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校改革发展科学发展观论文-范文精品.doc_第1页
2019高校改革发展科学发展观论文-范文精品.doc_第2页
2019高校改革发展科学发展观论文-范文精品.doc_第3页
2019高校改革发展科学发展观论文-范文精品.doc_第4页
2019高校改革发展科学发展观论文-范文精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改革发展科学发展观论文高校改革发展科学发展观论文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既是对前人哲学思想的继承,同时,又是我们党针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而进行的理论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对高等学校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要贯彻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与广大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 1、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人本思想的扬弃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经典著作尚书就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管仲在管子霸业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孔子提出了“仁政”思想,指出当政者应以仁爱之心待民。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西汉贾谊在新书大政上中进一步论述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此为本,君以此为本,吏以此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唐太宗李世民提出“民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清代黄宗羲提出了“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君客”思想;王夫之则提出了“君以民为基”、“无民而君不立”的思想。经过历朝历代诸多明君贤臣和思想家的不断阐发、解析,人本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较系统的国家治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减轻当政者对老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但是,由于其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带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我们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强调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这是与中国传统人本思想根本不同的。 2、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重视人的巨大作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一方面,唯物史观认为人的需要与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初始动力,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主体的需求与愿望的满足过程和价值目标不断实现的过程,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从现实的人出发,在解放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展人自身、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下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唯物史观的最高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认为,衡量社会进步有两个尺度,一是生产力,二是人的发展。人是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社会定义为“在保证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真正的人的发展只能是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能是一部分人的发展和另一部分人的不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而且是它的最终归宿。由此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3、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 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毛泽东同志的人本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毛泽东同志坚持人民动力观、人民本位观、人民利益观,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邓小平同志从人民群众的利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目标,表明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人的价值诉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利益观、社会动力观的延伸和发展,是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的延伸和发展。以人为本也是胡锦涛同志的一贯思想。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胡锦涛同志讲的最多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鲜明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上充分说明,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1、坚持以人为本,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发展中要以人为本,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是力求真正实践以人为本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必须明确而坚定地把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主体和社会价值主体,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当然也要大力进行经济建设,但经济增长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我们国家存在着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xx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推进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所有这些举措,都着眼于以人为本,实现先富带后富,部分富带动全局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正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坚持以人为本,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共同构成的社会发展目标体系,目的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既要关注经济指标,也要关注政治和文化指标;既要关注社会指标,也要关注自然和生态指标;既要关注近期指标,也要关注远期指标。总而言之,就是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根本而长远的目标。 3、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永远的主题。世界历史的前进是以发展为动力的。但是,不能把发展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长,片面强调gdp的增长速度。不恰当地强调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的绝对意义,庸俗地把人的发展等同于物欲的满足,是一种片面的短视行为。实践一再证明,如果人类以破坏自然、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经济、社会和人类本身都很难健康持续发展。为了避免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我们党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才能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共享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创造的美好的生存环境和全面发展的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对高等学校改革发展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质量与数量的矛盾,以及就业、分配、师生关系、干群关系方面的问题等等。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当前形势下保证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高等学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师生需求的新变化,保证高等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三、高校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首先要落实在思想认识上。一是要树立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师生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任何时候都要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师生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积极为师生群众排忧解难。二是要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刻苦学习、开拓创新,自觉抵制安于现状、浮躁浮夸、急功近利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把工作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三是要培养致力发展的进取精神。要把促进高校发展、师生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盯住发展,谋划发展,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 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要落实到具体工作和行动上。要把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制定和实施方针和政策中去。在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基本着眼点要代表最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要把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关心师生工作和生活的具体工作中去。把学校改革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同改善师生学习、工作条件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师生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统一起来,认真考虑和重点解决涉及到师生切实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问题,切实保障师生的基本生活,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2、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 首先,要坚持发展为了师生。一是要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师生的利益。着眼于改善师生生活,保障师生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师生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二是要把为师生服务作为最高追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师生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与师生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做到心里装着师生,凡事想着师生,工作依靠师生,一切为了师生,为师生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其次,要坚持发展依靠师生。一是要充分发挥师生的智慧、才能和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共同致力于学校改革发展宏伟目标。二是要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师生、深入实际,认真做好调查研究。 第三,要坚持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一是要在全校师生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师生群体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师生。一方面要鼓励基础条件好、能力强的师生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教学、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师生中的困难群体,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让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能分享发展的成果。二是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全体师生都能平等地参与竞争、参与学校生活,都能依靠规章和制度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使全体师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把促进高校改革发展与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首先,要在高校改革发展中保障师生的物质利益,为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物质利益是最基本的利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必须围绕广大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学校改革发展和提高师生生活水平统一起来。 其次,要在高校改革发展中保障师生精神需求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追求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条件的。必须协调推进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全面发展。要继续民主政治建设,畅通民主渠道,保证师生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要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努力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师生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