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关键技术_第1页
养蚕关键技术_第2页
养蚕关键技术_第3页
养蚕关键技术_第4页
养蚕关键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农业部蚕桑生产技术培训班,桑蚕养殖关键技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张国政2012.05.16,养蚕技术精要,一、选择适宜蚕品种是优质高产的基础二、准确催青是保证高产的第一步三、消毒防病是稳产的保障四、养好小蚕一半收五、良桑饱食养大蚕是高产的要诀六、上蔟管理是提高茧丝质量的关键,第一节蚕品种基础知识,1.依据地理分布的分类中日欧热带2.依据化性的分类一二多3.依据眠性的分类三四4.依据使用季节的分类春夏秋春秋5.依据产品类型分类粗纤细纤彩色丝胶丝绵,一、蚕品种分类与特性,选择适宜蚕品种是优质高产的基础,春用品种菁松皓月苏镇春光春蕾镇珠夏秋用品种秋丰白玉洞庭碧波春秋兼用品种871872873874亚热带蚕品种两广2号桂蚕1号桂蚕2号细纤度品种853白543BSG54A芊春知日近期育成推广品种蒙草红云新莹玉泉黄山平湖秋丰平28野三元华康一号,二、部分推广品种介绍,2010年桑蚕一代杂交种主要推广品种,第二节蚕种催青,准确催青是保证高产的第一步,一、催青目的蚕种经浸酸或一定温度冷藏处理人工活化后的蚕种(卵)在自然条件下,由于温湿度不恒定,不能控制在适当的时期收蚁,且会导致蚕种(卵)孵化不齐,孵化出的蚁蚕体质虚弱,蚕茧产量低、质量差。通过催青工作,可以保证蚕种(卵)在预定日期整齐孵化,并促使提高孵化率和蚁体的强健,为获得蚕茧的优质高产打下重要基础。,二、催青准备(一)催青的组织、人员及物资准备责任心技术经验(胚胎解剖)(二)催青室的准备催青室的周围环境要求无污染(病原毒物)催青室的内部构造要求保温、保湿,便于通风换气催青室的消毒10日前房屋用具全面消毒催青日期及计划兼顾桑树生长全年布局,三、催青技术要点1.起点胚胎调节丙2丙22胚胎解剖与镜检丙2戊2胚胎,每日一次;戊3己3,每日二次。3.调匾摇种,减小感温开差保齐一4.及时进入高温感光戊3胚胎25.5戊3已4每日感光18小时。脑发育定向诱导二化一化(高产强健)5.有效黑暗保护抑制,促进齐一30蚕种到达己4胚胎时,就应保持室内完全黑暗。,第四节小蚕饲养技术,养好小蚕一半收,保蚕头数,保发育整齐度,严防病原早期感染,(一)全年养蚕的次数桑叶利用必须以不影响桑树正常生长为前提;养蚕前必须有充裕的消毒和准备时间。(二)饲养品种布局1.春蚕期容易达到稳产、高产,适宜饲养优质多丝量春用蚕品种;750800kg(芽叶)/张种。2.夏秋蚕期夏蚕及早秋蚕以夏秋用品种为主;后批秋蚕可以饲养春秋兼用或春用品种。500kg(片叶)/张种合理布局,减少粮桑混作区农药中毒发生。,一、养蚕计划的制订与合理布局,(一)领种9598达到转青卵(己5胚胎期)时发种为宜。领种时须保证无毒无污染,以清洁黑布遮光包装。最好在夜间发种,须防止雨淋日晒和高温闷热。(二)补催青蚕种到达后在红光灯下摊卵,30cm35cm/张种,覆网。遮光保湿,2526、RH8085(干湿差l.52)保护至收蚁。夏、秋蚕期补催青应注意做好降温补湿工作。,二、领种与补催青,1.充分做好收蚁准备工作收蚁用具事先必须经过清洗和严格消毒。及时做好收蚁当日用叶准备。标准:含水率7880、叶色呈黄绿色、叶面略皱。收蚁时将温度调降到24、RH8085,收蚁后升至一龄蚕饲养目的温湿度。2.收蚁5时点灯感光23h,78时收蚁,10时前结束。散卵种有网收法、收蚁袋等、平附种采用扫落法收蚁。第一次正式给桑前蚁体消毒(复方聚甲醛粉)撒成薄霜状为宜。23次给桑后去网(纸),定座0.14M2/张种。,二、收蚁,四、小蚕饲育特点与技术要点,(一)对温、湿度要求严格25.528、RH80以上相对高温多湿,发育快而齐,体重增加量多,蚕茧产量高。(二)对桑叶质量要求严格需要水分较多、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适熟叶。(三)及时扩座匀座给桑前提早揭纸感光换气,诱导蚕儿爬向表面。给桑均匀。经常扩座匀座。保持光线暗淡均匀,给桑后蚕室保持黑暗。(四)加强消毒防病蚕龄越小,对病原的抵抗力越弱。小蚕期感染发病将造成蚕座内传染,导致大蚕期病害爆发。一定要加强小蚕期蚕室、用具及蚕座的消毒工作,尽可能减少小蚕期染病的风险。,五、小蚕饲养形式,(一)打孔塑料薄膜覆盖育聚乙烯塑料薄膜打孔增加透气性,孔径约2mm,孔距23cm。12龄上盖下垫,四边折叠,称为“全防干育”,3龄只盖不垫,称为“半防干育”。眠中揭膜促使蚕座干燥。(二)炕床(房)育保温保湿好,散热均匀稳定,有利于小蚕的生长发育,尤其北方气候干燥地区,可以充分发挥炕房高温多湿、桑叶新鲜、养好小蚕的优越性。(三)围台育在蚕室内将叠式饲育框前后左右用塑料薄膜围成围帐,利于温湿度均衡稳定。自动测控电气化加温补湿小蚕共育室,塑料薄膜饲育箱(柜),六、小蚕共育技术,(一)小蚕共育的基本条件1.实行小蚕专用蚕室、专用蚕具、专人饲养的“三专”制度。2.建立小蚕专用桑园1亩桑园/10张种。(二)小蚕专业化饲养的配套技术1.采用黑暗保护补催青,达到一批收蚁、同批饲养的目的。2.实行定量收蚁(定卵量摊种)。(三)稚蚕专业化共育的管理办法1.共育室要有专人承包,落实经济和技术政策。2.承包者要有好技术、有文化、能管理、会经营。3.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各守其职,各负其责,奖罚分明。4.收费标准及共育人员报酬与蚕茧产质量直接挂钩。,第四节大蚕饲养技术,大蚕良桑饱食是高产要诀防闷热、防病害爆发须最后努力,一、大蚕的生理特点,(一)绢丝腺成长快5龄蚕丝腺急剧生长,至熟蚕时丝腺占蚕体重的40。绢丝的70是在第5龄第3日上蔟第2日期间形成的。5龄用桑占全龄用桑的85。(二)对高温闷湿的抵抗力弱大蚕期体内的水分不易散发,空气进入蚕体的距离和难度加大,蚕室中易形成污浊环境。如再加上高温,尤其5龄期容易感染各种蚕病而最后爆发。(三)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5龄蚕对外界自然的温度、湿度、风吹,甚至短时间的雨淋有一定的适应性,加上爬动摄食能力较强,可以利用这些特点进行省力简易化饲养。,二、大蚕的饲养形式,(一)蚕匾育比较费工,蚕具投资较大,容易损坏,蚕室利用率较高。(二)蚕台育蚕台育的优点是给桑效率高,省工省力,便于熟蚕自动上蔟,便于就地取材,制作成本较低。(三)地面育地面育给桑速度快,无需除沙,养蚕效率高,节省蚕具,但需蚕室面积较大。(四)室外大棚育有山尖二落水式、靠墙一落水式和拱顶船篷式三种。棚内搭蚕台l2层养蚕。,三、大蚕省力高效饲养技术,(一)大蚕少回育技术要点(1)适当扩大蚕座面积5龄最大蚕座面积为33M2。(2)合理安排给桑量。(3)合理覆盖养大蚕天气干燥时可用打孔塑料膜(孔径1cm、孔距8cm)覆盖蚕座,给桑后盖56个小时揭开。(二)大蚕平面条桑育技术要点(1)条桑收获与储藏随伐随喂,保持桑叶新鲜。(2)蚕座面积每张蚕种5龄条桑育最大面积约为21M2。(3)给桑与除沙每天给桑2次。条桑育一般不除沙。(4)上蔟用振条法、自然上蔟法或网收法收集熟蚕。适当配合使用蜕皮激素,促使蚕儿老熟齐一,提高工效。,(三)5龄蚕条桑斜面育5龄蚕条桑斜面育,就是将条桑直接斜靠在墙壁或竹竿上养蚕的一种新方法。条桑斜面育不需用帘子和蚕架。以1张蚕种、5龄2.4万2.5万头蚕为基数,需蚕室或室外大棚(高度2.5m以上)面积12M214M2,五龄期最大斜面面积16M218M2。实践表明:采用此法养蚕,每日仅需给桑1次,整个5龄期只需除沙1次,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力和用具,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减少蚕病,有利干蚕茧的优质高产。,1斜面设置土质地面宜在斜面设置下方的铺设塑料编织布。(1)依靠四周墙壁设置半面斜面。(2)中间搭成人字形斜面。2斜面放蚕4眠期做好提青分批工作。5龄起蚕饷食宜比常规偏迟。饷食时将当日给桑量一次到位。待90以上的蚕爬到条桑上吃叶,轻轻拿起带蚕条桑,剪口朝下,呈60度的坡度摆放斜面。(垫网衬底)3饲喂条桑原则上每日1回2回,少食期、减食期每日1回,中食期、盛食期每日早、晚各1回。一般1次给条桑为23层,上蔟前两天为1层。4消毒防病桑叶吃净后,每天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上蔟前添食灭蚕蝇和抗生素混合液。5上蔟方法当见到2.5熟蚕时,先喂薄薄一层条桑,间或摆放一些片叶。在当日下午45时使用蜕皮激素。第二天盛熟,网收法收集熟蚕上蔟。,(四)大棚养蚕1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1)建棚速度快,有利规模经营。(2)投资少经济效益高。(3)节约劳力,工效高。(4)人蚕分离,适应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2.大棚养蚕的主要形式(1)钢架塑料大棚:大小根据场地和饲养量,一般为2025m78m2m,用直径22mm左右的装配式镀锌薄壁大棚钢管作拱架,0.1mm厚的塑料膜做棚顶覆盖材料,再覆l2层遮阳网做隔热层。一般搭建2层蚕台。(2)冬暖型蚕菜两用温室大棚北方山东等地蚕区采用较多,三面建墙,棚顶采用双落水坡顶设计,棚顶可以加盖防光保温材料,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3大棚养蚕技术要点(1)进棚时间4龄第2天或5龄第2天进棚均可。(2)给桑技术采用地面或蚕台条桑育为核心技术的大蚕省力化、规模化养蚕技术。可用平面或斜面条桑育技术。(3)温度调节覆盖遮荫棚顶喷水加强通风(4)防病防害先换表土,后通风换气,再进行消毒。养蚕期按技术要求标准消毒,在大蚕移向地面时,每天须再增加1次新鲜石灰粉消毒。发现蚕病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第五节上蔟技术,良好的蔟具是保全茧丝品质的基础合理的蔟中环境是提高茧丝品质的关键,一、熟蚕吐丝结茧的特性(一)熟蚕的习性熟蚕的主要行为特征为强烈的向上性(背地性)与背光性。熟蚕喜在20lux的低照度光线中营茧。(二)营茧与蚕茧品质在温度高的环境中,蚕吐丝速度快,移动位置快,丝片重迭少,如果同时空气湿度低,茧丝干燥快、胶着力小,缫丝时离解容易;在温度低的环境中,蚕吐丝速度慢,移动位置慢,丝片重迭多,如果这时空气湿度大,茧丝干燥慢、胶着力大,缫丝时离解难。、蚕吐丝时如遇到外来振动或强风吹袭时,会突然停止吐丝,易造成茧丝块状颣节,同时茧丝的强力较差,缫丝中易产生落绪。,二、蔟室与蔟具准备(一)蔟室一般每盒蚕种需上蔟面积50M2左右。蔟室要求地势高燥、空气流通,保温排湿好,光线明暗均匀,能防止日光直射,并能防止虫鼠为害。(二)蔟具优良蔟具应结构合理,具有均匀合适的营茧位置,便于蚕儿营茧,不易产生次下茧,有利于提高上茧率。能充分利用蔟室空间,又要便于蔟中通风排湿,有利于提高蚕茧解舒。蔟材坚固耐用,并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便于消毒和收藏保管,多次使用。上蔟和采茧方便,有利于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目前对提高茧质最有效的蔟具是方格蔟,其上茧率明显高于其他传统蔟具。搁挂式方格蔟蔟片规格采用1213孔格的普通型蔟片。上蔟前将两只蔟片的短边框按同向收拢的方向连结,再用1.3m长的小竹结扎在两只蔟片的长边框上,即成一副“搁挂式方格蔟”。双连座式方格蔟适用于蚕台育方格蔟自然上蔟,有716孔格和912孔格两种,前者适用于1.5m宽的蚕台上蔟,后者适于1.1m宽的蚕台上蔟。按两只蔟片逆向收拢的方向连结,即成一副双连座式方格蔟。连结后的两蔟片能展开竖立于平面上不会收拢倒伏。,三、方格蔟上蔟技术处理(一)蔟具准备按照入孔率为8085测算,张种约需方格蔟200片(1213规格)。自然上蔟法以入孔率在7580计为适中。(二)适熟上蔟开始见出现熟蚕时,要随熟随捉,先熟先上蔟;大批蚕儿进入适熟时,先把少数未熟蚕拾出,另行给桑,余下的适熟蚕就可以一齐拾取上蔟。(三)上蔟密度方格蔟上蔟前进行室外预挂上蔟,可以加快熟蚕进孔营茧速度68小时,能明显降低蔟中湿度,有利提高蚕茧质量;有利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方格蔟利用率和延长蔟具寿命。方格蔟的搁挂层次,以不超过3层为宜。,四、蔟中保护蔟中管理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关键环节。从茧的品质考虑,蔟中环境以干燥为佳,凡吐丝营茧处于多湿环境的不但解舒差,而且丝的强力和丝素的结晶度也不好。要敞开蔟室门窗,使相对湿度降到6070。营茧环境要保持通风换气,气流若能保持50cm秒,对提高解舒率有明显作用。吐丝过程中茧丝干燥过快,又会影响茧丝的洁净和清洁指标,对生丝等级影响较大。尤其是北方蚕区,空气干燥的时节,蔟室不宜完全开启门窗,蔟室湿度以不低于5060为宜。,蔟中保护处理1.及时清理环境自动上蔟,在大部分熟蚕定位后要及时清除蚕沙。在上蔟后约1624小时左右,“游山蚕”捉出另行上蔟。2.做好温度调节蔟室标准温度以24为中心,上蔟初期25左右,结茧后期24。如遇22以下低温时,会影响进孔速度和进孔率,需适当加温。3.加强通风排湿上蔟l日后,蚕已基本定位营茧,应开门窗通风换气(气流速度0.5m秒)。蔟中湿度控制在75以下,促进提高蚕茧解舒率,减少死笼率。,五、采茧与售茧(一)适时采茧蛹的皮色变化过程,是判定采茧适期的主要参考依据。即采茧适期一般应在蛹皮呈黄褐色时为适当。春蚕期约在上蔟后的第67日,夏、早秋蚕期约在第56日,晚秋蚕期约在第78日可采茧。应根据当时的气温和蛹体皮色灵活掌握。采茧过早,蚕尚未化蛹,俗称毛脚茧,全茧含水率高,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