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日期:11月 14日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 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熟稔(rn) 赍(j)发 酒馔(zhun) 岑(cn)寂B.叨(dao)扰 尺牍(d) 锭(dng)子 氽(tn)水C.老鹳(hun) 侍(sh)候 剜(w)出 促狭(xi)D.逋(b)慢 央浼(min) 糍(z)粑 东皋(g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淡泊 矜持 蓬篙 难堪B.鲁莽 优渥 福祚 尺牍C.舂米 睢园 矫历 迤逦D.尴尬 帝阍 拨擢 山岨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原先的南门溪污染严重,恶臭逼人,经过有关部门一年多的治理,南门溪终于河清海晏。B.他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康,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C.房客们对自己的开销和享受到的相应服务锱铢必较,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乔伊斯对当前这波打折后将出现一轮相似的房价上调的推论持怀疑态度。 D. 尽管伊叙两国政府也受到国内丛生的各派武装力量的牵制,但极端组织在两河流域的命运已然日薄西山。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B.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C.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D.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将图南 目吴会于云间 高二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2 页 共8页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宾主尽东南之美C.乐琴书以消忧 悦亲戚之情话D.而征一国者 具以表闻6.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既自以心为形役 问征夫以前路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且臣少仕伪朝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奚以知其然也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A./ B./ C./ D./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中西美学比较彭吉象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造成的。(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美学和艺术更追求美和善的统一,西方美学和艺术更追求美和真的统一,在戏剧中,西方悲剧往往一悲到底,而中国悲剧的结尾一定是光明的。B.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注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不注重散点透视,注重的是焦点透视。C.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和楚辞突出表现、抒情和言志,而西方文学的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则侧重于再现、模仿、写实。D.西方文化强调“二元对立”,主张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因此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便提出中西美学的显著不同:中国美学更多地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美学更多地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B.第二段作者论证了中国美学强调抒情与西方美学注重写实的差异,接着又概括了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西文学的源头不同。C.第三段作者更进一层,论证了中西美学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显著差异。D.文章层次非常清晰,在论证过程中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将原本抽象的美学原理阐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不是安排大多数主要人物都死亡的结局,这出悲剧的认识价值必然大打折扣。B.诗经楚辞虽然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表现形式一样而且都注重抒情。C.如果中西方文学艺术的源头相同,那么便不会造就中西方美学与艺术的特色不同的局面。D.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希望从中吸收精华。高二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4 页 共8页三、古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帝尝从容谓导曰:“卿,吾之萧何也。”永嘉末,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导上笺曰:“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以此格万物,得不局迹乎!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辄有鼓盖,动见相准。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导忝荷重任,谨送鼓盖加崇之物,请从导始。”帝下令曰:“导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拜宁远将军,寻加振威将军。愍(悯)帝即位,征吏部郎,不拜。(选自晋书王导传)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倾心推奉 倾心:爱慕B.皆江南之望 望:有名望的人C.帝乃使导躬造循、荣 造: 到去D.寻加振威将军 寻: 不久11下列对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洛阳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古称洛京,京洛,洛城等。它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B.古代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士庶莫有至者”的“庶”指“庶民”。C.“三月上巳”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D.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昔魏武”中的“魏武”就是他在位时的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导和元帝亲如挚友,当吴地人士不亲附元帝时,他为此深感忧虑。B.为了提高元帝的名望,王导让元帝在上巳节去观看洗濯,带了许多名流跟在后面以壮声威,从而使江南人士纷纷倾心归附。C.王导为元帝尽忠尽智,深受元帝器重,元帝把他看成是汉代名相萧何。D.看到朝廷对官吏几乎有求必应,封赏过滥,王导便上奏请求谨慎施行。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4分)译文:_(2)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3分)译文:_(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1415题。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徂徕:山名14.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首联写诗人与好友离别之时,同游鲁郡一带的池台亭阁,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意。B颔联中的“何时”“重”两词表达了李白渴望来日能够再与好友相逢畅饮的心情。C.“飞蓬各自远”句以蓬草随风飞舞喻与好友离别后自己漂泊无依,难舍之情隐于其中。D本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中间寄以金樽重开的希望,首尾呼应,情味深长。15.请评析第三联中“落”、“明”二字的艺术效果。(6分)(三)默写题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10分)(1)登东皋以舒啸,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3)渔家傲秋思一词中,写边塞将士思念故乡,却因边患未平而不能做归家打算的两句是“ , 。”(4)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 , 。”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峰上古塔之高和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高二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6 页 共8页(5)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 。”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副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6)庄子的逍遥游中,“ , 。”两句描写了宋荣子超脱世俗毁誉,我行我素的形象。四、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7-19题信任余显斌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肚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吧唧吧唧吃起来。半只鸡吃完,它的小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它知道接下来,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来,快活笑着。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翻滚着。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小狐狸舍不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狸才回过头,回到自己隐秘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那天雪特别大,四野皆白,小狐狸没吃的,饿得叽叽溜溜叫。老狐狸也饿得浑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叽叽跑回来。上午时雪地响起一声唿哨。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出来,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他的裤脚,跳起来,抢他手中的鸡肉。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他把肉放好,很大一只烤鸡。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它小心地看看,小狐狸正在大快朵颐。肉的香味,远远飘来,它也流出了口水。它小心地爬上土坎,一步一步靠过来。它可能清楚,自己一身火红的皮毛太珍贵了,会引来无数的贪婪和阴谋,所以不得不小心。刚走几步,“哐”的一声,它的脖子被夹住了,是个钢夹,钢夹力道很大,传来骨头碎裂声,还有老狐狸的惨叫声。这夹子,是他下的。夹子必须有一定重量,机关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恰好。他要的,是老狐狸的皮子。这样的皮子,想要猎到,难如登天。因此,市场价几万元一张。小狐狸的太嫩,没人要。因此他想了这么个办法。小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眼光中,一片迷蒙疑惑。那只老狐狸的皮,他卖了三万多。他笑笑,数着票子。他知道还有一个三万元在山林里等着他:一年后,小狐狸就会长大。一年一晃就过去了。他上了山,果然看到了那只长大的小狐狸,皮毛比它母亲的还红还净,额头那块白毛,仍珍珠一样;但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显然它也认识他,蹲在那儿,长长叫了一声。他已跟踪它几天,办法用尽,也无法到手。终于有一天让他逮着机会,他举起猎枪。但它一跃跑了,雪地里一条红线,弯弯曲曲,弹弹停停。他打不中,就追。雪很厚,狐跑起来有些艰难,他看看就要追上,猛扑过去。那只狐一拐,转了个弯。他扑空了,只听“咵”的一声,接着一声惨叫,他晕了过去。醒来时,他的一只手已断。这山里,下夹子的人很多,他中了别人的一个夹子。1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两项是( )(5分)A. 小说详细描写了小狐狸的外貌,但对猎人的外貌没做细致的刻画,这是因为猎人长什么样并不那么重要,作者主要是借助心理描写了刻画猎人形象。B. 小说中多次写到了雪,狐红雪白,色彩鲜明,画面生动而美好,另外“那天雪特别大,四野皆白”的描写则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C. 小说三次写到了小狐狸面对猎人的眼神,前两次眼神“亮亮”的,后来“闪着白白的光”,凸显了小狐狸对猎人从信任到惊恐的情感变化。D. 小说前半部分写猎人与小狐狸之间的亲密无间,与后半部分猎人与小狐狸之间的关系变化形成对比,这样的反差引人深思,深化了主题。E. 小说主要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使小狐狸的形象丰满生动,深入人心,而且也使小说语言呈现出活泼自然的特点。18. 请概括小说中的猎人形象。(4分)19.小说标题“信任”拟题精妙,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它的精妙之处。(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0分)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轻松筹等网络募捐平台成为很多人寻求救助的途径,事实证明 。但作为第三方平台, ,可以任由求助者任意调整数额,显然存在漏洞。这种操作的存在,会给爱心人士一种错觉,即求助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而不是根据实际需要筹措善款。高二语文试卷 第 7页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8 页 共8页21.为下面漫画拟写题目,并写出漫画寓意。(不得以“无题”为题)(4分)注:画中人物手中所拿为手机(1)题目: (不超过8个字)(2)寓意: (不超过30个字)五、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8年10月4日,经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22名擅自进入箭扣长城的驴友成功获救。北京市怀柔区政府为此次营救,耗费了巨大的公共资源,更严重的是救援人员也面临巨大的危险。箭扣长城是未开放的长城地段,当地政府设置了警示牌,但因风景迷人攀爬者屡禁不止。截至目前,我国也没有相关法规规定被救“驴友”要承担何种责任。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有的网友认为任性的驴友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承担相应救援费用;但有网友认为驴友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2018-2019上八县一中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答案一、基础知识1.答案AB.叨to C.剜wn 鹳gun D浼mi 糍c2.答案BA.篙-蒿 C.历-厉 D.拨-拔3.答案A “河清海晏”指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不能用于河道清理。附:“弱不胜衣”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锱铢必较”锱、铢,古代较小的重量单位;锱铢,指很少的财物或很小的事情。形容斤斤计较。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4.答案:AB.语序不当。“自从”应提至句首C.搭配不当。“担任岗位”属于搭配不当,应是“担任职务”D.多重否定不当。“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应改为“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5.答案:B 上: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俊杰A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南:名词用作动词,向南飞 目:名词用作动词,看C.均为意动用法。乐:以.为乐 悦:以.为悦D.均为使动用法。征:使.信任 闻:使.闻6.答案:D被动句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被动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否定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二、论述类文本7. 答案:B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B项,“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不注重散点透视,注重的是焦点透视。”原文表述为“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8. 答案:B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B项,文中没有说中西文学的源头不同是主要原因。9.答案: A 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B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说诗经楚辞的表现形式一样。C项表述绝对化,中西方美学与艺术特色不同的原因还在于两者民族文化的不同。D项因果关系不当。中西方文化难分优劣,其原因不是西方人“已经认识希望从中吸收精华”,而是中西方文化各有优缺点。三、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答案: A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实词含义的能力。A项“倾心”,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全心全意”。11.答案: D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中的“魏武”不是曹操在位时的年号而是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12. 答案: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错,不是王导让元帝去观看上元洗濯,而是借此机会展示元帝威仪和风采。13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答案:(1)不久,京城洛阳沦陷,中原上层男女大部分来到江南避乱,王导劝元帝选用其中有才能、有品德之人,和他们一起谋划大事。(“俄而”,不久;“倾覆”,沦陷; “避乱江左”, “到江南避乱”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通顺1分。)(2)琅琊王仁德虽然厚重,但名望还轻。兄长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想办法匡助时局。(“而”,但是;“厚”,厚重,各1分,句意通顺1分)(3)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奚以为”,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之”,到 。各1分,句意通顺1分。)(二)古代诗歌鉴赏14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阅读全诗,理解内容,然后逐项进行分析,注意细节C项,“自己漂泊无依”有误,“飞蓬各自远”意思是诗人和友人分别后,各自像飘飞的蓬草般漂泊无依。)15.请评析第三联中“落”、“明”二字的艺术效果。(6分)答案:“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描绘了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1分) “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2分) “明” 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2分)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真挚淳厚,纯洁无邪。(1分)(三)默写题16.(1)临清流而赋诗 (2)茕茕孑立(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四、文学类文本17.答案:BD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作者主要是借助心理描写了刻画猎人形象。”不准确。C项,“凸显了小狐狸对猎人从信任到惊恐的情感变化”不准确,小狐狸“闪着白白的光”,眼里流露出的是的情感是有变化但说是惊恐仅为主观臆断。E项,“小说主要通过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使小狐狸的形象丰满生动”有误,从文中来看,心理描写不明显,主要是外貌和动作描写,另外描写方法和语言风格没有必然的联系。18.答案:小说中的猎人是一个善于伪装,处心积虑,自私贪婪,冷酷无情的人。(答出1点得1分,2点2分,3点4分)19. 小说标题“信任”拟题精妙,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它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从形象方面:“信任”凸显了人性中的残忍和兽性中的纯真,在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和猎人处心积虑设下的获取“信任”的圈套中,突出了猎人的处心积虑,又突出小狐狸的单纯。从情节方面:“信任”是小说的线索,它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导致了老狐狸的上当;信任被亵渎也导致了小狐狸对猎人的仇恨,最终猎人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主题方面:“信任”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揭示、批判了人性中的自私、冷漠和唯利是图,呼唤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呼唤人类纯真善良本性的回归。(每点分,若学生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给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 答案:也确实有不少人借此摆脱或缓解了危急(2分)对目标筹款金额缺乏足够的监管(2分)可以想筹多少说多少(2分)20. 答案:(1)题目:低头看手机,祸从天上来/“危险”的手机/(意思对即可)(2分)(2)寓意:人们沉迷于手机生活不可自拔的同时,忘了关注身边的安全隐患。(意思对即可)(2分)6 作文材料分析:1、材料第一段给我们介绍了需要评说的新闻事件以及新闻背景。2、第二段则是这一事件引起的社会的强烈反响,即给我们呈现了针对该事的两种种观点:这些被救援的驴友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相应承担政府救援费用;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3、 第三段表明写作要求,并问:对此你有何看法?立意:立意时我们可参考材料所给的观点,也可针对事件生发合情合理的其他看法,比如谈权利和责任,谈自由与法制,批判驴友的任性行为等,但绝不能做不加思辨的“传声筒”,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比如有学生就大赞特赞驴友的行为。要抓住“对此你有何看法”的“此”是什么,找准“就事论事”的“事”。写作时需针对驴友一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由表入里,在情、理、法的内在脉络中进行分析阐述,走向思维的深度。特别重要的是必须结合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基于事实和真相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