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乡镇社区就业服务体系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六盘水市乡镇社区就业服务体系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六盘水市乡镇社区就业服务体系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六盘水市乡镇社区就业服务体系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盘水市乡镇社区就业服务体系调研报告马龙华熊建西内容摘要构建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工作平台,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狠抓“四个落实”,将就业服务工作向乡镇街道社区延伸,缓解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矛盾。本文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逐步在全市构筑“两级领导、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工作思路。关 键 词镇社区就业服务 作者介绍马龙华六盘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六盘水市地处贵州西部,是以重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9.8%,第三产业占24.9%,产业结构欠合理,再就业工作压力较大,2000年以来,我市为缓解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矛盾,稳定就业局势,把积极构建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工作平台作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狠抓“四个落实”,将就业服务工作向乡镇街道社区延伸,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目前,我市近2.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在基层乡镇街道社区实现了再就业,占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总数的50%左右。 一、基本情况 (一)全面建立机构,落实工作职责我市现有98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目前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有工作人员237人,其中,94个乡镇219人,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荷城、黄土坡、凤凰、德坞)18人,2003年6月我市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百家社区就业工作重点联系城市后,全市4个县、特区、区建立了 85个社区(钟山49个、六枝17个、盘县18个、水城1个),在部分重点街道、乡镇和大企业的65个社区配备了专职劳动保障协管员,聘用人员161人,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就业工作,今年,我市(主要在钟山区和六枝特区)在总结前两年社区就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在管理体制上,劳动保障事务所及社区属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管理,在业务上受县、特区(区)人事劳动保障局指导,负责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再就业援助服务、社区就业实体的指导和管理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劳动力社会化管理服务等。(二)配备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在解决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工作平台的人员配备问题上,采取的是分类处理,因事而定,内部调配的办法,即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多、工作任务重的乡镇街道和驻有大企业的工作平台(如六枝平寨镇,盘县红果镇,钟山区老鹰山镇)配备了一名专职领导和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对工作任务相对较轻的基层平台则明确了一名兼职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目前,全市共有398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其中街道乡镇所237人,社区161人,在经费落实上,各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工作平台的专兼职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办公经费和专项工作经费主要由财政拨付,目前,我市各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工作平台的经费基本上能满足工作需要。(三)因地制宜,落实办公场地我市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平台建设启动以后,解决办公场地成为一道难题,由于以前乡镇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地建设参差不齐,筹集资金的渠道也各不一样,因此很难统一解决所有机构的场地问题,为此,我们采取了先易后难,逐步落实的办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从原单位单独划出办公场地。各乡镇街道和社区居委会通过内部调整,为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平台提供单独的办公场地,如盘县37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都解决了办公场地问题,目前,有一半左右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平台通过这种办法解决了办公场地,二是与原单位合署办公。一些社区居委会和乡镇街道,由于受经费限制,难以开辟独立的办公场所,因此目前还利用原有场地,开展工作。(四)采取措施,落实服务工作内容 在落实了人员经费和办公场地及工作职责后,各基层机构发挥乡镇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将就业服务工作落实到下岗失业人员身上。1、夯实基础工作。去年和今年,钟山区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在全市中心区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一户一表家访式”摸底调查。各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做到了“五清”,即:家庭情况清、就业愿望清、技能水平清、收入情况清、用工需求清,同时还分类建立了基础台帐,按照就业意愿、年龄、技能水平等情况将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分类,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黄土坡街道办事处建设路社区发放调查表2000多份,对2500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为340名下岗失业人员建档建卡。2、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一是大力宣传、支持、配合兴办社区就业实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兴办社区就业实体180余个,共有不低于2600名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了再就业,如黄土坡办事处广场社区共创办社区就业实体12个,家政服务队2个、托儿所2个、社区保健站5个,帮助13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内实现了再就业,二是引导劳服企业向社区延伸,如水钢(集团)公司烧结、八冶、巴西等社区积极开展社区就业服务,通过承包集团公司的保安、保洁、保绿等服务性项目,先后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500多人,三是灵活就业,如凤凰街道办事处八一社区通过承包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的保安、保洁、家庭护理等服务性岗位,共让12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灵活就业,3、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各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平台在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劳务输出、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各项就业服务,如平寨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黄土坡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等基层就业平台先后帮助2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申请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帮助167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再就业补贴实现了再就业,花渔路社区、麒鳞社区自办职业介绍业务,共帮助12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走出社区实现再就业。水城县发耳乡、杨梅乡、化乐乡劳动保障事务所与市驻外机构积极联系,培训后输出劳务人员900多人,培训后的就业率达85%左右。(五)服务平台建设顺利通过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我市已墓本形成了一个市、县(特区、区)、乡(镇、办)、街道社区居委会四级就业服务体系,随着工作重心下移,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得到提高,在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进步。市委、市政府把加强社区就业平台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工作之一来抓,于2002年成立了有18家成员单位的全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在2002年12月24日以市府办发(2002)137号下发了市人民政府转发市民政局关于推进全市城市社区建设意见的通知。各县、特区、区也抓紧开展工作,如钟山区成立了“钟山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分管就业工作的区长任组长,镇(办)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区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全面负责政策制定,协调解决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此外,近年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劳动保障工作进社区等一系列文件,为落实机构、人员奠定了基础。市、县两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加强了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实行了“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将再就业工作任务量化落实到各县(特区、区),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办,并落实到工作人员头上,并同当年的目标管理等奖惩措施结合起来,基本上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奖惩结合,督查到位的管理机制和责任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在乡镇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市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没有全面铺开,中心城区之外的县、特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还没有完全建立;二是已建立劳动保障平台的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业务没有整合,服务内容单一,不能满足我市广大群众需求;三是少数单位对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投入不够、人员经费不足、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四是企业办社会问题,如水钢所属社区在管理上和钟山区荷城办事处有管理体制矛盾问题。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切实加以解决。今后,应不断完善乡镇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将整个劳动保障工作向基层延伸,推动基层就业平台建设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与再就业问题成为我市的当务之急。我们通过调研,认为应把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定位在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并将整个劳动保障工作逐步向基层延伸,逐步在全市构筑“两级领导、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即市、县两级政府领导,市、县、乡(镇、办)三级管理,市、县、乡(镇、办)、社区居委会四级网络服务的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以进一步健全我市的就业服务体系,在具体做法上,要力争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实行“四个统一”,构筑机构框架统一机构名称。目前已对98个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名称统一为“劳动保障事务所”,对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名称可统一为“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统一人员编制。建议按照公开招聘、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的办法,采取聘任制形式,从下岗失业人员和全市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并规定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配备专职人员2名以上、社区配备1名以上。管理人员的编制统一由政府发文确定,定岗不定人,为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创造条件。统一经费渠道。对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的工作经费,按照“经费统筹、工资统发、社保统缴”的原则,以每人每年1.5万元的标准,按编制数统一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由财政直接拨付,在就业经费中列支,对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经费,按每年23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由县级财政直接拨付。统一工作规范。为使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应制定全市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工作平台职责,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职责、职业培训工作职责、职业介绍工作职责、社会保障工作职责,以及求职须知、招聘须知、失业保险须知、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须知,并编制“一站式”服务流程图。与此同时,要求将工作职责、办事须知、服务指南及工作流程图、社区平面图等,按统一标准制成公示牌,在显著位置上墙公示,真正兑现“一站式”服务承诺,以有效促进我市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规范运行。(二)搭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在今后工作中,应着力搭建一个方便、周到、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工作平台,使机构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市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成立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协调小组,制定全市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平台就业发展规划,以确保我市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平台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各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开设“一站式”就业服务窗口,下岗失业人员只要进入窗口,就可以享受到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代理、就业援助、离退休服务、政策咨询等与再就业相关的全方位服务,做到下岗失业人员进入乡镇街道社区平台,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在重点乡镇街道和示范社区的劳动保障服务机构配备信息网络终端设备,实现市内劳动用工信息联网,将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使下岗失业人员在家门口就可查询到就业信息、享受到就业服务。在媒体上开辟“劳动信息”专栏专版,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免费发布供求职信息。切实加强乡镇街道社区服务平台的基础管理工作,开展城镇就业状况普查,在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数据库。全市所有98个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都要建立五本台帐:下岗失业人员台帐、用工信息台帐、求职安置台帐、职业培训台帐、社区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台帐,并做到 “四清”:下岗失业原因清、家庭状况清、就业意愿清、安置去向清。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努力使乡镇街道社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增强。应充分利用乡镇街道社区“了解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了解下岗失业人员思想动态”的优势,发挥基层平台在培训中组织协调、分类指导的重要作用,对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赋予更多的技能培训职责。实行 “一把手”负责制,制定六盘水市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评估标准,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督导组,实行定期督导与不定期检查,严格考评,合格者拨款奖励,不合格者取消拨款,限期整改。(三)发挥平台作用,开辟就业岗位渠道充分发挥基层就业平台的就业安置功能,将重点放在为开发就业岗位提供服务上,大力开辟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就业渠道。街道、社区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