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把头像画得很小该办 李慰宜(上海市特级教师) 看了这一案例,我询问大班幼儿:“有一群小朋友在画幸福的一家,他们都把家里人的脸画得很小,连眼睛、鼻子都看不清了,你们说怎么办?”一名幼儿反问我:“他们家的人是不是很多啊?”言下之意是人太多了,只能画得小一点才能画得下。这倒把我给问住了。想到自己没在教学现场,不能对此妄加评论,只能说说我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以及我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一、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不是“教”会的 在一张很小的纸上画一个鸡蛋大小的头像,就会感觉大得惊人,但要是画在空白的墙面上,又会因过于微小而被忽略。由此可见,大或小都是相对的。面对同样大小的纸,我们常会看见一些幼儿把头像画得撑满了大半张纸,以致身体其他部分只能挤在角落里了,也有一些幼儿会画个小小的脑袋,然后把身体和脚画得很长,整个人酷似一根竹竿。有的成人就将此归结为幼儿的个性,认为前者胆大泼辣,而后者胆小拘谨。其实,这两种表现都是幼儿不善判别空间大小所致,也许还有前者在绘画时多用手臂动作,而后者多用手腕动作的因素。 空间知觉能力在艺术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它包括对物体内部或物体与物体、物体与环境之间高低、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关系的判断,就绘画作品来说,与图像的结构、比例、色彩运用以及整幅画面的构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很多在成人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幼儿看来却不容易把握。就判别头像究竟该画多大来说,成人能从纸张的大小和准备画的人物的多少轻易作出判断,而对幼儿来说却没那么容易。有的教师急于求成,规定幼儿该画多大,或教给幼儿统一的步骤使之“标准化”,这样做虽然有时能产生即时效果,但之后幼儿可能就会习惯于“依葫芦画瓢”,这无疑是抑制了他们对艺术表现的探索,更影响了其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二、变灌输训练为引导幼儿探索发现 我们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首先要考虑的是这种方法是否顺应了不同年龄幼儿的能力水平,是否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就画人物来说,我曾采取以下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在小班涂鸦阶段,我从不提及画面图像大小的问题,因为三四岁的幼儿几乎都只用笼统的符号表现他们所看到的事物,如果不细细分辨,听听他们的解释,教师时常看不懂作品的内容,甚至觉得他们在乱涂一气,以致忽视其中闪现的创造力。此时,无论幼儿画得大或小都无关紧要,教师要做的只是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自己的符号,不妄加评论,学着看懂其画中的意思,并及时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创意。我发现许多教师不理解幼儿的符号,认为他们是在乱画,然后硬叫他们照成人希望的样子画,结果再也看不到幼儿精彩的涂鸦了。 幼儿到了四五岁,在积累了大量涂鸦的经验后,随着观察能力的发展(这种观察包含对空间关系的分辨能力),以前的符号逐步清晰起来,形成了仍然较笼统但已能分辨的图像,这可以说是跨出了了不起的一步。也就在这个时候,幼儿常会出现无法把握图像在画面中的位置的问题。就画人物来说,幼儿有时一开始就把头像画在纸的正中了,有时所画的头像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这都使他们因为感到不满意而十分沮丧。此时,教师就应因势利导地让幼儿关注人物头像的大小及其在画面中的位置等问题。为使幼儿可以比较直观地作出判断,我剪了许多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头型,让他们按自己的需要选择并贴在纸上,然后添画身体其他部分。有了这一具体直观的材料,幼儿感到很放松,他们时常饶有兴致地选择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头型完成不一样的作品。后来,他们还要求我提供一些不同的发型,于是,我又剪了几种发型模板,让他们自己通过剪剪、贴贴、画画,使每一个人物都变得非常生动。过了一段时间,我逐步减少提供头型和发型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画出更为生动的头像。由于幼儿已经有了一些判别大小和位置的经验,他们开始大胆、自如地画各式各样的脸。 进入大班以后,幼儿开始喜欢表现各种情节,但有时会因为难以表现而放弃。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幼儿开展各种有趣的探索活动。例如: “放大或缩小照片” 我提供大小不一的纸以及不同的绘画工具,幼儿可自由选用,将原有的图像放大或缩小。在放大或缩小时,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想象随时对图像作些改变。这一玩法引发了幼儿对图像大小与纸张大小之间关系的关注,幼儿非常乐于探索。他们有时会把一只小小的虫子放得奇大无比,有时又会兴致勃勃地做一本可放在口袋里的微型图画书。在放大图像时,他们想出了不勾轮廓线而直接用水粉颜料涂画的方法,如果一笔画下去觉得还不够大,就再涂一圈,而不必担心会不会留下改动过的痕迹。在缩小图像时,他们又想出了画人脸可以不画五官只画头发的方法,用头发来分辨男女和脸的方向。我鼓励幼儿把这些方法与同伴分享,后来幼儿想出的办法越来越多了。 “平平安安” 我用卡纸剪了许多“瓶子”,让幼儿将这些“瓶子”摆放在一张纸上,成为一幅画。随着“瓶子”数量的增多,必然出现前后重叠的情况。幼儿对重叠现象十分感兴趣,他们尝试摆放不同数量的瓶子,感受其中的遮挡关系,努力把瓶子“安放”好,不让它们中的任何一个看着像“飞起来”一样。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发现画面会随图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装镜框” 我引导幼儿制作大小不一的镜框,逐一放在平时的涂鸦墙上,看一看选取哪一部分画面最好看,以及用哪种大小的镜框最合适。他们会将一面涂鸦墙用不同的方法分割,形成各种不同的画面。有时我发现某一部分画面从未被关注,就发动大家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将这一部分装进镜框里,变成一幅有意思的画。在玩这个游戏时,幼儿会发现一旦变换镜框大小或移动位置,画面就会发生变化。 三、放开幼儿的手脚 任何一种创意如果演化成统一的模式,就会失去生命力。我们总以为幼儿离开教师的指导就会一事无成,因而习惯于拿出范例、规定好步骤让幼儿模仿,结果教师充当军师,幼儿只能充当小兵了。 这一次我将案例中的问题抛给幼儿讨论,他们给出了很多建议: 幼儿甲:“如果头画得小了,就只画头发,不一定要画眼睛和嘴巴,这样也会很好看的。”(显然这是他从“放大或缩小照片”的游戏中获得的经验。) 幼儿乙:“画得小有什么关系,多涂几圈不就大了?爱画多大就画多大,倒是画大了不能再缩小。”(显然他想到了用涂染的方法画脸,没有轮廓线的限制,要放大轻而易举。我联想到有的教师从小班开始就要求幼儿画轮廓线,还千篇一律地采用黑色,这其实是不合理的。) 幼儿丙:“去找些大小不一样的瓶盖,按家里的人数先在画纸上放一放,然后按这个大小位置画就行。”(这个方法与摆放瓶子的道理是相通的,他显然是从那个游戏中吸取了经验。) 幼儿丁:“画得小就用小的纸,或者把旁边裁剪掉也行。”(这是他玩“装镜框”游戏获得的经验。) 我问:“有位老师想出个办法:先画眼睛和嘴巴,再画脸,你们觉得怎样?” 众幼儿:“这个办法倒没有试过。”(他们似乎很想试一试。) 幼儿甲:“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具厂合作协议书3篇
- 合同补充协议的撰写要求3篇
- 工程总承包合同的安全生产3篇
- 农村自建房施工承包合同范本版3篇
- 福建省德化一中、安溪一中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重庆奉节县人民医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4年唐山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
- 衢州市中心血站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恒丰银行成都分行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1过秦论》理解性默写与填空练习
- 大数据商务智能与可视化分析:解锁商业精准决策之路
- 输电线路(电缆)工程施工作业票典型模板(2024版)
- 护理非计划拔管应急预案
- 保险的起源和发展讲述课件
- 2024年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机械臂路径规划与运动控制
- 智能健康监测手环项目计划书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语法练习
- 建筑水电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有色金属材料制备与应用》课件 4-铸造铝铜、铝镁和铝锌合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