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我们能获得真理吗?,我们怎样获得真理?,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1)实践的含义:,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注意点: 一是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事物,是一种客观物质性的活动(人类特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二是实践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4、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5、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6、小行星撞击地球,1、原因: A、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客观,实践的主体(体力、智力),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社会关系),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实践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鸟儿筑巢和人类建造房子有没有区别?为什么?,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实践主体的创造性,实践有主观能动性,社会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探究活动1(P42),辩证唯物主义,杜威,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理需要 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 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1),(2),(3),()实践的基本形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最基本的形式,老者和农夫的观点,不让下田 怎会耕田?,不会耕田 怎样下田?,评一评,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孙子兵法是怎样产生的?,军事上的需要 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产生的,曼陀罗花,华佗和麻沸散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受伤有病的人很多。当时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以减轻痛苦。可有的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茄科草本植物,中医称它的花冠为洋金花、风茄花,有麻醉的效用。,后来华佗听说吃了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会人事不醒。他找来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好大的毒性呀!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1、华佗为什么要研究麻醉药? 2、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想一想,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认识从哪里来?,不能,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认识的产生问题(源),知识的传播问题(流),-实践,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启示:,读书与实践相结合,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 了什么道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认识的发展,促进,认识的发展,促进,当然是重球。 为什么? 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小球同时落地,重球和轻球哪个先着地,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为什么?,(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为人类造福 。,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离开了对实践的指导,认识不为改造世界服务,认识就是空洞的,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实践既是认识的起点,又是认识的归宿。,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公式:实践认识实践,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脱离了实践,不服务于实践的话,那么就失去了认识的意义。,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决定),课堂小结,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A B C D,D,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3、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综合提高,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高护理文书书写品管圈
- 苏州市苏州实验中学2025年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沈阳师范大学《动画场景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枣强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 手术室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 2025大学生应如何审慎签订劳动合同以确保自身权益
- 2025物料提升机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年详尽工作时间规定合同制员工劳动合同
- 2025职业院校食堂餐饮服务外包合同协议
- 2025深圳市水果种植订购合同范本
- 小学阶段数学术语英文词汇表-横版打印
- 餐饮食材原材料验收标准(完整版)
- 加油站临时用电专项方案
- 站务一号线low培训
- MTBF测试验证规范文件和报告
- 锅炉安装检验资料:水冷壁安装检查记录
- 矿浆比重与矿浆浓度对照换算表 (1)
-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水分代谢
- 防汛应急值班表(共2页)
- GB_T 40081-2021 电梯自动救援操作装置(高清-现行)
- GH2-B组合型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