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校本教研是把关于新课程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解决学校在新课程 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 主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研究活动。将教学研究工作的 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 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校本教研包含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基 本过程有问题、设计、行动和总结。校本教研的实施模式有行动研究、合作研究、 课题研究和观摩研究等。校本教研是对现行教学研究机制系统的调整和改进;有 利于调动中小学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 作用;由于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它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本研究选取了临夏州积石山县刘集小学马老师作为个案,运用参与式观察、 深度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及如何有效开展 校本教研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做了研究。研究发现: 1 、校本教研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2 、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一定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一定要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展开。 4 、要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 5 、校本教研的活动模式一定要切合学校实际。 关键词: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新课程个案研究 i i a b s r a o t s c h o o l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i sar e s e a r c ha c t i v i t yi nw h i c h t h e s t a n do fn e wc u r r i c u l u mi n s t r u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i ss e t t i n gi ns c h 0 0 1 i ti s ar e s e a r c ha c t i v i t yw h o s eo b j e c t i st os o l v et h ec o n c r e t ep r o b t e m s a p p e a r i n g i nt h en e w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a n dw h o s ea i mi st oi m p r o v et h e s t u d e n t s h e a l t h y ,i n i t i a t i v e a n ds u f f i c i e n c ys h a p i n ga n d t e a c h e r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i sn o to n l y t h ea c t u a ld e m a n da n du r g e n tt a s k o f t h ec u r r e n ts c h o o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t e a c h e r s g r o w t h ,b u ta l s ot h e d i r e c t i o na n dk e yp o i n to ft h ei n d e p t hr e f o r mo fi n s t r u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 t ol o w e rt h ef o c u so fi n s t r u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t os c h o o l sa n ds e tu pt h e s c h o o l b a s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s y s t e ma d a p t a b l et ot h en e wc u r r i c u l u m s c h o o l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c o n t a i n s t h r e ee l e m e n t s : s e l f r e f l e c t i o n ,c o m p a n i o n s m u t u a lh e l pa n dp r o f e s s i o n a lg u i d a n c e i t s b a s i cc o u r s ei sp r o b l e m ,d e s i g n ,a c t i o na n ds u m m i n g u p i t si m p l e m e n t m o d e sa r ea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 ,c o o p e r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t a s kr e s e a r c h ,v i e wa n d e m u l a t i n gr e s e a r c h ,e t c s c h o o l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c a na d j u s ta n d i m p r o v et h ec u r r e n tt e a c h i n gr e s e a r c hm e c h a n i s ms y s t e m i ti s f a v o r a b l e t om o b i l i z et h ep r i m a r ya n dm i d d l es c h o o lt e a c h e r s e n t h u s i a s mt oi n n o v a t e t h ei n s t r u c t i o n i tc a ns u f f i c i e n t l yb r i n gi n t op l a yt h et e a c h e r s r o l e i ni n s t r u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a c t i v i t i e s i tc a n i m p r o v e t h es c h o o l s i n s t r u c t i o nq u a l i t yf o ri tc l o s e l yc o m b i n et h es c h o o l s w o r kr e a l i t y i nt h i ss t u d yis e l e c tm r s m ai nl i u j ip r i m a r ys c h o o li nj i s h i s h a n c o u n t y ,l i n x i ap r e f e c t u r ea sac a s e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o b s e r v em e t h o d ,d e e p i n t e r v i e wm e t h o d ,l i t e r a t u r e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e t ca r eu s e dt os t u d y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o fs c h o o l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i m p r o v i n g t h ec l a s s r o o m i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h o wt oe f f i c i e n t l yl a u n c ht h es c h o o l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 t ob e t t e r i m p r o v e t h e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 m a i n c o n c l u s i o n so ft h es t u d ya sf o l l o w s : l s c h o o l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i s a ne f f i c i e n ta p p r o a c h t o i m p r o v et h e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 i l l 2 i ns c h o o l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a c t i v i t i e s t h et e a c h e r s e n t h u s i a s ms h o u l dh eb r o u g h ti n t op l a y 3 t h es c h o o l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a c t i v i t i e ss h o u l db e l a u n c h e ds u r r o u n d i n gt h es c h o o l w o r kf o c u s 4 t h ec a r r y i n go u to fs c h o o l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s y s t e ms h o u l d b ee m p h a si z e d 5 t h ea c t i v i t ym o d e so fs c h o o l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s h o u l df i t t h es c h o o lr e a l i t y k e yw o r d s :s c h o o l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 n e wc u r r i c u l u m c a s es t u d y i v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塑:塑堕日期:三! ! 尘!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繇望堕一铆虢年虹日期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 一、绪论 f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校本教研是新课改顺利推进的需要 新课程目前己由实验区向全国铺开,我国的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变革,还 涉及到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变革;新课程 也产生了一系列理念创新,包括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结构观、课程资源观和 课程评价观等多方面。“新玩意在眼前冒出来,给人的直感就是讲不清楚。于是形成 问题,形成挑战。”。这些挑战全部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变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 更高要求。这就必然要求学校教学的实践主体即教师之职业角色发生根本性的转型,由 传统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而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和创造者。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中介转化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教师不仅要继续 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甚至自己开发教材) ;不仅要通过教 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提高能力,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且要研究教 学过程本身如何进行更为有效;不仅要学会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且要研究 怎样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也就是说,教师要自主地对教学做决断、 进行反思。即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有自觉进行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如研究校本 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 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 恰当办法。 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实验,课改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处于同 一起跑线上。在这个意义上讲,依靠教研人员和教育研究者提供一个现成的、满意的解 决问题的方案或答案是不现实的。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不是教师按照课程专家设计的图纸 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通识培训只是解决 了一些面上的问题,课改要向纵深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 学实践中的这些深层的点上的问题。“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主体和最终执行者,课程 改革的深入不允许我们采取回避的态度,面对上述问题,需要有应对的策略和富有活力 的教学研究制度。”。 校本教研是伴随新课改而被人们重视起来的一种新的教研制度。将教学研究工作的 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 。转弓( 自潘涌论“科研兴校”的着力点校本教学研究盯 教育理论与实践,2 0 0 3 ,( 9 j 。转引自吴思扩展词汇的边界 j 读者。2 0 0 4 ( 1 2 ) 。郭华在新课程中生发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 j 人民教育2 0 0 3 ( 5 ) 。王真东,刘方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及价值 j 中小学教育,2 0 0 4 ,( 5 ) 1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 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以校为本的教 学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旌过程中学校所面 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为主体是指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研 究不同于以倡导“思想观念”和“理论流派”为己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更多地应该是 “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是自觉和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 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校本教研从逻辑起点到达成目标 必须体现“以校为本”的鲜明特色,问题的产生源自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析 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问题的化解也归宿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提升。 那么,校本教研能否促进课堂教学呢? 如何有效进行校本教研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 教学呢? 这正是本研究所要探究的问题。 ( -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2 0 0 1 年9 月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地展开,预计 于2 0 0 4 年秋季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圆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 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所难以解释和应付的, 教师不能被动地等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去,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纵观我们多年来的一些教育教学实验或改革,有的往 往浅尝辄止,或者有的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总结报告上,而实际却没有真正切实的 改变。究其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是传统教学扼守的最后一个堡垒,而且是极其难以被 攻克的堡垒。勿庸置疑,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主要途径。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教师课 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大大高于以前的。新课改所提倡的变革 理念都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体现出来,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主渠道。因此 可以说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是新课程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校本教研是在新一轮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逐步兴起的,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基于教学实践、为了教学 实践”的行动研究,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教学实际问 题,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进一步总结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而大面积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和效益。 本研究就是将这种理论现实化的一种探索,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一条在校 本教研中促进课堂教学的可行途径,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做出贡献。 ( 三) 研究现状 校本教研是把关于新课程改革研究( 主要是新课程的教学研究) 的立足点放在学校, 。朱幕菊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 j 人民教育2 0 0 3 ,( 5 )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 i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1 2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 以解决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教育者( 主要是教师) 为研究主体的一种研究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对校本教研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研究表明,校本教研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旌中所带来的大量的问题而出现的一 种研究方法,它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 体,它对新课改的顺利推进将起到重要作用圆。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 制度的必要性、可能性、建立的途径、校本教研的意义与价值、基本形式和在开展校本 教研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阐释上。 1 、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必要性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在目前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是因为:校本教研是对新课程 实施过程中生发的自觉主动的教研活动的积极肯定。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以制度化 的方式保障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决策、反思和改进的权利;同时,也能够使以校为本的教 研活动不只局限于学校这个小圈子里( 郭华,2 0 0 3 ) 。是新课程健康推进的需要。新课 程对教师、学校和教学研究专业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有效 支持新课程的推进,需要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规范( 王真东,刘方,2 0 0 4 ,陈晓力, 2 0 0 4 ,朱慕菊,2 0 0 3 ,郭华,2 0 0 3 ) 。教研机构在研究内容和方式上需要改进和调整。 校外教研机构的教学研究在客观上的局限性凸显了立足于学校自身的教学研究的现实 意义( 王真东,刘方,2 0 0 4 ) 。全国教研机构,人员与中小学、教师比例悬殊。要求数 量上先天不足的教研机构人员去指导中小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是不现实的,急需校本教研 制度的出台( 王真东,刘方,2 0 0 4 ) 。真正推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是新课程的实 施,“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地目标,具有重要的 意义。” 2 、开展校本教研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在我国开展校本教研是可能的,其理由有:自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 以后,“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理念为广大中小学校所认同、接受并付诸实施,并 成为很多中小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支撑( 王真东,刘方,2 0 0 4 ,潘涌,2 0 0 3 ) 。 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同时,中小学 教师得到了锻炼,熟识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其中还涌现出了部分在教改实践中成长起来 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这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高等师 范院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大学扩招等,越来越多的毕业 生具备了较高的学历,从学历层次上为建立校本教研提供了基础。教育部多次下发通 。明庆华,程斯辉什么是校本教研? j 课程教材教法,2 0 0 3 ,( 1 2 ) 。彭刚,校本研究:基本规范与价值取向 j 教育研究,2 0 0 4 ( 7 ) 。朱慕觏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 j 】人爵毂育,2 0 0 3 ( 5 ) 3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 知和意见的形式从行政的角度给校本教研的建立提供了行政保障( 王真东,刘方, 2 0 0 4 ) 。以上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从社会氛围、行政、人力及基础等方面提供了条件, 使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成为可能。 3 、如何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研究者认为,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必须要做到: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 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 究的主体( 朱慕菊,2 0 0 3 ) 。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等各方面的 作用。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和反思的习惯。要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 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应该有专 业人员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彭钢,2 0 0 4 ,郭华,2 0 0 3 ,余 文森,2 0 0 3 ,朱慕菊,2 0 0 3 ) 。发挥校长的龙头作用。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的第一负责人。校长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 机制和保障机制( 尚文宇,2 0 0 5 ,解腊梅,2 0 0 4 ,陈进兴,2 0 0 4 ,李风荣,2 0 0 3 ,朱慕 菊,2 0 0 3 ) 。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校本教研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4 、校本教研的意义 研究者认为校本教研的意义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校本教研把教师从研究的 “配角”或“执行者”的地位解放出来,调动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促进 其自身专业的自主发展( 陈继文,曹玮,2 0 0 4 ,余保华,2 0 0 4 ,李保明,2 0 0 4 ,王真东, 刘方,2 0 0 4 ,李建平,2 0 0 3 ) 。改进现行教学研究机制。现行的教研机制已经不能适应 新形式的要求,校本教研要求教学研究机构转换角色,改进教研模式和教研思路,发挥 其研究、指导和服务的功能( 王真东,刘方,2 0 0 4 ,吴刚平,2 0 0 3 ) 。调动教师教学创 新的积极性,校本教研为教师进行创新,开展教学研究搭建了舞台,有利于教师积极性 的发挥( 吴刚平,2 0 0 3 ) 。重建学校文化。校本教研旨在形成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 机制,其所倡导的平等、合作和尊重等理念有助于建立新时期学校新型的学校文化( 王 真东,刘方,2 0 0 4 ) 。顺利推进新课程。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都需要校 本教研这种新的教研制度来解决,从而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王真东,刘方,2 0 0 4 ,郭华, 2 0 0 3 ) 。有研究者对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做了一定的理论阐述,“校本教学研究的直接 目的是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从校本教研的目的来看,校本教研 以直接解决具体问题为己任,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 质量”。纵观以前的研究,虽对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理论阐述,但缺乏 实践研究。 。是刚平校本教学研究的意义和理念 j 人民教育,2 0 0 3 ,( 5 ) 。刘捷走向校奉:高中新课改中的教学研究 鲥教育科学研究2 0 0 4 ,( 7 ) 4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 5 、校本教研的形式 研究表明,校本教研的形式有: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应更多地表现为以具体、特殊 为特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典型问题或是直接有用的相关知识,提出有效的解决问 题方法,更具操作性和推广性( 陈晓力,2 0 0 4 )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提出首先是对 自己教育行为的分析和反思;课题的实施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题研究成果的形 成应是一种教育升华( 卢向党,刘德,2 0 0 5 ,陈晓力,2 0 0 4 ,彭钢,2 0 0 4 ,唐新湘,2 0 0 4 , 万伟,2 0 0 4 ) 。行动研究,是一种以参与和合作为基本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以实践 情境为研究场所的研究形式。( 蔡柔美,2 0 0 4 ,陈晓力,2 0 0 4 ,彭钢,2 0 0 4 ,唐新湘, 2 0 0 4 ,余保华,2 0 0 4 ) 。观摩研究。指通过观摩优秀课例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讨, 借鉴学习的一种研究形式。一般采用听课、说课、评课、反思、讨论等环节。是中小学 校开展的最普遍的一种研究方法( 唐新湘,2 0 0 4 ,蔡柔美,2 0 0 4 ,陈晓力,2 0 0 4 ) 。叙 事研究。讲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故事,是一种叙事性的校本研究( 唐新湘,2 0 0 4 ,彭钢, 2 0 0 4 ,万伟,2 0 0 4 ) 。合作研究,指中小学教师和科研机构、大学中的研究人员的共同 参与为基础,以对实际教学情境的研究与反思为目标的一种研究形式。合作研究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为高校与中小学共同发展提供一条重要的现实途径( 余 保华,2 0 0 4 ,蔡柔美,2 0 0 4 ) 。专题研讨。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着很多的“困惑”, 在现今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更是出现了不少难点问题,教师们可以围绕这些难点问题,展 开专题研讨( 蔡柔美,2 0 0 4 ,万伟,2 0 0 4 ) 。研究者认为,学校和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 际情况选用恰当的形式来开展校本教研,不必拘泥于某个形式的限制。 6 、校本教研的保障机制 为了使校本教研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政府、学者、学校和教师等一起协同 合作,建立相应的校本教研的保障机制。这些具体的保障机制有:权利保障,即学校要 有根据本校实际开展教研的权利。校长要将教育教学研究和开发的权力下放到教师手 中,给教师定的从事教研的空间( 尤维萍,刘参,2 0 0 4 ,何晓雷,王嘉毅,2 0 0 3 ) 。 时间保障。让教师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有一定的从事教研的时间( 尤 维萍刘参,2 0 0 4 ,何晓雷,王嘉毅,2 0 0 3 ) 。技术保障。要建立一线教师与专门机构或 大学研究人员的合作机制,保证教研机构或大学研究人员对一线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解决理论以及技术问题( 刘良华,2 0 0 3 ,何晓雷,王嘉毅,2 0 0 3 ) 。经费保障。要保证 教师有较为充裕的科研经费来开展校本教研( 何晓雷,王嘉毅,2 0 0 3 ) 。制度保障。建 立相应的校本教研制度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根本保障,是激发教师研究潜能和研究激情的 制度保障( 刘丽群,2 0 0 4 ,刘云燕,2 0 0 4 ,石鸿云,2 0 0 4 ,潘涌,2 0 0 3 ) 。建立校本教 研的保障机制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但我们不能等到所有保障机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 制健全后才开始开展校本教研,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7 、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研究表明,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制度保障,即建立相应的 保障制度,为校本教研的开展“保驾护航”( 蔡守龙,2 0 0 4 ,石鸿云,2 0 0 4 ) 。组织建立。 在学校中建立起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机构,来组织和领导校本教研的开展( 石鸿云, 2 0 0 4 ) 。充实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内容和形式来支撑, 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石鸿云,2 0 0 4 ) 等。 有学者认为校本教研能否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能否为课程改革的成功 实施而提供保障,取决于教师个体教研素养的全面优化。这些教研素养包括:教师要培 养高度自觉的“研究意识”。以研究主体的跟光审视教学过程。教师要培养高度自觉的 “理论意识”。教师要发展高度自觉的“对话意识”。除了上述的教研素养之外,教师还 需具备某些实际能力,从而促进教学研究的开展。这些能力有:实验能力。包括筛选课 题、跟踪调研、统计数据并做比较分析的一系列实用性技能。撰写能力。由于缺乏充分 的研究性写作的磨砺,相当部分教师的撰写能力比较贫弱,制约了教研成果的问世。网 络能力。教师要顺应网络化趋势而强化信息收集、分析、处理、& r - v 与存储的能力,高 效利用信息资源( 潘涌,2 0 0 3 ) 。也有研究者认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需要加强教 研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 朱慕菊,2 0 0 3 ) 。有学者 指出,专业人员在促进校本教研中要做到:进行教学研究对要面向实际,面向教师。进 行专业指导时要到位,但不夏越位。专业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咨询与信息( 余文森,2 0 0 3 ) 。 有研究者对校本教研进行了实践研究回,研究表明:校本教研不是独立于学校活动 之外的行为,两是有机地融入学校各项活动之中。校本教研不仅可以帮助学校突出办学 特色,而且能够帮助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开展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观念, 增强课程意识与领导能力和提高教师职业自信心。开展校本教研时,形式要因地制宜多 样化,评价校本教研也要多元化。为了能有效开展校本教研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校长和 教师应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研究的学习。开展校本教研时要加强专业外援( 何晓雷, 2 0 0 4 ) 。 有一些中小学校对校本教研进行了实践探索( 江苏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南昌市站 前路扩大小学,哈尔滨市清滨小学,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等) 。其中有些学校取得了很 好的效果:课程改革开始向纵深发展。特色化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已经起步。特色化、 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正在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给学校带来了活力。名师成长之路初步开 辟(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 。何晓雷民族地区技车教研之行动研究c d 西北卿范大学2 0 0 4 年5 月 6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 纵观以上对校本教研的研究,研究者从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必要性、可能性、 途径,校本教研的意义、形式、保障机制和在开展校本教研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 了详细的阐述,为开展校本教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学者对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做 了阐述,认为校本教研要围绕课堂教学展开,而且认为校本教研可以促进课堂教学,但 对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缺乏实证研究。本研究就想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校本教研 促进课堂教学进行实证研究,探索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及如何有效进行校 本教研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 ( 四)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临夏州积石山县刘集小学。马老师作为研究合作者。在研究前期通过访 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来了解她的课堂教学水平及开展教学研究的情况,然后根据项目活 动安排和合作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一些校本教研活动,在这中间通过课堂观察、访谈、 文献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她的课堂教学变化情况,研究怎样进行校本教研才能更好地促进 她的课堂教学。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 、个案研究 本研究选取临夏州积石山县刘小马老师作为个案来进行研究。之所以采用个案研究 的方法,是考虑到:个案研究虽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普遍性,但是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 在于特殊性之中,因而通过个案研究可以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出其他个体甚至是整体上的 某些特征或规律。圆马老师是刘校马校长给我推荐的,她的教学成绩比较突出,而且是 刘小的教研主任。选择她作为我的合作者可以保证我这个研究新手进展的顺利一些。 2 、参与式观察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投身到学校所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中,通过自身 的体验来对被研究者和研究活动进行解释,把事件真实地展现给大家。像在参加刘小组 织的评课活动中,我努力做到和其他评课教师一样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不把自己 当成“旁观者”:其他老师也把我当成他们中的一员,这样就保证了不会因我的存在而 展示出“非真实”的场景。 3 、深度访谈 本研究中的访谈基本上都是半开放式访谈,即在访谈时对访谈结构有一定控制,但 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进行调整。马老师的性格有些内向,再加上性别原因,刚开始都是我 问一句,她答一句。后来我们之间熟悉之后,她还是挺健谈的。对学生的访谈是比较困 难的,尽管找来的学生都是性格比较开朗的,但他们的语言的确是太简练了,从不多说 一句。 o 以下简称刘小刘小具体情况见附录1 。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口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 1 0 8 7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 4 、文献分析 本研究中的文献分析包括两部分:一是对“校本教研”所进行的文献分析,这部分 工作主要是为自己的研究打基础,定方向,资料主要来自于图书、期刊和网络;再就是 对被研究者的反思笔记和刘小教研活动资料进行分析。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 二、校本教研概论 ( 一) 校本教研的兴起 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教师的职业专门化已成为当今国际教师教育( 包括培养 与培训) 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教师们已经不满足于从前辈的经验或自己的积累中吸取 灵感,希望从“教书匠”变成具有反思能力的专家型教师。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自 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 和“蜡烛”的角色,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教师这门职 业是一门非常专门化的职业,需要进行专门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训练。而成为专门化 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研究,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规范、严谨 的探究。目前在国际教师教育领域,“教师作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被认为是教师提高自身意识和专业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校本研究在英美是于2 0 世纪6 0 年代前后伴随着“教师即研究者”运动兴起的,当 时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没有学校参与特别是教师参与的教育研究,是无法使教育研 究成果很好地在教育实际中加以运用的。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搬运工”, 即使是完全照本宣科的授课也是不可思议的,何况“每个教师都在这方面或那方面显示 出具有某些独到之处的创造力或独创性”。单就课堂教学本身而言,教学就充满了创造 性,教学就是“即席创作”:圆为了解决教学中大量的典型、独特和复杂的问题,教师, 就像任何一个研究工作者一样,遵循着教育研究的一般逻辑,即有求知欲、主观能动性 和自学愿望;有合理工作方式的知识;有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在进行一项活动时 具有确定其不同阶段所必须遵守的逻辑顺序的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设,拟定观察计划 或实验计划以及事实与现象之间联系的能力;对搜集到的材料能加以处理,使之系统化, 并且予以说明,从而得出结论;有独自做出具有科学依据的决定能力;有清楚、确切、 简洁的表达能力。也就是说,教师不仅具有课堂知识、技能与技巧,而且还具有对自己 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 值更广阔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处理能力。校本研究的积极倡导者斯藤豪斯谈到:“如果 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学,或如何 能够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 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这种研究传统后来逐渐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 。转引自崔相录主编研究性学习【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2 l 9 。【加】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杜,2 0 0 1 2 0 9 。盟葆奎主编,叶澜,施良方选编嫩育学文集教育研究方法h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8 1 6 9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 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校本研究。 在我国,从上个世纪9 0 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校本” 理念逐渐被我国教育界所接受,在一些领域人们对“校本”理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 为校本教研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必要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 发展,特别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行,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学校、教师发展策略给 予了极大的关注。教师是新课改实践的主体,新课改中产生的诸多问题需要教师以研究 者的姿态去研究和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自主决策和反恩、研究的能力。但这种能力 并非与生俱来,它是伴随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而形成的。然而仅靠教学实践 和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式实践很难满足新课改的需求,实现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因此, 建立一种立足学校的新的教学研究制度,通过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和相互合作,帮助教 师具各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 二) 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特征 校本的英文是s c h o o l b a s e ,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方面 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 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校本”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 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从校本教研的课题来源来看,校本教研的出发点是学校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和突出 问题;从校本教研的主体来看,教师是研究的核心人物和主要力量;从校本教研的场域 来看,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要阵地;从校本教研的目的来看,校本教研直指学校进步和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它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为主要目的,研究渗透于教学生活中,以直 接解决具体问题为己任,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中小学教 学质量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校本教研的过程来看,校本教研就是教师行动研究, 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学、为了教学”营而进行的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 方式”。 校本教研,以“本校”教师为基本研究主体,以“本校”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 中心,以解决这种实际问题为研究目标,这样,它必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校本教研必须立足课堂。校本教研从逻辑起点到达成目标均体现“以校为本” 的鲜明特色,问题的产生源自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析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实施 过程;问题的化解也归宿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提升。校本教研只有完全落实于课堂, 使之成为天然的实验室,才能获得应用性学科所须有的实践品格和“学术生命力”,从 。王真东,刘方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及价值 j 中小学教育,2 0 0 4 ,( 5 ) 。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 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 0 0 3 6 5 。刘捷走向校本:高中新课改中的教学研究c j 】教育科学研究2 0 0 4 ( 7 ) , 10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 而焕发出蓬勃的教研生机。 2 、校本教研必须面向学生。学生既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对象,也是其教学研究的重 要资源与目的所在。校本教研的真义,其实就是研究每个学生在学科学习乃之教育活动 中的特殊形态,研究其参与深度、参与质量和人格品质的发展状态,研究学生如何“建 构”知识。正如新课程所强调的那样: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这三个维度去研究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发展广度和深度,使之最终趋向对 既有人格水平以至文明水平的整体性超越。 3 、校本教研必须珍视经验、注重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特殊情境中所积累起来的 感性经验,往往蕴涵着值得回味的教研价值,需要教研主体梳理、分析、感悟、升华。 “在这中间,教师自身多层面、多向度的“反思”,是开掘研究资源的主要和重要方式。” o 经过反思后的经验往往成为研究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反过来,又将对教师未来的教研 实践发生深远的影响。 4 、校本教研必须发挥教研机构及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在校本教研中的智力支持和专 业指导作用。教研机构及大学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这支 力量的积极介入,能够有效避免学校内部研究的低水平重复,对于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圆 ( 三)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 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 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i 、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 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 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自我反 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o 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 与教育活动”加以思索、研究、改进,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实际问题是最直接、 最合适的方式。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 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旆。“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反思, o 郭华在新课程中生发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 j 人民教育,2 0 0 3 ,( 5 ) 。彝华在新课程中生发的以校为本教弼f 制度【j 人民教育,2 0 0 3 ,( 5 ) o 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j 教育研究,2 0 0 3 ,( 4 ) 。转引自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j 教育研究,2 0 0 3 ,( 4 ) 。转引自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j 教育研究,2 0 0 3 ,( 4 ) o 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u 】教育研究,2 0 0 3 。( 4 ) 1 1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 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2 、同伴互助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 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 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校本教研的标 志和灵魂。为此,要切实改造学校的情境,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 域,其中尤其要加以强调的是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争论。“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 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是非常重要 的。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不同的思想,一个人说了大家都认为好,这不是学校的幸 运,而是一种灾难。”。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学校要培植学术 对话和学术批评的文化,营造一种教师内部自由争论的气氛。 3 、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揭示了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和支撑下的实践性研究,实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