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范文.doc_第1页
杜甫《登高》范文.doc_第2页
杜甫《登高》范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登高范文 登高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鉴赏: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成都府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于是乘舟东下夔州其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吐蕃、回纥经常犯边地方割据势力的争斗也愈演愈烈时局颇不太平代宗大历二年(767)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百病缠身耳聋齿落年已56岁的杜甫独自登上长江边上的一座高山面对汹涌奔腾的长江水诗人感慨万端于是写下千古名作登高 前四句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写眼前具体景物作者选择了“风”、“天”、“猿啸”、“渚”、“沙”、“鸟飞”六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每种景物后边加了一个形容词十分准确地写出夔州清秋独有的特点和凄凉的韵味颔联则由近及远虚实结合渗入作者的想象从大处着笔写出夔州无边无际的秋色“无边”见其辽远;“萧萧下”不仅写秋声亦可见秋色之深“不尽”写长江源远流长;“滚滚”写长江风急浪大波涛汹涌这两句写景雄浑壮观境界阔大以上两联把万里山河的秋空、秋气、秋声、秋色一一写出当年孔子曾在长江边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此千古文人站在长江边几乎都要发出对于时间的兴叹杜甫也不例外他本来怀有救济苍生、致君尧舜的抱负但却生逢乱世半生穷困潦倒四处漂泊“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如今年龄老大却一事无成现在面对滚滚东逝的江水百感交集因此借景抒怀无形中传达出流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喟 后四句抒情颈联写登高的感慨宋罗大经说:“万里地辽远也秋时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此评颇中肯綮诗人离家万里常年作客他乡时逢令人伤感的秋季年过半百身体多病(据考他患有肺病、糖尿病、风痹等症)无亲无故(其时李白、高适等大诗人皆已去世)孑然一身登上高台十四字把登高的感慨写得深沉感人又与颔联相照应让人觉得诗人的感慨秋思像不尽的江水和无边的落叶一样驱赶不掉尾联承接颈联继续抒发无穷无尽的无法排遣的秋思上句写国难家仇诗人一生艰苦备尝故而两鬓白发苍苍这是诗人一切不幸的根源下句写诗人生活穷愁潦倒本可借酒浇愁可是因为多病最近罢饮愁何以堪? 总之这首诗通过秋江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半生艰难的身世之感和忧国伤时的情怀是诗人晚年重要的代表作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着极高的成就 首先是它的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前四句写景由近及远由高到低诗人驰骋万里上天入地为我们画出一幅辽阔高远的秋景图画颈联从空间(“万里”)和时间(“百年”)横纵两个方面由异乡漂泊写到衰病残生几乎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尾联则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愈写愈深这样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在古诗中实在少见 其次诗人善用深秋景物渲染苍凉的气氛烘托沉郁的感情这与后面的抒情遥相辉映情景交融 另外律诗本来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八句皆对不仅有上下对也有当句对(如首联)格律严谨属对精工而又一气贯注流畅自然 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代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