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策略教活相遇问题教材返回.doc_第1页
巧用策略教活相遇问题教材返回.doc_第2页
巧用策略教活相遇问题教材返回.doc_第3页
巧用策略教活相遇问题教材返回.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用策略教活相遇问题教材返回 1新课导入增加趣味性。新课导入前,教师可通过生动的语言艺术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刚上课时,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经常可以看见马路上汽车来来往往的情景,请以两辆汽车为例,说一说两车行驶的方向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如果两车一直相对而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在教师问题的驱动下,不由自主地进入思考之中,解决问题的心理很迫切,此时,教师可以将其引入到新课讲解中:“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相遇的问题。” 2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相遇类应用题对学生来讲是抽象的,教学时借助多媒体,由课件演示两车相向而行至相遇,并在图上显示出题中的各种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线段图,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例如,教师在讲解“相向”“背向”“同向”的含义时可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小红每分钟走60米,小明每分钟走50米。演示1:小红和小明同时从两地相向运动,最后相遇;演示2:同时同地背向运动,最后相距;演示3:同时同地同向运动,最后相距。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后,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能把刚才两个人运动过程中的情景描述一下吗?”“这两个人是如何运动的?他们又有怎样的关系?”由学生概括相遇问题中“相向”“背向”“同向”等概念,加深对三种运动方式的理解。 3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是具体的,数学是抽象的。我们应该把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比如,教师可要求同桌之间相互配合,来演一演两位同学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中途相遇这一过程。两个同学到前面来演给同学们看,并在教师口令下同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中途相遇,完整地表现相遇的过程。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弄懂了相遇问题的重点内容,“两人所用时间是相同的”、“所走路程之和等于总的路程”,等等。 4开展解题训练,传授解题策略。在相遇类的题目中,往往涉及到多环节的行程,因此,在对学生展开解题训练的时候,首要环节就是教会学生仔细审题,理清题目中的运动关系,避免出现解题错误的情况。 例题1,甲乙两个城市相距60千米,A骑自行车从甲城前往乙城,B步行从乙城前往甲城,A每小时比B快10千米,如果在3小时后两人相遇,那么A、B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相遇时A距离乙城还有多少距离?这是一个典型的相遇类问题,A、B两人相对前行,在路程的某一点相遇。已知两人走完全程的时间是3小时,因此两人速度之和是603=20千米时,由于A每小时比B快10千米,那么20-10=10千米时就是两人速度相等的那一部分,B的速度为102=5千米,时,A的速度为5+10=15千米,时。在相遇时A距离乙城的距离就是B前进的距离,因此为53=15千米。这种题目在审题的时候,需要理顺两个数量关系,一是3小时两人相遇,二是A比B每小时快10千米,就可以快速解答出题目。 有时相遇类题目中行动轨迹较为复杂,为了运动中的数量关系更加直观,可以采取图解法对题目所表述的内容进行变形,通过线段图示的方式将题目中的运动关系表示出来,从而快速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例题2,两个城市甲和乙相距66千米,A和B两个人均骑自行车,其中A从甲城到乙城,B从乙城到甲城,两人同时出发,两个小时后相遇,已知A的速度是B的1.2倍,则B的速度是多少?两人相遇在什么位置? 对于这个题目,就可以根据题目所描述的数量关系画出具体的线段图示,将B的速度设为x,则A的速度可以表示为1.2x,然后以小时为单位,每个小时A、B两人前进的距离用线段表示,则可以得到四段线段,其中两段为1.2x,另外两段为x,加起来就是4.4x,即4.4x=66,得出x=15千米,时。两人相遇位置则可从B运动的距离得出,即215=30千米,即在距离乙城30千米的地方两人相遇。若是单从字面对A、B两人的运动关系进行分析,那么很可能出现错误。将其用线段图示的方式进行表述,则可以非常直观清晰地认识到两人的运动过程。 在相遇类的题目中,还有一类追击相遇问题,即某人从某地先出发,然后另外一人后出发去追赶先出发的那人,最后两人在某处相遇。对于这一类相遇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将列出的算式和题目进行对比,查看表义是否一致。 总之,相遇类问题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比较常见,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