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PPT课件.ppt_第1页
《血管性血友病》PPT课件.ppt_第2页
《血管性血友病》PPT课件.ppt_第3页
《血管性血友病》PPT课件.ppt_第4页
《血管性血友病》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管性血友病(vonWillebrandDisease,vWD),朱兵兵,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患病率510/100000血友病甲:凝血因子(又称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X连锁隐性遗传,女性传递,男性发病。血友病乙:因子(又称血浆凝血活酶成分)缺乏症,性联隐性遗传。血友病丙:因子(又称血浆凝血活酶前质)缺乏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或传递疾病。以HA最多见,患病率是HB的46倍,(一)血友病甲(AHG)缺乏,(1)临床表现性别:男性(1/5000malebirth)起病年龄:12岁多见家族史:有或无,有家族史。症状:未发生出血时与常人一样,轻微损伤后长时间出血,甚至致命。甚至“自发性出血”。多为肌肉、关节腔出血,极少见皮肤出血。,(2)实验室检查血:,出血过多时:贫血。典型病例:凝血时间(APTT)(筛查实验):C:(确诊检查)2%重型2%5%中型5%20%轻型20%50%亚临床型,(3)病因和发病机制X连锁隐性遗传(女性传递,携带者;男性发病)基因缺陷导致含量减少。1993年,发现重型具有包括内含子22的大片段基因倒位,现已证实40%重型与这一基因倒位有关。,(4)诊断家族史出血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出、凝血实验凝血因子测定,vWD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vWF的合成、代谢、生理功能,vWD的鉴别诊断、特异性诊断、分型诊断,vWD的治疗,结构,病例,血管性血友病(vonWillebranddisease,vW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基因突变,导致血浆vWF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定义,1型:vWF量的部分缺失,结构功能正常(75%)2型:vWF质的异常,但含量正常(25%)2A型:缺乏高-中分子量vWF多聚体,导致血小板依赖性的功能减弱2B型:对血小板膜GPb亲和性增加,使高分子量vWF多聚体缺乏2M型:对血小板膜GPb亲和性下降,vWF多聚体分析正常2N型:vWF对因子亲和力明显降低3型:vWF量的完全缺失,在数量、结构与功能都存在异常(1%),vWD分型,1型患者:出血最轻微,甚至部分患者平素并无明显出血表现,仅在外伤或手术时因出血过多方得到重视3型患者:出血最严重,可发生自发性关节、肌肉出血和内脏出血2型患者:多介于1型和3型之间,其中又以2N型出血较明显,临床上类似血友病A,临床表现,大多数vW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以皮肤黏膜型出血为主,但在不同类型及亚型间具有高度的异质性,vWD的发病率各国报道不一一般认为在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中,vWD仅次于A型血友病居第二位英国约为410万,瑞士为710万,瑞典则最高,达到1010万目前我国尚缺乏vWD的流行病学资料,发病率,vWF-作用,重要生理功能:,vWF-结构,4.金属蛋白酶ADAMTS13+A2,1.F的载体:FVIII+D,2.介导血小板与血管内下组织的粘附:胶原+A3,3.促进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特异性膜受体GPIb+A1,vWF-合成、代谢过程,释放:组成式/持续性释放-血浆基础浓度10mg/L调节式/刺激后释放(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压缩存储于血小板的颗粒、血管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WPB)小体中刺激因子:凝血酶、肾上腺素、组胺、纤维蛋白、IL-1,合成: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BLOOD,ADAMTS13,vWF生理、病理过程,vWF-多态性,SNP160种,2B型vWF与GPIb结合增加,复合物清除增多,2N型vWF对F亲和力,2M型vWF与GPIb结合降低多聚体形式正常,SNP与vWD分型,1型对ADAMTS13的易感性增强,清除增强,由于vWD基因突变的复杂性,目前在vWD的诊断中不常规进行vWF基因突变检测。,2012版血管性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初筛试验,特异性诊断试验,排除血小板数量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其他常见出血性疾病,血浆vWF抗原(vWF:Ag)血浆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vWF胶原结合分析试验(vWF:CBA)FVIII检测,分型诊断试验,vWF多聚体分析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初筛试验,排除血小板数量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其他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计数降低,各项反应凝血指标均延长凝血因子活性减低,vWD特异性诊断试验,血浆VwF抗原(VwF:Ag),血浆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vWF胶原结合分析试验(vWF:CBA),血浆vWF抗原检测(vWFAg),试验标本:使用未稀释的患者血浆,试剂盒:美国德灵vWF抗原试剂盒,试验仪器:SysmexCA7000,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测定(VWF:RCo),vWF+GPIb(血小板),瑞斯托霉素(负电荷),血小板聚集,速率加快,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测定(VWF:RCo),vWF+GPIb(血小板),瑞斯托霉素,贫血小板血浆(PPP):患者血标本3000rmin离心15min,005ml,正常人洗涤血小板:加等体积2甲醛4放置18h4000rmin,离心10min,去上清TBS-EDTA洗涤3次,调成浓度为2108/ml0.2mL,终浓度为125mgml,以正常人混合血浆的vWF:Rcof的活性为100,从1:2至1:32倍比稀释绘制标准曲线,然后以受检标本凝聚强度值查出对应的vwF:Rc0f活性值()。,vWF胶原结合分析试验(vWF:CBA),用1:200-1:8000梯度稀释的正常人混合血浆建立标准曲线,然后以受检标本吸光度值查出对应的vwF:CBA活性值()。,特异性诊断试验,2型:vWF质的异常,但含量正常2A型:缺乏高-中分子量vWF多聚体2B型:对血小板膜GPb亲和性增加,使高分子量vWF多聚体缺乏2M型:对血小板膜GPb亲和性下降,vWF多聚体分析正常2N型:vWF对因子亲和力明显降低(FVIII降低),分型诊断试验,(待测血浆1:20稀释进行1.6%垂直式不连续琼脂糖凝胶电泳将蛋白转至PVDF膜HRP-兔抗人vWFIgG封闭化学发光分析),vWF多聚体分析,正常,2M型,高/中分子量vWF多聚体缺乏,2A/B型?,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瑞斯托霉素浓度可调节),低浓度(0.2-0.7mg/ml)瑞斯托霉素时出现高血小板聚集表明vWF与血小板结合能力增强,2B型,2A型,分型诊断试验,(经过网状内皮系统时清除增多,常伴有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型vWD2B型vWD,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链突变,导致与VWF结合能力增强鉴别:分离患者血小板,与正常血浆混合后,也能被低浓度的瑞斯托霉素诱导聚集,获得性vWD,患者血浆中抗vWF抗体诱发VwF清除加速鉴别:检测抗vWF抗体,鉴别诊断试验,产前诊断方法:在妊娠10周以后,通过采集绒毛膜绒毛而获得胎儿组织,利用多种高度多态性标志系统来进行突变的等位基因的跟踪,进行DNA分析,还可测定vWFAg,vWD的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意义:推广血友病患儿的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减少vWD的发病率,输注含有vWF-FVIII复合物的血液制品,治疗,非替代治疗-明显改善止血功能,1-去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型)抗纤溶药物雌激素治疗,替代治疗(型型),连某某,女,14岁,学生。因阴道流血17天,头晕,心悸7天人院。患者末次月经于人院前17天来潮,初起时出血量似平常月经量,后来逐渐增多,每日需用卫生巾510多片不等,经血中有大量血块,色暗红,无伴腹痛、黑便、鼻出血、牙雌出血、咯血等,无四肢关节肿痛、皮疹或发热,按“功能性子宫出血”处理无效,近l周来仍阴道流血不止,且伴有活动后头晕、心悸,来我院疑“血友病甲”予输注新鲜全血及冷沉淀后改善不明显而收人院。患者于3个月前初次来潮,持续56天,月经量不多:l个多月前第代次来月经,持续10天许,月经量较初潮明显增多。既往史:14岁以前无出血倾向或贫血史,。家族史:有兄妹5人,其中一弟6岁死于鼻出血不止,另两弟亦常有四肢碰伤后癖斑或鼻出血,需输血后才止。另一姐亦经期大出血,今同时在我院留医。父母无出血史,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体格检查: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苍白,未见出血点。,病例,女性,少年起病,以粘膜出血为重要表现,有明显的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红细胞(RBC)1.361012/L,血红蛋白(Hb)40g/L,白细胞(WBC)3.24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PLT)184l09/L。大、小便常规正常。血清钠(Na)144mmol/L、钾(K)3.9mmol/L、氯(CI)112mmol/L,血糖(Glu)5.2mmoll/L,血尿素氮(BUN)6.3mmol/L,血肌酐(Cr)102mol/L。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7U/L,丙氨酸转氨酶(ALT)39U/L,乳酸脱氢酶(LDH)107U/L,血总胆红素(TBIL)21.2mol/L,直接胆红素(DBIL)12.7mol/L,间接胆红素(IBIL)8.5mol/L。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9秒(对照34秒),凝血酶原时间(PT)12秒(对照13秒),凝血酶时间(TT)13秒(对照12秒)。纤维蛋白3.15g/L(2.04.0g/L)。3P试验阴性,出血时间11分30秒。因子活性(:C)为97%(对照133士35%),vonWillebran因子抗原浓度为48.1%(对照94.1土32.5%)。血小板粘附率22.7%(对照45土7.8%),血小板对腺着(ADP)、胶原(COLL)、肾上腺素(EPN)、花生四烯酸(ACA)、瑞斯托霉素(RIST)聚集反应+、+、+、士、一(对照+、+、+、+、+),父母血小板粘附率分别为70.8、58.3%,聚集反应均正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