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 语文语文 第第1页页 共共 10 页页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训练 1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理学家们提倡的“节孝”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们的首创。至少从汉代以来,国家政府都曾经对社会上 的节孝行为进行过表彰和奖励。到了宋代,一方面,政府基本上持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另一 方面,理学家们为强调士大夫应注重气节的道德标准,对”节孝”观也作出了更明确的表述:然而直至宋元时 期,国家政府对于旌表节孝的行为,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个案“典型”的层面上。有学者把明以前到明代的旌 表贞节行为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描述为“由典范到规范”。典范是由倡导所致,而成为规范则必须要有一整套 严格的制度化设计来加以保障和推行。明代在固定的审核标准下,对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旌表案件,予以 定期、集体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了明代旌表节孝的制度化、规律化和等级化,乃至演变至激烈化的特质。 与之相伴相行的足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这就促使明朝 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表节孝制度。这样,明政府所推行的节孝行为,就不仅 仅是一种制度政策,同时也成为一种社会道德的教化行为。在制度与教化的双重作用下,明清时期的节孝 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父亲眼看着女儿自尽殉夫并大赞“死得 好”的故事, 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并不罕见。 在朱熹悟道、 传道的福建地区, 清代竟有胁迫寡妇殉节的风气。 “孝道”本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但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制度化推进之后, 也在不同程度上走上了泛政治 化的极端道路。在上层统治者眼里,孝道的体现就是臣下的“死忠”;所谓“以孝治天下”,实际上就是天下服 从一尊。就一般士庶之家而言,争取“孝行”的褒奖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益。正因如此,为博得 孝名而导致明清时期惨无人道的“割股疗亲”行为盛行,显然也是政府对于“节孝”制度化与教化灌输的后果。 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节孝”, 更多的是强调工人自身的道德气节与行为准则, 而到了明清时期经过专制政 府的制度化、规范化之后,传统的“节孝”观被引入到激烈化的歧途。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 W 语文语文 第第2页页 共共 10 页页 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工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上成了政治上的 一种“摆设”。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而经过了新的改造 和诠释:正因如此,宋代朱子及理学家们所倡导的“义理”“气节”等命题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还是应当引起我 们的重视并加以继承。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 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节孝”观并非始于宋代,只是宋代持续了历代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并对其作了更明确的表述。 B. “由典范到规范”中的“典范”是指明之前的倡导个案典型,“规范”指明代的制度化设计。 C. 节孝行为成为明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政策后,朱子理学就变成了政府认可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 D. 节孝行为进行制度化设计并使之成为道德的教化行为,是“节孝”观在明清发生变异的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通过分析“节孝”观在明朝前后的演变,告诉人们要客观看待宋理学的内容和价值。 B. 文章运用例证法,用“割股疗亲”等事例,证明了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违反人性的特质。 C. 文章论证“孝道”走上泛政治化道路,是从上层统治者和一般士庶之家两方面来分析的。 D. 文章先叙说孝观的演变过程,然后溯根源,析危害,先立后破,逐层深入,说理透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明朝士大夫们从理学角度诠释和欣赏旌表节孝行为,助椎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 B. 本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节孝”走上泛政治化道路后,势必会改变原本意义。 C. 没有良好的国家体制和社会风气,朱子的“气节”“义理”就没有被实践的可能。 D. 现在重新审视宋理学,我们既要重视和继承其道德价值,又不能忽视其反人性特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法国参议院以 62 票赞成、1 票反对,于当天通过了一项关于实施校园手机禁令的法案,从 2018 年 9 月起, 将在法国中小学内禁止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通讯设备。 关于手机等设备的没收和归还方式, 议会将交由学校自行决定。 该法案旨在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使用任何与手机相关的设备,除非是出于教学需要, 或是在条例中明文规定可以使用的地点。参议院还决定将该法案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高中。 W 语文语文 第第3页页 共共 10 页页 议员们强调,智能手机的使用扰乱了教学,是导致课堂纪律涣散的重要因素。频繁打开手机会直 接影响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也导致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的体育活动日趋减少。他们还说学校是 一个社交场所,而智能手机的使用会导致一些学生自我封闭。 此前,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已通过立法,或明夸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或规 定学生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才能使用手机。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 8 月 1 日) 材料二: 很多家长抱怨,作为父母很难断了孩子带手机进学校的念想,为什么学校不多加引导来妥善管理 呢? 学校也“有苦难言”。长沙市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如今部分中小学明文规定不准带手机进课堂, 要求孩子自觉上交手机。“有的学生上交一台假手机,把真手机留在身上使用。并且,从执行上来说, 学校每天对学生进出学校都进行检查不现实,容易引发冲突。此外,从法律责任上来说,手机应由谁 保管、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由谁承担,都是需要面对的难点,各个学校至今仍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 理办法。 在学校探索手机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扎眼新闻也屡屡出现。比如有学校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结 果导致周边居民不能打电话;某中学要求,如果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不上交,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结 果引来一边倒的谴责,甚至遭到家长索赔 “还有学生和家长搬出物权法,控诉学校无权剥夺手机的使用权。”长沙市一位中学班主任说。 “校园都有固定电话,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沟通。”叶老师表示,“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并 非低龄学生上学的必需品;而孩子通过手机接触外界一些闲散人员、网上不良信息,则给校园的管理 带来了隐患。” (摘编自三湘都市报,2018年 9月 27 日) 材料三: W 语文语文 第第4页页 共共 10 页页 材料四: 研究表明,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引发诸如头痛、头昏、乏力、失 眠、脱发等症状。而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还没有发育成熟,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 逆的伤害,配有手机的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将会明显下降。同时,手机还会使听觉受损, 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失调等。不少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一旦离开手 机,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极端变化,变得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 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症”的表现。 美国乔治敦大学肿瘤中心主任说:“我们最新的研究,连同以前的研究,都表明打手机会增加罹惠脑瘤 的潜在风险,特别在青少年方面。”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的专家也发布研究结果称,他们分析了 11 项全球相关研究后发现,每天使用手机 1 个小时,将会增加患脑瘤风险。 (综合摘编自临床肿瘤学等杂志)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法国参议院以绝对优势票数通过关于实施校园手机禁令的法案,法案不足之处是没有明确没收和 归还方式,为具体执行埋下了一定隐患。 B. 家长对校园禁止使用手机的看法并不一致,部分学生对校园手机管理存在抵触的情绪,这是目前 我国中小学校手机难以管理的重要原因。 C. 材料三表明,2014至 2017年,使用手机聊天的比例持续下滑,使用手机学习的比例连年上升,但 不能据此判断学生的手机使用日趋合理。 D. 部分青少年患有“手机中毒综合症”,他们以手机为其生活中心,一旦离开了手机就会在情绪方面 出现极端变化,如抑郁寡欢、紧张焦虑等。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虽然带来了许多问题,但是有其弊也有其利,因此不必完全禁绝,关键在 于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 B. 社会群体对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有时候不支持学校实施的合理方案, 这可能导致学生、家庭和学校三方同受伤害。 C. 材料三显示,部分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聊天比例逐年下降,表明手机交际功能相对弱化,而游戏 比例逐年升高则表明其娱乐功能正在日趋强化。 D. 材料一至材料四从不同的角度,都旨在强调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这一立场在当今一些 主要的发达国家的立法机构已经达成了共识。 6. 以上材料中,政府部门、学校和医学研究机构的关注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W 语文语文 第第5页页 共共 10 页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老屋父亲 李翰父亲走了以后,老家临街的两间平房,屋顶也披离下来。毕竟有三十多年房龄,风雨侵蚀, 那些桁条、椽木,也渐渐走到生命的尽头。父亲买下这块宅基地的时候,也就是两间白灰小瓦的平房, 年深日久,破破烂烂。父亲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读书人似乎都有个陶渊明情结,父亲 是“文革”早期的大学生,那个年代算是高知了。有一方自家的天地,既给子孙留下恒产,又可以种种花 草,养些鸡鸭,闲暇时安静地读书喝茶这块地,最宜作他的归田计。 父亲胼手胝足,前前后后差不多忙活了六七年,起了两层砖混小楼,搭建了两间平房。 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都还保留着,整体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父亲又种 上竹子、香樟、蜡梅,以及桃、杏、梨、枇杷等果树,沿着屋基脚,则栽种了一簇簇月季。 每年春天,都是从竹外的杏花开始。粉薄的花瓣,透射着阳光或露水,蜜蜂也忙碌起来,小狗绕 树追逐它毛绒绒的短尾。杏花败,桃花开,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表,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我 们用长长的竹篙,绑上铁丝钩,咔嚓,咔嚓,香椿芽一爿爿掉下来,青莹润泽。弟弟从鸡窝里摸出几 枚刚下的鸡蛋,母亲捏着鸡蛋,在锅沿上一磕,两指一掰,鸡蛋便在油锅里滋滋作响。煎到五分熟, 加入香椿芽,一股说不出的清香,立刻从厨房弥漫开来。 春暮夏初,月季绕着屋角绽放,熏得人犯困,天渐渐热起来。街坊有位退休的房老师,总来我们 家纳凉。他写得一手好书法,还能作诗。他一边写,一边哼唱着,都写好了,再摇头晃脑,用他那枞 阳腔从头到尾高声吟诵一遍。父亲很喜欢和房老师往来。一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楹联至今还 挂在家里。 房老师 90 年代中期去世,父亲很是伤感。大概也就是那时,父亲开始学写古诗。王力的古代汉 语第三册介绍格律诗写作,有关平仄、声韵的书页,因经常翻阅,纸张尤为暗黑。渐渐有一些诗友 来往,父亲必引进家里,听人家夸他的院子,称赏着彼此的诗作。待客人一走,父亲便任情评骘起来, 这个人用词俗,那个人多处出律,总之,都不如他的诗好。 大学一二年级,经常收到父亲的家书,慰勉学业。那些信文乎文乎的,我仿佛能看到他写信时陶 醉的神情。后来读到围城里方遁翁写日记,不禁莞尔。读研时,我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还是 习惯回老家休整,在那里汲取力量和信心 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 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 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 W 语文语文 第第6页页 共共 10 页页 我自离家读书, 每次回来都呆不了几天。 父母守护着老屋, 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光里慢慢变老。 2014 年 6 月 24 日,周二的凌晨,母亲打来电话,父亲走了。 我的山塌了。 他走得静悄悄的,除了亲戚与生前友好,除了庭前垂头饮泣的吊兰,没有人关注到他的离去,也 没有人来分割我的悲伤。父亲的离去,让我明白,原来我最在意的,是他的欣慰与骄傲,那才是我获 得存在感的根本。 中年伤于哀乐,因凋零之场景,将不断上演。这是生命的残酷,也是生命的仁慈。那边的世界, 积攒着此生最珍贵的情感,有我们最爱的人,当我们临近谢幕,将不会孤独和恐惧。此生亦可恋,是 我们又做了父亲、母亲,在人间播种了下一轮的爱。除了一掷乾坤的大人物,万千众生都是一样的琐 碎、平凡,父母与子女,是我们在尘世扑腾的最大动力。 这五年里,长长短短,也写了不少文字,却不曾为父亲正经写过一篇。近来始渐渐明白,既然以 文学为主业,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村口的阿牛与邻家的小芳,那些川流不息流淌在时空中,却消失 于历史的芸芸众生,才是我应该去关注、书写与研究的 -小城的高楼络绎拔起,道路越来越宽,老一 辈的痕迹被日渐吞噬,仿佛我的父亲,还有同时代众多离开的人,不曾生活在这里。不过,没有关系。 历史所遗忘的,都收纳在文学的容器里。更确定的,是老屋还倔强地站在那里,被高楼环绕,而仍未 湮灭。便宜门 4 号,晚上一合眼,我就能梦到。 即便有一天,这一切都消失了,“父亲”作为一个文学的共名,也将以近似的形象和温度,在天下儿 女的心中永生。 写于己亥清明前 (本文刊于 2019年 4月 5日文汇报笔会,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作者在清明之时撰文纪念父亲,正是对礼敬祖先、慎终追远这一传统有意识地继承和延续。 B 文章对父亲的追忆深情诚挚,泪中含笑,笑里带泪,借围城中迂腐可笑的“方遁翁”形象写出 了父亲可亲可爱的一面。 C 文章以小见大,描写窄小老屋的四季变迁,串起童年的回忆,寄托对父亲的哀思,表达对人生意 义的思考。 D 作者把对父亲的怀念上升到对平凡人的敬意以及对文学力量的信心,其中包含了一位文字工作者 的责任意识。 W 语文语文 第第7页页 共共 10 页页 8. 情到深处,如何描写都动人。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 分) 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 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 9. 本文作者李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其散文写作中的诸多元素也带有浓郁的古典意味。请结合本文简要 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颜真卿,字 清臣,琅邪临沂人也。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 事亲以孝闻。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 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禄山既陷 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道段子光徇河北。真卿腰斩子光,密藏三首。 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代宗嗣位,车驾自陕将还,真卿请皇帝先谒五陵 、九庙而后还 宫。幸相元载调真卿曰:“公所见虽美,其如不合事宜何?”真卿怒,前曰:“ 用舍在相公耳,言者 何罪?然朝廷之事,岂堪相公再破除耶!”载深衔之。旋改检校刑部尚书知省事,累进封鲁郡公。德 宗朝,卢杞专权,忌之,改太子太师 ,罢礼仪使。真卿候杞于中书曰:“ 相公先中丞传首至平原,面 上血真卿不敢衣拭,以舌舐之,相公忍不相容乎?”杞矍然下拜,而含怒心。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 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时朱滔、王武俊等在 坐,目真卿谓希烈曰:“相公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闻颜 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 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诸贼不敢复出口。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 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德宗复宫阙 ,希烈弟希倩在朱泚党中,例伏诛。希烈闻之怒,遂 缢杀真卿,年七十七。 (选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B.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C.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D.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方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W 语文语文 第第8页页 共共 10 页页 A. 字,人的表字。古人字和名在意义上有一定联系,孩子出生以后长辈便把名和字取好。 B. 五陵,指的是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 C. 太子太师,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 D. 宫阙,指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文中指代长安。 12. 下列有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颜真卿预料到安禄山将造反后,做好各种城防准备,还召集文人乘船游玩饮酒赋诗,以迷感安禄 山。河朔被攻陷,只平原郡城郭守卫完备。 B 安禄山攻陷洛阳,杀死李憕、卢奕、蒋清,派段子光拿三人的头来黄河以北示众。颜真卿腰斩了段 子光,后来又为三人用草做成身体四肢,用棺木殡葬,还为三人立了牌位并哭悼。 C 芦杞独揽大权,虽然心中畏忌颜真卿,改任他做了太子太师,并罢免了他礼仪使一职,但还是十分 推崇颜真卿的才能,向皇上推荐,认为只有颜真卿才能招降李希烈叛军。 D 朱滔、王武俊等叛贼在李希烈犒赏爪牙的酒宴上诱胁颜真卿为相,颜真卿严正驳斥,誓死保持气 节。李希烈在弟弟李希倩因牵涉朱泚案被朝廷处死后,缢杀了颜真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用舍在相公耳,言者何罪?然朝廷之事,岂堪相公再破除耶! (2)相公先中丞传首至平原,面上血真卿不敢衣拭,以舌舐之,相公忍不相容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唐)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 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W 语文语文 第第9页页 共共 10 页页 15.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 面有什么作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他认为经历磨难的好处 是“ , ”。 (2) 郦道元三峡中总写三峡峰峦重叠,连绵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句子是“ , ”。 (3) 苏轼 赤壁赋 中详细描写了悲恻动人的洞箫声, 其中属于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随着互联网视听平台的高速发展,网络文艺正在向精品化创作方向转型。未来,网络平台和创作 者如何在 的网络文艺空间中留蓄发展活力?如何在 的网络文艺生态中坚守精神高地?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愿为演技堪忧的流量明星、诚意缺乏的翻拍剧作买单。故事情节的 打动人心、专业负责的主创团队、制作水准的电影级别和成熟健全的制播体,是解决“高价片酬”和“流 量失灵”现象的利器。在这个纪录片蓬勃发展的时代,以腾讯视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也已然成了声势浩 荡的“引领者”。近期,由陈晓卿执导的纪录片风味人间在豆瓣获得了 9.3 分、陈晓卿说:“从用户 的角度出发,照顾观众的感受,最大限度地展现美食的美学价值和中国人的细腻情感,是风味人间 的法则。”坚守高品质是互联网纪录片在竞争中悟出的道理,是取得成功的 。精品化创作的网络 文艺,将成为滋养民众品性的无尽源泉和培育大众文化的坚实土壤。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 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网络文艺正确的打开方式。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风起云涌 泥沙俱下 始终如一 终南捷径 B. 风起云涌 参差不齐 始终如一 不二法门 C. 瞬息万变 参差不齐 一以贯之 终南捷径 D. 瞬息万变 泥沙俱下 一以贯之 不二法门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阶复习2025年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详解考试内容结构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试题答案
- 山东青岛市2025年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 住宅小区项目市场前景与可行性分析
- 智能音箱市场发展动态与未来前景分析
- 智慧供水保障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
- 解读2024年文化产业管理考试内容
- 齐鲁联盟考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提升逻辑思维与解题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5届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物理试卷含解析
- “良知与悲悯”高频素材积累-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必修下册)
- 2024山西三支一扶真题及答案
- 技术经纪人(初级)考试试题(附答案)
- 农庄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年职教高考《机械制图》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中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省南通启东市江海产业园招聘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字词积累 练习题(含答案)
- 大学美育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长春工业大学
- 《大型商务酒店网络规划与设计》8800字
- GB/T 45077-2024国家公园项目建设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