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反思_3_第1页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_3_第2页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_3_第3页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_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描写陕北民间艺术安塞腰鼓的散文。全篇文字激昂,澎湃着激情,蕴含着力量。让人在领略宏大火烈的舞蹈场面的同时,感受到陕北人民的粗犷豪迈,受到强烈的艺术震撼。 钻研教材时,我把初步领略安塞腰鼓的独特艺术魅力,感受陕北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作为本课教学的目标之一,并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以 “ 好一个安塞腰鼓 ” 这一情感线索作为教学线索,以指导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达成上面的教学目标。 由于地域等原因,学生乃至教师对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都不怎么了解,头脑中甚至没有安塞 腰鼓的概念,自然领略不了其艺术魅力,更不能通过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去感受陕北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引用了一段网络视频,再现了百十个后生表演安塞腰鼓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安塞腰鼓舞那 “ 火烈的舞蹈场面 ” 、“ 巨大的鼓声 ” 、 “ 茂腾腾的后生 ”“ 强健的舞姿 ” ,并设计的这样一个练习:()的安塞腰鼓。 从练习完成情况,学生们只是用上 “ 热烈 ”“ 激昂 ” 等词,对作为民间艺术的安塞腰鼓来说,这些词都是表象的,说明学生通过视频对安塞腰鼓的认识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这对达2 / 4 成教学目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就 此引导学生去读课文,继续完成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读课文后,学生大部分能用上课文里的词进行填空,学生开始填出了 “ 震撼人心 ” , “ 充满力量 ” 这些词。显然,学生的认识在加深。但我觉得,这些词从学生嘴里说出来是缺乏生命的,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并没有为学生所真正把握,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说,还不够到位。为此,我进一步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引导他们真正感受到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在读一段( 1-4)中,学生一开始,只是通过音量的小表示出演出前的静。我问,马上就要演出了,这种静是不是真正的静。学生马上明白,这是一种表面的静,其 实在静的背后涌动着暗流,积蓄着力量,充满着期待。那又怎样读呢?我引读学生反复练读,尽可能表现出这种特殊的静。当然,学生的朗读并没有将这种感觉准确地表现出来。可以说这个朗读是不成功的。 读第二段时,我突出了 “ 爆 ” 字的教学,让学生反复练读“ 但是,看! ” ,体会那种积蓄已久的力量爆发出来的感觉,体会舞蹈场面的火烈。如通过比较茉莉花音乐,体会“ 爆 ” 字用的准确与精妙,但挖掘得不深。其实可以抓住本段话中的 “ 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 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 ” 等词句,遗憾的没有抓住。另外,第七自然段在教学中漏掉了,没有让学生进一步明晰 “ 火烈 ” 的含3 / 4 义:空气燥热、阳光飞溅、世界亢奋。在仔细品味文字后,我让学生齐读: “ 好一个安塞腰鼓! ” 学生是有力且充满激情的。可见,舞蹈那火烈的特点已深入学生的内心。 教学第三部分( 9-11)时,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练习: “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蓦然也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 通过这个二度创作,让学生体会到鼓声之响,震撼大地,震撼人心,震撼一切。我觉得这个设计比较好成功。 第十二自然段中有 “ 震撼、烧灼、 威逼 ” 三个词,生动地表现了后生们表演舞蹈时逼人的气势,磅礴的力量,充沛的元气。在这里舞蹈的字眼不见,剩下的只是搏击,每一个动作都是力与美的组合。我通过引读,让学生感受气势,感受舞蹈的力与美,感受陕北汉子的粗犷。当然,这种理解与感受比较粗浅的。我感觉主要原因还是对这个舞蹈艺术认知的不足。 第十七自然段理解有一点难度。我感觉自己理解也不深刻,不透彻。如文中的 “ 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 ” 理解上就有点难度。我感觉理解这段话可能需要了解陕北人民特别是西北汉子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生活中的痛苦和欢乐, 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安塞腰鼓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陕北汉子宣泄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但在课堂上我并没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 4 / 4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我处理的很粗糙 一读而过。其实“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 很有一点余音绕梁的感觉。作者用此笔法表现大战过后的静,进一步衬托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也似乎在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一种追求与呼唤。当然,这是我课后的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