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首先解题。题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题中的“中国现代历史研究”则指对中国现代历史的研究。“互动”,则指两种研究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指两种研究既相辅相成,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不但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学科,而且在大学里,分属两个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属于中文系的学科,而中国现代历史研究属于历史系的学科。如今,学科的设置越来越细化,同属一系的学科之间,也往往壁垒森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学科与学科之间是这样,具体到研究者个体,通常的情形也是画地为牢,严守自己的“专业”,不越雷池半步。在专业越来越细化的同时,是研究者“专业意识”的越来越强化。香港和台湾大学里的情形我不太了解,但我知道在中国大陆的大学里,每一“专业”内又丛生出许多“方向”。我们惯常见到的是,一个研究者选择本“专业”内的某个“方向”,年复一年地“做”着。非本“专业”甚至非本“方向”的书,不读;非本“专业”甚至非本“方向”的事,不想。这样“做”的结果,是学术之路越走越窄。至于属于中文系的中国现代文学专业,与属于历史系的中国现代历史专业,那就非但是“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连“鸡犬之声”也不“相闻”的。在中文系讨生活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认为中国现代历史,是与自己无关的东西。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现状如何,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漠不关心。在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界,哪些旧说受到了质疑、哪些新说引起了注意、哪些问题得到了澄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习惯于认为那都是“别人家”的事,是他人的“瓦上霜”而非自家的“门前雪”。如果说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对中国现代历史不感兴趣,那中国现代历史的研究者,与中国现代文学则更是隔膜了。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两不相干的现象,实在是不合理的。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现代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它的兴衰、它的演变,都与历史的进程密切相关。对于历史进程来说,文学的发展又并不纯粹是被动的。文学也有能动的一面。通常我们所说的历史,是指政治史。政治史当然影响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学史。在中国现代,由于政治与文学的关系空前紧密,政治对文学的作用也就表现得空前明显。但是,在中国现代,不仅是政治作用于文学,文学也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历史。换言之,不仅是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创造了文学,文学也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历史。所以,将对中国现代历史的研究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是有着充分的依据的。一将历史研究与文学研究相结合,让历史与文学相互印证、相互说明,这方面前辈学者陈寅恪已经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汪荣祖所著陈寅恪评传,第八章专论陈寅恪的“诗史互证”。汪荣祖说:“寅恪早年在清华曾授唐诗校释一课,晚年复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唐代乐府以及唐诗证史等课程,生平笺证诗篇之作亦复不少。但其笺诗、证诗所凭藉者,乃是历史的眼光与考据的方法;一方面以诗为史料,或纠旧史之误,或增补史实阙漏,或别备异说;另一方面以史证诗,不仅考其古典,还求其今典,循次披寻,探其脉络,以得通解。寅恪以诗为史料,固为史家致知辟一新途径,清人杨钟羲于雪桥诗话中,虽已言及以诗证史之事,然运用纯熟,发明之多,实以寅恪始。寅恪以史证诗,旨在通解诗的内容,得其真相,而不在评论诗之美恶与夫声韵意境的高下,其旨趣自与正统诗评家有异。”(1)汪荣祖最后所说的陈寅恪以史证诗但不涉及诗之艺术价值一事,尚有商榷之余地,后面再论。这里先指出,汪荣祖据说的“古典”、“今典”,出自陈寅恪读哀江南赋一文的引言。陈寅恪撰读哀江南赋,分上、下两部分,而在正文前面,有这样的引言:“古今读哀江南赋者众矣,莫不为其所感,而所感之情,则有浅深之异焉。其所感较深者,其所通解亦必较多。兰成(引按:庾信小字兰成)作赋,用古典以述今事。古事今情,虽不同物,若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斯实文章之绝旨,而作者之能事也。自来解释哀江南赋者,虽于古典极多诠说,时事亦有所征引。然关于子山(引按:庾信字子山)作赋之直接动机及篇中结语特所致意之点,止限于诠说古典,举其词语之所从出,而于当日之实事,即子山所用之今典,似犹有未能引证者。故兹篇仅就此二事论证,其他则不并及云。”(2)陈寅恪在这里,其实也言及以史证诗与对诗的艺术鉴赏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姑且不论。从这番引言中,我们可知,陈寅恪以史实证文学作品,是要说明作品写作时的“当日之事”,即准确地揭示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对作品中“写实”的部分,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对唐诗和唐史的研究中,陈寅恪诗史互证的手法用得最多、最典型、最纯熟,也最能给人以方法论意义上的启发。陈寅恪作为历史研究者和作为文学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在以唐诗证唐史和以唐史证唐诗的过程中,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而在这诗史互证过程中所发表的观点、所得出的结论,则美不胜收。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辨证、以杜诗证唐史所谓杂种胡之义、书杜少陵哀王孙诗后、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等论文(3),或以诗证史,或以史证诗,从而精义纷呈。以诗证史,可以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为例。元白诗中,多涉及俸料之事,白诗中尤多。陈寅恪将元白诗中涉及俸料处,与旧史书中关于唐代官吏俸料的记载相比照,纠正了旧史书中的一些谬误。陈寅恪发现,凡是中央政府官员的俸料,与元白诗中所言无不相同,但唐代地方官吏之俸料,史籍所载与元白诗中所言差距甚大。陈寅恪说:“凡属中央政府官吏之俸料,史籍所载数额,与乐天诗文所言者无不相合。独至地方官吏,(京兆府县官吏,史籍虽附系于京官之后,其实亦地方官也。)则史籍所载,与乐天诗文所言者,多不相合。且乐天诗文所言之数,悉较史籍所载定额为多。据此可以推知唐代中晚以后,地方官吏除法定俸料之外,其他不载于法令,而可以认为正当之收入者,为数远在中央官吏之上。”(4)从元白诗中所言俸料入手,陈寅恪弄清了唐代历史上的一个大问题。以史解诗,则可以书杜少陵哀王孙诗后为例。这篇作于1953年4月的文章,一开头就说:“杜少陵哀王孙诗为世人所习诵,自来笺释之者众且详矣,何待今日不学无术,老而健忘者之饶舌耶?然于家塾教稚女诵此诗,至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之句,则瞠目结舌,不能下一语,而思别求一新解。”(5)在家中教稚女读杜甫哀王孙诗时,陈寅恪突然发现“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中的“朔方健儿”难以解释。如果说杜诗中“朔方健儿”指整个朔方军,则显然于理不合。安禄山叛变,幸赖朔方军平定。朔方军乃唐室中兴之关键。对朔方军,杜甫满怀感激,在不少诗中对朔方军主帅郭子仪、李光弼等热情歌颂,所以不可能对朔方军下“今何愚”之语。如果像一些释杜诗者那样,认为“朔方健儿”泛指安禄山所统领的北方军队,陈寅恪认为也不通,因为在唐代,“朔方”为一军政区域的专有名词,并不能用来泛指北方士卒。陈寅恪凭藉对唐代历史和地理的熟稔,认为这里的“朔方健儿”指原属朔方军的同罗部落。安禄山诱害同罗部落酋长阿布思,袭取其兵卒。同罗部落原为朔方军劲旅,归附安禄山后则成为安禄山叛军之主力。至长安后,同罗部落复又叛归其旧巢,陈寅恪说:“同罗昔日本是朔方军劲旅,今则反复变叛,自取败亡,诚可谓大愚者也。”(6)没有对唐代历史和地理的精细知识,就不能对杜甫哀王孙诗中“朔方健儿”做出准确的理解;而不能准确地理解“朔方健儿”之意,就很难说准确地理解了整首诗。最集中也最典型地体现了陈寅恪诗史互证之方法和成就者,还是元白诗笺证稿一书。在这部书中,陈寅恪运用他对唐代历史的多方面的知识解读元白诗,往往凿破浑沌、洞幽烛微。同时,也以元白诗中对历史细节的言说纠正史籍中的某些谬误。例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有这样两句:“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暧度春宵。”一般人都会认为这只不过是诗人描写美人的惯常手法,是一种修辞方式而已。但陈寅恪告诉我们,所谓“金步摇”,其实是写实,因为“天宝初妇人时世妆有步摇钗”(7)。当我们明白杨妃头上确实戴着那金制的“步摇钗”时,她那美丽的形象就更加清晰了。再例如,长恨歌中“渔阳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破”字,人们也习惯于认为指中止、破散,形容慌乱之态。而陈寅恪却告诉我们,“破”其实是当时的一个乐舞术语。白居易卧听法曲霓裳诗中,有句曰:“宛转柔声入破时”,这里的“破”,也是指乐曲的某个阶段。所以,“惊破霓裳羽衣曲”:“特取一破字者,盖破字不仅含有破散或破坏之意,且又为乐舞术语,用之更觉浑成耳。又霓裳羽衣入破时,本奏以缓歌柔声之丝竹。今以惊天动地急迫之鼓,与之对举。相映成趣,乃愈见造语之妙矣。”(8)明白了“破”原是一乐舞术语,明白了霓裳羽衣曲演奏到“破”时,是“宛转柔声”,我们就更好地欣赏了这句诗。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互动,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达到了极高的境界。陈寅恪的这部书,既是唐代文学研究,又是唐代历史研究。唐史研究和唐诗研究的互动,使我们对唐史和唐诗的理解都在多方面更为精细和准确了。二陈寅恪以唐史证唐诗,又以唐诗证唐史,这在方法论的意义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历史的关系,在总体上,远较唐代文学与唐代历史的关系更为紧密。在中国现代,有许多事件和人物,既是政治性的,又是文学性的。政治性和文学性在这些事件中,在这些人物身上,往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历史的开端,同时也被看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揭幕。所谓“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一部分;而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之一部分。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的“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但新文化运动却在此前几年即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的“五四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此前即展开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结果,这也基本上是学界的一种共识。而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的“五四运动”,无疑又在多方面影响了此后的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五四新文学”属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畴,而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的“五四”,则是中国现代史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但是,对“五四新文学”的认识,离不开对整体的“五四运动”的理解;而对整体的“五四运动”的研究,也无法忽视新文学运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美籍华人学者周策纵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撰写五四运动史的。在这部广受好评的史学专著中,周策纵充分注意到了新文学运动在整个“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周著第三章为运动的萌芽阶段:早期的文学和思想活动(19171919)。这一章,详细地论述了1919年5月之前的几年间,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新文学运动,而这种新文学运动正是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的“五四”的萌芽。对这期间文学运动中的一些细节,周著都高度重视。例如,在论及保守派的反抗时,周著甚至将林纾攻击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文言小说荆生摘录了千余字。(9)周策纵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说明这个道理:“要是五四事件没有发生的话,在北大和其他大学里的新思想运动很可能就会被政府镇压了。”(10)1919年5月之前兴起的新文学运动与1919年5月爆发的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的“五四”之间,有着这样一种关系:1919年5月之前的几年间兴起的新文学运动,某种意义上为1919年5月的政治运动做了准备,1919年5月的政治运动,在一定意义上是此前几年间新文学运动所结出的果实;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1919年5月爆发的政治运动,新文学运动很可能就会被以强力扑灭。1919年5月的政治运动,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女儿,又是新文化运动的保姆。周著第七章新文化运动的扩展(19191920),则详细论述了1919年5月之后,新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1919年5月之前的新文学运动,催生了1919年5月的政治运动,而1919年5月的政治运动又为新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文学与政治(历史)就是这样难解难分。有了第三章和第七章的论述,周策纵仍嫌不够,第十一章文学革命,又更集中地对“五四新文学”进行了研究。这一章以这样的一段话作结:“从1917年开始的新文学运动的实践是成功的;其结果是,过时的文言和陈腐的旧文学的迅速衰落。白话文开始被写作和教学广泛应用。随着书面语和口语的统一,知识和教育变得更易普及。除此之外,诗歌、散文、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戏剧都有新的开端。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文学因此更接近于生活和社会现实。它也受到了更广泛的喜爱。新文学的自然主义和社会主义倾向,在后来对中国青年的思想和心理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正是从这些意义上说,文学革命在现代中国思想和社会政治转型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11)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全书连导言共14章,而在第三章、第七章和第十一章集中地论述了新文学运动与作为政治运动的“五四”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章节安排是基于这样的历史事实,同时也是为了揭示这样的历史事实:新文学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作为政治运动的“五四运动”;作为政治运动的“五四运动”又为新文学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新文学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白话文的普及,导致了社会意识、群体观念的众多变化,而这又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历史进程。这让我们想到,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现代历史,本身就是互动的。不仅是“五四”时期的文学与政治辅车相依,因而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还有一些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现代政治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例如陈独秀;例如胡适;例如瞿秋白。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帅,陈独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光彩夺目;作为中共的创始者和首任领袖,陈独秀在政治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胡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自不待言,作为政论家、作为驻美大使、作为1929年“人权运动”的核心人物,胡适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自有一席之地。瞿秋白则既是现代著名政治人物,又在现代左翼文学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人,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又是中国现代史学科的研究对象。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侧重从文学方面研究他们,中国现代史学科则侧重从政治方面研究他们。但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本身却是无法分割的。陈寅恪是作为一个杰出的唐史专家以唐史解唐诗的,他用以解唐诗的那些历史认识,往往是他对历史深入研究后得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消防安全责任协议书编写规范
- 2024年紧急消火栓施工及安装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新能源充电桩充电站设计与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货运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 2024年高端技术研发与转让合同具体条款
- 2025-2031年中国爽肤水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4年运动会场地租借合同
- 2024版二手住宅买卖合同(简约版)3篇
- 2025年度小额贷款合同书(资产保全)2篇
- 中国药典无菌、微生物限度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验证内容详解
- 《实用日本语应用文写作》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
- 公司员工手册-全文(完整版)
- 锅炉习题带答案
- 土木工程课程设计38281
- 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技术方案
- 液压爬模作业指导书
- 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 遗传分析的一个基本原理是DNA的物理距离和遗传距离方面...
-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流程图
- 初一英语单词辨音专项练习(共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