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地方卷:2018海南卷;2017江苏卷;2015广东、江苏卷)【师说考问】考问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考问2实验流程(1) (2) 考问3规避与该探究实验有关的5个失分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时间/天123456数量/个(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题组跟进】高考题组研考向实验操作及结果处理的考查12018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解析: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正确。答案:C22017江苏卷,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解析: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内竞争弱,由于起始数量少,则生长缓慢,A错误;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有限,转速150 r/min时,可预测种群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相对稳定,呈“S”型增长,B正确;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应采取血细胞计数法,C错误;酵母菌的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答案:B32015广东卷,4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下列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内斗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解析:酵母菌种群在培养初期需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适应,故增长缓慢,在接近K值时,种内斗争加剧,增长速率变小,A错误;在封闭培养体系中培养的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长,不适用“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B错误;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C错误;由题图知,K值为121 00010120 000(个),D正确。答案:D42015江苏卷,13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解析: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A错误;每个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B正确;向血细胞计数板中滴加样液前应先盖上盖玻片,然后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的边缘,让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若先滴加样液,统计结果会偏大,C错误;计数时,需统计小方格内以及小方格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细胞,D错误。答案:B技法指导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1)血细胞计数板常见规格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常见方格网,对于1625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16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图所示。(2)计数方法:小方格长、宽均为1 mm,高度为0.1 mm(即规格为1 mm1 mm0.1 mm),则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0.1 mm3(104 mL),故1 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400104稀释倍数。酵母菌计数实验的综合考查5江苏高考题改编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细胞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血细胞计数板: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 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_,酵母菌呈“S”型增长。(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_(填“需要”或“不需要”),试解释原因:_。(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5)在用血细胞计数板(2 mm2 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 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个。(6)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研究实验的课题。_。(7)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解析:(1)(2)(3)解析略。(4)本题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其自变量为时间,因变量为酵母菌种群数量。表格的设计应该体现这些关系。(5)该血细胞计数板内培养液体积2 mm2 mm0.1 mm0.4 mm34104 mL,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目101650(4104)2107(个)。(7)A项正确,开始时营养充分、条件适宜,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项错误,如就试管和而言,则是试管内的种群先达到K值。C项正确,试管内种群的K值比试管的要大。D项正确,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达到K值,试管内的种群数量也先于试管开始下降。答案:(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相对减少(2)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需要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稀释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4)时间/天次数1234567123平均值(5)2107(6)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溶氧量)的变化关系(7)B题后反思本探究实验应注意如下内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计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计算1 mL菌液的数量时必须搞清如下等量关系:1 mL1 cm31 000 mm3模拟题组预趋势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12019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三试题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量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改变培养液的pH值会改变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故A错误;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应采用抽样检测法,故B错误;应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不能用普通载玻片,故C错误;养分、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故D正确。答案:D2经典模拟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计数解析:在该实验中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灭菌;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培养酵母菌时,需要提供氧气,让酵母菌有氧呼吸繁殖个体;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实验误差;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且难以数清,需要先稀释一定的倍数,再进行计数。答案:D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32019辽宁省大连市模拟下表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培养时间(h)010203040506070酵母菌细胞数量(1000个/mL)0.20.42510121212A.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种群数量B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种群增长缓慢C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D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 000个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维持稳定,表现为S型增长,而“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指的是J型曲线,A错误;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太少,且对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B错误;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C正确;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1 000个/mL10 mL12 000个,D错误。答案:C课堂总结网络建构网络建构答题必备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以及迁入率与迁出率,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动物微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保温肌槽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建筑工程项目水电安装承包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长袋低压大型脉冲袋式除尘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视频手写演示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关于水电安装工程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皮制钥匙扣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方药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血糖的管理要求及规范
- 铜仁波纹涵管施工方案
- 我国中学导师制的历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 企业全面战略管理、年度经营计划、预算管理、绩效管理
- 中国民主同盟入盟申请表(样表)
- 安全带检测报告(共8页)
- 壁球馆施工方案
- 公司erp项目激励制度
- Excel函数和公式练习
- 国际石油合同讲座1018
- 某核电项目机械贯穿件安装施工管理技术研究
- 基于单片机的接触器控制器设计
- 50t汽车吊性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