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一、基础语言运用1.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吆喝(yo) 游说(shu) 浸透(qn) 草煎人命B. 纳粹(cu) 焚尸(fn) 雏菊(ch) 神彩奕奕C. 揩油(ki) 叱咤(zh) 精悍(hn) 生杀予夺D. 攒射(zn) 寥落(lio) 赁屋(ln) 桀傲锋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根据字义和字音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A项,“浸透”的“浸”应读jn,意思是液体渗透;“草煎人命”的“煎”应为“菅”,“草菅人命”,“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虐杀人民。B项,“神彩奕奕”的“彩”应为“采”,“神采奕奕”,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D项,“攒射”的“攒”应读cun,(用箭或枪炮)集中射击。“桀傲锋利”的“傲”应为“骜”,“桀骜”,比喻一个人性情倔强,不被驯顺。故选C项。【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B. 近日,受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的影响,选购其文学作品书籍的人数猛增。C. 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将分赴黑龙江、湖北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D. 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在“输入状态”后面加上“等特点”;C项,语序不当,应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D项,成分残缺,乱用介词,造成整个句子无主语,删掉“通过”。故选B。【点睛】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常见的错误。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入高中已一个多月了,我们感到无比充实和快乐。同学们关系融洽,老师们关爱有加,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天伦叙乐!B.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C. 有分析者认为,美国人先是打杀了利比亚的卡扎菲,现在又把目标锁向了叙利亚的马沙尔,这些行动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明里是推进民主,而实际上是为了控制海湾石油,以打压伊朗,遏制中国和俄罗斯。D. 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夏某涉嫌诈骗一案终于图穷匕见,夏某共涉嫌诈骗金额达1800余万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天伦叙乐”指叙天伦之乐,父子、兄弟的快乐。句中说的是师生之情,对象不当。B项,“仰慕已久”,对某人欣赏崇拜了很久。句中形容“泰山”,对象不当。D项,“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句中强调的是夏某涉嫌诈骗一案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了,使用“图穷匕见”不合语境,应改为“水落石出”。C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符合语境。故选C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如果这个阀门开漏,君子人格将_;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哪怕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会生生不息。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都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_了。小偷溜进谈迁家里,偷走了存放国榷的原稿,使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_。A. 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 付之东流B. 付之东流 化为乌有 荡然无存C. 化为乌有 荡然无存 付之东流D. 荡然无存 付之东流 化为乌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茫然无存”是指原来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付之东流”强调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化为乌有”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阅读语段,完成各题。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光,没有温情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有的是烂熟了的20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这种体制忠实服务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5. 画横线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没有希望,没有热,没有光,没有温情B. 没有热,没有光,没有希望,没有温情C. 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D. 没有温情,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光6. 对加下划线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B. 这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C. 这有的是烂熟了的20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D. 这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务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答案】5. C 6. A【解析】【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排序能力。句子衔接题中,往往有与前后文语义联系密切,在衔接中起到贯穿文意的关键作用的词语,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是抓住了体现中心的关键。本句“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应这样排列顺序:由具体的“光”、“热”到抽象的“温情”和“希望”,排除AD项。然后按照逻辑顺序,先有“光”才会有“热”,先有“温情”才有“希望”。排除B项。古本题选C项。【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B项,缺介词“对”。C项,“烂熟了的”语序不当。D项,“服务”应为“服役”。 故本题选A项。【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封建君王。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 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7. 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 )A. 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B. 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 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D. 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8. 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B. 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C. 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D. 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9.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着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B. 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C. 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D. 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答案】7. C 8. B 9. A【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意内容的基础上,找到论述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明其最大的一个”原因的相关语段,例如,文中第三段。C项,“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不是为了刺杀二次啥,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这一说法在文中并无依据,因此是错误的。所以选C。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题详解】试题分析:B项“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表述不正确。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题详解】试题分析:文中看不出“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文章中,作者认为荆轲刺杀失败的结果,比刺杀成功更好。第五段结尾有“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外卖垃圾的危害不可小觑,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都属于塑料垃圾,大多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这些塑料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通常直接焚烧或填埋,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目前,很多外卖平台出于成本考虑,使用的材料多是一次性、不可回收的,源头上导致了污染的产生;另一方面,塑料回收渠道不畅。塑料回收价格低、再资源化成本高,无论是垃圾回收企业,还是城市的“拾荒大军”,均对回收塑料制品没有兴趣。此外,回收难还与我国回收体系不完善有关。(新华网外卖垃圾渐成“围城”之势减少危害还要从源头入手) 材料二三大网络外卖平台一次塑料餐具日均产生量(单位:个)美团外卖130万饿了吗80万百度外卖20万xx年至xx年我国废塑料回收情况数据年份xxxxxx回收利用率xx万吨1800万吨1878万吨回收价值1100亿元810亿元957.8亿元回收均价5500元/吨4500元/吨5100.1元/吨(数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材料三每年约有800 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中国的倾倒量大约占1/3.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到2025年,海洋里每一条海鱼(按一条1千克来计算),就有330 克塑料萦绕在它生活的海域。到2050年,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这些海鱼自身的重量。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现在几乎所有的海洋物种的体内都有塑料污染物,包括地球上离人类最遥远的物种。这些塑料会带来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或者成为塑料微粒,积累在鱼类体内的、有致癌致畸风险的这些污染物会沿着食物链重新回到人类体内,最终带来各种疾病。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xx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xx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中国每年产生近10 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亿吨,建设垃圾5亿吨。(xx.08.18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 材料四塑料制品的回收其实是一个世界难题。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加上处理中的损耗,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在调查中,很多餐饮企业老板都表示,使用塑料餐盒也是无奈之举。中餐食物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虽然也有餐饮企业使用纸盒等包装,但大多数可降解餐盒并不适合中餐,因为容易渗水渗油,难以被消费者接受。除此以外,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一些可降解餐盒大多也含有较高比例的不可降解塑料成分,其成本高于传统塑料餐盒,但在使用性能和环境友好型方面并无优势,既不能回收,在环境中破碎成片后反而更难处理。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普遍关注,一些外卖平台也认识到了外卖垃圾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有助于环保的行动。xx4月,饿了么推出新一代环保可降解塑料袋,目前正在全国范围推广。此外,饿了么还呼吁一次性餐具环保国家标准尽快出台,从原料、生产、使用到回收,对一次性餐具进行全链条监管,让企业有法可依,真正把环保落到实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则提出了“共享餐盒”的概念,“用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餐盒,比如不锈钢产品。对消费完的餐盒进行回收,消费者也不需要承担这个成本。”对于大量无人回收的发泡餐具,专家呼吁,建立起相应的补贴机制,鼓励对废弃塑料等再生资源进行回收。(青年时报xx.09.15激增的外卖垃圾该怎么处理)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外卖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垃圾,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给环境带来很大危害。B. 材料二中三大网络外卖平台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日均产生量大得惊人,外卖背后带来的垃圾隐患引人深思。C. 倒入海洋的塑料会带来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会沿着食物链重新回到人类体内,最终带来各种疾病。D. 材料三通过具体数字的对比,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如果不处理,将会危害下一代。11.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由于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和塑料回收渠道不畅等因素,塑料垃圾回收难。B. 从材料二中我国废塑料回收情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塑料垃圾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再生资源。C. 现在,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开始倾倒入海洋,从而导致塑料的重量超过海鱼自身的重量。D. 中餐食物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这是我国外卖使用塑料餐盒过多的主要原因。E. 市场上一些可降解餐盒因含有较高比例的可降解塑料成分,其成本高于传统塑料餐盒,不宜推广。【答案】10. A 11. BD【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外卖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垃圾,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错误,选项范围扩大,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外卖垃圾的危害不可小觑,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都属于塑料垃圾,大多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由此可知,应“大多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选项变成“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错误。故选A项。【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由于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和塑料回收渠道不畅等因素,塑料垃圾回收难”错误,因果关系不当,材料一中说“这些塑料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通常直接焚烧或填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目前,很多外卖平台出于成本考虑,使用的材料多是一次性、不可回收的,源头上导致了污染的产生;另一方面,塑料回收渠道不畅。塑料回收价格低、再资源化成本高,此外,回收难还与我国回收体系不完善有关”,由这些内容可知,“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和塑料回收渠道不畅”是“塑料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通常直接焚烧或填埋”的原因;“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不是塑料垃圾回收难的原因,“塑料垃圾回收难”的原因是“塑料回收渠道不畅”和“回收体系不完善”。C项,“从而导致塑料的重量超过海鱼自身的重量”错误,选项未然当已然,材料三中说的是“到2050 年,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这些海鱼自身的重量”。E项,“市场上一些可降解餐盒因含有较高比例的可降解塑料成分,其成本高于传统塑料餐盒,不宜推广”错误,文中说的是“市场上一些可降解餐盒大多也含有较高比例的不可降解塑料成分”。故选BD两项。【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四、文学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鱼的故事张炜父亲也被叫到海上拉鱼了。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这就是“拉大网”。网一动,渔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叫,一边后退一边用力。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离水。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我相信它懂事。岸边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鱼不值钱,买鱼的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早晨还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精神的时候。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父亲学会了做一种毒鱼。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母亲一见它就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父亲把衣袖挽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母亲喘着把鱼做好。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这才叫好吃。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这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去了。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我往外连爬带跑。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这些草稞像是向我伸来,抚摸我。我低下头,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它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我不能挣脱。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 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她说:“孩子,你说胡话”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声使我害怕。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进了茅屋。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一样。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我不好意思。不过,幸福啊。她说她要走了,但是还会常来小屋。走前她告诉我: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有的亲戚都给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她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如果他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我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母亲答应了。小鱼姑娘又来了。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胳膊上都扎了红头绳:“我把他们扎住了,他们就不能下海了。”梦做到这儿就醒了。我觉得像失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母亲赶紧把我抱到怀里,问:“怎么了?”我就告诉了这个梦。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他小心一点。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给扎上了红头绳。”父亲瞥了母亲一眼,走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那天傍晚风息涛平,老大就让小船出海。想不到一场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他们无一生还。父亲跑回来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风暴。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这就是鱼的故事。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尽管许多人说那只是一次巧合(选自上海文学xx11期,有删改)12.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最终都坠海而死的故事,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B. 小说的语言富有特色,抒情色彩较浓。在作者的笔下,捕鱼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了乐趣,而鱼也带有灵性,甚至还化为人来向人类报信。C. 作者在文中强调拉网拉上来的鱼很多,其用意在于告诉读者:人类捕捞已经过度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已经到了没有节制的地步。D. 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母亲因此提醒父亲,但父亲却不以为然,结果发生了意外。13. 小说中“我”的父亲作为打鱼人的代表,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2. B 13. 勤劳纯朴。靠捕鱼维生,每天很早起来拉“黎明网”,一天都要拉好多次的网,每一次都得“费劲地拖”。坚忍乐观。拉网捕鱼的工作非常艰辛,但他们没有怨言,反而非常享受劳动的快乐。见识短浅。对捕捞不知节制,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对等的关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解析】【12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最终都坠海而死的故事”错误,原文中鱼姑娘只是向“我”托梦,并没有劝告捕鱼人;另外坠海而死的只是当天出海的5个捕鱼人,并非全部。因此“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及“都坠海而死”的表述,均与原文内容不符。C项,“其用意在于告诉读者:人类捕捞已经过度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已经到了没有节制的地步”错误,原文中强调捕鱼很多,主要是展示了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之丰及人们劳动丰收的快乐,而非“暗示读者人类捕捞已经过度了,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已经到了没有节制的地步了”,这样理解不够全面。D项,“母亲因此提醒父亲,但父亲却不以为然,结果发生了意外”错误,原文中父亲并没有“不以为然”,而是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父亲也没有发生意外。因此“父亲却不以为然,结果发生了意外”的分析是不恰当的。故选B项。【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我的父亲作为打鱼人的代表,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考生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心理等描写,从文中的重点句子入手分析,如“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早晨要拉黎明网”“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这写出了作为渔民的父亲的勤劳纯朴;如“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这写出了父亲生活的艰辛,但是仍然乐观坚忍的性格;如“我”和母亲吃到毒鱼情节和最后鱼姑娘托梦的情节,这写出了作为渔民的父亲的见识短浅,不懂对大自然心存敬畏。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到而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柯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选自战国策,有删改)14.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B.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C.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D.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15. 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傅,古代的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B. 左右有多种含义,可以是方位词,指左和右两边;也可以是名词,指身边跟随的人。文中是后一个意思。C. 文中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D. 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课文荆轲刺秦王就节选自战国策。16.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鞫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B. 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鞫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C. 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刭而死。D. 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的全部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17.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答案】14. C 15. D 16. B 17. (1)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露出去了。(2)如果真能威逼秦王(签订盟约),让他全部返还诸侯被侵占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趁势就杀了他。【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这段话是说“那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指挥军队,而国内出现了大乱,这样,君臣会互相猜疑。(我们)凭借这样的机会,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就是必定无疑的了。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不知这个使命用来交给谁好,(我)希望您多多关心这件事”,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彼”“大将”“外”“内”“群臣”“诸侯”“其”“此”“丹”“荆卿”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于外”是后置状语,一般放在谓语后面,且“有大乱”指的是“国内”,故应在“于外”和“而内”之间断开,排除BD两项;“以其间”是介宾结构,在句中做状语,不能单独断开,这就排除A项,故选C项。【15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错误,战国策应是国别体史书。故选D项。【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从文中来看,文中说的是“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傅鞫武是想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灭口”是指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故选B项。【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愿”,希望;“足下”,对对方的敬称,您;“过”,拜见,拜访;“言”,说;“明”,表明。第二句中,“诚”,如果;“得”,能够;“使悉反诸侯之侵地”省略“使”的宾语,“使”,让,“反”,归还;“善”,好,“大善”,最好;第一个“则”,就,第二个“则”,如果;“因”,趁势,趁机。【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秦国将灭掉六国,秦兵又已逼近易水。恐怕祸临燕国,太子丹为此非常忧虑。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鞠武劝他说:“不行啊!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真让人(或“为这件事情”)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呢!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的借口。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所可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反正)这是我性命本当绝的时候了。希望太傅再想一个别的计策。”鞠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便离开坐席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现在太子您听到的是我精力旺盛时的情况,可不知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庆幸的是)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太子说:“希望通过您(让我)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向您汇报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了笑。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和您关系很好,这在燕国是无人不知的。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愿接受您的教导。”田光说:“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荆轲见到太子丹,说田光已经自刎而死。太子听了,跪下拜了两次,又跪着往前行,泪流满面。过了一会才说:“我所以请田光先生不要说出去,是想通过他来实现一个伟大事业的计划。现在田先生死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好以后,太子离开坐席,叩头至地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让您来到这里,我希望(向您)说出我的想法,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人啊。我想如果能够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