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1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1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1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1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1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十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太原名校模拟)据史书记载:孔子死后,其弟子散游于各诸侯国,儒家学派内部逐渐分为八派;墨子死后,墨家学派也分为楚墨的邓陵子(游侠派)、齐墨的相夫子(辩论派)、秦墨的相里勤(游仕派)三派。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各派学说不断发展革新B经济体制影响学术进步C文化融合的趋势增强D政治分裂阻碍文化发展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儒家、墨家分裂成多个派别的原因是其思想在广泛的传播过程中与各地原有思想相融合,C项正确。材料信息只反映了儒家、墨家的发展情况,其他学派的发展情况无从得知,A项错误;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D项错误。2(2019河南六市联考)在湖北郭店楚墓竹简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里,“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当时的儒家()A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B把克己复礼作为封建统治的主要手段C符合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D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A解析 材料中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说明战国时期儒家重视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克己复礼”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中“德”是统治者统治百姓的手段,并非符合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故C项错误;“德”主要指道德教化,并不等于教育,故D项错误。3(2019凉山质检)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A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B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C囿于治学应重思想或学术的偏见D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D解析 他们并非都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六经皆诗”是从文学角度看待六经,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六经的不同解释,并非争夺诠释权,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六经,并非偏见,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六经,说明六经博大精深,孕育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故D项正确。4(2019蚌埠质检)“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汉代()A皇帝善于检讨反省 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C君相矛盾趋于尖锐 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B解析 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天人感应思想一定程度上对皇帝作为有制衡作用,故选B项。“罪己诏”是汉朝维护政治统治的一种手段,不能作为汉代所有皇帝善于检讨反思的依据, A项错误;汉代通过设中朝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C项错误;罪己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迷信思想在汉代传播,D项错误。5(2019辽宁五校联考)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B解析 材料反映了佛教主动学习和适应儒家思想,不能体现佛教与儒家思想融为一体,故A项错误;根据“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讲诵儒家的丧服经”等信息可知,中国佛教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浸润,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早期佛教理论,不能体现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故C项错误;佛教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故D项错误。6(2019桂林、贺州质检)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这些做法主要说明()A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 B社会风气日益开放C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理学成为官方正统C解析 宋代家学在传承中蕴含儒家传统道德,不等同于封建迷信,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的三纲五常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风气走向僵化,故B项错误;儒学影响家庭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社会化,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国家对理学的态度,故D项错误。7(2019太原质检)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安武王,明清时期被一路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与此相关的关公戏经久不衰。关羽地位的提升反映了()A儒家吸收佛教思想发展B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倾向C理学价值观的广泛传播D佛教因中国化兴盛不衰C解析 关羽形象符合宋明理学忠孝节义的价值观,关羽地位的提升反映了理学价值观的广泛传播,故C项正确。8(2019青岛二中模拟)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倡导经世致用,反对思想一统B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D解析 根据题干“学问之道”及“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可知,黄宗羲认为学问要成一家之言,不能人云亦云,提倡文化自由,反对僵化的求知环境,D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指做学问应该有所用,不能纸上谈兵,题干未涉及“经世致用”,排除A项;题干强调黄宗羲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与“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八股取士”无关,排除B、C项。9(2019清远质检)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据材料可知()A学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B学者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C学者主张“心性空谈”D学者主张从根本上推翻宗法专制制度A解析 材料中“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可以推知学者主张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主语是“君子”非“君主”,且该学者反对仅仅靠文学,认为是雕虫篆刻,故B项错误;材料学者反对空谈,与C项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D项主张,且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还只是对儒家思想的弊端或者君主专制进行抨击而已,故D项错误。10(2019晋中模拟)顾炎武郡县论中指出:“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弊可以复振。”据此可知,顾炎武()A主张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B主张将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相结合C主张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D主张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顾炎武强调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不是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专制主义,故A、B、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顾炎武主张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D项正确。11(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50种1种5种11种2种12种语言文字学医药学哲学和逻辑学生理学炮战技术艺术5种1种6种3种2种若干种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A解析 材料中包括物理学和力学、生物学在内的大量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故A项正确。从数据看,材料中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自然科学为主,故B项错误;清政府坚持夷夏观念,没有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故C项错误;这一现象只出现在明末清初政权交替时期,当政权稳定后中西方文化交流会受阻,故D项错误。12(2019衡水金卷)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A解析 根据材料中描述的“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都属于世俗文学,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52分。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发展与东西方交流、时代特征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颜氏家训在立身、治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出处选文颜氏家训养生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颜氏家训慕贤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颜氏家训治家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材料二儒学自16世纪开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们称为“理性之大敌”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材料三新思想的建设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长时期的沉潜研究才能取得真实的成绩。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现代化即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余英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718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概括其学习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10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何关系? (10分)答案 (1)要珍惜生命,不能苟且偷生;仰慕、学习圣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学习要趁早努力,学习的目的是进德修业。(2)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兴起;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增强。表现:学习“天道自然”“仁政德治”思想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3)传统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抛弃传统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传统文化应随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容,实现文化创新;时代发展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在中国古代思想与制度之中,有丰富的政治智慧:道统与政统的双重权威,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民间的清议传统、文官考试与御史制度等,这些政治智慧与制度实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独霸天下,使得中国政治在若干朝代和历史时期之中保持了清明、理性与有序。如果说这些政治智慧表现为某种有别于欧洲的儒家宪政的话,那么也必须注意到,这种儒家宪政是残缺的礼治型宪政,其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内在限制。儒家宪政是否可以落为现实,最终还是取决于三纲为核心的礼治秩序,依赖于圣君贤相的个人德行,无法从根本上落实宪政所应该解决的统治合法性,权力的有效限制和权力的有序更替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宪政在现代社会之中不再具有独立的光复价值,但其中的政治智慧有可能通过与自由主义的审慎的嫁接,在现代民主宪政的基本架构之中实现创造性之转化。许纪霖儒家宪政的现实与历史结合材料与相关史实,围绕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政治制度与近代宪政民主的关系,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 示例论题:在继承与创新中,推进宪政民主论儒家思想、古代政制与近代宪政民主的关系。阐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与政治制度,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不但保持了某些时期的理性、清明与有序,而且也提供了与近代的宪政民主进行嫁接的某种可能性,并非完全的截然对立。儒家思想:道统权威的确立,为宪政民主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董仲舒的新儒学,在以“天下受命于天子”维护君权的同时,又以“天子受命于天”来约束君权;宋明理学在以“天理”为君权辩护的同时,也以道统的权威限制着君权的政统权威。儒家的民本思想,为向宪政民主的转化提供了某种理论的可能性。如孟子的“民贵君轻”说,荀子的“君舟民水”说,黄宗羲的“君客民主”说。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的行政体制中,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君权的机制,如廷议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等,形成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传统。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底层民众可以通过考试的办法进入官僚体系,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管理,也奠定了近代文官选拔体系的制度基础。监察和谏议制度,如宋朝设立谏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专制。清议传统:士大夫阶层可以利用道统的权威,形成对君权的舆论监督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