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培植现代学校文化的探索.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培植现代学校文化的探索.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培植现代学校文化的探索.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培植现代学校文化的探索.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培植现代学校文化的探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培植现代学校文化的探索摘要:现代学校文化是现代学校教育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形式和生存方式,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和校貌的综合体现。培植现代学校文化,需要从学校课程文化、教师文化以及学生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关键词:现代学校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现代学校文化是现代学校教育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形式和生存方式,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和校貌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所在,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培植现代学校文化,是办好师生共进学校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多年来,我们努力培植现代学校文化,在学校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思考和不懈的探索。一、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我们提出了“办富有国际视野和校本特色的现化代、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使省武高成为师生共进、社会满意的精品学校”的目标,实践证明,校本课程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我们围绕“生存方式与未来发展”“异域文化与本土知识”“科技进步与生态环境”这三大主题建设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科学与人文整合,体系开放、体制创新的课程文化。通过主题为“生存方式与未来发展”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导引,学生“在省武高种下一棵理想的树”,考察自己当前的生存方式,谋划自己未来的发展,培养创造性的人格,从而形成学校的德育工作特色。配套的基地有校内李公朴事迹陈列馆、诺贝尔科学奖百年回顾展、江苏中天钢铁集团、江苏国茂国泰集团、市劳动力就业市场等。组织学生参观各种企业及其设施,参加就业体验活动、志愿者活动,聘请地方有识之士给学生上课,组织毕业生与职业人员对话,让学生在理解职业的种类、特征、职业生活等问题的同时,培养劳动的意识,学习职业人所必需的劳动观、职业观,使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就业观,而且有积极的创业观。通过主题为“异域文化与本土知识”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学习异国语言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意识,从而形成学校的语言文化教学特色。配套的基地有校内书画室、英语角、春秋淹城遗址、恽南田纪念馆等。通过英美文化与英语学习、吴文化与常武文学等背景的学习、比较、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地方民俗、民间工艺,继承本土文化精华,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植根于具体的本土文化之中,同时也培养学生广泛了解、深刻理解各国文化的素养。每年一次的国际英语节更是丰富多彩,所有节目都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学生从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受到英美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这种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相当多的学生在高二时就通过了相当于大学本科的英语达级考试。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了解了欧美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知道如何做一个真正的“武高人”,如何做一个出色的开放型合作型的人。通过主题为“科技进步与生态环境”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学生接受良好科学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校性对科学素养的追求,营造学校的科学教育特色。配套的基地有校内科技馆、动物标本馆,校外的中华恐龙园、全国花木示范区等。通过以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及生命科学常识等为主题的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能源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同时,培养了科学观念、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主题课程的开设,重要的不是要求学生能发明什么,而是让学生从已发明的东西中有所启发,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智慧和提出问题的勇气,并总结出防止自己犯错误的方法。为此,我校投资260多万元新建了科技馆,其中数学展区的“勾股定理”就有400多种证明方法。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这里研究,成果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积累。校本课程建设使“合格+特色”的办学思想成为现实,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机器人创意大赛,我校学生夺得武进区第一名,江苏省二等奖;某学生发明的“万向点火器”先后获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省学联组织的创新大赛评比特等奖;全校还先后获得“金钥匙”等级奖150多个,其中一等奖就有30个。二、师德与业务并行的教师文化当前,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已成为世界潮流。我们坚持学校的发展首先必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围绕学习型学校的建设目标,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作为给教师的最大福利来实施,在原则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方式上侧重参与式培训与反思性教学,在内容上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并举,在层次上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使广大教师生活品位日益提高,业务水平与时俱进,逐步形成了师德与业务并行,格调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深化“凝聚工程”。我们把凝心聚力作为培植教师文化的核心。我们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深化“凝聚工程”,不断赋予新内容,创新新载体,体现新特点,抓出新成效。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拓展到“凝聚骨干、凝聚教师、凝聚社会”。我们以“办富有国际视野和校本特色的现代化、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使省武高成为师生共进、社会满意的精品学校”这个目标凝聚人,使教师以“生活品位日益提高,业务水平与时俱进”这个培养目标激励人。以各种研讨会、学科组活动、年级组活动、党团日活动、各种集体活动、春节家属团拜会以及节假日走访等为载体,同伴互学,增强团队合力,使全体教师共进、共荣、共忧患;通过抓师德教育,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我们引导教师以生命去拥抱伟大的教育事业,以使命去融入永恒的教育事业,以人格去激发教育的活力。我们要求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自我教育,完善人格,心里要装有国运、教育、学生、责任以及追求,要学会热爱、学会敬业,学会正确的价值判断,掌握教育教学的真本领。形成“让学生能走的走,能跑的跑,能飞的飞”的学生观,形成“学习好的学生是钻研业务的老师,学习差的学生是改进教学方法的老师”的教学观,形成“收获各种人才,收获真挚情感,收获创造性成果”的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何况榜样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如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谈从教七十年的体会,让大家品味师德楷模的感受,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利用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求得全校教师敬业垂范的良好氛围,求得全校教师人格升华的内驱力,从而提升教师的魅力修养,把成就事业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创新“青篮工程”。我们把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视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以开设“初为人师班”“崭露头角班”“当家作主班”的形式,开展谈体会、赛课件、比教学、练基本功、开研究课等一系列活动,在创设良好的环境中练就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我们通过成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会,突出主题性研究,使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个性特长。该会会员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研究会下设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研究会、课堂教学研究会、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研究会、奥林匹克竞赛研究会和信息技术运用研究会。研究会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和学校长期发展计划开展系列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每年与高三同学同步考试,两年一次校内评优课比赛。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我们通过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之下,吸收长者经验,尽快成为学校的希望之星。推进“名优工程”。我们把培育名教师,建设优质课堂作为培植教师文化的重要依托。我们成立学校指导委员会、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通过目标引领,构造学校人才高地。我们努力培育“学科大师”,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又有相当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开发能力,在高中学科教学领域具有较高威望,并能对高中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教师成为高中学科教育的“领军人物”。我们努力构建“学科梯队”,优化学科领域结构(年龄、职称、学识能力、个性特长等),有创建“领导学科”的共同愿景,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确保学科建设有真正的支撑力。我们努力创设条件和环境,使“领军人物”“领军学科”“学科梯队”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形成循环张力。我们为教师的成长制定多种目标,设计多级阶梯。针对各级各类的目标分别制订相应的标准,定期评定,实行任期制;同时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学校千方百计为他们参加省市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高级教练员、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竞争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在更高层次上发展自己。在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争取成为各级学科带头人的同时,我们提出了教师由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要求,及时制定了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价办法,鞭策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永不停步,不断作出新贡献。学校现有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16人,涵盖了所有奥赛学科。与此同时,学校有计划地送教师去国外深造,近年来,我校已有12位教师分赴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进修学习。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表明:谁抓住了课堂教学,谁就掌握了素质教育的主动权。我校把建设优质课堂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坚持“夯实基础,滚动提高,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彰显能力”的教学思想;以“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培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以“每句话都有用,每道题都有针对性,每分钟大多数学生都有收获”为基础;以“优化认知结构,优化时间结构,优化知能结构,优化信息结构,优化训练结构”为要求。变常规性备课为教学设计,实施策略性教学,探索传授知识与探究性学习、知识累积与素质积淀、归还学生时间与归还学生思维过程、解决问题与创设问题情景的平衡。从偏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师生的互动;从偏重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从偏重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关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偏重关注教科书内容的解读转向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调联系社会、自然、科技和现实生活;从偏重关注单一化的教学手段转向关注多种媒体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从偏重关注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评价。变纯粹的听课为教学比较,进行反思性教学。变单纯的讲课、批改作业为教学对话,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使全体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带来了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极大提高。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论文400多篇。其中含国家级刊物论文25篇,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10篇,获省级奖的论文有158篇。3人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次获省级荣誉,3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一支风格鲜明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我校还被评为常州市建设学习型系统工作先进单位。三、自主与合作相统一的学生文化我们坚持“育人为本”,将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做到以下四点: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交往中自强,主动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生活,身心健康,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为家庭健康负责50年;使学生学会学习,知识渊博,不仅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发现问题的智慧和提出问题的勇气;使学生学有特长,勇于创新,增强参与国际交流的意识和对科学素养的追求。逐步形成了自主与合作相统一,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我们积极为学生提供可以发展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并作了以下尝试和努力:一是强化学生校长助理、学生会职能,发挥学生校长助理、学生会、学生文明岗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作用,强化班团干部的管理、使用,促使班团干部敢管、能管;二是在各班学生中实行“一帮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协作精神;三是组织实施无人监考工作,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自尊自重自信的优秀人格;四是倡导“自我教育周记”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五是实行班级内部学生值日制度,建立班级日志制,强化班干部的工作职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六是充分利用好班会课的主阵地,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教育,给学生以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真正体现出班会的实效性;七是实行班团干部轮训制,每年利用寒暑假对班团干部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素质。举办各种社团,为学生搭建展现他们风采的舞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发展。学校设有文艺社团,如风帆文学社、铜管乐队、舞蹈队等,在学校举办的一年一度“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各级比赛中展示风采。学校的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足球队、篮球队、健美操队等,在各级比赛以及一年一度的“校园体育节”上均有突出表现。学校成立科技俱乐部,开设科技制作活动小组、植物培养活动小组、机器人兴趣小组等,在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上总有许多创新成果展出。我们还从高中三个年级的具体特点出发,确立各年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高一重点抓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包含德、智、体诸方面的内容,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习惯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习惯是经过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变为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自我需要。我们提出通过养成教育,要使男生成为谦谦君子,具有绅士风度;女生成为大家闺秀,具有淑女气质。高一年级每学期安排一周的公益劳动、安排一周的军事训练、安排一周的值日活动。为维护学校周边环境,树立文明青年形象,着力推进了“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路”的创建工程。高二加强情感教育。情感是信念的基础,只有有了真实的情感,才可能树立起牢固的信念。为此,我们十分重视以激发学生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为主要内容的情感教育。关心他人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要求学生从关心自己周围的同学、老师和家长做起。学校为此曾组织多种教育活动,包括沟通学生和家长情感交流的主题班会、“听自己长辈讲过去的事”征文比赛等,自活动开展以来,校内关心同学、关心长辈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并且很自然地迁移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学生们积极主动为经济困难的同学、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在假期中,许多学生放弃休息和娱乐,走向社会,奉献爱心。他们到夕阳红敬老院、特殊学校、孤寡老人处做好事。有一位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碰到歹徒抢劫他人时,挺身而出,保护了他人的财物和人身安全,获得了市政府颁发的“见义勇为”奖。我们创设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充分利用学生参加地方政府安排的各种集体活动、重大纪念、地方资源等进行教育。例如,抓住国旗下讲话、开学典礼、国庆、“一二九”等,使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如春风细雨滋润学生心田。利用爱国“七君子”之一李公朴出生地的资源,学校专门在校园塑雕像、建设事迹陈列馆、编教材,开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