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第二节城市地域,第三节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城市,最早是一种大规模的防御设施。中国古代城市常有城墙。“内之为城,外之为郭”。早时的城不具备宗庙、宫室、市场、手工业工场等一般城市应具备的物质要素。,商品交易的场所。人们在特定的地点按特定的时间相互交易,形成集市。“市井”之说。,随商品经济发展,市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或统治者居住的城中,并有固定位置。城市始产生。,到近现代,“城市”引申为一级城镇聚落性质的行政建制单元。,一、城市,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二、镇,到宋代,镇才摆脱军事色彩,以贸易镇市出现于经济领域,近现代,引申为一级政区单元,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关于市与镇,(1)相对于乡村而言,(2)国家批准的建制的城镇才称城市,(3)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镇,(4)市镇城镇/市镇,(5)广义的城市城镇,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三、定义城镇的标准,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农业活动,非农活动,产业构成,人口规模,密度指标,景观,物质构成,职能,价值观念,城镇的本质特征,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P20),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8)其它标准。,下限标准(人)国家和地区100乌干达400阿尔巴尼亚1000加拿大1500哥伦比亚2500美国5000印度20000尼日利亚50000日本,城镇定义中包含有人口下限标准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城市地域,为何要构建都市区?构建都市区的意义何在?,大都市带的形成条件或特征有哪些?,城市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功能地域的概念,学习要点,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一、城市的行政地域,二种城市地域:城市行政地域与城市实体地域,行政区,建成区,城乡界线不一致,统计口径问题,二、城市实体地域,城乡界线的划分,美国的处理方法比较完整,它对城市实体范围的划定使用详细的规定。,城市实体地域边界易于变动,且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建立一种城市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三、城市的功能地域,第二节城市地域,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1)定义: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美国早在1910年就提出大都市区的概念,后改称“都市统计区”中心县+外围县,1、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2)确定标准,A中心县,中心市所在的县或至少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地区里的县。B外围县必须满足某些都市特点:人口密度、城镇人口比重、非农业劳动力比重等。C外围县与中心县的社会经济联系:主要指标是通勤。,第二节城市地域,确定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需要劳动力)和人口集中(供应劳动力)的县的组合。,东京大都市地区城市群,城市功能空间变化“点”“面”都市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单元)都市区的地域范围或影响范围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组成,联系密切都市区的功能全球化分工、合作以及竞争的基本单位都市区构建目的对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竞争力,生态,空间形态,(3)城市区域化: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4)中国都市区的建立,第二节城市地域,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新特点,城市发展区域不平衡,城市群现象,城乡界线模糊城市建成区扩展,城市郊区化出现城乡联系活跃,就城市论城市的传统规划思想和管理不适应需要,城乡结合部管理问题城市内部外来人口集聚区管理问题区域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问题城乡之间功能渗透问题,理论研究与国际接轨,中国都市区的研究与实践,第二节城市地域,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1994年)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1994-96)长株潭城市群规划(2004)京津冀城市群规划(2006)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2008),中国确定都市区的简明指标,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可作为都市区的中心市;都市区外围县(市)的划分:全县(市)劳动力构成中二、三产业占75%以上,县市连绵而不间断;由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作为确定县(市)都市区归属的依据;从县(市)中心始发到各地中心城市的客流的最大流向作为确定其都市区归属的辅助指标。,上海都市区的圈层结构,(1)大都市带的概念(megalopolis):,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于1957年首先提出,2、大都市带,大都市带的表现形态与区域城市化现象,在经济发达和城市发育的区域,已为一个个城市的辐射影响力所覆盖,形成城乡一体的城市化区域。,要点: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个大城市;人口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第二节城市地域,区域城市化: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2)戈特曼提出的世界6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美国五大湖沿岸都市带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带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英格兰大都市带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多核心:若干个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交通走廊:大城市及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而发展密集的交互作用社会经济联系规模特别庞大人口2500万人以上(戈特曼)国家的核心区域,(3)大都市带的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1995,大都市带(区域城市化)的形成原因,第二节城市地域,产业空间组织发生变化: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出现空间分离,管理、协调、信息、研发向中心城市集聚生产活动、生产制造基地向低成本地区扩散城市(区域)产业分工由水平结构向垂直结构转变,城市产业体系的水平结构,工业经济时代,城市产业结构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上,每个城市的主导部类不同(钢铁城市、纺织城市)。每个产业的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制造/装配等生产环节往往集中在同一城市,城市之间的经济活动差异在于部类不同而不是生产环节不同。,第二节城市地域,城市产业体系的垂直结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制造/装配等环节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城市(区域),空间经济结构重组表现为制造/装配环节的扩散和管理/控制环节的空间集聚。,第二节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3、都市连绵区,1986年由周一星提出。(1)概念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个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2)形成条件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有对外口岸;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交通走廊及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经济发达,城乡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4、城市群,姚士谋首先提出来的。没有界定指标。有滥用的嫌疑,5、都市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第一次划出南京都市圈的概念。相当于都市区或城市经济区,第三节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二、中国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三、市带县,第三节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一、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1),1955年6月9日,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1963年12月7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85%,第三节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2),1984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县政府所在地,第三节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1986年4月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第一次在市镇建制中加入经济指标。市: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业人口40%,年GNP3亿元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年GNP4亿元市领导县: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以上,市国民生产总值10亿元以上的中等城市,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3),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按人口密度确立了三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按行政建制进行的城市人口统计也采取两个统计范围的双轨制,一个是反应城市建成区和郊区的市区人口,另一个是反应整个行政区域内的地区人口。,第三节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第三节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城乡划分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区分城乡人口。我国没有恰当而稳定的城乡地域划分标准。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没有建立城镇的实体地域概念。,城乡统计口径(1),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的总人口,含15%左右的农业人口。,1955年,1963-1981年,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内的非农业人口。,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1955年的标准,即市镇总人口,第三节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城乡统计口径(2),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市人口:设区市总人口、不设区市的街道人口。镇人口:不设区市的镇居委会人口、县辖镇居委会人口。设区市的总人口+不设区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引入“人口密度原则”,第三节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中国城市统计口径的讨论,影响因素,1、城镇建制标准的变化,2、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3、户籍政策,4、流动人口的变化,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限制城乡人口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背篓投球教案及反思
- 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 化学的说课稿
- 木工包工协议范本
- 工程监理资料管理
- 办公用品展销会管理办法
- 情侣旅行民宿管理细则
- 森林资源开发护林员合同
- 外交用章制度管理办法
- 仓储物流资产处置操作手册
- 木门窗施工方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考题猜想】原卷版
- 逐梦芳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南部学区三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九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4秋国开《四史通讲》期末大作业试题B答案(第1套)
- 2024年8月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考试题目含解析
- 2024新版(北京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户外广告安装施工方案
- 有限空间辨识与作业安全管理台账(模板)
- 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最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