学经典的阅读 和教育,可以将人的趣味从低级引向高级,从生理的层面引向精神的层面。好的文 学作品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产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度上海市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赣南师范大学《计量地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装饰绘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专题》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全书科学教案
- 无锡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数学试卷二(有答案)
- 福建师范大学《化工原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FZ/T 73020-2019针织休闲服装
- 交工技术文件编制规定
- 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培训课件
- 进化生物学-人类的起源课件
-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 21古诗三首 凉州词 (共16张PPT) 人教部编版
- 2022秋国开公共关系学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
- 物流概论练习题及答案
- 空白教案模板(表格形式-已排版)
- 小学数学北师大三年级上册三加与减里程表专项练习教案
-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实验报告单
- 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5课 我的名字牌丨赣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