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恩我的母亲主题演讲稿 天宁寺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旧城西门外小栅桥之西、大栅桥之北,朝圣桥河北。该寺历史上占地面积九十余亩,殿宇僧舍据说有5480间,四面河道环绕,独处一方,以舟楫相通,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建朝圣桥,元惠宗至正五年(1345年)建天宁寺桥(即大栅桥),并相继建造迎恩桥(即栅桥)。天宁寺历史悠久,规模恢大,兴旺时有僧众百数十人,晨钟墓鼓,木鱼梵音,香烛煙光,终年不绝。 相传天宁寺创于汉朝,初名“禅悦院”。唐朝宗大历三年(768年)建千佛大宝阁。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敕赐“天宁永祚禅寺”匾额。南宋光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僧长溪创建山门殿和宝塔,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僧永模建圆通殿。元世祖至元二年(1336年)僧梵琦(字楚石)募缘建镇海塔。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佛阁、法堂及方丈室。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建西方殿和钟楼、轮藏及廊庑。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请来大藏经计6714卷。洪武三年(1370年)高僧梵琦大师被诏徵,赐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著有楚石语录,作怀净土诗传于世。源瀚大师,字觉海,住持天宁寺时,经八载重修千佛阁,又经八载重建镇海塔。清高宗乾隆廿六年(1761年)。钱陈群为之作记,著有水云集。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僧生白、眉白、元白三人重建千佛阁。清高宗乾隆至穆宗同治间,两次进行维修。民国二十五年曾修理镇海塔。 天宁寺的整个布局至明朝已基本形成,在自南而北中的中轴线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组组结构精巧装饰华丽的古建筑。进入山门,为金刚殿,正中朝南为弥勒佛坐像,坦胸凸肚,笑容满面,上有“皆大欢喜”四个大字。左右两联曰:“大腹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其背面朝北为韦驮菩萨立像,两边为四大金刚,进内为大雄宝殿,殿前有石狮子一对,很大的铁香炉一具。拾级登殿,殿内正中为三世佛像,两边为十八尊罗汉。北后朝北为观音大士立像,手执仙瓶、柳枝,脚立鰲鱼头上,海浪滔滔,众仙童相护。大雄宝殿建筑巍峨,飞檐翘角,朱栋彩梁,肃穆庄严。 大殿后为千佛阁。阁为两层,上为藏经楼,下为佛殿。步入下门,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像。铜钟、大鼓悬于两侧。千佛阁每年阴历六月六日晒经日开放,平时除拜忏等外,均不开放,仅走偏门,故阁内幽雅安静,俗鹿尽消。千佛阁左右前后为禅堂、方丈室、法堂、僧舍、菜园等。最后为镇海宝塔。镇海塔为楚石禅师所造。因元朝海岸线变迁,潮水直逼海盐城下,气势汹汹,威胁很大。当时认为塔能镇海,楚石禅师遂介议募资建塔,历二十九年始成,据说建造之时,每一砖都由楚石禅师顶首跪诵大悲咒一卷,其精神感入至深。塔共七层,八角形,高24丈,明朝多次修葺。清乾隆年间失火,七级俱焚,仅存塔心,遂又重建。光绪和民国期间,多次重修。塔前西侧有池。池西有仙桥,桥下河浜可停小船。 历史上天宁寺香煙极盛,尤其是六日、十八、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