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业论文)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pdf_第1页
(美学专业论文)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pdf_第2页
(美学专业论文)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pdf_第3页
(美学专业论文)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pdf_第4页
(美学专业论文)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摘要 “存在主义之父”克尔凯郭尔( k i e r k e g a a r d ) 以极端推崇“个体性”而著称,对二十世 纪的哲学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存三境界理论( 审美境界、伦理境界、宗教境界) 是他 的另外一个突出贡献本文以生存三境界为背景,以“孤独个体”和“选择”两个概念为主 线,通过对三境界代表人物的探索,试图把握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重要特征。 文章分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在存在主义背景下引入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勾勒出个体性 的轮廓第二部分厘清“孤独个体”和“选择”两个概念第三部分进入实质展开阶段,分 别对审美境界、伦理境界和宗教境界的代表人物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透过各自的主体性探 索背后的共性或差异;同时把克尔凯郭尔本人作为生存三境界理论的实践者加以探讨最后 以前述为基础发掘克尔凯郭尔个体性思想的独特价值,指出不足之处 关键词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生存三境界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a b s t r a c t k i e r k e g n a r d ,w h oh a s 如s i g n i f i c a n ti m p a c to l lp h i l o s o p h yi n2 0 “c e n t u r y , i sf a m o u sf o r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t h et h r e es p h e r e so fe x i s t e n c e ( t h ea e s t h e t i cs p h e r e ,t h ee t h i c a ls p h e r e , a n dt h e r e l i g i o u ss p h e r eo fe x i s t e n c e ) a r ec o n s i d e r e da sh i sa n o t h e rc r u c i a lc o n t n b u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i s b a a e do l lt h et h r e es p h e r e so fe x i s t e n c e 。a n dt a k e st w oc o n c e p t s - “t b cl o n e l yi n d i v i d u a l ”a n d c h o i c e ”a sc l u e s t h et a s ki st oe x p l o r et h e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o fl e a d i n g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i nt h et h r e e s p h e r e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i n o r d e r t o g r a s p t h e m a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k i e r k e g a a r d s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 t h e r ea r ef o u rs e c t i o n si nt h et h e s i s t h ef l r s ts e c t i o ni sb o t h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k i e r k e g a a r d s t h o u g h t sw i t h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 , a n da no u t l i n eo f “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i nt h es e c o n d t i o n ,t h et w oc o n c e p t s , “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a n d “c h o i c e ”。a 砖d e f i n e d t h et h i r ds e c t i o ne m p l o y sa s e r i e so ft e x t - a n a l y s e so ft h el e a d i n g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i nt h et h r e es p h e r e so fe x i s t e n c et of i n do u t s i m i l a r i t i e so rd 斌e r e n c e sa m o n g t h e m b e s i d e s , k i e r k e g a a r dh i m s e l fi ss t u d i e da sap r a c t i t i o n e ro f t h et h r e es p h e r e so fe x i s t c n e e a tl a s t , t h es p e c i f i cv a l u eo fk i e r k e g a a r d si n d i v i d u a lt h o u g h ti s d i s c u s s e 也a sw e l la sh i s1 i m i t a t i o n k e y w o r dk i e r k e g a a r d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t h et h r e es p h e r e so f e x i s t e n c e 2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第一章克尔凯郭尔之于存在主义 一存在主义的启航 克尔凯郭尔被冠以“存在主义之父”的美誉,倡导把哲学和生活融为一体哲学不应该 仅仅是专业化的理论学科,更应该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希腊人当中最早的哲学家,是预 言者、诗人;即使在最早对哲学进行概念化的尝试中,也不乏神话和直观的成分。哲学是“灵 魂为得救而进行的探索”,1 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完全放弃这种与生俱来的要求跨越“学园” 边界进入日常世界的要求。个体“存在”、“选择”、“虚无”、“焦虑”、“绝望”,这些存在 主义的关键词,最早被克尔凯郭尔强调并赋予特定的涵义。详细描述这些基本的人类情绪不 正是哲学严肃而恰当的任务吗? 存在主义因此找到了坚实的根基 个体性是存在主义的心脏,意味着具体性和多样性借用威廉詹姆斯的哲学原则:我 们生活于其中的是一个。包含偶然性和非连续性的世界”,经验的诸中心“不可简约地具有 多元性和个人性一而不是。可以被塞进单一理性体系中去的整块宇宙”借用杜威的哲学出 发点( 虽然他由此选择了与存在主义迥然不同的道路) :在人类经验的各个领域内,一切都 不是8 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地上长出来的”,思维本身。不过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生物 个体为应付其环境所作的笨拙而犹豫的摸索”存在主义所进行的是一场永不停息、永不满 足的冒险旅行,对于“科学哲学”所描绘的单薄而苍白的人类生活图景不由自主地厌恶它 试图了解和把握最丰满的人类形象、最完整的人类生活图景,即使这种尝试可能使人类意识 到自身存在中“全部黑暗的和成问题的东西”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存在主义成为人类“当 代生活体验的一种真实得多的表达”2 海德格尔( m a r t i nh c i d c g g c r ) 和雅斯贝尔斯( k a r lj a s p e r s ) 作为二十世纪存在主义的缔 造者,制订了其他存在主义者作为思考中心的模式,给这一哲学打上了明确的标记然而, 追本溯源,我们或许会发现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更具原创性和杀伤力( 另一源头是尼采,二人 常被并举) 对此雅斯贝尔斯有言,。凡真正体验过克尔凯郭尔和尼采思想的哲学家,就再也 不会按学院派哲学那种传统方式从事哲学研究了”克尔凯郭尔才气横溢,文思泉涌,嘲笑 体系,反对必然,甚至不以“思想”作为真正的研究题材( 这本身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就是某 1 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 ,商务印书馆1 9 9 5 年版,第5 页 2 同上,第1 8 2 2 页 3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种革命) 他的核心主题是“个体的人”,即把自己孤独地置于“当代文明最严峻的问题”( 他 认为是基督教) 面前接受考验的。那个个体”克尔凯郭尔不仅作为思想家存在,更以时代 的见证人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3 二克尔凯郭尔的“个体性”宣言 有些创作者一生只为穷尽一个主题,克尔凯郭尔无疑属于此类。他的终生目标正如其墓 志铭所言,成为。那个个体”( t h a ti n d i v i d u a l ) :一个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 意义上的普遍的入他倾尽一生寻找能够“为之生为之死”的真理,为此不借成为一个谜 “万事都发生在他的灵魂之中,那些别人认为微不足道的、或者力图尽可能忘记的事,却被 他的思考增强、放大和渗透,直至产生了最丰盛的诗性珍品和哲学珍品”作为一个个 体的人,他极具天赋,却也倍尝孤单。“他所与之抗争的不是一些外在的力量”,。而是他 自己以及上帝”个体的人拥有坚定的信念,不为大众的意见和态度所左右克尔凯 郭尔认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获得他人的赞赏和认同,而在于不断地认识自己“只有在内在 地理解自己、从而看清自己的道路之后,人的生命才能获得平安和意义”5 “我的整个一生都是一首为了促使人们警醒的讽刺短诗“克尔凯郭尔对自己的一生有 极其清醒的认识他拿自己做实验,探究平顺惬意的生活是否可能在一切变得越来越容易 的时代,他为自己找到的任务就是。制造困难”如同他十分赞赏的苏格拉底,他把自己看 作现时代的牛虻,不断町咬人们,在人们心里种下无法消除的不安当人们得意洋洋地夸耀 生活如何充实之际,他却不动声色地向人们揭示生活中无孔不入的空虚,不厌其烦地告诉人 们:你们只不过是“忙”,从一件事情忙到另一件事情,有意无意地避免面对空虚,其实从 来没有找到能够。为之生为之死”的真理。讽刺是克尔凯郭尔的拿手好戏,与众不周之处在 于一团和气之下暗藏杀机,嘻笑之中已经被他摆了一刀不过,对于自己,克尔凯郭尔又何 尝不是一样地手下不留情呢? 3 戚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 商务印书馆1 9 9 5 年版,第1 2 页 布雷托尔编:克尔恺廓尔作品选) ,转引自苏珊李安德森;克尔恺廓尔 ,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 2 页 5 布雷托尔编:克尔恺廓尔作品选 ,周上,第5 页 克尔凯郭尔:b i a ) ,1 8 4 8 年,同上,第1 页 4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克尔凯郭尔对。个体性”的探索是与其批判同步展开的:对黑格尔哲学根基的批判,对 十九世纪早期丹麦腐坏的基督教信仰的批判,对生活于其中的缺乏激情的时代的批判,共同 构成了他进行个体性言说的背景,同时也成为他替个体性生存开辟道路的利器黑格尔依靠 客观、理性建构起高度体系化的哲学。水晶宫”,自己却并不入住而是心甘情愿蜷缩在旁边 的“破茅屋”里。他试图用哲学体系包纳各种现实性,并且通过调和吞掉现实性之间的矛盾, 这在克尔凯郭尔看来不啻无聊的游戏存在的意义在于矛盾的张力,个体在直面矛盾的痛苦 与挣扎中体会自身;黑格尔试图通过综合化解矛盾,甚至为了普遍的和谐不惜掩盖、牺牲个 体,这是克尔凯郭尔绝难容忍的对身处其中的基督教环境,克尔凯郭尔也表现出强烈的反 感和拒斥。成为基督徒变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理性化、简易化的信仰方式的倾向越来越 严重,以致没有多少人再真正把基督教信仰当作一回事,世上最艰难的事现在变成了最简单 不过的事为此,克尔凯郭尔向建制性宗教的主要前j 皓一成为信徒是群体行为堤出了 挑战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信仰是绝对私人的事情,成为信徒意味着与上帝建立一对一的关 系,在上帝面前找不到同伴,决不要指望躲在群体中浑水摸鱼由此出发,克尔凯郭尔企图 消除弥漫整个时代的乌烟瘴气:这个时代因为过分反思已经不知激情为何物。太多的反思极 有可能导致意志的瘫痪,无论多么热烈、坚定的决心都会在无限的反思中冷却、消磨即使 缺乏保障,我们也必须选择,必须行动没有“唯一正确的行动方法”,只有唯一适合自己 的方法,而且。只有自己才能对此做出判断”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不是一种完全理智性的选 择,最重要的是充满激情地投身其中,对生活做出“真正的委身”7 跟随大众随波逐流或许 可以使个体从整体性的一致中获取信心和力量,把个体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降至最低,所 付出的代价却是生活意义的丧失必须具备敢于成为个体的勇气,才可能使生活变得有意义 起来 配合对“个体性”的推崇,克尔凯郭尔的言说方式独树一帜他并非固于一身,而是不 断变换角色,带着不同的面具出场,让各种生活方式尽显魅力;同时既不固执地厚此薄彼, 也不强求把它们塞入统一的框架内,而是给予读者最大限度的判决权和选择权此外,克氏 的作品极其私人化,生活及情感经历、理想、心绪渗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鉴于以上特点, 我们需要采用不同寻常的阅读和诠释方式 7 苏疆事安德森:克尔恺廓尔,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3 4 页 5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第二章概念的界定 一孤独个体 。个体”的概念在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中占据核心地位,他的全部思想几乎都是围绕这 个主题展开的克氏对“个体”的阐释与其对“存在”的理解密切相关。传统意义上的存在 不同于具体的存在物,是本质的代名词但是克氏认为,不能从抽象的意义上规定存在,否 则就是在谈论本质;存在总是具体的、特殊的,而抽象并不存在由此,克氏根除了本质与 存在的同一性,并且赋予“存在”新的涵义: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o 克尔凯郭尔猛烈抨击传统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把人理解为纯粹的思想实体的观念,指 出对知识和客观真理的偏爱或迷信使我们容易遗忘个体的真实存在,陷入纯粹抽象的观念而 忽略单个的个体他认为,人是处于不断生成中的,其显著特征是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成 为自我就是成为具体克氏的“个体的人”与黑格尔的。普遍性的人”针锋相对黑格尔说: “在我们现在生活着的这一个时代里,精神的普遍性已经大大地加强,个别性已理所当然地 变得无关紧要。”然而对于克氏来说,。个体”是唯一重要的东西,他“否认了集体性地 或社会性地解决如何生活这个问题的可能性”,每个个体必须走自己选择的道路”黑格尔 哲学中的个体处于抽象的普遍性的压制之下,微不足道却十足安全,可以躺在历史必然性的 安乐窝里逃避选择的考验;而克氏思想中的个体是孤独地裸露着的,其选择对生活起决定性 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克尔凯郭尔的“个体”是孤独的,无论面对或此或彼的选择还是追求看似虚无的信仰, 都只能孤身独行,任何人也无法提供帮助。克氏之个体的处境与卡夫卡之“荆棘丛”的故事 不谋而合。“一个人在公园里闲逛,落入荆棘丛人们听到呼叫前来搭救,可是却无能为力, 因为根本没有通往荆棘丛的路管理员说:你一定是沿着禁止通行的路,穿越从未有人走过 的树丛才陷入其中的荆棘丛中的人回答说:不对,荆棘丛是我来到这里以后才长出来的 如果你选择为难自己,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你的脚下会不知不觉荆棘丛生阿尔贝加缪 说,下定决心的灵魂总会想出办法克尔凯郭尔或许对能否想出办法并无把握,但他已经下 参王平:克尔凯戈尔哲学中的人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4 年第4 期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商务印书馆1 9 8 1 年版,第5 0 页 埘苏珊李安德森:克尔恺廓尔 ,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3 6 页 1 1 参张念:一种神赐的疯狂,书屋 2 0 0 4 年第1 期 6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定决心寻找自己的灵魂,无论结果如何克尔凯郭尔认为,个体的孤独性不是外在强加的, 而是由存在本身决定的选择什么或许可以参照,但选择本身是无可参照的。在克氏眼中, 个体的孤独性不仅体现在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更体现在与上帝的关系中个体与上帝 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使彼此难以沟通,因此在上帝面前个体的孤独感最深 二选择 入e 被保证糖有的最好最妙的东殛是:选择皂由“n 如果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他帮助我们应对世界的思想武器,那么。选择”就是克尔 凯郭尔给作为个体的我们准备的通行证我们不同于那些“仅仅只是它们自身所是的存在 物”,“我们有自由可以愿意成为什么就成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塑造自己,从而赋 予生活独特的意义确立了选择的原则就确立了可能性的思想;在选择原则的指引下,没有 现成的答案,没有必然性的强制,人生充满无限的可能性 需要指出的是,克尔凯郭尔所谓的。选择”,不是只为眼下做出的、下一刻即可改变的 决定,而是“绝对性的选择”,。关于一生方向的选择”这种选择不可能是既此又彼( b o t h - a n d ) 的调和,而只能是非此即彼( e i t h e r o r ) 的跳跃,因此迫使自己直面选择就是考验自己面 临选择的时刻,如同站在十字路口和自己较量;在别人看来或许无足轻重,但于自己却有非 同小可的决定意义这种选择让人兴奋,也使人恐惧;因为它意味着。有可能把最令人恐惧 的对立事物付诸行动”,而且一旦决定就弃绝了退路,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 不管你相信竹么不管你宣称自a 知道什么请在恐惧s 颧栗中记住:你持番这种信伸 把这个宣猕当作赌注单单压在使你做出如院行为昀、你自a 的自由上。没有任伺保障比体自 己的决定更为终极这是你皂a - 置的风险这是你自a 应该承担的责任! ” 这是克尔凯郭尔对我们的提醒,也是他给我们的忠告 为了逃避恐惧,人们试图回避选择:或者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选择,或者尽量避免对 蛆克尔凯郭尔:日记) ,1 8 5 0 年。转引自苏珊李安德森:克尔恺廓尔 ,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4 5 页 ”苏珊李安德森:克尔恺廓尔 ,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4 6 页 “同上,第4 5 ,“页 u 。克尔恺廓尔伦理学中世界的缺失”,克尔恺廓尔:批评论文集 ,转引自苏珊李安德森:克尔饱 廓尔 ,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4 4 一- 4 5 页 7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韩尔。个体性”的理解 某事做出真正的委身。“选择”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既是某个时刻的事情,又是每时每刻的 事情。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实际上并非对生活方式的决定性选择毫无影响。有些人索 性抱定玩世不恭的态度,把生活看作糟糕透顶:选择这样做或者选择那样做,无论如何,都 会后悔这种做法完全抹杀了选择的意义,同时也舍弃了生活的价值另种逃避方法是把 选择权交出去,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随波逐流在克尔凯郭尔看来,这样的人始终带着面具 生活然而,“午夜时分”每个人都必须摘掉面具,既然生活不会任凭自己被嘲弄,那么这 些人就得做好准备面对危险:面具之下一无所是。 如果有勇气克服恐惧,关于选择的问题就统统迎刃而解了吗? 我们应该如何利用为自己 的生活辩护的权利? 如何判断何种选择最佳呢? 克尔凯郭尔传授给我们“自我试验”法对 此,尼采的表述非常精彩: 人不得不进行自我试验而且在台适的聪候进行人不应该逃避b a 面临的各种试 验,锨使这些试验司镜是a l 箩 能进行的最危险的游戏,纵使这些试验的进行最终没在证人或 裁翔、丽只有我们自a “ 在不断地自我试验中,对某种生活方式或许会表现出比对其他方式更强烈的感觉,从而 发现何种方式适合自己关于何种选择最佳,并不存在客观的确定性“如何选择”比“选 择什么”更重要,自我试验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选择过程本身从这个角度出发,。选择中 最重要的并不是选择正确的事,而是选择时所表现出的活力:坚定而哀惋”1 7 克尔凯郭尔或许还会提醒我们,选择必须及时,千万不要贻误选择的时机,正如尼采已 经提醒过的,。在合适的时候进行( 选择) ”选择是某个时刻的事情,但生活不会因此而停 止经验丰富的船长明白,在船将要改变方向的那一刻,它仍然以惯常的速度劈浪前进,允 许他作出选择的只有一瞬问。如果我们在选择时忘记将行进的速度考虑在内,很可能会错失 时机,无形中已经从选择中退缩出来而只得服从给定的选择况且,拖延选择的时闻只会徒 增烦恼人们越是想要抓住选择的抽象意义,它就消失得越快;专注于选择对象的时间越久, 得以发现的价值可能越小,改变选择反而越容易 1 尼采:善恶之彼岸 ,转引自苏珊李安德森:克尔恺廓尔 ,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4 9 页 1 7 索伦克尔凯郭尔;或此或彼( 下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赔年版,第1 7 1 页 8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第三章生存三境界中的个体探微 第一节三境界导论 克尔凯郭尔被公认为对二十世纪的哲学思想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备受重视的 是他所提出的生存三境界理论作为第一部正式发表的著作,或此或彼( e i t h e r o r ) 是克 尔凯郭尔心灵走向成熟的开端,正是在这部作品中,他开始探索生存三境界然而,或此 或彼只是以审美境界同伦理宗教境界相区别,而将伦理境界与宗教境界截然分开则是 在恐惧与颤栗 ( f e a r a n d t r e m b l i n g ) 和生活道路诸阶段( s t a g e s o f l i f e s w a y ) 中 在关于( 哲学片断) 的非科学的最后附言) ( c o n c l u d i n g u n s c i e n t i f i c p o s t s c r i p t t o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f r a g m e n t s ) 一书中,克尔凯郭尔对生存三境界有了明确的总结: 有三个生存境界:审美的伦理的和宗教的其中还有两个相应的边界毽带:反讽构成 7 审美和伦理境再的边界带两幽默鄹把伦理和宗教境界彼范分开“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克尔凯郭尔对生存三境界的理解及界定是逐步完成的在创作早期, 三境界的面貌并不完全清晰,随着思考的深入不断得以丰满和完善 克尔凯郭尔的创作过程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1 8 4 3 - - 1 8 4 6 年和1 8 4 7 - - 1 8 5 1 年除了一 些启示性训导文之外,第一阶段写作出版的主要作品有:或此或彼、重复、恐惧 与颤栗) 、哲学片断 、恐惧的概念 、生活道路诸阶段和关于哲学片断) 的 非科学的最后附言 其中,出版于1 8 4 6 年的附言) 一书成为划分两个阶段的分水岭” 第二阶段即基督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爱的作为、不同情境下的启示性训导文 、基 督教训导文) 、致死的疾病、基督教的训练) ,当今的时代) 以及后来汇集成册的 对基督教世晃的攻击 此外,从1 8 3 3 年到1 8 5 5 年,克尔凯郭尔一直保持写日记的习惯, 留下的日记数量可观 壳尔凯郭尔在创作过程中探讨了生存的种种可能性,尤其着重描述了生存三境界,即审 美的、伦理的和宗教的境界在或此或彼 中,克尔凯郭尔提出:个体或者选择一种审美 的、感性化的生活态度,或者选择一种伦理的、具有责任感的生活态度然而,此书却以出 人意料的“既不也不”作结在简短的尾声:在上帝面前我们总是错一文中,克尔 “s k i c r l c c g a , 舡 d ,p o s t s c r i p t ,转引自王齐:走向绝望的深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4 4 页 1 ,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克尔凯郭尔第一阶段的作品上,对第= 阶段的作品涉及较少 9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凯郭尔提出了第三种方案:宗教的生活态度对宗教的生活态度的阐述主要在 恐惧与颤栗, 生活道路诸阶段以及第二阶段的创作中得以展开和发挥,它被描述为“本己的由痛苦所 决定的生命形式,以与审美的和伦理的生命形式相对立”对于生存三境界,克尔凯郭尔 的基本观点是:每个人必须使自身从被给定的环境中分离出来,在各个生存境界的磨炼中成 为独立的个体 在描述生存三境界时,克尔凯郭尔使用了辩证法一同黑格尔思辨体系相对抗的存在辩 证法克氏的辩证法“不是在一个封闭的、必然的逻辑系统内运动,而是以同生存的种种可 能性相遇的单独的个人为起点”。审美境界、伦理境界和宗教境界是各自独立的三种“现存 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一种“必然的进步”,也不取消从一个境界进入另一个境界时所面临 的。非此即彼”的跳跃的必要性,而是作为三种生存向度始终向个体敞开着。4 正如前面提到的,克尔凯郭尔的作品不采用轻松的系统化写法,而是以。没有结果,没 有有限的决定”的。无权威写作”表示“对知识形态的真理的反对”,2 给我们准确把握其 思想的真实面貌设置了障碍然而应该注意到,这并不意味着克氏思想杂乱,立场暖昧;恰 恰相反,他的作品仍然以某些突出的主题为特征,其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态度为他赢得了极 高的声誉“个体性”是克尔凯郭尔作品中突出的主题之一围绕“个体性”,笔者在生存三 境界中分别寻找代言人,通过他们的思考,言说和行动感受克尔凯郭尔对于个体性的理解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探讨的侧重点不同,在审美境界中笔者没有选择通常被作为研 究对象的唐璜和浮士德,而是选择了或此或彼中的艾尔维拉作为主人公。 砷参汉斯昆瓦尔特廷斯:诗与宗教 ,三联书店2 0 0 5 年版,第2 0 6 页 翘詹姆斯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 ( 下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6 0 8 页 王齐:走向绝望的深渊中回祉会科学出舨社2 0 年版第4 6 页 1 0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第二节艾尔维拉:在回忆中烟消云散2 3 发誓无论饲时都要爱: 南赛力的爱在这溺穴中平静下来 灵魂慷鸯陶醇, 在忘却任伺誓吉2 中。 昨天我爱 今天我受难 明天我死去 然而今天和鹗天 我要想一想 昨天 出白剪影 ,或此或彼) ( 上卷) 对于克尔凯郭尔而言,审美不等于艺术,而是指感性经验,这正是克氏所理解的“非真 实性的故土。审美境界在某种意义上“近似于弗洛伊德的婴儿早期阶段”,主体在其间处于 混沌状态,因为过分弥散而无法成为统一的自我,也不能将自身与环境分离抖克氏笔下的 审美境界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感受性”,”侧重表达一种感性化的生活方式,无力做出 确定的、永久性的选择克尔凯郭尔把审美境界区分为。喜接的”和。反思的”在他看来, 后者比前者的高级之处在于融入了“精神”的因素,但依然不是一种能够发展成确定的自我 的运动,主体在此依然没有坚实的核心“反思性悲伤”是其典型表现形式,克尔凯郭尔在 或此或彼 ( 上卷) 中对此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同悲伤相比,艺术地表现快乐要容易得多。露现自己是快乐的本性,悲伤的本性是藏 匿,有时甚至是去欺骗快乐是可沟通,社交性的,开诚布公的,并且渴求表达自己;悲伤 口此人物出自克尔恺郭尔:曾经男人的三少女 ,作家出版社1 9 9 4 年版说明:关于这篇作品,笔者找 到三个中文版本一以剪影) 为题收在或此或彼 ( 上卷) 中,一以影子戏) 为题收在非此即彼 中,一以曾经男人的三少女 为愿收在同名书中经过综合比较,袂定选用量后一个版本 甜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皈,第1 6 6 页 叠詹姆斯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 ( 下卷) ,妞川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6 0 8 页 1 1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是鬼鬼祟祟的,默默的,孤独的,它拼命地想归隐于自己之中”反思性悲伤或许可以被 称为悲伤中的悲伤,极善隐藏自己,竭力寻找内在的庇护所想要艺术地把握它绝非易事: 一方面内在与外在的平衡被打破,缺乏空间的确定性;另一方面其骚动的本质根除了内在的 宁静即使在内心寻到了片刻的宁静,骚动依然不会停止反思性悲伤的主人公一面尽力避 免在外形上被觉察,一面封闭内心,以便在其中展开单调的钟摆式反思一次次重新开始, 一遍遍再三考虑,一回回重审证人、核对证词,直到持续的单调日渐麻痹心灵,在麻木中得 到安慰和轻松于是,反思成为必需,平衡得以建立;外在归于平静,悲伤深处心中让我 们跟随克尔凯郭尔起走近歌剧唐璜中的女主角多娜艾尔维拉”,体会反思性悲伤 如何纠缠这位年轻的姑娘,她又如何在反思性悲伤中寻找出路 一爱情的受骗者 艾尔维拉在修道院的严格调教下长大,她的激情被抑制但没有被扼杀。唐璜带她逃离修 道院,诱导她释放激情疯狂的、只能在爱情中得到满足的激情为了天国,艾尔维拉曾 经舍弃尘世,但是尘世中出现了一个她无法舍弃的入唐璜和他在一起就拥有一切,失 去他就失去一切。艾尔维拉义无反顾地抛弃了过去所抛弃的意义越重大,她就必须越紧密 地依附唐璜;然而依附越紧,失去他时绝望越剧烈唐璜离开了她怎么可能! 这是真的吗? 像大家说的那样,唐璜抛弃了她? 他怎么会毫不在意她爱他胜过一切,毫不在意她会因为他 的离开而死去呢? 在爱情中被欺骗,常常会产生反思性悲伤因为要证明所谓。欺骗”确实是欺骗并不容 易,只要仍有疑点,悲伤就难以平息“欺骗”侵入内心越深,反思性悲伤就越顽固、越持 久对于女人,除了爱情,还有什么可以作为她的整个生活呢? 相比之下,直接性悲伤痛快 得多爱人逝去的悲痛撕心裂肺,所爱之人不爱自己遭到拒绝令人伤心欲绝;然而这些悲伤 是清清楚楚的,即使痛彻心扉,也绝不会如反思性悲伤一般暖昧不明,置人于无尽的煎熬之 中 艾尔维拉真的被唐璜欺骗了吗? 一切突如其来,却证据确凿,不容怀疑是的,唐璜抛 叠克尔恺郭尔。曾经男人的三少女 ,作家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1 0 2 页 钉克尔凯郭尔笔下的故事情节主要以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为蓝本,同时兼及克鲁塞的同名改编剧本 1 2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弃了她,千真万确。他是个骗子,夺走了她的一切,然后把她推入羞辱和声名狼藉中反思 性悲伤暂时放过她,把她交给直接性悲伤处置她爱他胜过一切,甚至胜过自己灵魂的得救, 他却抛弃了她仇恨是唯一的念头,艾尔维拉要复仇,要让唐璜为他的欺骗付出代价她不 缺乏遭遇他的勇气,甚至比迦太基女王还勇敢;她不是为道德原则而战,也不是为成为他的 妻子而战,她是为了爱而战这种爱不会满足于出自悔悟的忠诚,而是要求复仇 二绝望的自卫 复仇,只是克尔凯郭尔的设想;设想如果艾尔维拉与唐璜再次相遇,她不会低声下气地 请求他回心转意,而是以复仇女神的魔力重新唤起他的情欲,然后拒绝他但是,对于艾尔 维拉本人来说,再次相遇的设想至多是舞台上的一瞬间;唯有幕落之后,艾尔维拉才回归自 我,同时不得不去思考那个“悖论”:她是否会继续爱一个骗子反思性悲伤由此开始艾 尔维拉失去了唐璜,就是失去了整个世界只有唐璜可以使她与绝望保持距离,而他却无以 复加地加剧了她的绝望。反思性悲伤的因素其实早已埋在艾尔维拉的心中除非她被外部事 实残忍地说服;或许证据早己足够充分,但只要她允许自己要求进一步的证明,她就可以继 续沉迷于对唐璜的追忆中 艾尔维拉的情况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反思性悲伤。如果说在别的姑娘( 如歌德作品格拉 维各) 中被格拉维各抛弃的玛丽博玛舍,剪影中的另一个人物) 的故事里,欺骗的证 据十分有限:那么在艾尔维拉的故事里,唐璜欺骗的证据是充分而明显的因此,反思性悲 伤又从另外的角度向艾尔维拉进攻她已经失去了一切,但生活还得继续;她没有放弃生的 渴望,她的灵魂需要最低限度的营养。出路在哪里? 通过爱另一个人寻求安慰,这于她是不 可能的向伦理和宗教求救? 还是继续爱唐璜? 如果选择第一条路,就必须作为悔罪者回到 被她抛弃的修道院修道院是否能够容忍叛逆者的回归? 况且,她能否找到一个“像唐璜那 般有力地传布着快乐遣遥的福音的牧师来教导她悔悟呢”? 3 唐璜曾经是她的天堂,她的整 个世界,和他在一起她才有勇气面对绝望无论如何,她没有足够的力量反对他,她觉得自 己必须爱唐璜,这是“自卫”;而且她确实依然爱他。问题在于,她如何继续爱他呢,在被 欺骗之后? 每当被绝望攫住心灵,她就夺命似的在爱的回忆中寻找庇护所,为了心安理得地 丛克尔恺郭尔;曾经男人的三少女 ,作家出版社1 9 舛年版,第1 3 8 页 1 3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藏身其中,她不由自主地为他开脱 然而,艾尔维拉毕竟无法使唐璜回到身边,她必须“在生活的迷宫中替自己找寻出路” 她换了新环境,由此拒绝了一切将反思性悲伤导向外部的力量新环境对于她从前的生活完 全陌生,她的外表也不会透露任何信息。然而她怎么能停止悲伤呢? “一个人的生活不是有 了肉吃有了酒喝就可以打发的,灵魂也是需要喂养的呀。”她无法放弃对唐璜的爱,虽然他 欺骗了她,虽然他的爱无力再滋养她。假如她放弃了对他的爱,她就“沦为乞丐了”,就必 须“在羞辱中回到修道院”日子就这样在反思性悲伤中继续。他是骗子! 他不是骗子! 我 要忘记他! 我要恨他! 不! 绝不! “我要为了他属于我而爱他,为了他抛弃我而爱他”。或许 这是她能够寻得的唯一的安慰,少得可怜却勉强聊以为生的灵魂的给养正如克尔凯郭尔所 言:艾尔维拉在海上遇了险,毁灭在即;然而她并不惊惶,也不关心自己的死活,而是因为 “无法确定该抢救什么”毅然留在沉船上。” 三救命的稻草 艾尔维拉的爱情一开始就是一种绝望,天国抑或尘世对她都毫无意义,除了唐璜。在修 道院里,她是孤独的;跟随唐璜走出修道院,她其实陷入了更深的孤独。因为背叛了自己的 过去,承受着无可回避的罪责,她必须愈加紧密地依附于唐璜;如同风筝必须连着线,如果 线断了,风筝将随风飘落,不知所踪艾尔维拉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冒天下之大不韪, 循着幸福的踪迹,从天堂落入尘世。然而她不够幸运,唐璜抛弃了她,尘世也抛弃了她她 压根没有。可以晕厥其怀中的环境”,环境于她似乎是隔绝的:没有同情,连咒骂也是罕 见的一切都明明白白,艾尔维拉是罪有应得,要引以为戒;除了故事中某些活灵活现的细 节,没有更多可作谈资环境的压力或许会置人于死地,不过奇怪的是,有时候也能救人一 命你知道自己不是完全孤单的,至少还有人谈论你,即使咒骂也胜过毫无反应艾尔维拉 必须面对这种境况:她被遗弃了,被天堂和尘世彻底遗弃,必须完完全全依靠自己寻找出路 向命运认罪吗? 重新回到修道院,在悔过中了结余生? 还是结束生命,让肉体在灵魂完全枯 竭之前离去? 无论如何,她选择活下来,因此必须为灵魂提供给养任何形式的给养 扫克尔恺郭尔;曾经男人的三少女x 作家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1 4 1 ,1 4 2 ,1 4 4 页 ”同上,第1 3 0 页 1 4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反思性悲伤植根过去,弃绝将来,唯一的意义在于对往事的回忆过往的每个时刻、每 个细节,都可能为灵魂提供滋养反思性悲伤的内向性与生命逆向,以放弃未来作代价,为 个体隐居内心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思来想去,甚至颓三倒四,只为寻一根救命稻草艾尔 维拉想把每一条出路抓在手里,抓住之后却发现一条也不是正如克尔凯郭尔所描述的:在 内心世界迷路的人会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怪圈,找不到出口当忧心忡忡的灵魂认为看见透进 来的日光的时候,结果却是一个新的入口;不停地寻找出口,但找到的全是入口她无法前 后一致地切实地悲伤,生活于她犹如慢性自杀,然而这却是她能够找到的唯一的继续生存的 办法。即使唐璜真的是骗子,那么就继续爱一个骗子吧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艾尔维拉再次 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与骗子“共同生活”或许,他是个忠诚者;至少,他曾经忠诚过 四不成熟的个体 必须指出,艾尔维拉的救命稻草终究过于脆弱她虽然没有如怨女般把自己置于道德优 越感的地位,却傲了同样的事:自我凌迟她把希望寄托于反思性悲伤,期待魔法可以召唤 自我,帮助她摆脱负担然而,她的希望落空了产生于反思性悲伤的“法力无边的自我” 不过是一种“自我消解的t l 由”;反思性悲伤“犹如老巫婆一样,不断地制造着令人痛苦不 堪的东西,先是吞掉所见到的所有事物。接着连自身也吞食掉”3 1 艾尔维拉局限在狭隘的 自我中,惧怕开敞从封闭的修道院跟随唐璜走入尘世,她其实并未真正融入其中,只是从 一问昏暗的小屋搬到一问光明的小屋,却始终没有打破与外界的隔绝这是她的不幸,但并 非她的宿命她不惜与全世界对立,拒不承认唐璜的欺骗煎熬中的努力似乎更多是为了自 己的骄傲,并非为了爱与其用尽全力继续绝望地爱唐璜,为什么不用这份力气祝福自己、 祝福他呢? 圣经 里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 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 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这不是浪漫的爱情宣言,却将 3 1 s 1 4 i e r k e g 斌d ,t h ec o n c e p to f i r o n y ,转引自特里咿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6 7 页 矩新约哥林多前书 ( 1 3 l 8 ) 1 5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最高的爱情涵纳其中我们可以对它的淡定超脱不以为然,却无法对它的博大宁静无动于衷 艾尔维拉的爱艰苦卓绝;但是与其说她爱唐璜爱得天昏地暗,毋宁说她是迷失在对自我的爱 恋中难以自拔她早已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了唐璜,等于把生杀大权拱手送出。她的生命其实 早已不属于自己,只是依附在唐璜身上唐璜的离去带走了她的一切,徒然留下一具空壳 一旦停止对唐璜的爱,她也将不再存活因此,她无法从过往的纠结中抽身而出,更不可能 全身而退,只能在对过往的追忆中苟活。哪怕是最苦涩浓烈的毒酒,也得哽咽着咽下 真正的爱不可能没有对象,但是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对象独立存在;真正的爱是牵 挂,更是动力,与生命同向艾尔维拉的爱不同,只能依赖对象而存在;即使是虚幻的对象, 也可以帮助她营造爱的真实性她不可能告别昔日,勇往直前。前方是无尽的黑暗的深渊, 没有对她透出哪怕一丝光亮;回头却能够在无边的痛苦中感觉到些许真实。作为个体的艾尔 维拉是幽居的,她的无望的爱与生命逆向,因此是不堪一击的她的选择不能引领她发现光 明,只不过把她引入绝望的死胡同,让本已微弱的生命之火在寒风冷雨中越燃越弱,直至熄 灭。艾尔维拉的个体性尚未成熟,她在反思性悲伤的掩饰下进行的自我摧残表明她还没有长 大成人,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个体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第三节威廉法官3 3 :在责任中自我实现 克尔凯郭尔对伦理境界的描绘主要体现在或此或彼( 下卷) 以及恐惧与颤栗 中 一些学者认为,支撑克尔凯郭尔伦理境界的是从康德到黑格尔以普遍有效性及内在目的性为 特征的古典哲学和伦理学,“普遍性”、“责任”和“透明性”是伦理境界的关键词笔者并 不反对这种说法,但是认为不够全面,不够准确。笔者在克氏有关伦理境界的作品中感受到 个体性与普遍性的张力,绝非单纯对普遍性的吹捧和说教正如克氏所言:。如果你不能解 释这些例外,那么你也解释不了普遍性。”“ 在恐惧与颤栗中,伦理境界主要是作为宗教境界的陪衬出现的,体现在“伦理的目 的论的悬置”之命题中关于伦理境界最重要的著作当推或此或彼( 下卷) 这是威廉法 官( 即b ) 写给a ( 通常坡认为是审美境界的典型代表) 的信,威廉法官在其中现身说法, 向a 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伦理生活诸面貌。他指出,一个人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普遍性,将 自身转化为普遍的人,实现目标的手段就是责任。在他看来,责任具有辩证性质,联接了普 遍和特殊,最终使人具有普遍性威廉法官认为,一方面,责任是普遍性对我的要求,如果 我不是普遍,就不能尽责任;另一方面,我的责任是特殊的,专门为我的工作和婚姻是责 任的两种主要形式一 本节把婚姻作为关注的焦点,跟随威廉法官进入伦理境界周游一遭。威廉法官以一个已 婚男人的身份,试图向a 说明两件事情:一是表明婚姻的美学意义,它“体现在平凡的生 活中”:二是表明“不管生活的种种艰难曲折,此种美学意义仍然存在”。”威廉法官以写信 的方式和a 探讨婚姻问题,没有说教,没有强制,只是以朋友的身份阐明自己的观点。 站此人物出自素伦克尔凯郭尔:或此或彼( 下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 科s - k i e r k e g a a = r d ,r e p e t i t i o n ,转引自王齐:走向绝望的深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舨,第2 6 页 嚣索伦克尔凯郭尔:或此或彼 ( 下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敝,第6 页 1 7 孤独的冒险对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理解 一浪漫主义爱情与婚姻的结合 威廉法官并非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而是从浪漫主义爱情的特性入手展开分析浪漫主 义爱情是“完全建立在自然需求上的一见钟情”这种爱情基本上。建立在感官美的基础上”, 但却凭借“同化后的永恒意识而变得崇高”,情人深信他们之间的关系永远不会改变然而, 这种永恒以非永恒作为基础,因而容易自我消除;这种深信“未经历过苦难的折磨,也未找 到更多能证明其正确的理由”,因此只是一种幻觉真正的永恒之爱需要有坚定的意志3 6 缺乏思考是浪漫主义爱情的致命弱点,这一弱点有时被无耻之徒加以利用,产生出一种 不幸的爱情形式:当不爱时却被人所爱“我不要求太多,很少的一点就能让我满足;如果 只是在我渴望爱的时候你才爱我,我却不能要求你永远爱我”这种爱情没有吸收永恒的意 识,而是吸收了非永恒的一面它认为,短暂的共同生活可以忍受,但却“希望随时都有逃 脱的缺口,以便如有更幸福的机会降临时好作选择”。这使婚姻成为一种“世俗的安排”,“人 们需要的只是得到适当的许可”一桩婚姻到此为止,新的婚约已经签订,就像搬家一样简 单”与浪漫主义爱情相对的是深思熟虑的爱情,它的结果是中立化的婚姻或机会婚姻中 立化的婚姻“使婚姻生活的精神力量化为乌有,使坚强的意志松懈,而且把婚姻中拥有的相 互信任和祝福减少到极点;而机会婚姻则“把婚姻中能激发美的性质化解了”,仅仅是生活 的苛求下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