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锡市居民生活质t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ab s t r a tt at p r e s ent, 从 勺 x i isinthe social d e v e l op p h 创 犯 . 认 币 i cb isocc u p 扣 n g五 .o mthe re al i z e o f wel l 一 o ffs oci e tytotake s the l e ad inm ar c h 1 n gi n tothe r e a 1 1 za t 1 o no f m 0 d e m c o n s t ru d i on b as i c al l 醉a c cord i n g to从 恤 x l , s s pec i aig e o gr a p h y l o c atio n , d i 月 贻 r e d t so c i al b 即 k gr 0 u n d and th e dev e l op e n v i ro nment o f h u 匡 n 画t i e s 月 址 。 u ghth e s c i e n t i fi c evai u a t i on o f i川 l a b i tant s q ua l i tyo r l i 企 , l etsthe i nha b i 切 叮 t ki l o wth e c i ty s d ev e l o p l n g a c t ua l i ty,and 山 ed i s p arit y俪th b r o t h e rc i 石 e ss u c has s 往 z h o uandso on. at th es o m et i me , 如。 w 几 川 l erlyabo utw e ak group s u c hasw o x i newi ul 扭 bi t a n t , s r e a l 初5 权明dfo undthe d is p ar ityo f q uali tyo f l i feb e t w e e n c ity i nha b i t a n t and co unt ry s i d e i nba b 1 t ant . f i nal l 苏it p r o v i d e ssug g e st i on 皿ds t r a t e gy ini m p ro v in g1 nha b ita n t isq uali tyo f l i fe t 五 e s eo 月 笼 r re fe re n eefo r th e g o v e mm e ntd e p 山 由 口 e ntw h e nth eym 欧i n g d e v e fo p st ra t e gy tol m p r o v e i nha b i t a n t , s q u a 】 i tyo f l i fe f i i s t l y,ana l yze d th e l i feq uality ,s re s e arch area 勿m e ans o f s to d y i n g th e b as i c th e o ry o f l i feq ual i tyfu rt h e ri y.s 如ul 助e o usly,e s ta b 1 i shedi n d e x sys t e mo f l i feq uality e v a 1 uati o n whic hh aslo c alc h ar act e r i stic , 明a l y zedth em aj o r fa c t o r th ata fl 滋 c t t h el nha bi t a n t 污h fe q ual i ty. s eco n d l y,acc ord i n gt oq u e s t i o n 山 下i n q u i ry, 如。 wi nhabi tant , s s atis fa c t l o nl e v e l a b o uts u bj e c t i veq ual i tyo f l i fe , use a h p toc al c u l ate th e s y n th et i c ali n d e x o f th e s u bj 州i ve q u a l i tyo f l i feand ana l y z e th e i栩u e ntfa t o r. t h l rd l y,a n a 】 yze the p re s e nts i t u a 石 on abo ut wu xi i n h a b i tant s o bj e ctiv e l i feq u al i ty, c al c u i ates th es y l 1 th et i c ali n d e xo f th eo bj e c t i v e i i feq ual i ty, c o m p are w 在 x i i nba b i t a n t fso bj e ct i ve l i feq uali ty诚thj i ang s up r o v ince ,5 wel l 一 o fft a r g etand o th e r b ro t h e r c i t i e s , b y top s i s , andanal y z e th e a 价c t i ve fa c t o r o f l i fe q ual i 诊 f i nal l y, p ropos e s i nhabl 七 ” i t , s l i feq uali ty. 明d sug g e st i o n a b o utl mp r ov 1 dg k eyw o rds : the i nhabl t a n t ls l i feq uali ty, a 自 七 cti v efac t o r e v a 】 u at l o ns y s t e m, a h p,t o p s i s, 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在本 学位论文中, 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 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 公布过的 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学历而使 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事对本学位论文做出的 贡献均己 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研究生签名:遨 麟一 -加 泌年户 月 升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 可 以借阅或 上网 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 可以向 有关 部门或机构送交并 授权其保存、 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对于保密 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研 究 生 签 名 厄 主 年 一脚去 年协用a 日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无锡市居民生活质t缭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1绪论 1 . 1选题背景及意义 无锡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 东邻苏州, 距上海1 28公里; 南濒太湖, 与浙江省交 界; 西接常州,去南京 1 83 公里;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她是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无锡 市为江苏省省辖市,现辖江阴、宜兴2 个县级市和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 滨湖、新区这7 个区。 无锡市总人口4 47万 ( 其中市区人口2 23万) ,占 全国的0 . 3 % ; 全市土地总面积 4788平方公里,占 全国的0 . 0 溅。改革开放以 来, 无锡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的良 好态势,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本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无锡已 经成为 集商 业、 金融、 工业为一体的新兴现代化城市。 同时, 紧跟开放、 合作、 共赢的时代潮流, 充分利用交通便利、 产业基础好、 劳动力素质高、 物流业发达、 社会稳定的有利条件, 迅猛发展开放型经济。 目 前已累计有8 8 10家外资企业落户无锡, 协议注册外资2 32. 7 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1 60 6 亿美元,58家世界5 00强企业在无锡投资了1 08个项 目,“ 日资高地”、“ 韩资板块”、“ 台资团队”、“ 港资群体”竟相涌现, 无锡 已成为全国开放型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无锡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江南名城。 在中国近、 现代经济史上, 无锡 两次作为“ 发祥地” 载入史册:一次是上世纪中国民 族工商业率先起步,一次是七、 八十年代乡镇工业异军突起。得益于这两次 “ 发祥” ,无锡成为工商业繁荣的都会、 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古往今来, 无锡涌现出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如: 唐代大诗 人李绅, 清代思想家、 外交家薛福成, 近代科学家徐寿、 华着芳, 民族实业家荣宗敬、 荣德生,文学家钱钟书, 科学家周培源、 钱伟长,画家徐悲鸿、吴冠中,民族音乐家 华彦钧等。 如今, 无锡以“ 院士之市” 、 “ 教授之乡”蜚声海内外, 无锡籍两院院士多 达67位,列全国同 类城市之首。 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程度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人民生活质量 的提高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 标和最高原则。 经济落后时期, 经济增长和满足人 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 标;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人们的基本需求 得到满足后, 社会发展目 标就转向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jl 据中国 江苏网肠年11月28日 消息:已 经率先步入小康的无锡,正擂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战鼓。 从率先实现小康到步入现代化建设, 这是一个以人为中心、 注重构建和谐 社会的社会发展新阶段。 这些宏伟目 标在将来是否实现, 需要一套系统的社会发展指 标体系来做出正确的评估。 而广大居民富裕、 美好生活的实现程度则由 生活质量指标 体系来衡量。 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可以帮助国家和政府掌握人民的生活状况, 及时地发 .,晌.目 . 口. . 口. . . . -. ., . . . . . . . . .曰 . . -.曰.州.月,. l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现偏低的指标,相应地调整社会政策,为政府制定相应的对策提出建议.同时, 它还 可以间接地对各项改革政策进行检验,避免它们脱离促进社会发展的正确轨道。 1 . 2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1 . 2 . 1国 外居民 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研究经历了一个逐步被认识、 理解和深入的过程。 国外是在 20世纪中叶才逐步开展这项研究工作的。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 (j. k . g alb rai nth) 在考察发现美国社会物质生活较为丰富, 而精神生活却日 渐匾乏、 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的社会矛盾后, 在他所著的 丰裕的社会( t h e a f r l u e n t s o c i e t y ) ( 1 9 5 5 ) 中首 次提出了生活质量的学术性概念。 西欧的发达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 物质极度丰富后 也出现了与美国相似的社会问题。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 为此, 必须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给予密切注意, 生 活质量研究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进一步为许多研究人员所关注。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有关生活质量的代表性研究是斯勘的纳维亚国家和美国的生活质量研究, 但是二者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斯勘的纳维亚研究认为生活质量主要是由客观资源 决定, 如收入、资产、教育等, 虽然在研究中也关注了个体对生活的感受, 但是该研 究认为主观评价是建立在个人期望的水平之上, 不具有普遍性的标准, 所以没有作更 深入的研究。 美国的生活质量研究根据个体自 行评估的需求满足程度, 来衡量人们的 生活质量。 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文化具有多样 性, 即使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 不同地区、 不同性别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对生活的主 观评价是不一样的, 如果只用反映客观生活的条件来衡量生活质量显然不全面。 而在 综合以上两种研究的基础上, 德国的生活质量研究依据基本需求法则使两种分离的研 究对象统一起来,建立了能够同时反映客观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方法。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 1 9 71 年出版的 政治和成长阶段一书中深入地探索了 生活质量问题, 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到20世纪70年代, 美国在生活质量的研究方面 己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模式。例如, 坎贝尔和罗杰斯等人主要进行了“ 可感生活质量” 的 模式分析, 他们作了 一项全国抽样调查, 主要研究美国社会的生活质量, 重点放在对 生活整体的满意度及对13个生活具体方面满意度的研究上。 20世纪80年代开始, 生 活质量的研究又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例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方面组织对影 响各国生活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探讨, 另一方面, 也对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质量进 行微观的和定量的分析。【2 , 可见,自20世纪60年代以 来, “ 人居环境及生活质量科 学” 己 经逐步发展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群, 它以区域、 城市、 城镇、 乡村等人类 聚居环境为 研究对象, 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经济、 政治、 社会、 文化、 技术等 方面进行广泛研究。 -. 一-一一- 2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无锡市居民生活质t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1 . 2 , 2国内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我国是在近 30 年才开始进行生活质量研究的.虽然我国的生活质量研究是在西 方影响下开始的, 但研究背景却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区别。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 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上的 快速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认识观念的转变, 使得“ 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理念越发受到重视。 这时政府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中 国国 情的生活质量理论, 来评价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 让决策层能更好地了解社会发 展情况、洞察人民苦乐, 为进一步研究社会问题、 制定社会政策和规划未来发展提供 全面的参考。 我国生活质量研究就是在这种符合时代需求、 满足政府决策需要的背景 下产生的。 经济学派的厉以宁和冯立天认为, 生活质量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影响生活 水平的条件, 即客观生活质量。 社会心理学派的林楠( 美籍华人) 认为生活质量主要是 对生活及其各方面的评价和总结。 社会学派的卢淑华和鲁韦英认为生活质量包括客观 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在中国早期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南京大学马淑莺教授利用“ 物质生活质量指标” 研究了中国省际性别指数的差异; 北 京大学的冯立天教授研究了北京人口“ 生活质量”的有关问题; 复旦大学潘纪一教授 研究了强化智力投资与提高智力投资效益对改善 “ 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采用评分方法来研究 “ 生活质量”并进行了国际比 较,1983 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了一套社会发展指标体系,1 9 89 年又对此重新进行了研究和修 订。 2 0 01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中, “ 生活质量”是构成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一些经济发展前沿的大城市也己开展了不少关于居民生活质量 的初步研究, 如: 1986一 1989年天津市城市人居生态系统与综合防治的研究、 1 9 93一 1 9 95 年北京市城市人居生态系统的研究、 八十年代后期上海进行的城乡人居环境保护的生 态设计的研究。 虽然这些研究仅仅涵盖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某些方面, 并且研究的 深度和广度均处在需不断提高拓展的初步阶段, 但它们对加快这些城市全方位地与国 际接轨, 尽早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并以此推进其他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的重要 的现实意义。 1 . 2 . 3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无锡市在推进“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的过程中, 居民 生活水平有了不断的提高。 江苏省确立了一整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来评价 居民的生活质量。 指标体系共分4 大类18项25个单一指标, 包括了衣、 食、 住、 行 的家庭生活,到就业、卫生、教育、治安等社会环境,再到宏观经济的发展。根据 2004年的情况分析, 无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良好, 25项指标中有 巧项指标提前 达到全面小康目 标要求,推进进度情况好于其他城市。 据 无锡日报2 0 05 年9 月27 日报道:无锡市正集中力量投入 (富裕无锡” 一一. . . . . . . . 一 - , . 3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里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建设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市委书记杨卫泽要求注意做好 “ 富民工程” 、 “ 十一五” 规划、 基本现代化目 标的衔接。 行动计划的编制要突出目 标创新,具体指标的设 置既要考虑收入的 增长, 还要能够体现生活质量的提升, 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的需 要, 体现时代特征、 无锡特色和社会发展要求; 要突出理念创新, 坚持富民优先和共 同富裕, 按照“ 护高、 扩中、 扶低”的原则, 做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全面提升生活 环境质量, 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要突出措施创新,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 既不能照抄照搬, 更不能因循守旧, 而是要大胆试、 大胆闯, 用创新的举措推动创新 的发展,走出有自 身特色的科学发展和富民之路。 这些研究虽然在不同角度、 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了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内容, 但它 们没有充分突出本地区的特点, 居民的主观感受也没有充分表达。 为了能更确切地反 映居民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评价方法需更科学、更实用。 1 . 3研究目的 无锡是“ 两个率先” 的先导区、 示范区, 根据本城市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不同 的社会背景、 风格独特的人文发展环境, 对本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是十分必 要的。 通过对居民 生活质量的 科学评价, 让人们知道城市发展的状况、进程和趋势, 找出与苏州等兄弟城市的差距及自己 所处的地位。 同时也能帮助政府进一步了解无锡 新居民等弱小群体及其他弱势群体的真实意愿,找出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差距。 政府部门在参考了这些研究结论后,可较科学地分析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及时发现和控制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改进、 修正城市未来发展规划, 有利于 制定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前瞻性发展战略。 而且, 居民生活质量的真实情况也可 用来评价政策和措施的有效性。 最后达到居民生活质量持续全面提高, 社会和谐协调 发展的目的,成为其他同类型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评价的良好范例。 1 , 4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目 的是为决策者提供一套研究生活质量的方法, 并对无锡居民的生活 质量进行具体的分析, 提出提高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 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 量的目 标。研究步骤如下: ( 1)在深入研究生活质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生活质量的研究范畴进行探析。 同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 选取生活质量主客观代表性指标, 建立具有本地区 特点又能进行横向比 较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总结归纳出居民 生活质量的主要影 响因素。 (2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主 观生活质量的综合指数,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 )分析目前无锡居民客观生活质量的状况, 计算客观生活质量的综合指数,对 . 妇曰. . . 口.如 . . .,. . .曰曰 曰侧侧. 口. .口 .和 月. . 4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运用t o p s is法将无锡居民的客观生活质量与江苏省的全面小康指 标目 标值及其他兄弟城市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4 )提出 提高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 试图通过上述研究, 能对无锡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认识,从而正 确把握城市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 5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本文包括了 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和参考文献五个部分, 其中正文部分的内 容 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 对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 主要有生活质量研究的基础理 论、 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居 民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四个小节。 其次, 对无锡市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 包括问卷调查和主观生活 质量的综合指数两小节内容。 第三, 对无锡市居民的客观生活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 包括与江苏省全面小康标 准的比 较与分析和客观生活质量的综合指数两小节内容。 第四,给出了生活质量综合指数的数学模型. 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内容,提出了提高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 文章的结论部分对研究工作进行了 小结, 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与 特色, 提出 存在 的不足和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一-一 一 一 向. 一一 -户一-一. . -州 .一, -口.一- 一一 一- ,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锡市居民生活质t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2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探讨 正如其他理论研究一样,生活质量的研究也要基于本门类科学的基本理论. 下面 先对生活质量的基础理论做一个简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生活质量的研究范畴, 构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 . 1生活质量研究的 基础理论t3 2 . 1 . 1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论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基本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abrah朋 h . 扒 a s l 湃,1 9 0 8 一1 9 7 0 ) 首创。 他在 1 9 4 3 年发表的 人类动机的理论( a t h e o r y o f h u m a nm o t i v a t i o n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r e v i ew)一书中提出t需要层次论,需要的 5 个层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 需要是人类内在的、 天生的、 下意识存在的, 而且是 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 英国人奥尔德佛 (c. p . ald erfer) 于 1 9 69 年在 人类需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 一文中修正了马斯洛的论点。认为人的需要不是分 5种而是分为 3 种:生存的需要 ( e x i s t e n c e ) 、相互关系和谐的需要( r e l a t e d n e s s ) 、成长的需要( g r o , t h ) 。 这两种理论的不同点是: 奥尔德佛经过大量调查证明, 这些需要不完全是天生的, 需要层次论是建立在满足一上升的基础上的。 无论是马斯洛还是奥尔德佛的人的需要理论, 都明确了人的需要是从低到高, 建 立在“ 需要一满足一上升”的基础上的。 人们对生活质量不断追求的过程,也正是从 需要、 满足到进一步需要、 满足不断上升的过程。因此说, 人的需要层次论是居民生 活质量及其评价研究的首要思想和理论基础。 2 . 1 . 2城市化发展理论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 然趋势, 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人口 增多、 经济迅速 发展的必然产物。 因此城市的协调发展是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直接相关的要素。 从城 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 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由过度集中到人口膨胀的 阶段, 这主要是工业化所带来的结果。 而现代的交通和信息化, 又带来人类城市文明 的新飞 跃, 传统的城市概念被改变,由 大到小, 由 集中到分散,由 过度膨胀到适度分 布将成为新潮流。 2 . 1 . 3持续发展 理论 可持续发展有两层含义。 第一, 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是满足人的需要, 是以提高 人的生活质量为最高目 标。 第二, 可持续发展关注所有影响发展的因素, 环境、 经济 以及社会等几个方面的因素虽有自己的独立一面, 但在很多时候却互为因果, 如果只 是片面地发展哪一部分,其结果都不可能是持续的。 一 - 6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总之, 可持续发展主张不以局部的、 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付出区域的、 长期的环境 代价, 它强调的是社会的一种综合协调性, 追求的是发展质与量统一, 讲究环境资源 配置与利用的可持续性、 社会关系改良的可持续性、 经济指标增加的可持续性。 显然, 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完善是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保证。 2 . 1 . 4生活质量的 研究范畴 1) 界定生活质量研究范畴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由 于研究角度和出发点不同,国内外学者对生活质量的研究范畴存在不同的界 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1) 从经济社会整体进步的角度来界定。 卢嘉瑞认为, 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是两 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生活水平是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 生活水平主要用人均 收入水平、 消费水平等指标来衡量, 而生活质量则在人均收入和消费之外, 还要通过 消费品质量状况、 消费环境状况、 消费者自身状况等来反映。 经济增长可以带来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生活质量却未必能随之相应提高,因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反映的是 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尽管生活质量的内容十分广泛, 但其核心是充分 满足人的需要,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使人本身获得全面发展, 这也正是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宗旨 和最终目 的。f41 ( 2)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 1971 年出版的 政治和成长阶段一书中,将追求 生活质量作为其所划分的经济成长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的特有标志。罗斯托认为, 人 类社会至今已经经历了五个成长阶段: “ 传统社会”、 “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 起 飞阶段” 、 “ 成熟阶段” 、 “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 而美国正进入第六个成长阶段, 即 “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其他国家正按照各自的特点和条件,由低级阶段向高级 阶段过渡。 “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也是其他国家最终将会达到的目 标。 (3 )从生活质量客观条件的角度来界定。 学者们认为, 生活质量是生活条件的综 合反映, 生活条件的改善就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首都经贸大学冯立天教授主要从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方面对生活质量进行测量和评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 “ 生活质量是反映人们生活和福利状况的一种标志, 它包括自 然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内 容。 生活质量的自 然方面是指人们生活环境的美化、 净化等等; 生活质量的社会方面 是指 社会文化、 教育、卫生、 交 通、 生活服务状况、 社会风尚 和社 会秩序等等。 ” ibj 罗斯托的生活质量概念也包括自 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内容, 自 然方面即居民生活环境的 美化和净化; 社会方面是指社会教育、 卫生保健、 交通、 生活服务、 社会风尚 乃至社 会治安等条件的改善。 (4 )从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角度来界定。 另有许多学者则更倾向于强调生活质量 的主观心理反映,强调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他们认为, 客观指标是准确研究生活 7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锡市居民生活质盆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质量的一个必要手段。 在用这些指标评价生活质量时, 实际上大家都接受了这样一假 定, 即如果客观指标显示状况较好, 则生活质量就比较高, 生活就比较满意。 但在随 后的 研究中, 许多 人对用客观指标作为评价生活质量的唯一手段日 趋感到怀疑。 他们 意识到, 客观指标反映的只是人们拥有某种客观物质的数量状况, 而这些客观物质到 底对人们的生活有多大益处, 还得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中才能得知。 因而生 活质量被定义为个人的满意水平,评价生活质量就是要侧量满足程度。 (5 )将主、 客观两方面结合的角度来界定。 部分学者认为, 生活质量必须从主客 两个方面来定义方才显得圆满。目 前, 这种同时使用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来对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进行研究的观点己 越来越为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们所接受。还在 20世纪 70 年代中期, 美国社会学家坎贝尔提出生活质量感觉指标模型时,就有专家认为, 感觉指标模型如能与非感觉指 标模型相结合, 那么 这 种综合模型将更有应用价值。 闭 这里讲的非感觉指标就是除感觉以外的外部或客观的指标。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叶南客曾试图 将生活质量的主、 客观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提出“ 生活质量是由消 费 水平、消费结构、生活方式和生活感受四类范畴组成的动态系统” 。北京大学社会 学系卢淑华教授研究指出, “ 生活质量的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所包含的内容并不能互 相替代,因此客观 指标和主 观指标的 研究都是必要的” . 刀生活质量就是 指 “ 社会 提 供国 民 生活的充分 程度和国民 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 。 的 可见,由于生活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包含内容十分广泛,因而迄今为止学 术界还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定义。当 研究者或研究课题的侧重点和研究角度不同, 生 活质量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就会呈现出多样性。 2) 生活质量研究范畴的界定 本文倾向于将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界定生活质量的研究范畴口 生活质量是人类为满足各方面需要而进行的全部活动所需生活条件的概括和总结, 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 它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即社会提供人们生活所需的充分 程度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这主要基于以下的理解: ( 1) 生活质量是一个多方面的研究对象。 生活质量既与生活的物质条件有关, 也 与对生活的主观满意程度有关, 但综观这两个方面, 每一方面都只能是构成反映生活 质量高低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 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反映生活质 量的真实情况。 对于生活质量的全面研究必须本着主客观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原则才 会得到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科学的结论。 (2 )客观指标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建立在定量分析而非个人对社会环境的主观感 受之上, 而其局限性是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对幸福的主观体验。 而主观指标的主要优 点有: 它们能直接测量人们对自 身福利状况的评价。 第二, 主观指标可以由研究者直 一一. -一-一, g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锡市居民生活质盆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接设计和使用, 易于修正。 反映的内容不必是政策制定者或研究者所认为重要的东西。 第三, 可为劣势群体和弱小群体提供表达意愿的渠道。 可见, 主观指标同样是评价生 活质量不可或缺的部分, 将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 有助于全面地、 科学地衡 量生活质量状况。 (3 )无锡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较强经济辐射能力的一个经济中心城市, 生产力发 展水平高, 开放型经济发展迅猛。 同时无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居民文化程度 高, 价值观念比 较先进。 人们的生活水平已 基本达到全面小康, 基本的生存需求早已 满足,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也都己 满足。当前, 人们正在追求精神需求及和谐人文环 境需求的满足, 社会正处在追求高品 质生活的 发展过程中。 因此, 仅用客观指标就无 法真正反映无锡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将主客观两方面有机结合来研究无锡地区居民 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实施基础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 2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根据上述生活质量研究范畴的界定, 下面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因 素 进行分 析。 田 1 )客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 1)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宏观的经济运行、 居民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 宏观经济的发展为提 高客观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居民 客观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同样是影响生活质量的 基本因素, 一定的收入水平是保障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要条件, 而合理的支出 结构反映了客观生活质量的高低。 (2 )居民素质 居民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身体素质是影响客观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 素, 健康的身体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只有随着创造性劳动的不断积累, 客观生 活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文化素质是人们满足发展需要、 获取平等机会的重要条件, 文 化素质的提高是人们更快地进入社会、 个人所期望的社会角色的重要保证。 文化可以 丰富人们的生活世界, 拥有文化知识的人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拥有文化 知识的 群体可以 推动生活朝着文明 化、 秩序化的方向前进, 使整个人类社会朝着更高 的阶段发展。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 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因素是促进和制约社会现代 化进程的社会因素和客观外部环境。 社会环境涉及范围广泛, 包括住、 行、 衣、 食等 各个方面,它的发展和演变既受自 然规律的作用,也受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和制约, 一,侧.叫.门. ,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里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 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科学技术 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着。 自 然环境是先于人类出现就己 经存在的环境, 如水、 土、 空气、 森林。 人工环境指在自 然环境的基础上, 经过人类改造形成的环境。良 好的自 然、 人工环境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 相反, 恶劣的自 然、人工环境就 会妨碍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在营造社会、 人工环境的同时, 也逐渐关注人们的生产、 生活对自 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2 )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主观生活质量主要受客观生活条件、 认知能力这两类因素的影响。 物质世界是精 神世界的基础, 物质世界的发展程度决定着精神世界的发展程度, 这条规律也反映了 客观生活和主观生活之间的关系。 客观生活条件是主观生活质量的基础, 随着客观生 活质量的提高, 主观生活质量也会提高, 但是二者提高的程度可能 会出现不一致, 例 如, 当客观生活条件很低时, 生活满意度随着客观生活条件的提高同步提高, 但是当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 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继续随着物质生活水平 的提高而同时提高, 因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因素由单一的物质生活条件转变 为人的心理状态、 情绪、 意愿等多种因素。 可能有些人认为只有丰富业余生活才能增 加生活的满意度, 另一些人会认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提高生活满意度。 此外, 人们的 认知能力也是影响主观生活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造成人们认知能力不同的因素有 很多,如社会地位、社会经历、教育背景、年龄等. 2 . 3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设计 本文根据 2 . 1 、2 . 2节的分析,在遵循了普遍性与区域性、可测量性与可比性的 指标设置原则前提下, 参考了江苏省计委、 省委研究室、 省统计局、 省社科院联合研 究形成的 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 。同时,结合无锡市经济、文化、环 境等的 特点,提出了如下评价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 2 . 3 . 1主观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无锡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 一 1 。 2 . 3 . 2客观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经济发展方面 (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该项指标主要反映综合经济实力, 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 的重要指标。 ( 2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c d p 的比重:该项指标主要反映经济结构状况,是体现 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3 )城市化水平: 该项指标既是反映工业化水平又是反映经济社会结构的一个重 l 0 南京理t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经济发展方面 收入增长 2 1 就业状况 2 2 消费环境 2 3 温饱问题 2 4 食品安全 2 5 生活水平方面 饮食和营养结构 2 6 人均居住面积2 7 主观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社会发展方面 社区关系 2 8 物业服务 2 , 医疗服务 2 10 公共卫生监督 2 11 公共服务 2 12 社会治安 2 13 民主建设 2 14 生态环境方面 环境污染治理 215 生态保护 2 16 图 2 一 1无锡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图 要指标。 (4 )城镇登记失业率:该项指标是反映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2) 生活水平方面 ( 1) 居民收入:该项指标是反映居民 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 2) 居民住房、 居民出行、 居民信息化普及程度、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 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 这5 项指标从衣、食、住、行和文化教育等角度来综合 反映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3) 社会发展方面 ( 1) 服d 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和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 这三项指标综合反映了科教文卫等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 (2 )社会保障:这是反映居民社会保障程度的重要指标.分别选择” 城镇劳动保 障三大保险各自 覆盖面“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 来反映城镇和农村的社会保障 水平。 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 覆盖面是指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 险的各自 覆盖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 引导、 支持, 农民自 愿参 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4) 生态环境方面 是 促进人与自 然的和谐” 的重要方面,选择 绿化水平 和,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两 指标来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 月 -一- 月 一 目-, -一-目- , . -一- 一- - -.- 一- -, -一 -.一 -叫 - l l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锡市居民生活质t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 1) 绿化水平:包括 城市绿化覆盖率 和 森林覆盖率 。 (2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包括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 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4 项子项的权重分别 为 4 0%、2 0%、3 0 % 和 1 0 % 。 无锡市居民客观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图 一级指标 2 一 2 。 二级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k i 经济发展方面 生活水平方面 客观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g 刀 尹 比重k z 城市化水平k 3 城镇登记失 业率k 4 居民收入k s 居民住房k 6 居民出行k 7 居民信息化普及程度k s 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k g 恩格尔系数k 10 社会发展方面 研究与发展经费占6 d 尸 比重k ll 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k 12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k 13 生态环境方面 社会保障 k 14 丁 绿 化 水 平 k1 5 l 环 境质量 综 合指 数k16 图 2 一 2无锡市居民客观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图 2 . 4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 2 . 4 . 1 综合指数的意义 评价的依据就是指标。 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客观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主观 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两部分组成, 这些指标都是从某一侧面或某一角度对城市居民生活 质量进行考察和评价, 这就很难从总体上得出一个概括而又简明的概念。 这是因为在 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各方面的变动并不是同步的, 甚 至可能存在相反方向的变动。 这时, 如果用不同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城市居民的生活质 量, 不仅难以得出具有一致性的结论, 甚至还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要避免出现这种 状况, 就应该对由一系列变量指标构成的主、 客观指标体系综合为一个指数来反映城 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总体状况。 2 . 4 . 2综合评价的目 的与要素 评价是为了决策, 而决策需要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讲, 没有评价就没有决策。 评 价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科, 也是一种决策过程。 综合评价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是科学决 一 . 一-一 - -. 一-. - 目 一一-. 叫 -叫 -州, 一 - . -一月 -,-一. . 一 , -一 - l 2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锡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策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综合评价的目的通常是希望能对若干对象, 按一定意义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行业工作总结
- 数控初级工考试题及答案
- 寄生虫总论试题及答案
- 精神卫生教育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激光专业的技能要求考题试题及答案
- 并发的面试题及答案
- 精准解析202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音节结构分析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为了通过的有效方法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试题归纳的全面性试题及答案
- 黄冈市2025年春季九年级调研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
- 2025年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目的明确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期中检测(含答案)
- 25年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原创题)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答案
- 5.1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题目解析及范文:“搭子”
- 隧道机电系统知识
- 融资岗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投融资岗位笔试试题及答案
- 中医内科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医药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