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答案【答案】1. A2. B3. D4. C5. D6. A7. B8. C9. A10. B11. D12. C13. D14. A15. C16. C17. C18. B19. D20. D21. A22. C23. C24. B25. A26. C27. B28. A29. D30. C31. C32. B33. C34. B35. A36. A37. C38. C39. A40. B41. D42. B43. D44. C45. C46. C47. D48. C49. B50. A51. (1)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9分)(2)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9分)52.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分) 措施:实行新经济政策。(3分)( 2)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3分)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干预经济)。( 3分)(3)启示:经济模式的调整要适合生产力水平;要适应国情。(3分)53. (1)趋势:逐步上升(增加)。 (2分) 原因:“一五”计划的制定;“三大改造”的实行。( 4分)(2)依据: 1958年大跃进,浮夸风。(3分)(3)启示:使用史料要注意史料作者的立场、阶级和时代影响等。(3分)【解析】1. 从材料内容可知,商鞅是通过变法承认了土地的买卖,即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的举措: 1、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措施有: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严格户籍管理制度,制定连坐法; 普遍推行县制; 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2. 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1废井田,开阡陌(简单说就是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的政治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4推行县制5定秦律,燔诗书 AC两项是经济方面的措施;D项科举制,隋唐才开始实施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主要内容的识记能力,属基础题,难度不大3. A项是管仲改革的内容,排除;B涉及军事方面,排除;C涉及政治方面,排除;D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是培植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正确;故选D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培植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奖励耕织本题以奖励耕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4.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即制定秦律,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农民借用官府铁制农具致使农具损坏的以文书形式上报官府后原农具由政府回收但农民不必赔偿,AB两项表述与材料信息都无关,均排除;农民损坏从官府借用的农具后只以文书的形式上报官府而不必赔偿这是官府“重农”政策的体现,表明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C项正确;D项表的表述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故选C。5.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旨在分析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识应用能力。由材料可知,公元前4世纪中叶即商鞅变法期间,秦国颁布的法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反映国家强制实行小家庭制度,扩大了赋税征收的对象,有利于形成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且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故ABC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推行县制、连坐法等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不正确。故选D。6. 变法能否成功取决于改革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故A正确;BCD三项都不全面或是不准确,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商鞅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目的是富国强兵,客观上破除了奴隶制度及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实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7. 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旨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和知识的迁移运用。分析题干,首先排除CD,这两项说法本身欠妥,有绝对化倾向;商鞅这种轻罪重罚只是一种法律原则或者理念,与法律制度健全与否没有关系,排除A;注意理解韩非子对这一原则的评价,即轻罪重罚可以使人民安于被统治,不会发生动乱,很明显是一种对人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故选B。8. 材料中“得士者存,失士者亡”说明“士”这一阶层对战国时代国家存亡具有重大影响,因为春秋战国时代争霸兼并战争频仍,各国均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进而能在战争和外交中取胜,这样各方面的人才便成为统治者关注的重要对象,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需要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士阶层受到重要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分析,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理解即可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士阶层受到重要的原因的把握,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 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认识,旨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等礼仪道德斥为削国危邦的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可知,材料信息体现了商鞅借反对儒家思想而推行法家思想,实质上体现的是思想文化专制,故A符合题意;此时皇帝制度还未创立,排除B;C项说法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项是商鞅实行县制的作用,故排除。故选A。10. A郡县制度的广泛确立与题旨无关,排除; B“弑君”“出君”现象的减少的趋势,以下犯上的事件的减少,说明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发展,故B项正确; C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礼乐制度的重建一说错误,排除C项;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的改革考查学生根据题意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11.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的变法对贵族冲击很大,连坐等措施以及轻罪重罚等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故D正确;A说法明显夸大其词,故排除;B说法不全面,故排除;C也不能完全体现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D。12. 商鞅实行的什伍连坐制度,主要内容是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统治,故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都不准确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和目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题,难度不大13. 略14. 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注意题干要求“社会制度根本变革“。商鞅变法中最具革命性的举措就是“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从根本上改革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的生产关系逐步建立确立,社会转型也会由此实现,故A项符合题意要求;BCD三项也是重要的具体措施,但不是最根本的社会制度改变。故选A。15.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获取材料信息、调动所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可知依靠血缘世袭的贵族政治正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C项表述正确;国家统一趋势材料没有体现,A项错误,排除;宗法礼乐仍然存在,且材料并没有涉及到礼乐制度,B项错误,排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确立是在秦朝统一后,D项错误,排除。故选C。16. 本题主要考查军功爵制,旨在考查学生描述、阐述事物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先秦,九品中正制在魏晋时期产生,由材料图表信息“西汉”就可以排除AD两项。由图表中这些人的出身可以判断,他们并非因为孝廉而跻身官场,故排除察举制,即B项。表中列举的人物出身低下,但官职很高,这和他们自身努力和政府实行军功爵制相关,C项正确,故选C。17. 略18. 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故选B而民族融合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C项明显错误;D项是从特点说的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高考常涉及对其背景、措施、影响、失败的原因等的考查 孝文帝改革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使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过程; 加快了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19.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孝文帝认为如果不迁都就不能有效的实施改革;同时认为洛阳历史上曾是帝都,迁都这里,可以控制中原他的话体现了他决心迁都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孝文帝迁都洛阳这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举措,关于迁都的原因和影响在高考中考查较多 迁都洛阳 原因:政治上: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经济上: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军事上: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地理上: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设巧计迁都洛阳: 影响: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北魏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20.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北魏迁都洛阳的目的是很多的,但是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巩固统治特别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另外,一般而言“迁都”的根本目的要从加强统治的角度来进行考虑,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根据材料“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结合知识可知“迁都”的根本目的要从加强统治迁都洛阳原因:政治上: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经济上: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上: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地理上: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设巧计迁都洛阳:影响: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北魏孝文帝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21.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城市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南北朝”“自晋宋以来,视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城市位于长江以北,北魏之后战乱频繁,洛阳成为废墟,后期,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BCD皆为长江以南城市,排除。故选A。22.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设置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的“四夷馆”和“四夷里”,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因此材料中的政策是为了彰显北魏政权统治中原地区的华夏正统地位,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不是该政策的主要目的,应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需要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目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3. 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材料中的“土德”“万物之元”等都是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选择C项A项有一定迷惑性,拓跋氏已经是皇族,不存在提高政治地位的问题BD项明显不是主要的目的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通过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在结合已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使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过程;加快了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24.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均田制,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均田制下,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的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中“完全取消”、D项中“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的表述均过于夸大化,故排除;均田制下,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故选B。25. 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均田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提取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雄擅长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的信息,结合教材中社会矛盾的尖锐推动了北魏孝文帝改革进行的知识可知,实行均田制的一个原因是维护小农经济,缓和阶级矛盾,故A符合题意;BC材料无体现,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26.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孝”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孝”字大量使用表明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A项顺应潮流说的是生产方式上的封建化,材料无法体现;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鲜卑族的尊宗敬祖的传统;D项明显错误,说法绝对化。故选C。27. 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为迁都洛阳前所开凿的,具有北方民族的特色;龙门石窟在今河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后所开凿的,深受汉化政策的影响,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评价,龙门石窟在今河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后所开凿的,深受汉化政策的影响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8.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北魏时期官员无俸禄,各级官员只好“取之于民”,吏治腐败。为此,孝文帝推行俸禄制,A正确;B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29.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侍奉达官贵人”可知这是鲜卑族统治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在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一度纵横北方,曾参与了“五胡乱华”。北齐统治者出于鲜卑族,在北齐的“胡人”社会中,自然多使用鲜卑语等“胡语”,故D正确;ABC均为汉族政权,故ABC错误。由此分析,可排除ABC,故选D。30. 试题分析:图片反映的是北宋时期兵力的大幅度增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北宋政府为巩固统治而扩充军队。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以上均与史实不符。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31. 北宋时期,先后与辽、西夏签订合约,对其每年输送大量岁币,这成为北宋人民的一份沉重负担,岁币是北宋王朝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孱弱表现,故有王安石“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之说,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北宋政府还要给西夏和辽“岁币”,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32.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和分析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中实行的免役法,扩大征收免役钱的范围,以往享有特权的大官僚也应缴纳;方田均税法通过丈量土地,依据土地多少和贫瘠不同交税,这对拥有大量田产的大官僚的利益触动极大,故B正确;青苗法即国家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者盘剥,保甲法重在发展治安和军事力量,以上两法均未直接触犯大官僚的利益,故排除ACD。故选B。3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触动了显贵的利益,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三者都触动了显贵的利益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3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地图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地图中“周”“齐”“鲁”等信息可以得出,这幅地图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度。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5.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加强对地方管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是分封制的产物,分封制的背景下,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力度不大,实行的是贵族政治;郡县制的背景下,中央对地方分管辖力度大,实行官僚政治。综上所述,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C材料也不能体现,故排除;郡县制相对分封制,行政机构设置更加细化,故排除D。故选A。36.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据图一中的“镐”和图二中的“大都”、“行省”的信息可知,图1是西周,图二是元朝,由此可知其对应的政治制度分别为分封制和行省制,A符合题意;郡县制秦朝推广到全国,封国制和刺史制均产生汉朝,BCD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A。37.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都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四个地名分别是长安(汉、唐的都城)、开封(汴梁,北宋都城)、平城(北魏都城),杭州(临安,南宋都城)。汉武帝在长安颁布推恩令,北魏孝文帝迁都是从平城迁至洛阳,AB项错误;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杭州是南宋的都城,C项正确;明朝建国之初都城在南京,故D项表述错误。故选C。38. 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旨在考查获取图文有效信息及对其解读的能力。根据图文有“大都、上都、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可知,是元朝行政区域图,C项符合题意。A项反映分封制,故排除;B项是指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统一法令,故排除;D项是指汉代的郡国并行制,故排除。故选C。39. 本题考查史学素养,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历史上对武则天评价的变化为切入点,既考查了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及评价,又考查了史学研究的方法。由题干中“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可知,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史家主观认识的影响,A项说法较为合理;B项说法过于绝对,显然错误;C项说法本身有误,历史真相具有客观性;D项不符合史学评价的基本规律。故选A。40.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可知,同一历史有不同的历史记载,故选B;材料没有说哪种记载是历史事实或不是,所以材料根本没有涉及关于历史事实的问题,排除ACD。故选B。41. 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诗是出自朱熹的哲理诗观书有感,后两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使知识不断更新和发展,才能达到新境界,这与朱熹的理学思想相符,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即所谓的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故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D。42. 略43. 本题主要考查对理学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妇女再嫁的问题,A与题意不符;材料所述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排除C;材料中的明代只允许服丧一年,与宋代的服丧三年相比,明显体现了对再嫁妇女的歧视,主要是由于宋明理学的影响所致。故选D。44.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图表中未提及北方地区经济急剧衰退及南北方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比较,故无法得出AD两项的结论;唐、宋、明、清时期,政治重心基本上在北方,故B项的表述错误;南宋时期,我国最终完成经济重心南移。这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所以,明清时期,南方科举考试状元人数逐渐超过北方,故选C。45. 略46. 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A项错误 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 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 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宋代的商业经济考查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宋代的商业经济是高考的常考点,在复习中应注意把握宋代商业经济的概括、特点等知识47. 本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模具课程设计
- 低空经济的环境污染风险分析
- 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案
- 机械工程基础的课程设计
- 机械原理教程课程设计
- 机械加工技术的课程设计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3 尝尝苦滋味教案 新人教版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人物画像 8 列夫 托尔斯泰高效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年互利共赢:工程领域联合经营合同范本
- 机械cad cam课程设计
- GB/T 16895.13-2022低压电气装置第7-701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装有浴盆或淋浴的场所
- 四年级上册简便计算专项练习(已排版可直接下载打印)
- 高考日语基础归纳总结与练习(一轮复习)
- 目标管理PPT完整版
- 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3AnimalWorld大象
- 精装工程述标演示文稿
-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发布:气候系统变暖加速
- 2023年安徽学位英语考试试题答案
- 平凡的世界英文简介ppt
- 四年级湘版美术知识点(复习提纲)
- 牙、牙合、颌的生长发育 颅面的生长发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