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DISSERTATION 论论文文题题目:中国跨国企目:中国跨国企业业持持续竞续竞争力研究争力研究 学科学科专业专业:国:国际贸际贸易学易学 作者姓名:江作者姓名:江辉辉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梁慎:梁慎刚刚 副教授副教授 完成日期:二完成日期:二 六年六月六年六月 答答辩辩日期:二日期:二 六年七月二十日六年七月二十日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公司持续竞争力研究 I 摘 要 中国要发展强大,从贸易大国成长为贸易强国,首先中国跨国企业要发展强大, 即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尽管我国跨国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有的已进入世 界 500 强企业,但是我国跨国企业发展前景依然令人担忧,因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而我国跨国企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保持我国跨国企业持续发展是是一项艰巨的 任务。本文提出持续竞争力理论,探索保持我国跨国企业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主 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对持续竞争力理论进行阐述,然后结合我国跨国企业的实际 来研究持续竞争力,充实持续竞争力的内容。 本文力求完善持续竞争力的定义,在竞争力的研究的方法上,扩展到了社会学 领域。在结合核心竞争力的对比中,提出了持续竞争力的特征和研究的意义。跨国 公司经营的环境具有复杂性,我国的跨国公司当前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本文论述了 持续竞争力的培育对我国跨国公司的作用和意义,并从企业管理体制角度,对竞争 结构性因素进行了重构,建立培育持续竞争力的途径。本文创新意义在于,比较系 统的研究了新的理论:持续竞争力理论。并把这个理论应用于我国跨国公司的管理 实践中。 本文分为七章,首先从理论上对持续竞争力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然后结合我国 跨国企业对持续竞争力做出进一步研究。 本文在研究我国跨国企业的现状时,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目的。然后对 企业竞争力的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竞争力学说的发展历程:从 波特竞争战略到核心竞争力,在肯定它们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提出了它们在理论 和应用上的不足,最后引出持续竞争力概念,对竞争力学说加以补充和完善。并对 国内外研究持续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完善 了持续竞争力定义,总结了持续竞争力的特征,提出应该把社会学和经济管理学结 合起来研究持续竞争力。最后在对持续竞争力测评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索。 文章在论述了持续竞争力对我国跨国公司的意义时,从两个方面来论述,首先 从持续竞争力对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意义,然后从我国企业对持续竞争力的缺乏而 削弱了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阐述。笔者从企业管理过程角度提出我国跨国企业如何 培养持续竞争力,充实了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内容。 本文从长虹集团从困境中走出,所做出的一系列变革措施出发,结合本文所论 述的持续竞争力理论,评价了长虹变革的积极一面和不足,证明了培育持续竞争力 的正确性。最后提出了本文对持续竞争力研究的不足,说明本文虽然想建立起研究 持续竞争力的体系,但是毕竟是初步的探索,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竞争力,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利益兼容法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II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from a big international trade nation to a trade power,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multinational coopera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 companies should have competitive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ough more and more firms are engaged in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some of those have been in the group of 500 powers in the world; we still havent enough confidence on the prospect of the firms for their persistent shortcoming, just operating too short. Now many theoretic studies show that to build and develop “Core competence” is the key to promote firms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the theory of Core competence cant offer a right direct in value for company and it often is regarded as the reason to ignore building the system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With the change of time it is inevitable wa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pany that they will hav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their activities. The Chines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have to cater for the advance theory of management and build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to make achieve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article perfect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The research of competitiveness shoud be expanded to sociological field. This text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Firstly, it explain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and showes the main research purpose of this paper. This text summarize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ve theory. In the theories it lists two main schools: Potters competitive strategy and core competence. While affirming their positive role, it have put forward them in the theory and show their deficiency, then draw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definition finally, that is said and supplements and system of competition. Then the article has proposed the definition,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 of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In Building tomorrows company, The inclusive approach to business balances profitability with sustainabilit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accountability. With study the domestic competition theory, the paper defines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finally to obtain the deficiency in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and proposes how to build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in terms of enterprises management. The sixth chapter takes the Chinese Chang Hong firm for a case to account for the theory of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is value in management practice in a company. The last chapter has proposed the deficiency in study of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paper. After all it explores the theory preliminarily; there is a lot of work in research of the theory. Jiang Hui (International Trade Department)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III Directed by Professor Liang Shengang Key words: competitiveness, multinational cooperatio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inclusive approach 目 录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IV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1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2 第三节 我国跨国企业面临的问题 .3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4 第二章第二章 持续竞争力的文献综述评析持续竞争力的文献综述评析.5 5 第一节 竞争力理论的发展 .5 一、 迈克尔波特理论 .6 二、 核心竞争力 .7 三、 持续竞争力的提出 .9 第二节 持续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10 一、 持续竞争力研究现状 .10 二、 对现存持续竞争力理论的评价 .11 第三章第三章持续竞争力理论及持续竞争力理论及评评价体系研究价体系研究 .1313 第一节 持续竞争力的定义及研究方法 .13 第二节 持续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4 第三节 建立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17 一、 确定测评体系 .18 二、 处理测评数据 .21 第四章第四章 我国跨国企业培育持续竞争力的意义我国跨国企业培育持续竞争力的意义.2323 第一节 培育持续竞争力是企业应对当今国际复杂环境的要求 .23 一、 复杂的国际环境是我国跨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23 二、 持续竞争力的培育将提高我国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4 第二节 持续竞争力的缺乏影响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5 一、 优秀企业文化缺失 .25 二、 管理制度失灵 .26 三、 企业价值系统缺陷 .26 第五章第五章 我国跨国企业培育持续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我国跨国企业培育持续竞争力的基本途径.2929 第一节 企业宗旨和企业文化的重构 .29 一、 企业宗旨和价值观 .30 二、 企业文化 .31 第二节 管理变革 .33 一、 重建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 .33 二、 重建组织功能结构 .33 三、 重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5 第三节 发展和投资观念的改变 .37 一、 持续的创新观念 .37 二、 发展绿色经营发展观念 .39 第四节 确定利益兼容法的指导思想地位 .40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V 第六章第六章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4141 第一节 长虹集团跨国经营的挫败 .41 第二节 重组长虹集团的措施 .42 一、 企业宗旨和文化 .42 二、 企业领导角色的变换和人力资源管理 .43 三、 企业组织结构 .44 四、 企业的业务和发展观念调整 .44 五、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共赢与社会责任观 .45 第七章第七章 结论结论.4747 第一节 结论 .47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47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公司持续竞争力研究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之中是我国经 济不断发展的必要途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政府和商业界更加满怀信心 积极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根据世界贸易组织 2006 年 4 月发布的世界贸易统计数据, 2005 年我国的贸易总额达到 15886 亿美元,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14221 亿美元, 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位于世界第三。我国已经是贸易大国,有人甚至称我国为“世界 工厂” ,但是我国还称不上一个贸易强国,我国在参与国际化过程中大多数产业只是 处在价值链的最低端,价值创造额远远低于相应的生产的产品数量额,自有品牌产 品比重很低,从事出口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不高,贸易磨擦日益增加,出口环境日益 严峻。 我国政府和各界人士都在积极探讨迈向贸易强国之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 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认为(2004) ,贸易强国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对外贸易的主力 是本国资本的企业,而不是外资企业;其主导贸易方式是一般贸易,而不是加工 贸易;贸易强国对外贸易政策应服从于国内经济需求,而不是国内经济政策服从 于对外经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隆国强博士认为(2005) ,贸易强 国至少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出口产品结构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在出口产 品的价值链上,本国从事较高价值活动;本国企业掌握出口产品的关键技术、品 牌及国际销售渠道;出口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够及时因应外部市场环 境的变化。 根据以上两个学者对贸易强国特征的描述,在迈向贸易强国的道路上,政府需 要起重要的作用,贸易政策以及相关的投融资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利用外 资政策等等,这些政策正确合理的制定对我国迈向贸易强国起到了导向作用。政策 为导向,金融为保证,跨国企业为主力,成为了一条迈向贸易强国之路。掌握全球 资源配置的主导权,是实现贸易强国的关键,而其中跨国公司是全球化时代配置资 源的主体。发展本国资本的跨国企业,也是本国掌握产品关键技术、品牌及国际销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2 售渠道的必然选择。所以发展我国的跨国企业,提高我国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是我国迈向贸易强国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二节 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打开了国门,开放了国内市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 策引进外资,同时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以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与中国的 改革开放同步。 1979 年 10 月成立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被视作中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 司,经过 25 年的发展,中信已成为业务遍及全球的综合性跨国财团。现在我国的跨 国企业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份报告,中国在从加工制造到 金融贸易乃至信息技术等众多领域都有一批跨国公司,它们当中有的已是进入世界 500 强的世界级企业,-有的虽然离世界 500 强尚有一段距离,但长势喜人,在不 久的将来有望跻身世界一流企业。此外,还有一大批目前规模还较小,但已具有一 定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公司,它们尽管暂时还不具备抗衡世界巨头的实力,但它们惊 人的扩张速度已经令这些世界级同行感到威胁。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显示,如表 1- 1,2005 年,经商务部核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 1067 家,总共达到 9366 家,中方协议投资额 69.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87.3%。 表 1-1 中国跨国经营的现状 1 时间段 境外中资企业数目 (家)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亿美元) 中方协议投资金额 (亿美元) 至 2005 年底 9366517.2241.79 至 2004 年底 8299448172.25 存量 数据 增长率 12.8%15.4%40.3% 2005 年 106769.269.54 2004 年 8295537.11 流量 数据 增长率 28.7% 258% 87.3% 目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体主要分为四大类。 1. 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直属的外 1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商务数据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3 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 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等。这些贸易大公司的优势是长 期从事进出口贸易,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市场网络,掌握熟练的营销技 巧,有灵通的信息系统,稳定的业务渠道,融资便利,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 2. 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如、中国石化、一汽集团、首钢集团、海尔集团公 司、联想集团公司、长虹集团、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康佳股份集团有限公司、TCL 集团等著名企业。这些大型生产性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优势是:有相对成熟的生产 技术和一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基地、资源优势和销售网络。 由于它们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而海外经 营起步虽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这类企业是我国跨国企业的主力, 是我国成为贸易强国的坚强基石。 3. 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包括中国银行等五大专业银行、中国人民 保险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中 国水利电力公司等。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 模较大。服务型贸易公司是当今国际贸易的新宠,是评定贸易强国的一个重要的指 标,但是笔者认为服务型企业是伴随生产型企业而发展起来的,为生产型企业从事 跨国经营提供保障。 4.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数 量多,投资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但是在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占有不可忽视的 地位,而且发展势头迅速。 第三节 我国跨国企业面临的问题 本文主要以第二类跨国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笔者认为它们是我国迈向贸易强国 的基石。尽管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显现出充分的积极性,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严格意义上说,中国迄今还没有一家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世界级跨国公司,还不 能担起让我国成为贸易强国的重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跨国公司是指能在全球范 围内对资源进行最佳配置的企业,而中国目前的顶级企业中无论是已进入世界 500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4 强的中石化、一汽集团,还是近年来表现抢眼的海尔、联想、TCL 和华为,它们都 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在全球配置资源的程度。从 1989 年中国银行和中化集团第一次进 入世界 500 强到现在只有 10 几年的时间,2005 年中国企业进入 500 强的只有 16 家, 其中有 5 家是 2000 年之后通过重组的中央企业。 新中国的跨国企业从 1979 年到现在只发展了 20 多年,中国的跨国企业发展时 间不长,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维持强大现有企业,并扩大跨国企业的队伍,是我国 企业跨国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私营企业已经占有我国企业的半壁江山,而且比例在不断地加大,我国跨国企 业队伍将主要来源于私营企业。然而在 1993 年、1995 年、1997 年、2000 年、2002 年连续进行的 5 次全国私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查表明,1993 年以前私营企业平均存 继周期只有 4 年,2000 年提高到 7.02 年。倘若这一数字可信,则给我国的跨国企 业一个警示:在这样的企业生存环境中,我国现有的跨国企业能够走多远;有 多少企业能够加入到我国跨国企业的行列中,为跨国企业增添新的力量。 要成为世界级跨国企业,就必须常胜不衰、永续经营,完成实力积累,不断提 高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一家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世界级跨国公司,需要企业具 有持续生存发展的能力,企业的实力是在经营中不断积累壮大,长期发展也正是其 竞争力的体现。笔者不排除一些企业在建立之初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这样企 业也是在其投资者和管理者经过了长期的资金、管理、研发等方面积累一定实力后 才能取得的。所以打造未来公司,就需要培育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阐明我国跨国企业如何在国际竞争市场中长期生存发展, 成为在未来社会中依然能够成功的跨国企业。以本文的观点,我国跨国企业实现这 个目标需要培育文章中所提到的持续竞争力。 本文的任务,首先说明持续竞争力在竞争力理论中的位置,阐明什么是持续竞 争力,它的研究范围和特征,以及建立对企业的测评体系。 再次,分析持续竞争力对我国跨国企业的意义,以及培育持续竞争力在我国跨 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最后,论述我国企业培育持续竞争力的途径,并以家电企业长虹集团为例实证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5 我国企业培育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性。 第二章 持续竞争力的文献综述评析 可持续性发展这个概念社会中广为应用,我们可以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中见到, 也可以在政府的文件中见到。我国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 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重 要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商务领域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商务发展观。在人 类利用地球资源时,我们不能再任意妄为,而是提出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所以 “可持续性”可能引起一种观念混淆,他既适用于一个企业的长期活动,也适用于 整个社会、环境范围内创造财富的持续性。本为所讨论的持续性,是指企业维持其 发展,维持其为股东创造价值,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范围只限于企业。 第一节 竞争力理论的发展 任何理论都有其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环境和现实要求的变化,理论也相应 发展变化、突破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社会的主体时,竞争也就 随之成为了世界的主旋律。如何在充满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就成为了各个企 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对竞争力的研究成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在经典的经济学中,假设 企业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所有企业的行为都是没有什么本质差 异。所有的企业都被假定为是输入输出原理完全相同的“黑箱” ,即所有的企业 “黑箱”都按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进行决策。但是仍然会是有些企业(竞争力强)成 功,有企业(竞争力弱)失败了。研究为什么在同样的理论前提下出现不同的结果, 需要打开企业的“黑箱” ,深入企业内部。对竞争力的研究的深入需要将企业作为没 有内部结构的“黑箱”的假设,改变为企业是具有不同内部结构和行为特征的实体。 这样,对竞争力的研究就进入了企业经济学或者管理经济学的领域。于是,人们可 以研究和分析:企业组织、企业战略、企业家的行为等影响企业成败和竞争力强弱 的因素。企业不再被假定为同质和严格按经济人理性主义原理进行决策和活动的最 小经济单位,而被假定为是具有复杂内部结构,而且决策和行为差异显著的有机体。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6 一、 迈克尔波特理论 Michael E. Porter 的竞争三部曲风靡全球,波特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 SCP 范式 2, 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考察企业竞争行为,提出了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的五种竞争力 模型,如图 2-1 所示,认为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分析所处产业的结构特 征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竞争策略。 潜在入侵者 新入侵者的威胁 供方 供方砍价能力 买方 买方的砍价能力 替代品 替代产品的威胁 产业竞争者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图 2-1 决定产业盈利能力的五种竞争力作用力 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竞争战略。Porter 认为,在与五种 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 总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 专一化战略。 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 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一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 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有时企业追逐的基本目 标可能不止一个,但 Porter 认为这种情况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企业贯彻任 何一种战略,通常都需要全力以赴,并且要有一个支持这一战略的组织安排。如果 企业的基本目标不只一个,则这些方面的资源将被分散。有了竞争力企业才能在激 2 所谓 SCP 是“结构行为绩效”的简称,SCP 范式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经典理论。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7 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Porter 从战略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使企业拥有竞争力。应该 说,波特的“竞争三部曲”对企业战略相关的内外竞争环境,从企业内部活动成本、 外部产业结构、地域产业集群等不同层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剖,这为人们了解 竞争本质提供了广泛的视角。其中差异化战略更是永远充满了活力,是定位派竞争 战略中的最精妙之处。 1988 年我国翻译引进了波特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 ,在学术界和企业界 流行,但是我国很少有企业按照波特理论建设战略。首先是因为我国的企业大多数 都是处于创业阶段,还没有遇到战略缺失的瓶颈制约,再次从波特的理论自身来看: 波特的理论使用比较静态的研究方法,强调战略的全面事先规划而相对忽 略了战略的动态调整学习; 波特假设了经济人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强调了战略的个体竞争逐利性而忽 视了战略的群体合作互惠性; 波特的理论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侧重点是产业的特性、产业的发 展趋势、产业内外相关企业的相互关系和力量对比,对企业内部重视不够。 二、 核心竞争力 20 世纪 90 年代,竞争环境更加残酷,企业寻找更加灵活的生产过程,要求在不 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生产高质量和多样性的产品,并能利用现在的生产能力来生产 变革性产品。90 年代初期加里哈默尔和 C.K.普拉哈拉德在 1994 年合著的为未来 而竞争对核心竞争能力重新下了定义,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 了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并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应用,代表着企业管理学对企业竞 争力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核心竞争力被认为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 展的源泉,并认为应成为企业战略的焦点,企业只有把自己看作是核心能力、核心 产品和市场导向的事业这样的层次结构时,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持久的竞争地位。 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范围在中国也有很激烈的讨论,各有各的看法,每个 人从不同的角度谈论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一个企业具有核 心竞争力,主要有两个方面: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8 硬件方面,企业拥有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或技能。关于这个方面企业更容 易理解和接受,寻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都考虑运用一切资源来 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自己的核心产品; 软件方面,指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经营管理方 面的能力,它包括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企业追求创新和不断学习的氛围。 这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更加无形化,更难识别与模仿。 核心竞争力的提出,给竞争战略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企业对于这种战略更加的 明确,注重用有限的资源培养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让竞争对手无法模拟,无法学 习。 但是如果创造一个未来的跨国企业,在 21 世纪竞争社会里保持着持续的优势, 这需要另一个课题来解决。因为: 当今世界全球化程度已经很深入,提出了全球内进行资源配置,互联网已 经把全球的资讯都连接起来了,全球的信息易于流通、交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一个跨国企业想保持本企业的竞争实力,仅仅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具有局限性,核 心竞争力分析只是作为企业家战略分析的突破口、着手点,而非万能的,也是属于 一种短期的战略行为。我们今天拥有核心的技术和核心的产品,并不能保证明天也 能报出同样的优势,今天去注重创新研究某种核心的能力,但是当研究出来也很难 保证它仍然是希望中那样的有效; 即使企业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没有从服务于社会、服务 于消费者这条路上走,只是追求企业本身的利益,如果偏离了社会正确地方向,甚 至创造出来的产品、服务危害人类社会,这样企业也将不能在社会上长期生存; 核心竞争力的观点从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中国企业浮躁的心理。因为有了核 心竞争力,似乎就有了“芝麻开门”的口诀,企业发展就可以无往而不胜,迅速发 展。3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企业往往靠一招就可以吃遍天下,取得成功,一招不灵的 时候,企业就可以一夜之间分崩离析。核心竞争力理论有效解释了这种现象,从而 企业忽视了企业战略的制定,忽视了企业价值的正确确立,忽视了企业内部管理的 系统建立。 3 略胜一筹: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出路曾鸣,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9 三、 持续竞争力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变化,理论在不断的改善发展,对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是经济 学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复杂,无法完全按照传统的经济 学理论研究的逻辑来进行,需要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其中管理学的介入使得 竞争力的研究更加的广阔。 从上面对于现在处于主导地位的波特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发现,理论还 是存在一些缺陷,竞争力的体系不够完整,笔者认为这个时候需要对竞争力提出一 个充实其内容的理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 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理论,在竞争力的前面加上了一个 定语“核心” ,更多的是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强调企业组织内部的学习、协 调、凝聚功能。 现在全球化深入每个国家,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使得地球变成了地球村,每个 地方的人们都联系起来了,人类、社会、环境、能源、自然等等一切联系在了一起。 企业,往往被认为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作为经济社会的最小单位,如何去 做到长期赢利,笔者认为企业仅仅从自身角度出发制定战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企 业必须考虑到与之相关的一些团体,考虑到满足它们的相关利益,这样企业才能在 整个经济社会利益链中长期立足。随着人类的发展,如何与自然环境和我们赖以生 存的地球和谐相处也成了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的企业要保持长久发展,在竞 争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这个问题无法回避。所以笔者认为需要在现有的竞争力理 论中,提出建立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理论,研究这个问题时,与社会学相结合,把企 业回归到社会环境中来研究。 持续竞争力的提出并不是在玩文字游戏,是对竞争力理论的扩充。核心竞争力 的提出,完善从管理学角度来研究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持续竞争力的提出, 也想把竞争力的研究扩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同时更加完善管理学的应用。衡 量企业竞争力有基本的指标:资产总额、利润率、销售额,笔者认为只有投资者、 消费者和社会对企业的产品,甚至是企业认可了,才能拥有具有竞争力的资产额、 利润率、销售额。持续竞争力,可以把企业放在整个社会之中来考虑如何提高竞争 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10 第二节 持续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一、 持续竞争力研究现状 菲利普塞德勒在持续竞争力一书中,强调那些想建立明日基业的人们眼 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全力创造企业的持续竞争力。这是关于持续竞争力理论的一 本著作。其实这部书的原文书名为 Building tomorrows company: A Guide to Sustainable Business Success ,李宪一翻译为持续竞争力 ,在书中并没有提到持 续竞争力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这个概念,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持 续竞争力的著作,但是书中为建立持续竞争力提供了核心指导思想。 持续竞争力 的核心思想是将顾客、雇员、供应商、股东和社会以及环境保护的需求纳入企业的 经营战略中,这对于获取持续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菲利普赛德勒把这种需求定名 为“利益兼容法”。 持续竞争力以欧洲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延伸到美国成功跨国企业 的研究。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企业案例阐明在实践中,打造未来企业意味着在企业确 定的目标中,除财政目标外还应包括其他目标:对非金融性交易区域进行业绩测定, 并向利益关系人和工作做详尽的报告;在作预算和策划时,考虑企业能长期健康发 展;在进行对话和制定政策的小组中列入企业的业务伙伴,并在作决策时考虑他们 的利益;在作决策时将企业对社区的影响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仔细斟酌;不管是 分享成功的报酬还是创造机会时,都应该照顾到企业所有部门的员工。 在国内,虽然我国当前对于持续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还没有成为风尚了,但在学 术界已经有一些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 安徽大学管理学副教授康健中,2003 年 7 月在安徽大学学报上发表了论文 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 ,文章认为持续竞争力是企业在合作博弈过程 中,通过对竞争性结构化因素的构造和调整,形成一种社会生态型的企业独特能力。 在文章中作者重点强调了企业价值系统的建立,其中包括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和内部 价值链。在竞争性结构化因素方面,作者强调了企业产权、企业业务、企业文化、 组织形式和制度。这篇文章为持续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理论方法,对于 持续竞争力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管理实践中,姜汝祥博士在企业的持续增长模式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我国企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中国跨国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研究 11 业界的推崇,也受到了国家的嘉奖。姜汝祥主要从两个层次来阐述理论:第一从战 略层次方面,提出 4C 战略模式,包括凝聚人心,整合业务链,核心业务和核心竞 争力;第二从业务运行的机制方面,提出了 4R 战略实施,其中包括了计划预算系 统,岗位职责系统,业绩跟踪系统和绩效考核系统。姜博士的持续竞争模式构造了 企业管控体系、战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系统、企业文化系统、企业社会责任系统 等能力平台,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竞争增长。无疑姜汝祥博士的理论系统, 引导企业建立起持续竞争力体系,但是从姜博士的体系中只能看到企业运行中的一 系列战略和方法,不能够看到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与姜博士研究的重点和观念 有关,他是锡恩管理咨询有限企业的总经理,主要还是从企业的实际应用相关进行 研究。 其他的许多与持续竞争力相关的论述中,主要有三种观点: 论述的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环境资源的,强调企业节约资源的利用,在生产 和服务过程中减少污染。这种论述方法比较多,人们关注到企业对社会应负的责任, 阐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中企业起的作用。这是从企业外部环境,特别是企业外在 资源的角度,论述企业持续发展,虽然它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但是并不是 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来阐述。 论述关注到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一般都是从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角 度来阐述,认同核心竞争力能够保持着企业长盛不衰。这种论述其实只是再进一步 说明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讨论核心竞争力的延续,没有转移到持续竞争力方面。 强调产业环境分析与建立能力和资源优势的结合的学者认为,持续竞争优 势来源于核心资源、能力与产业环境的匹配。这种观点就把企业的外部和内部资源 结合起来讨论,从企业可支配外部资源、内部管理经营能力和在产业中的定位,三 方面来培养持续竞争优势。 二、 对现存持续竞争力理论的评价 以上的理论都有它们合理的成分,对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沟防溺水护栏施工方案
- 隧道维修施工方案下载
- 电缆支架整修方案范本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商场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细胞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租赁土地合同范本
- 河南降噪墙施工方案
- 文华学院《工业知识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医科大学《参展商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楼顶发光字安全施工方案
- 2025年春季教导处工作计划(附2至6月工作安排)
-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工业大学
- 2024-2025年度小学班级管理创新计划
- 散存大豆安全储藏技术规程
- 《特种陶瓷介绍》课件
- 新课标(水平三)体育与健康《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及配套教案(18课时)
- 《我和我的父辈》电影的艺术特色分析2600字
- 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解读
- 【MOOC】儿科学-滨州医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风机及塔筒吊装工程吊装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