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左传》兼语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研究左传的兼语句。论文对左传中1 8 0 0 多例兼语句进行了穷尽的描 写,从句法、语义、语用层面对兼语句这种特别句式的多方面特点进行分析,并就相关的 问题进行讨论。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贯彻了语法研究的四个原则:静态考察和动态考察相结 合,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结构和功能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文章在三个平面语法 观的理论指导下。对左传中的兼语句既做了定量分析又做了定性分析,力图全面而深 入地探讨古汉语兼语句的特点。此外,本文还在共时描写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了历时比较 , 。 的方法,将史记中5 0 0 多例兼语句整理分类并和左传兼语句加以比较,借以观察 兼语句在演变过程中的特点。本文还运用变换分析的方法对左传中各类兼语句进行考 察,进一步揭示了古汉语兼语句可能的来源不止_ 个在上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还针对 目前学术界对于古汉语兼语句争论不休的问题作了专门的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的 写作有助于准确认识古汉语兼语句的特点,同时也有助于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左传和先 秦汉语的语言面貌,希望这一研究能够为汉语语法史的研究提供一点微薄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兼语句 空语类 中图分类号h 1 4 1 兼语( o s )句法结构语义结构 v 2 历时比较变换分析兼格 3 语用价值界定 题元管辖约束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t h i sa r t i c l ei st os t u d yt h ej i a n y us e n t e n c e si nz u o z h u a n , w h i c hd e s c r i b sa n d a n a l y s e st h em o r et h a n 1 8 0 0j i a ny us e n t e n c e sw h i c ha r ei nz u o z h u a nb yc o l l e c t i n gt h e l a n g u i s f i cm a t e r i a l so ft h eb o o ko fz u o z h u a n m o r e o v e r , i tw i l ld i s p l a yt h ec h a r a c a t e r so ft h e f o r m a t i o na n ds t r u c k , r eo f t h ej i a n y us e n t e l l c 七i na t i e n tc h i l l c s ea n dt e l lu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a l t e r n a t i o no ft h i st y p eo fs e n t e n c e o nb a s eo ft h i s ,i t a l s od e m o n s t r a t st h a ta so n ek i n d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s e n t e n c o ,t h ej i a n y us e n t e n c eh a si t so w nc h a r a c t e r so fs u r f a c ef o r m a t i o na n d d e e p l ys e m a n t i cs t n l c t l l r c d u r i n gt h ew h o l es t u d y , w ca d o p tf o u rm a i np r i n c i p l e ss u c ha s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s t a t i c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m o b i l ea n a l y s i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i m p l i c a t i o n , d e s c r i p t i o n a n d e x p l a n a t i o n , s t r u c t u r ea n du t i l i t y u n d e rt h eg u i d a n c eo f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i d e ao d t h r e e - p l a n e i na d d i t i o n , w ea n a l y s et h ej i a n y us e n t e n c e si nz u o z h u a nq u a n t a t i v e l ya n d q u a n t i t i v e l ya sw e l la n ds t u d yt h ec h a r a c t e bo f f l d st y p eo fs e n t e n c ef u r t h e f l y w h a ti sd i n t h i sa r t i c l e , w ea l s oa d o p th i s t r i c a la n dc o m p a r o r yw a ya p a r tf r o md e s c r i p t i o n a tl 吼t h i s a r t i c l e ,s h o w st h a tt h eo r i g i n so fj i a n y us e n t e n c e sa r en o to n l yo n e i naw o r d , b yt h ea b o v e 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 ,w ec a nr e r e c g n i z et h ej i a n y us e n t e n c e sf u r t h e r l y , a n da tt h e mt i m e , w eh o p et h i sa r t i c l ec a no f f e rh e p e f u um a t e r i a l st o - s t u d yt h eh i s 缸yo f a t i e n tc h i n e s e k e yw o r d j i a n y us e n t e n c ej i a n y u s e m a n t i cs w d c t t l i d s y n c e n t i ce v a l u a t i o n d i f l n a t i o n k o n g y u l e iv 2t h e m eg o v e r n m e n t 4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关于左传及其语言研究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该书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 公元前 7 2 2 年) 至鲁悼公四年( 公元前4 6 4 年) 这2 5 0 多年问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 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其中对诸侯列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记尤为翔实。相传左 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书十八万多字,内容丰富,是一部优秀的史学巨著。左 传 是一部长于修辞的历史著作,该书具有丰富的语料内容,许多年来一直被研究中国古 代史( 尤其是先秦史) 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学者推崇。清人皮锡瑞认为“左氏叙事之工,文 采之富,即以史论,亦当在司马迁、班固之上,不必依傍圣经,可以独有千古。”左传 语言简练,重于叙事,是先秦语言的典范代表。书中记录了不少当时的谚语,而且还有一 定的口语成分,所以该书也是研究古代语言特色必选的一部史学书籍。 作为一部艺术价值极高的历史和文学著作,左传二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 的对象之一。在古汉语专书语法研究中,左传是最受关注因而也是研究成果最多的一 部著作。单就语法方面而言,左传的研究者在词法和句法方面取得的成就最为辉煌。 目前已刊印和出版的论著主要有麦梅翘的左传中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何乐士的左 传虚词研究、左传的单旬和复句初探、管燮初的左传句法研究、白兆膦的左传假 设复句研究、申小龙的左传句型研究、左传主题句研究、李佐丰的左传中的“使” 字句、张猛的左传谓语动词研究等。其中管燮初的左传句法研究 有专门章节讨 论了左传中的兼语句,在对左传兼语句做定性分析的同时还采用了定量统计的方 法,尤其对左传中兼语句的兼语做了比较详细的描写,这为我们研究左传的句法 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科学可靠的方法。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管先生只停留在了静态描 写的句法层面上而未能更进一步地对左传兼语句作语义和语用层面的研究和分析,也 就是说未能把三个平面结合起来分析左传中的兼语句。此外,管先生在该书中还出现 了前后抵牾的地方,如:他在连锁式一节里把“名之日阳州”看作连锁式( 1 2 4 ) 。在代词 作兼语一节里又把“生穆公,名之日兰”看作是代词“之”作兼语的兼语式( 2 2 7 ) ;在论 述兼语前动词时把“教吴乘车,教之战阵,教之叛楚”中的“教”字看作兼语前动词( 1 2 6 ) , 在双宾语一节里又把“教之战阵,教之叛楚”中的“之”看作是“之”作双宾语的第一宾 5 语。我们认为,管先生在左传句法中对兼语句的分析是不彻底的,而且对语义的分 析较少,尤其是对兼语句的语用分析,该书更是薄弱。 第二节关于古汉语兼语句的研究 1 1 古汉语兼语句的界定 马建忠马氏文通中并未出现“兼语句”一说,但他在文通卷之五所讲“承读”部分 里举出了如下的例子: 孟子梁惠王上:“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汉书李广传:“后无以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 马建忠说:“民字起至无憾止,乃承读也。使、令诸字,用以明事势之使然 者也。”( 3 6 0 - - - 3 6 1 ) 这里,马氏虽未使用“兼语句”一词,但其所谓“承读”。已经涉及到 了对兼语句的分析。 黎锦熙( 1 9 2 4 ) 对宾语补足语进行总括时指出:外动词所带的“表对于宾语所祈使之事, 所认定之事,所特指之性”的三类补足语都是补足宾语的。这种宾语一方面对于前面的述 语,是在宾语的位置;一方面对于后面的补足语,他又是在主语的位置了;所以这类句子 的宾语,可以说是兼宾主两种资格而有之,故亦名兼格( 1 9 9 2 ,2 5 ) 。 王力( 1 9 4 4 ) 指出:普通的句子只有一次连系,就是把谓语连系在主语的后面;但是 有时候,一个句子里可以包含两次连系,而第一次连系的谓语的一部分或全部分又兼用作 第二次连系的主语。这样的句子结构,我们就叫做“递系式”( 1 9 8 5 新l 版9 2 ,又1 9 8 0 新1 版4 3 5 ) 。王力( 1 9 8 9 ) 又说道:递系式又叫兼语式。在兼语式中,同一个名词一身兼两职, 它既做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做后一个动词的主语( 2 8 9 ) 。 高名凯( 1 9 4 8 ) 指出:有些动旬,第一个具有动词功能的词后面的具有名词功能的词 既是具有动词功能的词的宾语,又是第二个动词功能的词的主语。这种动句叫做“兼语式 动旬”。 。一 吕叔湘( 1 9 7 9 ) 说:兼语式的定义就是一个动宾结构套上一个主谓结构,画个图就是 ( 8 卜8 4 ) 。他( 1 9 8 0 ) 又说:兼语句一类句子的谓语由一前一后两个动词中间 注:我们认为,如果管先生认为这些句子是兼跨两类句式,那么他也应该加以说明 注:马氏认为此“使”、“令”为连字而非动字( 吕叔湘王海桑2 0 0 1 ,3 6 0 ) 6 一 夹着一个名词组成,这个名词既是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像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所以称 为兼语。第二个动词的位置上也可能是一个形容词或者小句( 1 8 ) 。 李新魁( 1 9 8 3 ) 指出:在一个句子中,具有两个述语表示两个不同的动作,而这两个 动作并不是由同一个主语( 施事者) 发出的,第一个述语的动作施及某一个客观对象,这 个对象承受了第一个述语发出的动作以后,又发出另一个动作( 由第二个述语表示) 。第 二个述语的主语就是第一个述语的宾语。这个宾语兼有前者的宾语和后者的主语的双重身 份,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兼语式( 3 5 2 - - 3 5 3 ) 。 何乐士( 1 9 8 5 ) 说:兼语句就是一个动宾结构套上一个主谓结构,动词的宾语兼作主 谓结构的主语,因此把它叫做兼语( 5 2 - - 5 3 ) 康瑞琮( 1 9 8 7 ) 认为:兼语式中的动词决不共用一个主语它的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同 时又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这种既作宾语又作主语的成分,称之为兼语。含有兼语的句子 叫兼语式( 4 6 2 ) 。 王笑湘( 1 9 8 7 ) 指出:兼语式的句子是“主语谓语一兼语( 宾语兼主语) 谓语一 宾语”( 或补语) 。如:“楚子使屈完如师。”( 左传僖公四年) 这个句子中的“屈完”是兼 语,它是前一个动词“使”的宾语,同时又是后一个动词“如”的主语,故称为兼语( 1 8 9 - - 1 9 0 ) 。 张军、王述峰( 1 9 8 8 ) 指出:兼语句是由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在一起构成 的,谓语中前一个述语的宾语做后一个主谓短语的主语。如果用v l 表示前一述宾短语的 述语,n 表示其宾语,v 2 表示后一主谓短语中的谓语,其构成方式为v l + n + v 2 。n ” 一身兼二任焉。如用转换生成语法分析,兼语句的深层结构当为v l + n ,n + v 2 ”。不管 兼语句的类型多么复杂,都必须具备这一特点,不具备这特点的不为兼语句( 辽宁大 学学报第6 期,1 0 0 ) 。 刘景农( 1 9 9 4 ) 称兼语式为递谓式,他说:“两个动作不属于同二个主语,第二个动 词的主语就是第一个动词的宾语,它兼有宾语和主语两种资格,又叫做兼语( 1 2 4 ) 。 管燮初( 1 9 9 4 ) 说:兼语式指前一个动宾结构和后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的造句格式, 兼语是兼语式的一个构造成分,它兼有两种职能,前一个动宾结构的宾语和后一个主谓结 构的主语( 1 2 4 - ) 。 董治国( 1 9 9 5 ) 指出:由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做兼语句。兼语句的谓语是由一 个动宾词组和一个主谓词组套在一起构成的,即前一个动宾词组的宾语兼作后一个主谓词 组的主语。兼语句谓语的两动词不共用一个主语( 南开学报第6 期,6 4 ) 。 7 张玉金( 2 0 0 1 ) 说:所谓兼语句,是指包含有“兼语”成分的句子。兼语成分对于它前 面的动词来说是宾语,而对于它后面的词语来说是主语。例如“令众御事”( 合集2 5 ) 是兼 语句,其中的“众”是兼语成分( 2 2 9 ) 。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兼语句就是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单独成句的句子形式。兼语短语 就是由“动词+ 名词+ 谓词性成分( 包括动词、形容词等能够充当谓语的成分及与之相应的 各种短语或小旬) ”的短语( 我们记做“v i + n + v 2 ) ,其特点是:短语中的n 既和它前面 的v 1 构成动宾关系,又和它后面的v 2 构成主谓关系( 这一层是隐性的语法关系) 。这个 跟v 1 和v 2 同时发生关系的n ,我们称之为“兼语”,含有兼语成分的短语就是兼语短语。 兼语句是复杂谓语结构类型中的一种,它也是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式之一。 1 2 古汉语兼语句研究中的分歧 自从王力先生提出“递系式”这种不同于印欧语的汉语句子结构( 1 9 4 4 ) 以后,汉语的 这种句子结构就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兴趣了。他们不断地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这种句 子结构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存在 着一定的问题。首先,从目前的研究著作来看,对古汉语兼语句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句 法层面上,而语义和语用层面的研究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对语用层面的分析,更是缺乏专 门著作。其次,学者们对古代汉语兼语句的研究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第一,有少数学者认为古代汉语里可以不立也不应该有兼语句,他们认为可以 把兼语句分别归入锄宾补”或动主谓”结构的句子中去( 张之强1 9 8 7 ) 。比较而言, 主张给古代汉语立兼语句的学者相对多一些,主要有王力、高名凯、周法高、李新魁、 康瑞琮、史幼华、王笑湘、向熹、刘景农、何乐士、管燮初、李林以及张玉金等人。尽管 他们采用的名称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第二,即使是主张给古汉 语立兼语句的学者在给兼语句分类时也还是各执己见。如王力认为兼语也可以由动词充 当;李新魁把古汉语兼语句分为“使令”式、“有”字式和“以为”式三种类型;管 燮初则把表被动的“为”字句也看作兼语句;周法高把兼语句分为“使令”义、“封拜” 义、“有盂”义、和“其他”类四种类型( 5 8 ) ;王笑湘分四类( 1 8 9 - - 1 9 0 ) ;李林则不把 “之”处在兼语位置上的句子看作兼语句;向熹认为周秦以后的兼语式包括使令、劝诫、 封拜任免、称谓、愿望、有无等六个类别。 1 3 影响兼语句法认定的几个因素 兼语句虽然可以算做是一种有句法标志的句子类型,但在有的情况下却会因为受到其 它因索的影响而变得不易辨认了。大致说来,影响兼语句认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8 1 3 1 旬读对认定兼语句的影响 上文已经说过,兼语句的特点是有兼语。但由于古人著书未有句读,后人读此作品时 就只能凭语义和语感( 当然结合语言事实) 为之句读。因此,同样一句话,当运用了不同 的句读时,句法分析的结果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例如: r 城射之,殪。( 昭2 1 ,1 4 2 9 ) 许为射之。殪。( 哀1 6 ,1 7 0 0 ) 这两个句子,依杨伯唆的旬读,我们就应该认为是复句形式。若依粱银峰( 2 0 0 1 ) , 则此二例似乎又可以划归兼语句行列。 1 3 2 训诂对认定兼语句的影响 在“王使适至。( 文1 0 ,5 7 6 ) ”这个句子中,“使”是名词,整个句子是主谓旬。在 “使人弗去,日罪无所归。将加而师。( 宣1 3 ,7 5 2 ) ”一句中,“使人”是名词,整个 句子也是主谓句。在“十二年春,王使以周公之难来告。( 成1 2 ,8 5 6 ) ”中。“使”是名 词,整个句子也是一个主谓句。这类句子中的“使”字若不结合语境是很容易做两解的。好 在这些句子对于那些熟悉语料的学者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下面的句子就有些困难 了: 今君疾病,为诸侯忧。( 昭2 0 ,1 4 1 5 ) 公日:“寡君不以即刑,而悼弃之,以为君忧。”( 襄i 4 ,1 0 1 4 ) 上述二例中的“为”字,若依沈玉成释为动词“成为”,则“为诸侯忧”和“以为君忧”均应 看作动词+ 宾语”结构的句子,同时,“忧”当为名词;但若依经传衍释,“为,犹使也” 的释义,上述两个含“为”的句子又似乎该划为兼语句。事实上,不仅经传衍释,广释 词 和古书虚字集解也都把这个“为”字解释为“使”。这样看来,上述两个“为”字句的 归类问题还是存在着分歧的。与“为”字相似的还有一个“以”字,如上第二例,若把“以”字 释为动词“使而不是仅表语法意义的连词。“为”字释为动词“成为”,则此句又当属于其它 类型的兼语句。正是这种分歧才导致此类句法结构的多归属性,这也正体现了训诂对句法 分类的影响。 1 3 3 语境的限制 左传中有些句子,当离开了它们所在的上下文语境时是很难说清楚它是哪种结构 的句子的,如: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日:“寡君使婴日: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 质币以无失时人之望也。”( 昭3 ,1 2 3 3 ) 按沈玉成译文一寡君遂遭宴璺吐说, 注:梁银峰在先秦汉语的新兼语式一丈中把“击人尽殪,归入先秦汉语新兼语式之列 9 此句中“使婴”作了“日”的时间状语,若按句法层面分析则很容易分析成兼语句。如果 没有“日”字后面的“寡人愿事君不倦”作为语境限制,我们直接把“寡人使婴日”归为兼 语句大概是不会引起什么争论的。依当时的情况晏婴向晋国传达齐侯的旨意来看,晏 婴是不可能自称寡人的,“日”字后面的内容全部是直接引语。无独有偶,左传中另有 他例: 寡人使举日:“寡人愿结于二三君,使举请问。”( 昭4 ,1 2 4 6 ) 寡君使恒告e l :“寡人愿事君如侍卫君。”( 哀1 5 ,1 6 9 3 ) 可以看出,这些句子均是传话者直接把己国国君的原话传达给了第三方,这类句子与 “日”字后面用间接引语的兼语句在本质上并不存在什么区别,但若把句中的“使+ 名”理 解成动宾结构做状语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们认为这类句子也符合兼语句的特征,因而也 把它们归入兼语句之列。 第三节关于本文的研究和写作 1 - 1 关于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试图对左传中约1 8 4 0 余例兼语句进行穷尽式考察,在三个平 面语法观的指导下,一方面对兼语句句法层面的各种形式做静态的描写,另一方面对其作 出尽可能的语义和语用分析。即贯彻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形式和意义相结合,描写和解释 相结合,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本文在布局上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前 言,第二部分是对左传兼语句基本面貌的简单描述,第三、四、五部分分别是对兼语 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结构分析,第六部分是对左传兼语句的变换考察,第七部分是 对左传 兼语句和史记 ( 第一卷) 兼语句的历时比较,第八部分是关于兼语句若干 问题的讨论。总之,本文主要是借助左传的语料来对古汉语兼语句进行分析,揭示古 汉语兼语句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以期从更深的层次去认识古汉语兼语句。 1 2 关于版本 本文以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作为研究的底本。主要原因是:一、它的注解比较全面 详细,与其它版本相比错误也较少。二、该书的经、传都以阮元刻本为底本,( 阮元刻本 不仅流传广,影响大,而且还有校勘记可以利用。) 另外还从敦煌各种残卷、北京图 一 一 一一 一 书馆所藏照片、杨守敬所藏所谓六朝人手书残本及金泽文库本中吸取精华。对阮本加以校 正- 本文在写作中,还参阅了沈玉成的左传译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宋刻本春 1 0 秋经传集解及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等书。 1 3 关于例句 本文引用例句时,排除了传文以外所征引的其他句子。在安排上按照“例句+ 出处” 的顺序编排,例如: 季康子使子贡辞。( 哀7 ,1 6 4 1 ) “季康子使子贡辞。”为所引例句,“哀7 ”表示哀公七年,“1 6 4 1 ”表示该句选自 全书第1 6 4 1 页。 1 4 关于行文的几点说明 为书写方便。本文在行文过程中使用了一些符号,交代如下:s 一主语,v l 兼 语句中第一个动词,v 2 _ - 兼语句中的第二个动词( 包括形容词、名词及代词等成分) , n - 一名词,a d _ 坷| 词性成分( 包括“介词+ 宾语”的结构形式) 。0 s 一兼语,c d 一 补语,o 一宾语。此外,在句法描写耐用到了“( a d l ) + ( s ) + ( a d 2 ) + v l + ( o s ) + ( a d 3 ) + 的表达格式,这里补充说明几点:第一,句中的成分带上“( ) ”表示可以出 现也可以不出现;第二,句中a d l 、a d 2 和a d 3 严格按照其出现的位置标记,而不是根据 句中a d 成分出现的多少加以标记。也就是说,如果句中只有一个a d 时。则无论其出现 、 的位置在哪里,都依其在表达式中的位置而记录。如 a d 2 + v i + o s + a d 3 + v 2 , “s + a d 2 + v l + o s + v 2 + x 等。第三,在对位于s 前的a d 记录时,为了行文方便,对于同 一位置上的多个a d 成分在记录时只保留一个。如“晋侯之力也,公不朝焉,又不使大夫聘。 ( 宣7 ,6 9 2 ) ”,这个句子中,尽管v 1 的前面出现了两个a d ( “不”和“又”) ,但我们仍 然把它记做“a d 2 + v i + o s + v 2 的形式。第四,在“( a d l + ) s + ( a d 2 + ) v i + o s + ( a d 3 + ) v 2 + x 旬式中,“x ,代表的是一个结构形式,既可以是o ,也可以是v 2 、v 2 + o 或v 2 + 0 1 + 0 2 等结构,还可以是连谓结构或兼语结构等形式。另外,本文对于所引著作采用了如下办法: 凡首次出现时均用全名,如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等;从第二次往后均用简称,如发 展 即上面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一书。 第二章左传兼语句的基本面貌 左传中的兼语句,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例如:可以依据句法的 繁简分为简单式和复杂式;可以依据句法成分出现的情况分为完全式和空语类式;依据兼 语前面动词的语义特征不同又可以分为使令类、存在类等几种类别;从语用的角度又可以 依据主题和述题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下表: 、菪别及其他 类别例句 数量比例 分类标藩、 v 2 的繁简简单句及密,使公子鱼请。( 闵2 ,2 6 2 - 2 6 3 ) 1 8 i 9 麟 复杂句使群臣往遗之禽。( 昭5 ,1 2 6 9 ) l 7 9 0 2 成分隐现 完全句季康子使子贡辞。( 哀,7 ,1 6 4 1 ) 4 3 2 2 3 4 空位句寿子告之,使行。( 桓1 6 ,1 4 6 ) 1 4 1 6 7 6 6 9 6 伸合娄余必仲尔婴千奔命以磊。( 成7 8 3 4 ) 1 1 4 62 派溏拳千估摹伯1 】唼踢癸命( 寸元5 1 ) 1 0 6 8s 7 “ 谙命娄建谙臣弟仕焉。( 僮2 8 4 2 8 ) 4 1 5 2 25 意谓类 郑以子良为有礼,故召之。( 宣1 4 ,7 5 4 ) 1 0 4 5 “ v 1 的语义导引类陉庭南鄙启曲沃伯伐翼。( 桓2 ,9 5 ) 1 1 0 6 任免类五月,晋立大子州蒲以为君,而会诸侯以伐郑。 3 0 2 ( 成1 0 ,8 4 9 ) 命名类故命之日泛舟之役。( 僖1 3 ,3 4 5 ) 9 0 5 9 b 存在类有妇人遇之周郊。( 昭2 9 ,1 4 9 9 ) 1 1 7 6 3 9 6 赏赐类 赐析朱组谥日成子。( 昭2 0 ,1 4 1 3 ) 3 0 撮 施事类 寡君使元以病告。( 宣1 5 ,7 6 1 ) 1 0 4 0 弱3 主题的类别 行为类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 成1 1 ,8 5 4 ) 3 0 2 时间类冬,吴子使来儆师伐齐。( 哀9 ,1 6 5 4 ) 7 7 0 4 存在类 鲁有先大夫日臧文仲,( 襄2 4 ,1 0 8 8 ) 1 0 8 5 8 9 6 叙述性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 。( 哀1 1 ,1 6 6 2 ) 1 8 1 0 8 7 1 疑问性看z 1 共便祭无上也? 【足4 ,1 5 4 1j 6 0 3 述题的类别描写性百君于日冒髯j l 吼眉,岳口。( 昭2 6 ,1 4 7 3 ) 9 0 5 判时住赐小事百f 口甲,是便赐梦吾石也。【疋1 3 , 1 0 0 1j 7 8 4 2 评价住以范民为夕匕租主巾亏双吴。( 襞2 1 ,1 0 5 8 ) 4 5 24 兼语的位置常位句子展命无入公宫。( 襄2 5 ,1 1 0 2 ) 1 8 3 7 9 9 4 燹位句 武将信以为本,循i 行之。( 昭元,1 2 0 ”一 1 l 0 成 说明:表中“空位句”即空语类兼语句,“变住句”是建立在“兼语移位”的基础上 的,至于。兼语移位”说法是否妥当,我们将在第八章8 4 节讨论,以下行文亦暂用这一 术语 兼语句分类的标准可以是多样的。除了上表中列出的几种分类方法之外,还可以从其 他角度对兼语句进行分类。比如可以以充当兼语的成分分类,也可以根据兼语句中v 2 的 1 2 繁简分类。总之,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和分析兼语句,从而为兼语句的 研究提供可靠的根据。 上表只能反映左传兼语句的大概情况。其实,左传兼语句的实际面貌要比上 表描述的更加复杂。单就v 2 的情况来看,简单的v 2 是只有一个光杆动词充当的动词形式, 复杂的v 2 情况就复杂得多:它既可以是带修饰语的偏正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后面带了其 他成分的复杂结构,如: 公请受盟,而后使归。( 成1 1 ,8 5 2 ) 、 。 寿子告之,使行。( 桓1 6 ,1 4 6 ) 上二例中充当v 2 的“归”和“行”在句中都是光杆动词。 初,献公使与宁喜言。( 襄2 6 ,1 1 1 2 ) 此句中的v 2 一“言? 字前面有介词结构“与宁喜”修饰。 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 宣1 5 ,7 6 1 ) 此句中v 2 “入”前有时间状语“夜”修饰,后有名词“楚师”做宾语 卫人使告于陈。( 文元,5 1 3 ) 王孙贾使次于郊。( 定8 ,1 5 6 6 ) 公患之,使告于晋。( 襄2 5 ,1 0 9 5 ) 以上二句中v 2 的充当者“告”和“次”各自带了自己的介宾结构补语。 楚人又使求成于晋,晋人许之,盟有日矣。( 宣1 2 ,7 3 4 ) 此例句中的v 2 是一个“动+ 宾+ 补”结构的短语充当的。 叔向使诒子产书。( 昭2 6 ,1 2 7 4 ) 此句v 2 是由“动+ 宾- + 宾:”结构成分充当的。 使问诸士贞伯。( 成5 ,8 2 1 ) 此句中v 2 是由“动+ 诸+ 补”结构充当的。 冬,吴子使来儆师伐齐。( 哀9 ,1 6 5 4 ) 此句中的v 2 是由连动结构充当的。 此外,如果我们针对连动结构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时还可以再细分出很多类别,但由 于这样的划分与兼语句研究的意义不大密切。兼语句研究要求把v 2 的结构划分到连动结 构就可以了,故对v 2 是复杂连动结构的兼语句不再作下一层次的分析。 1 3 第三章左传兼语句的句法结构分析 第一节左传兼语句的句法描写 左传中的兼语句在句法形式上可以用一个公式概括,即上文提到的“( a d l ) + ( s ) + ( a d 2 ) + v 1 + ( o s ) + ( a d 3 ) + x ”。由于兼语句的特点在于有兼语,所以在进行句法描 写和分析时,我们就围绕这一公式,结合句子中兼语的位置和充当x 的成分类别,把兼 语句分析为两大类若干小类,具体类别描写如下: 第一类:( a d l ) + ( s ) + ( a d 2 ) + v l + ( o s ) + ( a d 3 ) + x 1 1 ( a d l ) + ( s ) + ( a d 2 ) + v l + ( o s ) + ( a d 3 ) + v 2 【v 2 代】( 】( 2 5 0 例) 1 1 1 s + v 1 + v 2 ( 4 4 ) 晋侯使往。( 襄2 6 ,1 1 2 5 ) 大子使登,仆,而告子日( 僖1 0 ,3 3 4 ) 军吏令缮,将进。( 哀2 4 ,1 7 2 2 ) 一 、1 1 2s + v i + a d 3 + v 2 ( 4 ) 晋人使与邾大夫坐。( 昭2 3 ,1 2 2 9 ) 1 1 3 a d l + s + v 1 + a d 3 + v 2 ( 3 例) 初,献公使与宁喜言。( 襄2 6 ,1 1 1 2 ) 1 1 4 s + a d 2 + v l + a d 3 + v 2 ( 1 例) 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 襄2 5 ,1 1 0 8 ) 1 1 5 v 1 + v 2 ( 2 6 例) 怒之,使下,指木日:“尸汝于是。”( 宣1 2 ,7 4 2 ) 寿子告之,使行。( 桓1 6 ,1 4 6 ) 1 1 6 a d 2 + v i + v 2 ( 1 4 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僖2 4 ,4 1 8 ) ” ( 按,“必将有主”是说“一定要让晋国有人主拘饴理”。) 1 1 7 v l + a d 3 + v 2 ( 2 4 例) 为之制度,使无迁也。( 襄2 8 ,1 1 5 0 ) 一一 及夕,子产闻其未张也,使速往,乃无所张矣。( 昭1 3 ,1 3 5 7 ) 1 4 使以十月入。( 庄1 6 ,2 0 2 ) 在v 2 的位置上,有时可以是一个动词以外的形容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如: 屏王之耳目,使不聪明。( 昭2 7 ,1 4 8 8 ) 由于形容词和动词都是谓词性成分而名词和代词虽是体词性成分却可以做谓语, 故为了记录的方便,将它们统一记作v 2 。 1 1 8 a d 2 + v l + a d 3 + v 2 ( 6 例) 必使先射,射三发,皆远许为( 哀1 6 ,1 7 0 0 )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 隐元,1 2 ) 1 1 9 v l + o s v 2 ( 4 5 例) 楚子享公于新台,使长鬣者相。( 晤7 ,1 2 8 9 ) 及密,使公子鱼请。( 闵2 ,2 6 2 - 2 6 3 ) 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 僖2 8 ,4 6 3 ) 请君若大子来,以免志父。( 哀1 7 ,1 7 0 7 ) 有母弟缚以出,有大叔仪以守。( 襄1 4 ,1 0 1 4 ) 1 1 1 0 a d 2 + v l + o s + v 2 ( 8 例) 不如逃之,无使罪至。( 闵元,2 5 8 ) l 1 1 i v l + o s + a d 3 + v 2 ( 2 5 ) 使游氏勿怨,日:“无昭恶也。”( 襄2 2 。1 0 7 1 ) 使其徒f l :l l :l j 入,己犯师而出。( 哀3 ,1 6 2 3 ) 请君无劝。( 昭1 3 ,1 3 5 7 )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 文1 6 。6 1 6 ) 1 1 1 2 s + v 1 + o s + v 2 ( 3 8 例) 季康子使子贡辞。( 哀7 ,1 6 4 1 ) 我请昆弟仕焉。( 僖2 4 ,4 2 8 ) ” 仲尼日:“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 定1 5 ,1 6 0 1 ) 注:关于此句中的“滋蔓”,可以有不同的分析:张永言认为左传中的 “滋”均当为副词( 见富金璧、牟雏珍王力古代汉语汇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 0 0 4 ,5 ) 孙力平则认为“滋蔓”是一个联合或偏正关系的歧义结构( 孙力平左传中 的组合歧义及几种歧义格式,见郭锡良古汉语语法论集,语文出版社,1 9 9 8 ) 此处我们依据下文的“蔓,难图也”句把它处理为偏正结构 1 5 王追夏姬归。( 成2 ,8 0 4 ) 木门大夫劝之仕,不可。( 襄2 7 ,1 1 2 8 ) 上例各句中v 2 大多e h 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但也不排除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如 上第二例中的“多言者”就是一个名词性的“者”字结构。事实上,此句中的“赐多言者 也”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判断旬形式( 当然要在,踢”字后面加上一个“,”号) 。 1 1 1 3 s + v i + o s + a d 3 + v 2 ( 1 2 例) 若在上一节兼语句v 2 的前面加上一个副词性的修饰限制成分。就变成了此类句 式,如: 寡君使元以病告。( 宣1 5 ,7 6 1 ) 公使昭子自铸归。( 昭2 5 ,1 4 6 6 ) 余知其死所,而长者使余勿言。( 哀1 6 ,1 7 0 4 ) 除末例的v 2 前是否定副词“勿”充当之外,其它几例中v 2 前的“以病”、“自铸” 等均是介词结构。 1 2 ( a d l ) + ( s ) + ( a d 2 ) + v l + ( o s ) + ( a d 3 ) + v 2 + o v 2 + o 代) q ( 9 8 5 例) 1 2 i s + v i + v 2 + o ( 1 3 9 例) 仲尼使举是礼也,以为多文辞。( 襄2 7 ,1 1 3 0 ) 陈僖子使召公子阳生。( 哀6 ,1 6 3 7 ) 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 隐1 1 ,7 9 ) 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隐3 ,3 1 ) 叔向命召行人子员。( 襄2 6 ,1 1 1 1 ) 对于左传中的请腧+ v n p 结构句,何乐士先生( 见程湘清先秦汉语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2 ,1 6 4 ) 把它们( 如请从伯游”、“叔向命召行人子员”) 处理 为动词励词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但我们认为这类句子如“子玉请杀之( 僖2 3 ,4 0 9 ) 。” 是空兼语结构的兼语句。 1 2 2 a d l + s + v 1 + v 2 + o ( 1 7 例) 、 丙辰,文子使召之。( 襄2 8 ,1 1 4 7 ) 这类句子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句首有至少一个副词性成分或时间状语。 1 2 3s + a d 2 + v 1 + v 2 + 0 ( 1 3 例) 平子强使取之,生伯石。( 昭2 8 ,1 4 9 3 ) 减文仲自邾使告臧贾。( 襄2 3 ,1 0 8 2 ) 1 6 卫侯固请见之。( 昭2 0 ,1 4 1 2 ) 梁婴父嬖于知文子,文子欲以为卿。( 定1 3 ,1 5 9 0 ) 此类句子的v 1 前面有一个副词性成分通常为一个副词或介词结构做修饰 语。 1 2 4s + v 1 + a d 3 + v 2 + 0 ( 7 例) 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且让之。( 文1 7 ,5 6 1 ) 王使速杀之。( 昭4 ,1 2 5 3 ) 子反请以重币锢之。( 成2 ,8 0 5 ) 1 2 5a d l + s + v l + a d 3 + v 2 + o ( 1 例) 冬,晋人使以币如郑,问驷乞之立故。( 昭1 9 ,1 4 0 3 ) j、 1 2 a 和1 2 5 小节的句子都是v 2 前有副词或介词结构修饰的兼语句。 1 2 6 s + v i + o s + v 2 + o ( 1 7 1 例) 一 这类旬式就是第1 1 1 2 节的句子在v 2 后面加上一个宾语,如: 秦伯使医缓为之。( 成1 0 ,8 4 9 ) 陉庭南鄙启曲沃伯伐翼。( 桓2 ,9 5 ) 王使尹氏、武氏助之。( 隐5 ,4 4 ) + 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 哀1 1 ,1 6 6 2 ) 子皮以公孙钮为马师。( 襄3 0 ,1 1 7 8 ) 鲁有先大夫日藏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 ( 襄2 4 ,1 0 8 8 ) 1 2 7 a d l + s + v 1 + o s + v 2 + o ( 2 1 例) 若句首出现了副词性成分,1 2 6 节的句子就成了这类句式: 若之何其使蔡先卫也? ( 定4 ,1 5 4 1 ) 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 宣1 2 ,7 4 6 ) 三十年春,王命虢公讨樊皮。( 庄3 0 ,2 4 7 ) 昔金天氏有裔子日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 昭元,1 2 1 8 ) 1 2 盘s + a d 2 + v l + o s + v 2 + o ( 1 6 例) 上文1 2 6 节的句子v l 前出现了副词性成分时便成了此类句式,例如: 吾将使获也佐吾子。( 隐1 1 ,7 4 )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襄3 1 ,1 1 9 2 ) 白公欲以予闾为王,子阊不可,遂劫以兵。( 哀1 6 ,1 7 0 3 ) 1 7 反自箕,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军。( 僖3 3 ,5 0 2 ) 1 2 9s + v l + o s + a d 3 + v 2 + 0 ( 1 4 例) 上文1 1 1 3 节的句子v 2 后面带上宾语,或者1 2 6 节的句子在v 2 前加上一个副 词性成分就成了这种句式,如: 天子日:厌降祸于周,俾我兄弟并有乱心,以为伯父忧”( 昭3 2 ,1 5 1 7 ) 晋士茑使群公子尽杀游氏之族,乃城聚而处之。( 庄2 5 ,2 3 2 ) 1 2 1 0 a d l + s + a d 2 + v l + o s + v 2 + o ( 5 例) 初,楚子将以商臣为大子,访诸令尹子上。( 文元,5 1 3 ) 七日,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而见我焉。( 僖1 0 ,3 3 5 ) 1 2 1 ls + a d 2 + v 1 + o s + a d 3 + v 2 + o ( 2 例) 公衍、公为实使群臣不得事君。( 定元,1 5 2 5 ) 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 哀2 6 ,1 1 1 3 ) 1 2 1 2 v l + v 2 + o ( 2 3 0 例) 子雅召子旗,使见宣子。( 昭2 ,1 2 2 8 ) 吴之入楚也,使昭陈怀公。( 哀元,1 6 0 7 ) 子叔声伯如晋,命伐宋。( 成6 ,8 2 9 ) 弥子饮公酒,纳夏戊之女,嬖,以为夫人。( 哀2 5 ,1 7 2 5 ) 梁伯益其国而不能实也,命日新里,秦取之。( 僖1 8 ,3 7 9 ) 有渝此盟,无相及也。( 僖2 8 ,4 6 9 ) 1 2 1 3 a d 2 + v i + v 2 + o ( 3 4 例) 及河,又使止之,止使者而盟于河( 襄2 7 ,1 1 2 8 )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馕去丝。( 襄1 4 ,1 0 1 6 ) 将师退,遂令攻御氏,且熟之。( 昭2 7 ,1 4 8 5 ) 遂以为右。( 文2 ,5 1 9 ) 1 2 1 4v 1 + a d 3 + v 2 + o ( 3 9 例)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 襄3 1 ,1 1 9 1 ) 晋人惧二子之怒楚师也,使靴车逆之。t 宣1 2 ,7 3 8 ) 少师侈,请赢师以张之。( 桓6 ,1 1 0 ) , 有自门间射阳越,杀之。( 定8 ,1 5 6 9 ) 1 2 1 5 a d 2 + v 1 + a d 3 + v 2 + o ( 2 例) 1 8 又使自郑召之,日:“尸可得也,必来逆之。”( 成2 ,8 0 4 ) 1 2 1 6 v i + o s + v 2 + o ( 2 2 1 例) 立子产为卿。( 襄1 9 ,1 0 5 1 ) 虿瑟玺垂至,行爵食炙,奉卫侯辄来奔。( 哀1 5 ,1 6 9 5 ) 王为之聘于秦,无极为逆,动王取垄。( 昭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海康养职业学院《药学学科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乳品研究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质检化学试题含解析
-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三》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考三农职业学院《金融软件应用技术综合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土质学与土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 莲花与中式浮雕
- 2025年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DB32T 5061.1-2025 中小学生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心理健康
- 2025年高考预测猜题 化学 信息必刷卷02(新高考 通 用)(解析版)
- 3.2依法行使权利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2025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2025年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考点梳理)
- 五月菜油香(2024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试题)
- 2025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 妇科围手术期的护理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地产租赁合同模板:详细条款与风险防范指南3篇
- 《智能轮椅的结构计算设计与选型案例综述》30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