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 第2课《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课件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 第2课《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课件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 第2课《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课件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 第2课《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课件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 第2课《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课件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第一个王朝为商朝(公元前1523-前1028年),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继商之后是周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一、文献中的夏文化,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大同之世,姜寨遗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礼记礼运,小康之世,“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是谓小康。”礼记礼运,问题:前后两段材料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夏建立之前,夏建立之后,“大同之世”,“天下为公”,“小康之世”,“天下为家”,“禅让制”,“世袭制”,1、夏朝的建立:,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文献记载中的夏朝,文献一:禹授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也,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燕策,文献二:益干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於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史记夏本纪夏后氏百官。礼记明堂位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史记夏本纪,文献中的夏文化国家建立的标志,从上述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初步具备了什么特征?,设官分职,设官分职,设置监狱,制定刑法,1、“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3、国家的特征:,“公天下”到“家天下”,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一、文献中的夏史探究,史学界疑古思潮,1959年夏,72岁高龄的徐旭生亲自奔赴豫西地区,对“夏墟”进行实地调查。,胡适,徐旭生,思考:如果考古学家已经断定某一文化遗址就是夏文化遗址,你认为他是凭哪些依据断定的呢?,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二、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时间吻合,地域吻合,有出土文字证明,思考:如果考古学家已经断定某一文化遗址就是夏文化遗址,你认为他是凭哪些依据断定的呢?,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二、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时间吻合,地域吻合,有出土文字证明,“自洛(洛水,主要流经河南)汭(河流交汇处)延于伊(伊水,河南境内)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逸周书度邑解,二里头文化,二、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址,二里头位于偃师西南的洛河岸边,地理位置和文献记载吻合。,思考:如果考古学家已经断定某一文化遗址就是夏文化遗址,你认为他是凭哪些依据断定的呢?,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二、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时间吻合,地域吻合,有出土文字证明,考古发现和后世文献记载的对比印证,约四百多年,豫西、晋西南,BC2070BC1600年,河南偃师,二、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二、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存,出土有:爵、刀、戈、铜镞(后羿善射)、铜范、冶铜遗址。,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青铜鼎器,被誉为“华夏第一鼎”。,1.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存青铜器,镶嵌十字纹方钺,2.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存玉器,兽面纹铜牌饰长14.2厘米、宽9.8厘米。牌饰为青铜衬底,用200多块绿松石镶嵌而成。,钺是古代用于杀戮的刑具。,在二里头遗存中青铜器玉器(礼器与祭器)说明:手工业的发展;等级的出现,二里头社会分化(与礼记礼运中记载的“礼仪以为纪”相吻合),2.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址玉器,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复原图,廊庑,庭,堂,宫殿的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3.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存宫殿,其民居遗址有三种:平地而建,比较宽敞;半地穴式,面积约三四到10平方米,较为简陋;窑洞式,面积一般约4平方米,比较简陋,在二里头遗存中宫殿的遗迹说明:较高的建筑水平;二里头社会分化,3.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存宫殿,农具主要是石器,其中石铲、石镰数量最多,此外还有骨器、蚌器,有骨铲、蚌铲、蚌镰。,4.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存社会生活,说明:居民生活以农业为主,发现的兽骨以牛最多,其次有猪、羊、狗、鸡和马。,说明:家畜饲养达到一定规模、畜牧业取得发展,在二里头遗存中,粮食剩余酒相传:仪狄制造一种酒进献禹;杜康发明酒二里头出土大量的酒器(有铜制、陶制)相传:太康失国是因为“沉湎于酒”,4.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存社会生活,1、地点:河南偃师二里头2、内容:宫殿遗址(社会分化),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进入青铜时代3、意义:为夏史探究提供重要而丰富资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