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GPS控制测量的分析探讨.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GPS控制测量的分析探讨.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GPS控制测量的分析探讨.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GPS控制测量的分析探讨.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GPS控制测量的分析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毕业论文题 目: GPS控制测量的分析探讨专 业: 测 绘 工 程班 级: 11测绘2班学 号: 2011092637姓 名: 张建荣指导教师: 贾秀丽 职称:讲师资源工程学院GPS控制测量的分析探讨资源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专业2011092637 张建荣 指导老师 贾秀丽【摘要】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和成熟,GPS定位精度越来越高,而且具有实时、高效、操作简单等优点,因而受到很多测量者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很多工程中。本文首先对GPS测量进行阐述,然后利用静态GPS控制测量的实例分析,叙述GPS作业的各项工作内容和数据处理方法。最后,对平差成果报告分析精度。通过对实践中发现的测量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案,对GPS网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GPS测量的成果质量,为今后GPS测量工作提供借鉴。【关键词】GPS;相对定位;实例分析;精度;优化设计目录1. 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 GPS测量应用现状1 1.3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12.GPS测量概述1 2.1 GPS相对定位原理1 2.2 GPS测量的优势1 2.2.1各测点间无需通视1 2.2.2定位精度高1 2.2.3观测时间短1 2.2.4提供三维坐标1 2.2.5操作简单1 2.2.6全天候工作23.静态GPS控制测量实例分析2 3.1外业实施2 3.1.1选点2 3.1.2布网2 3.1.3外业观测3 3.2数据处理4 3.3精度分析64.GPS测量存在问题探讨7 4.1不同规范中精度分级不统一问题7 4.2 RTK作业形式的网形设计问题8 4.3 GPS测量误差问题95.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9 5.1提高网的精度9 5.2提高网的可靠性10 5.2.1增加观测时段数10 5.2.2足够的设站次数10 5.2.3保障每个测点有不少于3条连接的独立基线11 5.2.4保证组成最小异步环的基线数不超过六条11 5.3提高网的经济和效率性126.结语12致谢语13参考文献14英文翻译151.绪论1.1研究背景GPS即全球定位系统,最初是美国为了壮大军事实力而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在定位与导航方面的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1它以其能够跨越时空和恶劣环境的限制,提供高精度、实时、全天候的优点,在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在测绘领域,出现了很多GPS测量仪器,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而受到大多数测量者的青睐,在各种工程上广泛应用。1.2 GPS测量应用现状当前,GPS测量技术大部分是用在各种控制网的建立、自动化的变形监测、隧道测量、公路测量等工程领域,它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但是为了提高高程精度通常还需与水准点联测,计算高程异常值,最终确定测站的正常高,同时在有些不能接收卫星信号的区域,常常还利用全站仪配合使用,检验和提高GPS测量的质量。1.3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GPS测量技术与时俱进的满足当今各种工程建设的新要求,解决了很多传统测量方式的不足,加快了国民经济建设的步伐。通过对课题“GPS控制测量的分析探讨”的研究,使得更多的GPS操作者了解GPS测量原理,明确GPS作业内容、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知道一些常见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测量误差的规避,掌握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的方法,得到最优的GPS控制网布设方案。本课题的研究将对今后实际中的GPS作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提高GPS野外观测质量和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GPS测量概述2.1 GPS相对定位原理GPS相对定位,又称差分GPS定位,它分成动态和静态两种模式的定位方法,这两者模式里,静态模式较动态模式的精度更高2,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地面测点上安置的N台GPS接收机同步追踪各卫星的信号,得到相应的载波相位观测值,然后将各载波相位观测值求差,求出各测站之间的所有基线向量,根据起算数据和所有合格的基线求解各GPS点的坐标值,精度可以达到厘米或亚毫米级。2.2 GPS测量的优势2.2.1各测点间无需通视GPS测量不需要各测点间互相通视,只要测点四周视野开阔没信号干扰就可以,因而在点位的选择上更加方便,能保障布设良好的网形,并且提高了作业效率。2.2.2定位精度高GPS测量短距离(50km以内)其定位精度达到110-6 210-6,中距离(100km500km)达到10-610-7,长距离(1000km以上)定位精度达到10-8。2.2.3观测时间短随着GPS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GPS测量仪器的出现,作业效率也不断提高,静态观测30分钟左右就可以获得很高的坐标精度,而动态RTK测量只要几秒时间就可以获得厘米或毫米级的坐标精度。2.2.4提供三维坐标GPS测量通过各测站间的基线向量和起算数据就能确定待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获得待测点的三维坐标。2.2.5操作简单GPS测量的外业观测操作简便,在测站上将GPS接收机精确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设置好仪器各项参数,作业员按约定的时间同步开始采集和结束采集即可。2.2.6全天候工作GPS作业通常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一般也没有时间和位置的限制,只要是能追踪到GPS卫星信号就可以全天候工作。3.静态GPS控制测量实例分析本次分析探讨是结合龙岩学院静态GPS控制测量的实例,阐述GPS测量的各项工作内容、注意事项及数据处理原理和精度分析。测量工作流程如图3-1.图3-1 GPS作业流程图3.1外业实施3.1.1选点GPS测量点位的选择虽然不一定要互相通视、选择也较便利,但是为了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点位的选择仍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例如,点位应该选择设在四周视野开阔,没有高层建筑物,便于安置仪器的位置;点位应避开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站(广播站、电视台)的地方、高压线,避开大面积水域、山坡等,以此减少或消除多路径效应的影响;此外,还应考虑点位是否便于保存、便于观测、交通便利等。本次静态测量实验总共布设了7个GPS点,1个D级已知起算数据点D64,其余6个待测GPS点位的布设都是遵照上述所列选点的原则,符合GPS测量规范的要求。GPS点位平均边长10要求见表3-1.表3-1 GPS相邻点平均距离等级项目BCDE平均距离(km)7010155100.253.1.2布网GPS网按照布设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有星形网(适用于精度较低的测量)、点连式(网形几何强度弱,很少单独使用)、边连式(可靠性好,在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时较多人使用这种布网方式)、边点混合连接式(图形强度强,可靠性很好,精度很高)、网连式(精度较高,但是工作量和成本都很高,较少使用)等。对于不同的网形结构,网的几何强度、可靠性、精度、效率都不一样。因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要根据测量规范、合同书的任务要求、需要达到的精度要求、外业观测条件及GPS接收机的数量等因素进行网形的选择。本次实验要求布设E级GPS控制网,选用边连式的网形。所谓边连式就是采用3台(含3台)以上的GPS接收机同步观测卫星信号,当观测了一些时段后,就获得一些同步多边形,这些多边形之间都存在一条公共基线相互连接(如图3-2中的GPS点D64、E4的连线)。如果有N台GPS接收机,那么当观测1个时段就能测出(N-2)个新GPS网点坐标,观测C个时段后就能测出(2+C*(N-2)个网点坐标,因而边连式布网方式,具有图形强度较高、可靠性较好、作业效率较高的优点。图3-2龙岩学院E级静态GPS控制网3.1.3外业观测完成了选点和布网工作后,就可以根据作业调度安排到野外进行外业观测。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是南方S86-C型号接收机,平面精度是2.5mm,高程精度是5mm,满足E级GPS测量规范的要求。首先设置仪器参数(见表3-2),按照作业计划,将实验的3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待测点上,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测高片至地面测点标志面的高度),当接收的卫星信号数大于4个时就达到采集条件,作业员将不同测站上的3台GPS接收机按照约定的时间一起开机开始采集数据,记录员做好观测记录,每个时段的观测时间到,作业员同步结束3台GPS接收机的数据采集,本次作业观测分为6个时段期数,每个时段同步观测60分钟,全部时段期数观测完毕,即可关机收仪器,结束野外数据采集。表3-2 GPS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项目BCDE截止高度角()15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4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9244观测时段数421.61.6 观测时段长度(min)240604540采样间隔(s)301030103010303.2数据处理运用南方测绘Gnss数据处理软件对外业采集数据进行处理。首先把重命名后的各观测时段数据文件导入数据处理软件中(如图3-3),设置好各项指标;然后进行数据预处理,解算全部基线,检查所有基线的整数解是否符合(见表3-3),再检查所有闭合环是否合格(见表3-4);最后,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后,进行网平差(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得到平差报告,即可输出报告。具体数据处理流程如图3-4.图3-3 观测数据导入界面图表3-3 基线解算简表表3-4 基线闭合环表图3-4 数据处理流程3.3精度分析数据平差结束后,就可以得到平差报告,报告里包含了平差的内容和各项指标,以及最终各个GPS网点的三维坐标(见表3-5)。根据平差报告,还需要分析成果精度,对观测成果质量进行检查,判断成果是否满足项目规定的精度要求。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规定的数据精度指标,必须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处理。若相差不是很多,则可先再次进行基线处理(修改或剔除基线,见图3-5),使平差成果质量达到预期的要求。如果平差结果误差很大,那么就必须查找原因,准备返工。判断平差成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均方差RMS(公式如3-1),如果均方差值越小,那么平差成果质量就越好,相反地,若均方差值越大,则平差成果质量就越差。RMS值不受观测条件的影响,因此能够很好得评价观测精度。这次校园静态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平差成果,均方差最大值为1.3079mm(见表3-6),满足E级GPS网点位精度等级要求,这也说明了静态GPS测量精度高的特点。表3-5 GPS控制网平差坐标数据点名坐标 X坐标 Y高 程-D642769918.7420501673.6890378.2800-E12769321.4920502030.6256407.5461-E22769663.5343502052.1190396.8325-E32769423.4015501628.9725391.1394-E42769662.8005501467.7621375.8747-X792769885.5927501259.6483367.6628-X812769507.7146501133.0489377.1424图3-5 观测卫星数据图 (3-1)表3-6 GPS网平差点位精度表点名rms(mm)dx(mm) dy(mm) -E10.40620.30030.2736-E31.17550.85650.8051-E21.02030.76130.6794-D640.00000.00000.0000-X811.30790.92130.9283-E40.96100.71370.6436-X791.08100.79280.73494.GPS测量存在问题探讨通过这次静态GPS控制测量的实验,我们知道GPS测量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测量成果的,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工程测量。但是在实验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的存在,比如在GPS测量中,测区的已有数据和工程项目要求的精度分级规范不同问题;为了加快测量作业的效率,是否可以采用RTK作业形式的网形设计问题;GPS测量常见的误差,如何消除或减弱这些测量误差问题。这几个问题相信很多测绘工作者在实践中都有碰到,所以通过这次的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探讨,探索和总结了一些解决这几个问题的办法,为今后测绘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4.1不同规范中精度分级不统一问题在工程测量中,我们常用到的GPS测量规范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国家标准的(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3,精度分级要求见表4-1;第二种是行业标准的(CJJ/T 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4,精度分级要求见表4-2.表4-1 (GB/T 183142009)GPS网技术要求等级相邻点间基线分量中误差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mm)相邻点平均距离(km)水平分量(mm)垂直分量(mm)B5101150C10202220D2040455E2040453表4-2 (CJJ/T 732010)GPS网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距离(km)常数误差a(mm)比例误差b(pp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等9521/120000三等5521/80000四等21051/45000一级11051/20000二级11051/10000从这两种不同规范的技术要求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规范,等级的命名不同、各级别中相邻点平均边长也不同,精度分析指标也不同。在实际工程建设中,若要求布设的GPS网点位精度与该测区已知的起算数据点位精度的规范不同,这时必须将这两种不同规范的点位换算成所要布设控制网的精度分级规范中,这样才能判断已有的起算点数据是否满足布设GPS控制网的精度要求。例如在城市周围存在D级已知GPS点,那么现在要求按照(CJJ/T 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对这个城市布设一级GPS控制网,这时就需要判断已知的D级点的精度是否高于布设一级点位的精度,这样才能进行GPS测量工作。这两种规范的换算,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把表4-1中的精度分级换算成表4-2中的精度分级形式5。首先根据表4-1,计算相邻点间的基线中误差(公式见4-1),然后再利用,求出表4-1中各等级对应的最弱边相对中误差,进行对比分析,即可统一两者的精度分级。通过计算得到,(GB/T 183142009)规范中“B、C、D、E”级别所对应的最弱边相对误差分别是1/2270000、1/450000、1/55000、1/33000,所以“D、E”等级分别等同于(CJJ/T 732010)规范中的“四等、一级”。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利用GPS测量时,我们可以把E级点位作为一级点位精度规范使用,D级点位作为四等精度规范使用,而C级可以满足表4-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中的任何等级精度。 (4-1)4.2 RTK作业形式的网形设计问题在静态GPS野外作业时,当遇到观测时段多、观测时长又要求很长、两测站间距离又很远、测站间交通又不方便,这时很多测量者为了减少野外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就会想着采用RTK作业形式的网形设计方式进行静态观测。所谓RTK作业形式就是利用测区的两个已知起始点,在这两个已知点(E4、D64)上安置接收机,并且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不搬动这两测站上的接收机,只利用一台接收机在各个GPS网点(GPS1、GPS2、GPS3、GPS4、GPS5)上移动,直到观测完所有时段,这就像RTK的作业模式。网形布设形式如图4-1.图4-1 RTK作业形式网形设计图这种RTK作业形式的网形布设是不可取的,它将会降低网形的图形强度和可靠性,影响GPS测量的精度。因为目前大部分的GPS数据处理软件的平差处理都是利用测区的已知起算数据,进行平移、旋转和比例缩放,得到测区的GPS控制网的转换七参数,最终计算出各个GPS点的三维坐标;假设图4-1的GPS网形中,E4、D64是两个已知起算点且等级为四等、两个测点间的相对中误差是1/45000,现有工程项目要求在该区域布设一级的GPS1、GPS2、GPS3、GPS4、GPS5网点,那么就要求各GPS网点间的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20000,但是如果如图4-1中所示的布网形式,当S2的距离大于3倍的S1时,那么经过起算点的平移、旋转和比例缩放得到的E4-GPS1边的相对中误差一定大于1/20000,这就使得测量结果不合格。因而,在静态GPS测量中,尽量不得使用这种布网形式的作业,如果非得使用,那么就要事先计算检验起算点等级精度是否符合新布设网形的精度要求,并且控制好各基线长度。4.3 GPS测量误差问题GPS测量误差可以归为四种:卫星误差、卫星信号传播误差、接收机误差、其他来源误差。卫星误差主要包括:(1)星历误差,它对相对定位的影响较小,它的影响会随着基线向量距离的增加而加大,所以在观测基线不太长(20km以内)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测站间的同步观测值进行求差的方式,以此削弱影响6;(2)卫星钟误差,它属于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建立单差观测模型,利用观测方程在测站间求虚拟观测值,以此来消除影响;(3)相对论效应,一般只在高精密的工程测量中才考虑。卫星信号传播误差主要包括:(1)电离层折射误差,可以通过采用双频GPS接收机的观测量、采用相对定位的同步观测量进行求差、建立电离层改正模型估算电离层延迟从而修正电离层折射误差、选择最佳的的观测时间(夜晚受电离层的影响最小),以此来减弱影响;(2)对流层折射误差,可以通过引入对流层纠正模型加以削弱;(3)多路径效应,可以通过选择合适可靠的站址,在接收机天线中配值抑制板,以此来减弱影响。以此在这次校园实践中,我发现多路径效应对短基线GPS测量的影响是很大的,在今后的短距离测量中,必须严格控制多路径效应的影响,这样才能使测量成果质量更加精确可靠。接收机误差主要包括:(1)位置误差,可以通过在外业观测时保证接收机与测点精确的对中、整平,多次量取天线高,在长时间的观测中,时刻注意接收机相位中心是否偏移,以此来减弱影响;(2)接收机钟差,可以通过双差改正模型,建立双差虚拟观测方程,采用求差法消除影响。其他误差(地球自转、潮汐)对GPS测量的定位精度也能产生影响,通常这些误差在常规的工程中一般可以不考虑,但是对长距离、高精密的工程进行GPS作业时,这些误差影响也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作业中仍须考虑进去。5.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通过校园静态测量实例作业分析和存在问题探讨,在实践中总结得到一些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思路。网形的优化设计是在进行GPS作业前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工作,这项工作的内容是根据项目规定,综合考虑可靠性、经济、效率性8,得到符合要求的最优网形设计方案。在控制网设计时,必须依据GPS的用途、作业的时间、项目的经费等因素进行设计,千万不能盲目追求高精度而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也不能制定太低的标准而造成精度不合要求,而应结合实际情况以保证质量为前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进行全面、合理的考虑。目前国内主要是通过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方式11,进行GPS网的优化。其中,解析法大多用在小区域的精密GPS控制网中,因为它是利用固定参数和约定条件,在设计的各阶段中求解网点的最优解,如果约束条件多就会很复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较少使用。然而,模拟法却不同,它是利用平差软件中的平差模型,对一组或多组起算数据和观测值进行模拟,然后将不同设计方案的GPS网可靠性、精度、费用和效率等进行对比,通过不断的修正条件,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最理想GPS控制网。具体做法如下:5.1提高网的精度保证网的精度,这是进行GPS测量的前提。然而,衡量网的精度有两个指标,分别是边长方差M2s和方位角方差M2(公式见5-1)7。根据这两个精度指标,出现了很多提高GPS网的精度方法,较为普遍有效的方法是:在全面网之上建立相应的框架网,将相应的框架网组成整体的GPS控制网的骨架;对控制网中距离较近的两点进行同步观测,从而获得直接观测的基线向量,提高所布设的GPS控制网上相邻网点间相对定位精度;在GPS网形设计时,应保证所设计的网形中组成的最小异步环基线数不超过6边;如果进行高程拟合时,需要测定控制网中各测站点的正常高,则必须在布设网形时,设计、选择若干的水准点在控制网中,且保证水准点密度高、均匀分布在网内、整个拟合区域都有水准点覆盖;另外,在野外作业时适当增多观测时间,提高观测时期数,也能增强测量精度,或者在控制网中引入多个高精度的测点作为已知点且均匀分散在整个网形中,这也能大大提高测量精度。 (5-1)5.2提高网的可靠性对于GPS控制网可靠性的增强方法有很多,目前绝大部分的方法都是围绕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数目这个关键点作为分析,独立基线的数目对于网的可靠性影响很大,因而我们可以根据网可靠性指标(公式如5-2),分析探讨设计出合理地独立基线的数目,进而提高GPS控制网的可靠性。 (5-2)5.2.1增加观测时段数独立基线数(计算公式如5-3)对GPS控制网的可靠性影响很大,在GPS网中只要增加独立基线数,就能有效地提高控制网的可靠性;然而,在GPS接收机数目确定的情况下,提高独立基线数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时段期数;因此,在GPS网的设计时,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精度要求,考虑设计相应的时段期数,保证网形中有足够的独立基线数9,从而增强网形的可靠性。 ( 5-3)5.2.2足够的设站次数保障每个测点有足够的设站次数,这对于提高网形可靠性也是十分有效果,我们在同一测点上重复设站,就能够有效地减弱GPS接收机对中、整平、仪器高的量取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接收机的位置误差,就可以明显增强GPS网的可靠性;其实,保障每测点有足够的设站次数,也就是要增多GPS网的观测时段数(公式如5-4),进而达到增多独立的基线数的效果,最终提高GPS网的可靠性;但是必须注意,如果在同一个测点上,多次重复设站,不间断的观测各个时段,并且都是用同一台GPS接收机时,就应该重新对中、整平GPS接收机,消除接收机误差中的观测误差造成的影响。 (5-4)5.2.3保障每个测点有不少于3条连接的独立基线GPS网的网点可靠性与点位的位置一般是是没有直接关联,只有与连接网点的各条基线向量有关。如果网中每个点位上与之相连的基线数目越多,那么可靠性也就增高,因此在进行网形优化设计时,保障每个测点有不少于3条独立基线连接,这样即能及时发现粗差基线,又能有效地增强控制网的可靠性。如图5-1.图5-1 GPS网点分布构造图5.2.4保证组成最小异步环的基线数不超过六条异步观测环是由互相独立基线组成的闭合环,其中环的闭合差值可以用来判断外业观测数据的质量,若闭合差值在限差内,那么基线向量质量就达标;闭合差计算公式如(5-5),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在精度级别确定的情况下,影响闭合差的就是组成异步环的边数,而且边数越多,闭合差就越大,那么观测质量就越差;通过实践分析可知,只要保障网形中最小异步环的边数不超过六条,就能使闭合差不超限,保障观测质量。 (5-5)5.3提高网的经济和效率性在满足GPS网设计的可靠性和精度情况下,就应该考虑网的经济和效率性。其中,关键就是要增效,因为只要效率提高了,那么成本也就降低了。网的效率性可以根据效率指标e(具体计算公式见5-6)得出,e1,e越接近于1,那么效率越高。因而在GPS作业前要根据控制网的等级、网点的数量及用于作业的GPS接收机的数量,进行理论最少观测时段期数和设计最少观测时段期数的计算,根据两种方式计算出的最少观测时段数,即可估算工程进度,又可估算外业观测作业成本,从而达到控制作业成本、减少项目支出,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GPS网的经济和效率还与其他因素有很多的关联,例如选择合适、便于观测的GPS点位,确定合理的网形结构,选择好最佳的观测时间段等,这些对网的经济和效率性影响也颇为明显。 (5-6)6.结语GPS测量以其高精度、实时、全天候作业等优点在测量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实例分析,阐述GPS控制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在GPS作业时野外测区的选点、网形布设、数据采集及内业数据处理上应该注意的地方。文中针对一些容易让测量者产生困扰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得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所以在今后的GPS网优化设计时,首先以保障测量成果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再进行具体的优化设计,同时使GPS测量的效率,降低测量的成本,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的GPS控制测量作业中,还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兼顾网形精度、可靠性、效率等各方因素,进行全网统一调整,合理布网,寻求最优方案。致谢语本文是在贾秀丽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从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初稿的完成及最终的定稿,都给予我很大的指导和帮助,贾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给了我深远的影响。在此,瑾向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我还要衷心感谢资源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他们在大学的四年期间,教会了我很多专业技能,让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在今后步入社会时,能为经济建设贡献一点力量。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在精神和物质上支持着我,让我能在这美丽的龙岩学院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认识友善的老师们,结识可爱的同学们。我将永远记住美好的大学生活,记住每个人。在此,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顺意!参考文献1 李天文等.GPS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 高群,尚颖娟.静态GPS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J/T 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 王琅,范文成.GPS在工程控制测量应用中存在问题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10,88-89.6 冯英宇.基于GPS技术测量误差的研究J.山西建设,2013,39(27):193-194.7 吕大鹏,陈伟伟,刘跃.网形结构对G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