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200页目 录第一部分第一章 概述11.1矿区及厂址概况11.1.1 厂区位置及交通运输11.1.2 厂区地理概况11.1.3 供水供电11.2选煤厂厂型、厂址及工作制度21.3选煤工艺21.4产品品种及用途2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第二章 选煤工艺42.1煤质资料分析42.1.1 煤质资料的审查42.1.2 煤质资料的校正52.1.3 煤质资料的分析62.1.4 两层原煤可选性研究及分组讨论162.1.5 两层原煤煤质资料的综合及分级讨论222.1.6 机械排矸后资料的整理与分析332.2选煤工艺的初定和技术经济比较382.2.1 初步选定的方案分析382.2.2 方案的产品预测402.2.3 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782.3选定流程的介绍及流程计算842.3.1 辅助工艺的确定842.3.2 设计工艺流程的整体描述852.4 流程计算872.4.1 数质量流程计算872.4.2 介质流程计算872.4.3 工艺流程计算结果汇总1052.5 设备选型及计算1092.5.1 选型计算的原则和规定1092.5.2 主要设备选型及计算1092.6 选煤工艺布置1142.6.1 工艺布置原则1142.6.2 总平面布置1142.6.3 原煤受煤配煤1142.6.4 原煤筛分及储存1142.6.5 主厂房1142.6.6 产品仓1162.6.7 煤泥压滤车间1162.7 生产技术检查1162.7.1 检查的内容与项目1162.7.2 技术检查取样设备1182.7.3 检查室119第三章 建筑物和构建物1203.1 建筑设计1203.2 结构设计120第四章 给水排水1214.1 给水水源1214.2 用水量和水压1214.2.1用水标准及用水量1214.2.2 水压1214.2.3 消防1214.3 给水系统1214.4 排水121第五章 生产辅助设施1225.1 机电修理车间1225.2 介质制备车间1225.3 压缩空气供应122第六章 电气及自动化1246.1 供电1246.1.1 电源及供电方式1246.1.2 供配电系统1246.1.3 照明1256.1.4 防雷1256.2 集中控制与自动化1256.2.1 控制系统1256.2.2 控制原则1256.3 通讯调度1266.4 自动化126第七章 铁路运输1277.1 技术条件1277.2 股道设置127第八章 采暖通风与药剂库1288.1 采暖1288.1.1 概述1288.1.2 采暖温度1288.1.3 采暖方式1288.2 通风除尘1288.3 室外供热管道1298.4 药剂库、油脂库129第九章 工业场地总平面1309.1 原始资料1309.2 总平面布置1309.2.1 布置原则1309.2.2 场地功能区分1309.2.3 总平面布置1309.2.4 运输1319.2.5 场地利用系数及绿化131第十章 技术经济13210.1 劳动定员13210.2 选煤成本13410.2.1 产品销售收入13410.2.2 分离前成本13410.2.3 分离后成本13510.2.4 财务分析136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1371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及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13711.1.1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13711.1.2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13711.2 选煤厂污染防治措施13711.3 厂区绿化137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13812.1 预防自然灾害措施13812.2 防火防爆措施13812.3 防机械伤害及人生安全措施13812.4 防触电伤害措施138第二部分第一章 概算书编制说明1391.1 工程概况及投资范围1391.2 编制依据及取费标准1391.2.1 编制依据1391.2.2 概算指标1391.2.3 价格1391.2.4 取费标准1391.2.5 基本预备费1391.2.6 概算总投资139第二章 概算结果汇总140第三部分煤矸石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综合利用149前 言1491 煤矸石特征1492 煤矸石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1492.1 堆积占地1492.2 空气污染1492.3 水体污染1502.4 地质灾害1502.5 自燃效应1503 煤矸石污染的治理1503.1 土壤酸化的治理1503.2 有害元素的治理1503.3 煤矸石自燃的治理1504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1514.1 井下回填1514.2 煤矸石发电1514.3 生产建筑材料1514.4 煤矸石制有机复合肥料1524.5 煤矸石生产高岭土152结 语152第四部分1 英文翻译原文1532 中文译文171附 录图纸列表184参考书目185致 谢187第一章 概述1.1矿区及厂址概况1.1.1 厂区位置及交通运输1 厂区位置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中国煤炭工业城市,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东经113.29度,北纬33.75度。全境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递降,海拔最高2153米,最低68.5米;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现辖汝州市、舞钢市、宝丰县、叶县、鲁山县、郏县和新华、卫东、湛河、石龙、新城五个区,总面积7882 平方公里,总人口520万。北临省会郑州,东北接许昌市,向东为漯河市,西南与南阳市接壤,西北于洛阳市接壤。孟宝铁路从中心城区穿过,东起漯河市孟庙车站,西至平顶山西车站,连接了京广线、焦柳线两大干线,平顶山车站位于中兴路南与南环路交汇处。平顶山地处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并有漯宝铁路与两大干线相连。全套图纸加扣 30122505822 交通运输矿区北临省会郑州,东北接许昌市,向东为漯河市,西南与南阳市接壤,西北于洛阳市接壤。孟宝铁路从中心城区穿过,东起漯河市孟庙车站,西至平顶山西车站,连接了京广线、焦柳线两大干线,平顶山车站位于中兴路南与南环路交汇处。平顶山地处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并有漯宝铁路与两大干线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1.1.2 厂区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及水系系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间。西南滩区局部高达61.8米。平地约占全市面积的70,洼地约占20,沙丘约占7,水域约占3。境内有河流97条,多为中小河流,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过境河主要有黄河、金堤河和卫河。另外,较大的河流还有天然文岩渠、马颊河、潴龙河、徒骇河等。2、气象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全市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8682378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5.215.8之间;与常年平均值相比显著偏高0.61.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0.4,2004年1月25日出现在鲁山;极端最高气温为40.4,7月15日出现在平顶山市区。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121287毫米,较常年同期,除叶县、舞钢市偏多34成外,其它县(市)正常。1.1.3 供水供电1、供水生活及消防用水取自厂外生活及消防给水管网,其水量、水质、水压都能满足生活用水要求;生产用水可取自处理后的矿井井下来水,同时考虑把矿井未除氟水作为生产用水的补充水源,也可来自水源井,水量、水质都能满足生产用水要求。2、供电厂区设有变电所,电源引至10kVA高压电网。经厂区变电所将其变成动力用电、生活用电等级后供厂区生产、生活使用,因而电源有可靠保证。1.2选煤厂厂型、厂址及工作制度本选煤厂是一座矿井型选煤厂,拟入洗本矿所产1层和3层原煤,其中1层占35%,3层占65%。设计入洗能力为4.00Mt/a,日处理原煤12121.21吨,小时处理能力为757.58吨。按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2005的规定,本选煤厂实际生产时间为每年330天,每天16小时,两班生产,一班检修。1.3选煤工艺本厂拟采用1层与3层原煤,并以35%:65%的比例入洗,据原始煤质资料及用户的要求灰分级别,原煤可选性属较难选煤。经过七种入洗工艺的方案比较,本选煤厂采用13mm预先分级块煤重介末煤重介质旋流器粗煤泥TBS分选机回收直接浮选联合工艺。具体工艺为:原煤在准备车间首先经过100mm分级,筛上手选除杂后破碎,与100mm分级筛筛下混合进行13mm分级。+13mm的块煤进入主再选重介浅槽分选机产出块精煤、块中煤及块矸石,-13mm的末煤进入脱泥筛进行0.5mm预先脱泥,然后筛上物进入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进行分选并产出末精煤、末中煤及末矸石,筛下物和块精煤煤、中煤及矸石磁尾、末精中磁尾及离心液一起进入0.25mm水力分级旋流器进行分级,+0.25mm粗煤泥采用TBS分选机进行粗煤泥回收,-0.25mm煤泥采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进行分选。水力分级旋流器底流依次通过TBS分选机-振动弧形筛-煤泥离心机回收成为粗精煤泥;TBS分选机底流和末矸磁尾一起进尾煤浓缩机;精煤泥水力分级旋流器溢流先进入2台矿浆准备器,再分配到4台浮选机进行分选,浮选精煤经过快开压滤机得到最终浮选精煤,和块精煤、末精煤及粗精煤泥产品成为最终精煤;经脱水脱介后的块矸石和末矸石混合,成为最终矸石;浮选尾煤则经浓缩机浓缩后压滤,并经煤泥晾干场晾干后作为尾煤泥产品。1.4产品品种及用途本选煤厂选后产品分为精煤、中煤、矸石、煤泥。精煤产品主要用于炼焦基础煤,亦可广泛用于冶金、化工、铸造等行业。中煤供附近的电厂,矸石主要用于附近的矸石砖厂或者其他建筑、公路行业等,煤泥主要销售给附近居民或供场内锅炉房使用。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表1.5-1 选煤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选煤厂类型矿井型2处理能力(1)年处理能力万t400(2)日处理能力t12121.21 (3)小时处理能力t757.58 3设计工作制度(1)年工作天数d330两班生产一班检修(2)日工作小时h164原煤质量牌号肥煤灰分%40.59 5原煤可选性较难选6选煤方法重介-浮选联合工艺7选后产品质量(灰分/水分)(1)精煤%10.93/11.82(2)中煤%32.88/8.73(3)矸石%80.31/15.00(4)煤泥%71.47/21.008选后产品产率续表1.5-1 选煤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8(1)精煤%49.40(2)中煤%8.70 (3)矸石%27.05(4)煤泥%14.849选后产品年产量(1)精煤万t197.60 (2)中煤万t34.88(3)矸石万t108.19(4)煤泥万t59.3510全厂在籍人数人191 其中:生产工人人169 11劳动生产率(1)全员效率t/工90(2)生产工效率t/工97.20 12吨煤用水量(1)清水m3/t0.098 (2)循环水m3/t1.64 13吨煤电耗kw.h7.50 14重介系统吨煤介耗kg/t0.99 15建设项目静态总投资万元55303.37 其中:土建项目万元15374.69 设备购置万元6332.29 安装工程万元873.02 其他费用万元29592.99 工程预备费万元3130.38 16吨原煤基建投资元138.26 17吨原煤加工费元26.80 18选后产品单位成本(1)精煤元/t769.43 (2)中煤元/t316.49 (3)矸石元/t3.08 (4)煤泥元/t123.11 19年平均税后利润万元/年71441.78 20静态投资回收期年0.77 第二章 选煤工艺2.1煤质资料分析选煤厂设计的关键是采用既适合原煤实际特征,又满足煤炭用户需求的加工方法。原煤煤质资料是制定选煤工艺流程、进行流程计算和设备选型的基本依据。所以原煤煤质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选煤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原煤的内在特征,确保能制定出合理的选煤工艺流程,必须对煤质资料进行分析和校正。2.1.1 煤质资料的审查煤质资料是制定合理的选煤工艺流程、进行流程计算和作为主要设备选型的基本依据,它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如果用不具代表性或代表性差的筛分、浮沉资料作为设计依据,是对设计的误导,后果是严重的。因此,对煤质资料的代表性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煤质资料的可靠性,对设计所选用的流程和设备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将原煤资料可靠性分析如下:1、本次设计用煤质资料来自于本厂设计入洗的1层及3层的建井煤质资料,没有用相邻矿井和其它地质资料作代资料,故该矿样具有高度的代表性。2、该煤样是经过采样,试验,制样,化验,计算等工序完成的,各工序都可能产生误差。如果误差超过一定限度,不仅影响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甚至判定该资料不能使用,所以筛分、浮沉试验都要按国家标准GB/T477-1998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478-87煤炭浮沉试验方法和行业标准MT-93煤粉筛分试验方法、MT57-93煤粉浮沉试验方法进行审查。1)试验过程中试样重量损失的审查:对筛分或浮沉试验资料,试验前后煤样的重量的差值比不得超过2%。即:1=(煤样总质量-毛煤质量)/煤样总质量 = (G1-G2)/G12%式中: G1筛分或者浮沉试验前煤样总重;G2筛分或者浮沉试验后各产品重量之和。2)试验结果的灰分差值:筛分试验前总样灰分与试验后各粒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的差值,以及浮沉试验前煤样灰分与试验后各密度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的差值,按其灰分不同、粒度不同有不同的规定。3)筛分试验的审查:对于筛分试验,煤样灰分20%,相对差值不超过10%;煤样灰分20%,绝对差值不超过2%。即:2=筛分试验前总样灰分-试验后各粒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由表2.1-1可知,审查结果小于规定的重量损失百分数,故资料可用。1层和3层煤大筛分试验灰分误差审查的结果,见表2.1-1。4)浮沉资料的审查:对于浮沉资料,粒度大于或等于25mm时,煤样灰分20%,相对差值不超过10%;煤样灰分20%,绝对差值不超过2%;最大粒度小于25mm时,煤样灰分0.2时,采用调整各密度级的数量,各密度级的灰分不变,使其实验前后的灰分相等。=100(A后-A前)/(A+1.8-A-1.8) (公式2-4)式中:为调整的数量,%A前校正前灰分,%A后校正后灰分,% A+1.8+1.8密度级灰分,%A-1.8-1.8密度级灰分,%在A后A前的情况,为负值,即+1.8密度级减量,而-1.8累计的密度级增量。在计算出以后,还应该用比例关系分别计算出-1.8每一个密度级调整后的数量百分数n=n(1-/-1.8) (公式2-5)式中:n-1.8中的某密度级n调整后的数量百分数,%n-1.8中的某密度级n调整前的数量百分数,%-1.8-1.8所有密度级数量百分数的累计数,%2.1.3 煤质资料的分析为了采用合理正确的工艺方法,将煤质资料的数据规律和分析内容与选煤方法的选择、工艺环节的设置、流程的制定、甚至与产品的定向定位结合起来,为下一步工艺设计做基础,现将煤质特征分析如下:(说明:以下所分析的煤质资料均为校正后的资料)1、原煤工业分析a、1层原煤的工业分析:表2.1-4 1层原煤筛分总样化验结果样品全水分空气干燥基空气干燥基空气干燥基空气干燥基焦渣名称Mt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1-8)(%)Mad (%)Aad (%)Vad(%)FCad(%)原煤8.50.8434.3322.7143.127精煤1.10.716.6223.5369.148空气干燥基碳空气干燥基氢空气干燥基氮空气干燥基氧干基全硫收到基低位发热量CadHad Nad Oad StdQnet.ar (%)(%)(%)(%)(%)(cal/g)原煤56.14.090.830.480.654790精煤84.286.031.243.120.597540可磨性粘结指数胶质层燃点灰熔点指数/HGI/GXYDT精煤10888.61528393大于1500通过对表2.1-4的分析可知:(1)1层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10.0Vdaf(%)85,胶质层最大厚度Y=28。所以1层原煤牌号为肥煤,是配煤炼焦中的基础煤。(2)原煤灰分Ad=34.62%,在30.01-40.00%之间,属于中高灰煤,需要洗选。(3)原煤硫分Std=0.65%,在0.51-1.00%之间,属于低硫分煤,符合硫分标准,所以在洗选加工过程中不考虑脱硫。 b、3层原煤的工业分析:表2.1-5 3层原煤筛分总样化验结果煤样Mt/Ad/Vdaf/St.ad/Qgr.d(MJ/kg)胶质层GRIX/mmY/mm毛煤4.80 38.30 35.720.60 18.98浮煤(-1.4)8.7231.920.6831.46422888通过对表2.1-5的分析可知:(1)3层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10.0Vdaf(%)85,胶质层最大厚度Y=28。所以3层原煤牌号为肥煤,是配煤炼焦中的基础煤。(2)原煤灰分Ad=38.30%,在30.01-40.00%之间,属于中高灰煤,需要洗选。(3)原煤硫分Std=0.60%,在0.51-1.00%之间,属于低硫分煤,符合硫分标准,所以在洗选加工过程中不考虑脱硫。2、原煤大筛分资料分析a、1层原煤的大筛分资料分析:表2.1-6 1层原煤的大筛分试验报告表粒度(mm)产物名称重量产率(%)灰分(%)10050煤71.5 1.376 23.530 夹矸煤121.0 2.327 51.790 矸石75.8 1.458 82.870 硫铁矿0.0 0.000 0.000 小计268.3 5.161 53.039 50合计268.3 5.161 53.039 5025煤112.9 2.171 60.554 2513煤396.6 7.631 57.144 136煤374.3 7.200 50.614 63煤624.3 12.011 31.538 30.5煤2070.9 39.840 27.742 0.50煤1350.7 25.986 27.540 小计4929.7 94.839 33.021 毛煤总计5197.9 100.00 34.054 通过对2.1-6表中1层原煤大筛分资料的分析可知:(1)+50mm大块可见矸的含量为1.46%,属于中含矸煤,可考虑采用手选排矸。矸石灰分Ad=82.87%80.00%,所以矸石可能是在开采过程中顶、底板混入的。(2)+50mm含量为5.16%,灰分Ad=53.04%,含量较小,灰分很高,这其中约30%为高灰的可见矸,约50%为夹矸煤,所以+50mm物料需要进行破碎解离后再进行分选。(3)原煤主导粒级为3-0.5mm,占全样的39.84%,该煤种-3mm粒级的含量为65.83%,其次6-3mm粒级含量较多,占12.01%,其他大的粒级含量均在5%左右,说明1层原煤易碎。洗选过程中要慎重选择分选方法。(4)各粒度级灰分随粒度的减小而减小,以6mm为分界,+6mm灰分均大于50%,各粒级灰分相差不大;-6mm灰分均小于32%,各粒级灰分均在30%左右,相差不大。同时综合第三条分析可知,细粒级中含煤较多,煤质易碎。(5)原生煤泥(-0.5mm粒级)的灰分最低,由此可初步判断矸石不易泥化,但由于其含量较大,所以对煤泥水的处理要多加考虑。b、3层原煤的大筛分资料分析:表2.1-7 3层原煤的大筛分试验报告表粒级/mm物名称产率质量Qgr.d(MJ/kg)质量/kg占全样/筛上累计/Mad/Ad/St.ad/100手选煤161.203.2914.210.82夹矸煤0.000.00硫铁矿0.000.00矸石266.005.4283.880.09小计427.208.718.7157.590.37续表2.1-7 3层原煤的大筛分试验报告表10050手选煤226.404.6121.240.68夹矸煤40.400.8257.140.97硫铁矿0.000.00矸石322.206.5784.740.10小计589.0012.0120.7158.440.38+50合计1016.2020.7120.7158.080.385025煤701.8014.3135.022.2453.990.482513煤502.8010.2545.272.3644.110.59136煤385.397.8653.122.5641.370.6263煤659.5613.4466.572.5138.880.6430.5煤731.4614.9181.482.5335.670.810.50煤908.5718.52100.002.5032.620.80500合计3889.5879.2940.460.67毛煤总计4905.78100.0044.110.61原煤总计(除去大于50mm级矸石和硫铁矿)4317.5888.0138.630.68通过对2.1-7表中3层原煤大筛分资料的分析可知:(1)+50mm大块可见矸的含量为11.99%,属于高含矸煤,不能采用手选排矸,可考虑采用机械排矸。矸石灰分Ad=84.35%80.00%,所以矸石可能是在开采过程中顶、底板混入的。(2)+50mm含量为20.71%,灰分Ad=58.08%,含量较大,灰分很高,这其中高灰的可见矸占11.99%,夹矸煤仅占0.82%,煤占7.90%,灰分为18.32%,所以+50mm物料可以考虑直接排矸获得矸石和精煤。(3)原煤主导粒级不明显,其中-0.5mm粒级含量最大,占全样18.52%,13-6mm粒级含量最小,占全样7.86%,其他各粒级含量相差不大,说明原煤的粒度分布均匀。(4)各粒度级灰分随粒度的减小而减小,但变化不大,说明煤不易碎。(5)原生煤泥(-0.5mm粒级)的灰分最低,由此可初步判断矸石不易泥化,但由于其含量相对较大,所以对煤泥水的处理要多加考虑。综上所述,两层原煤牌号相同,都属于肥煤。是配煤炼焦的基础煤,主要用作炼焦配煤,对粒度要求不大;其次,两层原煤均属低硫煤,硫分相差不大,这为混合入洗提供了先决条件。3、原煤浮沉资料分析通过前面对原煤浮沉资料的审查和校正,保证了浮沉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下面将对两层原煤的浮沉资料进行分析,以指导选煤厂的设计工作。a、1层原煤的浮沉资料分析:1层原煤自然级50-0.5mm粒级浮沉资料见表2.1-8,破碎级50-0.5mm粒级浮沉资料见表2.1-9。由表2.1-8分析可知:(1)由50-0.5mm综合浮沉数据可知,1层原煤的主导密度计为+1.8g/L,占本级的28.36%,占本层的18.09%,其次分别是1.3-1.4g/L、1.4-1.5g/L和-1.3g/L含量较大,而中间密度级1.5-1.8g/L含量较小,合计占本级18.14%。所以1层原煤的密度分布呈“两头多中间少”,可以粗略判断出该煤样在灰分要求较高时,可选性较好。(2)-1.3g/L密度级的灰分Ad=5.58%1-2%,故没有用重力分选方法获得低灰精煤的可能;+1.8g/L密度级的灰分Ad=81.66%,灰分很高,说明高密度矸石很纯,再生产中可获得高灰产品。(3)随着粒度的降低,低密度级含量(-1.30-1.40g/L)呈增长趋势,而高密度级含量(+1.8g/L)呈下降趋势,中间密度级(1.40-1.80g/L)变化不大,灰分变化均不明显。这说明煤易碎,而矸石硬度中等。由表2.1-9分析可知:1层原煤+50mm粒级经过破碎后可得到较好的解离,得到部分低灰分煤,但+50mm粒级含量较少,仅占5.16%,灰分Ad=53.04%,比较高。经过破碎后+1.8g/L密度级占本级55.97%,而低密度级(-1.30-1.40g/L)仅占本级19.52%,且破碎后还有可能导致细粒级增多,增大煤泥量,所以是否破碎需要经过后续讨论。b、3层原煤的浮沉资料分析:3层原煤的自然级50-0.5mm浮沉资料如表2.1-10所示,其破碎级50-0.5mm浮沉资料如表2.1-11所示。由表2.1-10分析可知:(1)由50-0.5mm综合浮沉数据可知,1层原煤的主导密度计为+1.8g/L,占本级的42.76%,占本层的24.55%,其次分别是1.3-1.4g/L、1.4-1.5g/L和-1.3g/L含量较大,而中间密度级1.5-1.8g/L含量较小,合计占本级12.52%。所以1层原煤的密度分布呈“两头多中间少”,可以粗略判断出该煤样在灰分要求较高时,可选性较好。(2)-1.3g/L密度级的灰分Ad=4.57%1-2%,故没有用重力分选方法获得低灰精煤的可能,并且其含量还很低,仅占本级的7.06%;+1.8g/L密度级的灰分Ad=78.50%,灰分不是太高,说明高密度矸石不纯,可能具有高的发热量。(3)随着粒度的降低,低密度级含量(-1.30-1.40g/L)呈增长趋势,而高密度级含量(+1.8g/L)呈下降趋势,中间密度级(1.40-1.80g/L)变化不大,灰分变化均不明显。这说明煤易碎,而矸石硬度中等。由表2.1-11分析可知:3层原煤+50mm粒级经过破碎后可得到较好的解离,得到部分低灰分煤,但+50mm粒级含量比较多,占本级20.71%,但灰分Ad=58.08%,比较高。其经过破碎后+1.8g/L密度级占本级64.13%,而低密度级(-1.30-1.40g/L)仅占本级25.12%,含量较少,且破碎后还有可能导致细粒级增多,增大煤泥量,所以是否破碎需要经过后续讨论。综上所述,两层原煤的性质非常相似,例如+1.80g/L密度级含量较大,灰分也较高;其次低密度级(-1.30-1.40g/L)含量较大,中间密度级含量较小;破碎后的原煤和自然级原煤的性质基本相同,且+50mm粒级原煤可见矸含量较大,可考虑采用不破碎预先排矸,这样可减少洗选加工成本。但由于肥煤是炼焦煤的基础煤,并且属于稀缺煤种,应考虑在满足用户对产品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回收率,以减少资源的浪费。4、小筛分试验资料的分析:两层原煤的小筛分资料分别如表2.1-12、2.1-13、2.1-14、2.1-15所示。通过对两层原煤小筛分资料的分析可知,两层原煤的煤泥特性相差较大,下面将其具体煤泥特性分析如下:(1)两层原煤各粒级的分布很不均匀,总体呈现一个集中趋势。1层原煤主导粒级为-0.045mm,占本级产率为37.69%,-0.125mm含量占本级81.16%,其他三个粒级占本级产率均在5%左右,说明1层原煤煤泥较细;3层原煤主导粒级为0.25-0.125mm粒级,占本级产率为56.43%,+0.125mm粒级占本级产率为73.46%,其他三个粒级含量较小,说明3层原煤煤泥较粗。(2)两层原煤煤泥各粒级的灰分随粒度的变化幅度较小。1层原煤煤泥各粒级灰分均在25%左右,-0.045mm粒级灰分最高为30.30%;3层原煤煤泥个粒级灰分均在32%左右,各粒级灰分变化幅度为2.14%。表2.1-12 1层原煤自然级小筛分试验表粒度(mm)重量(kg)产率(%)灰分(%)校正灰分(%)0.56.9006.99128.53728.2190.50.256.6006.68727.58127.2630.250.1255.1005.16723.98123.6630.1250.07427.60027.96426.00725.6890.0740.04515.30015.50225.59725.2790.04537.20037.69030.61630.298原煤总计98.70100.0027.85827.540表2.1-13 3层原煤自然级小筛分试验表粒级/mm质量/g产率/灰分/校正灰分/%0.5000.50.2533.000 16.517 32.2532.69 0.250.125115.000 57.558 32.833.24 0.1250.07519.300 9.660 32.6833.12 0.0750.04524.500 12.262 29.63 30.07 0.0458.000 4.004 29.70 30.14 合计199.800 100.000 32.18 32.62 表2.1-14 3层原煤破碎级小筛分试验表粒级/mm质量/g产率/灰分/校正灰分/%0.5000.5000.25045.20022.7151.14051.6020.2500.12587.20043.8251.45051.9120.1250.07518.8009.4550.09050.5520.0750.04536.80018.4951.13051.5920.04511.0005.5361.07061.532合计199.000100.0051.72452.186表2.1-15 3层原煤综合级小筛分试验表粒级/mm质量/g产率/Ad/校正灰分/%0.5000.5000.25034.000 17.02 34.310 33.631 0.2500.125112.720 56.43 33.980 33.301 0.1250.07519.260 9.64 34.070 33.391 0.0750.04525.510 12.77 32.170 31.491 0.0458.250 4.13 33.130 32.451 合计199.740 100.00 33.779 33.100 通过以上对两层原煤的工业分析、大筛分资料、浮沉资料和小筛分资料的分析可知:两层原煤牌号相同,属肥煤,中高灰,低硫分;大筛分粒度组成的分布,各粒度级浮沉试验资料所反应出的密度分布性质都非常相近;同时灰分随粒度、密度变化的规律也基本一致,这为两层原煤的混合入洗提供了先决条件。虽然煤泥小浮沉资料反应出的两层原煤煤泥特性相差较大,但这不影响+0.5mm粒级物料的混合入洗。下面将进行分组与混合入洗以及分级的讨论。 2.1.4 两层原煤可选性研究及分组讨论一、两层原煤浮沉资料的整理及可选性研究1、由表2.1-8和表2.1-9综合整理得表2.1-16如下:表2.1-16 1层原煤自然级与破碎级50-0.5mm浮沉试验综合表密度级自然级破碎级综合占本级/%占全样/%灰分/%占本级/%占全样/%灰分/%占本级/%占全样/%灰分/%123456789101.828.366.3381.6655.970.9680.0130.347.2981.44去煤泥小计100.0022.3235.28100.001.72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点交叉复习公共营养师试题及答案
- 药物辅料性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文化产业战略规划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文化产业管理证书考试全方位试题及答案
- 深入了解考试中心考核标准的必要性试题及答案
- 药物质量评价标准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模拟测试题目试题及答案
- 深入浅出育婴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复习模式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学习方法试题及答案探讨
- 大学生劳动教育(微课版)全书教案
- 公司道德和商业行为准则
- 13G322-1~4钢筋混凝土过梁(2013年合订本)
- 【年产1000吨富硒沙棘果汁工艺生产设计16000字(论文)】
- 电驱动桥技术及技术路线-2024-06-技术资料
- 职业素养提升第2版(大学生职业素养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代数推理题》知识点梳理及典例讲解课件
- 抖音电商直播运营团队组织架构与职责说明
- 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 河道护坡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 SNT 2360.9-2009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第9部分:着色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