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政治参与研究》读书报告.doc_第1页
《当代政治参与研究》读书报告.doc_第2页
《当代政治参与研究》读书报告.doc_第3页
《当代政治参与研究》读书报告.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读书报告一、政治参与的形式、政治参与的形式是政治参与的具体行为方式1、 政治选举2、 政治投票3、 合作活动(即团体或者组织活动)4、 个别接触接触活动是指公民为了谋求个人或很小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指向政府官员的活动。这些活动的行为目标非常明确,信息量也很大。(暂不包括向官员行贿等不法行为)5、 政治冷漠政治冷漠最初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在政治行的研究中政治冷漠表示政治参与行为的缺乏。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一种表现,即不参与政治活动,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其原因一般有两种,其一可能是泛政治化后,公民对政治反感而失去信心,随之对政治采取一种无动于衷的态度;其二可能是公民认为现存的政治机构已经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他们所要表达的政治意愿,能够及时了解并妥善解决他们的问题,因而政治参与与否已经是无所谓了。二、政治参与的模式政治参与的模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公民介入政治过程,影响政府决策及其执行的一种总体性制度安排1、 政治参与的自由主义模式代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特征:把政治参与的扩大当作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假定:社会经济不平等、政治暴动以及民主政治的缺乏,是由于社会经济的落后造成的,因此,消除这些弊病的途径是社会经济的迅速现代化和发展,以提高社会经济福利的总体水平,达到更公平的财富分配,实现政治稳定,并为广泛的政治参与和更加民族的政治制度奠定基础;同时,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越高,政治体系对国民意愿的反应就越敏感,这样也就提高了公民对政治体系的一体化和认同感,直接促进了政治体系的稳定。2、 政治参与的平民主义模式代表:苏加诺领导下的印度尼西亚,恩克鲁玛领导下的加纳,阿连德时代的智利特点:把下层劳动人民当作建设理想社会的依靠力量,因此,就把政治参与扩大到下层劳动人民的各个阶层,主张采取对下层劳动人民有利的公平分配等激进政策。结果:采用这种政治参与模式的政权最终都失败了,它试图通过扩大政治参与来解决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的做法是不现实的。3、 技术主义模式(专家治国论)特征:鼓励投资和快速的经济增长,压制或者不鼓励政治参与,是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分类:根据对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关注情况,技术主义模式可也分为独裁技术型和公平技术型两种。区别在于独裁技术型只关心经济增长而不关心收入分配,公平技术型则不仅关心经济增长,而且关心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代表:独裁技术型以19641985年的巴西军政府和苏加诺以后的印度尼西亚为代表。只作为短期的战略选择公平技术型以军人执政时的秘鲁和韩国为代表4、 高动员模式代表: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古巴,越南和朝鲜特点:政府动员人民进行积极地政治参与,并且参与的内容和方向都是由政府有效的引导和控制的。政府试图通过这种动员性的政治参与加强自身的权威和效能。三、政治参与的作用(一)政治参与和社会系统政治参与处于政治决策之前,为决策系统提供反应不同利益群体政治要求和政治决策之后形成政治反馈的关键位置。政治参与与政治结构的核心政治决策系统关系最为密切,他们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构成了不同政治系统产生差异的最重要因素。就政治参与对政治体系的构架原则、政治体系的稳定性以及政治体系的发展而言,政治参与和政治系统的关系具体表现在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上。(二)政治参与和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一般会促进参与的发展,而政治发展的结果未必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三)政治参与和公民文化政治参与水平是公民文化提高的反映,同时,政治参与活动的过程也是公民文化的培育工程和提高过程。政治参与通过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来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和理性的政治活动意识。政治参与具有把公民培养成管理社会的政治人的功能;政治参与还可以促进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四)负面作用1、过分扩张的政治参与一旦超过现有的政治体系的接受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政治不稳定。2、某些形式的政治参与不仅可能阻碍政治体系的有效贯彻,而且直接威胁着国家政治体系的稳定。3、高频度的政治参与会对政治体系造成过大的压力,容易造成政治体系的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四、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动力和制约因素(一)市场经济对政治参与的影响1、市场经济为政治参与提供动力和环境支持。独立的企业制度促进了利益的多元化;有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社会的公话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规范的政府职能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空间和制度保障;良好的社会信用;健全的法律基础。(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政治参与的作用1、社会分层理论阶层分化是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2、社会结构变化及其政治涵义3、社会转型和政治参与社会转型和政治参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转型后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生活中。社会转型和政治参与是相互作用的,并且这种相互作用都表现在正反两个方面。就正面作用而言(三)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使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个全能型的政府功能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时代服务型的职能模式,这意味着,政府要放弃计划经济时代一部分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交由社会自我管理。1、政府职能转变和政治参与的扩大2、我国选举制度的改进3、民主监督制度的完善五、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一)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制度安排1、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政治参与的最根本的制度安排。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4、基层民主制度(二)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实践1、基层民主制度的实践我国目前的基层民主制度包括城乡的社区自治,村民自治和其他形式的基层民主制度。2、 公民的非政治化政治参与(群体性事件)从政治参与的角度来看,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分化后,一部分利益损失者对利益的要求和关切得不到有效的表达途径而采取的非理性政治参与活动。3、 中等收入阶层的政治参与通常来说,现在社会的中等收入阶层,首先,应该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其次,经济收入应该保持在中等收入水平或更高水平;再次,其成员代表着现在社会主导价值所推崇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他们的消费习惯,审美品位和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中等收入阶层的文化;最后,其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认同。由于中等收入阶层是现存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同时他们的利益又往往受到钱权交易与官僚系统中的违法行为的分割与不正当的阻碍,这就决定了一方面他们希望变革,另一方面,又不希望通过激进的变革带来改变现存秩序,这种特点使他们成为渐进改良政治的支持者和理性的政治参与者。4、 大众传媒和政治参与大众传媒对政治参与的作用表现在:作为政治参与的手段,普通公民的利益要求通过大众传媒的放大功能可以对政治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作为社会组织,大众传媒也扮演者直接的政治参与主体角色,其对政治过程的影响自不待言。此外,大众传媒对公民的政治态度和公民文化也有相当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条件下的大众传媒发展,对我国政治参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三)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1、政治参与由动员型向自主型转变2、政治参与由执行型向决策型转变3、政治冷漠现象突出4、类型和形式复杂多样,非理性参与活动增多六、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一)中国政治参与的问题1、选举机制有待完善(1)直接选举的层次比较低(2)各类选举的程序、机制有待健全,竞选难以实现2、监督成效有待提高(1)监督主体虚化,职责不清(2)民主监督机制尚未健全,渠道不畅通(3)对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明显不力3、制度渠道有待健全(1)中国原有政治体系在政治参与制度安排上存在缺陷(2)原有政治体系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问题(3)原有政治体制无法适应新的,变化了的政治参与的要求(二)中国政治参与问题的深入思考1、西方政治参与的历史经验(1)商业、城市的兴起和市民社会的发育(2)市民意识和权利观念(3)政治系统的建构和市民的政治参与2、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实践(1)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困境政治参与是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认为,政治发展(或者称为政治现代化)主要包括政治结构的分化,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参与的扩大三个方面的内容。(2)政治参与的困境发达国家是政治参与扩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步进行,相互促进,显示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而发展中国家则往往三者难以兼顾。选择了扩大参与,照顾了平民阶层的利益要求,将会吞噬经济发展带来的有限成果。引起经济资源所有者的强烈反对,从而引发激烈的政治冲突;以经济发展作为优先考虑,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压制参与,其结果吧必然造成社会分化,严重时会影响到社会和政治稳定,反过来可能会引起经济衰退。对于经济参与的发展模式选择其实是公平和效率的选择。在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选择一方为优先考虑对象的同时尽可能地照顾另一方。在选择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序地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在选择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不可兼顾的情况下,对二者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取舍,这就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问题上的真正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政治参与问题。(3)成因分析和解决思路西方国家能做到政治参与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原因是西方各社会存在一个庞大、稳定和富裕的中产阶级群体。1、 中国的政治参与问题的深层原因(1)社会功能的发育不全,是中国政治参与问题的客观原因(2)当代中国政治参与问题的成因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国家权力放大化,社会权力相对萎缩。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多元化的利益主体逐步成长并且日益表现出政治参与的热情,但缺乏有效的组织系统。4、我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至少要解决一下问题(1)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扩大政治参与不能等同于民主政治发展。(3)完善人大、政协和多党合作等政治参与形式比创建新的政治参与途径更为有效。(4)加快社会建设,构筑多方位的政治参与渠道。(三)改革和完善中国政治参与的思路1、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1)真正实现村民自治真正实现村民自治,最核心的是完善基层民主选举,让人民群众实现他们的权利。目前,中国农村政治生活中有三种权利主体对基层民主选举产生重要影响:乡(镇)政府和农村的两委。这三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