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莫扎特《c小调钢琴协奏曲(KV491)》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莫扎特《c小调钢琴协奏曲(KV491)》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莫扎特《c小调钢琴协奏曲(KV491)》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莫扎特《c小调钢琴协奏曲(KV491)》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莫扎特《c小调钢琴协奏曲(KV491)》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l :c 小调钢琴协奏曲( k v 4 9 1 ) ,是莫扎特在维也纳进入创作高产时期的一 部极具个性的恢弘之作。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体裁的作品多为大调,而这首c 小 调钢琴协奏曲( k v 4 9 1 ) ,却呈现出另一种不为人熟悉的风格。 本文共分三章,以认识论的方法,从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两方面,对这首协 奏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诠释进行了深入分析。力图以理性分析为指导,使演奏尽 量的贴近这首协奏曲的精神主旨,从而使音乐表现更具内涵。同时,也为其他演 奏这首协奏曲的演奏者,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丰富人们对莫扎特小调作品的理 解。 第一章从莫扎特个性的成熟,促成其创作风格的转变谈起,结合:c 小调钢 琴协奏曲( k v 4 9 1 ) 的创作背景,得出这首协奏曲形成独特风格特点的成因。 第二章从分析音乐本体入手,提炼出这首协奏曲在曲式结构、主题旋律、和 声及调式调性、配器的创作特点。 第三章提出并解释了乐谱版本和演奏中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对乐谱、华彩版 本和演奏家的音响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第一、二章进行的理性分析,以演奏者 的角度,阐述对这首协奏曲的个人理解与诠释。 关键词:莫扎特;c 小调钢琴协奏曲;创作特点;演奏分析 a b s t r a c t t h ef a m o u sp i a n oc o n c e r t 0i ncm i n o r ( k v 4 91 ) i so n eo fw o l f g a n ga m a d e u s m o z a r t sm o s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 s h ec o m p o s e dt h i sc o n c e r t ow h e nh er e a c h e dh i s m o s tp r o d u c t i v ep e r i o di nv i e n n a m o s to fm o z a r t sc o n c e r t o sa r ei nm a j o r , c o n c e r t o i ncm i n o r ( k v 4 91 ) s h o w su sa nu n f a m i l i a rs t y l ew i t hs t r o n gc h a r a c t e r sp a p e r , w h i c h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p a r t s ,t r i e st oa n a l y z et h ew r i t i n ga n d p e r f o r m a n c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b a s e do nt h ee p i s t e m o l o g i c a lm e t h o dw i t hr a t i o n a la n d p e r c e p t u a lk n o w l e d g e t h ep u r p o s ei st oe x p l o r et h ek e y n o t es p i r i to ft h i sc o n c e r t o , a n dt oh e l pt h ep e r f o r m e r sc a r r yo u tt h ei n t e n t i o no fn l i sw o r k m e a n w h i l e , t h i sp a p e r a t t e m p t st op r o v i d es o m er e l a t i v er e s o u r c e sf o rp e r f o r m e r sa n dt oe n r i c hp e o p l e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m o z a r t sc o n c e r t o si nm i n o r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e x p l o r e st h er e a s o no ft l l i sc o n c e n o ss p e d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b y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m o z a r t sm a t u r ep e r s o n a l i t yw h i c hi n f l u e n c e dh i sc o m p o s i n gs t y l ea n d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i sc o n c e r t o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t h ec o m p o s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s t r u c t u r e , h a r m o n y , m o d e ,k e ya n do r c h e s t r a t i o no ft h i sc o n c e n o 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g i v e sa n s w e r st os o m eq u e s t i o n sa b o u td i f f e r e n te d i t i o n ss u c ha s s c o r e sa n dc a d e n z a s f i n a l l y ,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ac o n c l u s i o no nh o wt op e r f o r mt h i s c o n c e n of r o mt h ep e r f o r m e r sp e r s p e c t i v e k e yw o r d s :m o z a 心p i a n oc o n c e r t oi n em i n o r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a n a l y s i so f p e r f o r m a n c e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 中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 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 文或成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论文作者签名:姜晨日期:2 0 0 8 年6 月1 0 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 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 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 位仍然为青岛大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于本声明。 f 不保涮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一) 论文作者签名:姜晨 导师签名:周行 f 司乡 同期:2 0 0 8 年6 月1 0 日 日期:2 0 0 8 年6 月1 0 日 ( 本声明的版权归青岛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引言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古典乐派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 w o l f g a n ga m a d e u sm o z a r t ,1 7 5 6 年1 月2 7 日1 7 9 1 年1 2 月5 日) ,是近代协奏曲结构原则的确立者。协奏曲是其除歌剧 外,在音乐创作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体裁之一,而钢琴协奏曲又在其中占有突出的 地位。 莫扎特创作了2 7 首钢琴协奏曲,但用小调创作的仅有两首。本文将探究的 这首l :c 小调钢琴协奏曲( “4 9 1 ) ,是莫扎特1 7 8 6 年在维也纳创作的,属于 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被乐评家称为是其钢琴协奏曲体裁的巅峰之作。在风 格、气势和内涵等方面,都较之前的作品有了明显的变化,是钢琴协奏曲中尤其 伟大、深刻的一首。这首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是什么促 成了莫扎特创作风格的转变? 傅聪先生曾提到,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每一首都 具有各自的特点,像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每一部都有不同的核心内容。那么这首 c 小调的核心内容与精神要义又是什么? 为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本文欲以1 8 世纪维也纳的社会发展状况为背景, 以现今对莫扎特研究的最新资料为依据,通过对这首作品本体的研究,综合不同 版本的乐谱,及音响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力图以人文的、客观的角度了解这位 伟大的音乐家;通过分析这首钢琴协奏曲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思想内涵,为把握其 演奏风格,进行恰当的音乐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另外,莫扎特在其手稿中没有为这首协奏曲写下华彩乐段。由于创作过程匆 忙,在钢琴部分的某些段落,他也只留下了概略的构思。于是,选用哪一版本的 曲谱更权威,华彩乐段更贴近这首协奏曲的风格,如何进行恰当的装饰奏,成为 演奏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将尽可能的收集现已出版的不同版本的华彩乐段, 以及曲谱版本,c d 、d v d 影音资料,综合莫扎特的创作特点,在文中进行归纳、 总结,以便供演奏者参考。 这首c 小调钢琴协奏曲( k v 4 9 1 ) 英雄性的气势,戏剧化的对比发展手 法,激越的情感暴发,体现了莫扎特创作成熟时期小调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笔 者将对所搜集的资料分析、梳理后,结合理性分析与感性认识,按理论指导实践 的顺序成文。从而深化对这首作品的理解,为演奏者把握其演奏特点提供一定的 理论依据,也为研究莫扎特成熟时期的创作风格,做资料上的丰富和补充。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莫扎特在音乐史上的杰出贡献及特殊地位,使得全世界的学者们从未停 止对他的研究。研究领域在不断的扩展,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和丰富。 就钢琴协奏曲体裁而言,研究性质的专著主要有:( 英) 菲利普拉德 克利夫( p h i l i pr a d c l i f f e ) 著,老耀编译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英) 阿舒尔胡金斯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指南( a r t h u rh u t c h i n g s ,彳c o m p a n i o n t om o z a r t ,sp i a n oc o n c e r t o s ) 。这两部专著,分析了每一首钢琴协奏曲的 音乐进程及特点;( 英) 吉尔德莱斯顿的莫扎特及他的协奏曲( g i r d l e s t o n e , m o z a r ta n dh i sp i a n oc o n c e r t o s ,) ,介绍了莫扎特的个性对其协奏曲创作 风格的影响;( 英) 西蒙皮凯夫的启蒙运动时期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戏 剧性对话( si m o np k e e f e , m o z a r t ,sp i a n oc o n c e r t o sd r a 舾t i sd i a l o g u e i nt h ea g e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 ,他认为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创作显示出的 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对传统模式的抛弃,突出了钢琴与协奏乐队之间平等的 对话原则,充满戏剧性的表现手法则显示出了启蒙运动时代基本美学理念与审美 追求。 硕士论文类主要有: 研究及在教学中的运 用(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张聪) ,此文对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 年代、音乐结构、钢琴演奏技巧等方面均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其中 所具有的音乐特点以及它在欧洲音乐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意义;试析莫 扎特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一莫扎特 ( k 4 8 8 ) 解析( 西南师范 大学音乐学院范颐) ,此文首先通过对莫扎特生平以及钢琴协奏曲的总体介绍, 到具体的分析 a 大调第2 3 钢琴协奏曲( k 4 8 8 ) 的曲式结构、和声发展、旋律 调性及风格特征等基本的音乐要素,导出了演奏莫扎特钢琴音乐应注意到的处理 方法和基本要点,解析了莫扎特钢琴的音乐风格;从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看 他的创作风格( 卞莹珥南京师范大学) ,概括分析了2 7 首钢琴协奏曲,每一首 的特点;莫扎特降e 大调第十双钢琴协奏曲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连莹) , 此文以创作背景、本体分析、美学特征、演奏技巧及历史价值为主线的分析,对 降e 大调第十双钢琴协奏曲进行细致的研究。 期刊类主要有:黄登辉: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歌剧性、交响性、钢琴性, 1 9 9 5 年发表于音乐艺术。文章详细阐述了莫扎特协奏曲的歌剧性、交响性、 及钢琴性的创作特点及成因。黄登辉:莫扎特a 大调钢琴协奏曲( k 4 8 8 ) 及 其演奏,1 9 9 6 年发表于钢琴艺术。文中简述了此协奏曲的特点,具体分析 了其曲式结构,并标注了演奏提示。莫加琅:论莫扎特的钢琴音乐风格兼析 k 4 6 7 钢琴协奏曲,1 9 9 9 年第3 期发表于艺苑音乐版( 季刊) 。作者提到了 旅行生活给莫扎特的创作带来多种音乐元素;狂飙运动对莫扎特思想的影响,所 处时代决定了他的音乐风格;阐述了莫扎特的美学观点。并对作品k 4 6 7 进行分 析及评价。张良宝:从k 4 6 7 管窥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发表于淮 2 引言 南师范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2 期第6 卷( 总第2 4 期) 。作者通过对k 4 6 7 的分析, 得出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在结构上的继承性与独创性,音乐语言的融合性 与抒情性,及戏剧性的特点:金慧:最后的心声莫扎特 k 5 9 5 及其演奏艺术,发表于 艺术平台。作者分析了k 5 9 5 的音乐 进程及演奏风格。张佳林:施那贝尔演奏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主要谈及施 那贝尔演奏莫扎特的音乐风格。辛丰年:向太阳漫说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i - 4 ,概括了莫扎特2 7 首协奏曲的音乐特点。石丹:莫扎特 k 4 6 7 及其演奏,全文对莫扎特的生平,以及这首协奏曲的曲式结构、具 体弹奏方法等方面作了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文献的搜集、整理,笔者发现目前对c 小调钢琴协奏曲( k v 4 9 1 ) 的研究,尚停留在介绍与欣赏的层面上目前,尚未发现关于这首作品专门的、研 究性的成果。本文将综合莫扎特个性的因素与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得出其音乐 风格发生转变的成因;通过对作品本体的研究,总结这部作品独特的音乐创作特 点;通过对演奏技术的分析,使音乐处理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同时,又能表现其中 的精神内涵,使之与其他作品相区别,从而丰富人们对莫扎特小调作品的认识。 3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创作背景 1 1 莫扎特创作风格的转变 1 7 8 0 年1 1 月,经慕尼黑巴伐利亚宫廷的指派,莫扎特接受了创作歌剧伊 多梅纽的合约,从萨尔茨堡前往慕尼黑。1 7 8 0 年1 2 月1 6 日,莫扎特在写给 父亲的信中明显的流露出他很愿意留在慕尼黑工作。他再也无法忍受萨尔茨堡音 乐氛围的封闭、落后,以及大主教对他的专制了。所以,六周假期过去,莫扎特 选择了逾假不归,向大主教的权威提出挑战。这也成为1 7 8 1 年5 月9 日在维也 纳,主仆之间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1 7 8 1 年5 月1 6 日,莫扎特致信父亲写道“天晓得我离开你是多么艰难; 但是,哪怕我不得不去讨饭,我也不能再为这样的主人服务;因为,在我有生之 年,决不会忘记已经发生的事。我恳求你,我哀求你,凭这世界上你所珍爱的一 切,求你帮助我而不是劝阻我下这个决心,因为劝阻我是徒劳无益的。我所企求 的、我所希望的是获得荣誉、名声和金钱,我有充分的信心,我在维也纳将比回 到萨尔茨堡对你更有用处晗1 。 在封建制度占上风的年代,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委曲求全,甘愿顺从。但 莫扎特却选择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其实不管父亲将会怎样回答 他,莫扎特的去意已决。2 5 岁的莫扎特,已经不是那个每晚睡前都要爬上父亲 的座椅,跟父亲唱意大利歌本里旋律的小男孩了。作为一个成年人,他已经有了 独立意识,更何况莫扎特又是一个个性如此鲜明的人。维也纳深深的吸引着这个 年轻人。这里,不仅给了他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且让他拥有了一直渴望 的爱与荣誉。 另外,根据对现有历史背景资料的分析,我认为有两方面因素,促使莫扎特 的个性逐渐凸显出来:一方面,是“启蒙运动”带给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他 的个性因素无意识的直觉显现。 第一,任何人都无法将自己,同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真空起来。莫扎特在早年 外出游历的过程中,不但结识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学习、吸收了当时最先进的 音乐知识,也会接触到1 7 世纪诞生于英国,发展于法国的“启蒙运动 的思想。 这场因科技、哲学及社会领域的快速发展引发的,由知识分子掀起的“启蒙思想 运动一,波及整个欧洲,并成为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亲身经历了这场 运动的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此有其独到的见解:“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加 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指引,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 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 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于自己的了。s a p e r ea u d e ( 敢于 4 第一章创作背景 思考) !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一口1 。对外界信息 吸收的越多,会使一个人的个性越突出。特别是“启蒙运动一向第三等级的民众 传播“博爱、自由、平等一的观念,会对这时期莫扎特个性的成熟起到催化作用。 第二,所谓个性决定命运。莫扎特“独立不羁、坚强不屈的性格一,决 定了他不会像一般人那样的隐忍。莫扎特个性中的反叛因素与当时“启蒙思想运 动一的观念相类似,也许更多的是一种独立意识的直觉显现。他对于社会现实的 态度是:“只有当这种制度迫近且压迫到他时,他才起来反叛,但他绝不可能客 观化或广义化这种个人的反叛。他阅读博马舍的作品,可能同意他的主张, 但是他没有注意当时的革命。换句话说,他从来没有像贝多芬和歌德所做的那样, 自觉尝试去告诉其他人关于这个世界的事情一嘲。这种反叛直觉,只是他个人感 受的本能反映,与他的独立意识有关。其实从1 7 7 8 年,2 2 岁的莫扎特打算放弃 父亲的巴黎计划,希望与初恋情人去意大利寻求发展那刻起,就已经有了要实现 自我的意识。7 月3 日母亲在巴黎去世,他第一次独自一人生活,更加强了这种 独立意识。直到他最终挣脱大主教和父亲的掌控,决心踏上前往维也纳的“自由一 之路,标志着他真正独立、成熟起来。 莫扎特很清楚他拥有什么,他想要什么,怎样生活才有意义。“因此,这个 决定的必要性,直接冲击他生活下去的勇气及创作力的核心 1 。1 7 8 1 年6 月, 莫扎特开始了维也纳时期“自由音乐家的生活,这成为其创作生涯的转折点。 创作风格也从洛可可式的华丽雅致,向更具个性化的风格转变。可以说,他个性 中的这种本能直觉,对他在维也纳辉煌时期创作风格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作用。这首c 小调钢琴协奏曲,就是一部显露出莫扎特突出个性的代表作之 一o 1 2 创作背景 1 8 世纪的维也纳,从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来说还都是旧制度,最大特点 就是维护宫廷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在音乐领域,社会结构中还没有形成适合音乐 产业自由发展的市场经济,还必须依靠宫廷贵族们的财物资助才能得以进行。因 此,宫廷贵族们的艺术欣赏品味,直接影响到大众的欣赏品味。莫扎特此时的“自 由音乐家的生活。,是相对于他在萨尔茨堡期间的生活、创作而言。起初,他在 维也纳受到了足够的尊重。他被上层人士邀请到家里去教学;有人专门为他安排 音乐会演出;宫廷贵族们出很高的订金,向他订购新作品用以消遣娱乐。在维也 纳,无论是大众对音乐文化的需求,还是乐器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了萨尔茨堡。 无疑,莫扎特认为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不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他的才能 已被维也纳社会接纳和认可。他所希望得到的“荣誉、名声、和金钱 都得到了, 除此之外还收获了爱情。因此,在维也纳的初期,通过他的信件和作品,我们能 够感受到他高涨的热情。 5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7 8 2 年成功上演歌剧 后宫诱逃之后,1 7 8 5 年1 0 月,他又开始着手创 作另一部经典之作l :费加罗的婚礼。这两部歌剧,可称得上是莫扎特维也 纳时期,钢琴协奏曲创作的中流砥柱。莫扎特清楚的了解维也纳人的口味,在于 喜剧性和愉悦性。为了站稳脚跟,获得稳定的收入,他的创作风格必须迎合维也 纳观众的兴趣。因此,维也纳早期的协奏曲曲风总体以优雅质朴,轻快幽默为主, 但又不同于萨尔茨堡时期,十首协奏曲表现出的洛可可式的纤细与华丽,这其中 已融入了更多的戏剧因素。 然而慢慢的,这位高度信赖自身灵感的艺术家,又一次选择了跟随内心的追 求,表现出更具个性化的创作风格。1 7 8 5 年,莫扎特创作了第一首小调钢琴协 奏曲( k v 4 6 6 ) 。作品从一开始,即显露出一种不安的情绪。在末乐章,甚至出 现了前期作品中少有的,火一般的热情。这与维也纳宫廷崇尚的轻盈、愉悦风格, 相去甚远。在这首协奏曲中,甚至已经流露出浪漫主义的感情色彩。接着,1 7 8 6 年3 月2 4 日,在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同时,莫扎特为“四旬节 口1 预 约音乐会,创作完成了这部更具个性化和戏剧性冲突的i :c 小调钢琴协奏曲 ( k v 4 9 1 ) ,并于4 月7 日亲自在维也纳布鲁克纳剧院演奏。 这两首被称为“双璧之作 的小调钢琴协奏曲,创作于莫扎特在维也纳最辉 煌的时期。这一时期,没有人指派他必须写什么风格的作品,他更多的是在为表 达自己内心的音乐而创作。所以,个性因素以及同时期的歌剧创作因素,也会不 自觉的渗透到其中。特别是在c 小调钢琴协奏曲( k v 4 9 1 ) 中,莫扎特更是 表露出他那少有的,不受束缚的激情爆发和情感变换。 6 第二章创作特点 第二章创作特点 对于莫扎特来说,钢琴协奏曲仿佛是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的歌剧创作。虽没有 歌词,但戏剧中的人物对话与情节发展,都以纯音乐的方式得到生动的刻画与体 现。谈到c 小调钢琴协奏曲( k v 4 9 1 ) 的创作特点,要先介绍一下与其同时 期创作的,根据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成的歌剧费加罗的婚 礼。剧中,作者将费加罗塑造成一位类似歌德笔下的“浮士德 式的人物。“他 的才华在每一次转折中都因为特权作祟而不得施展,他早年就反抗主人,反抗宫 廷,是个生来就带着麻烦的家伙。这些情景都很接近莫扎特的某些经历一嘲。最 终,戏剧的结局以费加罗为代表的第三等级民众阶层,通过机智幽默的方式,以 勇敢不屈的精神取得了对抗贵族丑恶行径的胜利而告终。这部歌剧在首演之前, 因被指有抨击贵族阶层的政治目的,而受到了非难和阻挠。但最终,这部杰作还 是成功上演了。 “音乐是生活本身的一种比喻,纯音乐注重的是表达人的情感,而不像文学 作品,思想意识那么明确阳1 。我认为,莫扎特并没有以这部歌剧来宣扬“启蒙 思想 ,也并无政治目的。这部歌剧取得如此的成功,是剧中描述的人物费 加罗,同莫扎特的个性与追求产生了共鸣的结果。我们会发现,从莫扎特对抗大 主教,到对父亲的叛逆,再到勇敢的直面应对阻挠他的一切事情,似乎莫扎特个 性特征中的这种渴望挣脱束缚的意识,一直在这段转折时期起着突出的作用,这 源于莫扎特对自我能力的高度自信。所以,无论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还是 这首 c 小调钢琴协奏曲( k v 4 9 1 ) ,都表现出了一种坚持自我追求的勇气与决 心。这也成为这部钢琴协奏曲的主要精神要义之一。 2 1 音乐本体分析 这首协奏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为快一慢一快的基本外部结构。但莫扎特别具匠 心的在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突破了传统的曲式结构模式;在第一乐章的内部结构 安排和主题呈示手法上,也做了出人意料的设计。 2 1 1 第一乐章快板( a l l e g r o ) c 小调四三拍子双呈示部奏鸣曲式 曲式结构图示: 第一呈示部( 乐队) i 第一主部连接部第- n 部结束部 i 1 - 3 4 c 3 5 - 4 4 c 7 4 4 - 6 3 c 6 3 - 9 9 c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呈示部( 钢琴) 第二主部连接部i第二副部连接部i i第三副部结束部 1 0 0 11 811 8 1 4 71 4 8 - 1 6 51 6 5 2 0 02 0 1 2 2 02 2 卜2 8 2 cc 第二主部主题材料导入 第一主部主题材料展开结束部 - e f属准备 再现部 第一主部连接部i 第三副部第- n 部连接部i i第一副部结束部( 华彩) 尾声 3 6 2 3 8 13 8 1 - 3 9 13 9 1 4 1 04 1 1 4 2 84 2 8 4 4 44 4 4 - - 4 6 34 6 3 - 4 8 64 8 7 5 2 3 ccc - i - cccccc 综述: 第一呈示部( 第1 - 9 9 小节) :主部( 第1 - 3 4 小节) ,主题中的动机,贯穿 始终,最有特点的就是第4 6 小节的节奏型及减七度跳进。如下图谱例2 1 : 谱例2 i :第一乐章第1 - 1 0 小节 鼬7 il + l # :二辱a 1 - td 蒜车一:i j 一三x+ 一r 一口 “ u ” 、 了 一 、y -i , ;i i 卜 0 - 一, 直l 磊鹚j 一童f 一,# 华匕筝。t 心一h ji 碍 盘一t 连接部( 第3 4 - 4 4 小节) 以主题材料加以发展,并引出一个由两个不同材料组成 的,舒展、开阔的第一副题( 第4 4 - 6 3 小节) ,在木管乐器成员中,以对话的方 式呈现。紧张的气氛稍稍得以喘息,乐队随即不容分说地强奏再现第一主题,织 体明显加厚。随后,融合主题和副主题的动机发展成结束部( 第6 3 - 9 9 小节) , 8 4 一舻芸 第二章创作特点 并出现半音上行模进。最终,以宏大的收拢式乐段结束。第一呈示部调性统一为 c 小调。 第二呈示部( 第1 0 0 - 2 8 2 小节) :开始,钢琴在c 小调上奏出充满渴望般的 第二主题( 第1 0 0 - 1 1 8 小节) 。与强势的第一主题相比,稍显有些孤立无援。如 谱例2 2 : 谱例2 2 :第一乐章第9 9 1 1 l 小节 随着乐队第一主题音乐的闯入,钢琴接着以模进扩展的方式,变化发展第一 主题。在属持续的和声支持下,一连串上下跑动的十六分音符构成连接部i ( 第 1 1 8 1 4 7 小节) ,并引出了情绪平缓,建立在e 大调上的第二副主题( 第1 4 8 1 6 5 小节) 。在连接部中( 第1 6 5 - 2 0 0 小节) ,音乐采用新材料,并以属七和弦为媒 介,通过四次近关系转调( 见曲式结构图) ,引出由乐队首先呈示的第三副主题( 第 2 0 1 2 2 0 小节) 。结束部( 第2 2 0 - 2 8 2 小节) ,乐队再次呈示第一主题材料,钢琴 以分解七和弦跑动音型与之并行发展。和声、调式上,运用同主音大小调转调和 连续减七分解和弦,增添了音乐的紧张度和听觉上的新鲜感。在标志性的终止一 长串颤音后,乐队衔接,并以激昂的情绪结束呈示部。从图示上看,这第二呈 示部明显大于第一呈示部。两部分整合在一起,更成为一个庞大的呈示部。因此, 展开部就会相应的紧缩,这成为此协奏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的一个特点。 展开部( 2 8 3 - 3 6 2 ) :钢琴首先在e 大调呈示第二主题部分材料( 第2 8 3 2 9 0 小节) ,紧接着又在f 小调上再次呈示这一主题( 第2 9 3 3 0 2 小节) 。通过大小调交 替呈示和不同音区、音色对比,形成语气和情绪上的鲜明对照,继而进入全曲的高 潮。这个展开部是2 7 首协奏曲中最短的一个,但从图示上可以看出,短短5 2 个小 节中转调如此频繁,可见其戏剧冲突非同一般。结束部( 第3 5 4 3 6 2 小节) ,经过 八小节的属准备,音乐进入调性回归的再现部。 再现部( 3 6 2 - 5 2 3 ) :动力再现第一主题( 第3 6 2 3 8 1 小节) ,并扩展了主题材 料,调性回归。以第一主题材料发展成的连接部i ( 第3 8 1 3 9 1 小节) 之后,第三 副主题( 第3 9 1 - 4 1 0 小节) 由木管乐器在c 小调首先再现,接着通过中介导七和弦 转至f 小调上,由钢琴装饰重复,并直接进入第- n 部主题( 第4 1 1 4 2 8 小节) , 调性回归到c 小调( f 小调的属关系调) 。通过连接部i i 之后( 第4 2 8 4 4 4 小节) , 乐队与钢琴在c 小调上再现第一副题( 第4 4 4 4 6 3 小节) ,这里采用了主题倒叙的 方式再现。华彩过后,钢琴一反常规的出现在尾声中( 第4 8 7 - 5 2 3 小节) ,以分解 9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弦的音型装饰乐队再一次出现的主题动机。伴随着乐队主题动机的逐渐紧缩,钢 琴奏出了充满希望的上行分解和弦,并与乐队一同以弱奏结束。主题倒叙和钢琴声 部与乐队共同弱奏尾声,也是此协奏曲特点的两个方面。 2 1 2 第二乐章小广板( l a r g h e t t o ) - e 大调二二拍子五部回旋曲式 曲式结构图示: ab ( 第一插部) 厂 广 截1 8 ) b ( 9 - 1 5 ) 截1 6 1 9 ) 0 ( 2 0 - 2 7 )c l ( 2 8 3 6 ) 连接( 3 7 - 3 8 ) - ec- e c v c( 第二插部) d ( 4 2 5 0 ) d l ( 51 - 5 8 )连接( 5 9 6 2 ) o aa v c o d a ( 7 8 - 8 9 ) 综述: 主题( a 段,第1 - 1 9 小节) :建立在- e 大调上,由ab 两部分材料构成,为 单三部曲式结构。a 为8 小节乐句,先由钢琴呈示再由乐队重复。b 为7 小节乐 句,钢琴呈示旋律,乐队伴奏增厚织体。接着再回到a 部分,以收束性的终止式 结束在主和弦上。第1 3 、1 4 小节,出现了第一乐章中的七度跳进动机。 第一插部( b 段,第2 0 - 3 8 小节) :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乐队在c 小 调上呈示出一个有摇摆之感的新材料,节奏由a 段平稳的八分音符,转变为十六 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的流动音型,加强了音乐的动力性。第2 4 小节开始,钢 琴变化重复。第2 8 小节回到e 大调,第二部分出现了一个由前面这个新材料衍 生出的旋律,主题分别在e 大调和c 小调上做对比呈示。通过c 自然小调导七 和弦( 也是- e 大调属七和弦) 作为中介和弦,进入属功能,属持续准备后回到。e 大调,以开放式乐段引入钢琴主题再现。 主题再现( a 段,第3 9 - 4 2 小节) :由钢琴奏出四小节主题材料紧缩变化再现。 将第- d , 节的后半部八分音符节奏,变为附点节奏型,并在第4 0 小节做了一个 从降e 大调到c 小调的离调处理。 第二插部( c 段,第4 3 - 6 2 小节) :乐队以弱起进入,呈现出一个从第一插 部摇摆音型延伸出的新材料,音乐的语气和情绪显得更加急切、涌动。配器形式 1 0 第二章创作特点 为木管乐器与钢琴的对话。木管乐器的呈示虽在大调上,却以半音化的旋律体现 出一种小调的疑虑;而钢琴的旋律则建构在更明朗的大调旋律上。第二插部运用 木管组和钢琴的不同语气的对话,跳跃、动力性的旋律和节奏型,掀起了第二乐 章的高潮。 主题再现( a 段,第6 3 - 7 7 小节) :仍然是aba 的单三结构,在此段最后一 次出现a 主题材料时,莫扎特运用了丰富的配器,加厚拓宽了织体。 尾声( 第7 8 - 8 9 小节) :是从第二插部衍生出的又一个新材料,为2 + 2 的四 小节乐句,由乐队与钢琴合作呈示。在乐章最末的四小节甚至又出现了新的材料, 以切分和小附点节奏型呈示的旋律,使音乐情绪变得明朗、洒脱起来,钢琴与乐 队一同以弱奏结束。 2 1 3 第三乐章小快板( a l l e g r e t t o ) c 小调二二拍子变奏曲式 曲式结构图示: aa la 2 i 际而丽而i li 瓯磊百面i 丢习l 丽丽忑忑涵;面云习科) ccc a 3a 4 a 丽面丽磊而面翮6 ) 而而函而鬲丽面五而瓦盈8 ) c 。a a 5a 6 正品忑而五面瓦面i 习6 4 ) 忐品面而忑面i 丙丽荔习 g - c c a 7a 8 ( c o d a ) 6 8 玩忑面菘五丽:积2 2 0 ) 品面面面磊面磊丽忑历习7 ) c c 综述: 莫扎特在他的协奏曲中最后一次用变奏曲曲式,并且用在了末乐章。阿舒 尔胡金斯的评价是:“这既是一个最精致的变奏曲,也是莫扎特协奏曲中最棒 的末乐章 n 们。第三乐章的变奏曲式中,包括主题与八个变奏,同时第八变奏 具有尾声的功能意义。二至六变奏,都是两个变奏材料;变奏七只变奏一个材料, 不反复;变奏八不仅变换了材料和性格,还变换了节拍。八个变奏无间隔,一气 呵成。 主题( 第1 - 1 6 小节) :由乐队在c 小调上呈示,由ab 两部分组成的二部曲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二二拍的节奏,赋予主题庄重、沉稳的进行曲风格。似乎这首变奏的主题, 也给柴科夫斯基创作第一钢琴协奏曲带来了灵感( 见1 6 页谱例2 7 ) 。 每段呈示之后,均反复一次,听觉上构成四个部分的印象,为以后的变奏拓 展了空间。第三小节也出现了第一乐章的七度跳进动机。最有特点的还有,在a 段的第五小节第三拍上和b 段第1 5 小节,出现的拿波里六和弦。随着音乐进程 的发展,降d 这个音,在以后的变奏中逐渐凸显出来。直至第八变奏,拿波里音 乐风格完全占据主导地位。 第一变奏( 第1 7 - 3 2 小节) :钢琴按主题轮廓,以改变旋律音型的手法装饰变奏, 乐队做和声支持。在a 段出现半音阶下行,但总体性格积极向上。b 段开始又出现跳 迸动机,在情绪上与a 段有细微不同。 第二变奏( 第3 3 - 6 4 小节) :乐队以固定旋律变化织体的手法,将主题a 段移高 一个八度,进行严格变奏。接着钢琴以a 段为基础进行了一段模糊主题,但包含其主 干音的材料进行变奏,乐队作旋律衬托。b 段的呈示手法与a 段类似。 第三变奏( 第6 5 - 9 6 小节) :钢琴独自呈示变奏a 段,并将旋律节奏改为“附 点进行曲节奏型刀 u j 。伴随着左手低声部不断向上攀爬的分解和弦音型,将这 部分音乐性格塑造得更加勇敢、激越。乐队全奏重复此段,第- - d , 提琴奏出快速 跑动、跌宕的十六分音符,增加了音乐的紧张气氛。b 段开始仍以附点节奏为基 础,进行半音模进变化呈示主题。 第四变奏( 第9 7 1 2 8 小节) :在a 大调上,乐队呈示出一个新的轻松的旋律, 为性格变奏。钢琴合头换尾重复这一主题,主题中仍有附点节奏的因素。接着, 乐队以同样手法进行性格变奏,呈示主题b 段。随后,乐队低八度重复,钢琴在 上方作出以下行音阶为特点的装饰变奏。 第五变奏( 第1 2 9 - 1 6 4 小节) :由钢琴独自在g 小调上呈示。ab 两段的前半 部分为复调化变奏手法,后半部分是变奏三a 段的材料,包含音阶跑动、半音阶 下行模进和附点节奏。b 段,也是以变奏三的b 段材料为基础,但半音趋势更加 鲜明,并将音乐的发展引向c 小调,为变奏六转入同主音大调的主题呈示作了 准备。 第六变奏( 第1 6 5 - 2 0 0 小节) :构建在c 大调上,还是一个新材料,主题旋 律已无法辨认。两段材料不同,都是先由钢琴呈示,再由乐队变化重复。第1 7 7 小节,离调至g 大调,最后收束在c 大调完满终止。 第七变奏( 第2 0 1 2 2 0 小节) :突然回到c 小调的第一主题严格变奏,由乐 队呈示,钢琴在上方作装饰。在四小节连接之后,停在一个延长音记号上。演奏 者可以做装饰性连接,随即进入第八变奏。 第八变奏( 第2 2 1 2 8 7 小节) :改为八六拍子。与主题不同的是,这里将拿 波里六和弦提前在第一小节的后半部分就出现,而且“在第2 2 5 小节出现了拿波 里风格的乐句一n 羽。拿波里音乐元素的运用,成为第三乐章的主要特点。第2 7 5 第二章创作特点 小节开始,以拿波里和弦中的降d 音为中轴,衍生出一串八度半音模进的旋律音 型,并以“曼海姆叹息一n 阳式的小句子结束。钢琴再次重复此段之后,奏出下 行分解和弦进入尾声。乐队承接,并以上行跑动音阶做渐强的趋势结束全曲。 2 2 创作特点 通过对这部作品音乐本体的分析,我认为其创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 2 1 曲式结构特点: 在托雷利奠定的“快一慢快一的协奏曲三乐章结构基础上,综合j c 巴 赫在协奏曲创作中采用双呈示部的原则,莫扎特最终确立了沿用至今的近代协奏 曲的结构原则。第一乐章采用双呈示部奏鸣曲式。即有两个呈示部构成,“第 一呈示部由乐队演奏,两个对比主题均建立在主调上,第二呈示部由独奏乐器和 乐队协同演奏,两个主题形成主属上的对比,甚至出现新主题 n 町;第二乐 章一般为三部曲式,常为柔板,慢板或行板;第三乐章轻快而富于炫技性,多 为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采用华彩乐段。 对于这部 c 小调钢琴协奏曲,莫扎特却别出心裁地将非传统的创作手法 应用到传统曲式之中,从而打破了1 8 世纪的曲式结构和风格。 在第一乐章中,除了用奏鸣曲式强调对峙融合的戏剧效果之外,其内部结构 一反常规的在再现部将副主题颠倒次序呈示。在两个呈示部中,出现了五个新主 题,使得呈示部延长,发展部紧缩,从而使这个发展部,成为2 7 首钢琴协奏曲 中最短的一个,通过多次转调,使之成为矛盾冲突表现最激烈的一个。 不但在第一乐章中,改变了内部结构设计,而且在三个乐章的曲式外部结构 安排也发生了变化。第二乐章通常为柔板,慢板或行板乐章,这首协奏曲却应用 了小广板的回旋曲曲式,并以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表现出音乐的流动性 和情绪的急切表达;第三乐章为有军队进行曲特点的、庄重的二二拍变奏曲曲式。 变奏曲的第四至八变奏中的性格变奏手法,为浪漫派的变奏曲创作拓宽了道路。 2 2 2 主题旋律特点: a 、总的旋律特点: 主要以分解和弦及音阶、琶音式的跑动音型构成旋律线的总体特征。在 这首协奏曲中,跳进音程和附点节奏型,成为贯穿、统一整部作品的一个核 心动机。莫扎特开始思考线条更长的乐句,变化也更丰富。第一乐章的主题 材料中,莫扎特明显借鉴了c p e 巴赫f 小调协奏曲中的主题跳进动 机( 如谱例2 9 ) 。 谱例2 9 :c p e 巴赫f 小调协奏曲片段 1 3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1 b a c h f _ :c m 山【n t : w t 槲】 i e 了i 阳- i lljjl l j i 车一i 一一 军fi 三,“千fi 。,一:彳i j e;rj鼍e- r 一一一一 争# 钍l - 臣划ie 一一一番l j 一一年lc 。i b 、新材料众多: 第一乐章出现五个新材料;第二乐章主题的每次出现都在节奏型、配器 及和声上作了改动,以避免重复之感。在两个插部及尾声中,都出现了新的 旋律材料;第三乐章八个变奏,在性格,调式,节奏型及主题材料上都有不 同。 c 、呈示手法多样: 变化节奏呈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第二乐章的每次主题再现。 变换音区和配器呈示:如第一、三乐章的每次主题再现。 运用突降法呈示: 运用大小调突然转换,增强音乐的戏剧性和紧张度。如第二乐章3 2 3 3 小节,主题旋律刚在降e 大调上呈示之后,随即在c 小调上呈示;莫扎特 还会把音乐推向高处后,突然弱奏下一段旋律。在手稿中经常出现f p 的 表情记号,表示强后即弱,这即为突降法n 制。 2 2 3 和声及调式、调性特点: 和声、调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音乐向前发展,变换场景、情绪,营造气 氛的作用。这首协奏曲的和声及调式、调性特点,主要有: a 、和声仍以主一下属一属一主的传统和声功能进行为基础,但减七分解和弦的 连续运用和半音化的模进,成为这首协奏曲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减七分解和弦半 音模进的应用,不但增加了音乐的紧张度和倾向性,而且起到了模糊调性的作用, 使转调范围拓宽,给听觉上带来一种期望感和新鲜感。如下图谱例: 谱例2 3 :第一乐章第2 3 4 2 3 8 小节 b 、运用属七和弦连续向近关系调转调( 第一乐章3 3 0 - 3 4 5 小节) ,营造出两种对 峙角色间最激烈的抗争场面,这也是莫扎特作品中少有的没有束缚的情感爆发 ( 如谱例2 4 ) 。 谱例2 4 :第一乐章第3 3 0 3 3 7 小节 1 4 第二章创作特点 c 、运用导七和弦自然的向远关系调转调( 如谱例2 5 第2 2 7 2 2 8 小节) , 仿佛冲破了阴霾的音乐气氛,突然变得豁然开朗起来,音乐情绪张弛有 度,给听觉上带来一种新鲜感和满足感。 谱例2 5 :第一乐章第2 2 6 2 2 9 小节 孝警避孝铲凝鳟 i 卿紫- j 一。鬈擎避蜂瑚 :咎k 乏j jj 。孟i ;i 。i uj 1 j 彳j - 未 i ; 未 d 、大小调对置:主题材料在大调上呈示之后,随即在小调上呈示,构成音响色 彩的明暗对置,表现出音乐语气及情绪的瞬间变换。以最明显的第二乐章第 3 2 3 3 小节为例( 如谱例2 6 ) 。 谱例2 6 :第二乐章第3 2 3 3 小节 ;磊姚害一邀堕e 要! :重兰 譬酸l 管髟两三 o 一、, j 壬:= = = o ;曼旮i l 胃# 一“。一 、_ _ , j ! 声”1 j 蛙, ,j , tj 1 一= l _ 一= := 了 i 吖, # 一芎= :二:= := ,熏二: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