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件)鼻解剖生理.ppt_第1页
(推荐课件)鼻解剖生理.ppt_第2页
(推荐课件)鼻解剖生理.ppt_第3页
(推荐课件)鼻解剖生理.ppt_第4页
(推荐课件)鼻解剖生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鼻腔鼻窦手术解剖及生理,1,鼻的生理,鼻包括外鼻、鼻腔和鼻窦。 鼻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保护功能、嗅觉功能和共鸣功能。,2,.,外 鼻,3,.,外鼻,鼻根 鼻梁 鼻尖 鼻小柱,鼻背 鼻唇沟 鼻翼 前鼻孔,鼻腔,蝶窦,额窦,4,.,5,.,骨支架由鼻骨、额骨鼻部和上颌骨额突组成。 鼻骨成对,其上缘、外侧缘、下缘分别于额骨、上颌骨额突、鼻外侧软骨上缘连接。 鼻骨后面的鼻骨嵴则与额棘、筛骨垂直板和鼻中隔软骨连接。,6,.,鼻 腔,7,.,鼻腔(nasal cavity),(一)鼻前庭 鼻前庭(nasal vestibule)是相当于鼻翼内面的空间,前界即前鼻孔,后界为鼻阈.鼻前庭覆盖皮肤,是外鼻皮肤的延续,在鼻阈处向后则移行为固有鼻腔的粘膜。 (二)固有鼻腔 固有鼻腔(nasal fossa proper)通常简称鼻腔,前起自鼻内孔(即鼻阈),后止于后鼻孔。有内、外侧和顶、底四壁。,8,.,固有鼻腔(鼻腔),一 构成 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1、顶壁 呈穹隆状 前段倾斜上升(为鼻骨和额骨鼻突构成) 后段倾斜向下 (为蝶窦前壁) 中段水平(为分隔颅前窝的筛骨水平板) 筛骨水平板上多孔(筛孔),又称筛板(cribriform plate)容嗅区粘膜的嗅丝通过抵达颅内。 2、底壁 即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隔。 前3/4由上颌骨腭突,后1/4有腭骨水平部构成。,9,.,3、内侧壁 即鼻中隔 由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和梨骨组成。 软骨膜和骨膜外覆粘膜。利特尔区(littles area)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10,.,11,.,4、后鼻孔 由 蝶骨体(上)、 蝶骨翼突内侧板(外)、 腭骨水平部后缘(底)、 梨骨后缘 围绕而成,12,.,5、外侧壁 由上颌骨、泪骨、下鼻甲骨、筛骨迷路、腭骨垂 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13,.,鼻腔外侧壁从下向上有三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片,分别称为下、中、上鼻甲,大小依次缩小1/3,前端的位置依次后移1/3。每一鼻甲的下方与鼻腔外侧壁均形成一潜在的间隙,分别称为下、中、上鼻道。,14,.,15,.,(1)下鼻甲和下鼻道: 1)下鼻甲骨 2)鼻泪管 3)上颌窦穿刺点 4)下鼻甲后端距离咽鼓管咽口仅1.01.5CM,16,.,17,.,(2)中鼻甲和中鼻道 中鼻甲基板 中鼻甲常见变异(气化和反向弯曲) 蝶腭孔 嗅裂(嗅沟) 总鼻道 钩突、筛泡、半月裂孔 筛漏斗、额隐窝 鼻道窦口复合体 (详见下页),18,.,19,.,20,.,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泡、鼻丘以及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等,这一组结构被称为“鼻道窦口复合体”(ostiomestal complex, OMC)。如发生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将直接影响鼻窦的通气引流,导致鼻窦炎。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21,.,(3)上鼻甲和上鼻道 1)属筛骨结构 2)后组筛窦开口 3)蝶筛隐窝,22,.,二、鼻腔粘膜 1、嗅区粘膜 分布在鼻腔顶中部、向下至鼻中隔上部及鼻腔外侧壁上部等嗅裂区域。为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由支持细胞、基细胞及嗅细胞组成。 2、呼吸区粘膜 鼻腔前1/3自前向后的粘膜上皮是: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后2/3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后者由纤毛细胞、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 呼吸区所有柱状上皮,表面均有丰富的微绒毛,用以保持粘膜的湿度,杯状细胞内含大量粘液颗粒,具有分泌功能。,23,.,三、鼻腔动脉 1、眼动脉(来自颈内动脉) 眼动脉 筛前动脉 筛前孔 筛窦 颅前窝 鼻腔 筛后动脉 筛后孔 筛前动脉供应前、中筛窦和额窦以及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前上部。 筛后动脉则供应后筛窦以及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的后上部。 筛前动脉横行于筛窦顶骨管中,是鼻内镜手术时筛顶的标志,其后即为额隐窝。,24,.,2、上颌内动脉(来自颈外动脉) 上颌内动脉 蝶腭动脉 外侧支 下鼻甲支 鼻腔外侧壁 中鼻甲支 后部、下部 上鼻甲支 和鼻腔底 内侧支 鼻后中隔动脉 鼻中隔后 (鼻腭动脉) 部和下部 眶下动脉 经眶下管 鼻腔外侧壁前段 出眶下孔 腭大动脉 出腭大孔 鼻中隔前下部 入切牙管 利特尔动脉丛: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为鼻出血常见部位,临床上常称此粘膜区为“易出血区”。,25,.,内侧壁,26,.,四、静脉回流 鼻腔前部、后部和下部静脉 颈内、外静脉 鼻腔上部静脉 眼静脉 海绵窦 筛静脉 颅内静脉和硬脑膜窦 克氏静脉丛(Kisesselbachs plexus):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丛。 鼻咽静脉丛(Woodruffs plexus):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的表浅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27,.,五、鼻腔的淋巴 鼻腔前1/3的淋巴管与外鼻淋巴管相连,汇入耳前淋巴结、腮腺淋巴结及颌下淋巴结。 鼻腔后2/3的淋巴汇入咽后淋巴结及颈深淋巴群。,28,.,六、鼻腔的神经 1、嗅神经 分布嗅区粘膜。嗅细胞中枢突汇集成多数嗅丝穿经筛板上之筛孔抵达嗅球。 2、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 (1)眼神经: 眼神经 鼻睫神经 筛前神经 鼻中隔和鼻腔外壁 筛后神经 前部和上部的一小部分 (2)上颌神经: 穿过或绕过 蝶腭神经 鼻后上外侧支 鼻腔外侧壁 蝶腭神经结 鼻后上内侧支 后部、鼻腔 顶和鼻中隔 腭前神经 中鼻道、下鼻甲 和下鼻道 上颌神经 眶下神经 鼻前庭、上颌窦、鼻腔底和下鼻 道前段,29,.,3、植物神经 交感神经: 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 岩深神经 副交感神经:面神经 岩浅大神经 蝶腭神经节 鼻腔 交感神经 鼻粘膜血管收缩 相互制约 副交感神经 鼻粘膜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 翼管神经切断 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翼管 翼管神经,30,.,鼻 窦,31,.,鼻窦正侧位示意图,蝶窦,上颌窦,额窦,筛窦,筛窦,额窦,32,.,33,.,鼻窦分组,按鼻窦解剖位置和窦口所在部位分前后2组: 前组:上颌窦、额窦、 前组筛窦 后组:后组筛窦、蝶窦 按照窦口开口位置分: 低位开口:额窦、筛窦 高位开口:上颌窦、蝶窦,34,.,一、上颌窦 为4个鼻窦中最大者,平均容积为13ml,有5个壁。 前壁: 尖牙窝 眶下孔 后外壁:与翼腭窝和颞下窝毗邻;近翼内肌, 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下部): 窦口鼻道复合体 OMC 上壁(即眼眶的底壁): Haller 气房 底壁(即牙槽突):与第二双尖牙和第一、二磨牙关系密切。,35,.,上颌窦口,36,.,二、筛窦 又称筛迷路。被中鼻甲基板分为前组筛窦和后组筛窦,前组筛窦开口引流于中鼻道,后组筛窦开口引流于上鼻道。 (1)外侧壁(即眼眶内侧壁):由泪骨和纸样板组成。 (2)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上部):附有中鼻甲和上鼻甲。 (3)顶壁:筛顶上方即为颅前窝。 (4)下壁(即中鼻道外侧壁结构): (5)前壁:额隐窝 (6)后壁(即蝶筛板): 视神经结节、最后筛房(Onodi气房),蝶筛隐窝等,37,.,38,.,筛顶与筛板,39,.,三、额窦 位于额骨的内板和外板之间,左右各一。开口位于窦底,经鼻额管引流至额隐窝。额隐窝决定额窦的引流方向,而且由于额隐窝的存在,常使筛窦感染与额窦感染互为影响。 (1) 前(外)壁:较厚 (2) 后(内)壁:较薄,为颅前窝前壁的一部分。 (3) 底壁:为眼眶顶壁和前组筛窦之顶壁。 (4) 内侧壁:,40,.,额隐窝引流方式变异,41,.,额窦开放,42,.,四、蝶窦 居于蝶骨体内,左右两个窦腔因蝶窦中隔位置不同及蝶窦自身发育的差异,其大小形态多不对称。分型:甲介型、鞍前型和鞍型。 ()外侧壁:与颅中窝、海绵窦、颈内动脉和视神经管毗邻。 ()顶壁:上方为颅中窝的底。 ()前壁:参与构成鼻腔顶的后段和筛窦的后壁。 ()后壁:毗邻枕骨斜坡。 ()下壁:即后鼻孔上缘和鼻咽顶。,43,.,蝶窦,44,.,45,.,鼻的生理,呼吸功能层流与紊流,生理性鼻甲周期 保护功能过滤清洁作用 ,调温作用,保湿作用 嗅觉功能 共鸣功能,46,.,呼吸功能层流与紊流,吸气,呼气,47,.,保护功能粘液毯,纤毛,上皮细胞,粘液毯,48,.,纤毛黏液毡作用,49,., 免疫学功能,非特异性物质 容菌霉 乳铁蛋白,特异性物质 IgG I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