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英文摘要 t h em o d e lc r e a t i o no fc o l l e g ey o u n g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t r a i n i n g a b s t r a c t a sc o l l e g ee d u c a t i o ni sc o n s i d e r e dm o r ea n d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a n dt h ep e r c e n t a g eo f c o l l e g ey o u n gt e a c h e r si sg r o w i n gu p ,w es h o u l dt a k ec o l l e g ey o u n g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 h e a l t hi n t oa c c o u n t t h i ss t u d yi n v e s t i g a t e dt h es t a t u so fc o l l e g ey o u n g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 h e a l t hw i t hs c l 9 0a n de p q i ts h o w st h a tt h e r ea r ef o u rp r o b l e m sa b o u tc o l l e g ey o u n g 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 :b o d ya n dm i n d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s t r e s s ,e m o t i o n a l s t a b i l i t y w ec r e a t et h em o d e lo fc o l l e g ey o u n g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t r a i n i n ga c c o r d i n g t ob e h a v i o r i s t i cl e a r n i n gi d e a t h em o d e li sb a s e do nt h es t a t u sa n dt h ea t t r i b u t eo fc o l l e g e y o u n g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 ,w h i c ha r em a d eo f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p r a c t i c a lb a s i so ft h e m o d e l t h em o d e l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sg o a l ,c o n t e n t ,m e t h o d s ,o p e r a t i o n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 s t h e m e n t a lh e a l t ht r a i n i n gi sam e t h o de d u c a t i o n ,w h i c hc o n t a i n sa m e l i o r a t em i n dm o d e l t r a i n i n g ,e m o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t r a i n i n g ,w i l lp o w e rt r a i n i n g ,p e r s o n a l i t yt r a i n i n g ,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r e m i s s i o n s t r e s s t r a i n i n g ,a d a p t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a i n i n ga n dm e n t a l r e t e n t i o nt r a i n i n gt h r o u g ht h ew a y so ft e a c h i n g , t g r o u p i n gt r a i n i n g ,r o l et r a i n i n g ,p a i r e dt r a i n i n g ,v i s u a l m o t o r b e h a v i o rr e h e a r s a lt r a i n i n g , e t c c o l l e g ey o u n gt e a c h e r sa r eh o p e dt ol e a r nt oh o w t ok e e pt h e m s e l v e sh e a l t h ya f t e r m e n t a lh e a l t ht r a i n i n g ,w h i c hi sa l s ot h eg o a lo ft h et r a i n i n g k e yw o r d s :c o l l e g ey o u n g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t r a i n i n g ,m o d e l w r i t t e nb yz h a n gx i u m i n s u p e r v i s e db yh u a n gx i n y i n 目录 1 前言1 1 1 研究背景1 1 2 文献综述4 1 3 研究构思7 1 4 研究意义8 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8 2 1 被试8 2 2 数据统计分析9 3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1 3 3 1 心理健康训练依据的基础1 3 3 2 心理健康训练的目标1 4 3 3 心理健康训练的主要方法1 5 3 4 心理健康训练的内容。1 6 4 讨论3 0 4 1 研究特点及局限3 0 4 2 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3 0 5 结论3 0 参考文献3l 附录3 3 后记4 6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1 前言 1 前言 1 1 研究背景 1 1 1 高校青年教师及其心理健康 未来学家预言:2 1 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智力和人才方面的竞争。 人才资源将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源”。面对以高科技为先导的知识经济的到来, 必然要求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 1 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随之,高等教育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作为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教 师,其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培养目标、教育质量和 学生素质。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我国高等院校合理的教师年龄结构遭到破坏,出现两 头大中间小的年龄分布格局。随着老年教师到龄退休、病退等自然减员,高校青年教 师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和教师队伍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未来2 1 世纪持续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未来的 希望和继往开来的中坚力量,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进一步而言,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 显著,对教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西方学者威蒂在2 0 世纪5 0 年代就指出:教师行业至少同其他行业一样,容易患有心理疾病。因为教师也是人, 一般人有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也同样具有,而教师之影响层面有较一般人来得广、 来得深。据美国的一项调查( 1 9 9 9 ) ,在一般人口中有情绪问题的人约占1 4 ,而在教 师中却占1 3 。即每三位教师中就有一位是情绪不稳定的;由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 导的班级中,人格失常的学生人数就较多。而国内当前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 果令人担忧:柳友荣( 1 9 9 8 ) 调查了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其 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而且职业适应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其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国 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 2 0 0 0 ) 对辽宁省1 4 个地区2 2 9 2 名教师检验,5 1 2 3 存在问题,3 2 18 轻度,2 4 9 构成心理疾病。因此,有必要对教师心理健康予以足 够的重视。 目前虽然对高校青年教师这一重要而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有较少探讨,而关心高 校青年教师,维护其心理健康,无论是对教师自身、学生还是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都 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进行现状调查继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维护 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l 前言 1 1 2 心理健康训练的历史与现状 1 1 2 1 国外心理训练的主要研究成果 2 0 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某些西方学者就提出了以专门的教学或训练课程来培养 学生某种能力或心理品质。例如,克劳福德( c r a w f o r d ,1 9 3 1 ) 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思 维训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工程师、经理与设计师等专业人员的思维 能力。他要求受训者掌握“属性罗列法”,即列出产品的关键属性,然后提出改进产 品的办法。2 0 世纪3 0 年代,著名心理学家默里( h a m u r r y ) 就提出了成就动机的 概念,此后麦克兰德( d c m c c l e l l a n d ) 和阿特金森( j w a t l d n s o n ) 等人对成就动机长 期的系统研究。由此,在西方国家中发展出了一种专门训练成就动机的教学模式。这 种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成就动机者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以增强学生学 习的主动积极性,提高其成就动机水平。美国著名创造学家奥斯本( o s b o m ) 在2 0 世纪4 0 年代开始推广“头脑风暴法”( 亦称为脑力激荡术) ,一种训练创造性思维的 方法。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在1 9 4 6 年提出了“敏感性训练”的课程。此后,在西 方国家中出现了大量专门的心理训练课程或心理教学模式。其中主要的成果有: 戴尔卡耐基训练( d a l ec a r n e g i et r a i m n g ) 。在心理训练比较成功的首推2 0 世 纪初、中期美国的卡耐基成人教育。戴尔卡耐基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 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开创并发展了一种融演讲术、推销术、做人处事术、智力开发 为一体的独特的成人教育方式。其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演讲。 戴尼提技术( d i a n e t i c s ) 。戴尼提技术由美国l 罗恩惯伯特于2 0 世纪5 0 年代创 立,他的著作戴尼提一一现代心理健康科学( “d i a n e t i c s - - t h em o d e r n s c i e n c eo fm e n t a lh e a l t h ”) 是一本畅销书,迄今为止已经销售7 ,0 0 0 万本 以上,被译成2 8 种文字,在约1 0 0 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其机构遍布世界7 0 个国家和 地区,数量现已达1 6 0 个之多。至1 9 9 0 年,已有l 万名左右的员工,1 9 9 0 年约有4 9 万人参加其组织的活动。其机构组织现提供有戴尼提听析辅导( 初、中、高级) 、家 庭生活、交际工作坊、戒毒指导等课程,提供心理测验、心理仪、戴尼提听析等服务, 主要从事教育、心理治疗、戒毒、商业、宗教等活动,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宗教。 里程碑教育( l a n d m a r ke d u c a t i o n ) 。里程碑教育近年由若干名医生、律师、教师 等不同职业的人一起创立,现在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中东、澳大利亚、印度、 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目前机构数量约5 0 多个。里程碑教育旨在使人们获得 对支配和决定其生活的根本前提的认识,这些前提决定人们的思维、行动、价值、人 的未来走向和现状,通过改变原有认识并在生活上产生突破。通过里程碑论坛,你将 岛校青年教9 巾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l 前言 深入地认识“你是谁 检查你的存在的基础,你的人格、生活、关系以及取得成 功的公式基于其理论和思维模式,里程碑论坛向传统的假设挑战,并建立新的工具, 处理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最为基本和紧迫的问题,由此引起我们的生活朝着可能发 展的方向产生根本变化。这种变化是里程碑教育的宗旨所在。 2 0 世纪中期以来,在高校普遍开展了小组心理训练和团体心理训练。如美国一些 高校的交朋友小组、敏感性训练小组、情感适应训练、基本生存技n 一日o l l 练等;香港高 校的“领袖才能训练计划 、“大哥大( 大姐大) 计划”、模拟面试;日本的“合宿” 计划。近年来参3 n , j , 组心理训练和团体心理训练的学生人数之多是空前的。如美国一 些高校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参与心理训练或类似活动。此外,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 心理剧疗法、自信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心理训练技术和方法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1 1 2 2 国内心理训练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在心理训练方面起步较晚,开展心理训练主要是近几年的事。其中j s 训练 和体育心理训练是较具影响力的心理训练。 ( 1 ) j s 训练 j s 训练是由简殊主持、中国青年报培训中心主办,在社会方面开展心理训练取得 一定成效的训练。j s 训练中心为学员编写了开发你的能力( 自我训练) 方案( 上、 下册) ,另加两盒磁带。j s 训练是以自学为主的一种函授方式,重视学员的体会、认 识以及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交流。在j s 训练中,放松、肯定和形象被称为心理训练的 三大要素。心理训练的内容包括:成功心理素质训练、自我革新能力训练、口语表达 能力训练、个人组织能力训练、创业经营能力训练等方面。全国有两三万人参加了 j s 训练,一些学员在其汇报中谈到了自己参加j s 训练之后所产生的积极变化。 ( 2 ) 体育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出现在体育比赛中,是指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有意识的专f n 练,使其 适应运动比赛的要求。其中心任务是训练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心理品质和参加专项技术 训练的特有心理素质。 自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开始,高校开始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一些高校成 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 程,并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注意结合心理训练的方法,但一般来 说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即使如此,由于受大学生欢迎,故有逐渐加大这方面比重 的倾向。 此外,除结合课程开展心理训练之外,少数高校也尝试开展了课外心理训练。如 查堡重兰塾堕:堂墨堡壁训练模式的构建l 前言 国内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的以卡耐基方法为主的健康人格培训班,主要运用演讲 的形式,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形象、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个别高校开展的集体 心理咨询,也包括了心理训练的内容。一些高校组织模拟面试、生存技能训练等活动 也都巧妙地运用了心理训练的方法。 而以中学生为对象而展开的心理训练也在不断发展。1 9 9 3 年,成立的北京市青少 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是专门面向广大青少年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的服务机构。该机构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服务、感觉统合训练、学习能力训练,使 广大青少年能积极适应社会、学会自我调整,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而健康成长。而且, 每年暑假,各种针对青少年的培训班很多,在众多的培训班中,少年儿童心理训练班 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鲜事物。现在,几乎所有的心理咨询机构在寒暑假都会举办这样 的活动。1 9 9 9 年寒假,北京青少年自护训练营爆满。在训练营里,学生们知道了如 何独自处理挫折,如何培养自信心,以及如何学会与陌生人打交道。此外还学会了许 多自我救护的知识。 同时,“健康促进学校”也给中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提供了机会与场所。健康促进 学校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在这里所有学校及社区的成员共同努力给学校提供综合的、 积极的经验和结构,以促进和保护他们的健康。这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课程,创 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健康服务,并且使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 与到促进学生健康的活动中来。 由上可知,心理训练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很少有针对教师而展开的心理训练。因 此,笔者认为心理训练的对象应该扩展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的 社会群体中去。所以,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训练是必要和可行的。心理健康 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人的心理面貌,使人的心理发生变化,因此是提高高校 青年教师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而且,正如人的可塑性是教育的前提一样,人的心理 的可塑性是心理训练的基础。这为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心理训练提供最基本的前提。 1 2 文献综述 1 2 1 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根据美国教师协会( n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a s s o c i a t i o n ,n e a ) 的估计,美国教师约有3 0 的人想改行从事其他行业,同时有4 0 的教师表明在届龄退休之前会提前离职。该协会在1 9 3 8 年的研究指出,5 1 5 0 位教师 4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l 前言 中,3 7 5 有严重的焦虑和精神紧张的情形。而且,在1 9 4 3 年芬敦研究了2 4 1 名教师 的心理健康,发现其中有1 5 4 的人有严重的不良适应,7 1 的人有中等程度的不良 适应。此后,有更多学者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如m a c a n e s p i e ,h ( 1 9 7 8 ) 在对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中学 教师存在心理疾病( 精神病和神经性心理疾病)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 康。 第二,有关教师压力的研究。1 9 7 6 年9 月号的教师杂志( i n s t r u c t o rm a g a z i n e ) 曾刊登有关教师健康的问卷,征询3 0 万读者填答,从九千多份回答问卷中( 绝大部 分是小学教师) 发现,8 4 填答的教师相信教学工作有危及健康的风险,7 5 认为至 少会因有关压力或紧张的疾病而失去一些工作日;而这些教师都指出“压力是影响 他们健康的主因。d u n h a m ( 1 9 7 6 ) 调查发现,当时的教师正经历着较以往更多、更 严重的压力,不良适应更为严重。( a n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s t r a i ni nt h ew o r ko f t e a c h e r s ) ) ( 1 9 9 4 ) 一文中阐述了教师这一职业所带来的压力;( j o bs t r a i na n d p s y c h i a t r i cm o r b i d i t y ) ) ( 1 9 9 9 ) 说明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疾病( 尤其是严重的精 神病) 的关系;s m i t h , n i c h o l a sp a g e ( 2 0 0 1 ) 通过i t s ( t h ei n v e n t o r yo f t e a c h i n gs t r e s s ) 即教学压力量表和t s i ( t h et e a c h e rs t r e s si n v e m o r y ) 即教师压力量表两种评估教学 压力的方法,以此评估教师的身心健康及通过健康服务解决身心问题的效果。另外 t u n n e c l i f f e ( 19 8 6 ) 等人比较了两种教师压力管理的方法:合作行为咨询会诊 (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b e h a v i o rc o n s u l t a t i o n - - - - - c b c ) 和放松训练( r e l a x a t i o nt r a i n i n g ) ,并对进 行干预管理前后教师的压力水平进行了比较,发现前者的效果较好。f o r m a n ,s u s a ng ( 1 9 9 0 ) 在其他学者对教师压力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存在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及 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进一步提出了对压力进行干预管理的应对措施:在 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基础上改变教师的认知结构。 第三,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近年来国外教育界和一般民众对教师工作倦 怠( 工作不满意、疏离感和工作压力) 的研究,产生极大的兴趣,许多杂志和专刊均 曾对工作倦怠做了相当详细的报道,美国教育协会( n e a ) 更将教师倦怠作为1 9 7 9 年教育年会的中心议题。而且美国教育当局特别指出: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是教 育人员在8 0 年代最严重的问题。而当今研究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情形,已成为国际 性的一个重要主题。美国教育协调人员通告委员会( n a t i o n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 n e g o t i a t o r sb u l l e t i n ) 在1 9 8 1 年2 月的报告中指出了造成教师工作倦怠的成因。m a s l a c h ( 1 9 8 1 ) 将教师职业倦怠分成三个亚成分:情绪衰竭、人格解体、降低的个人成就感。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l 前言 b a r r ya f a r b e r ( 1 9 9 1 ) 进一步指出一种不平衡感( i n c o n s e q u e n t i b i l i t y ) 是引起教师 工作倦怠的根本原因。 1 2 2 国内研究状况 首先,从一般层面看对青年教师心理方面的研究。 虽然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从总体上看其研究成果较 少。而且目前对青年教师心理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对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上。 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得之,自8 0 年代以来有关青年教师心理的专门研究约有十余篇。 在这些研究中主要对青年教师尤其是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如 柳友荣调查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1 9 9 8 ) 、熊向明调查了中小学校青年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1 9 9 9 ) 、王有智对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 2 0 0 0 ) 等。 而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的研究则是对各个层面有所涉及,主要的研究有下海潮中 的高校青年教师心理探析( 1 9 9 4 )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障碍与矫治( 1 9 9 9 ) 、高校青年 教师社会心态及对策研究( 1 9 9 7 ) 、内蒙古高校青年教师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 ( 1 9 9 9 )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矛盾及管理启示( 1 9 9 5 )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 查分析( 1 9 9 8 ) 、高校青年教师不稳态心理的研究( 1 9 9 7 ) 等。可见有待对高校青年 教师心理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其次,从具体层面看维护青年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 目前研究主要倾向于在调查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基础上,对青年教师存在的心 理问题如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心理挫折、心理矛盾等方面从补救的角度进行研究, 而从发展的角度切入的研究相对较少。余小波( 1 9 9 5 ) 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矛盾及 对其管理的启示进行了论述,他分析了青年教师在职业心理、成才心理、交往心理、 社会参与心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心理矛盾,以及这些矛盾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身心发展不平衡、角色转换不适应、市场经济冲击的两重性。同时他提出在管理中要 正确看待心理矛盾、提高认识水平、加强教师的适应性训练、满足合理的需求。张豪 锋( 1 9 9 9 ) 认为神经症( 神经衰弱、焦虑、抑郁、自卑) 和精神病是高校青年教师常 见的心理障碍,并分析了成因,也提出了预防和矫治的措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 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化社会和学校环境;建立心理咨 询机构,进行心理治疗。刘学兰( 2 0 0 1 ) 提出高校教师面临改革心理压力的增大会导 致一系列身心变化和心理问题。她从教师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应付心理压力的措 施:教师的自我调适和学校的帮助把教师的心理艰苦教育纳入到改革措施之中。 6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l 前言 由此看出,当前研究重点放在补救上,这就意味着要提出在补救层面上切实可行的措 施。因此,有必要对措施的深入性及发展层面的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有关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的研究有两个特点: 第一,研究成果不多。这说明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还有很大的 空间; 第二,整体研究不多。研究者往往将青年教师心理的某一个层面或出现的某一问 题进行很深入地研究,但没有注意到人的心理的整体性。 1 3 研究构思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构建出具有可操作性 的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的模式以便用于实践。因此本研究主要做以下工作: 第一,通过文献查阅,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第二,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1 、工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s c l 9 0 ) 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 p q ) 。 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t h es e l f - r e p o r ts y m p t o mi n v e n t o r y ,s y m p t o mc h e c kl i s t9 0 简 称s c l 9 0 ) ,该量表由上海铁道医学院吴文源氏引进修订。临床应用证明,该量表的 评估有比较高的真实性,而且具有内容广、反映症状丰富、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 及其严重程度的特点,是目前心理咨询门诊应用最多的一种自评量表,适用于一般来 访者,也适用于神经症患者。该量表包含9 0 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 级评分制: 1 无:自觉并无该症状问题; 2 轻度:自觉有该症状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不严重; 3 中度:自觉有该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 4 相当重:自觉常有该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 5 严重:自觉有该项症状,频度和程度都十分严重。 9 0 个项目中包括1 0 个因子:f 1 躯体化;f 2 强迫症状;f 3 人际关系敏感:f 4 忧郁:f 5 焦虑;f 6 敌对;f 7 恐怖:f 8 偏执;f 9 精神病性;f 1 0 睡眠及饮食状况。 “艾森克个性问卷( 成人) 是英国心理学家h j e y s e n c k 及其夫人b g e y s e n c k 在以往几个个性调查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个性问卷。 在理论上e y s e n c k 认为,人的个性可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外向( e ) ,神经质或情 绪的稳定性( n ) ,精神质( p ) ,e 维因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一抑制的强度密切 相关;n 维因素与植物神经系统的稳定一不稳定性密切相关;p 维因素与遗传和成长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影响有关( 遗传对e 、n 维也有一定的影响) 。e y s e n c k 认为,正常 人也具有某些神经质和精神质,因此,神经质和精神质尚不是病理性的。但是,有些 神经症、精神病和犯罪是在前者的基础尚发展起来的。 我国于1 9 8 0 年由四川医学院刘协和首先引进并译出该量表的成人本和幼儿本, 1 9 8 3 年湖南医学院龚耀先对该问卷进行了修订,并完成了全国1 3 个省市六千余成人、 儿童的取样,制定出我国的常模。与此同时,北京大学陈仲庚等在我国北方用成人本 进行了测试并制定了常模。以后,e p q 量表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采用的是龚耀先修订的常模。龚氏修订版成人问卷共有8 8 题,适用于1 6 6 0 岁之间成人,男、女分别记分。 2 、施测过程:采用团体施测,主试根据统一指导语对各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测试, 要求被试逐一回答问卷上的问题,被试一般能在2 卜3 0 分钟左右能完成。 3 、数据统计:将问卷所得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 p s s l l o 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的模式。 1 4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本文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的模式,这丰富了高 校青年教师心理的理论研究,拓展了研究范围和视野。 实践意义: 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为高校提供了系统的、可操性的 方法上的指导,从而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有利于高校的组织管理和健康 发展。 另一方面,该训练模式对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以及社会不同人群的心理健 康的训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 1 被试 选取年龄在3 5 岁以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回收有效问卷3 4 7 份( 见表1 )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表1测试对象与人数 2 2 数据统计分析 2 2 1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表2高校青年教师s c l _ 9 0 精神卫生自评量表调查结果 项目 x全国常模s dx 青年教师 s d t s i g x 总分 躯体化 强迫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性 恐怖 偏执 1 2 9 9 6 1 3 7 1 6 2 1 6 5 1 5 0 1 3 9 1 4 6 1 2 3 1 4 3 3 8 7 6 0 4 6 o 5 8 0 6 1 0 9 5 o 4 2 0 5 5 o 4 1 0 5 7 1 2 7 5 3 1 3 6 1 5 9 1 4 8 1 4 8 1 3 8 1 4 5 1 1 9 1 4 5 2 9 9 5 o 3 3 o 4 2 0 4 3 0 4 6 0 3 8 o 5 0 0 2 6 o 5 6 1 5 1 - 0 7 0 3 1 4 3 - 7 5 0 料 一o 6 8 - 0 6 4 一o 3 2 2 7 8 * - * 0 7 7 o 1 3 l 0 4 8 2 0 1 5 4 0 0 0 0 0 5 0 0 5 2 0 7 5 0 0 0 6 0 4 4 精神病性 1 2 90 4 21 3 3 0 3 52 0 3 * 0 0 4 3 注:p 0 0 5 ,幸,i p 0 0 1 ,车奉宰p o 0 0 1 ,以下均同。 表2 数据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总体上是健康的,与全国常模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在人际敏感、恐怖两个因子上都低于全国常模;在精神病性因子分上高于全国常模, 有显著性差异。 9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 2 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婚姻状况的差异状况 表3 表3 数据表明高校青年男、女教师之间在躯体化、抑郁、恐怖等3 个因子上有显 著性差异,而且女教师明显高于男教师。未婚青年教师与已婚青年教师在躯体化、敌 对、恐怖等3 个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已婚青年教师明显高于未婚青年教师。 2 2 3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教龄差异性 表4 5 年以下5 1 0 年1 0 1 5 年1 5 年以上 f 总分 1 2 6 7 21 2 5 6 01 2 6 9 71 6 6 4 0 6 0 4 1 ” 2 8 1 82 7 7 42 4 3 96 4 5 2 躯体1 3 1 1 3 9 1 4 9 1 7 0 7 4 0 4 “ 化o 3 00 3 5 0 3 3o 4 2 强迫1 6 0 +1 5 4 1 5 3 1 9 3 - 1 -2 8 2 5 o 4 l0 4 20 3 30 7 1 人际 1 4 8 1 4 3 1 4 4 1 9 3 4 3 0 5 * * 敏感o 3 9 0 4 00 3 41 1 0 抑郁 1 4 7 1 4 8 - 1 -1 4 5 2 。0 6 5 5 3 9 * * 0 4 50 4 40 3 70 9 0 焦虑1 3 7 + 1 3 5 1 3 3 +1 7 6 3 6 6 7 0 3 80 3 4 0 3 10 6 3 敌对 1 4 5 1 4 1 1 4 5 1 8 8 2 6 6 7 。 性 o 4 90 5 00 3 7 0 8 8 恐怖 1 2 0 - t -1 1 4 1 1 7 1 。5 4 7 7 9 7 * * 。 0 2 5o 2 1 o 2 5o 4 5 偏执1 4 5 1 4 0 - 1 -1 4 3 1 9 7 - 1 - 3 1 4 7 。 0 5 90 4 20 3 2 0 9 8 精神1 3 2 1 3 1 1 3 3 1 7 6 5 2 9 9 “ 病性 0 3 3o 3 lo 3 3 o 8 4 笔者把教龄分为四个层次,即教龄5 年以下、教龄5 一1 o 年、教龄1 卜1 5 年、教龄 1 5 年以上。数据分析表明各教龄段的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分 及各因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躯体化、恐怖两个因子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l o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莰分析 ( p o 0 0 1 ) :总分、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的差异程度非常显著( p o 0 1 ) : 强迫、焦虑、敌对性、偏执等四个因子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 o 0 5 ) 。( 见表4 ) 表5 注:l = 教龄5 年以下,2 = 教龄5 1 0 年,3 = 教龄1 卜1 5 年,4 = 教龄1 5 年以上,以下均同。 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的结果,数据表明各教龄阶段的青年教师在躯 体化、强迫、焦虑等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教龄在1 5 年以上的青年教师 与l5 年以下各阶段的青年教师都显著性差异。( 见表5 ) 2 2 4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年龄、学科、学历的差异性 表6 表6 数据显示,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后,文科与工科、2 5 岁以下与3 0 岁以上的 青年教师在躯体化因子上差异显著,文科高于工科,3 0 岁以上高于2 5 岁以下:学历 为硕士和博士的青年教师在偏执因子上差异显著,硕士明显高于博士。 2 2 5 高校青年教师p 维度的差异性 表7 高校青年教师真正具有精神质人格障碍的人是极少数的,大部分青年教师富有同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i j i l 练模式的构建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情心,关心他人,对他人友好,思维敏捷,容易适应周围的环境。但是表7 数据表明 3 0 岁以上的青年教师精神质的程度比2 5 3 0 岁的青年教师高,教龄在5 1 0 年间以 及1 5 年以上的青年教师比教龄在5 年以下的青年教师的程度高。( 见表7 ) 2 2 6 高校青年教师e 维度的差异性 表8 与一般人群相比,高校青年教师表现得更外倾,而且未婚教师的外倾程度高于已 婚教师,年龄为2 5 3 0 岁的青年教师比3 0 岁以上的青年教师外倾,教龄5 年以下的 青年教师比1 0 年以上的青年教师外倾。( 见表8 ) 2 2 7 高校青年教师n 维度的差异性 表9 高校青年教师的情绪较一般人群稳定,能够有节制的控制自己,通常是平静的, 不紧张。但是也有性别和教龄上的差异,男教师比女教师的情绪更稳定;教龄在1 5 年以上的要比1 5 年以下的青年教师情绪反应缓慢,弱,即使激起了情绪也会很快平 复下来。( 见表9 ) 2 2 8 高校青年教师l 维度的差异性 表1 0 l 分高提示有心理掩饰,即不真实的回答。数据分析表明,教龄为1 0 - - 1 5 年的青 年教师的心理掩饰性比5 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高,3 0 岁以上的青年教师比2 5 岁以 下的青年教师高,他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 0 ) 2 2 9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与个性的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除躯体化、敌对性、偏执三个因子与e 维度没有显著性相关外, 1 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3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教师心理健康其他各因子与p 、e 、n 都有显著性相关。而且从总体上,教师心理 健康与个性各维度的相关程度非常显著。( 见表11 ) 表1 1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与个性的相关分析 数据的散点图显示p 、e 、n 与s c l 9 0 总分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进一步进行多 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分析表明n 即情绪的稳定性进入回归方程( y = 4 6 2 3 4 + 1 7 8 3 x ) , n 在回归模型中对因变量变异的贡献率为4 0 5 ,p 、e 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没 有显著性影响。( 见表1 2 ) 表1 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与个性的回归分析 3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3 1 心理健康训练依据的基础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是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它继承了经验主义的哲学 传统。该观点把学习看成是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结的过程。影响这种联结的不是学习者 内部的心理因素,而是“接近”、“频因、“练习 和“强化等外部条件。 华生提出了“学习习惯说”。他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把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组织起 来,形成一定联系的过程,也可说是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刺激与反应的牢固联结首 先在于所学的反应多次重复。在学习过程中,某种要学习的动作经过多次练习,形成 了连续的动作习惯。同时重复其他动作的次数逐渐减少,从而使要学习的动作不断得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3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到巩固。 桑代克根据他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学习的“联结说”。他认为学习其实质就是使 某情境与某一特定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并使其联结的力量得到加强。因此,学习的作 用就在于把原本的联结或永久保持、或消除、或改变,这些原本的联结是学习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其中的某些联结加以永久的保持,把某些联结加以消除,并把另 一种联结加以改变或利导。 因此,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观,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训练的基本思想是: 第一,心理具有自己的本质,以它自己特有的方式起作用。心理具有多种官能, 如感知官能、记忆官能、意志官能和推理官能等。这些心理官能在未经过训练之前是 潜伏存在着的。它们跟人体的肌肉一样,通过训练即可得到加强。它们经过充分的训 练之后,就会在以后的活动中自动地发挥作用 第二, 心理健康训练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训练对象的心理官能所产生的训练的 效果。当训练对象把“学会的”内容遗忘之后,这种训练的效果仍然保持着。心理健 康训练的真正作用就在于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训练,使人们的心理官能得到加强, 同时也把训练对象潜在的心理能量释放出来,为今后的生活做准备。 第三,心理健康训练是锻炼人们心理的过程的同时,也是一种掌握促进个体心 理健康的方法的教育。因此,在心理训练过程中,通过多次练习和强化,使训练对象 永久保持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把原本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和思维 方式( 原本的联结) 或消除、或改变,从而形成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3 2 ,b 理健康训练的目标 3 2 1 基本概念 青年教师:即年龄在2 5 3 5 岁之间的高校教师。林崇德( 1 9 9 9 年) 认为在过去青 年期就到2 5 岁,而今由于青年作为成年期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与成年期或中年期 衔接,青年期则延伸到3 5 岁,2 5 - 3 5 称为青年晚期,于是1 8 3 5 称为成年早( 初) 期。因此由于青年期的跨度很大,本文以此为依据将高校青年教师定位于青年晚期。 心理健康:本文依据刘华山( 2 0 0 1 年) 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 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 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心身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训练:根据心理活动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心理学的专门方法, 影响训练对象的心理状态,使其获得心理健康的知识、发展各方面能力、形成良好的 1 4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3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心理品质、掌握科学的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方法的一种教育活动。 3 2 2 心理健康训练的目标 心理健康训练归根结底是一种方法教育,即心理学方法的使用和学习的过程,这 是心理健康训练的基本价值。通过训练,即用人工调节的方法训练人的心理,其目的 不在于让受训练者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而是要实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丰富 多彩的活动让其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活动中来,引起相应的心理体验,即让训练对象知 道如何才能心理健康。这样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训练,塑造良好的人格,建立完美的 自我形象,最终促进训练对象的心理健康。 3 3 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为办理合同
- 2024-2030年高端酒店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韩国环氧树脂活性增韧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非晶态合金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集成建筑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防爆燃鼓风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银基钎焊合金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铁路减震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钢筋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供需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金属材料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GB/T 6974.3-2024起重机术语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数学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化学试卷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学校中层干部考核细则样本(六篇)
- 2024年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范例(四篇)
-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方案
- 2024-2025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上册沪科黔科版教学设计合集
- 大学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说课稿
- 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