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安全影响的分析.doc_第1页
毕业论文-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安全影响的分析.doc_第2页
毕业论文-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安全影响的分析.doc_第3页
毕业论文-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安全影响的分析.doc_第4页
毕业论文-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安全影响的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城市学院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 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安全影响的分析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08交通本2 专 业: 交通工程 学 部: 信息学部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五月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城市交通系统越来越有序时,路内停车占整个停车资源的比例往往呈上升趋势。然而随着路内停车的发展,不合理的路内停车规划及整治严重影响了路段内的交通安全。本文主要是对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路内停车影响路段交通安全的几个基本的原因。希望能够提高有关部门和个人的警惕性,为更好的管理路内停车,减少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主要是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去分析路内停车影响路段交通安全的机理。先是查找大量的国内外交通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解。然后通过理论的分析得出路内停车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之后选择特殊的路段进行实地调查,得出实际路段的资料。最后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路内停车对路段内交通安全的影响做出总结。关键词:路内停车;安全影响 ;影响机理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when the urban traffic system is more and more orderly, inside road park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parking resources often rises.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ing in the road, not reasonable inside road parking planning and the serious impact on the road to traffic in the safe. This paper is mainly in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of road parking articl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have to stop in the way of traffic safety section several basic reasons. Hope to be able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personal vigilance, for better management inside road parking, reduce its impact on traffic safety all of his a strength.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Angle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analyze inside road stop sections of the traffic safety mechanism. First find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nsport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to understand.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in the way to stop the mechanism of traffic safety in the road. After the section of particular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oncludes that the actual links of the material. Finally the conclus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field surve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marketable parking in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in a summary.Keywords:Inside road parking; Safety influence; Influence mechanism目 录1 绪论1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1.2 研究目的与内容11.3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思路:31.4国内研究现状41.5 国外研究现状52 交通安全的定义及特点52.1道路交通安全的定义:52.2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63 我国路内停车的作用及其重要性64 理论定性的分析路内停车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74.1路内停车形成机非混行状态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74.2路内停车在路内驶出及驶进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74.3路内停车影响视野,从而间接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85 实地调查分析951 路内停车对机动车安全的影响95.2 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安全的影响105.3 路内停车对行人安全的影响125.4 实地调查总结146 考虑安全影响的路内停车规划原则147 总结15参考文献16致谢17北京城市学院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1 绪论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城市内机动车数量迅速的增加,机动车停车问题日益的突出。在机动车数量很少的年代,车辆差不多是想停哪里就停哪里,不受道路交通和道路容量的限制,所以路内停车对路段内的安全影响很小,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特别是大量私有汽车的出现,据调查我国一些城市汽车年增长率以达到20%以上,随之而来的城市停车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停车场根据位置划分主要分为路内停车和路外停车两种,路内停车由于利用道路的空间资源作为停车载体,和路外停车设施相比具有设置灵活简单、建设成本低、占用空间少、方便直接等优点使得其成为了主要的停车手段。, 但因路内停车占用道路,导致道路通行能力削减,特别是我国城市非机动车使用量及人口密度大,机动车路内停车管理混乱,造成机非混行非常严重,路段行车延误增加,影响了路段内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安全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城市交通系统越来越有序时,路内停车占整个停车资源的比例往往呈上升趋势。路内停车正以迅猛增长、势不可挡的趋势,成为城市停车资源的重要组部分。因此,路内停车对路段安全的影响会变的更严重,研究和分析路内停车对路段安全的影响成了重中之重。因此,本文选择从研究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安全影响这一角度入手,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意义主要有一下三点:(1)通过研究路内停车对安全的影响让人们意识到“素质交通”的重 要性。(2)通过研究路内停车对安全的影响让有关部门意识到整治路内停车的必要性。(3)通过研究中得出的观点对完善路内停车能有所帮助。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我国的路内停车为什么一直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因为路内停车在具有不足的同时,也具有许多优点。.在目前城市机动车猛增,停车位不够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路内停车优势,有效解决停车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城市管理部门的思考。为了更有效的发挥出路内停车的长处,避免或者减小其对路段内交通安全的影响,对路内停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为了能够真正做到科学规划路边停车,减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必须在规划工作进行之前明确的评价和分析路内停车对路段内交通安全的影响。本文以国内的一些资料加上实地的调查为依据,对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 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目的。2根据国内资料和实地调查说明路内停车的概念及重要的作用性。3根据理论定性的分析路内停车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主要从三方面来说明:(1)路内停车形成机非混行状态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2)路内停车在路内驶出及驶进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3)路内停车影响视野,从而间接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4根据分析出的路内停车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机理,具体的分别对路内停车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安全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配以特殊路段实地调查的照片来评价及分析影响的原因。5总结路内停车对路段内交通安全影响的主要原因,且根据实地路段调查及理论定性分析提出路内停车的改善措施。1.3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思路:路内停车的重要作用性理论定性分析实地调查分析1.路内停车造成机非混行2.路内停车的驶出及驶入3.路内停车对遮挡视野1.对机动车安全的影响2.对非机动车安全的影响3.对行人安全的影响基本总结论文背景及意义路内停车影响安全的机理图1 论文技术路线流程图主要思路:首先阐述本论文的背景及意义和目的,说明路内停车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以及优缺点。然后将论文主要分成两个大的论述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对论文所研究的做理论定性分析,分析路内停车对路段内交通安全影响的机理。将其分为三个原因,分别是路内停车造成机非混行状态、路内停车的驶出及驶入、路内停车遮挡视野。然后针对为什么会产生这三个原因做理论定性分析。第二个论述方向是综合之前的理论定性分析,选择特殊的路段做实地调查,以实地调查分析出的资料结合之前所查阅的资料分别对路内停车对机动车安全的影响、对非机动车安全的影响、对行人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结合理论定性分析和实地调查分析,对路内停车对路段内交通安全的影响这一主要论述点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良的意见。1.4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停车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停车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各方面的研究的力度均有所加大。国内对停车问题的研究,起初的研究工作是以停车调查为主,代表性的有武汉城建学院对风景区停车吸引量的调查和社会停车场合理容量规模的研究,以及对城市停车场的分类、规划布局理论和停车场(库)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济大学对上海市停车进行调查,提出了中心区占路停车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进入90年代,伴随着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停车状况的恶化,对停车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开始逐渐加大。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停车需求预测、建筑物停车设施配建指标、社会停车场的选址和规划、城市停车政策和停车管理模式等方面。在停车需求预测研究方面上:20世纪90年代初晏克非等人进行了“上海市中心区停车管理及其对策研究”,主要成果是在国内首次对停车需求预侧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和基于车辆出行的线性相关模型,还对中心区停车收费,社会停车场(库)的规划选址、管理体制、经营模型及进社资金筹措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停车需求模型是以停车需求与出行的关系为基础建立的,模型较好地考虑了停车的交通特性,使得到的结果更为合理2。在1996-1998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完成了“九五”科技攻关专题“大城市停车场系统规划技术”的研究,其主要成果是首次在全国开展了十五个特大或大城市停车场现状与政策等内容的调查,基于交通出行的停车需求分析,采用产生率法为主,静态交通发生率法为辅,分析了上海各类建筑物的停车泊位需求,提出了上海市建议指标,对静态交通发生率法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停车场系统规划程序的框架3。1998 -2000年,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广州市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建筑大学交通学院协编完成了广州市停车管理研究,全面分析了广州市停车发展的现状,综合当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典型的停车需求分析4。与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及适应性评价;制定了广州市停车设施分布控制性规划,并就广州市停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机制、停车政策和法规的改善建议,此外还设计开发了广州市停车管理信息系统5。香港采用出行吸引模型于1995年、2000年分别完成了香港停车泊位需求研究(Parking Demand Study)的最终报告及修正报告,内容涉及了全香港的各种车辆的停车需求,其停车需求模型由私人汽车(拥有关系)停车需求模型、私人汽车(使用关系)停车需求模型、货车白天停车需求模型和货车过夜停车需求模型这四个主要子模型组成,在研究中最大地利用现有数据及最新的规划数据,并且提出了近期缓解停车问题的四项措施,即改善泊位设置规划标准、尽量利用现有设施潜力、需求控制和增建设施6。1.5 国外研究现状国际对停车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美国对停车需求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广泛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美国曾对不同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停车调查和研究,1956年针对停车特性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对67个城市进行了停车调查,总结出城市停车指南。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了CBD停车的研究,成果为城市中心停车。1971年的停车原则总结了1960年以后111个城市的停车调查研究成果,并建立了相应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7。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指标的确定作为停车规划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普遍受到国外研究者的重视。美国交通工程师协会(ITE)定期的更新停车产生率报告,在其1987年第二版共收集了1450个各种类型样本的独立停车调查数据,包括了64种用地类型,分析给出了每类用地停车需求的范围、回归公式和曲线图,非常详尽和细致。在1984年,Levinson比较了美、欧、亚七个国家或城市的配建指标,分析了其与城市机动化水平(小汽车拥有率)的正比关系 。Haworth和Hilton先后研究了开发控制区的建筑物附设小汽车停车场标准及其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8。在停车诱导方面,Russell G Thompson和Kunimichi Takada在一篇停车诱导信息显示优化的论文中运用模型,预测停车诱导信息标志对整个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通过确定使排队长度和车辆出行公里数达到最小来优化PGI信息的配置9。2 交通安全的定义及特点2.1道路交通安全的定义: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交通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道路交通系统作为动态的开放系统,其安全既受系统内部因素的制约,又受系统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与人、车辆及道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系统内任何因素的不可靠、不平衡、不稳定,都可能导致冲突与矛盾,产生不安全因素或不安全状态10。2.2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交通安全是在一定危险条件下的状态,并非绝对没有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交通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或状态的描述。 交通安全是相对的,绝对的交通安全是不存在的。 对于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可接受的损失水平是不同的,因而衡量交通系统是否安全的标准也不同。3 我国路内停车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路内停车是指车辆停靠在路面红线内划定停车位的一种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城市交通系统越来越有序时,路内停车占整个停车资源的比例往往呈上升趋势。路内停车正以迅猛增长、势不可挡的趋势,成为城市停车资源的重要组部分。因此,我国路内停车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1)路内停车在整个城市的停车系统中其概念应理解为“路外停车的补充和配合”.城市中道路的主要功能是满足车辆行驶的需要,而不是停放的需要,这一特点决定了路内停车只是一种充分利用道路在满足动态交通需求之后剩余能力的利用,因此,它不可能取代路外停车在城市停车系统中的主导地位。(2)路内停车是停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的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一定比例的路内停车;无论是这一现实情况,还是从路内停车充分发挥道路功能以及方便停车者需要的角度,都说明了路内停车应该是城市停车系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 要依据不同的城市、区位特征来确定路内停车的地位与作用.在不同城市以及不同的城市区域,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用地性质与功能不一样,土地的开发程度也不一样,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路内停车的地位与作用。正是因为以上三点,虽然路内停车是路外停车的一个补充,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路内停车时城市停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研究不正规的路内停车对安全的影响就变得重中之重。4 理论定性的分析路内停车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 4.1路内停车形成机非混行状态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 这一状态是路内停车迫使非机动车行驶轨迹向机动车道偏移或侵占机动车道,使得机动车车速变缓形成机非混行状态(如图2 )。 汽车 非机动车及行人 图2 机非混行状态机非混行状态影响交通安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机非混行的道路上,机非仅由一条标线隔离,交通相互干扰和侵占严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相比之下,步行交通在路段上具有相对独立的交通空间,而在过街处仍处于机动车混行的状态。(2)车辆的停靠、上下车乘客与非机动车流相互影响是造成交通安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路段上公交车和小汽车(出租汽车)的停靠占用并阻断非机动车连续的通行空间,非机动车流被打散,一部分自行车在车辆左侧与机动车争夺空间,另一部分在公交车辆右侧与上下车乘客发生冲突。停靠车辆对机动车通行空间也造成挤压,同时形成公共交通车站的瓶颈,最外侧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通常有很大的降低。被停靠车辆打散的非机动车流也会影响路段内交通的安全。4.2路内停车在路内驶出及驶进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路内停放车辆的驶入和驶出可能阻断路内交通流,特别是道路交通量较大时,车辆的驶入、驶出往往不等待完全可穿越的车流间隙,而是强行穿越,给路段上车辆带来很大干扰,甚至造成交通阻塞,这一过程可称为“阻滞”效应(如图3)。 汽车 非机动车及行人图3 路内停车的阻滞影响示意路内停车的驶进驶出对路段内交通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环境方面:路内停车的驶进驶出肯定会影响周围的交通环境,使交通产生阻滞,产生影响交通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例如,后方车辆行驶过快,车辆的驶进或者驶出很可能导致交通事故。视野方面:路内停车的驶进驶出会影响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视野,尤其是驶进驶出车辆自身的视野,极容易产生交通事故。例如,路内的停车驶出时,如果前面或者后面还有停驶车辆,则会非常影响视野,导致与正常行驶的机动车或者非机动车发生事故。空间方面:路内停车驶进驶出会占用道路内更大的空间,会使一部分非机动的行驶轨迹向机动车道偏移或侵占机动车道,导致机非混行状态变的更加严重,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4.3路内停车影响视野,从而间接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1)视野死角的定义:视野死角,是指在视力范围内,因物体障碍而看不到的地方。在公路交通事故中,有一部分是驾车者与行人不警惕视野死角而相互发生碰撞的。而在一些低等级(二级以下)的公路上,由于山丘、建筑物、公路急弯(两旁有树林)以及车辆停放或慢行等等,构成的视野死角很多,望驾车司机及行人警惕。在正常静止状态下,人的双眼视野可达210度。当驾驶车辆时,随着车速的增加可以见到的视野度数也就越小。 (2)路内停车对视野的影响,影响交通安全的机理。1) 动态方面:当路内的停车处于动态时,首先,会影响自身的视野,不管是路内停车的驶进还是驶出,都会应为车辆小范围的转弯而使视野死角变大,从而影响安全。其次,当路内停车驶进驶出时,会影响后方正常行驶的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视野,同样导致视野死角变大,影响安全。2) 静态方面:当路内停车在路内处于静止状态时,会影响路上正常行驶的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对道路俩旁事物的判断,从而影响路段内的交通安全。尤其是以路口为主,当车辆在路口右转时,可能会因为路内的停车而影响对右方道路及辅路上的情况判断,极易出现事故。 5 实地调查分析 本文实地调查选择的路段是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道路是东西的双向道路,路宽11米。由于两侧商业建筑较多、人流量大且路内停车现象非常严重,所以选此道路为实地调查道路(如图4)。 图4 清河中街的地理位置以下将分别从路内停车对机动车安全的影响、对非机动车安全的影响及对行人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51 路内停车对机动车安全的影响以清河中街为例,不合理的路内停车占用大量的路内空间,且极易遮挡行车视野。在驾驶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车速过快时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图5 路内停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图5为周六早上8点所拍,路内停车想驶出进入车道,但因停驶空间太小,与前车距离过近,路内所停车辆向左后方移动,后方行驶的车辆因距离过近反应不及时发生了刮蹭事故。当路内所停车辆数量较多,距离紧密时,所停车辆的驶进和驶出及其容易造成阻滞状态。且因为视野死角的原因,道路行驶车辆极易与其发生刮蹭。且路内停车会影响交通行驶的速率,导致交通堵塞,也会加大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的几率。5.2 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安全的影响以清河中街为例,上下班高峰及周末双休日时,因人流量较大,路内停车的不合理,会导致交通环境异常的混乱,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图6 路内停车造成机非混行图6为路内停车迫使非机动车行驶轨迹向机动车道偏移或侵占机动车道,使 得机动车车速变缓形成机非混行状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严重影响了非机动车的安全。图7 车辆驶出停车位时的阻滞影响图7为路内停驶车辆驶出时,侵占道路空间,严重影响了非机动车的安全。无论是静态的路内停车还是动态的路内停车,都会侵占大量的道路空间,迫使机非混行状态严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处于弱势,所以机非混行时会使非机动车处于不安全状态。且路内停车还会遮挡视野,尤其是路内停车的驶进和驶出时,会加大视野死角,对机非混行状态中的非机动车产生影响。5.3 路内停车对行人安全的影响以清河中街为例,在人流量较大时,做了一下调查:图8 路内停车对行人的影响图8为路内停车占用路内资源过大,迫使路内行人靠近道路中央,与行驶中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距离过近,形成混行状态。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中最弱势的是行人,所以此混行状态对行人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路内停驶车辆开门时可能导致和行驶中自行车发生碰撞,这种开门区碰撞是造成非机动车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该问题在实际调查中也发现较多事故风险(如图8)。图9 路内停车造成的自行车安全隐患图10 夜间路内停车情况图10为夜晚道路情况,居民区附近道路的路内停车大量增多,且晚间可见度很低,路况视野不好,大量的路内停车迫使非机动车和行人靠近路中。使三者中最弱势的行人产生比白天更大的交通安全隐患。5.4 实地调查总结本文实际调查以海淀区清河中街为参考,主要是从路内停车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三个方面来进行实地调查,以之前分析的路内停车形成机非混行状态、路内停车的驶进驶出和路内停车影响视野这三个影响安全的理论机理为基础,进行的实地调查。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循环,而路内停车尤其是不合理的路内停车打破了这种良好的循环,对整个交通环境产生了影响,影响了路段内的交通安全。根据实际调查结合理论分析,得出实地调查的总结及分析:(1) 路内停车形成机非混行状态:图5、6、8、9都是反应了路内停车形成机非混行状态影响路内安全这一现象。根本原因就是路内停车占用了大量的路内资源,迫使行人及非机动车靠近道路中央,形成机非混行状态。而非机动车及行人与机动车比起来都是绝对的弱势,从而严重的影响了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安全。图5、6、8、9就可以很直观的体现出来。(2) 路内停车的驶进驶出: 图7体现了路内停车的驶进驶出占用的路内资源远比静态的路内停车要大的多。这就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机非混行状态。对路内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安全影响将会比静态停车要大的多。且路内停车的驶进驶出对路内正常行驶的车辆影响也很大,若路内正常行驶车辆反应不及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图7反应了这一点。(3) 路内停车遮挡视野: 图7、10体现路内停车遮挡视野造成安全隐患。图7反应了动态的路内停车遮挡视野,易造成路内正常行驶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发生隐患。图10反应了夜间在视野不好的情况下,路内停车更加的阻挡了视野,加大了路段内交通安全的隐患。6 考虑安全影响的路内停车规划原则路内停车的远期规划应致力于满足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同时解决长时间遗留下来的安全问题。规划中应该综合考虑各类停车资源之间的影响,不能就单一路内停车而论,本文在综合以上研究后提出几点原则: (1) 高等级道路设置停车位原则 快速路、主干道等高等级道路应禁止路内停车,道路上无障碍,确保交通流能快速正常。(2) 次干道设置停车位原则 己经规划完成的次千道多为三幅路或四幅路形式,停车位规划设置在非机动车道,主要根据道路的非机动车道流量确定是否设置以及设置的车位数。 未规划完成的次干道,即一幅路形式或道路条件较差(车道数少、路宽窄)的情况,不宜设置停车位。(3) 支路、街坊路设置停车位原则 支路、街坊路等低等级道路可以根据情况设置适当的停车位。路内停车位主要是满足临时短期的停车需求,因此,一个路段上设置的车位数不宜过多,且应距交叉口一定距离。7 总 结论文主要针对城市路内停车影响交通安全的问题,运用了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路内停车影响路段内交通安全的机理这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系统的分析了路内停车的作用及重要性,确定了路内停车在我国停车系统里不可或缺的地位。2.理论分析了路内停车对路段内交通安全影响的机理。分别是:路内停车导致机非混行状态, 使交通的相互干扰和侵占严重,且车辆的停靠、上下车乘客与非机动车流相互影响,也严重的威胁了路段内的交通安全;路内停车的驶进驶出对交通环境、交通视野及交通空间这三个方面产生了影响,加大了路段内交通安全的不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