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魏晋时期,我国是如何选拔官吏的?,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2、这样的选官制度有什么弊端呢?,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高官。,答一答,科举制:(分科考试选拔制度)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考中可以做官,选官大权就控制在中央手中.,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2、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效地进行统治。,2、隋文帝采用了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1、隋文帝为什么要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分科考试,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一、科举制的诞生目的:改变魏晋以来选官方法的弊端朝代:隋朝人物:隋文帝、隋炀帝过程:文帝:分科考试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意义:打破门第限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他们是如何完善科举制的?,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二、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亲自面试,常设考试科目: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及开元礼科最为重要的科目:进士科和明经科,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明经考试中的“帖经”,是封建统治者用儒家学说统治、禁锢人们思想的表现。这种试题题型,有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读书人发挥自己的见解。它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三、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4、科举制对世界其他各国的考试选官制度产生影响,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科举制的消极影响,一是大批知识分子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二是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隋唐科举制的历程表,开始用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扩充国学的规模,重视人才的选拔,开创殿试和武举,将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初创,完善,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隋文帝,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科举制度,诞生,完善,影响,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1,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A.B.C.D.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C.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D.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3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A.唐太宗统治时期B.唐高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