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唐朝音乐教育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唐朝音乐教育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唐朝音乐教育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唐朝音乐教育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唐朝音乐教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 在口划“4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i b ( 唐朝音乐教育研 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囚学 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 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弓吐馕 日期: 习、?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 ) :唐朝音乐教育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因学 , 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酵位论文。本论文的研 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 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马嚷编 导师签名: 日期:加矛2 日期: 摘要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从唐朝建立初期,统治者就实行了比较开明的 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各地文化汇集于此,为各民族音乐的交流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唐朝的音乐文化,以它恢宏的气势和吸收包容的精神,为世界音乐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唐朝音乐文化的发展中,音乐教育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传承作用。 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和风貌,都是在客观历史条件的影响下逐渐形成 和发展的。唐朝的音乐教育在开明政治制度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对音乐有独特见解的文 人,他们对音乐的独特见解既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又包含了外来音乐文化的精华,呈 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音乐教育思想为唐朝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唐 朝音乐教育机构的完善,以及对教师素质的严格要求,都为唐朝音乐教育的提供了充分的 发展空间,也对我们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文章通过对唐朝音乐教育发展的了解,吸收唐朝音乐教育思想和教育机构中的精华, 找出唐朝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唐朝音乐教育繁荣的原因。再根据我国目前音乐教育 的现状,找出当前音乐教育中需要改进的方面。最后结合唐朝音乐教育成功的经验以及存 在的不足,提出解决现代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繁荣和发展我国音乐教育的 目的。并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指出和谐社会下音乐教育的存在形式。 关键词:唐朝音乐教育音乐思想音乐美学和谐音乐教育 a b s t r a c t 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i st h ep e a ko ft h ef e u d a l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o u rc o u n t r y f r o m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t h ee a r l y , t a n gd y n a s t y r u l e r sh a sb e g a nt oc a r r yo u ta l lo p e ne c o n o m i cp o l i c y a n d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 t a n ga p p e a r e dt oap i c t u r eo fe c o n o m i cp r o s p e r i t y a tt h a tt i m e ,a n dt a n g h a sb e c a m eaw o r l de c o n o m i c ,p o l i t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c e n t e r d i f f e r e n tc u l t u r e sa r eg a t h e r e dh e r e s oi tp a v e dt h ew a yf o re x c h a n g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v a r i o u s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m u s i c t a n gm u s i c c u l t u r e ,w i t hi t sm a g n i f i c e n ta n dt h es p i r i to fi n c l u s i v e n e s s ,l e f tav a l u a b l ea s s e tf o rt h ew o r l d m u s i cc u l t u r e d u r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u s i c a lc u l t u r eo ft a n gd y n a s t y , 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h a s p l a y e dac r u c i a lr o l ei nt h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 e v e r ye r ah a si t su n i q u ea r t i s t i c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s t y l e i tg r a d u a l l yd e v e l o p e du n d e rt h e i n f u e n c eo fo b j e c t i v e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r ea r eal o to f w r i t e r sw h oh a v eau n i q u ev i e wo f t h em u s i c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 o ft h ef r e e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 t h e i rv i e w so nt h em u s i cn o to n l yc a r r yo nt h et r a d i t i o no f c o n f u c i a nt h i n k i n g , b u ta l s oc o n t a i nt h ee s s e n c eo ff o r e i g nm u s i cc u l t u r e ,s h o w i n gaw i d er a n g e o ff e a t u r e s t h e s e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t h o u g h t sh a dp l a y e dap o s i t i v er o l e i np r o m o t i n g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t a n gh a ss o m ep e r f e c t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n dt h es t r i n g e n t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t h eq u a l i t yo ft e a c h e r s s oi tc a np r o v i d ea m p l e r o o mf o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i ta l s oh a sp l a y e dar e f e r e n c eo n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d e r nm u s i c e d u c a t i o n m u s i co f 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p a l a c es h o w saw i d er a n g eo ff e a t u r e s i tc r e a t e dac u l t u r eo f 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m u s i cp e a kw i t hi t sb e a u t i f u lm e l o d i e sa n ds t i r r i n gm o m e n t u m t h i sa r t i c l e a b s o r b st h ee s s e n c eo ft a n gd y n a s t y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i d e a s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i o n sb y a n a l y z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a n dt h e nt h ea u t h o rf i r s t i d e n t i f i e st h ep r o b l e mo ft a n gd y n a s t y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s e c o n dt h ea u t h o rs u m su pt h er e a s o n s f o r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t a n gd y n a s t y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b e s i d e s ,a c c o r d i n gt oc h i n a sc u r r e n ts t a t u s o f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 t h ea u t h o ri d e n t i f i e st h ea r e a sf o ri m p r o v e m e n ti nt h ec u r r e n tm u s i c e d u c a t i o n f i n a l l y , a n a l y z i n gt h es u c c e s s f u le x p e r i e n c ea n dt h ed e f i c i e n c i e so f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 t h ea u t h o rp r o p o s e ss o l u t i o n st om o d e m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t h ea i mi st oa c h i e v et h ep r o s p e r i t y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p u r p o s eo f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i nc h i n a i na d d i t i o n , w i t ht h en e ws i t u a t i o n o fb u i l d i n ga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 t h ea u t h o rp o i n t so u tt h ef o r m so f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m u s i c e d u c a t i o ni na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k e yw o r d s :t a n gd y n a s t y 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m u s i ct h o u g h ;t m u s i ca e s t h e t i c s h ;a r m o n y 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2 上j 一 刖瞢 一、课题来源及选题意义: 通过对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学习作者发现,任何一个朝代中音乐文化的兴衰与这个朝 代的教育机构设置,教育状况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唐朝音乐文化的鼎盛就充分说明了这一 点。唐朝初期由于唐太宗等人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制度,经过人民长期艰苦的劳动,到 唐玄宗时期出现了一片经济繁荣的景象,使唐朝成为世界政治、经济、贸易中心。水陆交 通的发达也加强了唐朝和其它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许多国家和民族在进行经 济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音乐。 在音乐方面,唐朝积极吸收、借鉴了外来音乐的种类和精华,并把它融入到本国的音 乐当中,大大推动了唐朝音乐的发展,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由于唐朝政治制度 的开明,使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文人之士,他们对音乐和音乐教育方面的独特见解也 成为唐朝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几位皇帝在音乐教育的推广上也起到了巨大作用,他 们在继承隋朝音乐教育机构的基础上,兴建了专门的音乐表演机构“教坊,还创立了专 门培养音乐人才的“梨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唐朝音乐的繁荣和发展。由于统治 者的大力推崇,和音乐工作者的努力,使众多的音乐作品流传至今,使唐朝成为我国古代 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我国现代音乐教育模式在某些方面已经完全西化,西方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 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把肢体语言运用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等 等,这些都是西方教育模式的一些优点所在。如果不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一味的模仿西 方教育模式,就会丢掉我们民族自身的音乐教育精华。结合我国现在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和实建和谐社会。作者认为,要想改变现代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结 合历史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对历史和新形势的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概念界定 唐朝音乐大体分为宫廷音乐、学校音乐和社会音乐。唐朝的学校音乐教育基本是围绕 对乐工的教育展开的。社会音乐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都没有掩盖宫廷音乐的光芒。 由于篇幅的原因,本文只对唐朝的宫廷音乐教育做一些基本研究。 三、研究现状: 就作者所见,目前关于唐朝音乐教育的研究,在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杨荫 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王小盾两唐书乐志 研究中都有所提及。学术论文有蔡仲德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若干问题;石蔚略 谈唐代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以上这些著作和论文都在不同程度上体提炼了唐朝音乐 教育的精华所在,较为深刻的阐述了唐朝音乐繁荣的背景和原因。但是如何从唐朝音乐教 育中吸取历史经验以改革和发展现代音乐教育的阐述并不多见。 4 四、学术价值: 作者希望通过对唐朝音乐教育思想和音乐教育机构的研究,来探析我国音乐教育的现 状和前景,以及通过和现代音乐教育思想及体制的对比,找出近现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体 制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引起这些变化的具体原因,从而最终得出如何改善和发展我国现代音 乐教育。 5 第一章唐朝的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唐朝由于政权的进一步加强和各民族的相互融合,再加上统治阶级对音乐的喜爱,使 各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汇集到长安,与汉族音乐相 互融合,形成了各民族音乐相互交流和发展的新局面,使唐朝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各国的音乐也在此得到了交流和发展。所以,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和音 乐教育思想。唐朝文人对音乐都具有独特的见解,其中以白居易的音乐教育思想最具代表 性,他既继承了儒家传统的音乐思想,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提出了“与天地同和的 音乐美学最高境界。下面我们就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做一个简单的研究。 第一节白居易的音乐教育( 美学) 思想 唐朝音乐与诗的关系十分密切,全唐诗中描写音乐的诗歌就达3 0 0 多首,这与诗 人对音乐的喜爱是分不开的,其中白居易就是代表之一。他不仅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又 一位伟大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善于演奏古琴,精通音乐的音乐家。只是长久以来因为他诗 歌的尤其著名,伟大诗人的光环让人们忽略了其艺术造诣。不过,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其音 乐美学思想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文章和著作让我们看到了他音乐美学家的身份。 一、白居易其人 自居易,字乐天,晚年字号香山居士,七七二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他的先 祖是秦代名将白起。白居易自幼聪慧但家贫,浪迹吴楚,阅历丰富。终于贞观年间考取进 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二年,入翰林为学士。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期间,因进谏及 作诗讽刺朝廷,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成为一生的转折点。 在江州期间他情寄山水,以逍遥自得、吟咏情性为事,作诗多闲事、感伤之作,自言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肖,常师此。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带者时。时之 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廖兮, 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 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长庆时任 苏州、杭州刺史、太子少傅、行部尚书。后因朋党事起,衣冠涂地,士林感伤。晚年常与 僧人来往,所以自称香山居士。 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时期,在经过安史之乱以后,李唐王朝重新恢复了中央集权统制。 但是内部矛盾重重,政治上中央集权与地方藩镇割据势力的矛盾,文化上儒家传统思想与 佛老势力的相互对抗。所以,当时很多有志之士提出了爱国主张,大力推崇儒家的思想文 化,文化上的复古运动和文学上的复古运动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这些都是决 与九元书 6 定自居易后期各种思想的关键因素。 二、自居易。大乐必和 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是以音乐的本质“和最为最高的艺术追求。我国古代有 很多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都提出了“和的音乐观点。例如“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始终把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和一 作为主要论点之一。他认为,真正的大乐能够与天地同和。他这种观点,强调了人与 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渗透到了他对音乐诗歌的创作中。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 讨论白居易“乐与政和、“乐与人和以及“与天地同和 的音乐美学思想。 1 、。乐与政和 白居易是肯定音乐与政治的关系的。他认为政治的导向决定着人民的情绪,而人民情 绪的好坏又决定着所产生的音乐或喜或悲。音乐和好坏和人民喜欢音乐的程度不在于乐器 和技艺的高低,而在于它所反映的音乐思想以及社会现象,而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政治的影 响。白居易曾经说过“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盖政和则情和,情和则声 和,而安乐之音由是作焉。政失则情失,情失则声失,而哀谣之声,由是作焉。斯所谓声 音之道与证通矣。 在这段话中,自居易不仅把声音的由来归根到政治的因素,还说明 了“音声与政治的关系。他通过“情 把音乐与政治联系起来,人的感情是通过日常生 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虽然不能全部归于政治的作用,但政治制度的好坏,影响到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制度好,国家就能发展,人民就能安居乐业,所创作的音乐自然 也就能让人赏心悦目。政治制度如不利于社会发展,民不聊生,音乐自然也就哀怨萎靡。 他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关系,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儒家思想,他认为只有礼和乐相 结合才能达到“和乐的最终目的。 2 、“乐与人和一 白居易对“乐与人和的观点,来自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他 强调礼乐的目的在于“正人伦,宁家国力;“和人心,厚风俗 。他指出,音乐是富于变 化的,但变化的是音乐的创作技巧,表现情感是不会改变的。欣赏音乐要首先体验其中的 情感抒发,唱歌也应该声情并茂。 对于什么样的音乐能使人和,白居易指出,能够使人和谐的音乐,音乐本身就应该和 谐。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可以变化,但音乐的内涵,也就是它所蕴含的内在美不能变化。 基于这种思想前提,他十分提倡传统儒家思想,崇尚雅乐,认为平和的雅乐才能使人心平 和,主张消除“郑卫之声一。 他的这一观点确定了儒家传统思想的地位,但是对于外来音乐的吸收和借鉴上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他把除雅乐以外的音乐,其中包括少数民族的民歌、民乐都看作是“不堪入 耳,只有琵琶古曲,才能使他如临仙境,才是真正的音乐。自居易的“人与乐和 音乐 四书五经札记乐记 自居易全集 7 美学思想与“乐与政和有着一脉相承的理论基础,都是白居易音乐美学思想中的一部分。 3 、。与天地同和一 音乐与天地同和,就是与自然界万物的和为一体,这是音乐“和的最高境界。在白 居易所作的诗中,常常将音乐与万物融为一体,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例如:船夜援琴 中写道“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生淡,期间无古今。劳精神在万物之外的状态,是一种很高的审美境界。离开周围 事物的干扰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音乐的体验当中。 在白居易琵琶行当中曾有:“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 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描写了“声暂歇 时的无声之美,“无声 和“有声”是一个情感的统一体,作者通过无声来表达了“暗恨、“情感 和“忧愁, 从而使音乐在有声和无声的境界中达到统一和升华,这种统一和升华最终是人与自然的相 融合。 自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归根到底是传统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中“和乃音乐的最高 境界,他所追求“天人合一一的境界,秉承和发扬了儒家文化。但由于他思想的局限性, 造成了他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的矛盾,就音乐与政治的关系来说,一方面他肯定音乐与政 治的关系,持“淫乐亡国”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写道“感人在近不在远,太平由实不由声。 他这种思想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代表了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的观点,他们既要接受现实, 又无法摆脱传统的思想文化,最终造成矛盾观点的出现。 三、白居易的音乐教育思想 自居易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有关礼乐教化的实施中。其中包括礼乐教育实施 的必要性,礼乐教育的目的及教育措施方面等内容。国家办教育,是以儒家学说为重要依 据,教之以礼乐,是为了强化国家范围内的礼乐风气,而这一切首先要从“学做起,“学一 乃是一切教育之本。在教育对策中,自居易首先强调教育是立国之本,并且只有通过学习 的行为才能达到教育人民的目的。他认为,要由国家制定教育方针,“删定六经之义,裁 成五礼之文,然后“立太学以叫。 与白居易的音乐教育思想有关,他提出的关于乐教传统的发扬,并不代表在音乐的形 式和方式上延续传统的复古与守旧。他在复乐古器古曲中曾批判的说: “声之邪正, 不系于器之今古也;“乐之哀乐,不系于曲之今古也,强调了音乐审美中“心力的重 要性。这也与李世民“乐在人和,不由音调 的观点相吻合。因此,他还有“故以为消郑 卫之音,复正始之音者,在乎善其政、和其情,不在乎改其器、易其曲也的美学思想观 点。这也说明了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并非是守旧的,不开化的,而是用一种相对正确的态度 来对待的音乐古今问题的。 四、自居易与 琵琶行 元和十年( 公元8 1 5 年) 自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一个秋天的晚上,他送朋友乘船离 开江州,在船中饮酒饯行,忽闻江上传来一阵阵的琵琶声,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韵昧, 8 一点也不输给京城的大家。一问才知,原来那人以前曾是长安的歌伎,后因年级渐大,姿 色衰退便嫁于一商人。于是白居易便让她弹奏了几首曲子,弹奏完毕,她便回忆起了当年 的情景。白居易对她的身世深感同情,同时又联想到自己被贬的悲惨遭遇,于是发出了“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叹,并留下了音乐史和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琵琶 行。 音乐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手段,以音的高低,多变的 节奏,丰富的和声来为人们展现一副美丽的画卷。“忽闻水上琵琶生,主人忘归客不发 足以见声音的魅力,竟使主人和客人都忘记了自己要干什么。音乐以它的声音之美给人以 独特的听觉享受,并且作者在此巧妙的引出了主人公琵琶女的出现。紧接着还寻着声音这 条线索,来寻找弹奏这首曲子的人。这一方面反映了琵琶女弹奏技巧的高超,一方面反映 了音乐的重要性,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在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很多,除了上面我们说到的,还有后面描写演奏的,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 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 珠小珠落玉盘。问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话是按照弹奏过程来写的,首先是弹奏者对琵琶弹奏前的一个准 备,调音的过程( 转轴拨弦两三声) 。然后弹奏开始,在弹奏的过程中,作者感受到了演 奏者无限的内心世界,借助音乐来“说尽心中无限事 。在弹奏的过程中,先是轻拢慢捻, 然后是嘈嘈切切。描写速度由快到慢,到细语,到无声,然后突然犹如暴风雨般的再 次出现,有散落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有婉转的鸟语声,有流水的细细声,更有“此 时无声胜有声 的境界描写。再加上突然而起的银瓶乍破,铁骑金戈,使倾听者时而悲凉, 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仿佛到了仙境,时而又惊心动魄。最后,描写听者的心理,大 家听的太入神了,仿佛忘记了周围世界的存在,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鸦雀无声,只有一 轮明月照在天空。这正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刀 此外,作者对琵琶女的情感描写,也是构成音乐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能将音乐 描写的那样引入入胜,不仅是因为作者对音乐的理解,其中也融入了作者和琵琶女一样的 心声。他在对琵琶女身世深感同情的同时,也想到了自己命运的不幸,于是便发出了“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这也是作者对自己处境的亲身写照,使音乐成 为连接他俩命运的一条线,本来以为离开京城就听不到这样的琵琶声了,现在再次听到, 感觉犹如仙乐,一下子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琵琶行最高明之处,在于它集动态美与静态美为一体,作者在写声音的同时,又 写抓住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把他们高度的融为一体。在写作手法上,作者抓住了音乐与 诗的有机结合,把琵琶女的心声溶入到音乐和诗当中,使琵琶女的心情,由音乐的形式表 达出来,再通过作者的文字呈现到我们面前,使我们在倾听音乐的同时,感受到的确实是 9 作者对人生的感叹,让人分辨不清听觉、视觉,不知哪是作者的感受,那是琵琶女的遭遇。 这正是琵琶行的高明之处。 总之,在白居易美学思想的研究上还有很多很深的,值得我们挖掘的东西,希望在以 后不断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从中吸收更多、更完善的思想,应用到我们实际的音乐教育当 中,使我国音乐教育能够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节唐太宗的音乐美学思想 唐朝之所以出现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艺术奇迹,与唐朝统治者的音乐观和对音乐的态 度有很大的联系。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史上伟大的帝王之一,他不仅在治国方面取得了成功, 而且在繁荣诗歌和音乐的发展方面,也被给予较高评价。他主张不但要以武功得天下,还 要以文德定天下。在音乐方面,他否定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他认为,音乐是人内心情感世 界的体现,与人的情绪有很大程度的关系,而与音乐本身并没有本质的联系,与政治则更 没有联系,政治是一种高于音乐之上的形式。正是他这种不拘泥于传统儒家“淫乐亡国刀 形式的音乐论,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儒家学说对以往音乐发展的影响,从而给音乐以巨 大的发展空间,开创了音乐文化的新纪元。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既不主张“淫乐亡国”,也不是沉迷音乐而不理朝政的昏君。 他是一位历史上少有的得才兼备、文武双全的皇帝,在夺取江山之后,他并没有骄傲自满, 而是把国家的振兴和长治久安作为自己的根本要务。但在理政的闲暇,音乐作为唐太宗的 爱好,在他的一生中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唐太宗曾经亲自参加了秦王破阵乐图的绘制。同时,他还非常喜欢和善于琵琶的 演奏。最值得关注的是他不同于前人的音乐思想,他不主张音乐反映政治这一观点,他认 为“悲乐在于人心,非由乐也 ,这也是从古至今人们对音乐美学评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曾有记载:“太常少卿祖孝孙奏定新乐。太宗日:礼乐之作,是圣人缘物设教,以为 撙节。治政善恶,岂此之由? 杜淹对日:前代兴旺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 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以是观之,是 由于乐。太宗日:不然。夫音岂能感人? 欢者闻之则乐,哀者听之则悲,悲乐在于人心, 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人心苦,然苦心相感,故闻之则悲耳。何乐声哀怨,岂能乐者悲 乎? 今玉树、伴侣之曲其声具存,朕能为公奏之,之公必不悲耳。尚书右魏征进 日: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乐在人和,不由 音调。太宗然之。 以上这段话是君臣三人围绕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展开的激烈讨论,杜淹受到两汉和传统 儒家学说的影响,认为北齐和南陈的亡国是由于统治者对于音乐的衷情造成的,所以他建 贞观政要礼乐 1 0 议唐太宗应该吸取前朝的教训,把主要精力放在建设国家上面,而不要太过于衷情音乐, 沉醉于靡靡之音。对于杜淹的看法,唐太宗说:“悲乐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并用一个巧 妙的问题回答了他,他说:现在玉树、伴侣的谱子仍然有,如果朕现在给你弹奏, 你听了肯定不会伤感,从而否定了杜淹的观点。接着他又分析了当时的情景,他认为,那 时的北齐和南陈民不聊生,朝政混乱,人们连安定的生活都无法保障,国家即将灭亡,再 昕到如此音乐,内心必定伤痛无比。现在,我们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大家听到音乐 自然会感到内心愉悦。他认为,音乐虽然能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 会决定国家的兴亡。音乐的决定作用只是一个外在因素,人民内心的悲喜才是真正触动人 内心深处的决定因素。最后,魏征采用了古人的话,恰好迎合了唐太宗的观点,衬托了他 的音乐美学思想。 作者认为,唐太宗“淫乐无以亡国思想的产生,与他个人的经历也有一定的关系。 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朝的灭亡,并且看到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由音乐造成的,而是 由于隋炀帝残暴的统治无法顺应历史的潮流。另外,唐太宗的继位过程也是由于自己的努 力,他先是杀害了太子,后又逼父皇退位。可以说,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继 位和音乐并没有任何的关系。虽然当朝仍有人主张传统儒家的音乐思想观但他却能认清形 势,看准问题的内在因素。 在对待外来音乐的态度上,唐太宗也比较开明。长孙无忌在隋书音乐志中写道: “高祖授命维新,八州同贯,制氏全出羌人,迎神犹待于边曲。及彦、何骤请,颇涉雅音; 而继想闻韶,去之弥远。一这段记载说明了,在唐太宗大力推崇和干预下,其他人想对 外来音乐持排斥态度都难以形成气候。作者认为这也是唐朝音乐能够繁荣的个原因,正 因为唐太宗的吸收并取,才是中原音乐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唐太宗对礼乐思想解 放的一个方面。所以说,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等一系列繁荣景象,与他正 确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 在对唐太宗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唐太宗的音乐教育思想。但是 从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当中我们就可以间接的看到他对音乐教育的态度。例如在对待外来音 乐问题的态度上,唐太宗用比较开明的政策主张对外来音乐采取吸收并取的态度,从某种 侧面也反映了他对音乐教育发展的态度和大力发展音乐教育教育的决心。这种态度虽然有 一定的目的性,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自身的享乐和达到对人民的统治,但是相比以前还是 具有一定的进步。 第三节唐朝音乐思想的历史作用 以上所论述的这些音乐教育( 美学) 思想,在某些范围都继承了儒家传统思想,但是 他们又各有发展,各有特点。关于白居易的美学思想,大家更多的是看到了他的局限性和 矛盾性,他局限在传统儒家思想的框架中,在某些方面拒绝外来的文化思想。他的矛盾性 表现在一方面主张“淫乐亡国,认为音乐是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 对安史之乱的现实,看到即使没有音乐的因素,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也能导致国家的灭亡。 做为统治者的唐太宗,有些观点普遍认为他继承了“声无哀乐论的思想。下面我们 就一起来分析他们音乐美学思想的异同。 在白居易被罢免校书郎一职以后,来到上都的华阳观,闭门累月,总结了当前国家形 势,写成了策目七十五门。在七十五门中,有三门专门谈论了礼乐议礼乐、沿革礼乐、 复乐古器古曲,还有另外三本也谈论了一些关于礼乐的问题。这都表明了他继承儒家 思想,突出了礼乐在治国中的作用。其中议礼乐中写到礼乐:“并天地,参阴阳,废 一不可。如果礼乐并用,相互融合则“理天下如指诸掌耳。从他的这些思想中,我们一 方面可以看到他与乐记一脉相通,没有任何独到之处;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我们前面 提到的他“和的观点。他“并天地,参阴阳,废一不可的观点,实际就是天地万物加 上礼乐、阴阳才是完整的“天人合一。 我们对自居易音乐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肯定,在复乐古器古曲中,他就音乐与政 治的关系作了进一步论述,他对非古今论者进行了批判,并且强调了“政和则情和,情和 则声和力的“乐与政和的观点,也就是说,音乐与政制是相通的,这种观点带有一定的 局限,但他注重了音乐的教化作用,某种程度上也有进步意义。 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时期,在经过了安史之乱以后,李唐王朝才中心恢复了中央集权的 统治。所以作为白居易本人来讲,他一方面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认为“淫乐亡国 ;另 一方面,他又看到唐朝逐步走向衰落的真正原因是统治者的无能。所以他的音乐美学思想 在现实与传统中挣扎,也体现出了矛盾的方面。对于自居易的美学思想,我们应该采取批 判继承的态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应该看到他矛盾的方面,也应该看到他对音乐发展 起到的积极作用。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唐太宗虽然重视礼乐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但他摒弃了传统的儒 家思想,在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上提出了新的主张。他提出音乐的出现是以人的兴趣为前提 的,与政治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立国的根本不在于“制礼作乐的形式,而是在于民心所 向。唐太宗论述的关于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打破传统的先例,也为唐 朝开启了一条崭新的宽阔大路。归纳总结,唐太宗对唐朝音乐新形势的开启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首先,他对音乐的开明态度,为唐朝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古代 音乐普遍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礼乐决定国家的兴衰,因而把礼乐放在十分重要的 位置。唐太宗继位后虽然重视礼乐的发展,但并没有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他主张“乐一 以人们的情绪和喜爱为前提,与政治没有关系,为政之本不在于礼乐,而在于统治者的内 在素质,朝廷设的音乐也并不能改变人民的苦乐。在对待外来音乐的态度上,他也表现出 了开明的音乐美学思想。唐太宗的这种思想在古代统治者中是非常少见的,正是因为有了 他对待音乐开放的态度,才为唐朝的音乐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其次,唐太宗重新制定礼乐,为唐朝音乐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历代统治者在建国 后都对礼乐进行重修,唐朝也不例外。高祖伍德九年,天下稳定后,唐太宗接受了祖孝孙 的建议,重新制定雅乐。由于唐太宗开明的音乐思想使唐朝的礼乐也焕然一新,继承并且 发展了唐朝的音乐,使“大唐雅乐焕然一新。 最后,唐太宗对破阵乐和庆善乐的修改,不但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还充分体 现了他的对乐舞的态度。这两部歌功颂德的乐舞修改成功以后,不但使唐太宗再次体验夺 取帝位的满足,还使他为自己亲自参加修改感到欣慰与满足,这两部乐舞的修改,不但起 到了娱乐作用,还有助于安定天下。 不管是自居易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还是唐太宗对唐朝音乐新的贡献,我们都应该 本着批判继承的方针,把它最大限度的用于现代音乐教育当中,让它们为中华民族的音乐 教育再添浓厚的一笔。 1 3 第二章唐朝宫廷音乐教育机构的研究 西汉时期音乐发展以宫廷音乐为主,以夸张人的外在活动和审美,以及对外界环境的 征服为主要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种表面性和原始性;到魏晋时期则以反映贵族生活 的,和具有田园色彩的音乐为主,以反映人的内心性格为特征;音乐发展到唐朝,既不单 纯是对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写和表现,也不只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描绘,而是对 人物有血有肉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体会和憧憬。从对音乐内容的表达上也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这一切都反映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巨 大的发展空间。 唐朝的音乐教育机构基本沿袭了隋朝,但的官办音乐教育比隋朝更为发达,由于政府 重视发展音乐教育,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唐朝音乐教育的管理制度也达到了 相当完善的地步。唐朝的音乐教育机构已自成体系,主要有:太常寺、太乐署、鼓吹署、 清商署、梨园和教坊。唐朝宫廷音乐教育机构的设置,是以太常寺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 机构。在音乐教育机构的编制上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和输送音乐人才, 对音乐教师和学生都有着严格的考核制度。 第一节唐朝宫廷音乐教育机构 一、太常寺、太乐署、鼓吹署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太常寺是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专门负责音乐教育的部 门,在秦时期成为常。到公园前1 5 1 年,改为太常。太常泛指我国古代掌管礼乐的行政机 构。汉朝以后改为太常寺、太常礼乐管等。“太常,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 冠之属。 呔常寺的主管官员为太常卿,太常少卿。太常卿下属与音乐密切相关的为太常 博士,协律校蔚,太乐署的令、丞,以及汉朝以后建立的鼓吹署的令、丞以及清商署的令 和丞等。隋朝初期在管理职能上,太常寺分设有郊社、太庙、诸陵、太祝、衣冠、太乐、 清商、。鼓吹、太医、太卜等。直接掌管礼仪和宴乐的是太乐、清商和鼓吹,太乐署设乐师 8 人,清商署设乐师2 人,鼓吹署设哄师2 人。这些人员即负责演奏又负责传授与管理。 隋炀帝时对宫廷音乐机构进行了改革,太常寺里除去了太祝、衣冠、清商署其他留存。唐 朝时期,除了基本延续隋朝的礼乐制度和礼乐机构,还有了新的扩展,尤其是梨园和教坊 的设立,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史上不朽的诗篇。 太乐署又称大乐署,兼管雅乐和燕乐,并对宫廷内的从艺人员进行训练和考核。太乐 署中除设有令、丞、府、史、乐正、典事、掌固等官职。“文武二舞郎一百四十人。太乐 隋书百官志 1 4 令调合钟律,以供邦国之祭把享宴。几大宴会,则设十部伎。又有“散乐二百八十 二人仗内散乐一千人音声人一万二十七人。 的记载,这些记载都说名了太乐署机构 庞大,人员之多,更说明了唐朝时期音乐教育的繁荣。 另外,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太乐署中官位的记载。“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 品下;乐正八人,从九品下。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太乐署中的从乐人员具有一定的 官位,从而也反映了唐朝音乐家是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 再有,有关太乐署音乐教育过程中的考核制度记载。凡习乐,立师以教。每岁考其师 之课业,分为上、中、下三等,申礼部。十年大校之,凡乐人及音声人应习教,皆著 薄籍,核其名数,分番上下。一 由此记载看,太乐署中音乐教育制度的考核是相当严格的, 它不仅包括学习音乐的人,还包括了对教授音乐的乐师的考核。其中“立师以教”则反映 了规范的音乐教育制度的建立,表明了教学的关系,并不是随意谓之。对于教授学生学习 音乐的老师,每年都有一次相应的考核,考核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报给礼部。十年 进行一次大考,根据考试成绩决定其职务的升降和提拔。这种考核制度的建立也反映了唐 朝音乐教育制度的完善。 而且对于教授学生的博士,他们的教学成绩还要分为上、中、下三等。在太乐署中学 习的乐者,在1 5 年之内,要接受5 次上考,7 次中考。如果1 5 年之内没有通过考试就得 不到相应的官职。即使在学习过程顺利完成学业的,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能够学会难度 较高的曲子在5 0 首以上的就可以认为是完成学业了,对于学习不同难度曲子所花费的时 间也有一定的要求,学习难的“大部伎要3 年完成,其次难度的曲子2 年完成,最容易 最简单的“小部伎1 年完成。完成这些短期学习的乐者,还有机会留在太乐署任教。若 博士一职暂缺,还可以补差等等。总之,以上所有我们提到的,以及没有提到的音乐教育 制度,都反映了唐朝时期音乐教育的完善和繁荣,也反映了当时宫廷音乐教育机构具有完 善和合理的教学制度。 鼓吹署也是太常寺的下属机构之一。鼓吹署的职责是管理仪仗中的鼓吹音乐。据记载: “掌鼓吹施用调节之节,以备卤薄之仪。回这里卤薄的意思是指皇帝、太子、亲王等出行 时前后的仪仗队。其下设置的官职有令、丞、府、史、乐正等。除此之外鼓吹署也兼管百 戏。但是鼓吹署人员的技艺水平没有太乐署中难度那么大,曾有记载说太乐府中不能按规 定完成学业的,就由太乐署调至鼓吹署去学习大小横吹。但是鼓吹署中也有严格的考试制 度,在此学习的学生,难度高的曲子经四遍而成,难度低的曲子经三遍而成,若达不到这 个要求的,就算是博士也要面临降职。 二、教坊 说到唐朝得音乐教育机构不能不说梨园和教坊。因为历史上的音乐教育机构在唐朝可 旧唐书职官志 旧唐书职官志三 旧唐书职官志三 旧唐书职官志三 以说达到了最为完备和完善的地步,而梨园和教坊的设立又是唐朝音乐教育制度达到顶峰 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们在我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重绚烂的一笔。 教坊是一个对宫廷内乐工的培训和对艺人进行管理和领导的机构。唐高祖建国初期便 设立了“内教坊,归太常寺管理。武则天时把它改为“云韶府 ,并设官职官员管理,成 为独立的音乐机构。开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设音声博士、第一曹博士、第二 曹博士。京都时候又设置了右教坊,掌管俳优杂技。 唐朝初期的教坊,其目的是单纯为皇帝提供娱乐性的歌舞表演,它属于宫廷内部的音 乐机构,没有专职的教坊,关于管理它的机构没有明确记载,估计属于太常,这点从很多 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例如在教坊记笺定中记载:“此序主要说明宫外教坊之所以起, 端在热戏一举之后,即指定太常寺专司礼乐,乃另设左右教坊以容之。”由此可 见,教坊在唐玄宗设为独立音乐机构之前,一直是属于太常寺管理的。后来,教坊作为宫 廷内部的、专门为皇帝进行表演和娱乐的机构存在下来。武则天时期就把它改为“云韶府 并把它列为专职机构,还设了专门管理者“中宫 ,成为独立的音乐表演机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