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8课.ppt_第1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8课.ppt_第2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8课.ppt_第3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8课.ppt_第4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8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明课件 YAMINGKEJIAN,,中 国 历 史,中国历史,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掌握甲骨文、历法、诗人屈原; 2、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 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3、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学习目标,1、掌握甲骨文、历法、诗人屈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了解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古代历法、离骚的艺术成就是本课学习的难点。,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重点难点,一、文字的演变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主要内容,一、文字的演变,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2、什么叫甲骨文?是谁在什么时候发现的? 3、什么叫金文?金文是在什么时候应用在什么器物上的?有何别称? 4、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用毛笔写字?,讨论活动,甲骨文,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的发现,19世纪末,清朝光绪年间,金石学家王懿荣,有一次他发现一味中药叫龙骨,看见上面刻着字,觉得很奇怪,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们将它们上面的文字命名为“甲骨文” 。,金文,金文: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叫铭文、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毛公鼎,大篆,西周晚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毛笔蘸墨,在竹简和丝帛上书写。,睡虎地秦简,散氏盘,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哪部书中的哪次记录? 2、我国什么时候有了历法?什么时候测定二十四个节气的? 3、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谁?他总结出了哪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讨论活动,天文、历法,历法是用年、月、日等计算时间的方法。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历,就是今天的农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诗经中记载的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二十四个节气。这是历法的重大成就。,名医扁鹊,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春秋战国时期名医,魏国三川郡(今河南汤阴县)人。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人们奉为神医,当时借用了上古神话中黄帝时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擅长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三、屈原和“钟鼓之乐”,1、屈原是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国人? 2、屈原创造了一种什么新体诗歌?屈原的长诗代表作是什么? 3、屈原对中外文化有何影响? 4、“钟鼓之乐”盛行于什么时候? 5、哪座墓室出土了编钟等大量乐器?,讨论活动,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他主张对内举用贤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忧国忧民的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自尽,端午据说就是为纪念他。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代表作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九死不悔的精神。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与端午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涉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传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诗篇名句,端午节,钟鼓之乐,钟鼓之乐,指钟鼓一类的音乐,特指宫廷或庙堂的音乐或乐舞。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墨子三辩:“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 诗经关睢:“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很多战国时期的乐器。,课时小结,1、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2、天文,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日食。第一次。,3、历法,夏历(农历)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战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