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一单元5课《伤仲永》 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一单元5课《伤仲永》 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一单元5课《伤仲永》 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伤仲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3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释题 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他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世界上到底有无 “天才”呢?有很多人自恃聪明,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作者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先叙事后议论,在标题中用“伤”字点出了对方仲永这样具有天赋的人却“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二、朗读全文,读准读畅 1参考文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2全班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重点: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叙事为主)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议论为主 ) 三、译读全文,读通读懂 1参考文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2同桌交流,互相帮助解决疑难词句。 3按学生座位顺序依此翻译课文每句话,一个学生不会不懂的由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4整理文中重点虚词、实词。 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 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 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 之: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 之: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 之:语气助词,不译。 于 环谒于邑人 于: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 于: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 于:比,介词。 爱于人者不至 于:从,介词。 整理重点实词(词类活用的词语) 邑人奇之 奇: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利其然 利: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伤仲永 伤: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四、再次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所整理的虚词、实词,齐读课文二、研读课文 1复述第1、2段的内容,要求讲清: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幼年作诗的非凡天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2齐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1)理解关键词:“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2)这一段可分为几层? 两层:从“王子曰”到“不至世”,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 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 (3)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3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延伸思考作者“伤”仲永由神童沦为了平庸之辈,写作本文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王安石哀伤仲永“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其真正用意是呼吁要“重视教育”! 四、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资料宝藏】 1少年英才王安石 公元1021年11月12日,一个寒冷的早晨,临江军判官王益夫人生下了一个儿子,全家上下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之中。这时一只小獾从外面跑入室内,欢跳不已,仿佛也在祝贺王家得子,父母给这个男孩取乳名獾郎。这个男孩便是后来的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祖籍江西临川人,临川王氏一家,到他父亲王益时,才跻入仕途,即使不算“名门宦族”,也称得上是官宦人家。王安石十岁随父亲来到韶州开始识字,他悟性极高,恃才傲物,吟风弄月,甚至不把安贫乐道的孔孟放在眼里。 十七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了江宁府。经过一年的交游,有一天他在家里忽然悟到;时光如逝,不会止步。少壮时如不确立一生的奋斗方向,将会一事无成。于是他谢绝一切应酬,闭门苦读,并自许为后稷和契,决心为国家做一番贡献。 从此以后,他深入研究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礼、论语、孟子等。可是他并不满足于学习儒家旧说,而是在此基础上追求变通之理。同时,他还广泛阅读诸子百家之书,难经、素问、本草,诸子小说无所不读;农事,女工无所不问。他还作调查研究,验证书本中的知识。由此王安石就在这样一个广阔视野中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其中有用的成分,同时他也逐渐形成了自己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思想体系。 对于先贤的文学作品,王安石可以过目不忘,手摩心追,苦志探赜,渐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经常是动笔如飞,起初似乎不经心用意,待整篇完成以后,观览者无不被他的精妙构思所折服,认为他的文采不减扬雄。曾巩是他的好朋友,常将他的文章送给文坛泰斗欧阳修阅示。欧阳修非常赏识王安石的文章,逢人便夸,王安石顿时名声大振。 少年时代的王安石一直跟随父亲王益宦海四游,先后去过都城开封和南方的四川、南京、韶州等地。在韶州知州任上,王益依法整治和打击了当时欺行霸市的奸商和为害一方的强梁地主,受到人民的称颂。 1037年,王益被朝廷任命为江宁府通判。1039年2月23日,王益病逝于江宁府通判任上,享年四十六岁,葬于江宁牛首山。王安石一家便在江宁府落了户。自此,江宁便成了王安石的第二故乡。 王安石随着做官的父亲辗转南北十多年,北宋社会萧条衰败的景象在他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特别是他父亲那些压制强暴势力,为民请命,使同僚为之侧目的作为给少年王安石以极大的影响。为纪念他的父亲,1048年(庆历八年)他写了一篇题为先大夫述的文章,记述了他父亲的生平事迹。不久,王安石又请曾巩依照这篇先大夫述写成先父的墓志铭。透过这旌扬先人事迹的孝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