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doc_第1页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doc_第2页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doc_第3页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doc_第4页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初探郭旭娟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通过听取多种体裁、形式、风格的中外名曲,来扩大音乐视野和积累音乐语汇的;是通过听取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介绍等来获得广泛的音乐常识的。本文就如何训练儿童的听觉能力和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首先论述了如何培养儿童倾听周围声音的能力和感觉音乐的能力。特别提出了欣赏音乐作品前要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为欣赏音乐作品打好基础。重点介绍了引导儿童欣赏音乐作品的五种方法。通过实践,为学生能达到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欣赏教学模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们对于音乐的认识和理解都来源于音乐听觉。目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对听觉的培养非常重视。因为进行各种音乐活动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听觉,才能获得好的效果,1例如日本著名的“铃木教学法”就是从听觉的训练着手并注重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的。每个孩子都具备音乐能力的条件。可是往往由于在感受力最强的年龄阶段缺少训练,因而丧失了音乐能力,以致于有些人到了成年阶段头脑中不仅有“盲点”,而且有“聋点”。“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幼儿期正是听觉最敏锐的时期,因此,在这个音乐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应重视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充分利用这段时期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音乐听觉训练,这不仅仅为了提高音乐能力,更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欣赏课正是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而且能养成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态度。因此,上好欣赏课是搞好音乐教学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欣赏课呢?许多音乐教师认为音乐欣赏课不好上,光凭学生听录音和教师讲解,很难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深刻内涵,也就很难达到欣赏课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能力。这种能力非一日之功,是不断地积累、总结、渐进、提高过程的结果。要逐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儿童听觉能力和感受能力。想具有良好的听觉,则要学会“倾听”。一、培养儿童倾听周围有声的能力“倾听”与一般的“听听”是有的不同的,倾听必须是一种有意识地带有注意的“留神听”。它不仅需要有注意的参加,有时还需要有感情的参与。倾听是一种能力,需要有目的去培养。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声响。如:鸟叫、蛙鸣、暴风的呼啸、雨水的滴嗒、汽车的鸣笛声、火车的隆隆声等。如果从小培养儿童对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敏锐的感觉、细微的辨别能力,这将会为他们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基础。有了倾听一些具体声音的经验,在以后倾听运用艺术手法来表现它们的比较抽象的音乐作品时,就比较容易理解掌握了。学会倾听可以说是欣赏音乐之前所必需的一个准备阶段。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自然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倾听周围世界中的声音,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丰富他们对声音的各种感性经验。二、培养儿童感受音乐的能力儿童感受音乐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再现音乐的能力。有些儿童由于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不能唱难度大的歌曲,不能演奏乐器。但他们却能去感受自己不能唱、不能演奏的歌曲与乐曲。在培养儿童感受音乐的能力中,引导儿童注意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极其重要的,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音乐都是通过不同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结构形式等表现手段而表达出来的,这些表现手段也常常是综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儿童在欣赏音乐时,对形象性强的音乐作品常常会产生直接的情绪反应,他们的感受往往比较笼统。我们在指导儿童欣赏时既要引导他们对音乐整体有情绪的反应,也要引导他们能感受音乐中所采用的种种表现手段,以及使他们知道这些表现手段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样,儿童在欣赏音乐时就能比较细微,对一些细节部分也能有所感受。对音乐表现手段感受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全部儿童音乐活动之中的,无论在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器还是音乐欣赏中都应注意培养。三、指导儿童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如何指导儿童欣赏音乐呢?第一,欣赏音乐作品前要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为欣赏音乐作品打好基础。音乐是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欣赏音乐是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的,生活经验是感受音乐作品的基础。在准备给学生欣赏某首歌曲或乐曲前,应了解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经验程度,如有不足要设法组织一些活动,如让他们观看图片,给他们介绍有关知识,讲讲有关故事甚至出外参观等,以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这种经验是靠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工作中有计划地进行。第二、引导儿童欣赏音乐作品的一般方法1、引出主题,简明地介绍作品、作者创作背景学生在欣赏时总感到很难完全进入欣赏作品的境界。因为音乐作品在创作年代和风格上存在着时空的概念。2那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由于音乐基本要素(节奏、音高与力度)的变化带给我们听觉的冲击是什么,是激情?是爱憎?还是郁闷?教师可采用欣赏前的谈话方式进行,它能唤起儿童听音乐的兴趣和愿望,并能保持安静、集中、注意地听音乐。通过教师的谈话,为儿童启示音乐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引导他们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启发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产生各自的想象和感受,引起情绪上的共鸣。然后教师简明地介绍作品内容,作者生平和创作的时代背景,能使学生加强认识,深入理解作品,超越时空的限制,展开想象的翅膀,融入美妙的音乐之中。例如,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我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与主要作品,讲述作者创作二泉映月的时代背景,分析乐曲创设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乐曲中主人公凄惨、哀怨、悲愤的情绪;体会旧社会一位饱含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内心忧伤,以怜其悲。通过我的讲述,引起学生渴望聆听乐曲的心理欲望和兴趣。这时播放乐曲,学生就能自觉进入听曲的精神状态。2、借助动作感受音乐的性质及表现手段。儿童在欣赏音乐作品中会出现各种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这是他们表现内心感受的一种方法。同时,动作还可帮助儿童加深感受,是提高辨别音乐性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一个小男孩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不由自主地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哄娃娃睡觉的动作:抱在手里摇晃、轻轻拍娃娃、前后推动小摇篮,最后双手合拢放在脸旁表示娃娃睡着了。动作自然、合拍,并很富有想象,充满感情。这些动作正表达出他对摇篮曲这类音乐性质的感受。这样借助动作感受音乐,欣赏效果会更好一些。3、进行比较运用比较法组织欣赏教学活动,能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能有效地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可将几首不同性质的乐曲作对比复听,辨别它们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和不同体裁。这种辨别能力的提高,可从音乐形象有强烈对比的乐曲开始,到能辨别音乐形象比较类似、接近的乐曲,也可按专题编选欣赏曲目,如以民歌、进行曲、舞曲等专题来组织音乐欣赏教学。例如,在欣赏关于小兔的音乐后再与表现其它动物的音乐进行比较。比较时最好找些可比性强、富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做比较。具体可以从旋律、节奏、体裁、力度、音色、速度等表现手段来进行比较,同时要明确比较的目的和意义,以便达到音乐作品的充分认识、理解和记忆的目的。4、发挥语言的作用在指导儿童欣赏的过程中适当发挥语言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对作品进行必要的讲解、分析,能帮助儿童理解内容,加深感受;二是适当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欣赏的目的;三是通过语言的指导可使学生对作品中特别的、细微的、不易察觉的部分有清晰的感知;四是适当地教学生一些新的词汇,有利于他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形成有关音乐的一些概念,如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概念;五是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可激发他们的想象,给他们有机会练习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还在孩子间引起相互交流、互相启发的作用;六是通过与学生交谈,教师还可以了解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的情况,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5、反复欣赏从认识规律来看,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往往需要经过多次重复才能逐步掌握,不断深化。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也不例外,每一次欣赏都是一次新的发现,新的创造过程,都是更深一次的情感体验。只有在反复欣赏中才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意境,深化对乐曲的认识。欣赏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初听阶段,即整体认识阶段。学生在教师启发谈话之后,引起欣赏音乐的兴趣,他们会把教师的谈话作为欣赏的目标,按照教师的提示,开始集中注意地谛听音乐。但教师在欣赏前的介绍不宜过多过细,应给他们留有思考想象的余地,让他们发挥自己对音乐的直接感受,来取得音乐作品的印象。其次是复听阶段,即分析阶段。学在听音乐时,往往不会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表现手段,更不会去分析和了解作品的体裁、形式,这样将会影响他们欣赏音乐的深度。因此,当学生初步熟悉音乐作品以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反复细听。反复听时可以分段进行,也可整段复听,但每次复听都应提出听辨的注意点。通过多次的反复细听,乐曲中被注意的细节会更多,对乐曲也就更熟悉。随着分析的深入,儿童逐渐认识和掌握了音乐形象的主要表现手段,以及了解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表演形式等的特点,这样便能逐步提高欣赏水平。在分析中,教师可根据教材要点采用提问的方式,但所提的问题必须能激发儿童积极思考,引起他们的讨论,以达到对乐曲的深入理解。例如可提问:“在这段音乐里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它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谁能听出这首舞曲的节拍、节奏?它和以前听过的舞曲有相似之处吗?”。当复听音乐作品时,不仅要求儿童集中注意地听音乐,而且要能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去听,听了以后要能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评论。最后是综合性阶段。学生认识音乐作品,总是由初步的整体认识,通过各部分的分析认识,再综合成整体的认识。在综合性阶段中,要求学生把分析所得的感性、理性知识综合起不,在再一次完整地欣赏作品时,能感受到更清晰的音乐形象。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教师可在这个基础上作欣赏小结。在对乐曲进行反复欣赏的过程中,应逐步要求学生讲出乐曲的曲名、内容,背记乐曲的主旋律,掌握乐曲的基本节奏。只有在熟记的基础上,才能扩大儿童的音乐视野,丰富儿童的音乐知识,积累音乐语汇,提高儿童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总之,音乐欣赏教学是以学生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师,要清醒地认识音乐欣赏活动的三个层次(知觉性欣赏-情感性欣赏-理智性欣赏)与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过程之间的有机联系,熟练地掌握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精心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去。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研究探索,我们才能总结出一套比较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最佳效果。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小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1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2作品应该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是符合儿童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3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来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在课堂上有了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乐作品的侵入。在教学时,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低年级的西游记刷牙歌健康歌,高年级的童年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等。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合理地选材,使欣赏教学适合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再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 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2游戏形式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听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听赏捉迷藏前,先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3故事形式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4表演形式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而在音乐结尾部分,描绘小主人苏醒过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凌乱的“定格”动作来表现玩具兵们来不及回玩具箱、东倒西歪的尴尬形象。再如:在欣赏钟表店里,让孩子们用不同乐器:三角铁、小铃、沙球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 5小组讨论形式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如,瑶族舞曲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轻声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三、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在此之前,我感到讲音乐欣赏课不容易,音乐欣赏课令我困惑的是找不到方法,不知道怎样让学生听进去。看了网络中的讲座,我觉得她的建议很不错: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一、深钻教材是教学的根本音乐欣赏课是通过音乐作品感染学生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熟悉教材,理解教材,钻研教材,通过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对音乐作品创作手法的分析、对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音乐情绪、音乐内涵的理解来挖掘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音乐是一门技术性与知识性很强的艺术,不仅要对音乐有所了解,还要了解文学、美术、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深入的理解音乐。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熟悉音乐,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获得感受。具体到某一首作品,可以做以下案头工作:1.反复聆听音乐,记录音乐的主题旋律并能用钢琴演奏;2.分辨音乐作品中各种音乐要素的特点;(音色、旋律、速度、力度是怎样的,以及各音乐要素的变化及对比)3.分辨音乐主题是如何发展的;4.分辨音乐的结构;(也就是曲式结构)5.了解作者的简况;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6.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一些趣闻轶事;7.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内涵,如诗歌、绘画、文学、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等;8.在反复聆听中引起自己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和想象)9.产生设计欣赏教学的思路。二、我觉得讲座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也不错:1.导入:引入教学的阶段。导入要自然,要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不可过多地用非音乐的形式代替音乐。(比如图片、文字、故事等)2.带着问题听音乐:每一次听音乐都要有目的地聆听,带着问题听音乐,如音乐的情绪、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构成等。3.感受音乐:提倡完整的欣赏音乐,如果篇幅较长可以分段欣赏。4.探索音乐:这是教学的中心部分,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内部结构,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不能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1)分段欣赏(感受情绪、记忆主题、分析音乐要素、联想与想象)(2)完整欣赏(分辨音乐结构、加深记忆主题)5.复听音乐:这是巩固、加深记忆的阶段。6.感悟音乐:感悟音乐是深入感受音乐的阶段,可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升华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7.表现音乐:用外化的手段表现对音乐的感悟、感受。三、再就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思维方式要更新1.教师本人先要对音乐作品作比较透彻的了解2.抓住“音乐形象”这条主线3.相信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教学策略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现在的音乐欣赏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欣赏只不过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从自己本身的教学方法上来进行改进,本文从合理运用多媒体、正确引导学生听、唱、想、说的参与以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等教学手段来改进课堂欣赏教学,从而使音乐欣赏课变成学生喜欢的课程。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5它既可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现状看,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2.教学设备落后,影响听觉效果;3.教师上课形式单调,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4.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没有目的性。本文就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以下三点阐述。一、运用多媒体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6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3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3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我也骑马巡逻去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在教学中可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光录入硬盘,再配上二胡独奏曲赛马,在导入时,先问学生去过蒙古没有,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正骑马扬鞭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上,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再如,十面埋伏是一首描绘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情景的琵琶独奏曲,在欣赏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乐曲表现的那种四面楚歌、悲切壮烈、气吞山河的历史场面,可将电影西楚霸王的片段剪辑下来,配上乐曲,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楚汉之争的战场,从而更好的理解乐曲表现的涵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二)突破难点,优化教学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3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在音乐欣赏课中,如采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可放慢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通过这样,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再如,欣赏森吉德玛时,轮到哪种乐器吹奏,就在屏幕上出现这种乐器,如单簧管、圆号等,既让学生欣赏了乐曲,又听辨了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了不少乐器。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扩大了学生视野。二、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审美活动的主导。2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去。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直觉力、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力等。更好地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种方法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灌输式进行了改革,而且有利于主体作用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认识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养成等。音乐欣赏中学生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听、唱、想、说四个方面是引导学生参与的主要手段。(一)“听”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关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行方法。7提问法听,也就是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学生来说,惟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比。(二)“唱”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基础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唱主题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听前唱主题。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如欣赏翻身的日子,在听前可以先引导学生一起唱书上的四条谱例,也就是每个乐段的主题,在学唱时,首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等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学唱。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待学生欣赏作品时,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接着,给学生再放一遍录音,很多学生能说出:曲子是由引子加上三部分再加尾声构成的,每一部分音乐基本上是每一段主题音乐的重复和稍加变化的重复,整首曲子的情绪都是欢快的,表现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的感情。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听赏时能进一步的人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二是在听后唱主题。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后,对这个音乐作品已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此时,再让学生学唱主题,可以让学生加深这个音乐的理解。如欣赏赞歌要比星星多,可以先让学生欣赏,然后讲解这首合唱的内容、风格、根据哪个民族的曲子进行改编以及这首歌的衬词部分。学生欣赏完后,对这首合唱的衬词“呀儿呀儿哟”已经很熟,此时再安排学生唱这首歌的主题便是点睛之笔。(三)“想”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目的“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有感而发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首先应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情绪进行体验,在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第二要求学生对音乐的风格、体裁进行体验和判断。第三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意图等等。如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先不告诉学生曲目,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进入平静凝思,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结果有的想象为平静的江水、朦胧的月夜、幽静的田园、仙女的舞姿,也有的想象为秀丽的山川、深切的怀恋等等。在学生叙述后教师再告诉学生所听的曲目,并适当地介绍作品的内容,待学生第二遍欣赏音乐时,要求学生根据曲目和提示对优美流畅的旋律进行更深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开展更深、更细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更趋完美;通过学生想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等,而且能使学生随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塑造出更多更完美的音乐形象,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还使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四)“说”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深入“说”就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根据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出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6因此,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欣赏翻身的日子,听前教师对时代背景及曲作者已经作简单的介绍,学生学唱几遍主题音乐。第一遍愉悦式聆听后让学生说说听后有何感受,同学们都觉得情绪是热烈欢快的。第二遍分段细听,要求学生对各段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进行分析对比,说出每段不同的情感及风格特点,并说出想象中的音乐形象。老师进行点评,部分强烈的鼓点般的节奏,流畅而又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人们喜庆翻身解放的热烈场面和欢快的心情。第一部分,具有浓郁的陕北风味,跳跃、活泼、轻盈的节奏,描绘了翻身人们幸福甜美的心情。第二部分,采用山东吕剧音调,活泼、欢快、喜悦之情盎然成趣,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三部分,借鉴了河北吹歌的发展手法,把音乐推向高潮,形成了更强烈的欢乐气氛,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的感情。尾声变化再现了引子的旋律,前后呼应。第三遍评价式聆听之后,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曲式为引子尾声,整首乐曲情绪欢快热烈,带有很浓的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幸福、欢欣的思想感情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欣赏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说的参与,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听赏过程能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三、创设教学情境从字面的含义理解,情境必定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绪、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就勾勒出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