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火花——方寸之间的艺术.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火花——方寸之间的艺术.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火花——方寸之间的艺术.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火花——方寸之间的艺术.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火花——方寸之间的艺术.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火花在清朝末年伴随着火柴的引入进入中国,由于其在方寸之间 所展示出的独特的图文色彩运用和设计手法而颇具收藏价值,从而逐 渐为收藏家们所垂青。小小一枚火花,不但在内容上囊括了百余年来 的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痕迹,而且从形式上通过对中国传 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设计艺术领域。本文试图以中 国自1 9 世纪末以来的一百余年社会时代变迁为线索,从各个历史时 期的时代背景出发,对火花设计的选材、构图、色彩、印制工艺等要 素进行分析和挖掘,以期能够从有别于火花收藏家的视角对火花设计 的独特属性进行审视,同时更期望顺着这样的一条线索能够探寻有关 传统文化和图形对火花设计的影响路径。 关键词:火花设计艺术 a b s t r a c t t h e s p a r k l a s t y e a r s f o l l o w st h em a t c h e si n t r o d u c t i o ni nt h e q i n g d y n a s t yt o e n t e rc h i n a ,b e c a u s ei td e m o n s t r a t e sb e t w e e nt h e s q u a r e i n c h t h e u n i q u e c h a r t a r t i c l ec o l o ru t i l i z a t i o na n dt h e d e s i g n t e c h n i q u eb u tq u i t eh a v et h ec o l l e c t i o nv a l u e ,t h u sg r a d u a l l yl o o k s u p o nw i t hf a v o rf o rt h ec o l l e c t o r s s m a l ls m a l ls p a r k , n o to n l yi n c l u d e d m o r et h a nh u n d r e d y e a rc 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 t i m e v i c i s s i t u d eh i s t o r i c a lt r a c ei nt h e c o n t e n t ,m o r e o v e rf o r m a l l yt h r o u g ht o t h ec h i n a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e l e m e n t u t i l i z a t i o n ,f o u n d e dab r a n d - n e w d e s i g na r td o m a i n 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a t t e m p t e dt a k ec h i n a ss i n c e19 c e n t u r y se n d sm o r e t h a n10 0y e a rs o c i a lt i m e sv i c i s s i t u d e a sac l u e , e m b a r k sf r o me a c h 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i o dt i m eb a c k g r o u n d ,t os p a r ke s s e n t i a l f a c t o ra n ds oo n d e s i g ns e l e c t i o n ,c o m p o s i t i o n ,c o l o r ,p r i n tc r a f tc a r r i e s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a n dt h ee x c a v a t i o n ,c a nf r o mh a v eb yt h et i m ed on o tc a r r y o n t ot h e s p a r k c o l l e c t o r s a n g l e o fv i e wt ot h e s p a r kd e s i g n u n i q u e a t t r i b u t ec a r e f u l l ye x a m i n e s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e x p e c t e di ss u i t a b l e a s u c hc l u et ob ea b l et oi n q u i r ea b o u tt h er e l a t e d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a n dt h e g r a p ht ot h es p a r kd e s i g ni n f l u e n c ew a y k e yw o r d s : s p a r ka r t l a y o u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 果。本人声明: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 他人和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者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前人及其他人员 对本文的启发和贡献已在论文中作出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雪美求钢 签字日期:乳刃年o 月1 6 , n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吉林艺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即吉林艺术学院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或者 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吉林艺术学院可以将本人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 作者签名:辱杂乖铜 签字日期:县d 7 年厂月,日 引言 何谓火花? “火”为火柴,火花即是指火柴包装上绚丽多彩的贴画。火花源 自西方,是伴随着现代火柴的诞生而出现的。清朝末年,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东进 和大量“洋物”的输入,代表着西方现代文明产物之一的“洋火”火柴传入 中国。与此同时,兼作火柴商标和包装装饰作用的火花也随之渐入中国的百姓视 野。 长久以来,火花所受到的关注似乎更多来自于广大收藏者,他们将收藏火花 作为一种爱好、一种投资或品赏玩味或把玩谋利。虽然不乏有收藏名家会用艺术 的眼光审视他们的藏品,并为之著书立说,但鲜见从设计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和挖 掘火花设计的独特属性和艺术之美。 研究火花或许有诸多不同的线索可循,但因为时代背景的迥异所导致的设 计手法和火花内容的不同最为显著,因此本文选取了时代变迁这样一条主线,试 图沿着历史车轮转动的痕迹去把握多彩火花世界的鲜明时代特征。 基于这样的前提,本文尝试着将中国百年火花历史分成三大时期分别探究: 首先是从“洋火”时代到本土设计萌芽阶段的清末火花。在“洋火”时代, 西方的火柴生产商为了产品的畅销,在火柴的设计上采用了表现中国人吉祥喜庆 的动植物和场景,配以意义积极的汉字,大大的拉近了与中国火柴消费者的距离, 对其火柴销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的火花设计也为西方火柴制造商 所主导,而且由于火柴作为一种稀有紧缺商品的属性决也定了当时火花设计制作 上的相对简单和粗糙。 其次是百花齐放的民国火花。在清朝灭亡、民国初创的大背景下,中国社 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部分有识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建立中国的火柴 工业,并展开与日本和西方火柴厂商的竞争。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火花设计 开始充分结合当时社会特征,无论从题材还是表现形式都逐渐丰富多彩。这个时 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时期都体现在火花的方寸之上:辛亥革命,解放区,抗战时 期等。 最后,火花设计真正的蓬勃发展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期间火花设计 经历了三步曲:蓬勃发展、政治挂帅和艺术新生。建国后百废待兴,经济建设全 面展开,火柴工业也在经济发展的滚滚洪流中迅速壮大,火花设计伴随着这个过 程蓬勃发展,并多以反映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各项成就为主。文革时期,一切以政 治挂帅的1 0 年,火花也没能特立独行于世外,小小方寸之地少了丰富的色彩和 内容,更多的代之以各种政治标语和符号,但或许正是因为那样一段极其特殊的 历史背景使得火花世界多了一份无法复制的独特风采。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市场需要,火花设计开始回归艺术和传统,题材 选择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从自然的山水风景到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书法、绘画、 建筑、漫画等等无所不包,色彩的运用也更加丰富,而且由于印刷技术的提高, 火花的印刷制作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从而真正的实现了百花齐放。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变化,取火的方式也不再单 纯依赖火柴。在这样的背景下,火柴工业日渐衰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火花 将何去何从? 我们或许将不得不带着些许的遗憾去视视这样一个方寸艺术之花 的未来。 第一章从“洋火”时代到本土设计萌芽阶段的清末火花 第一节火柴的诞生和“洋火”时代 谈火花就不得不提到火柴。火柴的雏形早在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就已出现,据 清代文人阮葵生考证,“按史载,周建德六年( 公元5 7 7 年) ,齐后妃贫者以发 烛为业。”这“发烛”是一种在薄木片上沾硫磺而引火用的工具,即火柴的雏 形。但是真j 下意义上的靠“摩擦”而生火的火柴则是由欧洲人于1 9 世纪上半叶 发明的。1 8 2 7 年,英国药剂师约翰华克发明了摩擦火柴,不久他又将火柴装 入盒中,并在盒子侧面粘上划擦火柴用的砂纸,盒身上则打上了“约翰华克” 牌商标,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枚火花。其后,火柴不断被改进,1 8 5 5 年,瑞 典人德斯托鲁姆发明了无毒且只能在火柴盒侧面的赤磷涂层上划擦才能生火的 安全火柴,一直延用至今。 火柴首次进入中国的准确年份已经不易查考了,但根据晚清文人孙玉璋在其 异闻琐录中的记载,大约在清道光年间英国人已经将火柴作为礼物贡奉给大 清皇帝。而大概从1 8 6 5 年开始,已经有经由天津海关进口火柴的记录,至此火 柴开始进入中国人的同常生活。但是由于“洋火”不菲的价格,一般百姓还远不 能消费得起,而仅局限在少数达官贵族、富商巨贾的相对小范围内使用。 1 8 8 0 年,英国人美查兄弟在上海开办燧昌自来火局,是外商在华开办的第 一家火柴厂。其后来自英国、日本、瑞典的商人纷纷看到中国蕴藏的巨大消费市 场继而陆续在中国沿海城市建立火柴制造厂,利用进口的技术和原料生产“洋火” 并在华积极推销。当时知名的“洋火”厂家有怡和、燧生、中华磷寸、瑞中、民 光、美光等。一个“洋火”时代拉开了序幕。 在“洋火”的夹缝中诞生了民族火柴工业。1 8 7 7 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自来 火制造局是中国第一家民族火柴厂,生产马牌火柴。但由于成本高、质量不稳定, 上海自来火制造局开业后不久即无法与外商竞争而告倒闭,但这已经徐徐拉开的 民族火柴工业发展大幕却再也无法闭合。2 年后的1 8 7 9 年,在广东佛山诞生了 巧明火柴厂,使用舞龙商标。之后又陆续诞生了重庆森昌泰、重庆聚昌等民族火 柴厂。但直到民国建立,中国的民族火柴工业仍然苦苦挣扎在“洋火”的夹缝中, “洋火”依然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第二节清末火花与传统吉祥造型的珠联璧合 如第一节所阐述,从“洋火”进入中国到1 9 1 1 年民国建立的清朝末年,中 国火柴市场被外商所垄断。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火柴仍属于一种比较稀缺的 商品,因此大多数火花只是起到一种陪衬作用,如果说火柴本身是一朵红花的话, 那么火花则仅仅是一片陪衬的绿叶而已,不过却也不乏精品。当时的民族火柴厂 商刚刚起步,无论火柴生产还是火花设计都是在模仿“洋火”,因此在该时期的 中国火花上面我们会发现更多的模仿痕迹。比如,有些中国火花与日本火花就很 难分清彼此。而所谓“洋火”,也仅仅是指其外资背景而言,其实“洋火”在经 历了短暂的直接进口阶段后已经基本是在中国本土生产、本土销售了,基于这个 前提,“洋火”火花多为外资厂商请中国本地人士设计制作。因此我们不妨把这 样的所谓“洋火”花也列入研究之列。 为了在中国市场打开销路,当时的外资厂商均采用中文火柴商标,以适应 4 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火花设计方面,一般通过其中国代理商行或直接聘请中国 设计人员进行本地化的火花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这一时期的绝大部分火 花都带有非常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同时也包括大量的民俗文化的表现,同 时配以“与民同乐”、“大吉为记”、“福”、“禄”、“寿”、“喜”等文字,颜色上则 大量采用中国人所喜爱的红色和黄色,喜庆祥和而彰显富贵之意,很受消费者欢 迎,极大促进了火柴的销售。 首先,清末火花在题材选取上广泛应用中国传统吉祥造型。中国人自古就 爱好“吉祥”,追求“善与美”和美好的幸福生活,尤其表现在诸如“结婚子嗣”、 “延年增寿”、“纳福招财”、“驱邪除灾”等人生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吉祥造型 所表达的内容就是围绕这几个重大主题而展开。比如反映婚嫁主题的鸳鸯戏水、 鱼戏莲、凤穿牡丹、喜相逢、龙风呈祥、牛郎织女、百年好合等。反映祁子主题 的麒麟送子、榴开百子、连( 莲) 生贵子、松鼠葡萄、漳仙送子等。反映祁财主 题的连( 莲) 年有余( 鱼) 、五谷丰登、金玉满堂、玉堂富贵、招财进宝、一本 万利、天官福赐、摇钱树、聚宝盆等。反映追求功名主题的五子登科、一品当朝、 连中三元、连升三级( 戟) 、马上封( 蜂) 侯( 猴) 、独占鳌头、蟾宫折桂等。反 映求长寿主题的有寿比南山、松鹤延年、鹤鹿同春、耄( 猫) 耋( 蝶) 富贵、方 胜、盘长、万字不断头等。反映驱邪消灾主题的有镇宅神虎、镇宅神鹰、秦琼敬 德、钟馗捉鬼、鸡食五毒、竹报平安、太平有象、岁岁平安,各种灵符、八卦图、 太极图、神像、神马等。如果按所描绘和塑造的对象分类,可以将上面的迹象造 型分为动物吉祥造型、植物吉祥造型、人物吉祥造型、器物吉祥造型、文字符号 吉祥造型等五大类。“这些特定的动物、植物、器物、符号等被赋予的特殊含义 包含了中华文化、历史、宗教、哲学、民俗、礼仪道德等多方面的渗透和传承”。 凡此种种,都对清末火花的设计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影响。从现有的火花资料来看 上述吉祥造型均有所体现,特别是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吉祥喜庆的动植物和有 关活动场景等,比如舞龙、献寿桃、财神爷、老寿星、鹿、猴子、鲤鱼、蝙蝠、 狮、虎等。 其次,从设计角度讲,清末火花比较注重构图的均衡与对称,而色彩则受 到当时印刷设备、技术以及纸张材质的制约略显单调,多以红、黄为主,辅以绿 色等。其边框大多印有花纹,主图的背景一般不留空白,常用彩色细纹或艳丽色 彩做底,视觉上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效果。在雕刻制版时突出人物、山水等细节, 做工细致入微,不输于一些版画作品。清末火花设计多以版画形式出现,相较民 国火花,更注重精心设计和雕刻。在制版上,清末火花多采用木板雕刻,偶有石 板和铜板,后两者到民国时期已经渐成为制版的主流。木板雕刻多采用纹理细密 均匀的梨、枣、银杏、苹果木等,先在水中浸泡一个月,然后写样、上版、刊刻、 校样和印刷。提到印刷,清末火花基本采用工艺较为简单的凸版印刷,一般先用 红色墨打初样,待满意后即交付大量印刷生产。在火花用纸上,清末虽已经引进 了西方及其造纸技术,但用于火花印刷的还是以竹纸、皮纸、麻纸等手工纸为主。 现撷取几例有代表性的火花为证。图1 是当时一家日本火柴厂的火花,这 枚火花以“福寿”二字立意,迎合了中国人祈盼多福多寿的心理;在构图上则选 取了与“福”同音的“蝠”一蝙蝠一作为整个火花的主体图形,置于正中,而在蝙 蝠的中心位置书有一个醒目的“寿”字,蝙蝠与寿正好寓意“福寿”之意,而且 这还稍嫌不够,在整个火花的四周还绘制了非常中国化的云纹图样,寓意祥和, 与此呼应,蝙蝠的两个翅膀和脚的轮廓都被处理成云纹效果,背景采用浅绿色细 线,强化了视觉效果,而翅膀上缘的万字回文装饰则寓意生生不息,在意义表达 6 上与文字形成互补;除了构图的巧妙,其色彩运用上更贴近中国人的心理,整个 蝙蝠为大红色,配以浅绿色背景的映衬和红绿相间的云纹点缀,表现了吉利吉祥 的意味。图2 是广东佛山巧明火柴厂推出的“太和舞龙牌巧明厂造”火花,是火 花收藏界公认的中国第一枚民族火花,在火花收藏界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其构图 和谐稳重,火花上四个舞龙人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红色背景将黄色的威龙映衬的 威风凛凛而又不失活泼:该火花总体上以红黑两色搭配,中国人最为尊崇的龙置 于火花上部,三个舞龙人或静或动与前面的领舞人相呼应,整个画面洋溢着生动 的气氛。这枚火花在整体上与前面介绍的“福寿”火花相比略显粗糙,构图缺少 细腻的装饰,颜色也显得单一,或许正反映了在欧、日火柴厂商竞争压力下的民 族火柴工业崛起的不易。 图1图2 此外清朝未期还出现了一些以海军、中国、民兴、提倡国货、挽回利权、 振兴工业、发展民生为主题的火花,虽然设计构图都较简单,色彩也比较单一, 但却在提高民族火柴工业竞争力,凝聚民族精神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 用。 第二章百花齐放的民国火花 第一节民族火柴工业蓬勃发展 自1 8 7 7 年首家民族火柴厂上海自来火制造局诞生开始,民族火柴工业挣扎 前行,不断发展壮大。到2 0 世纪2 0 年代末,仅在东北地区、河北、山东、河南、 江苏、江西、上海、安徽、浙江、广东等已经有逾5 0 家火柴厂存在,与“洋火” 厂商形成全面竞争格局。其中必须要提到的是创立于苏州的鸿生火柴厂,其创始 人刘鸿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火柴大王。他以1 2 万元资本起家,到2 0 年 代末先后兼并荧昌、中华、裕生、燮昌、光华等厂家建立大中华火柴公司,一举 成为中国最大的火柴制造商,到3 0 年代中期,大中华已经垄断了中国火柴市场 的半壁江山。刘鸿生还积极倡导和推动成立了“中华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以维 护国货权益,抵制洋火泛滥。 在这一历史时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都成为火花设计的重要选题材,此外 还有一些火花则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新风尚。而在当时的解放区,火 花则体现为另外一种风格,积极向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解放区内生产生活的情 景,而且对解放后火花的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二节民国火花百花齐放 民国火花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的大事件,紧贴时代,宣 传爱国和进步。整个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仍然处在剧烈的动荡之中,火柴工业包 括火花设计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火花设计者以及火柴厂老板们或许 8 更多的考虑如何籍着社会的激烈震荡来强化民族品牌,以唤醒国人支持国货振兴 民族工业。此消而彼长,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民国火花多了一份召唤爱国 精神的豪迈悲情,却少了几分对艺术本真的细腻追求。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火柴工业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可以与洋火抗衡,比 如曾经占据中国火柴市场半壁江山的大中华火柴公司。这一时期的火花多印有 “共和统一”、“爱国”、“自由”、“国强”、“振兴国货、挽回利权”、“支持国货” 等字样以及当时的五色国旗和国民党党旗等图案,还有的印制了孙中山等革命伟 人的头像。如:中华民国利兴公司出品的“共和统一火柴”,杭州光华公司出品 的“母子五色旗”和“共和万”等。 抗战时期,抗只救国、振兴图强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小小的火花也 成为一块宣传抗日图强的阵地。这时的火花构图上,诸如“胜利”、“航空救国、 振兴工业”、“报国”、“振兴中华”等宣传语占据了火花的中心,异常醒目,相比 而言,装饰性的图案则退居其次。 解放区火花则展现出另外的风貌。如延安丰足火柴厂出品的“丰足”火花, 正面印有两束稻穗,寓意丰衣足食,激励解放区军民抓生产促革命,背面则印有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字样。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宝塔山和窑洞等也成为火 花图案的主角,具有鲜明的解放区特色。 此外,民国建立后,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 生活方式,比如体育健身运动、西式服装、汽车、轮船( 图3 ) 、飞机( 图4 ) 等。 反映在火花上的如杭州建华的“吉普女郎”( 图5 ) 等。“吉普女郎”表现的是 当时一身西式装扮,驾驶美制吉普车的时髦女郎。 从设计角度看,民国火花与清末火花最大的区别在于:清末火花注重雕刻 9 设计和细节的刻画;民国火花则注重内容,而不注重版面修饰,构图趋于简单和 粗线条。因此民国火花图案略显单调,尤其是三四十年代,出现了“眼镜花”的 现象,即在两个圆圈内印上厂名或火柴产地,整个版面大部由文字所占据,广告 宣传的味道过于浓厚,或许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但艺术价值大打折扣。但是, 随着先进印刷工艺的传入,民国时期的火花大多已脱离了木板雕刻制作方法,取 而代之的是石板和铜板印刷,印刷质量大大提高。由于印刷技术的改进,火花设 计者也逐渐尝试采用更多的色彩,如蓝、绿等,画面不再单调,而是显得更富有 层次感和表现力。 在民国时期的众多火花中设计印刷均属上乘的佳作不少,仅举一例说明, 如图6 “节约火柴”。大多数火花设计的初衷十之八九都是希望能够提升品牌知 名度,提高销量。但“节约火柴”不同,下方的节约火柴四字提醒人们厉行节约, 上面的工农学三个代表人物所托举的飞机、坦克、大炮则在召唤着人们将节约的 钱款捐献出来,贡献国防、抵抗日寇。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字语言表达,但却比很 多直白语言更胜一筹,从表现手法到意境传达都属佳作。 图3 图5 图4 图6 o 第三章建国后火花发展三部曲:蓬勃发展、政治挂帅和艺 术新生 第一节建国初期火柴工业的蓬勃发展与火花的设计新观 解放后,随着火柴工业的飞速发展,国营工厂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私营的 火柴工业或是倒闭,或是被国家接收,或是由公私合营转为国营,火柴工业的规 模逐渐扩大,产量也随之稳定增长。因此,这一时期的火花,主题鲜明,紧扣时 代步伐。 解放初期,我国的设计师们利用火柴这个方寸天地,逐步使火花向宣传性、 艺术性、实用性发展。首先,从形式上看,这一时期不但延续了单枚火花设计形 式,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火花的“套花”时代。如:1 9 5 8 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师生受北京火柴厂委托,设计生产了中国火花史上第一套套花,分为风景、花卉、 鸟类三组,每组各1 2 枚( 图7 ) ;其次,从设计角度上看这一时期火花有这样几 个特点:形式上洋溢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景象;文字上有着鲜明的解放烙印 象征新中国的红太阳、红旗、五角星,大量的运用在建国初新时期火花上;色彩 上多运用有喜庆色彩的红色为主。 图7 解放初期的火花从内容上可分为以下几类:抗美援朝火花、大跃进火花、 人民公社火花、新建筑新风景火花、英雄人物火花、援越抗美火花。 第二节文革前后火花设计的鲜明政治烙印:政治挂帅 文革火花也被称之为“文花”,这一时期的火花已经超出了火花原本的意义, 政治烙印更加鲜明。它记载了文革的风风雨雨,是非常珍贵的文革史料价值,是 一部形象的文革史。 文革火花在题材上,有几大鲜明特点:一是语录火花多,二是样板戏比较多, 三是表现斗私批修、斗争哲学的画面多,四是学毛著的多,五是出现了一批充分 表现文革时期政治生活的题材。如:“语录火花”中,较为有特点的安庆火柴厂 1 9 6 7 年出品的1 2 枚套有林彪题词的毛主席语录火花图8 ,黄底红字的图案的毛 主席语录图9 ;还有“样板戏”题材火花,如:南京1 9 6 6 年出品的1 0 枚套“红 色娘子军”图1 0 ,由于在文革期间将一切都斗争哲学,与天斗,与地斗,与人 斗,其乐无穷,使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火药味儿。因此要斗私批修成了文革最常用 语之一,这在火花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北京厂出品的9 枚套红底色的“全 民皆兵保卫祖国”斗私批修火花等。还有“学毛著火花”,它是和“语录火花” 同时出品的,只是“语录火花”多与“学毛著火花”,因此“学毛著火花”就成 了“语录火花”的附属品;最后是文革政治生活题材的火花,这一部分火花展现 了文革政治生活中的事件和活动,包括上山下乡、为人民服务等题材,如:安阳 厂出品的3 枚套彩色的“学大庆精神”和1 6 枚套彩色“为人民服务”。其中还有 一些建设和风景火花。如:南京厂出品的4 枚套“长江大桥”、“大庆油田”( 图 1 1 ) 等。 图8图9 图1 0 文革火花从设计上大多采用宣传画、漫画、摄影手法,色彩上呈现一片“红 海洋”视觉效果。这一时期的火花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政治第一,主题 先行;其二,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其三,人物模式化概念化。其四,红色的视 觉冲击力。加上文革时期的整个社会做事比较认真,特别是这一时期的火花被视 为宣传品,都将其视为件非常神圣的事情来做,因此这一时期的火花不但有其 历史特点还是做工精细的火花珍品。如:南京火柴厂出品的“赤脚医生在成长” ( 图1 2 ) ;开封厂出品的“开封市革命委员会成立”( 图1 3 ) 等等。 文革时期的火花,由于火柴厂都归为国有,竞争压力变小,不会再像从前 为了盈利而不断吸引消费者而设计。从而设计上它已经远离了火花的本意,它的 政治价值远高于它的实际价值,原本老百姓的日常用品被赋予了政治意义,这也 是火花设计在政治洪流中的生存之道。但它的不足也明显易见,题材有一定的局 限性。 图1 1 图1 3 第三节改革开放后的火花艺术新生 图1 2 图1 4 改革开放后的火花,压抑了1 0 年的漫长冬天,终于迎来了文艺春天。题材 上的多样性,还有改革开放后艺术复苏,为设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设计更加 巧妙富有新意。随着社会节奏变快,人们不断追求更新、更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 4 作品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因此,这一时期的火花,真正的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 景象。 从题材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四化建设”和“新时期”总任务题材, 如:徐州火柴厂1 9 7 8 出品的“新时期总任务”火花( 图1 4 ) ,包括了港口、商 品粮基地、钢铁基地等画面,全面的新时期总任务的方方面面,贴近了时代主题, 设计明朗,色彩夺目,使改革开发放后火花设计的精品;二是民俗题材,这一时 期民俗火花以设计独到,画面清新活泼为主;三是文学名著题材。像四大名著, 各大火柴厂都有过相同题材的内容,这样就有了一定的攀比因素,就有了比较竞 争,因此设计也更好了。如:安阳火柴厂2 0 世纪8 0 年代出品的“红楼梦人物” 系列火花( 图1 5 ) ,无论从构图还是色彩都是精品。 图1 5 结语火花设计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到了2 0 世纪9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