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微型轿车后舱骨架结构设计,07车辆工程(二)班李文法20070410112,典型的城市微型轿车Smart,Smart的后舱骨架结构,课题背景简介,作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一种主要形态,车辆后部碰撞虽然不像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那样容易对车内乘员造成直接的严重伤害,但是由于其在碰撞过程中及碰撞后易引起车辆燃油泄漏、引发汽车火灾、导致车内乘员出现重大伤亡的灾难性后果。有鉴于此,从2006年7月1日起,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后碰撞标准的执行有力推动了我国汽车被动安全设计方面的发展,目前汽车制造企业在新车开发过程中都已致力于研究满足后碰撞安全的相关要求。,课题的任务,后舱骨架的分布设计后舱骨架的载荷传递路径设计后舱骨架的结构设计(包括后纵梁、后保险杠、后吸能盒等主要结构件及其连接件)主要结构件的细节设计(包括加强筋、诱导槽或诱导装置、凸台等细节),课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后碰的研究重点已由100正面后碰提升到了后面偏置碰撞,根据北美FMVSS法规的最新要求,100正面后碰不仅变为移动屏障70偏置碰撞,碰撞速度更由以前的56kmh提高到80kmh,这样对我国新车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在新材料与新技术不断出现的今天,给当今基于安全的汽车设计带来很多挑战。在我国,大多的设计与技术都借鉴自国外,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并不如国外广泛.。小密度材料与新颖的结构才是未来车身发展的趋势,更加经济环保,更加安全。,课题的分析,后碰撞过程中,碰撞能量的吸收主要依赖于后纵梁尾部的永久变形,因此后纵梁的结构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设计的重点与难点。由于造型需要,整车长度较短,后纵梁相应较短,导致车身后部可溃缩变形空间大大减少,对后碰撞安全带来不利影响。设计时将涉及到后碰撞安全的车体结构大致分为了3个区域,依次为:(1)吸能缓冲区;(2)变形过渡区;(3)油箱周围结构区。其中吸能缓冲区包含后纵梁尾部以及后保险杠防撞梁和吸能盒等主要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应适当设计该区域,通过其结构永久变形来耗散足够多的碰撞能量;变形过渡区集中了后桥、后悬置等一些底盘部件,纵梁结构在这里由平直转而向下过渡,局部结构强度偏弱,一般应设计纵梁加强件给予支持,防止产生大变形;油箱周围结构的设计则应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以保持碰撞后的完整性,必要时可以通过设计加强件来提高。,课题的进度计划,后舱骨架的分布设计(3月5日3月12日)后舱骨架的载荷传递路径设计(3月13日3月23日)后舱骨架的结构设计(3月24日4月13日)中期检查(4月14日4月15日)主要结构件细节设计(4月16日5月2日)二维图纸的绘制和设计报告(4月3日5月24日)结题报告(5月25日6月1日)评优答辩(6月2日)毕业答辩(6月4日),参考文献,1陈家瑞.汽车构造:上,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2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企业购销合同样本
- 中介劳务输出合同样本
- 公司间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会所投资合同样本
- 停车保管合同样本
- 产权房购房合同样本
- 专业分包合同样本微博
- 个人贷款采购合同样本
- 儿童摄影退款合同样本
- 个人转让人防车位合同样本
- 移动成都分公司城区营业厅物业管理投标书
- 回收太空垃圾
- 打印一张离婚协议书范文表格
-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
- DB11T 581-2021 轨道交通工程防水技术规程
-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智能制造装备机械装配与调试》课件 1.8车床十字滑台拆装与精度检测1
- 西方文论概览(第二版)-第四章课件
- 高中数学 66个常考特殊函数图像
- 小学生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精课件
- DL∕T 1100.1-2018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