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地理实验课的思考与尝试.doc_第1页
新课改下对地理实验课的思考与尝试.doc_第2页
新课改下对地理实验课的思考与尝试.doc_第3页
新课改下对地理实验课的思考与尝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改下对地理实验课的思考与尝试 文/邹少华 【摘要】地理实验引入课堂,既能很好的把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以微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又能够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调动课堂气氛。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地理实验课的具体方法与作用。 关键词实验;地理;思考;尝试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有一项就是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体验学习知识过程,了解研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根据以上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实验是可行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地理实验引入课堂,一方面能很好的把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以微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搭建一座桥梁。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调动课堂气氛。 一、创设实验情境体验学习过程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处理、解决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可以直观地呈现课本中地理事物的内涵与事物间的联系。与初中地理知识相比,高中地理知识难度更大,也更难理解,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教师多采用一些直观性强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地引入地理实验,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举例来说,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为了使学生对“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有更深刻的理解,可引入如下实验:首先把事先准备好的气球吹成苹果一般大小,用长约35厘米的细线扎紧口子,然后用透明胶把两细线粘在教鞭上,两个气球相隔10厘米左右,举起教鞭向两个气球中间向上吹气,此时会发现:两个气球相互靠近。通过分析得知,气球靠近是因为中间部分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两侧向中间流动的原因。这样一来,简单的实验把易混淆的知识形象的区分开来,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觉得轻松愉快。 同样的实验情境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既简单又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如:我们在讲地球自转会产生地转偏向力,以前在教学中总是用“河岸淤积的沙泥”来做例子,往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做实验改变了这一现状,在课堂中准备一个地球仪把地轴垂直地面,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滴红墨水,在地球仪静止不转动的情况下,观察发现墨水会沿着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然后我们在高纬度再滴一滴红墨水,并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这时,从北极向下观察,发现墨水留下向右偏转的痕迹。最后,我们把南极朝上,进行相同的操作,可观察发现墨迹向左偏转。 二、恰当实验安排突破教学难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难点也是让学生有所提高的知识点,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不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认识水平间的差距。正如我们都知道一个五米的峭壁没有工具无法攀登,但是,人们却可以攀登一千多米的泰山,这是因为泰山开凿了通往山峰的台阶,所以在教学中如何搭建通往真理的台阶,让学生循序渐进,接近我们的教学目标,并掌握知识难点成为每位教师的当务之急。 以教学中“季风的形成”这一难点为例,因为季风现象比较宏观,且学生在生活中缺乏对季风现象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其形成原因比较难。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小实验,首先将课前准备好的卫生香点燃,尽量避免室内有过快的空气流动,使卫生香的烟垂直向上。在卫生香的左右两侧放上一个一千瓦的电炉、一块盆大的冰块,然后让学生观察烟的飘动方向,随后对调电炉与冰的位置,观察烟飘动的方向。实验中发现,卫生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炉上方,这是由于电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气压降低;而冰块上方的空气却被冷却,气压升高,高低气压的转变(季节的转变)形成了季风。 三、巧妙引用实验增添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我们希望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愉悦的刺激,让教学的节奏与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相吻合。一方面,学生可在这样的氛围下活跃思维、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对于老师来说,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使教学任务得到有效的完成。相反,乏味、消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情绪低落、积极性差,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使得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创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成为建立优质课堂的重要途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们常常疏忽了这一点,认为高中知识又难、又深、又多,无法既保证高效的课堂效率,又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其实,只要我们设立生动的教学情境,比如说把合理的地理实验引入课堂,就能感受到深藏于其中的精彩,实现提高现课堂效率和活跃课堂氛围的双赢目标。 在上“海陆热力差异”时,我根据知识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课堂实验。首先,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沙子和清水,而后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两支温度计,将两个烧杯同时放到太阳下,然后继续讲课让学生对海陆热力差有一个了解,15分钟以后,将太阳下的两支烧杯拿来观察,我们发现温度计上的读数发生了变化,插在细沙的那只温度计为48,插在水中的温度计为36,随后我们把烧杯移到教室里,再过十分钟,对其进行观察,这时学生们发现温度计上的读数再次发生了变化,插在细沙烧杯里的温度计是32,而插在水中烧杯的温度计却是34,一作对比,我们很快可以发现,插在水中的温度计变化是2,而细沙的变化却是16。烧杯中水的温度变化没有细沙的大,很好的证实海水温度升的慢、降得也慢。通过以上实验,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我发现学生很快可以掌握海陆热力差异的内涵和本质,一个实验,贯穿了整节课,不仅验证了课本上的知识,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 实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高中地理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