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娄底市房地产管理局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南侧挡土墙监测方案编 写:审 核:审 定::湖南省工程勘察院二0一五年六月娄底市房地产管理局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南侧挡土墙监测方案目 录1 前言11.1任务由来11.2 工程概况11.3 监测目的和任务11.4 编制依据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2.1 地形地貌22.2 地层岩性33 监测项目及内容33.1 监测项目33.2 监测内容34 监测精度要求及方法44.1监测精度要求44.2监测方法及成果计算65 监测基准点和监测点的布设及保护75.1 监测基准点的布设75.2 监测点的布设85.3 基准点和监测点的保护85.4 基准点及监测点的埋设96 监测周期及频率107 监测项目报警值118 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129 监测人员的配备1310 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1411 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1411.1 作业安全1411.2 质量保证措施1511.3注意事项及应急制度1512 监测预计工作量及预算费用16附 图娄底市房地产管理局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南侧挡土墙监测点平面布置图I娄底市房地产管理局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南侧挡土墙监测方案1 前言1.1任务由来娄底市房地产管理局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位于长宁街以北,挡土墙位于小区南门东侧,场地整平开挖至设计地坪标高后,地形上呈台阶状,以桩板墙进行支挡。现桩板墙外侧土体因城市道路修建需要开挖土体,为了保证小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娄底市房产局(以下简称业主)拟对小区内该挡土墙在外侧土体开挖施工期间和竣工后进行变形监测,我院为此制定了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南侧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案。1.2 工程概况娄底市房地产管理局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竣工于2013年,31#楼和32#楼为桩基础。南侧挡土墙位于小区31#楼和32#楼南侧,采用双排桩进行支护,监测段桩板墙长度约145m,墙外侧土体开挖至道路设计标高后墙高78.8m,现桩板墙悬臂段约3.04.0m,支挡结构物距离31#楼和32#楼南侧外墙约7m,挡土墙的稳定影响该两栋建筑物的使用。根据设计资料显示,桩板墙采用双排桩,纵向桩间距为3.14.0m,横向桩间距为3m,桩径为1m,嵌固深度大于10m,其中硬塑粉质粘土大于8m,石灰岩不小于2m。纵向桩通过冠梁和3道腰梁连接,横向桩通过连梁连接,根据土体开挖进度,现支护桩、冠梁及一道腰梁施工完毕,外侧土体还需开挖约5m,开挖边界紧邻桩板墙。1.3 监测目的和任务1.3.1 监测目的利用巡视和仪器观测等方法,对拟监测挡土墙位移、倾斜和墙顶建筑物沉降进行观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研究和分析,预测和预报挡土墙的变形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小灾害损失,保证小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3.2 监测任务(1)通过对挡土墙墙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及倾斜监测、墙顶建筑物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地面裂缝监测及挡板的巡查将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挡土墙的实际情况,为判断其安全性提供必要信息;(2)按建筑变形监测规程、工程测量规范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对挡墙的稳定性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判断其稳定性,以确保挡墙的安全使用;(3)对挡土墙的监测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墙外土体开挖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土体开挖完成后挡墙使用阶段,在监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向业主和设计单位报告,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4)为挡土墙外侧土体开挖和挡土墙的维护管理提出相关意见。1.4 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96);(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2012);(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9) 业主及设计方提供的相关资料。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属剥蚀、溶蚀丘陵地貌单元,原始地形大部分处于山谷。现挡土墙墙后已回填至标高145.0m。2.2 地层岩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现场调查及勘察报告等相关资料,挡土墙区域主要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层和残坡积粉质粘土层,石炭系石灰岩。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1)杂填土(Q4ml):黄色,松散,欠固结,土质不均匀,主要为砖块、块石组成,含少量粉质粘土。挡土墙区均有分布,厚度为5.09.7m,为场地回填整平和挡土墙施工开挖堆填而成,由于结构松散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利于挡土墙的稳定,同时加快填土的自重固结,引起地面沉降。(2)粉质粘土(Q4el):浅黄色,硬塑状,含黑色铁锰质氧化物及棱角状碎石,粒径215mm,中等压缩性,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光滑,层厚3.310.5m。场地均有分布。(3)粉质粘土(Q4el):浅黄色,可软塑状,含黑色铁锰质氧化物及棱角状碎石,粒径215mm,中等压缩性,干强度中,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光滑,层厚0.63.0m。场地均有分布。 (4)石灰岩(C):灰白色,微风化,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多呈闭合状,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呈不规则网状穿插于岩石中,岩芯较完整,局部溶洞发育。3 监测项目及内容3.1 监测项目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业主要求,本次监测主要的监测项目为挡土墙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倾斜、挡土墙后建(构)筑物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和地面裂缝。3.2 监测内容(1)挡土墙顶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位移监测点布置在挡土墙顶部或预估挡土墙最大变形处,利用场地稳定区域设置的基准点,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对监测点进行测量,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挡土墙是否出现变形或变形的发展趋势。(2)挡土墙倾斜监测监测点布置在紧邻支护桩的冠梁及腰梁上,上下监测点应在同一竖轴线上,利用场地稳定区域设置的基准点,采用经纬仪投点法对监测点进行测量,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挡土墙是否出现倾斜。(3)挡土墙后建(构)筑物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监测点布置在挡墙墙后31#楼和32#楼的墙角和墙面上,利用场地基准点,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对监测点进行测量,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和水平位移,根据监测数据,做到提前预报。(4)地面裂缝监测对挡土墙墙后3H(墙高)范围内进行巡视,对已有裂缝采用两侧贴石膏饼、画平行线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在监测期间如墙后已有裂缝变形宽度超过预警值或出现新裂缝,立即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以观测裂缝张开或闭合等变化。4 监测精度要求及方法4.1监测精度要求4.1.1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根据挡土墙的现场实际情况,墙顶水平位移监测采用距离视准线法或小角度,监测精度满足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级变形测量的技术要求。监测精度要求见表4.1-1所示: 监测精度要求 表4.1-1设计控制值(mm)水平位移监测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301.5平面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统一的平面控制网,监测方法按照二级边角网的技术要求进行。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要求见4.1-2所示: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表4.1-2平均边长(m)角度中误差()边长中误差(m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3001.53.01:100000平面控制网拟采用边角网,通过监测所有的边长和水平角度,按照严密平差方法计算各控制点的坐标。边长监测采用往返监测,每条边监测8个测回,每个测回读四次读数,并进行温度和气压改正。水平角度监测采用方向法,每个水平角监测9个测回,其精度要求和各项限差见表4.1-3所示: 方向监测法限差() 表4.1-3仪器类型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DJ1(TC702)4595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按照4.1-4 所示: 全站仪测距离技术要求 表4.1-4级别仪器精度等级(mm)每边监测数一测回读数间较差限差(mm)单程测回间较差限差(mm)气象数据测定的最小读数往返较差(mm)往返温度(C)气压(Pa)二级5225.07.00.2502(a+bD)注:a、b分别为相应等级所使用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系数,D为测量斜距(km)。4.1.2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竖向位移监测点的精度要求及监测方法,如表4.1-5所示: 竖向监测点的精度要求 表4.1-5竖向位移报警值(mm)竖直位移监测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200.3竖向位移监测的方法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1-6所示: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4.1-6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K+黑-红读数之差(mm)K+黑-红所测高差较差(mm)二等50130.500.50.704.1.3支护结构倾斜监测精度要求根据挡土墙的现场实际情况,支护结构倾斜监测采用经纬仪投点法,监测精度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级变形测量的技术要求。监测精度要求见表4.1-7所示: 倾斜监测精度指标 表4.1-7测量级别倾斜监测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二级3.04.1.4 裂缝监测精度要求不宜低于0.1mm,长度和深度监测精度要求不宜低于1.0mm。4.1.5 在测量过程中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测量成果必须严密平差。4.2监测方法及成果计算4.2.1水平位移水平位移测量按小角度法进行观测。在平行与挡土墙延长线上的平面控制点设工作站,取远方50米外位置稳定、成象清晰的永久性目标作固定后视方向分别测出各监测点相对后视的夹角,每次四测回取平均值A。光电测距量出测站至监测点边长S。同一测点相邻两次测角差dA=Ai-Ai-1,从而计算出该测点本次位移量,第一次位移量累加至当次本次位移量即为该测点累计位移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dSi本次位移量(mm); dAi本次角度变化量(); 常数 = 206265; DS累计位移量(mm)。4.2.2竖直位移及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的测量:边坡顶沉降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观测。以附合或闭合路线在水准路线上联测各监测点,以水准控制点为基准,测算出各监测点标高。同一测点相邻两次标高差即为本次该测点沉降量,第一次沉降量累加至当次本次沉降量即为该测点累计沉降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dhi本次沉降量(mm); hi本次标高(m); hi-1上次标高(m); Dh本次累计沉降量(mm)。4.2.3 巡视检查在挡土墙墙外侧土体开挖期间,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5 监测基准点和监测点的布设及保护5.1 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及竖直位移监测、支护结构倾斜和墙顶建筑物沉降方面的监测,采用GPS布设,共分两部分:(1)平面控制网:主要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计划布设平面控制基准点1组共2个,编号为G01G02,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考虑到施工过程可能影响视线畅通,另布设1组工作基点,共2个,编号J01J02。点位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2)水准控制网:用于挡墙竖向位移和墙顶建筑物沉降监测项目的高程控制基准。计划布置水准控制点1组共3个,编号H01H03,由于场地为建筑区,通视条件较差,因此水准控制点布设呈直线型,可与平面控制点形成闭合环。5.2 监测点的布设(1)挡墙位移监测点布置根据业主、设计要求及实地情况,为充分监测挡土墙变形情况,位移监测点拟布置在挡土墙墙顶,监测点间距为15m,共布置监测点11个,编号A1A11。(2)建筑物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建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15m设置一个监测点,主要对临近建筑物31#楼、32#楼四角和外墙进行监测,因此监测点布置于该2栋建筑物四角和外墙处,共布置监测点16个,编号B1B16。(3)支护结构倾斜监测点布置监测点布置在紧邻支护桩的冠梁及腰梁上,上下监测点应在同一竖轴线上,上下两个监测点为一组,按2030m的间距布设,共布置监测点6组,编号C1C6。5.3 基准点和监测点的保护根据相关规范、条文及本工程的各项要求,结合该支护工程的实际情况,测点须设置在醒目位置,附近不得堆载建筑材料,测点设置混凝土墩保护。对于基准点,随时注意周边动态,对即将破坏的的基准点,在破坏之前将其引测到破坏区之外稳固处,并与原观测坐标系和高程系联测,以保证变形监测点观测的连续性。5.4 基准点及监测点的埋设5.4.1 基准点的埋设基准点标石埋设采用水泥砂浆现场浇固有“十”字中心的钢筋,岩体或水泥路面上凿孔深度不小于10cm,建筑物顶上凿孔深度不小于5cm,埋好后,标志顶部露出地面或建筑物顶上5cm。详见图5.4-1。图5.4-1 基准点埋设示意图5.4.2 位移、倾斜监测点的埋设墙顶位移及支护结构倾斜监测点埋设采用水泥砂浆现场浇固有“十”字中心的钢筋,挡墙墙顶凿孔深度不小于20cm,标志顶部漏出挡墙顶面不小于5cm。详见图5.4-2。图5.4-2 监测点埋设示意图5.4.3 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埋设在拟进行观测建筑物外墙拐角点距离室外地坪高0.3m处设置钢钉或钢板标志,钢钉打人墙面深度不小于5cm,标志顶部露出墙面不小于3cm,在观测标志处倒三角形红色油漆标示。详见图5.4-3。图5.4-3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图6 监测周期及频率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及设计要求,土方开挖期间每天监测一次,浇筑底板后,三天一次,位移趋于稳定后7天监测一次,支护工程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宜少于2年。预计土方开挖时间为1个月。正常情况下,按预定频率监测,当本次变化量或累计变化量超过警戒值时,监测频率适当加密。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监测频率见表6-1。监测频率 表6-1基坑类别施工进展基坑设计开挖深度510m一级开挖深度(m)51次/2天5101次/1天底板浇筑后时间(d)71次/1天7141次/2天14281次/3天281次/5天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1)监测数据接近报警值时,观察频率为每天一次;(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挡土墙出现开裂;(4)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5)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6)出现其他影响支护边坡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如连续强降雨及周边大面积开挖或回填施工。7 监测项目报警值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规定,支护结构在监测期间累计位移超过控制值的80%,昼夜位移速率超过23mm/d及下表所列情况时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根据拟监测项目的性质及现状,支护结构监测项目报警值见表7-1,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见表7-2。 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 表7-1序号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类型基坑类别一级累计值变化速率/mmd-1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1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灌注桩25300.2%0.3%232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灌注桩10200.1%0.2%23 注:1. 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天超过该值的70%,应报警;2.支护结构倾斜度累计值达到2/1000或倾斜速度连续3d大于0.0001H/d(H为支护结构高度)时应报警。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 表7-2 项 目监测对象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1备注1邻近建筑位移106013-2裂缝宽度建筑1.53持续发展-地表1015持续发展-8 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1)监测数据外业采集完成后,用计算机按相关规范软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2)数据处理完成后,形成监测报表;内容包括对应的施工工况、各监测点的日变形量、累计变形量、变形曲线图等基本要素。(3)正常情况下当日报表一般在第二天上午提交给委托单位。出现险情时,及时提供监测速报。(4)监测阶段性报告根据进度一般每月提交一次。(5)全部工程结束后,提交监测总结报告。(6)当日报表内容: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仪器监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性结论;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其他相关说明。(7)阶段性报告内容: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该监测阶段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7)监测周期结束后提交本工程监测总结报告,内容如下: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项目和要求;监测仪器的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测点布置图、监测指标时程曲线图;监测数据整理、分析和监测结果评述。9 监测人员的配备本工程的监测工作实行专业人员负责制,在监测期间全面负责监测工作,保持与业主紧密联系;对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测量工作时,定人定仪器进行测量,以减小人为的误差。监测管理人员结构图 监测管理人员配置详见表9-1。 监测人员配置一览表 表9-1姓名职称(职务)本项目拟定职务备注肖锋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统筹协调陈永军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技术管理,监测数据审核。陈建霞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审核报告审核,监测数据审核。王雄先工程师现场监测现场测量,监测分析。黄耀工程师现场监测现场测量,司尺,记录。陈常飞工程师现场监测现场测量,司尺,记录10 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本次监测拟投入的监测设备间表10-1。在监测过程中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加强对监测仪器的保护,防止损坏。 设备配置一览表 表10-1名 称型 号单位数量备 注GPS南方NetS8+C台 /套1完好自动安平水准仪DS32台 /套1完好三鼎光电全站仪STS-752L台 /套1完好经纬仪EF-02台 /套1完好钢卷尺/套1完好游标卡尺530-335套1完好11 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11.1 作业安全(1)在围墙外道路上进行道路和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时必须注意来往车辆;(2)在墙顶内进行监测时必须带安全帽、系安全带;(3)墙顶进行监测时,必须有一人在旁进行看护。11.2 质量保证措施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各项质量保证措施:(1)进场前,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监测施工的技术方案,让每个监测人员了解项目的总体要求,熟悉各自岗位的职责、技术要求和作业程序,严格按监测施工方案执行; (2)监测项目组应与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材编写计划
- 港口码头扩建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合同三篇
- 爬虫豆瓣课程设计
- 四年级语文下册 26第26课《巨人的花园》知识点(部编版)
- 《回声》教案设计
- 成都中医药大学《仪器分析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中医药大学《水质理化检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话客服工作总结的范文样本
- 小班安全教案
- 装维工作总结
-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全)
- 个人征信承诺书
- 药剂科静配中心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考核标准表格2022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浙江专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测评卷一
-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教材解读
- 小学科学四年级食物中的营养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 钬激光碎石术后护理查房
- 肾性贫血络病的中医辨治
- 英语专业教学法方向论文写作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