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0-02-22 颁布
  • 2000-04-01 实施
©正版授权
SC-T 8053-2000 海洋渔船系泊、航行及捕捞试验通则.pdf_第1页
SC-T 8053-2000 海洋渔船系泊、航行及捕捞试验通则.pdf_第2页
SC-T 8053-2000 海洋渔船系泊、航行及捕捞试验通则.pdf_第3页
SC-T 8053-2000 海洋渔船系泊、航行及捕捞试验通则.pdf_第4页
SC-T 8053-2000 海洋渔船系泊、航行及捕捞试验通则.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S C / r 8 0 5 3 -2 0 0 0前言 本标准对S C / T 8 0 5 3 -1 9 9 0柴油机动力海洋渔船系泊、 航行及航行浦捞试验通则 ( 原Z B H2 1 0 0 2 -1 9 9 0 ) 进行了修订, 并将标准名称改为 海洋渔船系泊、 航行及描捞试验通则 。 对原标准的内 容作了补充和完善, 取消了原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 。 本次修订增加了二氧化碳固定灭火系统、 探火和报普系 统的试验要求; 增加了系柱拖力试验一章, 对系柱拖力的 试验条件、 方法和要求作了 规定。 主机负荷试验的时间, 由原标准的 按主机额定功率分档改为按主机额定转速分为中、 高速机和低速机二档。齿轮箱传动装置和离合器及操纵装置的试验从原标准轴系试验一章中分出, 各自 组成独立的一章。 无线电通信设备的试验, 根据G MD S S 系统的要求, 相应增加了有关设备的试验要求。 原标准中渔捞和起重设备的 试 验一章, 本次 修订分为 渔捞机械 试验 和起 重设备试 验二章, 并将许吊 渔货净重与 安全工 作负 荷的 换算关系从标准正文中删除, 而在标准的附录中给出了确定渔船起重设备安全工作负荷的计算公式。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 水产科学研究院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渔船检验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华忠、 董绍伟、 郑玉柱、 王丽。 本标准于1 9 7 8 年首次发布, 1 9 9 0 年第一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海洋渔船系泊、 航行及捕捞试验通则s C / T 8 0 5 3 一2 0 0 0G e n e r a l p rov i s i o n s f o r p r o g r a m mi n g m o o r i n g , s e n t r i a l s a n d f i s h i n g o f s e a g o i n g f i s h i n g v e s s e l代替 S C / T 8 0 5 3 -1 9 9 0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渔船系泊、 航行和捕捞试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造的船长为2 4 9 0 m的柴油机动力海洋捕捞作业渔船( 以下简称渔船) 的常规项目的试验。其他渔业船舶可参照执行。2 一般规定2 . , 渔船建造完工后应按本标准进行系泊、 航行试验。2 . 2 试验前, 设计单位或船厂应根据本标准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编制试验大纲, 并提交验船部门批准。2 - 3 系泊试验应在全船各项工程基本竣工后, 能满足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要求时进行。2 - 4 航行试验应在消除了系泊试验中 发现的故障、 缺陷后进行。 对首制船, 应在航行试验前向验船部门提交倾斜试验报告。2 . 5 每一船厂建造的同型第一艘或第一对渔船甲 都应进行捕捞试验; 捕捞试验应在消除了航行试验中发现的故障、 缺陷 后进行。2 . 6 每个项目 的试验结果, 应满足试验大纲的要求。2 . 7 船厂应作好各种试验记录。 试验结束后, 应及时整理出试验报告和有关技术文件( 一式三份) , 提交验船部门审核。 第一篇系泊试验3 锚装t及锚机试验3 . 1 检查锚机装置及其系统、 锚链、 锚、 弃链器、 止链器、 摩擦鼓轮等的安装质量, 校验安全阀、 减压阀 及过载保护的整定值。3 . 2 空载运转试验3 . 2 . 1 液压锚机进行正、 倒车全速连续运转2 0 4 0 m i n , 试验时每5 1 0 m i n 正、 倒车变换一次, 观察传动装置及各运转部件有无异常发热及振动现象, 并检查液压马达、 液压泵及液压系统闷件的工作情况。3 . 2 . 2 电 动锚机正、 倒车连续运转各1 5 m i n , 观察运转部件有无异常发热和振动现象, 检查电气控制设备各档调速和电 磁制动器的可靠性, 对防水型电 动机尚应检查放水孔和空间加热器的工作情况。3 - 2 . 3 机械式锚机连续运转3 0 m i n , 运转中离合5 次, 观察各运转部件及传动装置有无异常发热和振动现象。3 . 2 . 4 人力起锚机做人力转动试验, 检查各转动部件的工作情况。中 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 0 0 0 一 0 2 一 2 2 批准2 0 0 0 一 0 4 一 0 1 实施s c / T 8 0 5 3 一2 0 0 03 . 3 效用试验3 . 3 . , 将锚分别抛出, 在抛锚过程中 用制动器刹车2 次, 然后用锚机将锚纹起, 检查离合器、 刹车装置工 作 可 靠 性, 锚 链 和 卸 扣 通 过 锚 链 筒 二 链 器 和 链 轮 收 情 况, 锚 链 在 链 轮 上 应 无 跳 链 和 扭 曲 现 象; 检 查 冲水装置工作情况; 检查止 链器位置是否正确及锚收上时锚爪与船壳的贴合情况。3 . 3 . 2 对于人 力起锚装置, 检查起锚的 效能, 有条件时测量在 操纵手柄上饨加的力。3 . 33 人力应急起锚装置, 应检查起锚效能, 试验时将锚及锚链拉起, 离开海底地面的高度应不少于2I n 。3 . 34 机械式起锚机检查卷绳器的工作情况。3 . 3 . 5 将锚链装入链舱时, 检查锚链标记、 根部固定糟况, 并做弃锚装置脱钩试验, 检查锚链在链舱内的堆放情况.3 - 4 试验记录34 门3 . 4 . 2电 动锚机试验时应对空载各档的转速、 起动电流、 工作电 流和电压进行记录。液压锚机试验时, 应记录各档转速和工作压力。4 . 1舵装置及舵机试验 检查舵机及操纵系统的安装质量4 . 1 . 1 舵机及操舵系统安装完好, 舵机机械零位正确无误, 操舵器、 舵角指示器与舵叶之间的指示误差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4 - 1 . 2 液压系统的溢流阀、 缓冲阁、 程序闷等按技术要求调试完毕。4 . 13 校验安全阀。4 . 2 运转试验4 . 2 . 1 电动、 电 动液压或柴油机驱动( 简称机带) 液压舵机应进行不少于3 0 m i n 的空栽运转试验, 并做如下检查: 。 ) 检查舵兔 指示器、 操舵器与舵叶之间的误差, 检查时自 中间位置向 两舷转舵, 舵角每增加, 核对一次, 并作记录。 b ) 检查舵角电气限位器动作及机械限位器安装位置的正确性。4 - 2 . 2 电动、 电 动液压或机带液压操舵装置应进行连续操舵试验。 试验时每路电 源、 每套控制系统及每套动力源均应连续使用不少于3 0 m i n 。 试验时检查操舵装置的电 气设备、 液压泵及液压系统的工作情况; 检查电 动机的换向( 对直流电 动机) 、 轴承温升及振动情况; 检查液压泵等主要元件是否有异常响声及液压系 统有无泄漏现象。 连续操舵试验时应在。 。 左( 右) 3 5 -0 、右( 左) 3 5 -0 交替进行。 试验时,初步侧定自 一舷3 5 转至另一舷3 0 - 所需时间。4 . 2 . 34 . 2 . 44 . 2 . 54 . 2 . 64 . 2 . 7电 动或电动液压舵机应在驾驶室和舵机室分别作操舵效用试验。机带液压舵机应进行各机带液压泵的转换试验。如设有辅助操舵装置时, 应进行主辅操舵装置转换试验, 并以 辅助操舵装置进行操舵1 5 m i n .对有独力应急电撅的舵机应进行应急电探操舵试验,人力操舵装置左、 右满舵试验各操作3 次, 舵叶自0 至右( 左) 满舵, 舵轮圈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超过8 圈。4 . 2 . 8 测量记录液压缸的油压等, 对于机动液压舵机尚应记录发动机的转速。 操舵装置的报警系统进行模拟试验( 包括动力源失电、 断相、 过载、 控制电源失电、 油泵失压、 油柜低液位等) 。5 渔捞机械试验5, 检查渔捞机械设备的 安装质量 掖压系统的溢A阀、 缓冲阀、 程序阀 等按技术要求调试完毕, 校验安全阀。5 C / T 8 0 5 3 一2 0 0 05 . 2 空载运转试验5 . 2 . 1 各种渔捞机械正、 倒车连续运转各3 0 m i n , 试验过程中离合、 换向 各3 次, 检查各运动部件及轴承温度是否正常; 纹纲机排绳器的离合、 运行、 自 动换向是否灵活、 平稳。5 . 2 . 2 液压渔捞机械在试验过程中应检查各档转速、 油压及液压系统中各元件是否有异常振动、 噪声和泄漏现象。5 . 23 电动渔捞机械在试验过程中应检查电 动机的 调速( 对直流电 动机) 和制动可靠性。5 . 2 . 4 机械式渔捞机械应检查各传动和运转部件的工作 情况。5 . 2 . 5 安全保护装置、 报警装置做模拟试验。53 负荷试验5 . 3 . 1 起网机应做额定负 荷起网 试验, 条件受限制时, 允许用吊重试验代替.5 - 3 . 2 绞纲机应按额定负 荷进行纹收锅索试验, 条件受限制时允许用其他有效的方法加载试验。5 . 33 电动与机械式纹纲机的负荷试验允许用吊重法, 但当负 荷大于吊杆的安全工作负荷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或用其他设备替代。5 . 3 - 4 液压式纹机允许用其制动装置刹车加载试验, 试脸3 次, 每次停留 时间不超过2 m i n , 应检查在颇定负荷工况下纹纲机工作情况及安全阀起跳压力是否符合要求。5 . 4 试验记录5 . 4 . 1 电 动 渔捞 机械应记录各档转速、 起动电 流、 各档工作电 流及电压。5 . 4 . 2 机械式渔捞机械应记录起网拉力、 起吊重量及速度。5 . 4 - 3 液压式渔捞机械应记录起动压力、 各档空载和工作压力及转速、 负荷试验前后油温、 安全阀起跳压力。5 . 4 . 4 试验结束后测量记录各轴承温度。6 起重设备试验6 检查起重设备的安装质量。6 - 2 吊杆或吊杆式起重机的试验6 . 2 . 1 吊 杆应处于设计规定的仰角位置, 试验负 荷按式( 1 ) 计算: P= 1 . 2 5 S WL” 一 , “ . 二 ” 一 , ” (1)式中: 尸 试验负荷, k N, S WL 安全工作负荷, k N 安全工作负荷的 确定见附 录A ( 提示的附录) 。6 . 2 . 2 使用经过称重或具有质量证明书的重物悬挂于吊钩或吊具上, 吊 离甲板一定高度保持悬挂时间不 少于5 m i n ,6 . 2 . 3 慢速升、 降重物. 并进行制动试验。 制动试验在负荷下降3 。距离时进行, 试验不少于2 次。6 . 2 . 4 将吊 杆连同试验负 荷在设计所允许的 最大角度向 左、 右两舷方向慢慢回转或摆动, 不少于2 次。6 . 2 . 5 吊 杆连同 试验负荷进行缓慢变幅操作, 不少于2 次, 变幅范围 应不超过设计规定。6 . 2 . 6 吊杆如设有负荷指示器或超负荷保护装置则应进行校核或动作试验。6 . 2 . 7 试验后应检查吊 杆、 卸扣、 眼板、 钢索、 滑轮、 吊 钩等是否有异常磨损及变形情况。6 . 3 人字形吊 杆的 试验6 . 3 . 1 装有动力滑车的人字形吊杆, 应在动力滑车上加挂相当于1 . 2 5 S WL重物的情况下做变幅试验不少于2 次, 变幅过程中应急停2 次。6 . 3 - 2 试验后应检查吊杆、 钢索等是否有异常变形或报坏。6 - 4 门桅吊的试验6 . 4 . 1 尾滑道渔船门桅吊的试验负荷为1 . 2 5 S WL , 除按6 . 2 - x . 6 . 2 . 3 试验外, 尚应将吊起的试验负荷以设计所允许的最大角度或以实际作业时的角度向 船首、 尾方向作摆动试验往复3 次。 6 3S C / T 8 0 5 3 一2 0 0 06 . 4 . 2 试验后应检查各部件有无永久变形及损坏现象。6 . 5 试验结束后, 应将安全工作负荷( S WL ) 及许吊渔货净重( 按附录A确定) 醒目地标在吊杆和门桅上。6 . 6 试验记录6 . 6 . 1 测量并记录起货绞车各档转速。6 . 6 . 2 测量并记录油泵工作压力、 油泵和油马达的转速。了 系纽装里试验7 . 1 检查系缆装置的安装质量。7 - 2 系缆机做空载运转试验7 . 2 . 1 电 动系缆机中速正、 倒车运转至少1 5 m i n ( 交流电动机按工作定额进行) 。 在运转时间内, 至少进行1 5 次启动。7 - 2 . 2 液压系缆机全速正、 倒车连续运转至少3 0 m i n , 试验过程中正、 倒车每隔3 m i n 变换一次。7 . 2 . 3 检查各运动部件应无异常发热, 液压系统应无泄漏; 检查电动机及电气控制设备的工作情况。7 . 2 . 4 测量油泵工作压力、 油泵和油马达的转速。8 救生设备试验8 . 1 检查救生设备的布置、 安装、 种类和数量, 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压2 救生艇和救助艇释放试验8 . 2, 每艘新的吊 架降落式救生艇和救助艇, 加载至最大工作负荷的1 . 1 倍, 通过释放装置将其释放下水, 艇放到接近水面时, 进行艇推进装置的起动试验。8 - 2 . 2 对自 由降落式救生艇, 应加载至最大工作负荷的1 . 1 倍, 在船舶正浮及最轻载航行水线的状态下, 将其安全降落下水。8 - 3 救生艇和救助艇释放装置试验B - 3 . , 艇纹车空载运转不少于3 0 m i n , 工作应正常。8 - 3 . 2 吊艇架转出舷外试验: 试验每副吊艇架, 在船舶正浮状态下, 当艇载有放艇员相当重量( 一般为4 人, 每人按7 5 k g 计) 时, 能按照放艇操作程序, 操纵艇纹车将艇转出 舷外。B - 3 . 3 满载试验: 艇载足额定乘员及属具的 代替荷重( 质量分布应均匀, 每人按7 5 吨 计) , 操纵甲 板上的降放控制器将其释放。8 . 34 加载降落试验( 仅指制动器) : 在正常满载基础上, 再加上1 0 %的负荷, 操纵甲板上的降放控制器将其降落。当达到最大降落速度时, 进行紧急制动。该试验可与8 . 2 的试验结合进行。8 - 3 . 5 回 收试验: 艇装置和艇纹车进行回收艇的试验, 按操作程序将艇回收到存放位置。检查吊艇架、吊艇索的复原情况及限位开关、 联钱装置动作的可靠性。8 . 3 . 6 露天装设的艇纹车制动器, 在进行上述试验时, 应在制动器上洒水, 以试验在不良 天气情况下的工作可靠性。B - 3 . 7 手动放艇装置做效用试验, 检查其工作可靠性。8 - 4 记录船舷与救生艇中部舷边缘之间的距离、 试验负荷、 降落及回收艇的速度。9 灭火及探火系统试验9 . 19 . 29 . 2 - 19 . 2 . 2检查各系统的布置及安装, 消防用具设置的 位置、 种类和数量, 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水灭火系统试验查阅 管路的密性试验记录。 检查消火栓接头、 消防水带及喷射水枪的通用性。消防泵效用试验不少于 3 0 m i n , 检查是否有异常振动及发热现象。S C / T 8 0 5 3 一2 0 0 09 - 2 . 31 2 m,9 - 2 . 49 . 2 . 59 - 2 . 6每台动力消防泵( 应急消防泵除外) , 同时用二只水枪做喷水试验, 水柱的喷射高度均应不小于固定应急消防泵的试验要求同上, 当船长小于4 5 m时, 可使用一支水枪。试验用的水枪口 径。 一般应与消防泵的排量相适应, 并不小于1 2 m m,试验时, 任一消火栓处的压力应不小于。 . 2 5 M P a ; 船长小于4 5 m时, 应不小于。 , 2 M P a ; 对船长小于3 0 m的有限航区渔船应不小于。 . 1 5 MP a , 且水柱的喷射高度应不小于桅高。9 . 2 . 7 兼作消防泵的其他水泵, 应检查其转换装置的可靠性。9 . 2 . 8 对可携型应急消防泵进行效用试验。9 . 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试验9 . 3 . 1 检查手动及遥控开启装置的工作可靠性。9 . 3 . 2 各舱室二氧化碳施放管, 分别以压力不小于3 . 5 M P a 的压缩空气作畅通性试验。 检查施放机构动作和报警装置及通讯工具的效能。测定二氧化碳施放预报警的时间。 试验后测量报警装置的热态绝缘电阻。机器处所固定式高倍泡沫灭火系统试验检 查 固 定 眯 射 口 布 置 位 置 的 合 理 性 。进行送风效用试验时间不少于3 0 m i n , 检查各喷射口 的风量是否均匀有效。泡沫发生器的风机应进行当供水发生故障时自 动停止运转装置的效用试验。泡沫发生器的输送管道设有手动或自动挡板时, 应进行效用试验。 对自动挡板还应作转换至手1月q,.勺乙q月 ,J气J月咔月q月q月q月,9.9.9.乐9.9.9.动操纵的效用试验。9 . 4 . 5 效用试验时, 应检查风机是否有异常发热和振动现象。9 - 5 压力水雾系统试验9 . 5 . 1 检查各喷嘴的水雾情况及在该处所的分布是否均匀有效。9 . 5 . 2 任意选择一个喷嘴作压力试验, 检查其出水率。9 - 5 . 3 检查供水泵自 动投入工作的可靠性。9 . 5 . 4 检查防止喷嘴被水中的杂质或管路、 喷嘴、 阀门 和水泵的锈蚀物所阻塞的措施是否有效。9 . 6 自动喷水系统试验9 . 6 门 检查供水泵自 动投人工作的可靠性。9 . 6 . 2 进行失火报警和自 动喷淋系统的动作试验。9 . 6 - 3 分别使用主电 源及应急电 撅进行效用试验, 检查此两种电源的转换开关操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检查指示自 动喷水系统的声光信号的效用情况。9 . 7 探火及失火报警系统试验9 . 7 . 1 检查系统的布置和安装情况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查验各种仪表及报警安全装置的校验情况。9 . 了 . 2 安装有感温或感烟式探测器的处所, 应对各探侧器进行人工模拟效用试验。9 . 7 . 3 抽烟式探火系统的取样风机进行不少于3 0 m i n 的效月试验。 检查风机及电动机运转时是否有异常振动及发热现象。9 . 7 . 4 抽烟式探火系统的取样风机做转换动作试验。 取释管路压缩空气冲洗装置做效用试验。9 - 了 . 5 各手动报警按钮进行动作试验。1 0 门窗及其他开口的关闭装I试验1 0 门 检查各门、 窗、 舱口 盖及其他开口 装置的布置、 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图 纸的要求, 并检查其使用的可靠性和方便性。 砧 s c / T 8 0 5 3 一2 0 0 01 0 . 2 冲水试验1 0 . 2 . 1 对干舷甲板上的水密舱盖、 机舱夭窗、 第一层甲板室的风雨密门、 窗及其他开口的关闭装置, 非液舱舱壁水密门及其他开口 关闭装置做冲水试验.1 0 - 2 . 2 试验用水枪喷嘴直径应不小于1 6 m m, 水住高度应不小于1 0 m, 喷嘴距被试部位应不大于3 二 。 试验时将水枪从外面垂直对准被试的接缝和手柄处喷射, 对垂直接缝应自 下而上喷射。 检查被试部位的反面, 不应有渗漏现象。1 0 . 3 琳水试验1 0 . 3 . 1 根据设计要求, 对驾驶室前窗以及指定的门、 窗、 舱口 盖做淋水试验。1 0 - 3 . 2 试验时向 试件外侧淋水, 使自由降落的水滴琳到门、 窗、 盖的接缝处, 持续时A 3 m i n , 内侧不得有渗漏现象。1 0 . 4 水密门启闭效用试验1 0 . 4 . 1 纹链门 效用试验: 分别在隔堵两侧进行启闭 效用试验。1 0 - 4 . 2 手 动滑动门 效用 试验: 在 船舶处 于正浮 状态时 进行。 用手动 装置 使门 完 全关闭, 并 测定 其所需的时间。1 0 - 4 . 3 动力操纵滑动门效用试验: 用每组独立的动力源, 分别进行启闭 所有控制门的 试验。 试验时在门的两侧及总控制站, 分别进行启闭 试验, 同时检查声响警报器工作是否正常. 如用液压操纵时, 应试验每一动力源所属的泵在6 0 S 内 关闭各扇门的可能 性, 并连续做3 次启闭试验( 即关闭一开启一关闭) ,以 检查液体储存器的存量。 如装有手动装置, 尚 需做手动启闭的效用试验3 次。1 0 . 5 防火门关闭装置的效用试验 检查防火门在其两侧启闭的方便性及门 框的吻合情况, 然后进行自 动关闭的效用试验或自 动关闭和失火报警联合动作试验。自闭式防火门, 除经常关闭者外, 应能由控制站及门处脱开。同时当脱开机构的控制系统失灵时, 门能否自动关闭。1 0 . 6 其他开口的启闭试验1 0 . 6 . 1 机舱天窗应分别从内 侧做启、 闭及外侧做关闭 试验。 检查操纵的方便性。1 0 - 6 . 2 各种水密舱口 盖做启闭效用试验。检查其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的方便性。舱底系统及油水过浪设备试验舱底泵效用试验 各舱底泵做不少于3 0 m i n的排水试验, 电动机、 泵及管路应无异常发热、 泄漏和敲击等现象。向污水井注水, 用舱底泵将其排除。检查当一台泵进行舱底排水, 另一台泵同时进行另一用途11.11.21111.11.11工作时是否能正常工作。1 1 - 1 . 3 设有污水水位报警器装置的, 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调试, 并做报警效用试验.1 1 . 2 油水过滤设备效用试验1 1 - 2 . 1 试验前, 向 机舱舱底注入含油量为1 YO 的试验用油水混合物。1 1 . 2 - 2 试验时间应根据过撼设备型式确定, 一般应不小于1 h o 试验时设备应无异常发热、 振动等现象。1 1 - 2 . 3 油水过滤设备的自 动控制做2 -3 次效用试验, 并同时检查警报器的工作效能。 过滤设备的自动排放按设计要求进行试验。 当污水经过过bg设备后其含油量大于1 5 m g / L时, 应发出声光报警。 设有自 动停止排放功能的过滤设备, 应检查其功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1 1 - 2 . 4 试验过程中, 对过滤后的水每隔1 5 m i n 进行取样分析, 检查其含油量, 应满足有关规定口1 1 . 3 机舱舱底应急排水装置作效用试验。1 1 . 4 手动排污设备做效用试验 。S C / T 8 0 5 3 一2 0 0 01 2 压载系统试验1 2 . 1 压载泵在设计最大参数下进行打舷外水循环试验, 时间不少于3 0 m i n , 检查电动机、 泵及管路,应无异常发热、 泄漏和敲击等现象。1 2 . 2 结合泵的运转试验, 对各压载舱进行注水和排水效用试验。首制船舶试验时, 应记录压载舱注满及排空所需的时间, 同时将水从一舱驳到另一舱进行转驳试验, 检查压载系统转驳的方便性。 各压载舱在排空水后测量舱内残水深度。1 3 生活及排水系统试验1 3 . 1 日用供水系统各个泵进行不少于3 0 m i n的效用试验, 检查供水系统向全船各处的供水情况以及电动机运转是否有异常振动及发热现象。1 3 . 2 厨房燃油炉灶及蒸汽锅做效用试验( 也可结合试航进行) 。 检查燃油柜、 燃油管路、 蒸锅以及蒸汽管路的安全可靠性。厨房用电设备及电热炊煮器具亦应做效用试验。1 3 . 3 甲板排水和卫生排泄管进行效用试验。各排水管和泄水管从船内开口 端进行灌水时, 各管的泄、排水应流畅。船舷防浪阀的甲板强制关闭装置也应进行效用试验。1 3 . 4 粪便系统试验, 系统中各泵进行打水运转的时间不少于3 0 m i n , 检查电动机、 泵及管路是否有异常发热、 泄漏、 敲击等现象。1 3 . 5 舱室蒸汽取暖系 统做效用试验。 检查暖气是否有漏气、 漏水现象, 以及暖气系统的凝水回 流是否流畅。试验时, 记录各舱室及室外大气温度。1 4 通风系统试验1 4 . 1 各通风机连续运转不少于3 0 m i n , 检查风机及其电动机的运转情况和风道( 管) 情况, 应无异常振动及过热现象。 风闸及风门的启闭应可靠, 风道各出口的布风应均匀。1 4 . 2 机舱、 居住舱室通风系统及风机控制装置做效用试验2 次。 主要进出风口 关闭装置以及机舱通风筒( 管) 、 烟囱、 百页窗等透气开口的 关闭装置, 进行关闭效用试验.1 4 . 3 蓄电池室或二氧化碳室通风机如设有联锁装置时, 应进行效用试验。1 5 信号设备试验1 5 . 1 检查信号设备( 号灯、 声响信号等) 的布置、 数量和安装情况, 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1 5 - 2 对号灯按图纸规定进行通电试验, 检查各灯的发光情况。1 5 - 3 检查航行灯两路电 源的转换及各指示、 报警装置的工作可靠性。1 5 . 4 声响信号等做效用试验。号笛应能发出持续时间为i s 的短声和4 -6 s 长声。1 5 - 5 将号笛施放装置置于自 动雾号状态, 检查是否能发出规定的雾号及同步信号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 并检查自 动雾号是否能立即停止。1 5 . 6 侧量记录号灯及其控制箱的绝缘电阻值。1 6 主某油机试验1 6 门 试验前主柴油机( 以下简称“ 主机)经磨合试验, 并已初步调整各缸的工作参数。1 6 . 2 冷态起动试验1 6 . 2 . 1 压缩空气起动: 起动用空气瓶压力应保持在额定工作压力, 且中 途不进行补充充气, 在冷机状态下对每台主机连续进行起动试验, 直至空气瓶的压力不能起动主机为止。 记录其起动次数、 每次起动的时间及最低起动压力。 对可换向 的主机应正、 倒车交替连续起动, 起动次数应不少于1 2 次, 起动时间及最低起动空气压力应符合柴油机的出厂要求。 并测定在最低稳定转速下, 从换向操纵开始到相反方向S C / T 8 0 5 3 一 2 0 0 0开始工作为止所需的时间; 对不可换向的主机应能连续起动不少于s 次。1 6 - 2 . 2 电起动: 起动用蓄电池在中途不补充充电的情况下, 应能连续起动每台主机不少于 s 次, 起动时间应符合柴油机的出厂要求。1 6 - 3 主机滑油、 冷却水系统的声光报警及错向报警装置做模拟试验, 其动作应准确可靠。1 6 . 4 主机转车装置做效用试验。电动转车装置运转1 5 m i n , 转车装置与起动系统联锁应可靠。1 6 - 5 超速保护装置做3 次模拟效用试验, 转速不应超过额定转速的1 2 0 /,1 6 . 6 紧急停车装置做效用试验。1 6 . 了 主机遥控操纵装置的试验1 6 . 7 . 1 主机遥控操纵装置应按设计要求做 3 次操纵试验。1 6 - 了 . 2 做驾驶室遥控与机舱操纵的转换试验, 各操纵站之间的联锁应可靠。1 6 - 7 . 3 检查集中控制台或集中监视台各种指示仪表的准确性, 对各种故障报警装置做模拟效用试验。1 6 - 8 主机的负荷试验1 6 . 乐1 试验应在具有足够水深、 潮流平稳的 水域进行。船舶尾端距岸堤以不小于1 倍船长为宜, 以避免岸堤反冲水流对主机负荷的影响。1 6 . 8 . 2 主机试验工况和时间见表1 。转速根据螺旋桨的实际特性确定, 若倒车试验受条件限制可免试。 表 1 试验工况和时间工况序号扭矩比值 %试验时间, h中、 高速机低速机1正3 90 . 2 50 . 52正6 30 . 2 50 . 53正9 30 . 5 00 . 54正1 0 0235倒7 O0 . 2 50 . 2 51 6 . 8 . 3 主机在运转过程中, 检查各工况下的 运转情况, 各部件是否出现异常响声、 发热和振动现象, 调速器是否稳定。 测量并记录燃油、 滑油、 冷却水、 排气等的温度和压力。 在额定工况时每隔1 h 测量记录一次, 在其他工况时于结束时测量记录。 因主机本身条件限制而无法测量的参数可以免测. 各缸参数对其平均值的差异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压缩压力.士2 . 5 0 o 爆发压力士4 % 平均指示压力士2 . 5 % 排气温度士5 % 且最高爆发压力、 最高排气温度值应不超过该机说明书的规定。1 6 . 8 . 4 为主机运转服务的各备用泵、 附属设备及海底阀等, 应在主机运转状态下做 1 h 替换效用试验。1 6 - 8 . 5 主机负荷试验应连续进行, 在正车1 0 0 %负荷试验时间内, 因故障停车应不超过1 次, 时间不过 1 5 mi n ,1 6 . 8 . 6 负荷试验结束后, 必要时测量主机各轴承温度。1 6 . 8 . 7 主机冷却后复测离合器开、 合两种状态下的臂距差, 其数值应满足柴油机出厂说明书的要求。1 了 齿轮传动装皿试验1 7 . 1 齿轮传动装置的滑油低压及高温报警装置做模拟效用试验, 动作应准确可靠。S C A T 8 0 5 3 一 2 0 0 01 7 - 2 齿轮传动装置运转时应无异常响声和过热现象, 滑油压力和温度应符合产品 技术说明 书的要求。1 7 . 3 可倒顺齿轮传动装置应做3 次倒、 顺车试验, 试验时主机转速应不低于其额定转速的6 5 0 o 。 从正车( 或倒车) 操纵至倒车( 或正车) 开始运转为止, 所需时间应不大于1 2 s ,1 7 . 4 双速比 齿轮传动装置应做3 次速比切换试验。1 7 . 5 备用工作油泵和备用润滑油泵各做 1 b替换试验。1 8 离合器及操纵装皿试验1 8 . 1 摩擦离合器在正常运转时不得打滑, 在空车运转时, 不得使推进轴系跟转。1 8 . 2 气动或液动操纵的离合器, 做应急操纵或应急连接装置的动作试验。1 8 - 3 检查气胎离合器结合和脱开信号装置动作准确性, 对空气高、 低压报替装置做模拟效用试验.1 9 轴系试验 检查轴系( 包括前端输出轴) 的运转情况, 不应有异常振动、 敲击和特殊摩擦声。各轴承及填料函的温度和密封情况应符合表2 规定。 表2 轴承及填料函的温度和密封试验项目密封情况各环境温度下允许的温度 3 5尾管后油封装置不允许漏油或漏入海水尾管前油封装置允许渗油, 偶有滴油(5 5镇6 06 5尾管前填料函水润滑允许有少量水流出(5 0(5 5镇6 0油润滑每分钟滴油不超过6 滴镇6 0镇6 5提7 0中间轴承允许渗油镇5 0簇5 5(6 0推力轴承不允许渗油(5 5(6 0簇6 5隔舱填料函允许渗油簇6 0簇6 5(7 0前端输出轴承允许渗油簇5 0成5 56 0 各中间轴承最大温度差应不大于1 o c, 若中间轴承为滚动轴承, 其温度应不超过8 0 0c ,2 0 可变螺距绍旋桨及其操纵装置试验2 0 . 1 螺旋桨叶片 做传动操纵试验, 使桨叶螺距角从正角到负角, 再从负角到正角各试验2 次。2 0 . 2 检查螺距角指示器的准确性, 与螺旋桨的实际螺距角的 偏差应不超过士 1 0 ,2 0 . 3 在任意运转工况下, 螺旋桨工作应稳定, 在。 螺距角时, 其波动值应不超过土 。 . 5 %2 0 . 4 机舱与驾驶室内的操纵系统做转换试验。2 0 . 5 备用手动机械操纵装置做实际操纵试验。2 0 . 6 液压操纵系统的失压报警装置做模拟效用试验。2 0 . 7 螺旋桨液压传动系统的备用油泵做1 h 替换试验。2 1 辅柴油机试验2 1 . 1 冷态起动试验2 1 . 1 . 1 压缩空气起动: 供辅柴油机起动的空气瓶应保持额定工作压力, 在中途不补充充气的情况下,对每台 辅柴油机进行冷机连续起动, 直至空气瓶的压力不能起动辅 机为止。 记录其起动次数、 每次起动时间及最低起动压力。对功率最大的一台辅机的起动次数应不少于s 次。 起动时间和最低起动空气压S C / T 8 0 5 3 一2 0 0 0力应符合柴油机的出厂要求。2 1 . 1 . 2 电起动: 先将起动蓄电 池充足, 在中途不补充充电的情况下, 柴油机从冷态开始起动, 应至少能连续起动每台辅柴油机 3 次。起动时间应符合柴抽机的出厂要求.2 1 . 2 对辅柴油机滑油、 冷却水的声光报警装置做模拟效用试验。 其整定值应符合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要求。2 1 . 3 设有超速保护装置的柴油机应做模拟效用试验, 其保护动作值应符合设计要求。2 1 . 4 检查并联运行的交流发电机的柴油机调速器的遥控装置, 调速范围应在额定转速士1 0 %的范围内。2 1 - 5 辅柴油机的负荷试验2 1 . 5 . 1 辅柴油机的试验负荷和试验时间根据其用途, 按设计要求进行。2 1 - 5 . 2 负荷试验时, 柴油机运转应平稳, 各技术参数应符合说明书规定。 测量并记录各参数, 满负荷工况每1 h 记录1 次, 其他工况在试验结束时测量并记录。2 1 . 6 49动发电机的柴油机做调速特性试验2 1 . 6 . 1 柴油机按下述要求进行 3 次调速性能试验。 突卸负荷: 在额定负荷下突卸全部负荷。 突加负荷: 在空负荷下突加5 0 % 额定负荷, 稳定后再加上余下的5 0 %负荷。 其瞬时调速率应不大于额定转速的1 0 %, 稳定调速率应不大于额定转速的5 %, 稳定时间不超过5 s ; 在额定转速时的转速波动率应不大于。 . 5 %.2 1 . 6 . 2 并联运行的柴油机发电 机组, 其柴油机调速器的稳定调速率应尽量相同, 结合发电机的并联运行试验, 检查负载转移的平稳性和负载分配的稳定性。2 2 压编空气系统试验2 2 . , 各空气压缩机做1 h 效用试验, 在运转时应无敲击和异常发热现象。 测定所有主空压机同时向 起动空气瓶充气所需的时间。空气瓶压力从大气压力升至其所规定工作压力所需时间应不超过1 h .2 2 . 2 校核减压阀压力和空气瓶、 管路及空压机的安全阀开启压力。 空气瓶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不高于工作压力的1 . 1 倍, 关闭压力应不低于工作压力的。 . s 5 倍。2 2 . 3 空压机自 动控制装置做效用试验, 其动作值应符合设计要求。2 2 . 4 压缩空气系 统在撅定工作压力下做气密试验, 时间不少于2 h , 压力降应不超过。 . 0 4 9 MP a .22. 5 如设有应急空气压缩机, 且由手起动的柴油机或其他有效的装置驱动时, 应进行效用试验, 包括原动机的起动及对空气瓶的初始充气试验2 3 滑油、 然油及冷却系统试验2 3 . 1 滑油泵、 燃油低压输送泵、 驳运泵、 冷却水泵等各做 1 h 运转试验, 检查运动部件是否有异常发热、 泄漏、 敲击等现象。2 3 . 2 主、 备用泵做转换试验, 应灵活可靠。2 3 . 3 油柜上的速闭阀及燃油泵的舱室外应急切断装置做效用试验。2 4 辅助锅炉试验1 . 1燃油锅炉的试验 燃油锅炉的阿件、 附件的效用试验检查各水位表所示水线的一致性, 做水位表冲刷的效用试验。检查燕气压力表的准确性, 必要时以标准压力表进行校验。排污阀及系统做排污效用试验。1.1.11.1.211.3。 ,月q月月月q月q二叼,L口L,L,S C I T 8 0 5 3 一2 0 0 02 4 . 1 - 1 . 4 锅炉本体上的各阀件, 做启闭 操作效用试验。2 4 . 1 . 1 . 5 燃油管的速闭阀及燃油泵的舱室外应急关闭装置进行效用试验。2 4 - 1 . 2 安全阀试验2 4 - 1 . 2 - 1 校核锅炉安全阀, 安全阀开启压力应不超过工作压力的1 . 0 5 倍。当锅炉工作压力不超过0 . 9 8 M P a 时, 安全阀开启压力可为工作压力加0 . 0 4 9 M P a , 但应不超过锅炉设计压力。2 4 . 1 - 2 . 2 安全阀的手操纵开启装置做开启 操纵试验, 检查操纵的灵活性。2 4 - 1 . 2 - 3 试验完毕后, 将锅炉所有蒸气阀关闭, 并在炉膛内充分燃烧的情况下, 测定气压升高值。 烟管锅炉在安全阀开启后1 5 m i n内的气压升高值和水管锅炉在安全阎开启后7 m i n内的气压升高值应不超过锅炉设计压力的1 0 yo.2 4 . 1 . 3 燃油锅炉各自 动控制系统做3 次效用试验, 其动作应准确、 可靠。2 4 . 2 废气锅炉试验2 4 . 2 . 1 调试安全阀开启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加。 . 0 4 9 MP a , 检查安全阀手动开启装置的灵活性。2 4 . 2 . 2 测量进炉废气、 给水等的温度和压力。2 4 . 2 . 3 自动调节及安全报警装置做效用试验。2 5 制冷装皿试验2 5 . 1 检查装置的 安装情况, 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2 5 . 2 校核各安全装置2 5 . 2 . , 调试制冷压缩机、 冷凝器、 贮液器、 中间冷却器及蒸发器的安全阁开启压力。2 5 . 2 . 1 . 1 压缩机输出端和制冷剂容器的安全阀开启压力应不大于表3 规定。 V 3 安令阁开启F F 为制冷剂名称R7 1 7R1 2R2 2R5 0 2冷凝器及贮液器1 . 7 21 . 0 31 . 7 21 . 8 2中冷器及燕发器1 . 3 70 . 6 91 . 3 71 . 5 7压缩机翰出端1 . 721 .0 31 . 7 21 . 8 22 5 . 2 . 1 . 2 氟利昂系统的各容器采用易熔塞时, 其熔点为“, 打冷试验前应提交熔化温度试验报告。2 5 - 2 . 2 检查制冷剂应急泄放管的畅通性。2 5 - 2 . 3 冷藏鱼舱或装有蒸发器的处所, 其求援报警装置做效用试验。2 5 - 2 . 4 通风机效用试验2 5 - 2 - 4 . 1 制冷机室和速冻间的通风机做1 h 效用试验。2 5 . 2 - 4 . 2 R 7 1 7 制冷机室和速冻间的应急通风机做1 h 效用试验。 制冷机室和速冻间的通风机的室外控制装置做 3 次效用试验。2 5 . 2 . 5 R 7 1 7 制冷机室和速冻间的应急洒水系统做效用试验, 水量、 压力和喷洒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室外控制装置做效用试验。2 5 . 3 制冷系统气密试验2 5 . 3 门所用的气体应为氮气或千操的空气。2 5 . 3 - 2 气体由充剂阀充入系统, 先使低压侧充到1 . 0 3 MP a , 接着将低压侧与高压侧隔断( 可关闭 手动膨胀阀 或 旁通阀) 继续充气, 使高压侧达到规定压力, R 1 2 为1 . 0 3 M P a , R 7 1 7 及R 2 2 为1 . 7 2 M P a ,R 5 0 2 为1 . 8 2 M P a . 然后停止充气, 保持2 4 h 。 前fi h 的压力降应不超过2 %, 其余1 8 h 应能保持压力稳定。如试验时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较大, 则按式( 2 ) 进行换算:P z = P , 沐2 7 3+ t Z2 7 3+ t l:。 。 。 。 。 , (2)S C / T 8 0 5 3 一2 0 0 0式中: h , P z 分别为试验开始时和结束时的压力值, M P a ; , , 、 分别为试验开始时和结束时的 大气温度值, 。2 5 - 4 制冷系统真空干燥和密性试验2 5 . 4 . 1 充入制冷剂前, 用抽真空法进行干燥, 然后进行密 性试验。2 5 . 4 - 2 试验时应使系统的真空度达到9 5 . 9 9 k P a 以上, 将压缩机的吸排气阀关闭, 在8 h内系统真空度应保持在9 4 . 6 6 k P a 以上; 然后将压缩机的吸排气阀开启, 再经8 h , 系统连同压缩机的真空度应保持在 8 6 . 6 6 k P a以上.2 5 - 5 制冷装置自 动控制系统效用试验2 5 . 5 - 1 自 动控制系统按设计图纸要求调试. 做3 次效用试验。2 5 - 5 . 2 故障报警系统做3 次模拟效用试验, 动作应准确可靠。2 5 - 5 . 3 自 动保护系统做3 次模拟效用试验, 动作应准确。2 5 . 5 - 4 备用控制装置做 3 次效用试验。2 5 . 6 翻冷效用试验2 5 - 6 . 1 效用试验应在上述各项试验结束后进行。2 5 - 6 . 2 试验时鱼舱为空舱, 密闭舱口 盖, 关闭出 入门及换气管。2 5 . 6 . 3 按设计要求应同时投人工作的所有制冷机组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制冷效用试验。 开始时, 这些机组均投入工作, 等鱼舱温度降低到设计所要求的低温时, 可轮流停用一台机组, 但应始终保持舱内要求的温度。在此期间各台机组的工作时间应大致相同。 当 设有速冻装置时, 应同时进行速冻装置的效用试验, 可用鱼盘装水冻结。 记录当鱼盘中 冰的温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冻结温度时所需的时间, 应符合设计要求. 从试验开始到试验结束, 总试验时间应不少于8 h , 必要时可延长。 备用制冷压缩机组应按上述要求进行效用试验。2 5 . 6 . 4 试验时制冷机组运转应平稳, 无异常发热和敲击现象。冷却水泵、 盐水泵、 冷风机运转应正常。测定从压缩机开始打冷至舱内达到设计要求温度时所需的时间, 同时对下列各参数每隔1 h 测量并记录一次 : a ) 制冷压缩机的吸、 排气温度和压力; b ) 制冷压缩机滑油压力。 c ) 冷凝器冷却水进、 出温度及压力; d ) 冷藏鱼舱各测点温度; e ) 外界大气温度; f ) 盐水进、 出鱼舱的温度及压力; S ) 空气冷却器空气进、 出口 温度及 压力。2 5 - 7 热平衡试验2 5 . 7 - 1 首制船的冷藏装置应做热平衡试验, 试验应在冷藏鱼舱达到设计所要求的低温, 并消除绝热层等的潜在热量和使舱温稳定一段时间后进行, 试验时间为8 h2 5 - 7 . 2 试验时, 鱼舱温度应稳定保持在设计温度, 如有减少则应不大于1 -c 。 为了 达到这一目 的, 可改变制冷机组运转台数或转速, 亦可使压缩机间歇运行 凡进行上述每种改变时, 均应准确记录其改变时间。 必须注意, 所有上述改变均不得借助于自 动调载或自 动控制系统。2 5 . 7 . 3 试验后, 由 造船厂提交热平衡计算书。2 5 . 82 5 . 8 . 12 5 - 8 . 2时间为 7 2冷藏舱温度回升试验 在制冷试验或热平衡试验结束后, 做舱温回升试验。 试验中冷藏舱保持密封状态, 制冷机停止工作。 试验开始时舱温为设计要求的最低温度, 试验6 h , 每隔1 h 检查记录一次温度回升情况, 经6 h 后的冷藏舱温度回升值应不大于表4 数值。s c / T 8 0 5 3 一 2 0 0 0表 4 冷藏舱温度回升值外界温度与冷藏舱 温度的初温差6 05 55 o4 54 03 53 02 52 01 5冷旅舱沮度回 升值1 4 . 41 3 . 21 21 0 . 99 . 68 . 47 . 264 . 83 . 62 5 . 9 试验结束后, 对各冷藏舱、 冻结间进行外部检查, 舱壁外面应无结霜现象, 各组燕发盘管、 冻结平板或盘管应全部结霜, 霜层应薄而连续、 均匀, 不应有融霜现象。2 5 . 1 0 融霜效用试验2 5 . 1 01 电 热融霜装置做效用试验, 检查融霜效果。融霜控制器通电、 断电应准确、 可靠。2 5 - 1 0 . 2 热排气融霜及热盐水融霜按设计文件规定的操纵方法做效用试验, 检查融霜效果。2 6 空调系统试验2 6 . 1 系统的气密试验应达到设计要求。制冷机系统应以抽真空法进行干燥。2 6 . 2 进行空调风管的防火闸门效用试验。2 6 . 3 各种自 动控制器动作的温度或压力按有关规定进行调定, 然后进行效用试验。2 6 . 4 在各舱室和通风管调试好以后进行降温效用试验。 试验时间不少于2 h , 每1 h 应测量被试验舱室和空调装置的各项参数。 如果试验时的环境条件和设计条件有较大差别时, 可考虑只作制冷机组的工作试验。2 6 . 5 进行热风空调试验, 试验时间不少于2 h , 每1 h 应测量被试验舱室和空调装置的各项参数。 如果试验时的环境条件和设计条件有较大差别时, 可考虑只作空气加热器的加热效用试验。2 7 发电机试验: .,检查发电机安装情况, 应符合设计要求。负荷试验负荷试验的工况及时间见表 5 ,矛,.,.,内乙表 5 试验工况及时间2 7 - 2 . 2 试验中发电机应无异常振动, 冷却、 润滑应正常。测量井记录各种负荷工况下的电压、 电流、 功率因数、 转速、 励磁电流, 其中1 0 0 %负荷时每隔1 h 记录1 次, 其他工况在试验结束时即行记录。 检查直流发电 机换向 器及交流发电 机的 滑环和碳刷的工作情况, 检查直流发电 机换向器的火花。1 0 0 %负荷试验结束后, 立即测量记录发电 机的各部温升。2 7 - 2 . 3 额定负荷试验后, 做1 1 0 % 额定负荷的 过载试验, 此时发电 机应无异常振动和响声。2 7 - 3 电压调整率及电压调节范围试验2 7 - 3 . 1 复励直流发电机在负荷试验后, 在额定负荷下将转速调至额定转速, 测试其静态调压特性。2 7 . 3 . 2 额定负荷试验后, 在额定负荷下, 将交流发电机的电压、 频率、 功率因数调至额定值, 使发电机负 载自 满载至空载再由空载至满载的范围内 变化( 功率因数保持额定值) , N试其稳态电压变化率。2 7 . 3 . 3在 交 流 发电 机 负 荷 为 空 载、 转 速 为 额 定 转 速、 电 压 接 近 薇 定电 压 的 状 态 下, 突 加6 0 % 额 定电 流及功率因数不超过。 . a c 滞后) 的对称负载, 然后再将此负载突卸, 测试其瞬态电压值及电压恢复到与最后稳定值相差3 %以内时所需的时间。2 7 - 3 . 4 调试直流发电 机手动电 压调整器的电 压调节范围。 在发电 机允许的工作范围内, 当负 载在空载义理 8 0 5 3 一2 0 0 0和额定负载之间变化时, 调节记录发电 机的电压。2 7 . 4 并联运行试验2 7 . 4 . 1 将发电 机按设计要求并联运行的台数分别组合, 并按设计的井车操作方法进行并 联运行试验。 运行中的发电 机在5 0 %额定负载点时, 并入 待并发电机, 将各发电机的负载调至其额定值的7 5 写,然后按7 5 % -5 0 0/ n - ; Z O Y o -5 0 % -7 5 % -1 0 0 Ya -7 5 环 的顺序改变负载进行并联运行试验。 每一负载点 各运 行5 - - 1 0 m i n , 测量 记录各负 载点 时每台发电 机的 有功 功率、 电 压、 电流、 频率和 功率因数。2 7 . 4 . 2 将一台发电 机与另一台在额定状态下运行的发电机并联, 做负载转移试验, 负载转移应平稳可靠。2 75 侧量绝缘电阻2 了 . 51 负荷试验前测量记录发电机的冷态绝缘电阻。2 7 - 5 . 2 负荷试验结束后, 测量记录发电机的热态绝缘电阻。2 8 应急发电机试验2 8 . 1 检查应急发电 机的安装情况, 应符合设计要求。2 8 . 2 应急 发电机做负荷试验, 试验工况及时间参照表5 , 其中1 1 0 写 工况试验可免做.2 8 . 3 应急发电机的调压特性试验按2 7 . 3 条进行。2 8 . 4 负荷试验后测量记录应急发电机的热态绝缘电阻。2 9 配电装置试验2 9 . 1 检查各配电装置的安装质量。2 9 . 2 检查主配电板、 应急配电板、 岸电箱之间 相互联锁的可靠性。2 9 - 3 检查各控制和保护装置, 校核主配电板的过载、 欠压、 过压、 逆功率( 逆电 流) 保护装置的动作整定值和延时时间。2 9 . 4 各发电机做充磁效用试验。2 9 - 5 测量配电装置所有载流部分对地及载流部分的极间或相间的热态绝缘电姐。3 0 拖动电机及控制装里试验3 0 . 1 检查各拖动电机的安装质量, 结合各9所拖动的设备进行效用试验。3 0 . 2 检查各控制装置, 校核保护装置整定值3 0 - 3 检测各电动机起动和工作电流、 电 压3 0 . 4 洲量记录各系统的热态绝缘电阻。3 1 蓄电池组及充放电控制袭1 t 试验3 1 . 1 检查蓄电池组的安装质量。3 1 . 2 做充放电 效用试验, 测量记录最大充电电 流、 电压调节范围 及电解液的比 重。3 1 - 3 检查充 放龟板逆流保护装置的动作可靠 性。3 1 . 4 应急蓄电池组做自 动投入的效用试验, 检查放电指示器的工作情况。3 15 测量记录系统的热态绝缘电阻。3 2 主、 应急照明及诱鱼灯系统试验3 2 . 1 检查各照明灯点的布置, 进行效Rl试验。3 2 . 2 检查照明 变压器的工作情况,3 2 . 3 诱鱼灯做效用试验。 检测各回路的工作电流。S C / T 8 0 5 3 一2 0 0 03 24 测量记录各回路的热态绝缘电阻,3 3 电取映器、 空调鸯、 电风扇试验3 3 . 1 检查各设备的安装质量, 进行效用试验.3 3 . 2 侧量记录各设备的热态绝缘电阻。3 4 仍内通信及信号装盆试验3 4 . 1 检查各设备的安装质量, 进行效用试验。3 4 . 2 测量记录各设备的热态绝缘电阻。3 5 电压降e l f 抽测照明系统最后分 路的电 压降值.3 6 无线电通信设备试验3 6 . 1 天线装置3 6 . 1 . 1 检查夭线的安装质量, 确认天线的型式、 规格是否符合要求。3 6 - 1 . 2 泌量记录天线对船壳的绝缘电 阻。3 6 . 2 供电电源3 6 . 2 门各变流机组或整流装置做效用试验。3 6 - 2 . 2 蓄电池 组及充放电 控制装置做充放电 效用试验。3 6 - 2 . 3 检查整流装置对无线电 通信设备的干扰情况。3 乐3 甚高频( V H F ) 无线电话的试验3 6 . 31 利用自 检装置进行自 检试验。3 6 - 3 . 2 在工作频道上进行通话效用试验。3 6 . 3 - 3 检查 1 6 频道的优先通话功能。3 6 - 3 . 4 在数字选择性呼叫( D S C ) 工作状态下, 进行文件的编辑、 贮存、 发射和接收试验。3 6 - 3 . 5 检查7 0 频道D S C值班功能。3 6 - 4 渔船用无线电话机的试验3 6 - 4 . 1 检查渔船代码是否输入。3 6 - 4 . 2 在2 2 1 频道与岸台进行通话, 检查其呼叫工作情况。3 6 . 43 检查遇险报警等功能的情况, 应具有防误触发的措施。3 6 . 5 中频( MF ) 和中颇( MF ) / 高频( H F ) 无线电设备的试骏3 6 . 5 . 1 利用主、 备用天线, 检查发信机在每一个波段上采用不同的发射类型时的调谐情况。3 6 - 5 . 2 将M F或MF / H F 无线电 设备置于无线电 话状态, 利用S S B ( 船用电 话) 电 话与岸台联系, 检查收发信机的功能.3 653 检测收发信机的颇率准确度。3 6 - 5 . 4 在电 传工作状态下, 检查窄带直接印字电 报( N B D F ) 终端的控制功能。 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检查电文编辑、 贮存、 调出、 打印、 删除等功能。3 6 - 5 . 5 在数字选择性呼叫( D S C ) 工作方式下, 检查文件的编辑、 贮存、 发射和接收的功能; 检查D S C值班接收机的功能。3 6 . 船舶地球站的试验3 6 . 6 . , 利用设备的自 检功能进行自 检试验。3 6 - 6 . 2 进行入网试验, 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检查设备的各项功能。 百S C / T 8 0 5 3 -2 0 0 03 6 - 6 . 3 检查驾驶室遥控起动船对岸遇险报瞥装置。3 6 . 7 增强群呼接收机( E G C ) 的试验 用E G G 接收E G G 岸台的信息, 检查设备的功能。3 6 . 8 航行警告接收机( N A V T E X ) 的试验3 6 . 8 . 1 利用设备的自 检装置进行自 检试验。3 6 . 8 . 2 接收附近N A V T E X发射台的信息, 检查设备的工作情况。3 6 . 9 雷达应答器( S A R T ) 的 试验3 6 - 9 . 1 检查设备的安放情况及电池的失效日 期。3 6 - 9 . 2 利用船上的9 G H a 雷达对S A R T进行实效试验。 在雷达屏幕上应能显示出一串同心圆 或同心弧。3 6 . 1 0 应急无线电 示位标( E P I R B ) 的试验3 6 . 1 0 . 1 检查E P I R B的安装情况及电池的失效日 期。3 6 - 1 0 - 2 利用设备本身的试验开关, 检查其发射功能。3 6 . 1 1 救生艇筏双向无线电话的试验3 6 . 1 1 . 1 检查设备电池失效日 期或充电装置的效能。3 6 - 1 1 . 2 利用多个设备进行实效通话试验。3 6 . 1 2 无线电话报警信号发生器和遇险额率值班接收机的 试验3 6 . 1 2 . 1 利用仿真天线在2 1 8 2 k H z 频率上进行发射试验, 检查无线电话报警信号发生器的工作情况。3 6 - 1 2 . 2 利用遇险频率值班接收机的自 检装置植查设备的工作状态。3 7 助渔、 助航设备试验3 了 . 1 电罗经3 7 . 1 . 1 检查系统的完整性及主罗经和定位分罗经航向 标志线与船舶纵中剖面的平衡度, 误差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3 7 - 1 . 2 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效用试验。3 7 - 1 . 3 侧量记录热态绝缘电阻。3 7 . 2 雷达3 7 . 2 . 1 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及安装质量。3 7 - 2 . 2 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效用试验。3 7 . 2 - 3 检查船首标志线、 距离、 方位指示的准确度。3 7 . 2 - 4 测量记录系统的热态绝缘电阻。3 7 . 3 探鱼仪( 侧深仪)3 7 . 3 . 1 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及安装质量。3 7 - 3 . 2 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效用试验。3 7 - 3 . 3 检查探测方位、 深度的准确度及回波映象的清晰度。3 7 - 3 . 4 检查水平探鱼仪换能器的升降、 回转、 俯仰机构的动作灵活度。3 7 - 3 . 5 检查零位线及走纸速度。3 7 . 3 . 6 检查设备的防干扰措施。3 7 - 3 . 7 测量记录电源及换能器的绝缘电阻。3 7 . 4 卫星导航接收机( G P S )3 7 - 4 门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进行自检。3 7 - 4 . 2 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效用试验。 丁 杭S C I T 8 0 5 3 一2 0 0 03 7 . 5 计程仪3 7 . 5 . 1 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及安装质量。3 7 . 5 - 2 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效用试验。3 8 系往拖力试验3 8 . 1 试验条件 风力不超过蒲氏3 级, 海浪不超过2 级, 潮流平稳。 试验区域水 深应不小于3 倍螺旋桨直径。 船舶距岸堤应有足够的 距离, 系泊用缆索长度应不小于2 -3 倍船长。 拖力试验前, 应查验试验用测力计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3 8 . 2 测量主机额定拾出扭矩下的系柱拖力3 8 . 2 . 1 试验时, 将主机转速缓慢调至螺旋桨设计计算书中系柱时的转速, 稳定1 0 m i n , 记录测力计的读数。3 8 . 2 . 2 测量并记录此时主机的排气温度和爆发压力。 第二篇 航行试验3 9 仍伯性能试验3 9 . 1 试验条件 试验海区 应开阔, 有足够水深, 风力不超过蒲氏3 级, 海浪不超过2 级, 潮流平稳。 试验前后, 应测量并记录相应试验记录表上所列的 船舶吃水及海况.3 9 . 2 测速试验3 9 . 2 . 1 按照船舶设计的正车工况, 分别测定每一工况( 通常只做额定工况) 的船舶航速。3 9 - 2 . 2 试验时可采用叠标法, 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测试方法。3 9 - 2 . 3 船舶在进入测速区之前, 应使主机达到每一工况的稳定转速。3 9 - 2 . 4 对每一工况最好应进行顺、 逆相间的连续3 个单程试验. 3 个单程中, 主机的转速应保持不变。每个单程都要尽可能在同一测速线上。进入侧速段后要保持稳定的罗经航向, 偏差不得大于念 , 。3 9 - 2 . 5 航速按下列公式计算:v , + 2 v : 十 V ,.=一一二S一一(3)式中: 。 平均航速, k n ;vv p , v , 分别为第一次往、 第二次返、 第三次往单程测得的速度, k n ,3 9 - 2 . 6 对于双螺旋桨船, 建议增测在单螺旋桨推进时的船舶速度。3 9 - 2 . 7 试验时记录主机有关参数、 风向、 风速、 船舶航向和水流向。3 9 - 3 停船试验3 9 . 3 . 1 试验过程中船舶应保持舵角为零。3 9 - 3 . 2 分别测定全速正车 停车、 半速正车停车两种情况下, 自 停车令发出至船舶停止前进时的滑行距离、 时间、 船首偏转角度。3 9 - 3 . 3 分别测定全速正车全速倒车、 半速正车全速倒车两种情况下, 自 倒车令发出至船舶接近对水移动停止时的滑行距离、 时间、 船首偏转角度( 按主机操作规程操作) 。3 9 . 3 - 4 停船试验应顺、 逆流各做一次, 取其平均值。3 9 . 4 回转性试验3 9 . 4 门测试船舶在全速情况下, 向左、 右回转时的回转直径、 最大横倾角。3 9 - 4 . 2 试验前应使主机转速保持稳定, 满舵时舵角不得变动, 以形成稳定的回转区。S C / T 8 0 5 3 一2 0 0 03 9 - 4 . 3 船舶以全速稳定直航2 -3 m i n , 按规定操舵至左( 右) 3 5 。 或允许最大舵角, 待船首向角变化达5 4 0 0 时, 即一个回 转试验结束。 按照相同程序反方向 操舵进行下一个回 转试验。3 9 . 4 - 4 对于双螺旋桨船, 还应按规定的航速进行正倒车交错回转试验, 测定回转直径。3 9 . 4 - 5 在回转过程中, 连续记录时间、 首向角、 横倾角和回转速度等。3 9 . 5 航向稳定性试验3 9 . 5 . 1 保持舵角不变, 测量航向变化情况 船舶以全速在预定航向上稳定直线航行, 稳定3 -5 m i n 后, 保持正舵不变, 每隔1 0 -3 0 s 记录一次航向, 连续测量 3 -5 m i n , 顺、 逆流各测一次。3 9 - 5 . 2 保持航向不变, 测量操舵情况3 9 . 5 . 2 . 1 船舶以全速在预定航向上稳定直线航行, 测定为保持航向不变所需的操舵次数和最大操舵角 度, 连续侧定3 -5 m i n , 顺、 逆流各侧定一次。试验中每次操舵角不应大于5 , 操舵次数不应超过1 2 次/ m i n ,5 . 2 . 2 对于双螺旋桨船舶, 应测量左、 右单桨推进时, 为保持航向不变所操舵的次数和最大操舵角4 04 0 . 1顺、 逆流各测定一次。操舵试验4 0 - 24 0 . 2 试验条件试验海区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水深不影响船舶操纵。 主操舵装置的操舵试验门船舶以最大营运速度前进时, 进行操舵试验。 试验时各路电源、 各台 机组、 各套控制系统及操纵站应交替进行试验。4 0 - 2 . 2 操舵程序如下, 每个操舵动作保持1 0 5 后再进行下一动作: 正舵0 0 右满舵3 5 0 右满舵3 5 0 左满舵3 5 0 左满舵3 5 0 右满舵3 5 0 右满舵3 5 0 正舵。 正舵。 左满舵3 5 0 左满舵3 5 0 正舵。 。 同时测定使舵自 任何一舷的3 5 0 转至另一舷的3 0 。 所需的时间, 应不大于2 8 s , 且正反方向的操舵时间不应出现过度差别。4 0 - 2 . 3 试验时, 检查电 动机和液压系 统及各运动部件应无异常发热、 敲击和渗漏等现象. 测量电压、 电流、 油压、 操舵时间、 船舶最大横倾角等。4 0 . 2 . 4 有两套控制系统或液压系统的主操舵装置, 应检查其转换的可靠性。4 0 . 3 辅助操舵装置试验4 0 . 3 . 1 船舶在半速但不小于7 k n 速度时, 进行辅助操舵试验。4 0 - 3 . 2 操舵试验程序如下, 每个操舵动作保持l o s 后再进行下一动作: 正舵o 0 右舵1 5 0 右舵1 5 0 左舵1 5 0 左舵1 5 0 右舵1 5 0 右舵1 5 0 正舵。 。 正舵0 - -左舵1 5 , 左舵 1 5 0 正舵 。 。 同时测定使舵自任何一舷的 1 5 0 转至另一舷的1 5 0 所需的时间, 应不大于 6 0 s .花S C / T 8 0 5 3 一2 0 0 04 0 - 3 . 3 试验过程中, 检查辅助操舵装置的工作可靠性。4 0 . 4 主、 辅操舵装置做转换试验。4 0 . 5 用应急电源做操舵效用试验, 检查应急电源工作的可靠性。4 0 . 6 自 动舵做效用试验, 检查各部件的工作可靠性。 检查自 动操舵转换到随动操舵或相反转换的方便性和可靠性。4 0 . 7 人力操舵装置做效用试验, 检查其工作可靠性。测定自 一舷1 5 。 至另一舷 1 5 0 的操舵时间应不超过 6 0s .4 1 拍锚试验4 1 . 1 试验条件: 试验海域的水深宜大于5 5 m 。 对航行于遮蔽航区、 沿海航区的船舶, 试验水深可按实际情况商定。引. 2 左锚、 右 锚分别抛出各1 次, 在抛锚过程中刹车3 次, 检查刹车可靠性。4 1 . 3 锚抛定后, 用甲板止链路固定锚链, 再用慢车将锚链拉紧, 检查止链器的可靠性。4 1 . 4 起动锚机分别收起和同时收起左锚、 右锚, 破土后应测量起锚速度。 从5 5 m水深到2 7 . 5 m水深起单锚的速度应不小于9 m / m i n , 锚收妥后, 检查锚和船体的贴合情况是否良 好, 止链器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锚和止链器的紧固装置是否可靠。4 1 . 5 深水抛锚装置做效用试验, 其试验条件应尽量满足该装置的工作条件或设计技术要求。 抛锚时 试验刹车2 -3 次, 抛锚后应掣紧锚索, 使掣锚器和缓冲器进行工作, 停留时间 应不少于1 5 m i n . 破土后的起锚速度, 应不小于3 0 m / m i n ,4 1 . 6 在试验过程中应检杳下列项 目4 16 . 14 1 . 6 . 24 16 . 34 1 . 6 . 44 16 . 5流。4 16 . 64 16 . 7锚链和卸扣通过锚链筒、 止链器和链轮情况, 锚链通过链轮时, 应无过分跳动和翻链情况。锚链冲水装置的冲水效果。各运动部件应无异常发热、 敲击等现象。侧量油 泵 工作压力 及油泵、 油乌 达的 转速。 液压系 统应 无渗漏现 象。检查电动机及换向器( 对直流电动机) 工作情况, 测量电动机的起动电流、 运转电流和破土电检查电 气控制设备及各档调速和电 磁制动器的 工作可靠性。过载保护装置、 液压系统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应符合技术要求。4 2 主荣油机及轴系的运转试验4 2 . 1 主柴油机( 以下简称“ 主机)运转试验4 2 . 1 . 1 主机航行试验工况及时间见表 6 . 试验应连续进行, 1 0 0 负荷时因故障停车应不超过一次, 时间应不超过1 5 m i n . 表 6 航行试验工次及时间工况序号转速 %试验时间, h中、 高速机低速机1正8 0D 50 . 59 10 . 5o . 521 0 03431 0 30 . 50 . 545倒7 00 . 2 50 . 2 57 9S C / T 8 0 5 3 一2 0 0 04 2 . 1 . 2 检查各部分运转情况, 测量并记录主机徽油、 滑油、 冷却水、 排气的温度、 压力及爆发压力等参数, 在额定工况时, 每隔1 h 测量记录一次, 其他工况于结束时测量记录。 检查各缸工作均匀性, 在额定工况下各缸参数均匀性的要求同1 6 . 8 . 3 ,4 2 - 1 . 3 主机遥控操纵装置在驾驶室和机舱集控室分别进行操纵试验。 控制主机按正车快速。正车慢速.停车、倒车慢速倒车快速, 然后再按上述相反的顺序操作几个回 合, 检查控制功能是否正常。4 2 - 1 . 4 可 燃用重柴 油的主 机, 做轻、 重 柴油的 转换 试验。 重柴 油加 热、 离心 分油 机等 设备做效用 试验。4 2 . 1 - 5 测定主机最低稳定工作转速, 并在此转速下运转 1 0 m i n , 最低稳定工作转速应符合柴油机说明书规定。4 2 . 1 . 6 主机在额定工况运转试验后, 做停缸试验。 部分气缸停止工作, 并降低转速至制造厂规定的允许最高排温的工况下稳定运转1 0 m i n , 试验时, 八缸以下任停一缸, 八缸及以上停发火顺序不相邻的二缸。 侧量并记录各缸的爆发压力, 排气温度等主要性能参数。4 2 . 1 . 7 检测主机调速器性能, 在额定转速时转速波动率应不大于1 . 5 %, 带有离合器的主机, 在额定转速的8 0 %, 9 1 %, 1 0 0 % 三种转速下分别做突卸负荷试验, 其瞬时调速率应不大于1 5 %, 稳定调速率应不大于1 0 写. 稳定时间应符合出厂要求.4 2 - 1 . 8 做热车换向 试验。 在最低稳定工作转速下, 从换向 操纵开始到在相反方向 工作为止, 所需时间应不大于1 5 S .4 2 - 1 - 9 负荷试验结束后, 必要时停车测量主机各部轴承温度。4 2 . 1 . 1 0 航行试验结束后, 必要时可对主机做吊 缸检查, 并在冷态时复侧曲 轴臂距差。4 2 - 2 轴系部分运转试验4 2 - 2 . 1 检 查减速齿轮箱、 离 合器、 推力 轴承、 轴系的 工作情况, 离合 器是否跟转、 打滑, 操纵是否灵活,侧量并记录齿轮箱、 轴系的冷却及润滑系统的压力、 温度及各轴承的 温度。 各轴承及填料函的温度和密封情况按表2 规定。4 2 - 2 . 2 可倒、 顺齿轮传动装置的 倒、 顺车试验应不少于3 次。 试验要求同1 7 . 3 ,4 2 . 2 . 3 对可 变螺距螺旋桨及其操纵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